内燃机车载荷记录仪的研制

内燃机车载荷记录仪的研制

一、内燃机车负荷记录仪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毅珂[1](2021)在《基于心电和操纵行为的铁路司机疲劳检测》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运输是目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司机具有单次值乘时间长,工作环境噪声大等工作特点,长时间驾驶作业后容易产生危害行车安全的驾驶疲劳。本文研究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与司机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车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司机值乘作业的特点,设计了详尽的数据采集方案。为了在采集数据时不影响机车司机的正常工作,设计了基于司机手持终端APP的数据采集实验方案。参考有着更为充分研究的汽车领域司机疲劳驾驶结论并结合主观调查问卷结果,对铁路司机疲劳程度进行评估,明确司机不同疲劳状态。所设计铁路司机疲劳驾驶数据采集方案为后文中搭建铁路司机疲劳检测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2)分析心电信号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首先对心电信号数据做预处理;其次分别提取数据中时域特征、频域特征以及非线性特征;然后分析这些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找到能表征司机疲劳状态的关键特征;最后对特征计算时最优的时间窗口长度做选择。(3)分析铁路司机操纵行为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首先对铁路司机操纵行为数据做预处理,明确以调车作业调速阶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机车司机操纵行为特点,提出了机车输出功率特征方法,从列车司机的操纵行为中提取司机疲劳相关特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得到的特征有显着统计学差异。(4)针对机车驾驶的特点,设计了特征层和决策层的两层信息融合结构。首先,在特征层融合中分别把心电信号特征和操纵行为特征作为输入,把铁路司机疲劳概率作为输出,用SVM方法建立铁路司机疲劳检测模型。然后,在决策层融合中将两个特征层融合输出和上次疲劳检测结果作为输入,用D-S证据进行决策层融合,得到铁路司机疲劳检测结果。本文以铁路司机这一特殊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围绕表征司机驾驶疲劳状态的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开展实验数据采集、定性和定量分析,为铁路司机疲劳状态预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进一步通过信息融合的方法,搭建铁路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

孟凡顺[2](2020)在《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基本采用直流励磁同步发电机作为牵引发电机,三相异步电机作为牵引电动机这种技术成熟的内燃交-直-交牵引传动形式。随着永磁技术的迅猛发展,具备了应用于内燃机车的技术准备且日趋成熟。现在电传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逐步得到应用,首台内燃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也已经完成现场调试。本文以某企业小功率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传动系统为背景,针对现场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牵引传动系统进行优化改进。目前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在牵引系统主电路的选择上存在缺陷,企业原始设计采用不控整流,导致中间直流环节电压与柴油机转速近似正比,造成了当机车所需牵引功率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机车速度的提高,仍然需要提升柴油机转速以保证系统弱磁的进行,无法保证柴油机运行工况的稳定性和柴油机的经济性。第二,在机车起动阶段和机车速度变化较快时,存在柴油机憋停的现象。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对永磁同步牵引系统进行改进。首先从整车网络结构和牵引控制系统网络结构两部对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计算验证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周期的合理性,利用仿真的手段分析时延对牵引系统网络控制实时性的影响;其次,将不控整流牵引系统改进为PWM脉冲整流牵引传动系统,并对发电系统控制器及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以保证与传统内燃机车相同,在司控器牵引手柄位一定(即牵引功率一定)时,柴油机转速和输出功率为恒定值,同时还可以保证在全速范围内电动机牵引系统弱磁的需求;然后,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牵引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系统弱磁,使其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且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保证内燃机车的运行需求。最后,本文针对柴油机憋停问题,结合现场调试过程中存在直流母线过流故障的现象,对在低负荷情况下由于牵引电动机矢量控制性能不佳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在起动阶段以及机车速度变化较快时,电动机牵引系统的调节特性较差,导致直流母线电流过流,从而造成在低负荷下柴油机输出功率急剧变化,最终导致柴油机憋停。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改进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并对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进行验证。

吴娟[3](2016)在《Q公司PN项目研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Q公司PN项目中SDA2型内燃机车具有创新性高、结构复杂、研制周期短、投资金额大等特点,使其研制具有多重风险。因此,在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是PN项目得以顺利开展,产品如期交货的重要保证。本文以PN项目中SDA2型内燃机车为例,寻找内燃机车研制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方法。本文总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介绍了Q公司现状及PN项目的研发背景,团队组成和研制流程;第三章针对PN项目的背景特点,结合Q公司的现状,分析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子,提取这些风险因子并分类归纳,建立项目的研制风险因子模型;第四章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对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量化,找出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三类风险因子;第五章针对权重分布结果显示的影响最大的三类风险因子,提出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技术风险、进度风险、成本风险等10种一级风险因子,和标准要求高、新技术的适应问题、设计缺陷等45种二级风险因子模型,改变了原有研究中仅包含进度风险和成本风险、缺少规范风险模型的现状,解决了原有体系中风险因子识别不够全面、数量少和结论简单的问题;二是分析风险因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识别的一级和二级风险模型进行量化计算,定量的得出了所有风险因子中影响最大的三类风险—技术标准要求高、供应商管理混乱和设计变更延缓进度,改变了原有研究中没有规范的风险评价体系的现状,解决了原有体系中风险研究重点不突出、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针对影响最大的三类风险因子,分别提出了制定技术规范响应表、寻找并培育优秀供应商、编制合理的设计计划等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改变了原有研究中风险应对策略仅限于泛泛之谈的文件资料的现状,解决了原有体系中风险策略不够详细、对实际指导作用不大的问题。本文所探寻的风险管理方法可应用在其它内燃机车研制项目中,为Q公司其它项目的研制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韩小博[4](2012)在《内燃机车交流传动及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机车“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需求日益剧增,把先进实用的交流电传动技术结合内燃机车的特点应用于内燃机车有利于提高机车性能、提升铁路装备制造水平,因此,内燃机车交流电传动以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值得深入研究。本课题根据近年来在机车上成熟运用的交流电传动技术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结合满足铁路需求的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对机车交流电传动以及相关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在充分发挥内燃机车交流电传动的优势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内燃机车交流电传动以及相关控制系统方案。本文以满足将来铁路运输需要的大功率机车为目标,详细分析了内燃机车内部各系统的功率分配、传动形式、控制方式等,结合机车的性能需要阐述了当前应用于机车电传动领域内的矢量控制、PwM控制技术、微机网络控制以及粘着控制的观点或方法;并对大功率内燃交流电传动机车的电机选配、电气传动的方案设计以及采用PwM控制技术后对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王博[5](2008)在《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文中研究表明简单介绍了内燃机车当量公里纪录仪的构成原理及特点。

曾凡志,刘厚军,陈世永,王博[6](2005)在《机车当量公里与修程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机车检修体制改革的深入,应用科技手段科学确定检修机车成为发展方向。作为确定机车检修周期的重要参数———当量公里被铁道部和有关科研部门提出后,能够检测并给出当量公里参数的记录仪研制开发也取得了成功。现从当量公里记录仪研制开发、设备应用角度,和铁路局有关部门进行了当量公里与机车修程关系的深入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效果。

胡鹏程,赵楠[7](2005)在《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随着机车检修方式要由定期修向状态修转变,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将作为提供机车检修科学依据的一个重要设备,而被广泛应用到内燃机车上。本文简要叙述了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及其地面管理软件的原理、结构及研制过程。

蒋贵生,韦高长,吴旭红[8](2005)在《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安装及使用》文中研究指明简述了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机车当量公里的基本意义;叙述了当量仪的安装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需要及时改进的建议;通过对当量仪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当量公里与走行公里间存在的一些规律。

常玉峰[9](2005)在《应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车载油耗记录分析仪》文中提出内燃机车牵引总重每万吨公里消耗的燃油量,是铁路运营工作重要的经济指标,采用含有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内燃机车车载油耗记录分析仪,对控制内燃机车燃油单耗、节约铁路运营成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凡志,顾春海,刘厚军,陈世永[10](2003)在《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当前机车单纯以走行公里或时间确定检修修程的弊端,阐述了当量公里的概念,提出了采用公里量、时间量、负荷量确定检修周期的方案,介绍了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构成、工作原理、功能及作用。

二、内燃机车负荷记录仪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燃机车负荷记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心电和操纵行为的铁路司机疲劳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生理疲劳的影响因素
        1.2.2 司机疲劳判定方法
    1.3 论文思路和组织结构
2 司机主观疲劳调查及实验
    2.1 数据采集实验方案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人员
        2.1.3 实验内容
        2.1.4 数据采集方式
    2.2 司机疲劳状态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司机心电信号特征分析
    3.1 铁路司机心电特征分析
        3.1.1 心电信号数据预处理
        3.1.2 心电信号时域特征
        3.1.3 心电信号频域特征
        3.1.4 心电信号非线性特征
    3.2 心电信号特征选取
        3.2.1 司机心电信号特征差异显着性分析
        3.2.2 不同时间窗长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司机操纵行为疲劳特征提取和分析
    4.1 铁路机车驾驶作业特点分析
        4.1.1 铁路机车驾驶作业数据选取
        4.1.2 铁路机车驾驶作业数据预处理
    4.2 铁路司机驾驶操纵行为特征
        4.2.1 司机操纵行为中司机作业行为特征
        4.2.2 司机操纵行为中车辆状态特征
    4.3 司机操纵行为特征选取
        4.3.1 基于自组织映射聚类的特征降维
        4.3.2 验证结果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5 司机驾驶疲劳检测模型
    5.1 基于心电信号和司机操纵行为的疲劳检测模型
        5.1.1 特征层融合方案选择
        5.1.2 决策层融合方案选择
        5.1.3 多层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5.2 司机疲劳评判模型验证
        5.2.1 模型评价标准
        5.2.2 基于心电信号特征的特征融合模型
        5.2.3 基于司机操纵行为特征的特征融合模型
        5.2.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决策层融合模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
        6.1.1 论文主要工作
        6.1.2 论文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6.2 本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查得疲劳问卷
附录B 司机手持终端软件使用说明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轨道车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研究现状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2.2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特点
    1.3 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CAN总线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的实时性分析
    2.1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动力性能基本要求及牵引特性曲线
        2.1.1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动力性能的基本要求
        2.1.2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主电路形式
        2.1.3 内燃机车理想牵引特性曲线
    2.2 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架构
        2.2.1 整车网络结构
        2.2.2 牵引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2.3 CAN总线技术
        2.3.1 CAN总线技术概述
        2.3.2 CAN帧类型及其结构
    2.4 CANopen协议
        2.4.1 通讯流程
        2.4.2 对象字典建立
        2.4.3 网络管理对象
        2.4.4 服务数据对象
        2.4.5 过程数据对象
        2.4.6 管道数据流
    2.5 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分析
        2.5.1 内燃机车牵引特性控制过程
        2.5.2 时延对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的影响
        2.5.3 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周期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结构改进
    3.1 交-直环节采用不控整流与PWM脉冲整流技术的发电系统
        3.1.1 采用不控整流技术的发电系统
        3.1.2 采用PWM脉冲整流技术发电系统的特点
    3.2 内燃机车柴油机-永磁同步发电机组
        3.2.1 柴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3.2.2 柴油机运行工况
        3.2.3 永磁同步发电机主要技术参数
    3.3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控制器设计
        3.3.1 直流环节电压等级的选取
        3.3.2 永磁同步发电系统PWM脉冲整流器工作原理
        3.3.3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型计算
    3.4 直流母线电容参数的确定
    3.5 过压保护系统
    3.6 改进后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主电路工作原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4.1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机工作特性
    4.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4.2.1 坐标变换基本原理
        4.2.2 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4.4 基于矢量控制的稳压控制策略
        4.4.1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
        4.4.2 i_(sd)=0控制策略
        4.4.3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
        4.4.4 复杂工况下的复合控制策略
    4.5 内燃机车交-直-交系统直流环节电压控制器的设计
    4.6 仿真模型的建立
    4.7 仿真结果与分析
        4.7.1 系统空载且柴油机怠速工况
        4.7.2 恒定转速恒定负载工况
        4.7.3 柴油机转速恒定突然加载/减载
        4.7.4 负载恒定柴油机突然升速/降速工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车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式的改进
    5.1 内置式PMSM数学模型
    5.2 SVPWM原理及其数字化实现
        5.2.1 SVPWM基本原理
        5.2.2 SVPWM的实现
    5.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分析
        5.3.1 电压极限椭圆和电流极限圆
        5.3.2 弱磁控制原理分析
        5.3.3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5.3.4 负直轴电流补偿弱磁控制
    5.4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的整体方案
    5.5 仿真验证与分析
        5.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建模与仿真
    6.1 改进后的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结构
    6.2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控制方案
    6.3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6.4 仿真验证与分析
        6.4.1 内燃机车在最高牵引手柄位下运行
        6.4.2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网络实时性仿真分析
        6.4.3 柴油机憋停问题仿真分析
        6.4.4 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Q公司PN项目研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2.1 项目管理研究
        1.2.2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1.2.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研究框架
2 Q公司PN项目介绍及研制风险现状分析
    2.1 Q公司介绍
    2.2 PN项目介绍
        2.2.1 项目背景及主要技术指标
        2.2.2 项目研制团队组成及研制流程
    2.3 Q公司PN项目研制风险管理现状
        2.3.1 仅针对进度和成本风险进行分析
        2.3.2 缺少规范的风险模型
        2.3.3 未对风险因子进行评估
        2.3.4 没有重点风险因子的具体应对措施
    2.4 Q公司PN项目研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4.1 对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2.4.2 缺乏整套的风险管理知识
        2.4.3 未识别出其它风险的重要性
    2.5 本章小结
3 PN项目研制风险因子识别
    3.1 内燃机车研制风险分析
        3.1.1 内燃机车研制风险概念
        3.1.2 识别一级和二级研制风险因子
    3.2 建立PN项目研制风险因子模型
        3.2.1 风险因子模型的建立
        3.2.2 风险因子模型的应用及局限性
    3.3 本章小结
4 PN项目研制风险的评价体系构建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4.1.1 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4.1.2 PN项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2 建立PN项目一级风险因子的评价体系
        4.2.1 一级风险因子判断矩阵的建立
        4.2.2 一级风险因子权重结果的确定
        4.2.3 对权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4.3 PN项目所有风险因子评估结果的确定
        4.3.1 二级风险因子判断矩阵的建立
        4.3.2 所有风险因子综合权重分布结果的确定
    4.4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及局限性
    4.5 本章小结
5 PN项目的研制风险应对策略
    5.1 技术标准要求高的风险应对策略
        5.1.1 制定技术规范响应表
        5.1.2 做好标准知识和相关专业人才储备
        5.1.3 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5.1.4 借用外部力量满足技术要求
    5.2 供应商管理混乱的风险应对策略
        5.2.1 寻找并培育优秀的供应商
        5.2.2 签订采购质保合同约束供应商
        5.2.3 制定入厂检查文件并做好记录
    5.3 设计变更延缓进度的风险应对策略
        5.3.1 编制合理的设计计划
        5.3.2 制定设计差错考核管理办法
        5.3.3 建立产品设计更改快速流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内燃机车交流传动及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内燃机车电传动简介
        1.1.1 直流电传动
        1.1.2 交-直流电传动
        1.1.3 交流电传动
    1.2 交流电传动的优点
    1.3 国外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发展
    1.4 国内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整体设计
    2.1 机车总体布置
    2.2 机车主要技术特性
    2.3 柴油机
    2.4 主传动系统
    2.5 辅助传动系统
    2.6 微机控制及网络通讯系统
    2.7 空气制动系统
    2.8 机车主要运用特性
        2.8.1 机车功率
        2.8.2 机车牵引性能
        2.8.3 机车电阻制动特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流主传动系统
    3.1 工作原理
    3.2 接地保护系统
        3.2.1 接地保护系统工作原理
        3.2.2 接地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3.3 主辅发电机及牵引整流装置
        3.3.1 YJ117A同步主辅发电机
        3.3.2 牵引整流装置
    3.4 牵引逆变器
        3.4.1 概述
        3.4.2 HXN3型内燃机车逆变器回路结构
        3.4.3 牵引逆变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4.4 牵引逆变器风冷系统
    3.5 交流牵引电动机
        3.5.1 概述
        3.5.2 交流牵引电动机主要技术数据
        3.5.3 交流牵引电动机结构组成
        3.5.4 交流牵引电机与轮对的安装
    3.6 制动电阻装置
        3.6.1 制动电阻装置原理
        3.6.2 电阻单元
        3.6.3 风机
        3.6.4 风机电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流辅助传动系统
    4.1 辅助电传动系统基本结构
    4.2 辅助设备供电
        4.2.1 散热器冷却风扇
        4.2.2 除尘风机
        4.2.3 动力室风机
        4.2.4 主发电机风机
        4.2.5 1#转向架风机
        4.2.6 2#转向架风机
        4.2.7 空气压缩机
    4.3 交流牵引发电机励磁
        4.3.1 交流牵引发电机励磁装置构成
        4.3.2 交流牵引发电机励磁装置功能
    4.4 蓄电池及充电电路
        4.4.1 概述
        4.4.2 APC工作原理
    4.5 其他辅助电器
        4.5.1 机车空调及供电
        4.5.2 电器逆变器及用电设备
        4.5.3 外电源电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机控制及网络通讯系统
    5.1 微机控制系统
        5.1.1 概述
        5.1.2 EM2000机车控制计算机
        5.1.3 主要功能
        5.1.4 微机控制系统构成
    5.2 机车控制
        5.2.1 概述
        5.2.2 EM2000微机系统的功能
        5.2.3 EM2000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5.3 机车通讯网络
        5.3.1 通讯网络构成
        5.3.2 控制计算机接口
        5.3.3 FIRE接口图
    5.4 机车重联
        5.4.1 概述
        5.4.2 重联系统的先进机制
        5.4.3 重联系统构成
    5.5 机车故障诊断及保护系统
        5.5.1 概述
        5.5.2 故障诊断系统
        5.5.3 保护系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WM逆变器对异步电机的影响
    6.1 异步电机绝缘系统的失效模式分析
    6.2 电机端部过电压
    6.3 定子绕组电压分布不均
    6.4 局部放电
    6.5 应力的作用
        6.5.1 运行中异步电机绝缘所承受的应力
        6.5.2 应力的作用和绝缘的损坏
    6.6 解决方案
        6.6.1 消除电机端部过电压
        6.6.2 电机绝缘工艺的改善
        6.6.3 绝缘材料的发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当量公里的概念
3 当量公里记录仪构成
4 当量公里记录仪功能特点
5 关键技术和突破难点
    5.1 信号采集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5.2 空间辐射的抑制措施
    5.3 软件抗干扰措施
    5.4 机车振动干扰的抑制措施
6 结束语

四、内燃机车负荷记录仪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心电和操纵行为的铁路司机疲劳检测[D]. 赵毅珂.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D]. 孟凡顺.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Q公司PN项目研制风险管理研究[D]. 吴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4]内燃机车交流传动及控制系统研究[D]. 韩小博. 大连交通大学, 2012(05)
  • [5]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J]. 王博. 哈尔滨铁道科技, 2008(02)
  • [6]机车当量公里与修程关系的研究[A]. 曾凡志,刘厚军,陈世永,王博. 机车寿命管理及当量公里记录装置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总第120期)
  • [7]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系统的研制[A]. 胡鹏程,赵楠. 机车寿命管理及当量公里记录装置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总第120期)
  • [8]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安装及使用[A]. 蒋贵生,韦高长,吴旭红. 机车寿命管理及当量公里记录装置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总第120期)
  • [9]应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车载油耗记录分析仪[J]. 常玉峰. 自动化仪表, 2005(06)
  • [10]内燃机车当量公里记录仪的研制及应用[J]. 曾凡志,顾春海,刘厚军,陈世永. 内燃机车, 2003(06)

标签:;  ;  ;  ;  ;  

内燃机车载荷记录仪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