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下野山参的栽培

人工林下野山参的栽培

一、人工林下栽培野山参(论文文献综述)

阮晓佳[1](2019)在《不同林型等4种因素对林下参皂苷与氨基酸累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具有广泛的药理功能,已有千年的用药历史,其来源主要包括3种栽培类型的林下参、园参、农田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人参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优质的林下参更是供不应求。但由于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伐林栽参数量急剧下降,农田栽参尚未完全成熟,林下参资源匮乏,加剧了供需矛盾。发展林下参种植已成为共识,但哪种林型、哪个产地、何种坡向种植林下参更为合理?退耕还林选何树种有利于后续林下参种植?多大参龄适合采收?不同环境下林下参质量如何?均有待研究。因此,本文首先,以20种人参单体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4种因素对林下参中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其次,以21种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因素对林下参中氨基酸累积的影响。再次,通过不同林型对林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研究,进而阐明林下参皂苷和氨基酸的累积机制。最后,研究不同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人参皂苷转化的影响,从而验证林下参皂苷和氨基酸的累积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对林下参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不同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林下参均含有14种人参皂苷单体;与其它3种林型比较,樟子松林型下栽培的林下参单体皂苷Rg1、Re、Rf、Rb1、Rb2、Rb3含量与20种单体皂苷加和值最高(P<0.05);与其它5个产地相比,抚松县露水河镇林下参单体皂苷Rg1、Rf含量最高(P<0.05);3种不同年生林下参比较,15年生林下参单体皂苷Rg1、Rf、Rb1含量最高(P<0.05),5年生林下参单体皂苷Compound K、原人参二醇含量最高(P<0.05);3种不同坡向相比,阳坡林下参单体皂苷Rb2、Rb3含量最高(P<0.05),阴坡林下参单体皂苷Rh2含量最高(P<0.05)。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对人参皂苷含量均有影响,其中林型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最为显着,樟子松林型下的林下参皂苷含量较高,质量较好。2.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对林下参人参氨基酸累积的影响:不同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林下参均含有17种单体氨基酸;4种林型进行比较,樟子松林与阔叶林型下栽培的林下参药用氨基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水解总氨基酸含量、游离总氨基酸含量及单体氨基酸Asp、Glu、Gly、Arg、Ala、Pro、Tyr、Val、Leu、Phe、Lys含量均明显高于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P<0.05);与其它5个产地相比,靖宇县燕平乡林下参药用氨基酸含量、水解总氨基酸含量及单体氨基酸Glu、Trp含量最高(P<0.05);3种不同年生林下参比较,15年生林下参药用氨基酸含量、水解总氨基酸含量、游离总氨基酸含量最高(P<0.05),10年生林下参单体氨基酸His、Phe含量最高(P<0.05);3种不同坡向相比较,阳坡与平坡林下参药用氨基酸含量、水解总氨基酸含量及单体氨基酸Gly、His、Thr、Ala、Pro含量显着高于阴坡(P<0.05)。其中,林型对人参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显着,在樟子松林型和阔叶林型林下参氨基酸含量较高,质量最好。3.不同林型对林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每种林型下的林下参根际土壤中菌落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不同。四种不同林型人参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细菌,其中,阔叶林组假单胞菌数量显着高于落叶松林组与针阔混交林组(P<0.05),樟子松林组黄单胞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数量均显着高于其他三种林型组(P<0.05)。不同林型下的林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不同。4.不同林型下的林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与人参皂苷、氨基酸相关性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黄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与多种单体皂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假单胞菌、黄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又与多种氨基酸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樟子松林型下的林下参中多种皂苷、氨基酸含量高,与蜡状芽孢杆菌、黄单胞菌与假单胞菌数量较多有关,阔叶林型下的林下参中多种氨基酸含量高,与假单胞菌的数量多有关。不同林下参中多种皂苷与氨基酸含量不同,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5.不同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人参皂苷转化的影响:黄单胞菌对单体皂苷Rg2、F2、Rb3、Rh4、二醇型皂苷、三醇型皂苷及皂苷加和值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蜡状芽孢杆菌对单体皂苷Rc、Rb2含量具有显着影响(P<0.05),假单胞菌对单体皂苷Rb3、二醇型皂苷及皂苷加和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0.05);四种林型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复合组对皂苷加和值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樟子松林型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复合组对单体皂苷Rh4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阔叶林型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复合组对单体皂苷Rb3和二醇型皂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P<0.05),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型人参根际土微生物复合组对单体皂苷Rc、Rb3和二醇型皂苷均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林下参根际微生物均有利于人参皂苷转化,但转化程度不同,其中黄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四种林型下人参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复合组对人参单体皂苷的转化促进作用显着(P<0.05)。

董文华[2](2015)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林下参的试验中,通过对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坡度和坡向、不同土壤容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栽植林下参均可,但是人工林下栽植林下参的产量明显高于天然林下。林下参的保存率及产量与坡向、坡度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土壤密度不同,林下参的保苗率有明显差异,林下参生长的最佳容重范围为0.850.95。

姬少玲[3](2015)在《东北地区人参种植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结合近几年的调研和实践,探讨了东北地区人参种植业的现状,指出园参栽培、林下参栽培和非林地栽培3种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林下参栽培是人参种植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董文华[4](2015)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高建兴,李智财[5](2013)在《林下参栽培管理要点》文中提出林下参就是模拟山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把园参籽撒到或者参苗栽到原始森林里,采用人工栽培,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人工管理的手段。经过几十年生长再挖出来,具有和野山参相似的品质和化学成分。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林下参质量和价值均可与野山参妣美,有效物质含量高,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又无农药、化肥等残留。本文粗浅地介绍林下参栽培管理要点。

钟方丽,王晓林,薛健飞,鲍金娜[6](2013)在《林下参茎叶总皂苷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文中指出为充分利用林下参茎叶资源,以林下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80%,微波提取时间为10min,微波温度为70℃,液料比为1∶25(g∶mL),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4次的条件下,林下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8.81%。

李海军[7](2012)在《林下参化学成分及SD大鼠皮下注射Rh2药理和药动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下参,又称育山参,是人为地把园参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的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锄草、不动土,10年后才收取的半野生山参。林下参长白山地区蕴藏量的商业价值约50亿元,但有关其基础研究开展的还不是非常充分,本文利用现代的分离纯化手段从林下参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解析(1H-NMR、13C-NMR、DEPT、HMBC等),鉴定了其中2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0(S)-原人参二醇(1)、20(R)-原人参三醇(2)、西洋参皂苷F6(3)、人参皂苷Rb3(4)、人参皂苷Rc(5)、人参皂苷Rd(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f(8)、人参皂苷Rg1(9)、20(S)-人参皂苷Rg2(10)、20(S)-人参皂苷Rg3(11)、20(R)-人参皂苷Rg3(12)、20(S)-人参皂苷Rh1(13)、20(S)-人参皂苷Rh2(14)、β-谷甾醇(15)、豆甾醇(16)、胡萝卜苷(17)、儿茶酚(18)、蔗糖(19)、十一酸(20)、正三十八烷(21)、琥珀酸(22)、二十四酸(23)。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林下参中分离得到。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林下参根中分得的油状物成分进行了分析,从气相色谱图中共检测出40个峰,通过标准质谱图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18种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含量。首次对林下参根、叶片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样品消化后定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的方法,测出各部位含45种无机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为Ca、Mg等常量无机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很低。首次对20(S)-人参皂苷Rh2在SD大鼠血液中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皮下注射给予大鼠20(S)-人参皂苷Rh2,剂量为10mg/kg,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大鼠血清中的药物,并应用HPLC-UV检测大鼠血中的药物含量。20(S)-人参皂苷Rh2在浓度0.25-100μg/mL区间内线性良好。给药后0.5h大鼠血浆中的20(S)-人参皂苷Rh2浓度达到峰浓度,为0.79μg/mL,t1/2=2.8h,AUC=3.4μg.h/mL,给药后6h内平均血药浓度为0.50±0.24μg/mL。首次研究了20(S)-人参皂苷Rh2对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通过给予SD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来复制心肌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了20(S)-人参皂苷Rh2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的影响。通过在指定时间点测定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心脏指标和动物心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发现20(S)-人参皂苷Rh2对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本研究成果为20(S)-人参皂苷Rh2的心血管方面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首次探讨了给予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20(S)-人参皂苷Rh2后,大鼠红细胞中ATP、ADP、AMP、GDP、GMP等腺苷的浓度的变化,发现ATP的浓度跟大鼠心肌缺血情况存在关联,20(S)-人参皂苷Rh2可以通过降低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的途径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坏死程度,从而起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因此ATP可以作为20(S)-人参皂苷Rh2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生物标记物。

吴英子[8](2012)在《林下山参保健食品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林下山参为主要原料制备保健食品,该保健食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和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的功能。以林下山参总皂苷提取量为指标,对比考察水提法,酶解法和超声循环法,结果水提法提取量较高;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1.5h,1h,0.5h,加水量依次为药材量的12倍,10倍,8倍。将提取物制成三种剂型,并选取其中一种剂型——咀嚼片考察相关指标。以咀嚼片的口感、色泽、硬度、组织状态等指标对试验处方进行分析,筛选咀嚼片的处方,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确定咀嚼片的最优处方为:林下山参浸膏量为25%,糊精用量为64%,柠檬酸为5%o,甘露醇为5%,乳糖为5.5%,50%乙醇适量。测定了压片前干颗粒的流动性、吸湿性等参数,各项指标均合格。质量标准研究中,在林下山参薄层色谱鉴别试验中,对照药材和供试品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颜色相同的斑点,显色清晰,无阴性干扰,分离效果好;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稳定可靠,简单易行;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能与其它组分较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RSD均小于为2%(n=5)。

孟庆福[9](2009)在《林下参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关于林下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林下参的生理生化特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栽培技术及林下参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林下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钟方丽[10](2008)在《林下参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林下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cv. Silvatica),又称育山参,是人为地把园参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的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锄草、不动土,10年后才收取的半野生山参。林下参长白山地区蕴藏量的商业价值约50亿元,但有关其基础研究尚未展开,故本论文对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首次对林下参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吉林省集安产林下参中分离出4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现代波谱技术解析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的结构,首次发现4个皂苷类新化合物。首次测定了林下参总皂苷的含量和挥发油的成分,发现其总皂苷含量高于园参。首次研究了林下参总皂苷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林下参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均可使链脲霉素所致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同时高剂量组可使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增长,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改善其“三多一少”的症状,降糖活性较好。首次对林下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下参药材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和X-射线衍射对照指纹图谱。首次发现林下参与园参、西洋参指纹图谱间存在的显着差异。本论文不足之处在于未对新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

二、人工林下栽培野山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林下栽培野山参(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林型等4种因素对林下参皂苷与氨基酸累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参皂苷累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 不同产地对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
        1.2 不同参龄对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
        1.3 不同光照强度对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
        1.4 不同土壤环境对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
        1.5 不同微生物对人参皂苷转化的影响
    第二章 药用植物氨基酸累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1 不同林型对药用植物氨基酸累积的影响
        2.2 不同产地对药用植物氨基酸累积的影响
        2.3 不同年限对药用植物氨基酸累积的影响
        2.4 不同坡向对药用植物氨基酸累积的影响
    第三章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1 不同林型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3.2 不同产地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3.3 不同年限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3.4 不同坡向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对林下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分析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不同林型、产地、参龄及坡向对林下参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林型下人参根际微生物与皂苷、氨基酸相关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林型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皂苷转化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1.1 天然林和人工林下种植林下参的试验
    1.2 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种植林下参的试验
    1.3 不同土壤密度条件下种植林下参的试验
2结果比较分析
    2.1 天然林和人工林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的比较
    2.2 地理环境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
        2.2.1 不同坡度和坡向对林下参产量和保存率的影响
        2.2.2 不同土壤密度林下参生长情况
3 结论

(3)东北地区人参种植业现状与存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林下参种植的意义
    1.1 生态效益突出
    1.2 经济效益明显
2 人参种植业现状
    2.1 生长环境
    2.2 栽培区分布
    2.3 栽培方式
    2.4 产销现状
3 存在问题
    3.1 园参栽培和非林地栽培
        3.1.1 调减了种植面积
        3.1.2 控制参地审批
        3.1.3 种参得不偿失
        3.1.4 无人出租参地
        3.1.5 农药残留严重
    3.2 林下参栽培
        3.2.1 管理粗放
        3.2.2 对后续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3.2.3 典型示范作用不强
        3.2.4 科技含量不足
        3.2.5 成功率不高
4 人参种植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1 园参栽培和非林地栽培
    4.2 林下参栽培

(4)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天然林和人工林
    2.3 不同坡度和坡向
    2.4 不同土壤容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然林和人工林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
    3.2 立地条件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坡度和坡向对林下参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坡度和坡向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3.2.3 土壤容重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
4 结论

(5)林下参栽培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林下参的意义
    1.1 市场需求旺盛
    1.2 解决发展参业与保护环境的问题
    1.3 农户受益良多
2 林下参的种类
    2.1 移山参
    2.2 俟山参
    2.3 籽种参
    2.4 籽扒参
    2.5 扒货参
    2.6 苗扒参
    2.7 池底参
3 林下培育野山参的技术
    3.1 选择适合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
        3.1.1 植被条件
        3.1.2 坡度与坡向
        3.1.3 土壤条件
    3.2 选择适宜品种
    3.3 种子处理
    3.4 清理种植区域
    3.5 播种和移栽
        3.5.1 播种时间
        3.5.2 播种方法
        3.5.3 选择参苗移栽, 做好植株覆盖
    3.6 做好管理和护育

(7)林下参化学成分及SD大鼠皮下注射Rh2药理和药动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引言
    1.1 林下参的研究概述
        1.1.1 林下参的地理分布
        1.1.2 林下参的种植技术
        1.1.3 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1.1.4 林下参总皂苷的活性研究
    1.2 单体人参皂苷化学研究进展
    1.3 单体人参皂苷药理学研究进展
        1.3.1 齐墩果酸型皂苷的药理研究
        1.3.2 原人参二醇型皂苷的药理研究
        1.3.3 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的药理研究
        1.3.4 奥克梯隆型人参皂苷的药理研究
    1.4 人参单体皂苷药物动力学研究
    1.5 小结
第2章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概述
    2.2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2.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提取与分离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1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2 油状物化学成分 GC-MS 分析
        2.3.3 林下参根及叶片中无机元素的分析
        2.3.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数据
第3章 20(S)-人参皂苷 Rh2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3.1 概述
    3.2 2 0(S)-人参皂苷 Rh2 大鼠皮下给药动力学的研究
        3.2.1 实验材料
        3.2.2 标准液的配制
        3.2.3 血药提取
        3.2.4 药动学研究
        3.2.5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20(S)-人参皂苷 Rh2 药理学的研究
    4.1 概述
    4.2 2 0(S)-人参皂苷 Rh2 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 SD 大鼠保护作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SD 大鼠体内的腺苷分析和 Biomarker 的研究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林下山参保健食品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与试药
    1.2 仪器
第二章 提取工艺研究
    2.1 提取物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考察
    2.2 提取工艺优化
    2.3 酶解法提取林下山参
    2.4 超声循环法提取工艺优化
    2.5 验证实验
    2.6 小结
第三章成型制剂工艺研究
    3.1 颗粒剂成型工艺
    3.2 咀嚼片成型工艺
    3.3 口服片成型工艺
第四章 林下山参咀嚼片质量标准研究
    4.1 性状
    4.2 林下山参的鉴别
    4.3 质量检查
    4.4 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测定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9)林下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理生化特征
    1.1 林下参化学成分测定
        1.1.1 林下参皂苷测定方法
        1.1.2 林下参皂苷种类及含量
        1.1.3 林下参种子油中的化学成分
    1.2 林下参生理研究
        1.2.1 蒸腾生理
        1.2.2 光合生理
2 药理研究
3 栽培技术研究
    3.1 林地选择
    3.2 栽培品种的选择
    3.3 种子和种株的选择
    3.4 种子的处理
    3.5 播种
    3.6 参地管理
    3.7 采收
4 林下参质量标准的研究
5 前景展望
    5.1 林下参c DNA文库的构建
    5.2 参地连作障碍的研究

(10)林下参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野山参研究现状
        1.2.1 野山参的资源分布
        1.2.2 野山参的基本特征
        1.2.3 野山参的品系分类
        1.2.4 野山参主要化学成分
        1.2.5 野山参的药理活性
    1.3 园参研究现状
        1.3.1 人参皂苷类成分
        1.3.2 人参中的其它化学成分
        1.3.3 人参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林下参研究现状
        1.4.1 林下参简介
        1.4.2 林下山参的基本特征
        1.4.3 林下山参的年限识别
        1.4.4 林下参质量标准的研究
        1.4.5 林下参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1.5 立题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林下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1.3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2.1.4 分析结果
        2.1.5 讨论
    2.2 林下参总皂苷含量的分析
        2.2.1 实验材料
        2.2.2 样品的制备方法
        2.2.3 测定方法及结果
        2.2.4 讨论
    2.3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4 林下参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2.4.1 分离并鉴定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
        2.4.2 分离鉴定的原人参三醇型皂苷
        2.4.3 分离鉴定的其他成分
    2.5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2.5.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2 原人参二醇型三萜皂苷类成分
        2.5.3 原人参三醇型三萜皂苷类成分
        2.5.4 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5 其它成分的结构鉴定
        2.5.6 讨论
第三章 林下参指纹图谱的研究
    3.1 前言
    3.2 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3.2.1 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
    3.3 野山参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3.4 林下参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3.5 园参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3.5.1 园参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3.5.2 园参生物学指纹图谱研究
    3.6 林下参药材HPLC 指纹图谱的研究
        3.6.1 提取方法的优化
        3.6.2 供试品溶液的预处理
        3.6.3 参照物的选择
        3.6.4 检测波长的确定
        3.6.5 色谱柱的选择
        3.6.6 柱温的选择
        3.6.7 进样量的确定
        3.6.8 流动相的选择
        3.6.9 方法学的考察
        3.6.10 林下参药材HPLC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3.6.11 林下参药材的HPLC 指纹图谱与西洋参、园参的谱图比较.
    3.7 林下参药材X-射线衍射图谱的研究
        3.7.1 仪器与材料
        3.7.2 实验方法
        3.7.3 林下参药材的X-射线衍射谱图
        3.7.4 西洋参X-射线衍射图谱
        3.7.5 园参X-射线衍射图谱
        3.7.6 林下参、西洋参、园参X-射线衍射图谱对比
        3.7.7 讨论
第四章 林下参总皂苷降血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4.1 前言
    4.2 中药降糖研究现状
    4.3 人参降糖活性研究进展
    4.4 林下参总皂苷降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4.4.1 仪器与设备
        4.4.2 试剂和材料
        4.4.3 实验方案
        4.4.4 实验结果
        4.4.5 讨论
第五章 实验研究
    5.1 林下参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5.1.1 实验部分
    5.2 林下参总皂苷含量的分析
        5.2.1 实验部分
    5.3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5.3.1 实验部分
        5.3.2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
        5.3.3 林下参化学成分结构的鉴定
    5.4 林下参药材HPLC 及X-射线衍射图谱的研究
        5.4.1 林下参HPLC 指纹图谱实验研究
        5.4.2 林下参HPLC 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5.4.3 林下参X-射线衍射图谱实验研究
    5.5 林下参总皂苷降糖活性的研究
        5.5.1 实验部分
        5.5.2 实验方案
        5.5.3 实验方法
        5.5.4 实验结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人工林下栽培野山参(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林型等4种因素对林下参皂苷与氨基酸累积的影响[D]. 阮晓佳.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2]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J]. 董文华.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9)
  • [3]东北地区人参种植业现状与存在问题[J]. 姬少玲. 辽宁林业科技, 2015(03)
  • [4]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下参栽培试验[J]. 董文华. 辽宁林业科技, 2015(03)
  • [5]林下参栽培管理要点[J]. 高建兴,李智财. 中国农业信息, 2013(03)
  • [6]林下参茎叶总皂苷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J]. 钟方丽,王晓林,薛健飞,鲍金娜.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1)
  • [7]林下参化学成分及SD大鼠皮下注射Rh2药理和药动学的研究[D]. 李海军. 吉林大学, 2012(12)
  • [8]林下山参保健食品的研制[D]. 吴英子. 延边大学, 2012(06)
  • [9]林下参研究进展[J]. 孟庆福. 特产研究, 2009(02)
  • [10]林下参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 钟方丽. 吉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人工林下野山参的栽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