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分析

互联网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分析

一、因特网上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精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1](2019)在《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以来,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其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持续偏低、死亡率居高不下和外来移民人口补偿能力显着减弱三个方面。受此影响,俄罗斯人口持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总数逐年下滑。此次人口危机因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已经成为事关俄罗斯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引起了俄朝野各界的普遍高度关注。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形势是在全球人口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人口纷纷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传统的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步被少子女的现代家庭模式取代,居民生育意愿显着下降,人口生育水平降至自然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趋缓甚至步入负增长阶段。在全球人口转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向现代人口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它既受到了俄人口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差异等传统人口因素的影响,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转型时期的激进改革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冲击则是此次人口危机的助推器,不仅加快了危机爆发的进度,也增强了危机蔓延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加重了它的灾难性后果。为摆脱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俄政府出台了包括鼓励居民生育、降低人口死亡率和吸引外来移民在内的一系列应对人口危机的配套措施,旨在扭转持续多年的人口负增长趋势,同时增强外来移民对人口再生产的补偿能力。上述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俄罗斯人口总数自2010年起恢复增长。2013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自然增长。尽管近年来人口危机的状况有所缓和,但就目前人口形势来看,俄罗斯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偏低,无法保证维持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出生率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口危机最严峻时期出生的女性逐渐步入生育年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育龄女性数量将面临显着减少的局面,人口出生率预计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水平尽管有所回落,但与大部分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高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死亡率难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俄罗斯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规模很可能将持续扩大。在外来移民对人口自然损失的补偿能力难有实质性提升的背景下,当代俄罗斯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本论文的研究以当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人口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俄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比较并借鉴世界同类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经验,为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提出可行建议,并对俄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论文由绪论、四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历史进行回顾,论述了旧俄时期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和日益减弱的移民人口补偿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对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入手,详细探讨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政府实施的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增强移民吸引力等应对人口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相关措施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评价。结语部分论述了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前景,并就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解决尝试提供可行性建议。人口危机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难以一蹴而就。一方面,受人口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单纯依靠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能力,已经很难维持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因此,俄罗斯应更加重视外来移民的人口替代效应,充分发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移民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移民的力度,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口交流,充分利用邻国的人口资源禀赋,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吸引外来国际移民的同时,优化整合国内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人口流动同样可作为俄罗斯应对人口问题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的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性影响下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因此,俄政府应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健全有利于人口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培养居民对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家庭在社会舆论及居民思想观念中的威望,从根本上引导社会环境向有利于家庭和生育的方向转变。总体而言,鉴于俄罗斯未来依旧严峻的人口发展形势,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和移民政策的财政投入,为应对人口危机措施的落实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才是未来俄罗斯解决人口危机的最根本途径。

卿小玲[2](2018)在《湖南省部分地区慢阻肺患者对肺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湖南省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情况,以了解目前湖南省肺康复治疗现状,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对肺康复治疗的认知提供科学建议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从湖南省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中随机抽取5家三级医院的呼吸科作为调查点,以3日内在院符合COPD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60份。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工具,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卡方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其中,32.5%听说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3.1%听说过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76.1%的患者不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长期规律治疗,仅16.1%的患者做到定期去看医生。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差,参与率低。其中83.9%的患者完全没有听说过或不知道肺康复治疗,13.6%的患者听说过但不了解,仅2.5%的患者了解肺康复治疗。其知晓途径是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电视或广播健康讲座、健康报纸及相关书刊;踏车、走路、呼吸操、吹气球、吹口哨是了解最多的肺康复方式。有83.6%的患者表示就诊时医务人员从未提过肺康复治疗;仅8.3%的患者曾参加过肺康复治疗。⑶患者年龄、在职情况、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医疗费用支付能力、经济状况、患病年限、住院次数(近一年)、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居住情况、医务人员是否推荐肺康复治疗(即医务人员的宣教)可影响患者对肺康复的认知。其中,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务人员是否推荐肺康复治疗(即医务人员的宣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⑴湖南省部分地区慢阻肺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情况差。多因素影响其肺康复治疗的认知。其中,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务人员是否推荐肺康复治疗(即医务人员的宣教)是主要影响因素。

李建华[3](2017)在《基于疾病、基因和药物网络的关联预测与挖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疾病表型、基因调控、药物相互作用等生物、生化过程的网络性质,本文利用网络传播法和关联挖掘法,探讨了疾病-基因关联预测、疾病-microRNA(miRNA)关联预测、药物相互反应预测,以及中医与胰腺对应的概念等。确定疾病的相关基因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疾病表型的相似性可以反映其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因此表型比较也被用来预测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线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是人类遗传病和相关基因的权威数据库,其中疾病的表型是用自由文本来描述的,因此,在比较疾病的表型之前需要将其标准化。研究者既往已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构建了若干疾病的表型网络,其中两个网络对于表型相似性的分析尤其重要:一个是最常用的网络mimMiner,通过医学主题词进行标准化,而另一个网络resnikHPO则率先基于人类表型本体论对其进行标准化。本文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上运用网络传播算法PRINCE(PRIoritizatioN and Complex Elucidation),通过大规模的留一交叉验证实验,首次对这两种网络在基因预测方面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网络均能有效地确定致病基因的优先顺序,而利用逻辑回归函数关联两种疾病的方法可提高预测精度。Tanimoto作为resnikHPO的四种归一化方法之一,可生成对称的疾病表型网络,其性能与mimMiner相似。此外,在基因预测中,两个网络的集成优于任何一个单独的网络,表明这两种疾病表型网络是互补的。miRNA失调与人类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现疾病与miRNA的关联对于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计算方法能够缩小候选范围,有利于快速发现疾病关联的miRNA。本文基于功能网络传播,提出了PMBP(Prioritizing disease MiRNA Based on PRINCE)算法,用于改进疾病-miRNA关联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尚未发现关联miRNA的疾病,随机游走法是无效的,而PMBP以疾病相似性作为先验信息,则能够有效预测;对于已经关联miRNA的疾病,PMBP提高了预测的性能,AUC值介于79.74%和86.59%之间。对乳腺癌进行案例分析,预测的前50个miRNA均被证实与乳腺癌相关,证实了 PMBP算法的有效性。对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人群如老年人或癌症患者来说,不同的药物之间能存在潜在的相互反应,有些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副反应,危害健康及至生命。本文基于药物的表型、治疗、结构和基因组相似性,提出结合药物多维相似性与逻辑回归预处理的网络传播算法NP(Network Propagation),用于预测药物相互反应。实验表明,集成多维相似数据的预测优于使用单一相似数据;相似数据逻辑回归预处理后将获得更好的结果;排序融合与网络融合预测性能相当,而后者表现更好。NP算法预测性能优于传统的随机游走法、最新报道的结构摄动法及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法。先天性综合征的发病模式可能揭示胚胎发育的机制。多发性先天异常及智力障碍综合征(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y/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s,MCA/MRs)的临床特征和中医的经络和脏腑理论之间存在显着的相似性。在原始的中医理论中缺乏对于胰腺的描述。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 MCA/MRs涉及先天胰腺畸形的特征,研究中医与胰腺对应的概念。首先,从OMIM数据库中检索胰腺畸形的临床总结;对临床表型特征标准化后,利用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在MCA/MRs中发现并发关联的畸形。研究发现,上述MCA/MRs特征与中医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胰腺应处于肾经上;胰腺(至少部分地)已纳入中医有关“肾”的概念;胰腺、肝和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密切关联。MCA/MRs和经络之间强烈的相关性提示经络反映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定器官之间的联系。虽然胰腺是中医理论中未曾明确提及的器官,但其概念纳入肾是非常有用的,这不仅对胰腺疾病的致病机理提出新的见解,也助于发现治疗胰腺相关疾病的更有效方法。本文针对疾病相关的关联预测问题,将网络传播法用于多个范畴,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有效性解决了具体的预测问题,改进的策略在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利用现有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中医理论,分析了特定类型疾病—胰腺先天综合征,发现了中医与胰腺对应的概念。

邓烨[4](2015)在《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人类社会通常被人们称作“网络时代”。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是,人类在享受信息化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一系列严峻的风险。近十年来,从SARS的蔓延、埃博拉的爆发到熊猫烧香、灰鸽子等计算机病毒的疯狂传播,计算机及生物病毒的爆发和传播越发频繁且难以控制;9.11事件后,基地组织、IS以及东突等各种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日益猖獗;随着各类社交网络的兴起,对于舆情的有效引导越发困难,而谣言的传播更如开闸洪水般难以控制。对于病毒传播网络、恐怖组织网络以及谣言传播网络这些呈现出危害性的网络,我们希望通过免疫、瓦解、扰动等有效手段摧毁其网络结构,使其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因此,网络科学问题中有关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的研究越发凸显出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从最初基于零信息、完全信息的攻击策路研究,到近年来基于不确定或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攻击策略的研究,关于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的研究越发地贴近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成为网络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前沿课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复杂网络和优化算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复杂网络攻击策略建模中引入禁忌搜索和不等概率抽样用以求解不同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围绕攻击对象的刻画、攻击模式的定义、攻击效果的评估和最优攻击策略的求解四个问题,综合运用统计物理和传统图论知识,以及矩阵论、线性代数、军事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仿真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对复杂网络攻击策略问题的建模、分析以及相关优化算法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挖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相关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连通分量算法来用于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研究。首先,我们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图收缩操作:Hub收缩,并基于Hub收缩提出了一种快速连通分量算法,算法的核心思想即是让子图Hub的核心节点优先收缩,我们将所提出的算法分别应用于ER随机网络和基于配置模型的随机无标度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ub收缩的连通分量算法其仿真过程显着快于其他经典的连通分量算法,尤其是当实验对象是随机无标度网络时。(2)将智能优化算法引入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的研究。通过攻击对象的刻画、攻击模式的定义、攻击效果的评估,首先构建了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禁忌搜索来求解复杂网络的最优攻击策略,将其求解算法应用于ER随机网络、基于CM的随机无标度网络和BA优先连接网络中与其他经典攻击策略进行攻击效果比较,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在上述的三种模型网络中,本文所提出的最优攻击策略的网络攻击效果在各项测度指标下均优于现有的几类攻击策略。(3)揭示了在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的节点攻击倾向。对于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问题,我们提出了攻击成本限制模型,然后引入不等概率抽样来求解基于成本限制模型的最优攻击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优化模型及其简化形式。研究发现,当总的攻击成本较为紧张时,网络中的小度节点将会被优先攻击;同样的,当总的攻击成本较为充足时,网络中的大度节点将会被优先攻击。然而,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里存在一个攻击对象选取的临界值,当单个节点的攻击成本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无论总的攻击成本充足与否,最优攻击策略都不会倾向于攻击大度节点。(4)实证分析研究。本文分别以美国电网、马德里火车炸弹恐怖分子网络和Jazz歌手关系网络为背景,将国防关键设施和人物关系作为建模视角,通过Gephi分别绘制了三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对模型方法在目标网络上的攻击效果及优化算法的作用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同模型网络一样,本文提出的最优攻击策略求解方法在各类型实证网络中同样表现出色。

周希元,张文炜[5](2013)在《数字化图书馆人本健康服务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平台,特别是由越来越多的社团开发的为人本健康服务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平台,扩大传统图书馆职能结构和人才需要,促进为健康服务的终端再开发,转化健康服务新理念。最近出现的结构传感监测系统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借鉴其技术内涵应用到人本健康服务管理中来,使得传统生育计划行政管理,转化为层次网络信息平台的结构健康监测实时互动运作,进而实施优生优育人本健康服务新进展。现在数字化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融合技术都已具备这种发展的支撑能力。

吴蓉蓉[6](2013)在《中医药网站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以中华中医网、三九中医和新浪中医为例》文中指出中医药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术,在慢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功效。传播中医药信息、、普及中医药文化,是培养大众中医药意识、建立中医药健康行为的前提。中医药网站以其便捷高效性、超强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多元性等成为中医药信息传播的又一重要渠道。本文以健康传播学理论为指导,针对网络时代的中医药信息传播现象,提出“中医药网站健康传播”概念。通过对我国中医药网站的中医药健康信息传播的调查研究,对网站的发展现况、频道设置、信息来源、编辑方式与传播技巧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辅以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论述互联网站这一新媒体在中医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中医药网站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改善中医药网站健康传播效果的策略,希望可以对“中医药网站”的传播发展有所帮助。

张群[7](2011)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促进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健康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途径,成为人们寻找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因特网传播的独特优势为公众提供及时、科学、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是推动健康传播实践更好发展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健康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用户体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环境下开展健康传播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思路。在国内健康传播研究领域,本文是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视角首次对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一是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应建立以卫生部门主导的健康传播体系。即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播服务体系。它强调“资源整合,协同共建”,将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内分散的力量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以整合;加强“战略协调,合作共赢”,协调卫生系统外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围绕“面向公众,理念提升”,积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二是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在总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实践中不同属性主体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和问题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包括传播主体系统的构建、健康传播内容的建设、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健康传播服务方式的识别、健康传播效果的评估、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建设等;三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紧密结合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提出建立卫生部门主导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体系,对于加快提升我国公众健康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并推动健康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邓添薪[8](2011)在《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虚拟医院(Virtual Hospital,VH)是以实体医院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建立的,以为人们解决健康相关问题为目的的新型医院模式。它是医院信息化结合现代化新技术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产物,是实体医院服务的延伸,它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医护人员和医学信息资源联合起来,构成一个无围墙式的、全天候的、虚拟的医院,随时为人们提供医学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然而,目前尚未发现以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为主题的详细研究,论文通过网站调研及文献调研的方法,综述虚拟医院开展的现状与研究现状,对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用户类型、特征及其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虚拟医院网站所应提供的信息资源及其网站版块结构,探讨虚拟医院参考咨询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及其队伍建设,对虚拟医院参考咨询服务的流程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最后对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马荔[9](2010)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利益性矛盾突出、危害性大、复杂多变等趋势。这不仅直接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损失和人们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且极大地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引领社会进步,也能导向错误,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如何客观地看待网络舆情的影响,政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当行为,既扩大公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公共事件,又规避其消极作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公共治理等多种相关理论为支撑,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政府之间的积极关系、互动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论述二者关系模式演化,同时借鉴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制度和实践经验,如美国、德国、新加坡,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本文倡导的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更确切地说,是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二者合作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这主要是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政府职能的性质、以及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公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本文结合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具体事例,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现实状况和困境进行评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每种途径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分别在突发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不同角度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综合治理,其中法律机制是最重要的治理途径。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治理制度构建及治理途径的选择提出建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本文首先构建综合模型阐述治理原则,即使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政府与网络使用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指出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能够实现最优解,双方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利益均衡点形成利益均衡线。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网络使用者与政府只有彼此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最终形成双赢局面。然后,提出将治理途径划分为柔性治理政策和刚性治理政策。其中,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法律、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属于刚性治理政策;倡导自律及行业组织壮大、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加强道德建设,提升治理理念、采用多种途径做好网络把关属于柔性治理政策。

徐铖[10](2010)在《心电数据库与网络应用平台的建立及成人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技术之一,心电数据成为研究各种疾病心电图特征及进行其他心电图学研究的重要数据。研究者需要大量的心电数据进行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建立的众多心电数据库都存在诸如流行病学设计不严格、调查样本人群的代表性不够、心电采集标准不高和心电图的采集(仪器,操作方法)条件不同等一些问题。因此,建立起权威的,具有代表性的国人心电数据库就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心电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扩大人群调查”项目在黑龙江省获取的现场调研数据,包括受试者一般健康信息和心电信息数据。心室复极不一致则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增加和患者的生命危险性直接相关,同时也可以作为影响很多其他心脏疾病的非特异性影响因素。ST-T段改变和QT间期异常是目前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常用的衡量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指标。本研究筛选出2045名成人受试者,对影响心电图ST-T段改变和QT间期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类型肥胖对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预测价值。结论是腰围作为一个简单、直观且易测的中心性肥胖衡量指标,与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关系相对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更为密切。这提示,以控制腰围为目标的体重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以心电信号为中心的关系型数据库,并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心电在线应用平台。本研究实现了从原始心电的XML文件中的信息提取和解析,数据的清洗和导入数据库的功能。还实现了波形数据的在线可视化。本研究利用TOMCAT搭建了网络在线应用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网共享。授权用户以不同的权限以使他们可浏览、查询和使用相关信息。本平台的建设为国人心电信息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

二、因特网上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精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因特网上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精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历史概述
    第一节 旧俄时期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状况
        一、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概述
        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发展的历史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
        一、人口出生率持续偏低
        二、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
        三、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日益减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历史结构原因
        一、育龄人口数量阶段性减少导致人口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
        二、人口性别构成严重失衡制约人口再生产的良性运行
        三、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造成死亡率水平的控制难度增加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原因
        一、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抑制居民生育意愿
        二、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降低导致人口健康状况恶化
        三、经济实力衰退造成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
    第三节 文化和价值观原因
        一、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下降
        二、不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死亡观念成为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
        三、民众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制约移民吸引力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及绩效分析
    第一节 刺激居民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水平
        一、出台刺激人口生育意愿的物质激励措施
        二、为女性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协助家庭改善居住条件,为居民落实生育意愿提供住房保障
        四、宣传重视家庭和生育的传统价值观
    第二节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人口死亡率水平
        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二、推行控烟、限酒和禁毒等措施
        三、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提高移民吸引力增强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
        一、根据移民现状与移民需求,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定位
        二、刺激境外侨胞回归意愿,主动吸引侨胞回迁
        三、大力吸引高技能移民
        四、优先吸纳独联体地区移民
        五、培育包容的移民环境,促进移民融合
    第四节 人口危机应对措施的绩效分析
        一、提高出生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二、降低死亡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三、增强移民吸引力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2)湖南省部分地区慢阻肺患者对肺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4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COPD患者对自身疾病(COPD)的认知情况
    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肺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
    3.4 影响 COPD 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3.5 影响COPD患者对肺康复认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对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分析
    4.3 对肺康复治疗认知分析
    4.4 影响COPD患者对肺康复治疗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4.5 影响COPD患者对肺康复认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6 建议和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致谢

(3)基于疾病、基因和药物网络的关联预测与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物网络与无标度特征
        1.1.2 疾病组学的概念
    1.2 疾病、基因和药物相互作用网络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1 基于疾病表型网络预测疾病关联基因
        1.3.2 基于功能网络预测疾病-miRNA关联
        1.3.3 基于药物相似性预测药物相互反应
        1.3.4 胰腺先天综合征的关联表型挖掘
    1.4 本文使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疾病表型网络预测疾病关联基因
    2.1 OMIM数据挖掘与疾病表型网络
        2.1.1 数据标准化
        2.1.2 相似性度量
        2.1.3 应用与软件
        2.1.4 存在的问题
    2.2 疾病基因预测方法
    2.3 实验数据与研究方案
        2.3.1 resnikHPO数值归一化
        2.3.2 相似度的逻辑回归
        2.3.3 疾病-基因关联验证
        2.3.4 评估标准
        2.3.5 实验过程
    2.4 实验结果
        2.4.1 单基因疾病验证
        2.4.2 多基因疾病验证
        2.4.3 疾病网络融合
        2.4.4 参数的敏感性
    2.5 案例研究
    2.6 分析与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功能网络预测疾病-miRNA关联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数据与研究方案
        3.2.1 实验数据
        3.2.2 基于网络传播的预测算法
        3.2.3 评估标准
    3.3 实验结果与比较分析
        3.3.1 以种子miRNA作为先验信息的预测
        3.3.2 以疾病表型相似性作为先验信息的预测
        3.3.3 PMBP与基于相似性的算法比较
        3.3.4 参数的敏感性
    3.4 案例分析
    3.5 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药物相似性预测药物相互反应
    4.1 药物相互反应研究背景
        4.1.1 药物相互反应研究的意义
        4.1.2 计算机预测药物相互反应的方法
    4.2 实验数据与研究方案
        4.2.1 药物的多维相似性:化学、表型、治疗与基因组
        4.2.2 基于多维相似性的网络信息传播
        4.2.3 药物相互反应预测的研究路线
        4.2.4 评估标准
    4.3 实验结果
        4.3.1 单一药物相似网络的预测结果
        4.3.2 排序融合和网络融合的预测结果
    4.4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
        4.4.1 与随机游走算法的比较
        4.4.2 与结构摄动法的比较
        4.4.3 与常用机器学习算法的比较
    4.5 案例研究
    4.6 药物配伍App: 设计、开发与发布
    4.7 分析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胰腺先天综合征关联表型挖掘
    5.1 研究背景
    5.2 疾病数据与关联挖掘
        5.2.1 数据标准和检索
        5.2.2 关联表型的挖掘
        5.2.3 挖掘结果
    5.3 基于中医理论的分析
        5.3.1 胰腺畸形属于中线发育缺陷范畴
        5.3.2 胰腺、肝、肾的发育联系
        5.3.3 胰腺属于中医肾的一部分
    5.4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主要成果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4)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复杂网路
        1.1.2 为什么研究复杂网络攻击策略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1.2.2 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Hub收缩的快速连通分量算法
    2.1 连通分量与连通分量算法
        2.1.1 连通分量的定义
        2.1.2 现有的连通分量算法
    2.2 基于Hub收缩的快速连通分量算法
        2.2.1 Hub的定义
        2.2.2 基于Hub的图收缩操作
        2.2.3 基于Hub收缩的快速连通分量算法
    2.3 仿真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建模与分析
    3.1 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模型
        3.1.1 攻击对象与攻击模式
        3.1.2 攻击效果的测度指标
    3.2 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仿真算法
        3.2.1 节点编码与节点解码
        3.2.2 禁忌搜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 OAS算法介绍
    3.3 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仿真结果分析
        3.3.1 模型网络介绍
        3.3.2 仿真结果展示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建模与分析
    4.1 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的成本约束模型
    4.2 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攻击策略优化模型
    4.3 不均匀成本条件下的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应用研究
    5.1 美国电力网络攻击策略研究
        5.1.1 引言
        5.1.2 数据描述
        5.1.3 分析结果
    5.2 马德里火车炸弹恐怖分子关系网络攻击策略研究
        5.2.1 引言
        5.2.2 数据描述
        5.2.3 分析结果
    5.3 Jazz歌手关系网络中疾病免疫策略研究
        5.3.1 引言
        5.3.2 数据描述
        5.3.3 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中医药网站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以中华中医网、三九中医和新浪中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医药网站概述
    2.1 中医药网站的界定
    2.2 网络受众分析
    2.3 中医药网站发展现况
第3章 中医药网站的健康信息传播观察
    3.1 研究样本的选择说明
        3.1.1 关于“中华中医网”、“三九中医”与“新浪中医”
        3.1.2 选择三者为样本的网站参数说明
    3.2 中医药网站频道设置研究
        3.2.1 网站开设的主要频道
        3.2.2 网站频道被访问情况分析
    3.3 中医药网站健康信息传播方式研究
    3.4 中医药网站常用的信息传播技巧
        3.4.1 网站常用的信息传播技巧分析
        3.4.2 健康信息传播技巧与“伪健康传播”陷阱
第4章 中医药网站健康信息传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4.1 中医药网站健康信息传播的优势
        4.1.1 多媒体和多元化传播中医药信息
        4.1.2 中医药信息无限量和分众化传播
        4.1.3 激发受众获取中医药信息的自主性
        4.1.4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4.2 中医药网站健康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4.2.1 中医药信息传播缺乏专业性
        4.2.2 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不充分
第5章 改善中医药网站健康信息传播的应对之策
    5.1 提高中医药信息传播的专业性
        5.1.1 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
        5.1.2 巧妙处理中医药辩证论治的问题
        5.1.3 规范中医药信息来源
    5.2 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
        5.2.1 把握受众心理
        5.2.2 充分开展与受众的互动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本项研究的目的
        1.2.2 本项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1.3.2 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健康
        2.1.2 传播
        2.1.3 健康传播
        2.1.4 健康教育
        2.1.5 健康促进
        2.1.6 健康管理
        2.1.7 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2.1.8 健康传播体系
    2.2 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
        2.2.1 传播的分类
        2.2.2 把关人理论
        2.2.3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2.4 议程设置理论
        2.2.5 健康传播的维度
第三章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3.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3.1.2 医学信息研究机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3.1.3 政府机构主导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3.1.4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3.1.5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3.2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现状
        3.2.1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3.2.2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
        3.2.3 国内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第四章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研究
        4.1.1 用户体验方案设计
        4.1.2 测试结果主要问题汇总
    4.2 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传播内容初步评价
    4.3 省级疾控机构网站建设能力调查
        4.3.1 调查方案设计
        4.3.2 调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4.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分析
        4.4.1 卫生管理机构网站
        4.4.2 健康教育机构网站
        4.4.3 12320网站
        4.4.4 医学科研机构网站
    4.5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6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及原因分析
        4.6.1 传播主体的非公益性
        4.6.2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不足
        4.6.3 传播内容的商业目的明显
        4.6.4 传播对象的选择性
        4.6.5 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
第五章 受众网络环境下需求分析及健康信息分类
    5.1 公众对网络环境下健康信息的需求调查
        5.1.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5.1.2 调查情况说明
        5.1.3 结果分析
        5.1.4 调查总结
    5.2 我国公众面对的健康信息网络环境分析
    5.3 健康信息的分类
    5.4 基于中国疾控中心网站访问数据分析受众需求
        5.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5.4.2 热点问题相关信息
        5.4.3 一般健康信息
        5.4.4 个性化健康信息需求
    5.5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重点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框架
    6.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依据
        6.1.1 理论依据
        6.1.2 现实依据
    6.2 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6.2.1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相关信息需求增加
        6.2.2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兴起
        6.2.3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趋势
        6.2.4 卫生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工作中缺少宏观设计
    6.3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
    6.4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
        6.4.1 总体目标
        6.4.2 总体框架
        6.4.3 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共建"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
        6.4.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应强调战略协调,合作共赢
        6.4.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应始终面向公众,提升服务理念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内容与实现形式
    7.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传播主体系统构建
        7.1.1 健康传播主体的构成
        7.1.2 健康传播主体的赢效因素
        7.1.3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分析
    7.2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内容建设
        7.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热点问题
        7.2.2 医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进展
        7.2.3 各地医疗就诊信息
        7.2.4 药品信息
        7.2.5 健康教育及科学普及
        7.2.6 卫生管理信息
        7.2.7 卫生监督信息
        7.2.8 个性化需求
    7.3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
    7.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形式
        7.4.1 网络为媒介的健康传播主要服务方式
        7.4.2 对不同人群有效获取健康信息的助力
    7.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效果
        7.5.1 重视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理解性
        7.5.2 对传统媒体宣传的指导作用
    7.6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
        7.6.1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机构面向公众的健康信息服务职能
        7.6.2 重视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7.6.3 公益性健康传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8.1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定位
    8.2 网站建设的目标
    8.3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的传播学分析
        8.3.1 传播主体的信息组织协同模式
        8.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传播内容分析
        8.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健康传播的主要服务方式
        8.3.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制度建设
    8.4 美国MedlinePlus和CDC信息组织模式与启示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9.2.1 创新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活力
        9.2.2 加强传播主体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健康传播者
        9.2.3 搭建技术平台和研究协作平台,加强健康传播的学科建设
        9.2.4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健康传播研究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测试方案
    附件二: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信息初步评价
    附件三:省级疾控中心调查问卷
    附件四:关于因特网上健康信息的用户调查
    附件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致谢
作者简历

(8)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虚拟医院概述
        一、虚拟医院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
        二、虚拟医院的作用
    第二节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概述
        一、参考咨询服务的定义
        二、传统医学参考咨询服务
        三、医学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四、虚拟医院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关系
    第三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现状
        一、国外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现状
        二、国内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现状
        三、国内外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理论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的用户研究
    第一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研究的定义及其意义
        一、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研究的定义
        二、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患者及其家属
        二、普通人群
        三、在校医学生
        四、临床医护人员
    第三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信息需求特征及心理
        一、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用户信息需求特征
        二、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信息需求的心理特点
第三章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节 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分工与合作结合原则
        四、标准化原则
        五、特色化原则
        六、整合原则
        七、趣味性原则
    第二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信息资源的内容及结构
        一、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信息内容
        二、对普通人群提供的信息内容
        三、对医学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内容
    第三节 虚拟医院网站版块结构
        一、网站介绍
        二、就医指导
        三、常见问题库
        四、案例库
        五、医学数字图书馆
        六、数字参考咨询入口
        七、医学专业人员学习园地
第四章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素质和队伍建设
    第一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崇高的职业道德
        二、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
        三、较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较好的个性
        六、较强的自学能力
    第二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组成及选拨
        一、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组成
        二、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结构
        三、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选拨
    第三节、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人员的管理
        一、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二、职业理想与道德的培养
        三、网站使用培训
        四、考核
        五、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五章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的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第一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形式及其特点
        一、异步数字参考咨询
        二、同步数字参考咨询
        三、合作数字参考咨询
    第二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流程
        一、用户登录与提问
        二、提问处理
        三、问题回复
        四、咨询结束与服务评价
    第三节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控制
        一、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前质量控制
        二、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质量控制
        三、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后质量控制
结语
    一、加强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力度
    二、加强用户研究
    三、加强扩大高质量的医疗队伍
    四、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阐述
    2.1 历史渊源与概念
        2.1.1 舆情
        2.1.2 网络舆情
        2.1.3 突发事件
        2.1.4 政府治理
        2.1.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
    2.2 文献综述
        2.2.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文献综述
        2.2.2 政府治理文献综述
        2.2.3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阐述
        2.3.1 蝴蝶效应
        2.3.2 沉默的螺旋
        2.3.3 议程设置
        2.3.4 公共治理理论
        2.3.5 善治
第三章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3.1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模式演化
        3.1.1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模式的历史考察
        3.1.2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模式的当代形态
        3.1.3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模式的演化特点和趋势
    3.2 网络舆情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3.2.1 推进政治民主
        3.2.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2.3 社会和谐进步
    3.3 我国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互动的困境
        3.3.1 公民社会网络舆情自身的问题
        3.3.2 政府现存问题
第四章 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制度与实践经验
    4.1 美国
        4.1.1 法律
        4.1.2 网络舆情治理政策
        4.1.3 网络论坛服务商及用户的治理
        4.1.4 自律及技术引导
        4.1.5 信息公开
        4.1.6 文化道德方面的管制
        4.1.7 美国网络匿名制问题
    4.2 德国
        4.2.1 法律的保护及限制
        4.2.2 德国的危机信息平台
    4.3 法国
        4.3.1 治理调控的三个时期
        4.3.2 《信息社会法案》
    4.4 加拿大
    4.5 新加坡
        4.5.1 管制政策
        4.5.2 管制机构
        4.5.3 管制措施
        4.5.4 管制对象
        4.5.5 管制客体
        4.5.6 色情管制
        4.5.7 结论
    4.6 韩国
        4.6.1 法律
        4.6.2 网络实名制
    4.7 小结
第五章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现存问题及治理途径
    5.1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主体
    5.2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案例、现存问题及相关理论
        5.2.1 非典事件
        5.2.2 厦门PX事件
        5.2.3 "第一桩人肉搜索"案
        5.2.4 黑客攻击
        5.2.5 "范跑跑"事件
        5.2.6 邓玉娇案
    5.3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途径
第六章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与政策分析
    6.1 政府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型分析
        6.1.1 治理原则
        6.1.2 博弈论视角下二者合作治理模型构建
    6.2 刚性治理政策
        6.2.1 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6.2.2 法律
        6.2.3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6.2.4 应急机制
    6.3 柔性治理政策
        6.3.1 倡导自律及行业组织壮大
        6.3.2 社会监督
        6.3.3 信息公开
        6.3.4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升治理理念
        6.3.5 采用多种途径做好网络把关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心电数据库与网络应用平台的建立及成人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人群一般健康信息和心电信息数据的采集
    2.1 在调研现场采集的数据
        2.1.1 调查抽样方法及调研内容
        2.1.2 心电信息检查用设备
        2.1.3 数据采集方法
        2.1.4 仪器参数设置及质量控制
        2.1.5 现场调查收集数据结果及结果识读
    2.2 受试者一般健康信息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ST-T段与心室复极不一致性
    3.1 明尼苏达编码产生的背景和历史
    3.2 心电信息数据的提取和明尼苏达编码
    3.3 ST-T段改变分析
        3.3.1 检测对象与方法
        3.3.1.1 检测对象
        3.3.1.2 检测仪器及方法
        3.3.1.3 心电数据来源
        3.3.1.4 ST-T段改变诊断标准
        3.3.1.5 数据处理
        3.3.2 结果
        3.3.2.1 ST-T段改变率的年龄性别分布
        3.3.2.2 ST-T段改变率的年龄民族分布
        3.3.2.3 ST-T段改变率的性别及民族分布
        3.3.2.4 高血压对ST-T段改变率的影响
        3.3.2.5 分组后肥胖指标与ST-T段改变率
        3.3.2.6 肥胖对ST-T段改变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3.3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QT间期与心室复极不一致性
    4.1 检测对象与方法
        4.1.1 检测对象
        4.1.2 检测仪器及方法
        4.1.3 心电数据来源
        4.1.4 QT间期诊断标准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QTc及异常率的年龄性别分布
        4.2.2 QTc及异常率的年龄民族分布
        4.2.3 QTc及异常率的性别及民族分布
        4.2.4 高血压对QTc及异常率的影响
        4.2.5 分组后肥胖指标与QTc及异常率
        4.2.6 肥胖对QTc异常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心电信息数据库系统和网络在线应用平台的搭建
    5.1 心电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搭建
        5.1.1 数据来源
        5.1.2 原始数据处理
        5.1.3 数据库开发的硬件环境
        5.1.4 数据库开发的软件环境
        5.1.5 ECG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建立
        5.1.6 ECG数据库结构
        5.1.7 ECG数据库的数据导入
    5.2 网络在线应用平台的构建
        5.2.1 方法
        5.2.1.1 设计思路
        5.2.1.2 开发环境
        5.2.1.3 集成的数据库及应用模块
        5.2.1.4 ECG数据网络在线应用平台的实现
        5.2.2 结果
        5.2.3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致谢

四、因特网上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精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D]. 王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2]湖南省部分地区慢阻肺患者对肺康复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卿小玲. 南华大学, 2018(01)
  • [3]基于疾病、基因和药物网络的关联预测与挖掘[D]. 李建华. 东北大学, 2017(01)
  • [4]复杂网络最优攻击策略研究[D]. 邓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4)
  • [5]数字化图书馆人本健康服务探讨[J]. 周希元,张文炜. 光明中医, 2013(07)
  • [6]中医药网站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以中华中医网、三九中医和新浪中医为例[D]. 吴蓉蓉. 南昌大学, 2013(04)
  • [7]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 张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8]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D]. 邓添薪. 广西民族大学, 2011(01)
  • [9]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 马荔.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2)
  • [10]心电数据库与网络应用平台的建立及成人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分析[D]. 徐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01)

标签:;  ;  ;  

互联网呼吸系统疾病信息资源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