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希望儿子成龙”

谈“希望儿子成龙”

一、聊聊“望子成龙”(论文文献综述)

程青[1](2020)在《盛宴》文中认为1我和老唐结婚的第七个年头他终于决定买房,房价在当时看已经是涨上了天,但和后来相比其实才刚刚爬到山坡上。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向以理性着称的理工男老唐头脑一热竟然看中了沁芳园的房子,那可是刚开盘不久的崭新小区,位于城市的东北部,既是上风上水,又离机场和CBD都不算太远,周边不仅道路通达,河水流淌,树木茂密,建筑疏朗,而且设施一流,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私立医院、国际学校应有尽有,

姜骄格[2](2020)在《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同时也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员是海洋强国梦想的承载者,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力量,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保证,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但如今海员人才流失的问题显着,这直接影响了我国航运业的稳定发展。因职业的特殊性海员的家庭问题尤为突出,家庭问题是海员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海员“不在家”所导致的,受职业因素影响这种情况却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海员长期不在家造成了海员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来增补角色的缺失,其中海员子女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因父亲角色的阶段性缺失无法提供给子女较多的成长家庭支持,所以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出现不同阶段的家庭问题,因此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的解决对于海员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为研究课题,以低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名海员子女进行了量表测量后发现有7名海员子女存在成长家庭支持的问题。本人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收集资料和信息,深入了解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综合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根据海员子女在成长阶段中存在的不同家庭支持问题,分别去引入了隔代家庭支持、同辈家庭支持、亲戚家庭支持。通过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分别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方案设计,以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实务介入,帮助缓解亲子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家庭旧有的互动模式,重塑了稳定的家庭结构,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问题。在服务结束后,分别对这三个典型的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和结案。最后本人回顾并反思了整个研究过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并且反思了存在的不足。

张惠媚[3](2020)在《“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二孩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二孩的到来在我国人口结构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新成员的到来,使得家庭结构和成员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不仅给习惯被当作“唯一”的长子女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父母提出了挑战。本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结构家庭治疗理论为视角,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如何改善二孩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进行探究。笔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受助家庭建立合作关系,收集资料开展全面评估,发现在二孩出生之后,长女小丽逐渐变得孤僻任性,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此外,笔者还发现长女与父亲关系疏离,与母亲关系纠缠,原本的家庭机构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转。针对受助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根据结构家庭治疗理论,通过进入家庭、评估家庭结构、挑战家庭结构、重构家庭结构、巩固家庭结构这五个步骤进行了介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个案工作介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工作者通过纠正受助家庭成员的错误认知,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和分工、重构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沟通模式,制定家庭公约,增强家庭的社会支持帮助受助家庭建立起了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改变,亲子关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最后,笔者也对全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全面二孩”背景下二孩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当代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促进二孩政策更好的实行。

闫雪[4](2020)在《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文中指出中国家长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十分热衷于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近几年来,受学校教育现状、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家长们将教育投资的目标锁定在了校外培训机构。随着“校外教育投资热”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对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避免这些负面影响继续恶化,加快引导家庭科学合理地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H市三所初中的家长和学生采取调查研究,在对所收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权威数据,通过展现当前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现状,揭示初中生家庭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过程中所存在和引发的问题,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保障家庭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投资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效益,使教育资源能物尽其用。

黄琳[5](2020)在《影子教育消费中的文化区隔与再生产 ——以中学生课外补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影子教育一般指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的教育。在中国,影子教育往往是由家长为子女选择的,尤其是在子女年龄较低的时候,如初中和小学。作为家长自主为子女选报的课程,中国的影子教育现象能够很好地体现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而又因为影子教育的实际参与者是子女,所以中国的影子教育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教育中的代际问题。由此,本研究着眼于中国影子教育中的代际阶层再生产现象。学术界当前对教育消费与阶层的关系的讨论集中在经济资本的领域,而对阶层在教育消费中表现出的文化区隔,及其对再生产中的影响触及较少。并且,当前研究以定量方法为主,因而定性研究所提供的深度资料可以对相关研究起到深化变量间逻辑关系认知的作用。因而,本文以家长为青少年子女购买补习课程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结合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共选取13位为子女进行了影子教育的家长,并综合考虑其职业类型、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中间阶层与工薪阶层。然后,通过对工薪阶层与中间阶层的补习动机、预期效果、选择及参与环节进行描述与分析,析明补习产品对于家长的价值意义所在,对两个阶层家庭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教养方式与行动策略的阶层分化进行了阐释。虽然两个阶层家长在补习消费的动机上非常类同,都希望子女能通过补习在子代实现阶层跃迁,或至少不要掉落到更低的阶层。但工薪阶层家长更关注课外补习的短期预期效果,如短期的成绩提高等。并且工薪阶层家长在补习中参与更少,更强调与依赖于子女的自我管理意识。而中间阶层家长则更加关注课外补习的长远预期效果,如培养子女的眼界与气质,探索子女的兴趣与天赋所在等。同时中间阶层家长更偏好精耕细作的方式,在课外补习中往往全面参与其中,如旁听课外补习的课程,积极与补习老师沟通子女的学习进度等。中间阶层家长在补习参与中表现更多的对子女的关注。这两种教养方式在两个阶层中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访谈资料中显示出,这两种教养方式与两个阶层的社会结构位置及其拥有的资源有着较强的关联,并且这两种教养方式又反过来强化了阶层的文化差异感,进而形成了文化区隔。这种文化区隔除了体现在购买课外补习服务之后的参与过程中,还体现在如何选择补习课程的实践中,如通过何种信息渠道获得补习课程种类,对不同补习课程种类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偏好等。本研究还进一步指出,文化区隔不仅仅是被这些行动所反映,更重要的是这些行动在表现出文化区隔的同时也在不断加深着文化区隔,从而使得阶层差异进一步得到巩固。

冯丽[6](2020)在《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汹涌的外出务工潮、经商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或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双亲的直接监管,转而由在家的父母一方、老人或亲戚来照管,这就形成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成绩差和纪律差等诸多问题。其中厌学倾向严重又是目前农村留守初中生诸多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教育界的迫切问题,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主体本身的话语和认知的微观视角出发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河南省信阳市某农村学校为抽样学校,进入现场后,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等,选取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4名个案学生的家庭、上学经历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后得出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的三个主题:家不是家、学校生活很无趣、未来无希望。并分析影响其厌学经验形成的因素是个体怕吃苦,只想舒服、对自己充满否定,对学习无兴趣、自我控制力差。家庭因素是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式有问题。学校因素是学校评价体制不合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因素是农村读书无用论和网络的影响。

钱智玲[7](2019)在《贫困家庭的教育期望、投入及成因研究 ——基于上海市P区16个低保家庭的访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教育普及与公民意识的提高,教育行业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正在稳步上涨,教育系统内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市场的飞速发展也映证了家长与学子对更多教育资源的渴求。生处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处处能感受到竞争与压力,每个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落于人后,贫困家庭也不例外。“寒门出贵子”是所有贫困家庭的愿望,但并非所有的贫困家庭都能实现愿望。如今,贫困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上分化出了两条路径,一部分家庭以“寒门出贵子”为目标持续、长久地投资教育,另一部分家庭却有望而不达,自我放弃了对青少年的高教育期望。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个体和家庭在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期望对其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发展中,教育期望似乎显现了两面性——一部分子女在教育期望的激励下提升了学业积极性,呈现出的课程高表现不断激发更强的学习心理动机;另一部分子女却因教育期望产生心理负担导致学业倦怠,形成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研究通过对16组低保家庭家长与子女的深度访谈,旨在了解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家庭为青少年教育所做出的投入;运用资产建设理论,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层面剖析这些家庭在运用所具备的资产时起积极效应的行为和亟需的援助,产生对社会工作干预的启示。研究发现,大多数低保家庭对青少年都抱有较高的期望,低期望的家庭因为家庭资本不足和主观不自信而降低心理预期。有形资产上,教育带来的负担沉重,家庭投资与储蓄行为不科学,部分家庭产生了福利依赖;无形资产上,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存量低,低保家庭沟通与教养观念差异性大;家庭没有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资源的意识和主动性,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倡导和宣传。对此,研究提出:社会工作者应帮助低保家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利用教育期望激发学习主动性与持久性;树立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加大情感投入,提高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力与抗压力,链接社会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必要援助。

唐宇宸,云石[8](2019)在《樱花开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高福岗同名小说改编)序幕中日军队在中国陇东地区鏖战的场面。陇东高新石膏装饰材料集团的试车运行剪彩仪式场面。漫山遍野盛开的樱花。叠印片名《樱花开了》。1.山地黄昏字幕:1942年,中国陇东地区。夕阳西下,蜿蜒起伏的龙山隐隐约约。一支在外扫荡的日伪军行走在返回据点的道路上,一些日本兵押解着抓到的年轻女子,带着抢劫到的牛、羊、猪、鸡等,来到了龙山脚下。

胡满红,罗昆霞[9](2018)在《唤醒生活体验 激活表达热情——《别人家的孩子》习作教学实录与点评》文中提出【教学过程】一、关注生活,引出话题师:今天上课,咱们主要是聊天,一起聊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首先请大家来看一组视频,看完后请你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播放视频片段:1.考试回家,妈妈将孩子的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2.孩子要玩具,妈妈将孩子的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3.饭桌上,爸爸指责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师:同学们都看得非常认真,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谁来简单说一说?

孙惠芬[10](2017)在《寻找张展》文中提出上部寻找1寻找张展,是儿子提出来的。我和张展从未见过面,可当他在微信上提到这个名字,说妈妈,你还记得我的高中同学张展吗?我脑海里迅速就浮现出一个形象。这形象没有身高,没有五官,只有和飞机有关的一些连缀。他的名字有伸张和展翅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飞鸟和飞机,我记住他,正因为一次和飞机有关的事故。他的父亲死于2009年法航447空难,当时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儿子在微信上提到他,很出我的意料。儿子在美国加州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因为学

二、聊聊“望子成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聊聊“望子成龙”(论文提纲范文)

(1)盛宴(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海员子女
        2.1.2 成长家庭支持
        2.1.3 结构式家庭治疗
    2.2 理论基础
        2.2.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2.2.2 家庭系统理论
        2.2.3 家庭结构理论
3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基本情况分析
        3.1.1 研究样本的选取
        3.1.2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
        3.2.1 父源家庭支持不足
        3.2.2 母源家庭支持存在过度代偿风险
        3.2.3 其他来源家庭支持的补偿性需求
    3.3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常见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海员职业的特殊性
        3.3.2 海员核心家庭的相对独立性
        3.3.3 海员子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需求
4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实务方案设计
    4.1 服务目的与目标
        4.1.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1.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1.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2 实务流程
        4.2.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2.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2.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3 服务注意事项
        4.3.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4.3.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4.3.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5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实务过程
    5.1 个案一: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A
        5.1.1 个案简介
        5.1.2 接案: 进入海员家庭
        5.1.3 预估与计划: 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1.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1.5 评估与结案: 实务评估与总结
        5.1.6 跟进服务
    5.2 个案二: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B
        5.2.1 个案简介
        5.2.2 接案:进入海员家庭
        5.2.3 预估与计划: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2.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2.5 评估与接案:实务评估与总结
        5.2.6 跟进服务
    5.3 个案三: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C
        5.3.1 个案简介
        5.3.2 接案: 进入海员家庭
        5.3.3 预估与计划: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3.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3.5 评估与接案: 实务评估与总结
        5.3.6 跟进服务
6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的经验反思
    6.1 经验总结
        6.1.1 方案设计满足海员子女在成长阶段中的不同需求
        6.1.2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介入的适用性
    6.2 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6.2.1 研究样本具有特殊性
        6.2.2 社会工作者能力有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家庭支持量表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二孩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
        2.个案工作介入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3.文献评析及趋势展望
    (四)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2.理论工具
        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二、L社区二孩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L社区简介
    (二)L社区二孩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孩存在认知偏差
        2.大孩自主性受限
        3.亲子缺少互动
        4.亲子沟通方式错误
    (三)二孩家庭不良亲子关系成因分析
        1.孩子因素
        2.父母因素
        3.家庭因素
        4.社会因素
三、个案工作介入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实务研究
    (一)接案
        1.接案原因:个案背景资料
        2.接案过程: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
    (二)预估
        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2.对服务对象所在家庭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个案服务目标
        2.个案服务计划
    (四)介入
        1.第一次介入:进入家庭,建立专业关系
        2.第二次介入:了解具体情况,评估家庭结构
        3.第三次介入:挑战家庭结构,改变错误认知
        4.第四次介入:明确责任分工,划清系统边界
        5.第五次介入:重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期待
        6.第六次介入:重构沟通模式,促进有效沟通
        7.第七次介入:建立家庭公约,重构家庭结构
        8.第八次介入:增强社会支持,巩固家庭结构
    (五)结果评估
        1.服务目标完成情况
        2.满意度评估
    (六)结案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转变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
        2.明确责任分工,划清系统边界
        3.重构教育理念,转变互动方式
        4.巩固家庭结构,恢复系统功能
    (二)反思
        1.实务反思
        2.研究反思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理论基础
第一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实施
        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情况
    第二节 调查结果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数据分析
    第三节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校内课业“减负”校外辅导“增重”
        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负担过重
        三、家长缺乏“因人而异”的教育理性
        四、家长“重智力、轻人格”的投资思路
        五、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不规范
        六、教育公平受到“校外教育投资热”的严重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家庭原因
        一、“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
        二、非理性的教育投资动机
        三、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资本水平
        四、狭隘的教育投资收益观念
    第二节 学校原因
        一、学校“唯分是论”现象普遍
        二、教师“身兼多职”疲于教学
        三、学校内部缺乏特色教学
    第三节 政府原因
        一、政府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二、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三、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缓慢
        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不足
    第四节 社会原因
        一、社会舆论氛围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社会上缺乏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家庭方面
        一、家庭校外教育投资应坚持适度原则
        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应坚持因材施教
        三、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完整人格
        四、家长应注重自我提升
    第二节 学校方面
        一、学校应深化素质教育理念
        二、学校应大力开展特色办学
        三、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学校应积极倡导家校合作
    第三节 政府方面
        一、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二、政府应创建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
        三、政府应鼓励举办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
        四、政府应加快立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
    第四节 社会方面
        一、社会应营造健康的教育舆论氛围
        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不“唯学历是论”
        三、建立多种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
        四、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自检自查,恪守教育良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影子教育消费中的文化区隔与再生产 ——以中学生课外补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
    教育与阶层:阶层流动与阶层再生产
    中国教育—阶层的研究:教育不平等
        中国教育消费的相关研究:制度、文化与情感
研究方法与设计
    受访者选取与访谈提纲设计
    样本的基本情况
    样本补习情况
补习的动因:社会环境与情感需要
    教育资源的状况与影响
    补习消费的价值基础
补习的参与:教养方式的文化区隔
    补习的参与:精耕细作与自我管理
    补习的规划:长远目光与短期成效
    文化逻辑的区隔:经济与品位的共同作用
补习的选择:再生产的策略
    信息渠道:社会资本的利用
    内容选择:职业经历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用户访谈信息表

(6)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村留守儿童
        1.3.2 农村留守初中生
        1.3.3 厌学
        1.3.4 经验
        1.3.5 质性研究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2.2 关于厌学问题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厌学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厌学的研究
    2.3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研究
        2.3.1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表现研究
        2.3.2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成因研究
        2.3.3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对策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质性研究取向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3 研究进场
    3.4 资料收集与分析
        3.4.1 研究资料的收集
        3.4.2 研究资料的分析
    3.5 研究效度与伦理
        3.5.1 研究效度
        3.5.2 研究伦理
    3.6 研究步骤
4 研究结果
    4.1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场景
        4.1.1 拼搏班
        4.1.2 学生的学校生活
    4.2 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生活场景
    4.3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
        4.3.1 家不是家
        4.3.2 学校生活很无趣
        4.3.3 未来无希望
        4.3.4 小结
    4.4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经验形成影响因素
        4.4.1 个人因素
        4.4.2 环境因素
        4.4.3 小结
5 研究讨论
    5.1 家庭功能与厌学
    5.2 学校教育与厌学
    5.3 挫折容忍力与厌学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的建议
        6.2.2 对学校的建议
        6.2.3 对社会的建议
        6.2.4 对留守初中生的建议
    6.3 研究贡献与反思
        6.3.1 本研究的贡献
        6.3.2 本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贫困家庭的教育期望、投入及成因研究 ——基于上海市P区16个低保家庭的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教育期望的研究
        1.2.2 关于教育投入的研究
        1.2.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城乡低保家庭
        1.3.2 教育期望
        1.3.3 教育投入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视角
        1.4.2 研究方法
    1.5研究思路
第2章 教育期望与现实处境
    2.1 教育期望的分类
        2.1.1 奋进型-高期望家庭
        2.1.2 平和型-高期望家庭
        2.1.3 放弃型-低期望家庭
    2.2 现实处境的差异
        2.2.1 双向激励:高期望-高表现家庭
        2.2.2 学业倦怠:高期望-低表现家庭
        2.2.3 无心插柳:低期望-高表现家庭
        2.2.4 动力丧失:低期望-低表现家庭
第3章 有形资产的困顿与乏力
    3.1 教育费用来源与心理负担
    3.2 教育投资行为
        3.2.1 教育自愈:延迟投资的逻辑
        3.2.2 拒绝止损:沉没成本的影响
    3.3 家庭储蓄误区
        3.3.1 社会救助政策的高福利依赖
        3.3.2 未来收入账户的高心理成本
        3.3.3 理财观念缺失的低储蓄成效
第4章 无形资产的缺损与弥补
    4.1 人力资本
        4.1.1 隐瞒或坦白:对疾病的态度
        4.1.2 “靠自己”或“陪着你”:对学历的态度
        4.1.3 不预或探索:低保家庭的规划能力
        4.1.4 盲从或理性:低保家庭的决策能力
    4.2 社会资本
        4.2.1 保量或保质:家庭沟通的仪式策略
        4.2.2 批评或鼓励:张弛有道的教养方式
        4.2.3 封闭或社交:教育信息的获取通道
    4.3 文化资本:教育赋能的隐秘方式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启示
    5.3 研究创新与不足
        5.3.1 研究创新
        5.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8)樱花开了(论文提纲范文)

序幕
1.山地黄昏
2.龙山镇美味饭庄夜
3.龙山镇日军据点日
4.龙山镇日军据点日
5.游击队驻地傍晚
6.龙山镇日军据点晨
7.日本东京街头日
8.日本一医学院日
9.龙山火车站傍晚
10.龙山镇日军据点傍晚
11.山崎樱子宿舍傍晚
12.山崎樱子宿舍夜
13.据点院子凌晨
14.据点医务室日
15.据点厨房傍晚
16.据点厨房日
17.据点医务室上午
18.据点厨房日
19.据点医务室日
20.据点内空地日
21.山崎樱子宿舍中午
22.据点医务室上午
23.山崎樱子宿舍上午
24.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日(闪回)
25.小学教室日
26.长城上日
27.樱花树前日
28.日本东京一广场日
29.山崎樱子宿舍中午
30.据点医务室傍晚
31.山崎樱子宿舍傍晚
32.据点厨房傍晚
33.山崎樱子宿舍傍晚
34.据点中队部夜
35.山崎樱子宿舍夜
36.据点厨房日
37.据点厨房日
38.山路上日
39.兴国寺日
40.山路上日
41.路上夜
42.据点厨房门口日
43.据点医务室傍晚
44.山崎樱子宿舍夜
45.汪师陶宿舍夜
46.山崎樱子宿舍夜
47.据点厨房下午
48.山路上夜
49.据点中队部夜
50.井原四郎宿舍夜
51.据点中队部上午
52.据点厨房上午
53.山崎樱子宿舍深夜
54.汪师陶宿舍深夜
55.据点中队部下午
56.汪师陶宿舍夜
57.据点厨房上午
58.福来饭庄傍晚
59.桃花巷傍晚
60.农家院落傍晚
61.据点医务室傍晚
62.据点厨房傍晚
63.桃花巷夜
64.井原四郎宿舍夜
65.汪师陶宿舍夜
66.山路上上午
67.据点院子日
68.据点中队部日
69.山坡日
70.鬼哭堑日
71.据点中队部日
72.据点医务室日
73.山路上夜
74.鬼哭堑日
75.龙山原日军据点日
76.产院分娩室日
77.办公室日
78.日本小学大门口日
79.山崎樱子家院子傍晚
80.山崎樱子家院子日
81.山崎樱子家屋里夜
82.海滨旅馆前厅深夜
83.山崎樱子家夜
84.山崎樱子家屋里夜
85.山崎樱子家厨房夜
86.山崎樱子家正屋夜
87.山崎樱子家正屋中午
88.山崎樱子家正屋晚上
89.山崎樱子家早晨
91.东京户籍所日
92.小院落门前日
93.山崎龙山家日
94.山崎樱子房间日
95.客厅日
96.山崎樱子房间夜
97.山崎龙山夫妇房间夜
98.山崎樱子房间傍晚
99.露天观景台上午
100.公司候选地上午
101.矿井下下午
102.宾馆房间夜
103.宾馆房间早晨
104.公司候选地日
105.镇政府接待室日
106.山崎樱子房间傍晚
107.鬼哭堑老柏树下日
108.工地上深夜
109.亭碑建筑工地日
110.镇政府办公室日
111.工地上午
112.干休所汪龙山家下午
113.工地上傍晚
114.急救室夜
115.特护病房日
116.工地上夜
117.公路上日
118.重症监护室夜
119.特护病房晨
120.特护病房日
121.特护病房日
122.特护病房日
123.樱花巷日
124.居委会会议室日
125.厂区日
126.铭恨亭前晨
127.樱花林中日
128.慈善堂日

(9)唤醒生活体验 激活表达热情——《别人家的孩子》习作教学实录与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生活, 引出话题
二、反思生活, 激发动机
三、任务驱动, 干预生活
四、评讲悟法, 体味生活
五、强化干预, 引领生活

四、聊聊“望子成龙”(论文参考文献)

  • [1]盛宴[J]. 程青. 当代, 2020(05)
  • [2]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D]. 姜骄格.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3]“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张惠媚. 井冈山大学, 2020(02)
  • [4]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D]. 闫雪.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影子教育消费中的文化区隔与再生产 ——以中学生课外补习为例[D]. 黄琳.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D]. 冯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贫困家庭的教育期望、投入及成因研究 ——基于上海市P区16个低保家庭的访谈[D]. 钱智玲.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8]樱花开了[J]. 唐宇宸,云石. 电影文学, 2019(18)
  • [9]唤醒生活体验 激活表达热情——《别人家的孩子》习作教学实录与点评[J]. 胡满红,罗昆霞.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04)
  • [10]寻找张展[J]. 孙惠芬.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7(03)

标签:;  ;  

谈“希望儿子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