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临床应用

大黄的临床应用

一、大黄临床应用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1](2021)在《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系统是继口服、静脉给药方式之后出现的新一代给药方法,具有临床疗效好、药物毒副作用小、有效血药浓度稳定、临床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在特定功率超声波传导的作用下以皮肤黏膜作为载体,使药物渗透进入人体血液及淋巴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酶类物质的破坏从而发挥药物效果。八正散作为临床治疗湿热淋证、泌尿道感染类证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功效。利用八正散水剂耦合电极贴片配合超声电导定向(膀胱体表投影区)透药技术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目的是观察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技术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将术前留置尿管患者和术后有可能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均视为实际存在导尿需求的患者进行分析,选取于2019年0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二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预防措施。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解决原发疾病,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具体操作:治疗组患者术毕返回病房1小时内予以超声电导定向透药,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膀胱体表投影区,避开术区敷料,将超声电导透药探头紧贴皮肤放置,启动机器后治疗30分钟,此后每日进行2次治疗。其中术前留置尿管患者于手术次日晨拔除尿管后采用同样频次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患者返回病房后按照普外科二级护理标准观察排尿及其他情况,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时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皮肤状态,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检查。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留置导尿情况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临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所用时间,术后膀胱功能评分,排尿通畅情况,腹部症状出现情况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自主排尿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尿潴留出现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说明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对于预防手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好且安全,优于单纯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的手术后患者在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排尿通畅情况,腹部症状,术后膀胱功能评分,手术后尿潴留出现率等方面优于常规预防措施,因此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对于降低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慧彬[2](2021)在《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清瘀排石颗粒对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促进清瘀排石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推广。方法:选取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结石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清瘀排石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肾石通颗粒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结石排出率、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所得数据,做出初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在性别、年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左右侧分布、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小、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等5个方面的比较结果都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的结石排出率是50%,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是23.33%;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的比较结果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清瘀排石颗粒每袋1.835元,1个疗程需77.07元;肾石通颗粒每袋2.50元,1个疗程需105元。结论:(1)清瘀排石颗粒和肾石通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疗效,清瘀排石颗粒的结石排出率高于肾石通颗粒,并且清瘀排石颗粒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肾石通颗粒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说明清瘀排石颗粒比肾石通颗粒的疗效更好。(2)清瘀排石颗粒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肾石通颗粒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说明清瘀排石颗粒比肾石通颗粒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更好。(3)从清瘀排石颗粒和肾石通颗粒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来看,二者差异不大,临床安全性都好,均可在临床上应用。(4)从价格方面来说,相比于肾石通颗粒,清瘀排石颗粒的费用较低,更能减轻患者负担。

王浩田[3](2021)在《基于古今文献的“结”病机理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历代“结”病机的文献辨析,梳理构建“结”病机的概念及内涵。包括,结在中医学的概念,结病机的概念,结病机的特点,结病机的分类,从而构建完整的“结”病机理论,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方法:本文通过文献信息学的方法,全面搜集,历代医家关于“结”病机的资料,进行历史溯源,文献辨析。把握“结”病机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提炼“结”病机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结”的病机理论重构。内容:1.简要阐述中医学“结”的相关概念2.对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总结3.根据古籍文献,提出结病机的概念、产生原因、病机特点4.对“结”病机进行分类5.讨论结病机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结论:1.结病机是实病机分类下的一种复合病机,病机程度复杂。2.其主要特点为邪气搏结或病理产物结聚、影响病位的物质功能、表现出结而不通的相关症状;3.结病机是局部较重的病机,累及层面多、难以祛除,具有偏向性、损伤性、消耗性,日久多转归为症瘕积聚。4.结病机有多层次的分类,按照影响功能分类,可分为结在气分、血分、水分、阴分、阳分、精分。按照邪气分类,可分为风结、热结、湿结、燥结。按照病理产物分类,可分为痰结、饮结、水结、湿结、瘀血结。按照病位分类,可分为结在脏、结在腑、结在经、结在络、结在形体官窍。

刘晨[4](2021)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儿童银屑病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脾虚血热证的寻常型儿童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进而初步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儿童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照本课题制定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选取60例脾虚血热证的寻常型儿童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两组患者均本组实验方法医治8周,观察并记录每位患儿治疗前、治疗第8周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等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同时记录好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在实验结束后3个月内进行回访,以了解所有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1.实验前,采集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形态,化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同时针对患者皮损的症状进行了PASI评分;对比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皮损形态、PASI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值),结果发现所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前,也将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与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相比较,发现两组与健康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比较结果说明本实验能够以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的变化情况,来判定两组药物对本病的治疗程度。2.在实验周期结束后,两组实验从临床疗效、PASI积分、实验室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及3个月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更高;两组实验周期结束后的PASI积分相较于实验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实验室指标中,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的CD4+(%)和CD4+/CD8+值均升高,CD8+(%)相较于实验前降低,但其中对照组三组实验室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观察组;实验过程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要低的多;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的复发率相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验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明显更低;且上述所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和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儿童银屑病均有效;且参苓白术散加减组的治疗方案相较于复方甘草酸苷片组的治疗方案,不仅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更少,复发率更低。2.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有关。

罗尚杰[5](2021)在《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六经皆有表里证的观点,系统梳理太阴(肺系)里证,尝试建立一个初步较为规范的太阴(肺系)里证的诊治框架。研究方法:(1)六经辨证中,以六经为纲,对里证以虚实为目进行分类梳理(实证以病邪为主,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将寒、热、气、血等纳入其中。(2)从《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中,收集古今关于“表里”、“虚实”、“肺”、“太阴”的论述。通过分析和梳理“表里”、“虚实”相关的文献,理清表里与虚实的划分,而后结合太阴肺的生理对太阴(肺系)里证进行定义。搜索“肺”、“太阴”以及各病因关键词查阅肺系里证病证的相关资料。(3)列出各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类证鉴别、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等具体内容,并附上临床医案加以支持。结果:1、实证以病邪为主的病因包括痰(热痰、寒痰、燥痰、痰湿、顽痰)、水饮(寒饮、寒饮郁热)、气滞、气逆、热邪、湿热、伏风、瘀血、痰瘀。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的病因包括阴虚、血虚、气虚、阳虚。虚实夹杂证既有邪实,但正气不甚虚的病因包括:气虚兼有痰浊、阴虚兼有痰浊。(因为时间与精力的关系此部分只举几个典型的证治为代表,余待以后完善)2、具体的证治分类如下:实证:(1)热痰阻肺证—清热化痰,宣降肺气—清金化痰汤等。(2)寒痰阻肺证—温中散寒,行气化痰—冷哮丸等。(3)水饮停肺临床常见证型:寒饮停肺证、寒饮郁热停肺证。寒饮停肺证—温肺化饮—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寒饮郁热证—温肺化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注:水饮停肺过甚壅滞于肺—泻肺逐饮—葶苈大枣泻肺汤。(4)痰湿停肺证—健脾燥湿化痰—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等。(5)燥痰阻肺证—润肺化痰—贝母瓜蒌散等。(6)顽痰阻肺证—清热润燥,行气坠痰—礞石滚痰丸等。(7)气滞于肺证—宣降肺气—四逆散等。(8)肺气上逆临床常见证型有:肠滞气逆证、肝气犯肺证、肺胃气逆证。肠滞气逆证—宣肺通腑—宣白承气汤等。肝气犯肺证—疏肝达肺—柴胡疏肝散等。肺胃气逆证—和胃降逆,调畅气机—旋覆代赭汤加减等。(9)湿热蕴肺证—清化湿热—杏仁汤等。(10)肺热证—清热泻肺—泻白散等。(11)肺中伏风证—疏风宣肺,搜风通络—苏黄止咳汤等。(12)瘀血阻肺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等。(13)痰瘀伏肺证—涤痰祛瘀—蠲哮汤等。虚证:(14)肺气虚证临床常见证型: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气虚证—补益肺气—玉屏风散等。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培土生金—六君子汤等。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人参蛤蚧散等。(15)肺阳虚证—温阳益肺—甘草干姜汤等。(16)肺阴虚证临床常见证型:阴虚肺燥证、肺胃阴虚证、肺肾阴虚证。阴虚肺燥证—滋阴润肺—清燥救肺汤等。肺胃阴虚证—清养肺胃,滋阴润燥—麦门冬汤等。肺肾阴虚证—滋养肺肾—百合固金汤等。(17)肺血虚证—补血润肺—四物汤加减等。虚实夹杂证:(例举)(18)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等。(19)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滋肺肾阴,化痰止咳—金水六君煎等。结论:(1)太阴(肺系)里证的证治分类是在六经皆有表里证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机地结合病所(病位)、病因、病机,为梳理六经辨证证治框架做了一小部分。(2)六经辨证中,以六经为纲,对里证以虚实为目,可以判断邪正盛衰,反映了在病理状态下正气与邪气的抗争状态。(3)补充了《中医诊断学》部分内容:《中医诊断学》肺系里证有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肺热炽盛证、饮停胸胁证4个实证,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2个虚证。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痰湿停肺证、燥痰阻肺证、顽痰阻肺证、气滞于肺证、肺气上逆证、湿热蕴肺证、肺中伏风证、瘀血阻肺证、痰瘀伏肺证等9个实证及肺阳虚证、肺血虚证2个虚证;并梳理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2个虚实夹杂证,填补了《中医诊断学》虚实夹杂证的缺失。

朱俊[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代宇[7](2020)在《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0%的50岁及以上男性和80%的80岁及以上男性受到影响。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乃治脾肾阳虚之经方。当归贝母苦参丸源自《金匮要略》,是治湿热精浊、白浊之要方。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之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为标本兼顾之组方。本研究欲阐明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是否可通过下调Rab27B调节前列腺细胞旁分泌信号,维持前列腺稳态,从而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方法:以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建立BPH动物模型,在体观察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取大鼠前列腺组织、血清,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GEO数据库基因芯片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情况。构建Rab27B敲减及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来培养前列腺基质细胞以评估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用ELISA法检测IGF-1、EGF、TGF-β等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免疫荧光共聚焦、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质膜上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AKT、mTORC1和MAPK等信号通路情况。结果:1.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可显着降低良性前列腺增生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显着降低前列腺大小、前列腺湿重以及前列腺指数(P<0.0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腺上皮细胞排列密集,腺腔内乳头状增生突出,腺体扭曲,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后腺上皮细胞排列趋于正常。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后前列腺腺体萎缩,腺体之间间距增大,平滑肌萎缩,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2.Rab27B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数据库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Rab27B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约是正常组织的9倍。BPH患者的临床标本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相比于临近的正常组织,Rab27B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组织中高表达(P=0.0001)。3.Rab27B调控前列腺细胞旁分泌信号。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中过表达Rab27B后,ELISA结果显示,IGF-1、EGF、TGF-β等生长因子分泌增多。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GF-1Rβ、EGFR、TGF-βRⅡ等受体的质膜表达增加,前列腺细胞旁分泌信号通路AKT、mTORC1、MAPK等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4.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维持前列腺稳态。与模型组相比,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后,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Rab27B显着下调,且旁分泌信号紊乱情况得到显着改善。表现为IGF-1、EGF、TGF-β等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及受体的质膜表达下降,AKT、MAPK等通路传导活性降低。结论: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调节前列腺细胞旁分泌信号,维持前列腺稳态,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展。

王彦彦[8](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陈莹莹[9](2020)在《大黄附子汤不同比例配伍对UUO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不同配伍比例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清洁级的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1组、1:1组、1:2组(大黄与附子配伍比例为2:1、1:1、1:2,细辛用量各组相同)及阳性药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给予大黄附子汤与阳性药灌胃。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收集尿液,记录尿量,用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Q);收集大鼠血清,用于检测生化指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收集肾组织,应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otch1、PTEN、Hes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Real-Time PCR法检测Notch1 m RNA、PTEN m RNA、Hes1 m RNA转录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PTEN、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1.大黄附子汤各组均能改善UUO模型大鼠肾组织损伤的病理状态,在精神状态、皮毛色泽、摄食量、体重及尿量方面均优于模型组与阳性药组,其中2:1组效果最明显。2.大黄附子汤各组均能降低UUO模型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水平,其中2:1组效果最明显。3.大黄附子汤各组均能改善U U O模型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程度,减少肾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2:1组效果最明显。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少于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2:1组效果最明显。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otch1 m RNA、Hes1m RNA转录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TEN m RNA转录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可以下调大鼠肾组织中Notch1 m RNA、Hes1 m RNA转录水平,上调PTEN m RNA转录水平(P<0.05)。其中2:1组效果最明显。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加,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可以使大鼠肾组织中Notch1、Hes1蛋白表达下调,PTEN蛋白表达上调(P<0.05)。其中2:1组效果最明显。结论1.大黄附子汤可以改善UUO模型大鼠的病理状态,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水平,改善因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脏病理变化。2.大黄附子汤中大黄与附子2:1配伍最佳。3.大黄附子汤对Notch信号通路水平的调控,可能通过下调Notch1、Hes1,上调PTEN,从而起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王凤[10](2020)在《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治疗脾肾亏虚兼浊瘀证CKD3-4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对脾肾亏虚兼浊瘀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及中医主要证侯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TGF-β1、HE4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评估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六科门诊就诊的CKD3-4期患者6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肾衰宁胶囊。治疗8周后,分别对比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证侯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GFR、TGF-β1和HE4的变化。结果:1.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证侯积分方面均有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r、BUN方面均有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FR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GF-β1、HE4方面均有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方面均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周后,在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证侯积分方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r、BUN方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FR方面治疗组提高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在TGF-β1、HE4方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临床症状;2.该方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肾功能;3.该方可以显着下调TGF-β1和HE4的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

二、大黄临床应用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黄临床应用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1)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手术后尿潴留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手术后尿潴留的现代研究进展
        1.2 手术后尿潴留的中医研究概况
    2.超声电导定向透药的临床应用现状
        2.1 超声电导定向透药概念及技术原理
        2.2 超声电导定向透药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标准
        3.1 受试者纳入标准
        3.2 受试者排除标准
        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4.研究方法
        4.1 仪器与药物
        4.2 治疗方法
        4.3 观测指标
    5.疗效判定及评分标准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1.统计学方法
    2.数据与结果分析
    3.一般资料
        3.1 性别比较
        3.2 年龄比较
        3.3 手术方式比较
        3.4 术前留置尿管情况对比
    4.结果分析
        4.1 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对比
        4.2 术后首次排尿所用时间对比
        4.3 术后首次排尿量对比
        4.4 排尿通畅情况评分比较
        4.5 腹部症状评分比较
        4.6 膀胱功能评分比较
        4.7 手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4.8 疗效比较
讨论
    1.选题依据
    2.八正散方药分析
    3.实验结果分析
    4.创新点
    5.不足与展望
    6.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技术路线图
    附录2:知情同意书
    附录3:病例观察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2)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采集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脱落、剔除、终止标准
        6.1 病例脱落、剔除原则
        6.2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7 试验设计
    8 治疗方案
        8.1 一般治疗
        8.2 研究用药
    9 观察指标
        9.1 疗效性指标
        9.2 安全性指标
        9.3 副作用观察
        9.4 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0 疗效判定标准
        10.1 西医临床疗效判定
        10.2 中医疗效判定
        10.3 安全性评价
    11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结石左右侧比较
        1.4 结石大小比较
        1.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治疗结果的比较
        2.1 结石排出率的比较
        2.2 西医临床疗效的比较
        2.3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两组药物价格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尿路结石的认识
        1.1 概念
        1.2 影响因素
        1.3 发病机制学说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石淋病的认识
        2.1 概念
        2.2 病因
        2.3 古代中医病机认识
        2.4 现代中医病机认识
        2.5 中医治疗
    3 导师对石淋病的认识
    4 清瘀排石颗粒的方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5 选择肾石通颗粒作为对照组的临床依据
    6 结果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古今文献的“结”病机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结的概念及内涵
    1.结字的本义
    2.结在中医学中的概念解析
        2.1 “结 ”相关的生理描述
        2.2 结症
        2.3 结病
        2.4 结与症瘕积聚
        2.5 结脉
        2.6 结病机
    3.结病机理论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结病机的溯源
    1. 《内经》时期“结 ”病机的初步建立
        1.1 结病机的特点
        1.2 结病机的病因
        1.3 结病机的病位
        1.4 结病机的分类
        1.5 结病机的转归
        1.6 小结
    2.汉 、魏晋南北朝结病机体系内容的丰富
        2.1 《伤寒论》关于结病机的论述
        2.2 《金匮要略》关于结病机的记载
        2.3 《 华氏中藏经》 《 华佗神方》关于结病机的记载
        2.4 《肘后备急方 》 《小品方 》关于结病机的记载
        2.5 小结
    3.隋唐时期结病机的继承与发展
        3.1 《诸病源候论》关于结病机的记载
        3.2 《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关于结病机的记载
        3.3 小结
    4.宋金元时期结病机的补充
        4.1 脉象与结病机
        4.2 痰结
        4.3 瘀血结
        4.4 结于官窍
        4.5 对前人的补充及解析
        4.6 小结
    5.明清时期结病机的完善与成熟
        5.1 湿结
        5.2 燥结
        5.3 温结
        5.4 伏邪结
        5.5 小结
第三部分:结病机理论的研究构建
    1.结病机内涵辨析
        1.1 结聚不行
        1.2 搏结难分
    2.结病机相关概念辨析
    3.结病机产生的原因
        3.1 失治误治出现结病机
        3.2 久病迁延
    4.结病机的特点
        4.1 结的病机病位局限,累及层次多
        4.2 结的病机治疗困难,难以祛除
        4.3 结病机形成后,热贯穿病情始终
        4.4 结病机具有偏向性 ,损伤性 ,消耗性
        4.5 结病机常转归为症瘕积聚
第四部分 结病机的分类
    1.物质功能层面分类
        1.1 结在气分
        1.2 结在血分
        1.3 结在水分
        1.4 结在阳分 、阴分
        1.5 结在精分
    2.邪结分类
        2.1 风邪结
        2.2 燥邪结
        2.3 热邪结
        2.4 湿邪结
        2.5 寒邪与温邪的讨论
        2.6 伏邪结
    3.病理产物分类
        3.1 痰结于气分
        3.2 饮结于气分
        3.3 水结于气分
        3.4 湿结于气分
        3.5 瘀血结
    4.病位分类
        4.1 结在脏
        4.2 结在腑
        4.3 结在经络
        4.4 结在形体官窍
        4.5 其他
第五部分 讨论与总结
    1.结病机相关讨论
        1.1 互结病机讨论
        1.2 邪结病理产物讨论
    2 结病机构建的价值
        2.1 结病机构建的理论价值
        2.2 结病机构建的临床价值
结论
文献综述:现代医家有关结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4)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儿童银屑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中止病例标准
    1.7 受试者生活须知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判标准
    2.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估
    2.5 复发率的评估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2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分析
    3.3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比较
    3.4 两组复发率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1 从“血热”论述银屑病
        1.2 从“脾脏”论述银屑病
        1.3 从“肺脏”论述银屑病
    2 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儿童银屑病的病因
        2.2 儿童银屑病病理机制
    3 我们对儿童银屑病的认识
        3.1 临床表现
        3.2 病因病机
    4 课题设计依据
    5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方药分析
        5.1 药物组成及临证加减
        5.2 组方分析
    6 疗效分析及机理讨论
        6.1 疗效分析
        6.2 机理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肺系的概念
    2 “表证”与“里证”
    3 “虚证”与“实证”
    4 肺系里证
第二部分 机理研究
    1 手太阴肺的生理功能特性
    2 手太阴肺的病理特性
第三部分 太阴(肺系)里证证治分类
    实证
        1 热痰阻肺证
        2 寒痰阻肺证
        3 水饮停肺证
        3.1 寒饮停肺证
        3.2 寒饮郁热证
        4 痰湿停肺证
        5 燥痰阻肺证
        6 顽痰阻肺证(老痰伏肺证)
        7 气滞于肺证
        8 肺气上逆证
        8.1 肠滞气逆证
        8.2 肝气犯肺证
        8.3 肺胃气逆证
        9 湿热蕴肺证
        10 肺热证
        11 肺中伏风证
        12 瘀血阻肺证
        13 痰瘀伏肺证
    虚证
        14 肺气虚证
        14.1 肺气虚证
        14.2 肺脾气虚证
        14.3 肺肾气虚证
        15 肺阳虚证
        16 肺阴虚证
        16.1 阴虚肺燥证
        16.2 肺胃阴虚证
        16.3 肺肾阴虚证
        17 肺血虚证
    虚实夹杂证
        18 肺肾气虚,兼有痰浊证
        19 肺肾阴虚,兼有痰浊证
结论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章 Rab27B是BPH发展的关键基因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Rab27B调控前列腺细胞旁分泌信号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附录1. HPLC梯度洗脱方案
附录2. GEO数据样本信息
附录3. R代码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大黄附子汤不同比例配伍对UUO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1.3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2.1 慢性肾衰竭流行病学研究
        2.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3.大黄附子汤的研究进展
        3.1 大黄附子汤的来源及临床应用
        3.2 大黄的药性研究
        3.3 附子的药性研究
        3.4 细辛的药性研究
        3.5 大黄附子汤的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保护作用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
        2.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
        2.2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检测情况
        2.3 肾脏组织病理改变
    实验二 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 肾脏Notch1、PTEN、Hes1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
        2.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Notch1蛋白含量表达结果
        2.2 各组大鼠PTEN蛋白含量表达结果
        2.3 各组大鼠Hes1蛋白含量表达结果
    实验三 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 肾脏Notch1 m RNA、PTEN m RNA、 Hes1 m RNA影响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Real-time PCR目的片段扩增的反应
        1.4 计算方法
        2.实验结果
        2.1 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14天肾组织Notch1 m RNA、PTENm RNA、Hes1 m RNA转录水平
        2.2 大鼠肾组织Notch1 m RNA、PTEN m RNA、Hes1 m RNA的熔解曲线与扩增曲线
    实验四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 肾脏Notch1、PTEN、Hes1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讨论
    1.大黄附子汤组方配伍意义
    2.动物模型的建立
    3.实验指标的选择
        3.1 Notch信号通路的选择
        3.2 PTEN和 Hes1的选择
    4.对照药物的选择
    5.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5.1 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5.2 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5.4 大黄附子汤对UUO大鼠 肾组织Notch1、PTEN、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治疗脾肾亏虚兼浊瘀证CKD3-4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中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2.1 概念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药物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3 数据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资料分析
        2.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主要证候积分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2.3 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2.4 治疗前后肾纤维化指标的比较
    3 疗效分析
        3.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2 疾病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导师辨证论治CKD的学术思想
        1.1 导师对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导师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的认识
    2 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立法依据
        2.1 健脾补肾以治本
        2.2 泄浊活血以治标
    3 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方药分析
        3.1 组方分析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对CKD3-4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4.1 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4.2 对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4.3 对肾功能的影响
        4.4 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四、大黄临床应用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八正散超声电导定向透药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D]. 王一.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清瘀排石颗粒治疗下焦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慧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古今文献的“结”病机理论研究[D]. 王浩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中药外洗及金黄膏封包治疗儿童银屑病临床研究[D]. 刘晨.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太阴(肺系)里证的辨证分类研究[D]. 罗尚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温脾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下调Rab27B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 代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8]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9]大黄附子汤不同比例配伍对UUO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陈莹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健脾益肾泄浊活血方治疗脾肾亏虚兼浊瘀证CKD3-4期的临床观察[D]. 王凤.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大黄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