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临床应用评价

CELL-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临床应用评价

一、CELL-DYN17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盛楠[1](2021)在《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文中指出背景:红细胞凝集反应可以使红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流式细胞仪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试图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细胞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并进行分选。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细胞体积变大,在流式细胞仪上则表现为细胞事件数的下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设备操作规范、标准并且简便,结果直观稳定,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数个小的红细胞团会聚集成为一个大的红细胞团,该现象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将通过红细胞的计数值下降得到直观的体现。在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凝集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可以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得到更进一步的定量检测。在健康情况下和患有免疫力疾病时红细胞凝集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抗红细胞抗体得以体现。本实验通过收集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标本,建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ANA阳性标本进行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情况的方法学,定量检测患者标本的抗红细胞抗体凝集情况,为临床打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1.分别将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进行凝集实验,作用条件是固定红细胞浓度,对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在37℃下温浴30分钟得以建立起恒温条件。2.分别用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在37℃下温浴30分钟,记录肉眼观察在玻璃片上的凝集程度,然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逐个测定,保证每一管样本上样前已经混匀。3.建立凝集指数AGI,AGI=检测组RBC计数/对照组RBC计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与原倍血清下的凝集反应进行对比得到AGI值,采用AGI值进一步解释ANA阳性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抗红细胞抗体的凝集情况,进一步证明抗红细胞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4.收集ANA阳性的临床标本,分离血清-20℃冻存备用。制备0型抗凝全血作为指示细胞,与ANA阳性的血清标本在不同稀释度下,37℃温浴30分钟,逐个混匀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样测定,通过患病标本与健康标本在相似年龄、相同血型、相同反应条件的情况下对比实验,建立一个全新的检测凝集现象的方法学。结果:1.对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可以用于对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测定,证明了在固定体积参数的情况下,流式细胞仪对于红细胞的凝集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初步建立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新方法。2.通过在固定流式细胞仪体积参数时,ABS 3数值与红细胞稀释倍数呈线性关系,说明随着红细胞稀释倍数的增大,ABS 3数值随之增大,凝集程度随之减弱,对于红细胞的凝集可以做到定量检测,与传统的玻片法有高度的相关性。3.通过分别用健康人的体检标本、ANA阳性患者的血清与红细胞进行凝集反应,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可以得到定量的红细胞数值有规律的下降,证明ANA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或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存在低水平抗O型红细胞抗体。结论:1.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红细胞凝集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2.建立了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程度的方法。3.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抗红细胞抗体。

李强,刘艳超,刘超,孟自力,王维,刘永辉[2](2016)在《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率与移植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动员、采集的效率,以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6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5d,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450μg/d(≤65kg)或600μg/d(>65kg)皮下注射,进行APBSC动员及扩增。CABG前24h进行APBSC采集。46例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完成血管桥吻合后,经桥血管及心外膜下注入采集的APBSC。在APBSC动员、采集前后检测外周血和采集产品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及CD34+细胞数量。检测APBSC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和血清Ca2+的变化。观察APBSC动员、采集、移植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APBSC动员后外周血中WBC、MNC、CD34+细胞数量较动员前显着升高(P<0.01)。APBSC采集后外周血中MNC、CD34+细胞数量较采集前显着升高(P<0.01),APBSC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WBC、RBC、Hb、Hct及血清Ca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采集后较采集前明显降低(P<0.01)。APBSC动员、采集、移植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0例,其中APBSC动员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占17.4%(8/46),APBSC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占10.9%(5/46),APBSC移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占15.2%(7/46)。结论心肌梗死患者APBSC经过动员、采集后可获得较高的MNC和CD34+细胞产量;APBSCH治疗心肌梗死安全可行。

陈丽华,刘丹霞,张红玉,罗伟,邹林峰,胡萍[3](2013)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差异与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门诊标本,分别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镜检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并用瑞氏染色镜检分类,比较处于低值、参考范围与高值标本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仪器法和手工法在参考值范围标本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良好。但是,在血小板低值标本和白细胞高值标本,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分类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结论 CD-1700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降低与白细胞计数显着增多的标本须通过手工镜检复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韩刚[4](2012)在《GLP条件下临床病理学规范化建设与实践》文中认为规范性建设是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存在的根本条件之一,规范性建设水平更是GLP水平的具体体现。临床病理学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之组成部分,在药物毒性评价、时效特点观察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保证临床病理学的数据达到国际互认,从而有力支持我国GLP突破国际技术壁垒,走向世界并最终达到国际认证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我国GLP起步较晚,且限于国内的环境和条件,临床病理学在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GLP的飞速发展和硬件的改善,一大批自动化分析仪器的装备和普及,以及一系列指标的测定方法的标准化,使临床病理学的标准化建设成为可能。本研究即以ISO15189和ISO17025为基础,在硬件、软件层次上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开展临床病理学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本中心GLP规范性建设水平,期望为国内GLP临床病理实验室的标准化做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为达到国际GLP临床病理实验室的数据互认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最终实现与国际GLP临床病理实验室的接轨提供依据。硬件建设是临床病理学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与国际实验室接轨的必要条件。本实验室受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资金的支持,按OECD和FDA等GLP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购买了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仪、PCR等一批先进高端仪器,并达到常规的主要检测仪器均有备份仪器,使本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基本满足了OECD和FDA等GLP法规的要求,满足了药物评价研究发展的要求,也为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保证。在大批高端仪器设备装备的基础上,自仪器的日常管理入手,在仪器购置、安装、使用、人员培训、维护、维修、SOP制定等环节制定符合现代GLP要求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管理制度和期间核查制度,并按要求对天平、移液器等进行定期的计量和期间核查。建立了完善的大型仪器的验证制度,并对7180自动生化仪、SYSMEX XT-2000iv血液分析仪、Real-time PCR仪和免疫分析仪进行了安装验证、操作验证和性能验证,并每年进行性能验证。保证了仪器的良好运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本研究以ISO15189和ISO17025为基础,建立了临床病理学组织管理体系、人员分工和培训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对临床病理学分析标准化的统一,对提高我国GLP研究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实验室的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实验室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采用是提高数据采集及处理的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措施。本中心与京师利源共同开发了Easy GLP信息管理系统,其是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PHP4语言编写的基于MySQL4.0.26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本研究对Easy GLP按电子数据管理法规要求进行了安装、操作和系统验证,并进行了数据的比对。结果表明该系统安装正常,界面良好,各种菜单操作正常,各级权限管理良好,数据修改痕迹验证有效,可同时满足用户小于100时访问服务器上的需求。通过数据比对表明,Easy GLP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采集的临床病理学数据和仪器产生的原始数据完全一致,部分t检验数据与SAS软件包统计数据比对除因二者采用的比较方法不同可能出现少量假阳性结果外,其余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Easy GLP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权威,保证数据的定期备份和安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GLP研究的工作效率,是基本符合21CFR Part11电子数据法规管理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动物背景数据的建立是临床病理实验室标准化的条件之一,也是国际实验室数据互认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调取2年内本实验室GLP课题研究中SD大鼠、Beagle犬、恒河猴等安全性评价研究中最常用实验动物对照组正常动物的基本临床病理学数据,按不同种属、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基本建成了临床病理实验动物的背景数据,为国际实验室数据互认提供了依据。以上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按照国际GLP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了加强和提高,初步完成了临床病理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为本中心的GLP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帮助,为国内临床病理实验室的标准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临床病理学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做出了探索,为与国际接轨并最终达到数据互认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周正[5](2012)在《大容量人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有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冷冻干燥保存法具有保存时间长、保存条件要求简单、便于运输、复水后可以直接使用等优点,为血小板的长期稳定保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理想方法。目前血小板的冷冻干燥保存技术研究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小容量(1~2mL)人血小板在冻干复水后能够达到较高的恢复率和活性指标,但是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本文以深入理解一次干燥过程、提高冷冻干燥血小板的容量为目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6Pa真空度,-60℃预冻温度,预冻速率10KK/min,-30。C作为一次干燥温度的条件下,测量得到了干燥层的水蒸气扩散系数Dd=1.6589×10-Sm2/s。(2)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小瓶内一次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血小板冻干保存液的一次干燥过程主要受传热控制,瓶子底部形状对一次干燥速率有较大影响,论文还研究了初始装液高度、搁板温度对一次干燥时间的影响。(3)实验研究了一次干燥温度位对血小板冻干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一次干燥温度下血小板冻干复水后的数值恢复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一次干燥温度为-30℃时,血小板冻干复水后的数值恢复率为89.0±4.8%;MPV和PDW值分别为12.4±1.4fL和18.3±1.4%,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冻干样品外观完整饱满,无明显瑕疵;流式检测结果表明血小板细胞冻干复水后未凋亡率为87.47±2.57%,活化率为85.38±5.93%。(4)使用自制血小板保存盒进行了大容量(100mL)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初步实验研究,冻干血小板复水后的数值恢复率为66.3±2.1%,MPV为12.4±0.6fLPDW为18.00±0.7%,较对照组偏高;未凋亡率为77.75±6.31%,活化率为91.75±0.93%,血小板基本丧失了活性。聚集检测表明,聚集率约为新鲜血小板的50%。

刘重斌,肖敏,冯彦红[6](2011)在《低铁/高锰饮食对孕鼠运动行为和脑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低铁/高锰饮食对孕鼠运动行为和脑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D孕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N组:饲料含35 mg/kg铁,10 mg/kg锰),低铁组(ID组:饲料含3 mg/kg铁,10 mg/kg锰),高锰组(MnH组:饲料含35 mg/kg铁,100 mg/kg锰)和低铁/高锰组(IDMnH组:饲料含3 mg/kg铁,100 mg/kg锰)4组,持续饲喂40 w。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和试剂盒检测方法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Hb)、铁(Fe)、转铁蛋白(Tf)和总铁结合力(TIBC);抗原竞争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组织中铁和锰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IDMnH组与CN,ID组比较,平均逃逸时间明显增加,而靶象限活动时间却明显下降。IDMnH组与CN组比较,体重明显下降。IDMnH组与CN,ID组比较,Hb和血清、小脑、中脑和纹状体中Fe含量明显下降,Tf和TIBC明显增加,海马组织中铁和锰含量显着增加;小脑、海马和纹状体组织中8-iso-PGF2α含量显着升高。但MnH组与CN组比较,小脑、海马和纹状体组织中8-iso-PGF2α含量也有显着升高。结论孕期锰染毒对缺铁雌性大鼠血液和脑组织造成明显的毒性损害,并导致脑的氧化应激,认知行为和空间记忆等功能下降。

谭剑平,郭仲杰,王蕴慧,刘颖琳,张建平[7](2010)在《正常中晚期妊娠羊水板层小体增长特征及其判断胎肺成熟的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数量在正常中、晚期妊娠的增长规律及其对判断胎肺成熟度的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通道测量310份正常单胎妊娠16~42周的无污染羊水板层小体数目。结果羊水板层小体数目在32孕周前处于低值状态,其于16、24、31孕周时中位数分别为0、5×109/L、7×109/L;满32孕周时中位数达27×109/L,后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加快;满37孕周时中位数为147×109/L。羊水板层小体数目与孕周呈正指数曲线相关,随孕周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相关系数(r)为0.9386,确定系数(R2)为0.881。羊水板层小体数目对孕周的指数方程为Y(LBC)+1=0.0273e0.2201X(孕周)(P<0.0001)。利用指数模型预测36、37、38孕周的羊水板层小体数值分别为74×109/L、92×109/L、115×109/L。结论正常中晚期妊娠羊水板层小体数量随孕周进展呈指数增长,可利用板层小体数目对孕周的指数模型对胎肺成熟度做判断。

吴文冰,窦敏,张理洁[8](2010)在《四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四种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测定指标的可靠性。方法根据1986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关于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评价的文件,用标准全血质控液以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4个测试项目评价Beckman Coulter LH750、Beckman Coulter ACT5dif、Abbott Cell Dyn3700以及迈瑞BC5500四种血细胞分析仪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指标,然后比较150份新鲜全血样本在四种仪器上的测定结果。结果四种血细胞分析仪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结果经单个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标本在四种仪器上的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四项测定指标结果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同一实验室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结果进行定期比对和偏差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效方法。

申志红,杨宇溪[9](2009)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的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特点制定显微镜复检的标准,通过对1029份标本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靠性。结果符合血涂片复检标准的标本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异常、平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白细胞分类及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异常分别占96.7%、97.9%、96.6%、72.1%和66.9%。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分别为0.98、0.99、0.98、0.74和0.73。仪器检测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95.9%,准确性为93.1%。结论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可增加血细胞检测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检验信息。

李碧云,罗蔼华,秦家濂,刘香萍[10](2009)在《CELL-DYN 1700稀释液的配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ELL-DYN1700型(CD-1700)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配制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无水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高汞、硼酸、硼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试剂,过滤、纯化。用40份病人标本进行方法学可比性试验;用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物进行精密度分析以及用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本进行线性范围评价。结果自配稀释液与原装稀释液主要理化指标(电导率、渗透压、pH、比重)基本一致;主要检测参数(WBC、RBC、Hb、HCT、PLT),经t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精密度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要。结论自配稀释液在准确性、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方面,性能良好,基本可替代原装稀释液应用于临床。

二、CELL-DYN17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LL-DYN17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数量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判定
        2.2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
        2.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2 稀释红细胞
        2.2.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2.4 过滤样本
        2.2.5 样本温浴
        2.2.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2.7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3.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4.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定量分析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分析
        2.2 优化实验
        2.2.1 固定红细胞体积
        2.2.2 固定血清浓度
        2.2.3 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
        2.2.4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512倍稀释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优化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进行定量检测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凝集的原理
        2.2 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
        2.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检测方法的建立
        2.4 数据分析
        2.5 玻片法检测红细胞凝集
        2.5.1 5%A型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5.2 血清稀释及孵育
        2.5.3 结果判定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的线性关系
        2.红细胞凝集强度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玻片法高度相关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临床标本来源
        2.方法
        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 实验方法检测值的线性观察
        2.3 实验稳定性观察
        2.4 ANA阳性标本(患病组)与健康标本(对照组)的检测
        2.5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GI与血清抗体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稳定性实验
        3.患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与O型红细胞凝集结果
        4.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NA阳性患者标本信息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作者简介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率与移植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APBSC的动员与采集
    1.3 APBSC移植
    1.4 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0.05);Plt计数采集后较采集前明显降低(P<0.01)。见表3。'>2.3 APBSC采集前后生命体征、血象、电解质的变化APBSC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WBC、RBC、Hb、Hct及血清Ca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采集后较采集前明显降低(P<0.01)。见表3。
    2.4 APBSCT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性的评估
3 讨论

(3)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仪器与设备
    1.3 试剂
    1.4 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小板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比较
    2.2 红细胞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比较
    2.3 白细胞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比较
    2.4 白细胞分类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比较
3 讨论

(4)GLP条件下临床病理学规范化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病理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改善
    1. 各国法规对临床病理学检测指标的要求
    2. 我中心临床病理学实验室现状
    3. 采取对策
第二章 临床病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与使用
    1. 仪器设备的一般管理要求
    2.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3 仪器设备 SOPs 的制定
    4 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
    5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6 仪器设备的验证[10]
    7 实际应用情况
第三章 临床病理实验室的分析的标准化-全程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标准化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4 实际应用情况
第四章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 Easy GLP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2. 运行环境
    3. Easy GLP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验证
    4. Easy GLP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验证
    5. Easy GLP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验证
    6. EasyGLP 软件数据采集及统计的认证
    7 小结
第五章 实验动物临床病理背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发表论着
个人简历
致谢

(5)大容量人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血小板简介
        1.1.1 血小板的结构
        1.1.2 血小板的功能
    1.2 血小板保存技术
        1.2.1 22℃振荡保存液态血小板能
        1.2.2 低温冷冻干保存血小板
        1.2.3 其他方法保存血小板
    1.3 冷冻干燥技术
        1.3.1 冷冻干燥原理及过程
        1.3.2 冷冻干燥过程在状态图上的表示
        1.3.3 冷冻干燥保存技术的应用及优点
        1.3.4 冷冻干燥过程的要点和难点
    1.4 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研究进展
    1.5 冷冻干燥保存血小板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理论研究
    2.1 瓶装血小板一次干燥过程的物理模型
        2.1.1 血小板一次干燥数理模型的描述
        2.1.2 血小板一次干燥过程的控制方程
        2.1.3 模型的假设与简化
        2.1.4 一次干燥过程中的初始条件
        2.1.5 一次干燥过程中的边界条件
        2.1.6 物理参数的确定
    2.2 血小板冻干样品干燥层扩散系数的确定
        2.2.1 实验装置介绍
        2.2.2 一次干燥过程扩散系数的拟合
    2.3 数值模拟及分析
        2.3.1 建模工具:COMSOL Multiphysics
        2.3.2 模型求解过程简介
        2.3.3 网格划分及验证
        2.3.4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2.3.5 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血小板冻干一次干燥温度位的研究
    3.1 一次干燥温度的选取原则
    3.2 不同一次干燥温度位的实验研究
        3.2.1 细胞预处理
        3.2.2 海藻糖载入血小板
        3.2.3 冻干参数的设定
        3.2.4 血小板的冷冻干燥过程
        3.2.5 冻干血小板的复水
        3.2.6 冻干复水血小板的血液学分析
        3.2.7 流式细胞术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一次干燥温度位对血小板冻干复水后数值恢复率的影响
        3.3.2 一次干燥温度位对血小板形态分布的影响
        3.3.3 一次干燥温度位对冻干血小板外观和结构的影响
        3.3.4 冻干血小板细胞复水后凋亡率的检测
        3.3.5 一次干燥温度位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容量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初步研究
    4.1 冻干容器的制作
    4.2 大容量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2 冻干血小板复水后的检测
        4.2.3 统计学处理
    4.3 大容量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冻干复水后血小板的恢复率和形态分布
        4.3.2 冻干复水后血小板的凋亡和活化检测
        4.3.3 冻干复水后血小板的聚集反应
    4.4 大容量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及专利情况

(6)低铁/高锰饮食对孕鼠运动行为和脑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动物分组与饲养:
        1.3.2 Morris水迷宫:
        1.3.3 取血和血指标测定:
        1.3.4 脑组织中铁、锰含量测定:
        1.3.5 氧化应激指标8-iso-PGF2α含量测定:
        1.3.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orris水迷宫 (图1)
    2.2 体重和脑湿重比较 (图2, 3)
    2.3 Hb和血清Fe, Tf含量 (表1)
    2.4 脑组织铁和锰含量 (图4)
    2.5 氧化应激指标8-iso-PGF2α含量 (图5)
3 讨论

(7)正常中晚期妊娠羊水板层小体增长特征及其判断胎肺成熟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羊水标本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羊水板层小体数量与正常孕周的关系
3 讨论

(8)四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
    1.3 试剂
        1.3.1 质控液
        1.3.2 稀释液、溶血剂、校准液
    1.4 方法
        1.4.1 仪器校准与质控
        1.4.2 批内精密度
        1.4.3 批间精密度
        1.4.4 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批内精密度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2.2 批间精密度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2.3 临床标本WBC、RBC、HB、PLT
3 讨 论

(9)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标本来源
    1.3 复检标准
    1.4 镜检要求
    1.5 外周血涂片阳性设定
    1.6 判断标准
    1.7 评估方法
2 结 果
    2.1 复检阳性率
    2.2 两种方法的一致性
    2.3 仪检结果的评价
3 讨 论

(10)CELL-DYN 1700稀释液的配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1.2 配制稀释液
    1.3 标本
    1.4 仪器校准及质控
    1.5 一般要求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可比性
    2.2 批内精密度
    2.3 批间精密度
    2.4 线性
3 讨论

四、CELL-DYN17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D]. 盛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心肌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率与移植安全性的研究[J]. 李强,刘艳超,刘超,孟自力,王维,刘永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05)
  • [3]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J]. 陈丽华,刘丹霞,张红玉,罗伟,邹林峰,胡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22)
  • [4]GLP条件下临床病理学规范化建设与实践[D]. 韩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10)
  • [5]大容量人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D]. 周正. 浙江大学, 2012(03)
  • [6]低铁/高锰饮食对孕鼠运动行为和脑氧化应激的影响[J]. 刘重斌,肖敏,冯彦红. 营养学报, 2011(04)
  • [7]正常中晚期妊娠羊水板层小体增长特征及其判断胎肺成熟的意义[J]. 谭剑平,郭仲杰,王蕴慧,刘颖琳,张建平.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9)
  • [8]四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 吴文冰,窦敏,张理洁. 海南医学, 2010(17)
  • [9]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 申志红,杨宇溪.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0)
  • [10]CELL-DYN 1700稀释液的配制研究[J]. 李碧云,罗蔼华,秦家濂,刘香萍. 现代医院, 2009(03)

标签:;  ;  ;  ;  ;  

CELL-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