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罗剑波[1](2021)在《姜黄素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姜黄素作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的可能的分子靶点进行初步筛选,从细胞水平探讨并阐明姜黄素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同时采用TPC-1细胞和K1细胞对姜黄素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进行完善和补充。分析细胞毒性作用以及姜黄素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理,阐明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使其在甲状腺肿瘤的防治过程中运用效果显着,还可以为其他姜黄素合成药物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部分:预测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Stitch在线数据库对药物靶点信息进行预测,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于疾病相关的靶点进行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姜黄素的作用靶点涉及到MMP-9、CASP3、AKT1、PTGS2、EGFR、HMOX1、STAT3、TP53、CCND1以及PPARG等多种因子。结论:姜黄素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等过程相关。第二部分:姜黄素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存活率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采用MTT法与SRB比色法针对不同浓度(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下的姜黄素对BCPAP细胞存活率与细胞增殖情况所产生的影响;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BCPAP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均以不加入姜黄素(0μmol/L)的溶剂对照(Solvent control,SC)组作为对照。结果:姜黄素作用于细胞12h后,低浓度的姜黄素(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对癌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浓度达到50μmol/L时,姜黄素对癌细胞的杀伤力与SC组相比显着提高(P<0.05)。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h后,姜黄素的浓度增加至25μmol/L时,BCPAP细胞的存活率与SC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为50μmol/L时,BCPAP细胞存活率与SC组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姜黄素作用于细胞12h后,低浓度的姜黄素(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对BCPAP细胞的增殖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5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BCPAP细胞12h时,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增殖率明显低于SC组(P<0.05)。25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BCPAP细胞24h时,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增殖率明显低于24h时的SC组(P<0.05);5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BCPAP细胞24h时,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增殖率明显低于24h时的SC组(P<0.01);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高,BCPAP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凋亡细胞的占比越来越大。第三部分:姜黄素对TPC-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应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的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对不同浓度下的姜黄素对TPC-1细胞的迁移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检测;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姜黄素下的TPC-1细胞MT1-MMP m RNA表达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测定;均以不加入姜黄素(0μmol/L)的SC组作为对照。结果: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0μmol/L外,其他各组48h TPC-1细胞存活率均低于24h(P<0.05)。与0h相比较,6.25μmol/L组在24h和48h时细胞划痕宽度与0h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5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组的细胞划痕宽度在0h、24h和48h时细胞划痕宽度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24h时和48h时,姜黄素浓度为50μmol/L时的划痕宽度与SC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6.25μmol/L和12.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TPC-1细胞后MT1-MMP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采用25μmol/L和5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TPC-1细胞后,MT1-MMP基因表达量与SC组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四部分:姜黄素对K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采用Transwell细胞试验实验测定不同浓度(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姜黄素对K1细胞MMP-9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以不加入姜黄素(0μmol/L)的SC组作为对照。结果:12.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K1细胞之后细胞的数量与SC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与SC组相比,浓度为25μmol/L和50μmol/L的姜黄素在处理K1细胞后的细胞数量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浓度为25μmol/L和50μmol/L的姜黄素在处理K1细胞后的细胞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2.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K1细胞后,MMP-9基因表达量与SC相比明显下降(P<0.05)。25μmol/L和5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MMP-9基因表达量与SC组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产生了的抑制作用;2.高浓度姜黄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生长;3.姜黄素抑制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浸润;4.姜黄素抑制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MMP-9以及MT1-MMP基因的表达。

钟永泷[2](2020)在《KIF18A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KIF18A是N型驱动蛋白-8亚家族成员,在大多数人类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KIF18A与肿瘤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相关,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很可能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然而,KIF18A在肺腺癌的研究较少,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肺腺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肺腺癌组织标本,采用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KIF18A表达。分析KIF18A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KIF18A表达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挖掘TCGA和GEO数据库的肺腺癌RNA-seq数据,分析KIF18A m 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KIF18A过表达或干扰表达的肺腺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分布和细胞衰老的影响。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体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KIF18A表达对MMP2/9表达的影响。构建裸鼠体内转移瘤模型,评估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KIF18A表达与肺腺癌EMT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和TCGA数据库挖掘,分析KIF18A表达与EMT相关指标、MMPs表达的相关性。采用Cancer SE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单细胞水平的KIF18A基因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KIF18A表达对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干扰KIF18A表达对TGF-β1诱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给予TGF-β1或SB431542处理,采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KIF18A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KIF18A基因的上游调节性mi RNA。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26b-5p与KIF18A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q PCR实验和TCGA数据挖掘,分析肺腺癌中的mi R-26b-5p表达水平,及其与KIF18A基因表达相关性和预后价值。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i R-26b-5p对KIF18A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 R-26b-5p/KIF18A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肺腺癌组织中KIF18A m 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肺组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生存状况密切相关。KIF18A表达与患者OS负相关,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IF18A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相对低表达,在PC9细胞中相对高表达,选择这两株细胞构建KIF18A干扰表达或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株。KIF18A过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体内外增殖,而干扰KIF18A表达则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衰老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KIF18A过表达增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干扰KIF18A表达则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KIF18A过表达促进MMP2/9蛋白表达,而干扰KIF18A表达则抑制MMP2/9蛋白表达。KIF18A过表达促进裸鼠肺脏表面转移结节形成,而干扰KIF18A表达则抑制裸鼠体内肺转移。KIF18A过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发生EMT,而干扰KIF18A表达则抑制EMT过程。肺腺癌单细胞水平下的KIF18A基因功能与增殖、侵袭、转移和EMT相关。KIF18A调节肺腺癌细胞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干扰KIF18A表达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干扰KIF18A表达显着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SB431542能够抑制KIF18A过表达引起的Smad2/3蛋白磷酸化。KIF18A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EMT相关蛋白和MMP2/9表达。miR-26b-5p是KIF18A基因的上游调节性mi RNA,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KIF18A表达和患者预后负相关。转染mi R-26b-5p模拟物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而KIF18A可逆转mi R-26b-5p对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论:KIF18A在肺腺癌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IF18A增强肺腺癌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抑制KIF18A导致细胞凋亡和衰老、细胞周期G2/M期阻滞。KIF18A通过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EMT和细胞外基质重塑,促进肺腺癌侵袭和转移。mi R-26b-5p直接靶向KIF18A基因调控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KIF18A很可能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

沈勇[3](2020)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TC-1介导TBC1D3诱导人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Wnt/β-catenin途径是一个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控制着多种关键的细胞过程。该通路的异常激活与患者的乳腺癌转移和总生存率降低有关。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受多个水平的调控,包括Wnt配体的产生、释放和翻译后修饰,Wnt受体的稳定性,以及CHIBBY(Cby)等拮抗剂与Wnt及其受体或β-catenin的结合。Cby对该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甲状腺癌基因-1(TC-1,又称为C8orf4)解除,即上调的TC-1通过结合并抑制Cby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我们前期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癌基因TBC1D3高表达可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TC-1水平,但TBC1D3是否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该通路在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中是否具有作用均不清楚。因此,我们进行以下的研究。一、目的:探讨TBC1D3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该通路在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二、方法:1.为研究TBC1D3高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的TC-1表达和迁移影响,以Flag空载体为对照,将Flag-TBC1D3等转染至MCF-7和BT-549细胞中,用或不用TNFα抑制剂Pom、NF-κB抑制剂CAPE或FGFR抑制剂BGJ-398处理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的TC-1 m RNA和蛋白水平,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2.为研究TC-1介导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构建敲低TC-1的四个慢病毒载体KD-TC-1(653),KD-TC-1(1512),KD-TC-1(1566)和KD-TC-1(1665),经感染MCF-7细胞后,用1.5μg/ml嘌呤霉素筛选稳定感染的细胞,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TC-1蛋白水平。以Flag空载体为对照,在TC-1显着敲低的稳定感染细胞中过表达TBC1D3,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3.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TBC1D3和TC-1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以Flag空载体为对照,将Flag-TBC1D3转染至MCF-7、KD-TC-1(1566)-MCF-7及BT-549细胞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MT1-MMP、c-Myc和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水平;用Wnt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XAV-939或激动剂SKL-2001处理转染细胞后,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4.为研究TBC1D3、TC-1和β-catenin与浸润性乳腺癌转移和复发的相关性,在临床病理样本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BC1D3、TC-1和β-catenin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CT、核磁共振、PET-CT和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相关一致性检验、ROC曲线、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手段分析病人的转移和复发情况。三、结果:1.TBC1D3以TNF/NF-κB依赖的方式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TC-1表达和迁移TBC1D3高表达能刺激非三阴性乳腺癌MCF-7细胞和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中TC-1 m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但TNFα抑制剂Pom或NF-κB抑制剂CAPE处理细胞后,TBC1D3诱导的TC-1表达显着降低,而FGFR抑制剂BGJ-398无此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TBC1D3和TC-1均能促进MCF-7细胞和BT549细胞的迁移。2.TC-1介导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与Flag空载体相比,TBC1D3和TC-1过表达可分别导致对照sh RNA-NC-MCF-7细胞的迁移显着增加。然而,敲低TC-1能显着抑制TBC1D3诱导的MCF-7细胞迁移,提示TC-1介导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TBC1D3和TC-1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TBC1D3和TC-1过表达均能显着增加MCF-7和BT-549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使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MT1-MMP、c-Myc和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水平上调。然而,敲低TC-1不仅能降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使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MT1-MMP、c-Myc和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水平下调;而且敲低TC-1还可逆转TBC1D3诱导的β-catenin在胞浆和胞核中的积聚,显着抑制TBC1D3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刺激作用,提示TC-1可能介导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敲低TC-1相似,使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处理细胞,也能抑制TBC1D3诱导的β-catenin在MCF-7和BT-549细胞浆和胞核中的积聚,使TBC1D3丧失刺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MT1-MMP、c-Myc和Cyclin D1表达增加的作用,从而显着抑制TBC1D3诱导的MCF-7和BT-549细胞的迁移,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TBC1D3和TC-1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4.TBC1D3、TC-1和β-catenin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转移和复发高度相关将3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BC1D3与TC-1、TBC1D3与β-catenin、TC-1与β-catenin均具有中等一致性(κ系数分别为0.471、0.421、0.501)。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数据发现,94%TBC1D3阳性、80%TC-1阳性和84%β-catenin阳性的患者发生了乳腺癌转移,而TBC1D3、TC-1和β-catenin阴性的患者发生转移的比例分别仅为50%、40%和30%,这表明在TBC1D3、TC-1和β-catenin阳性人群较阴性人群中肿瘤转移的几率分别高出1.9、2.0和2.8倍。而且,TBC1D3、TC-1或β-catenin的表达使三阴性乳腺癌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容易转移。此外,ROC曲线提示TBC1D3、TC-1和β-catenin在预测乳腺癌转移方面比ER、PR、HER2和Ki-67更敏感、更特异。最后,PFS评估显示,TBC1D3、TC-1和β-cateni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比TBC1D3、TC-1和β-catenin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更有可能复发。四、结论:1.TBC1D3以TNF/NF-κB依赖的方式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TC-1表达;2.TC-1介导TBC1D3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TBC1D3和TC-1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4.TBC1D3、TC-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转移和复发具有相关性。

翁懿晖[4](2020)在《MT1-M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1-MMP的表达情况,以及MT1-MMP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是否有关联,探索MT1-M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甲状腺全切或者部分切除的78例患者的手术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明确切片中MT1-MMP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与其阳性表达是否存在关联。随后用细胞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实验分为实验组(加入siRNA)和对照组(加入PBS),对K1细胞进行细胞转染,沉默MT1-MMP基因,之后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划痕试验分别检测MT1-MMP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相较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1-MMP有更高的阳性率。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1-MMP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灶数量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过细胞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K1细胞的MT1-MMP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且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1-MM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MT1-M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出现高表达,MT1-MMP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多灶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的作用。

裴雪艳[5](2020)在《丝状肌动蛋白和金属蛋白酶14在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及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在声门上喉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5mm近切缘组织)以及正常喉组织(≥5mm干净切缘组织)中MMP-14和F-actin的表达,统计不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差异。探讨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中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542>0.05,P=0.791>0.05)。(2)声门上喉癌组织中MMP-14和F-actin的表达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具有显着正相关(rs=0.418,P=0.001<0.05)。(3)声门上喉癌MMP-14和F-actin在喉癌、近切缘、干净切缘中阳性表达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5,P=0.000<0.05)。MMP-14和F-actin阳性表达率在喉癌组织与干净切缘组织,近切缘组织与干净切缘组织之间,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显着性(P<0.0167)。MMP-14和F-actin阳性表达率在喉癌组织和近切缘组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28>0.0167,P=0.041>0.0167)。(4)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表达有差别(P<0.05)。MMP-14在T34、T12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33/47)和15.4%(2/13),组间差异具有有显着性(P=0.001<0.05)。F-actin在T34、T12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29/47)和7.7%(1/13),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2<0.05)。(5)MMP-14在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18/23)和45.9%(17/37),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4<0.05)。F-actin在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和35.1%(13/37),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3<0.05)。(6)MMP-14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中分化喉癌组织、低分化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29<0.05)。MMP-14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与低分化组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67)。MMP-14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与中分化喉癌组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2>0.0167)。MMP-14阳性表达率在中分化喉癌组织和低分化喉癌组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30>0.0167)。F-actin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中分化喉癌组织、低分化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6<0.05)。F-actin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与低分化组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7)。F-actin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喉癌组织与中分化喉癌组织之间,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167)。F-actin阳性表达率在中分化喉癌组织和低分化喉癌组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73>0.0167)。结论:在喉癌组织中MMP-14和F-actin均呈高表达,两者存在显着正相关。二者在病理级别低、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呈高表达。因此检测MMP-14和F-actin可以在临床上判别喉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陈一鸣[6](2019)在《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全球每年约有35000例新发肾细胞癌患者,而每年因肾细胞癌而造成死亡的患者约有14000人。由于早期肾细胞癌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肾细胞癌的诊断现在仍依赖于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因此一部分患者在初诊肾细胞癌时已经存在有远处转移。针对转移性肾细胞癌,化疗及放疗敏感性均较差,而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对转移性肾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仍然不够理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的内肽酶家族,可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T2-MMP)最初是从人肺c DNA库中分离得到,其基因全长3530 bp,编码产生由66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作为MMPs家族中的一员,其不仅具有对ECM的蛋白水解作用,同时还可参与细胞内外信号调节,激活其它MMPs共同参与细胞周围微环境的重构。研究发现,MT2-MMP在多种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食管癌及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但目前关于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十分有限,缺乏对其作用具体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及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MT2-MMP与肾癌细胞侵袭、转移及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的标志物和靶点。第一部分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Meta分析MT2-MMP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而后通过q RT-PCR检测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组织中MT2-MMP表达情况,而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切片中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2-MMP及CD34的表达。比较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通过χ2检验比较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与肾癌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MT2-MMP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不同肿瘤临床指标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程度,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MT2-MMP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Meta分析表明MT2-MMP在多种在肿瘤中均呈高表达,且MT2-MMP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呈显着负相关(P<0.05)。MT2-MMP m R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T2-MMP表达H-score分别为217.4±24.8及153.6±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T2-MMP表达组与低MT2-MMP表达组患者其肾癌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T2-MMP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无显着差异(P>0.05)。MT2-MMP都对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MT2-MMP H-score≥216.0是肾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MT2-MMP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显着正相关(r=0.566,P<0.05)。结论: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指标,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越高则其预后越差。第二部分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目的:检测和比较不同肾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研究MT2-MMP对肾癌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检测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OS-RC-2及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MT2-MMP及MT1-MM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构建MT2-MMP基因下调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采用细胞侵袭检测、CCK-8细胞增殖检测、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粘附试验等观察下调MT2-MMP表达水平下肿瘤细胞功能情况。同时将下调MT2-MMP表达的肾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下调MT2-MMP表达对肿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MT2-MMP在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及OS-RC-2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其在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的表达(P<0.05)。MT2-MMP与MT1-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但无显着相关性(P>0.05)。MT2-MMP表达下调的人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其细胞侵袭、粘附及增殖能力受到显着地抑制(P<0.05),动物实验表明下调MT2-MMP表达能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微血管生成(P<0.05)。结论:MT2-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均呈高表达,且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其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T1-MMP无显着相关性,降低MT2-MMP表达水平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第三部分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中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稳定转染Lv-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及稳定转染Lv-NC的对照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总RNA,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 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2-MMP表达下调的肾癌细胞系共筛选出336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表达上调的基因1851个,共同表达下调的基因1517个,通过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粘附、免疫应答、细胞周期等,并关系到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在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中进一步筛选出5条与肿瘤相关的差异明显基因,q RT-PCR验证发现各基因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一致。结论:MT2-MMP可能可以通过影响多种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基因进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李响[7](2019)在《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的筛选及其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无损伤的实时成像,以了解体内特异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部位、水平、分布和持续时间。分子成像的靶点通常是在疾病过程中异常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如蛋白、受体、核酸等。膜I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组织的生长、分化、修复、血管新生,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MT1-MMP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多种成分,并且可以调控细胞因子、激素和细胞黏附分子受体的合成与分泌。在一些组织破坏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中,以及多种肿瘤细胞表面,MT1-MMP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正是由于MT1-MMP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标志性生物分子的检测和成像对MT1-MMP生理生化功能的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肿瘤的靶向治疗尤为重要。分子探针的靶向特异性是实现分子成像技术的首要条件。通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成员的结构对比,我们发现MT-loop区是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MMPs)特有的结构,其位于蛋白质表面,远离蛋白质催化结构域但不参与催化作用,它的突变和删除对MT1-MMP的活性和空间构象没有影响。通过对比MT-MMPs的MT-loop区氨基酸序列,发现MT1-MMP的MT-loop序列和其他成员的MT-loop序列不同。因此,这些特征使得MT-loop区成为了探究MT1-MMP特异性探针的理想靶点。多肽探针因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组织穿透能力强、血液清除快、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了分子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通过经典的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以MT-loop区序列为靶点,从12肽库中鉴定了一条亲和多肽AF7p,并且成功的应用于体内对MT1-MMP阳性肿瘤的成像。然而,在筛选过程中,AF7p的靶点是一个无规则的结构序列,缺乏MT-loop区的天然构象,其结合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MT-loop是由八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短序列的靶向多肽会减少与MT-loop区以外的非特异性结合,进而提高靶向能力,并且小分子的多肽探针更利于在体内的代谢。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利用7肽库筛选能够靶向天然构象的MT1-MMP的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探针,并探究探针在体内成像中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构建了MT1-MMP催化结构域重组蛋白WT-MT1-MMP,以及删除MT-loop的重组蛋白D2-MT1-MMP,并进行表达、纯化、复性和活性检测。利用同源模建验证两个重组蛋白的空间构象,发现其结构的不同仅存在于MT-loop区。随后,利用两个靶分子结构的不同,通过优化的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差减筛选”策略,富集到能与天然构象MT-loop区结合的噬菌体多肽。在体外结合力的鉴定实验中,首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从阳性噬菌体多肽中选出了与WT-MT1-MMP结合力最强的一条优势噬菌体多肽HS7,并进行体外合成与鉴定。随后,通过ELISA和生物膜层干涉(BLI)技术,验证了HS7与WT-MT1-MMP的亲和能力和靶向性,并且发现HS7较AF7p对WT-MT1-MMP显示出了更强的亲和能力。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探究了HS7和MT1-MMP催化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并与AF7p进行比较,表明了HS7的优越性。这是首次利用“差减筛选”的方法应用于MMPs家族成员特异性亲和多肽的筛选。在细胞水平实验中,我们选用了高表达MT1-MMP的细胞系HT1080,中度表达MT1-MMP的A549以及低表达MT1-MMP的MCF7。细胞黏附实验结果表明了HS7对MT1-MMP高表达细胞的黏附能力。在细胞成像实验中,我们采用荧光染料FITC标记HS7得到荧光成像探针,通过MTT实验验证了FITC-HS7的生物安全性之后,对不同程度表达MT1-MMP的细胞系进行标记。随着MT1-MMP在细胞系中表达程度的提高,FITC-HS7的标记能力也逐渐增强,证实了多肽探针在细胞水平的应用能力。细胞的共定位实验表明多肽探针标记的位置即MT1-MMP表达的位置,表明多肽探针对细胞的标记实质上是对MT1-MMP的标记。在多肽探针的体内肿瘤成像研究中,由于活体成像需要荧光染料有一定的组织穿透性,我们将HS7偶联近红外的Cy5.5荧光染料组成体内成像探针Cy5.5-HS7。与此同时,制备了HT1080、A549和MCF7三种细胞系的荷瘤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Cy5.5-HS7探针,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探针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体内成像结果表明,通过“差减筛选”策略得到的Cy5.5-HS7探针在体内可以高效地标记MT1-MMP阳性肿瘤,并且相比于Cy5.5-AF7p具有更长的半衰期。离体器官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明了Cy5.5-HS7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H&E染色显示Cy5.5-HS7对主要器官无明显损伤。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构建蛋白突变体,优化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筛选流程,应用7肽库筛选出了能够靶向天然构象MT-loop区的特异性亲和多肽HS7。HS7在体外结合力实验中显示了优于AF7p的亲和能力,表明了应用“差减筛选”方法可以筛选出靶向具有天然构象区域的分子探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HS7可以偶联荧光染料,形成的多肽探针可以无损伤地标记MT1-MMP高表达细胞系并进行荷瘤小鼠的体内成像,表明了特异性多肽探针HS7在检测MT1-MMP阳性肿瘤方面的可行性,为肿瘤标志物MT1-MMP在体内的分布和活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检测工具,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李佳珍[8](2018)在《MT1-MMP和PL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和磷脂酶D2(phospholipases D2,PLD2)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侵袭性的关系以及二者在乳腺癌侵袭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术后石蜡标本24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138例(56.33%),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37例(15.10%),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46例(18.78%),正常乳腺组织24例(9.8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检测PLD2及MT1-MMP两种蛋白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侵袭性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侵袭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系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卡方检验用于计数资料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两两比较,Spearman相关检验法用于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T1-MMP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有3例,阳性率12.50%;在DCIS中表达阳性的有16例,阳性率为34.78%;DCIS-MI中阳性表达有16例,阳性率为43.24%;IDC中阳性表达有81例,阳性率为58.70%。MT1-MMP在正常乳腺组织、DCIS、DCIS-MI、IDC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四组数据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1.983,P=0.000)。MT1-MMP在DCIS、DCIS-MI、IDC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MT1-MMP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915,P=0.005);DCIS-MI组MT1-MMP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620,P=0.431)。IDC组MT1-MMP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MI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2.820,P=0.093)。2.PLD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有4例,阳性率16.67%;在DCIS中阳性表达有28例,阳性率为60.87%;DCIS-MI中阳性表达有21例,阳性率为56.76%;IDC中阳性表达有108例,阳性率为78.26%。四组数据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7.064,P=0.000)。PLD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DCIS、DCIS-MI、IDC,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PLD2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和DCIS-MI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PLD2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3,P=0.705)。3.MT1-MM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受累情况、pTNM分期、脉管内瘤栓、ER、HER2、Ki-67及分子分型等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情况、WHO分级及PR无相关性(P>0.05)。4.PL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pTNM分期、脉管内瘤栓及HER2等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远处转移情况、WHO分级、ER、PR、Ki-67及分子分型等无相关性(P≥0.05)。5.在乳腺癌组织中,MT1-MMP和PLD2定位于相同位置:胞质及胞膜。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MT1-MMP与PL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r=0.616,P=0.000)。结论:1.MT1-MMP和PL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二者在IDC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DCIS组,提示MT1-MMP和PLD2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性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2.在IDC中,淋巴结受累较多、pTNM分期较晚、ER(-),HER2(+),Ki-67高表达,脉管内瘤栓阳性MT1-MMP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MT1-MMP的阳性率高于Luminal A型。提示在高侵袭性乳腺癌中,MT1-MMP高表达。3.在IDC中,肿瘤较大、淋巴结受累较多、pTNM分期较晚、脉管内瘤栓阳性、HER2(+)PLD2的阳性表达率更高。提示在高侵袭性乳腺癌中,PLD2高表达。4.MT1-MMP和PLD2定位于肿瘤组织相同位置:乳腺癌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且它们的异常高表达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王洪昌[9](2018)在《Hedgehog信号通路Gli-1基因与EMT相关因子MMP11在肝细胞癌中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Gli-1、MMP1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Gli-1和MMP1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它们与肝细胞癌的临床分型、病理因素等之间的关系,为诊治肝细胞癌在临床上找寻新的突破口。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32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和11例正常肝脏组织中Gli-1和MMP1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Gli-1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1.9%,在癌旁组织为12.5%,在正常肝脏组织为9.1%,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在肝细胞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均显着低于肝细胞癌组织(P<0.05),Gli-1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脏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li-1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的40.0%远低于ⅢⅣ期的86.4%(P<0.05),T1T2期的50.0%远低于T3T4期的85.0%(P<0.05),无淋巴转移的46.2%远低于有淋巴转移的89.5%(P<0.05),无远处转移的45.5%远低于有远处转移的85.7%,但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是否患有乙肝、有无肝硬化、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等没有关系(P>0.05)。3、MMP11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6%,在癌旁组织为18.8%,在正常肝脏组织为18.2%,组间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在肝细胞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显着低于肝细胞癌组织(P<0.05),MMP11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的36.4%远低于ⅢⅣ期的81.0%(P<0.05),T1T2期的33.3%远低于T3T4期的78.3%(P<0.05),无淋巴转移的33.3%远低于有淋巴转移的85.0%(P<0.05),无远处转移的30.0%远低于有远处转移的81.8%,但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是否患有乙肝、有无肝硬化、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等没有关系(P>0.05)。5、Gli-1和MMP11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正相关。结论1、Gli-1与肝细胞癌的浸润转移相关。2、MMP11与肝细胞癌的浸润转移相关。3、Gli-1和MMP11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进程,较高表达的Gli-1和MMP11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Gli-1、MMP11蛋白的表达,可为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第二部分Gli-1、MMP11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系SMMC-7221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环巴胺抑制该信号通路后观察Gli-1、MMP11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验证环巴胺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1、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221并加药处理。2、MTT法检测环巴胺对肝癌细胞的时间-剂量-效应曲线及中效浓度。3、Western-blot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SMMC-7221加入环巴胺前后Gli-1、MMP1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环巴胺处理SMMC-7221后可抑制细胞增殖、生长,细胞由饱满的梭形贴壁生长变为轮廓欠清的圆饼状,在一定浓度下抑制率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加大,在相当的范围内具有药物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依赖性。作用48h后的IC50为16±0.52μmol/L。2、环巴胺作用于SMMC-7221后Gli-1、MMP11表达均下调。结论1、环巴胺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221的增殖。2、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与MMP11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环巴胺可能对肝癌具有治疗作用。

闵楷茵[10](2017)在《乳腺癌显像药物99mTc-AF7P动物显像和99mTc-3PRGD2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多肽受体靶向显像药物99mTc-AF7P实验基础和99mTc-3PRGD2乳腺癌初步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采用联肼尼克酰胺(6-hydrazinonicotinic acid,HYNIC)修饰的AF7p为双功能连接剂(载体分子),三羟甲基甘氨酸(Tricine)和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TPPTS)为协同配体,通过99mTc标记修饰后的AF7p制备针对MT1-MMP的靶向显像药物[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通过相关检测,评价了药物稳定性、生物学分布和肿瘤靶向性等指标。通过考察乳腺癌组织99mTc-3PRGD2摄取数据、ADC数据和临床组织学预后标志物表达水平,评价99mTc-3PRGD2定量摄取数据和ADC数据与乳腺癌亚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前瞻性单中心中等规模临床试验,纳入接受一个疗程NCT治疗后1周的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除外其他HER2阳性侵润性恶性肿瘤),评估T/N比值和SUVmax值用于此类患者病理学缓解判定的应用价值。结果:1、本研究成功制备制备针对MT1-MMP的靶向显像药物[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注射后1小时,[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快速排泄,在外周血和肌肉组织中仅有少量放射性浓聚。注射药物后2小时的显像结果中,已经可以观察到肿瘤组织与背景组织良好的对比效果,肿瘤组织与背景组织的摄取比较高。在高剂量注射的模型鼠中,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较常规剂量注射的模型鼠更佳。3、本研究中入选的68例患者年龄为48.19±11.5岁(范围19-73岁),乳腺癌肿瘤浸润范围为2.29±1.03 cm(范围0.8-5.2 cm)。所有68例患者所患乳腺癌的肿瘤组织学分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54例,79.4%)、浸润性小叶癌(9例,13.2%)和其他类型(5例,7.4%)。在病理学亚型分析方面,68例患者的乳腺癌亚型分别为:Luminal A型21例(30.9%),Luminal B型32例(47.1%),HER2阳性9例(13.2%),三阴性6例(8.8%)。肿瘤区域直径大(大于2cm)、HER2阳性和淋巴结浸润状态与高T/N比值显着相关,P值均<0.05。淋巴结侵袭、HER2阳性和肿瘤区域直径大(大于2cm)与高SUVmax显着相关,P值均<0.05。淋巴结侵袭、ER表达阳性、PR表达阳性与高ADC显着相关,P值均<0.05。4、启动NCT治疗1周后,T/N比值变化值降低26.6%为界值时,T/N比值变化值预测疾病缓解和非缓解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0%,ROC曲线的线下面积为0.869;原发灶以SUVmax降低16.8%为界值时,SUVmax变化值预测疾病缓解和非缓解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5%,ROC曲线的线下面积为0.904,与应用FDG PET预测HER2阳性乳腺原发肿瘤的病理学缓解相比,所得的结果相当。对ALN转移癌而言,T/N比值变化值降低20.5%为界值时,T/N比值变化值预测疾病缓解和非缓解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69.2%;SUVmax变化值得预测强度更高。当界值为18.3%时,灵敏度可达100%,特异性可达84.6%。同样,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57,提示T/N比值变化和SUVmax数值变化对原发灶和ALN转移癌的预测强度均很高,同时,SUVmax数值变化的预测强度高于T/N比值变化。结论:1、99mTc-AF7p制备方法稳定性良好,对于过表达MT1-MMP的乳腺癌组织表现出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99mTc-3PRGD2定量摄取数据和ADC数据与乳腺癌亚型之间具有相关性,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99mTc-3PRGD2显像可辅助制定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动态99mTc-3PRGD2 SPECT检测具有良好可重复性和较低变异度。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周后行99mTc-3PRGD2 SPECT检测可用于预测临床治疗效果。

二、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姜黄素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姜黄素及其生物学功能
    1.2 姜黄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1.2.1 .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相关机理
        1.2.2 姜黄素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理
        1.2.3 姜黄素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
    1.3 甲状腺癌及其临床治疗研究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测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靶点
    2.1 网络构建方法
    2.2 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姜黄素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存活率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3.2.3 SRB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3.2.4 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3.3.1 MTT法测定姜黄素对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SRB法测定姜黄素对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3.3.3 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姜黄素对TPC-1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CCK-8 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 细胞增殖的影响
        4.2.3 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TPC-1 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
        4.2.4 荧光定量PCR检测姜黄素对TPC-1 细胞MT1-MMP mRNA表达的影响
        4.3.1 不同浓度姜黄素对 TPC-1 细胞的增殖率影响
        4.3.2 姜黄素对 TPC-1 细胞迁移率的影响
        4.3.3 姜黄素对TPC-1 细胞MT1-MMP mRNA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姜黄素对K1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
        5.2.3 荧光定量PCR检测姜黄素对K1 细胞MMP-9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3.1 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结果分析
        5.3.2 姜黄素对K1 细胞MMP-9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姜黄素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癌症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KIF18A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驱动蛋白超家族简介
        1.1.1 驱动蛋白分类
        1.1.2 驱动蛋白的结构
        1.1.3 调节蛋白的作用
        1.1.4 微管轨道选择
        1.1.5 驱动蛋白的运动
    1.2 驱动蛋白的作用
        1.2.1 .驱动蛋白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
        1.2.2 驱动蛋白在疼痛中的作用
        1.2.3 驱动蛋白与其他疾病
    1.3 驱动蛋白与肿瘤
        1.3.1 驱动蛋白与肿瘤发生
        1.3.2 驱动蛋白与肿瘤转移
        1.3.3 驱动蛋白与肿瘤预后
        1.3.4 驱动蛋白与肿瘤耐药
    1.4 KIF18A的研究进展
        1.4.1 KIF18A的结构与功能
        1.4.2 KIF18A与肿瘤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临床标本来源
        2.1.2 病例与标本选择
        2.1.3 病例随访信息
        2.1.4 细胞系来源与培养条件
        2.1.5 实验动物来源与饲养
        2.1.6 伦理审核
        2.1.7 主要仪器、耗材与试剂
        2.1.8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2 方法
        2.2.1 临床标本处理
        2.2.2 实时定量荧光PCR
        2.2.3 Western blotting实验
        2.2.4 免疫组织化学
        2.2.5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2.2.6 细胞传代
        2.2.7 细胞冻存
        2.2.8 细胞复苏
        2.2.9 shRNA慢病毒包装和转染
        2.2.10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
        2.2.11 慢病毒包装
        2.2.12 慢病毒转染
        2.2.13 CCK-8实验
        2.2.14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2.2.15 细胞凋亡检测
        2.2.16 细胞周期检测
        2.2.17 细胞衰老检测
        2.2.18 细胞划痕实验
        2.2.19 Transwell迁移实验
        2.2.20 侵袭实验
        2.2.21 裸鼠皮下成瘤模型
        2.2.22 裸鼠体内转移瘤模型
        2.2.23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2.2.24 microRNA预测与筛选
        2.2.25 KIF18A靶基因载体构建
        2.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
        2.2.27 小干扰RNA转染
        2.2.28 TCGA数据库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2.2.29 GEO数据库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2.2.30 单细胞水平的基因功能分析
        2.2.31 数据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KIF18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1 引言
    3.2 结果
        3.2.1 KIF18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3.2.2 KIF18A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2.3 KIF18A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3.2.4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KIF18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3.2.5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KIF18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3.3 讨论
第四章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衰老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
        4.2.1 KIF18A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4.2.2 构建KIF18A干扰表达和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株
        4.2.3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4.2.4 干扰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4.2.5 干扰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4.2.6 干扰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衰老的影响
        4.2.7 KIF18A表达对肺腺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
        5.2.1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5.2.2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5.2.3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影响
        5.2.4 KIF18A对肺腺癌细胞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KIF18A通过TGF-β/Smad通路调控肺腺癌EMT、细胞外基质重塑
    6.1 引言
    6.2 结果
        6.2.1 KIF18A促进肺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6.2.2 肺腺癌单细胞水平的KIF18A基因功能分析
        6.2.3 KIF18A对 Smad2/3 蛋白的表达影响
        6.2.4 干扰KIF18A表达抑制TGF-β1 诱导的肺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
        6.2.5 KIF18A参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
        6.2.6 KIF18A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EMT和 MMPs表达
    6.3 讨论
第七章 miR-26b-5p通过靶向调控KIF18A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
    7.1 引言
    7.2 结果
        7.2.1 miR-26b-5p是 KIF18A基因候选上游调节性miRNA
        7.2.2 miR-26b-5p靶向调控KIF18A基因表达
        7.2.3 miR-26b-5p和 KIF18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
        7.2.4 miR-26b-5p调控肺腺癌中KIF18A表达
        7.2.5 KIF18A可逆转miR-26b-5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7.2.6 KIF18A可逆转miR-26b-5p对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
    7.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TC-1介导TBC1D3诱导人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Abbreviations)
前言
文献综述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乳腺及乳腺癌中的作用
第一章 TBC1D3以TNF/NF-κB依赖的方式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TC-1表达及迁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TC-1 介导TBC1D3 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介导 TBC1D3 和 TC-1 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迁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TBC1D3、TC-1和β-catenin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转移和复发高度相关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MT1-M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标本来源及分组
        2.1.2 纳入标准
        2.1.3 肿瘤细胞株
        2.1.4 siRNA
        2.1.5 主要试剂和来源
        2.1.6 主要仪器和器材
        2.1.7 其他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免疫组化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转染
        2.2.4 Western-Blot
        2.2.5 细胞迁移能力测定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MT1-MMP在不同组织切片当中的阳性表达
    3.2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1-MMP的阳性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2.1 MT1-MMP的表达与性别的关系
        3.2.2 MT1-MMP 的表达与年龄的关系
        3.2.3 MT1-MMP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3.2.4 MT1-MM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2.5 MT1-MMP的表达与病灶数的关系
    3.3 Western-Blot检测K1 细胞中MT1-MMP蛋白的表达
    3.4 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丝状肌动蛋白和金属蛋白酶14在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免疫组化染色
        2.3.2 结果观察及判定
        2.3.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组织、近切缘组织、干净切缘组织中表达
    3.2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
    3.3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3.4 MMP-14和F-actin在喉癌、近切缘、干净切缘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3.5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与T分期的相关性
    3.6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与N分期的相关性
    3.7 MMP-14和F-actin在声门上喉癌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的筛选及其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子影像
        1.1.1 分子影像技术
        1.1.2 分子影像探针
    1.2 多肽探针
        1.2.1 多肽探针的设计
        1.2.2 多肽探针的靶点
        1.2.3 多肽的筛选方法
        1.2.4 多肽探针在成像中的应用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1.3.1 MMPs家族简介
        1.3.2 MMPs结构和分类
        1.3.3 MMPs的表达调节
        1.3.4 MMP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1.4 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
        1.4.1 MT1-MMP的结构和功能
        1.4.2 MT1-MMP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4.3 MT1-MMP抑制剂
        1.4.4 MT-loop
第2章 MT1-MMP催化结构域及其突变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和活性鉴定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SOE-PCR突变MT-loop区
        2.3.2 重组表达载体的PCR和双酶切验证
        2.3.3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3.4 重组蛋白的复性
        2.3.5 重组蛋白复性后的活性检测
        2.3.6 重组蛋白的同源模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MT1-MMP的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的筛选和鉴定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筛选WT-MT1-MMP的 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
        3.3.2 阳性噬菌体多肽的测序和优势多肽的鉴定
        3.3.3 多肽的合成、纯化和鉴定
        3.3.4 HS7和AF7p与WT-MT1-MMP的体外结合能力鉴定
        3.3.5 Biotin-HS7 的合成鉴定
        3.3.6 HS7与WT-MT1-MMP的结合特异性鉴定
        3.3.7 分子模拟HS7和AF7p与MT1-MMP的相互作用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MT1-MMP特异性多肽探针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鉴定不同细胞系中MT1-MMP的表达水平
        4.3.2 HS7对MT1-MMP表达细胞的黏附作用
        4.3.3 FITC和Cy5.5标记多肽
        4.3.4 FITC-HS7和Cy5.5-HS7探针的生物安全性检测
        4.3.5 FITC-HS7对MT1-MMP高表达细胞的标记以及最适工作浓度鉴定
        4.3.6 FITC-HS7对MT1-MMP表达细胞的特异性标记
        4.3.7 FITC-HS7的标记与MT1-MMP表达的共定位
        4.3.8 Cy5.5-HS7探针的活体动物成像
        4.3.9 Cy5.5-HS7探针对主要器官的组织形态影响
        4.3.10 免疫组化分析Cy5.5-HS7探针对肿瘤的标记以及肿瘤组织MT1-MMP的表达水平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MT1-MMP和PL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Hedgehog信号通路Gli-1基因与EMT相关因子MMP11在肝细胞癌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Gli-1、MMP11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li-1、MMP11 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乳腺癌显像药物99mTc-AF7P动物显像和99mTc-3PRGD2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核医学靶向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1.1 引言
    1.2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
    1.3 乳腺癌核素显像
    1.4 乳腺癌核素标记靶向显像
        1.4.1 叶酸受体显像
        1.4.2 激素受体(HR)显像
        1.4.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显像
        1.4.4 多肽受体显像
    1.5 结语与展望
第2章 乳腺癌靶向MT1-MMP显像剂的研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剂和药品
        2.1.2 HYNIC-AF7p结合物的制备
        2.1.3 [~(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的制备
        2.1.4 [~(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体外稳定性检测
        2.1.5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1.6 肿瘤细胞荧光染色
        2.1.7 AF7p类似物体外细胞毒性检测
        2.1.8 荷瘤动物模型制备
        2.1.9 [~(99m)Tc]-(HYNIC-AF7p)(tricine)(TPPTS)标记药物体内显像研究
        2.1.10 实验动物体内放射性分布研究
        2.1.11 统计学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放射化学纯度
        2.2.2 药物稳定性
        2.2.3 肿瘤细胞荧光染色
        2.2.4 实验动物体内显像研究
        2.2.5 体内放射性分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乳腺癌~(99m)Tc-3PRGD2-SPECT显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免疫分型的相关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剂和药品
        3.1.2 入组患者
        3.1.3 试验设计
        3.1.4 ~(99m)Tc-3PRGD2显像
        3.1.5 MRI显像
        3.1.6 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3.1.7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影像学参数与乳腺癌亚型的相关性
        3.2.2 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3.2.3 HER2阳性与HER2阴性肿瘤的ROC曲线分析
        3.2.4 ER阳性与阴性肿瘤和PR阳性与阴性肿瘤的ROC曲线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乳腺癌~(99m)Tc-3PRGD2-SPECT显像对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患者情况
        4.1.2 研究设计
        4.1.3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4.1.4 ~(99m)Tc-3PRGD2 SPECT-CT成像
        4.1.5 图像分析和T/N比值、SUVmax值获取
        4.1.6 乳腺癌残留肿瘤负荷
        4.1.7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入组患者信息和病理学缓解情况
        4.2.2 SUVmax的可重复性
        4.2.3 原发肿瘤部位和转移淋巴结的T/N比值和SUVmax值
        4.2.4 SUVmax与临床/组织病理学参数的关联
        4.2.5 SUVmax用于治疗效果预测
        4.2.6 ROC曲线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姜黄素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D]. 罗剑波. 南昌大学, 2021(01)
  • [2]KIF18A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 钟永泷. 广西大学, 2020(02)
  • [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TC-1介导TBC1D3诱导人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D]. 沈勇. 东南大学, 2020(02)
  • [4]MT1-M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D]. 翁懿晖. 兰州大学, 2020(01)
  • [5]丝状肌动蛋白和金属蛋白酶14在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裴雪艳.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一鸣. 苏州大学, 2019(06)
  • [7]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loop区特异性亲和多肽的筛选及其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D]. 李响. 吉林大学, 2019(11)
  • [8]MT1-MMP和PL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李佳珍.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9]Hedgehog信号通路Gli-1基因与EMT相关因子MMP11在肝细胞癌中的初步研究[D]. 王洪昌.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10]乳腺癌显像药物99mTc-AF7P动物显像和99mTc-3PRGD2临床应用的研究[D]. 闵楷茵. 吉林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