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

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

一、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郑飞云[1](2020)在《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啤酒是是世界上最古老和产量最大的酒精饮料之一。由于啤酒酿造流程长,生产设备和环节多,仍然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啤酒污染细菌是可以存着与啤酒环境的细菌,对啤酒的生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对啤酒酿造过程污染细菌的有效监控是保障啤酒饮料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环节,啤酒污染菌也是啤酒行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酒花中的α-酸会发生异构化变为异α-酸。异α-酸是一种天然抑菌剂,可以抑制部分细菌在啤酒中的生长,同时少部分细菌能够适应这种异α-酸胁迫的微环境,对啤酒正常生产构成威胁。污染细菌通过长期适应性进化,获得了适应酒类饮料微环境的特殊能力,反映出共同的生理适应性特征。通过对啤酒生产过程中污染细菌的规律把握与生理特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揭示啤酒污染细菌对异α-酸胁迫的适应性机制,为酿造过程中的污染细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在啤酒生产旺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细菌的生长。本文以我国长三角地区7家啤酒厂为研究对象,从啤酒酿造设备、环境和酿造过程等环节中共分离得到205株啤酒污染细菌,通过M13-PCR指纹聚类分析和16S rDNA测序进行了鉴定,建立了我国长三角地区啤酒污染细菌菌株库。结果发现,这些污染细菌大多属于乳酸菌,主要为Lactobacillus属、Lactococcus属和Leuconostoc属;其中,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数量较多,分别为39株、34株、33株和30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包装工段灌酒机等与酒液密切接触的环境及设备是污染细菌最主要的检出源。建立并优化了异α-酸梯度平板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分析啤酒污染细菌的异α-酸最小抑制浓度。发现205株啤酒污染菌中绝大部分菌株(95.7%)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α-酸抗性。与此同时,采用植菌实验和PCR方法测定和分析了菌株库中139株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啤酒腐败能力及异α-酸抗性相关基因,并对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异α-酸抗性能力、啤酒腐败能力与异α-酸抗性基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具备异α-酸抗性能力是Lactobacillus属细菌具有啤酒腐败能力的前提条件;采用horA和horC基因分析判断菌株的异α-酸抗性能力和啤酒腐败能力均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2株具有较强异α-酸抗性能力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horA和horC基因均为阴性,说明在该菌株中可能存在新的异α-酸抗性机制。通过连续传代培养,以L.casei 2-9-5菌株为出发菌,得到异α-酸耐受能力明显弱于出发菌株的L.casei W2-9-5菌株,采用转录组学对L.casei 2-9-5和L.casei W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L.casei应对异α-酸胁迫表达显着上调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组成、跨膜运输、有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在所有基因中,发现属于ABC转运家族的mntA、mntB和mntC基因以及编码F0/F1-ATP合酶亚基的ATPa、ATPb、ATPc和ATPδ基因显着上调。将mntA、mntB和mntC基因在模式菌株L.lactis NZ3900菌株进行异源表达,并通过锰离子外源添加实验,发现维持胞内锰离子浓度对于乳杆菌耐受异α-酸具有重要影响;据推测mntA、mntB和mntC基因编码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可以通过抵消异α-酸带来的H+/Mn2+交换效应提升干酪乳杆菌的异α-酸耐受能力。通过基因异源表达以及菌株产ATP能力分析,发现ATP酶相关基因的过表达有助于菌株在异α-酸胁迫条件下生长;与弱异α-酸耐受能力的菌株相比,具有较强异α-酸耐受能力的干酪乳杆菌菌株产ATP能力较强。为了进一步研究污染菌在异α-酸胁迫下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了解异α-酸胁迫下的细胞应激反应,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对啤酒污染菌L.casei 2-9-5在异α-酸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并成功鉴定了68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上调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转运及能量代谢、细胞膜/细胞壁组成和有机酸/氨基酸代谢途径。同时,发现大量上调蛋白质需要依赖二价金属离子,特别是Mn2+对L.casei 2-9-5菌株的异α-酸耐受能力有重要影响。通过L.casei 2-9-5菌株胞内氨基酸和胞外有机酸含量测定以及外源氨基酸和有机酸添加实验,发现在异α-酸压力条件下菌株胞内氨基酸和胞外有机酸含量增加;外源添加氨基酸对L.casei 2-9-5菌株的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不大,但是外源有机酸(特别是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和酮戊二酸)的添加有助于L.casei 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生长。进一步通过外源有机酸添加实验,发现有机酸,特别是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和酮戊二酸,对具有不同啤酒腐败能力的不同种啤酒污染乳杆菌的异α-酸耐受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说明有机酸对提升L.casei异α-酸抗性具其具有普遍性。

王燕[2](2020)在《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memoQ的《野菌啤酒》(第六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篇论文笔者选择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memoQ作为辅助翻译工具。现如今的memoQ已经将术语库、机器翻译、错误检查等融为一体。这些功能不仅能够提升翻译效率,还可以保证翻译质量。本次翻译实践运用memoQ工具辅助翻译生物应用型文本,本文选取的是Jeff Sparrow的关于啤酒野菌发酵的着作Wild Brews第六章,这两章主要讲述了比利时三种着名啤酒的野菌发酵过程以及比利时几处着名的酒厂。选取章节有大量啤酒名称、专业术语以及啤酒厂名称。笔者在翻译时需要处理的重难点是专业术语的提取与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操作以及人名地名的翻译。根据这些难点为线索,笔者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在译前准备阶段,将与源文本有关的专业术语进行整理与总结,利用memoQ进行术语提取并翻译;在译中阶段,注重翻译质量的把控,总结人名地名的翻译标准;在译后阶段人工与机器翻译进行结合,将译文提交审校并修改,从而极大的提高翻译效率。

张洁[3](2020)在《新型酒花制品对啤酒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内对于酒花浸膏的研究较少,对于具体的异构酒花浸膏的研究更少,所以本实验通过采用二氢、四氢和六氢异构酒花浸膏对啤酒相关微生物的抑制以及它们和相关菌株对啤酒品质的影响两部分来研究异构酒花浸膏的具体抑制效果。首先通过比生长速率和菌落形态变化两个实验,研究经过不同加工合成的异构酒花浸膏对啤酒中相关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为:在相同浓度梯度范围的异构酒花浸膏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受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说明其对酒花浸膏的敏感性较强,并且在异构酒花浸膏浓度为0.04g/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生长速率下降较快,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在0.5g/L时得到完全抑制;乳球菌的比生长速率与异构酒花浸膏的浓度呈指数分布,在异构酒花浸膏浓度达到5g/L时,乳球菌没有菌落生长,与此同时,短乳杆菌的菌株在该浓度下也没有生长;大肠杆菌的比生长速率与异构酒花浸膏浓度基本成反比,在异构酒花浸膏浓度为3g/L时,大肠杆菌得以完全抑制;野生酵母菌在异构酒花浸膏浓度为4g/L时,未出现菌落生长,即生长得到完全抑制;酿酒酵母DM303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其受到异构酒花浸膏的影响较小。从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异构酒花浸膏及其浓度对不同啤酒有害菌的抑制效果虽然不同,但是大体趋势却是相近的,通过对不同异构酒花浸膏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六氢异构酒花浸膏对啤酒中相关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最优,四氢异构酒花浸膏对其抑制效果属于居中的状态,二氢异构酒花浸膏的抑制效果最差。在异构酒花浸膏和相关菌株对啤酒品质影响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异构酒花浸膏所酿造啤酒的色度、浊度、残糖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所添加的有害菌因受到酒花的抑制而停止生长,添加异构酒花浸膏的啤酒酒样的香气和苦味值等指标要优于添加酒花颗粒的啤酒酒样。因此通过研究说明异构酒花浸膏的添加不会对啤酒的各项理化指标造成损害,且不会降低啤酒的整体品质,为异构酒花浸膏在实际啤酒生产酿造中替代酒花颗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

苏文超[4](2020)在《酸啤酒的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啤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精酿啤酒不断崛起,酸啤酒是精酿啤酒中的高端产品,故酸啤酒的研究对推动精酿啤酒市场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本文选取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三种乳酸杆菌用于酸化过程。通过单因素分析,以酸化麦汁p H值为评价指标,探究原麦汁浓度、酸化温度、接种量和酸化时间对酸化麦汁p H值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不同酸化菌株的最佳酸化工艺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乳杆菌最佳酸化工艺参数为原麦汁浓度14°P,酸化温度37℃,接种量1×107CFU/m L,酸化时间72 h,最终酸化麦汁的p H值为3.70;(2)嗜酸乳杆菌最佳酸化工艺参数为原麦汁浓度12°P,酸化温度35℃,接种量1×107CFU/m L,酸化时间72 h,最终酸化麦汁的p H值为3.58;(3)保加利亚乳杆菌最佳酸化工艺参数为原麦汁浓度14°P,酸化温度为42℃,接种量1×107CFU/m L,酸化时间72 h,最终酸化麦汁的p H值为3.47。然后分别选用每种酸化菌株的最佳酸化工艺参数用于麦汁酸化,对三种酸化麦汁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麦汁中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高于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且p H值也是最低的,证明其酸化性能最好,故筛选出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麦汁酸化的最适菌株,将之用于酸啤酒生产。然后,采用(a)酸化麦汁与正常发酵的啤酒按照1:1、1:2、1:4的比例进行混合、(b)麦汁酸化结束直接煮沸进行酸啤酒酿造,将这两种酿造方式生产的酸啤酒进行对照,通过对不同成品酸啤酒进行感官品评、理化指标测定和风味物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麦汁酸化结束直接煮沸的方式酿造出的成品酸啤酒在外观、杀口力、风味协调性、酸感4个方面都较突出,酯香味和醇厚感也令人满意,只是泡持性稍差,但总体要明显优于酸化麦汁与正常发酵啤酒按比例混合酿造出的酸啤酒;(2)由麦汁酸化结束、直接煮沸、添加啤酒花的方式酿造出的成品酸啤酒的真正发酵度为78.5%,高于其他成品酸啤酒,双乙酰含量最低,其他指标均达到国标要求;(3)由麦汁酸化结束直接煮沸的方式酿造出的成品酸啤酒有机酸含量最为丰富,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中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乳酸乙酯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1.75 mg/L、0.65 mg/L、28.79 mg/L。综上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啤酒酿造最适合的酸化菌株;麦汁酸化结束直接煮沸、添加啤酒花进行酸啤酒酿造的方式是最佳酸啤酒酿造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分析对比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和酒花添加量对酸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结合响应面分析来对酸啤酒的酿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究,得到酸啤酒的最佳酿造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4℃,酵母接种量为1.51×107CFU/m L,酒花添加量为1.2‰,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酿造出的成品酸啤酒感官评分为92分;成品酸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为14.05°P,酒精度为5.92%,真正发酵度高达85.3%,p H值为3.52,双乙酰及其他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乳酸含量1830 mg/L,乙酸乙酯含量18.24 mg/L,乙酸异戊酯含量0.58 mg/L,乳酸乙酯含量31.02 mg/L;酸啤酒的酒体呈浅黄色,泡沫洁白细腻,果香味浓郁,杀口力强,口感醇厚,酯香味突出,口味丰富,酸感均衡,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酸啤酒。

倪守仟,江欢[5](2020)在《啤酒生产常见微生物的鉴别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啤酒发酵常见微生物的研究,确定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创建啤酒生产常见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图谱(厌氧菌、野生酵母菌),通过指定的图谱,利用普通啤酒厂常用的检测鉴别方法快速对检出菌进行确认,用以指导生产过程微生物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田沐禾[6](2019)在《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文中研究说明物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热点领域,符号学也长期关注物的符号研究。如何将物的人类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两种理论视野结合起来考察物自身的生命史,成为本文写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文把人类学和符号学视界融合下考察之物叫做“物语”。任何物质文化现象都是物向人呈现它自身和人向物显示他自身两种力量互构的结果。在这双重显现中,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不仅是中介同时也是人与物关系的建构方式。因此,任何物质活动都与符号化活动交织在一起,都是词与物互动关系建构之物。本文把“物语”定义为词与物关系建构之物。因此物语包括两种基本的符号化方式:(1)先名后物的功能物,指更多地受词语活动支配的物质文化活动。如拉格啤酒的生产受制于一套标准化、概念化的科学技术话语,物充当了这个话语体系中的指涉性功能单位。(2)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物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优先于科学技术话语的控制。如艾尔啤酒的生产更注重本土化自然条件、私语化的个体经验对酿造的影响。情景物也不能脱离词语而独立存在,但它在符号化方式上是物亲自出场、自我言说,人不是物的代言者而仅仅是记言人。因此,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是一种“先物后名”的写作:首先面对物,而后“听”它言说并为其立传。相对而言,符号学更关注词语对物质文化活动的控制,即功能物;人类学更关注物的自我言说,即情景物。但是在更多地情况下,符号学物的研究和人类学物的研究彼此隔离。因此,本文试图弥合这种隔离,用“物语”这个概念将先名后物的功能物与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统一起来,并认为功能物和情景物是“物语”内部的两种符号化方式,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跨界、重叠、转化。本文试图以啤酒这种物质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物语”。在符号学看来,“物语”有三种写作:一是元语言写作,即在纯粹理论思辨的条件下讨论作为观念物的物语。二是文本化写作,即在书写性文本、文献的条件下描述某种具体物语的符号化活动。三是在场性写作,即在田野调查的条件下描述某种物语的符号化活动。本文结合了这三种写作方式,其中“导论”部分重点是物语的元语言写作,一至六章是作为物语的啤酒的文本化写作,七、八章是作为物语的青岛啤酒的在场性写作。本文认为一篇好的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论文应该是这三种写作均衡的有机整体。但是限于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局限,较多的笔墨用于元语言写作和文本化写作,田野写作比较薄弱。如果说本文有一定侧重点的话,这就是作者更关注作为物语的啤酒是如何被写作、如何被情景物和功能物两种符号化活动所建构的。而目前人类学主流的物的传记写作,更关注的是物质文化的具体内容的描述,而不是把物是如何写作的、物如何被符号化建构的这些内容当做研究重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回顾梳理了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及其主要内容、符号学关于物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啤酒研究的相关文献,勾勒出田野点青岛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至六章,是“功能物”的写作。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描述作为物语的啤酒,它是如何由两种文化方式——情景物和功能物所建构并使其发展演变的。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七、八章,是“情景物”写作。它与传统的人类学田野笔记接近,但又有区别:笔者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在场性考察,不是用纯粹田野的眼光观察和描述青岛啤酒,而是把青岛啤酒看做是一个情景物符号,重点观察它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情景物还是功能物?运用本文在功能物写作中所提炼的符号学理论方法,应用到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对青岛啤酒街和精酿啤酒的田野考察,便属于对这种文化重建思潮的近距离观察。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通过对啤酒的传记书写,尝试探讨人类学物的研究的一种符号学范式,探讨这种以功能物和情景物为核心的“物语”范式对人类学研究有何帮助。

陈玉茜[7](2017)在《具有广谱嗜杀能力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酒酿造是一个包含多个酵母菌种及不同菌株互相作用的复杂动态生物过程,其中存在的某些腐败微生物会严重影响酒的品质。如何抑制酿造过程中杂菌的污染,是葡萄酒生产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生物控制法在抑制葡萄酒中腐败微生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针对目前葡萄酒工业生产中所遇到的由腐败微生物引起的发酵停滞、中止或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促使优良工业发酵菌株NX11424和已知的广谱嗜杀酵母NX1134进行融合,结合分子标记进行筛选,旨在获得具有广谱性嗜杀活性的优良葡萄酒酵母菌株。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研究了菌株菌龄、酶处理条件、渗透压稳定剂和预处理液种类对优选酵母NX11424、嗜杀酵母NX113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进行了灭活条件的探究,结果发现优选菌株NX11424和嗜杀菌株NX1134的生长对数期是在3-9 h,所以选取3-6 h的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菌株NX11424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0.8 mol/L山梨醇的稳渗液;0.2%β-巯基乙醇+0.05%EDTA-Na2的预处理液;酶解条件为:1.5%蜗牛酶液,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150 min。菌株NX1134原生质体制备酶解条件:1%蜗牛酶液,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120 min;NX1134原生质体灭活条件为:30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10 min;NX11424原生质体灭活条件为:60℃干浴20 min。(2)融合子筛选过程中,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结合分子标记interdelta指纹图谱筛选出45株具有嗜杀性的融合菌株。各个融合子的发酵力差异较大,其中融合子F82的嗜杀性稳定性和发酵能力较好,发酵力高于亲本NX11424,为32.12 g/100 mL。耐受性试验表明,融合子F82在乙醇18%vol、700 g/L浓度的高糖时均能正常生长,可以耐受pH 2.5的环境、在4℃低温下132 h开始产气,可以耐受700 mg/L浓度的SO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3)经鉴定融合子F82的细胞形态呈椭圆形,生长曲线表现出与亲本相似的特征。其广谱嗜杀性与NX1134相似,可嗜杀野生酵母Rhodosporidium kratochvilovae C272、Pichia kluyveri C727、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3-8。提取融合子的嗜杀质粒,发现L-dsRNA质粒的分子量为2.53 kb,M-dsRNA质粒分子量为1.0 kb。按1:1比例分别接种融合子F82和野生酵母C272、F-3-8及敏感酵母1296,发现F82对野生酵母C272、F-3-8、1296表现出嗜杀作用。其培养液的pH因嗜杀毒素而降低。融合子F82酿造干红葡萄酒的酒度、残糖、挥发酸表现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王伟,刘雅文,谷凤霞,孙珍,堵国成,李宪臻[8](2016)在《啤酒腐败微生物与啤酒微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啤酒环境对抑制啤酒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讨论了啤酒微生物对啤酒质量与风味的积极贡献,提出合理控制外源微生物侵染是形成不同啤酒典型特征的关键。

李懋[9](2014)在《啤酒中外源微生物的筛选及作用》文中提出绝大多数的野生酵母都能够对啤酒风味带来不良影响。还有一些野生酵母对啤酒品质的影响不显着,但它们的存在仍代表啤酒在某环节受到了污染。而在发酵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设备和材料都完全灭菌,因此极易感染野生酵母。啤酒酵母在回收利用的时候也会增加野生酵母的污染。传统的酵母鉴定方法主要是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耗时很长。且部分野生酵母与啤酒酵母性状相近,不容易区分。目前PCR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酵母的分类和鉴定,但操作复杂,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实验设计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加入野生酵母,通过检测啤酒风味等性质,发现野生酵母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规律,以便确定发酵过程中是否污染野生酵母。本研究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风味物质含量的方法。以高纯氮气作为载气,可以对啤酒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样品平衡温度60℃;样品平衡时间30 min;氯化钠用量为3 g;进样器温度为160℃;检测器温度180℃;程序升温条件为45℃保持3mmin,以每分钟10℃的速度提高到180℃,保持3 mmin:柱流为1.6 mL/min。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做了八种不同组分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8-0.9994。通过对清酒中的野生酵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5株野生酵母。其中15#野生酵母经26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Pichia myanmaensis (AB 126678.1)。综合考虑选择有较高的死灭温度,较差的凝聚度,风味物质改变较明显的15#野生酵母进行实验。对啤酒中八种主要风味物质的浓度分析,发现不同的野生酵母对啤酒风味影响不同。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野生酵母证明野生酵母会使风味产生规律性的变化。15#野生酵母在以0.1%的比例加入时,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浓度仍高于空白对照30%。

耿靖玮[10](2011)在《10-HDA对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Pectinatus spp及野生酵母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蜂王浆标志物的10-HDA,具有抑菌杀菌效果同时还具备抗癌、修复辐射及化学物质损伤、增强免疫力等营养保健功能。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为含有活酵母的未经过滤的鲜啤酒,生物稳定性较差。前期实验证明10-HDA对G+啤酒有害菌中短乳杆菌和有害片球菌具有抑菌性,本实验以具有典型性的革兰氏阴性啤酒有害菌Pectinatus.spp及野生酵母为供试菌,研究10-HDA对主要啤酒有害菌的作用影响,开发10-HDA作为上面发酵小麦啤酒的天然啤酒防腐剂。比较三种有机溶剂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提取蜂王浆中的10-HD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使用乙醇、采用振荡提取法得到的提取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乙醇浓度100%,料液比1:6,萃取时间60min,萃取次数1次,10-HDA提取率为33.893%,纯度为73.5325%。以酿酒酵母303、糖化酵母、菌膜假丝酵母、Pectinatus cerevisiiphilus和Pectinatus frisingensis为供试菌,对10-HDA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通过牛津杯法检测出10mg/mL浓度范围的10-HDA对酿酒酵母303、糖化酵母不具有抑菌性,对菌膜假丝酵母、Pectinatus cerevisiiphilus及Pectinatus frisingensis具有抑菌作用,通过倍比稀释法得出10-HDA对三株有害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75 mg/mL、0.625 mg/mL、1.25mg/mL。在此基础上,研究10-HDA乙醇液抑菌活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不利于10-HDA抑菌活性的发挥,但121℃处理30min后,10-HDA仍有抑菌活性;PH对10-HDA活性影响较大,酸性条件更利于抑菌性的发挥,而紫外线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研究10-HDA对供试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HDA对供试菌不仅是抑制作用而且是迅速的杀灭作用。啤酒中异α-酸具有抑菌杀菌性,为验证将10-HDA添加入啤酒后,10-HDA抑菌作用的发挥是否受到异α-酸的协同,对前述供试菌进行异α-酸的酒花抗性实验。结果表明,100mg/L浓度范围内的异α-酸对酿酒酵母303、糖化酵母、Pectinatus cerevisiiphilus及Pectinatus frisingensis不具有抑制作用;随异α-酸乙醇液浓度的增大,异α-酸作用于菌膜假丝酵母的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通过稀释法得出异α-酸对菌膜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mg/L。本实验中,我们将10-HDA加入到苦味值为20.25mg/L的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利用NBB和菌种计数法来检测10-HDA在这种啤酒中的抑菌效能,结果显示,10-HDA发挥了良好的抑菌效果,且该效能的发挥与异-α酸无关。因此,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10-HDA完全可以开发成一种上面发酵小麦啤酒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二、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酒花酸抑菌研究现状
        1.1.1 酒花酸简介
        1.1.2 酒花的添加及异α-酸抑菌现象
    1.2 啤酒酿造污染细菌研究现状
        1.2.1 啤酒微生物现状
        1.2.2 啤酒污染微生物的历史及起源
        1.2.3 啤酒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危害
    1.3 啤酒污染乳杆菌的啤酒腐败机制
        1.3.1 细胞质膜相关机制
        1.3.2 细胞壁相关机制
        1.3.3 其他异α-酸抗性机制
    1.4 乳酸菌在不利环境中的适应性机制研究
        1.4.1 乳酸菌的酸胁迫应激反应
        1.4.2 乳酸菌的重金属离子胁迫应答机制
        1.4.3 乳酸菌的高盐胁迫应答机制
        1.4.4 乳酸菌在酒类产品中的胁迫应答机制
    1.5 立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三角区域啤酒污染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2.2 主要设备
        2.2.3 主要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酿造环境中啤酒污染细菌的分离培养
        2.3.2 酿造过程啤酒污染菌的分离
        2.3.3 细菌菌株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啤酒污染细菌菌株库Lactobacillus属细菌多样性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设备
        3.2.3 主要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异α-酸梯度平板快速检测啤酒污染细菌异α-酸抗性能力的方法建立
        3.3.2 菌株库中Lactobacillus属细菌异α-酸抗性能力分析
        3.3.3 异α-酸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的比较
        3.3.4 污染细菌腐败啤酒能力分析
        3.3.5 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异α-酸抗性相关基因hor A和 hor C基因扩增
        3.3.6 Lactobacillus属细菌啤酒腐败能力与异α-酸抗性能力关联性分析
        3.3.7 啤酒腐败能力与抗性相关基因关联性分析
        3.3.8 菌株异α-酸抗性能力与异α-酸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啤酒污染菌L.casei异α-酸抗性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4.2.2 主要试剂和溶液
        4.2.3 主要设备
        4.2.4 主要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casei2-9-5菌株的连续传代培养
        4.3.2 L.casei2-9-5和L.caseiW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分析
        4.3.3 异α-酸胁迫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4.3.4 转录组结果分析比较
        4.3.5 RT-q PCR验证实验
        4.3.6 重组菌株的构建
        4.3.7 重组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分析
        4.3.8 重组菌株的胞内外锰离子浓度分析
        4.3.9 外源添加锰离子对L.casei菌株的抗异α-酸能力的影响
        4.3.10 L.lactis NZ3900 菌株及其重组菌株重组菌株产ATP能力分析
        4.3.11 L.casei2-9-5 菌株及其衍生菌株产ATP能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啤酒污染菌L.casei2-9-5异α-酸抗性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菌株及培养方式
        5.2.2 主要试剂和溶液
        5.2.3 主要设备
        5.2.4 主要实验方法
        5.2.5 主要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干酪乳杆菌菌株异α-酸抗性基因分析
        5.3.2 异α-酸胁迫对干酪乳杆菌菌株生长的影响
        5.3.3 二维电泳条件优化
        5.3.4 异α-酸胁迫条件下L.casei2-9-5菌株胞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图谱
        5.3.5 异α-酸胁迫下L.casei菌株上调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5.3.6 差异蛋白的功能聚类分析
        5.3.7 氨基酸对L.casei2-9-5菌株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5.3.8 有机酸对L.casei2-9-5菌株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5.3.9 有机酸对常见啤酒污染乳杆菌异α-酸耐受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附表

(2)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memoQ的《野菌啤酒》(第六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Chapter Two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Tasks
    2.1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2.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3 Requirements of the Target Readers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actice Process
    3.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3.2 Efforts During Translation
    3.3 Feedback after Translation
        3.3.1 Post-Translation Review
        3.3.2 The Query Feedback Mechanism
        3.3.3 The Function Quality of Assurance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of Wild Brews
    4.1 Understanding
    4.2 Expression
        4.2.1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4.2.2 The Problems after Feedback Review
    4.3 Revision
        4.3.1 The Revision of the Tables
        4.3.2 The Revision after Review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5.2 Limitation
    5.3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Part of the translation of Wild Brews
Appendix Ⅱ Terms

(3)新型酒花制品对啤酒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啤酒品质所面临的问题
    1.2 啤酒中的有关微生物
        1.2.1 大肠杆菌
        1.2.2 乳酸菌
        1.2.3 野生酵母
    1.3 啤酒与健康
    1.4 酒花及其开发
        1.4.1 酒花制品及其作用
        1.4.2 酒花的功能及其应用
        1.4.3 酒花的抑菌研究
    1.5 酒花的香味物质
    1.6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异构酒花浸膏对啤酒相关微生物的抑制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酒花制品
        2.2.2 主要试剂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4 微生物和培养基
        2.2.5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乳球菌AB133的分离纯化
        2.3.2 野生酿酒酵母的筛选
        2.3.3 菌株活化
        2.3.4 抑菌活性检测试验
        2.3.5 比生长速率实验
        2.3.6 菌落形态实验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比生长速率实验
        2.4.1.1 大肠杆菌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ZJ007的液体抑制培养
        2.4.1.2 乳球菌AB133的液体抑菌培养
        2.4.2 菌落形态的变化
        2.4.2.1 大肠杆菌DH5α的固体培养
        2.4.2.2 金黄色葡萄球菌ZJ007抑制培养
        2.4.2.3 乳酸菌
        2.4.2.4 野生酵母菌BY101
        2.4.2.5 酿酒酵母菌DM303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酒花制品和相关菌株对啤酒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啤酒泡沫的测定
        3.3.2 苦味值的测定
        3.3.3 酿造用水检测
        3.3.4 啤酒酒精度的检测
        3.3.5 啤酒的发酵试验
        3.3.6 GC-MS香气分析
        3.3.7 啤酒感官品评标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啤酒的理化指标分析
        3.4.2 酒样的GC-MS分析结果
        3.4.2.1 酒样中醇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3.4.2.2 酒样中酯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3.4.2.3 酒样中其他物质的含量变化
        3.4.3 啤酒酒样的微生物镜检
        3.4.4 啤酒的感官品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酸啤酒的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啤酒研究进展
        1.1.1 啤酒文化与历史发展
        1.1.2 啤酒的营养价值
        1.1.3 啤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2 酸啤酒的研究概况
        1.2.1 酸啤酒的介绍
        1.2.2 酸啤酒的研究进展
    1.3 酸啤酒的生物酸化技术
    1.4 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主要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麦汁生物酸化工艺流程
        2.2.2 麦汁生物酸化工艺操作要点
        2.2.3 酸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2.2.4 酸啤酒酿造工艺操作要点
    2.3 不同酸化菌株的麦汁酸化工艺优化试验方法
        2.3.1 不同乳酸杆菌的酸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1.1 植物乳杆菌酸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1.2 嗜酸乳杆菌酸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1.3 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2 不同乳酸杆菌的酸化工艺正交试验
    2.4 酸啤酒酿造方式对比研究试验方法
    2.5 酸啤酒酿造工艺优化试验方法
        2.5.1 酸啤酒酿造工艺单因素优化试验
        2.5.2 酸啤酒酿造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
    2.6 分析方法
        2.6.1 生物酸化麦汁及成品酸啤酒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6.1.1 生物酸化麦汁乳酸菌数量的测定
        2.6.1.2 生物酸化麦汁乳酸含量的测定
        2.6.1.3 生物酸化麦汁黏度的测定
        2.6.1.4 生物酸化麦汁α-氨基氮的测定
        2.6.1.5 酸啤酒浊度的测定
        2.6.1.6 酸啤酒泡持性的测定
        2.6.1.7 酸啤酒酒精度的测定
        2.6.1.8 酸啤酒二氧化碳的测定
        2.6.1.9 酸啤酒真正发酵度的测定
        2.6.1.10 酸啤酒双乙酰的测定
        2.6.1.11 生物酸化麦汁和酸啤酒pH值的测定
        2.6.1.12 生物酸化麦汁和酸啤酒色度的测定
        2.6.1.13 生物酸化麦汁和酸啤酒总酸的测定
        2.6.1.14 生物酸化麦汁和酸啤酒苦味值的测定
        2.6.2 成品酸啤酒风味物质的测定方法
        2.6.2.1 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2.6.2.2 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2.6.3 酸啤酒感官品评方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酸化菌株的麦汁酸化工艺优化结果分析
        3.1.1 植物乳杆菌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1.1.1 原麦汁浓度对植物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1.2 酸化温度对植物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1.3 接种量对植物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1.4 酸化时间对植物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2 植物乳杆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1.3 嗜酸乳杆菌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1.3.1 原麦汁浓度对嗜酸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3.2 酸化温度对嗜酸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3.3 接种量对嗜酸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3.4 酸化时间对嗜酸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4 嗜酸乳杆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1.5 保加利亚乳杆菌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1.5.1 原麦汁浓度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5.2 酸化温度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5.3 接种量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5.4 酸化时间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化性能的影响
        3.1.6 保加利亚乳杆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1.7 不同酸化麦汁的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3.1.8 本节小结
    3.2 酸啤酒酿造方式对比结果及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
        3.2.1 不同成品酸啤酒理化指标结果分析
        3.2.2 不同成品酸啤酒风味物质结果分析
        3.2.3 不同成品酸啤酒感官品评结果分析
        3.2.4 本节小结
    3.3 酸啤酒酿造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3.3.1 酸啤酒酿造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3.1.1 发酵温度对酸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3.1.2 酵母接种量对酸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3.1.3 酒花添加量对酸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3.2 酸啤酒酿造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3.3 酸啤酒的最佳酿造工艺
        3.3.4 本节小结
    3.4 成品酸啤酒理化指标测定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结果分析
        3.4.1 成品酸啤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3.4.2 成品酸啤酒风味物质的测定
        3.4.3 本节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啤酒生产常见微生物的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

(6)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方法论
    第四节 选题的写作思路及章节内容
    第五节 青岛啤酒的田野研究及方法
第一章 起源期的啤酒
    第一节 自然酿造还是人工酿造——啤酒起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节 种植文明的最早符号是面包还是啤酒?——啤酒起源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节 起源期啤酒的物语特征
    小结
第二章 麦芽期的啤酒
    第一节 啤酒生产过程的功能化
    第二节 生产工艺的配方化——书写性文本是啤酒生产功能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书写文本与啤酒味道感知的功能化
    小结
    附:古代啤酒考古材料列表
第三章 现代啤酒的诞生——酒花期
    第一节 啤酒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第二节 啤酒花的应用
    第三节 由体味到风味:啤酒花发现了啤酒的味道
    小结
第四章 啤酒的工业化——酵母期
    第一节 酵母从不可言说到私语性话题
    第二节 从私语性话题到公共性词语
    第三节 从公共性词语到技术话语
    第四节 从技术话语到科学话语
    第五节 情景物的艾尔和功能物的拉格
    小结
第五章 大工业生产——啤酒的淡水期
    第一节 啤酒的拉格化与大工业生产
    第二节 淡水期啤酒的水
    第三节 淡水期啤酒的味道:风味
    小结
第六章 后工业的精酿啤酒
    第一节 精酿啤酒产生于功能物的再情景化
    第二节 啤酒的精酿期
    第三节 精酿期啤酒生产方式的再私语化
    第四节 精酿期啤酒感知方式的再私语化
    小结
第七章 青岛的啤酒街
    第一节 登州路——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第二节 民间啤酒街
    第三节 五哥散啤酒馆
    小结
第八章 青岛的精酿店
    第一节 精酿瓶子店的老板们
    第二节 自酿店的老板们
    第三节 THE WAY,精品+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具有广谱嗜杀能力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嗜杀酵母相关的研究概述
        1.1.1 嗜杀酵母的定义及其分类
        1.1.2 嗜杀因子及其作用机理
        1.1.3 嗜杀酵母的应用
    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概述
        1.2.1 融合子筛选方案的确定
        1.2.2 原生质体制备
        1.2.3 原生质体融合
        1.2.4 融合子鉴定
        1.2.5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酿酒酵母选育方面的应用概况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生质体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2 方法
        2.2.1 菌种活化及扩大培养
        2.2.2 菌种同步生长曲线测定
        2.2.3 酵母原生质体制备
        2.2.4 原生质体计数及活性测定
        2.2.5 原生质体再生
        2.2.6 酶解条件(酶液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的选择
        2.2.7 预处理液选择
        2.2.8 稳渗液种类的选择
        2.2.9 原生质体双亲灭活
        2.2.10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两株酵母菌的生长曲线
        2.3.2 酶解条件的优化
        2.3.3 预处理液优化
        2.3.4 稳渗液的优化
        2.3.5 原生质体双亲灭活
    2.4 小结
第三章 融合子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原生质体融合实验流程
        3.2.2 原生质体融合
        3.2.3 融合子检出
        3.2.4 融合子筛选
        3.2.5 理化指标
        3.2.6 融合子生理特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融合子嗜杀性检出
        3.3.2 Interdelta分析
        3.3.3 融合子筛选
        3.3.4 融合子生理特性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融合子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试验方法
        4.2.1 融合子细胞的形态、大小、体积测定
        4.2.2 融合子嗜杀性鉴定
        4.2.3 融合子生长曲线的测定
        4.2.4 嗜杀酵母杀伤质粒提取方法
        4.2.5 发酵过程中融合子对野生酵母的抑制作用测定
        4.2.6 小型酿造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融合子细胞的形态、大小、体积测定
        4.3.2 融合子嗜杀性鉴定
        4.3.3 融合子生长曲线的测定
        4.3.4 嗜杀酵母的杀伤质粒
        4.3.5 发酵过程中融合子对野生酵母的抑制作用
        4.3.6 小型酿造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介绍

(8)啤酒腐败微生物与啤酒微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啤酒微生物分类
    1. 1 专性啤酒微生物
    1. 2 潜在啤酒微生物
    1. 3 间接啤酒微生物
    1. 4 指示微生物
    1. 5 隐性微生物
2 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
    2. 1 乳酸菌(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2.1.1乳杆菌(Lactobacillus)
        2.1.2小球菌(Pediococcus)
    2. 2 醋酸菌( Acetic acid bacteria)
    2. 3 肠杆菌( Enterobacteriaceae)
    2. 4 发酵单胞菌属( Zymomonas)
    2. 5 果胶杆菌( Pectinatus)
    2. 6 巨型球菌( Megasphaera)
3 啤酒微生物分布
    3. 1 大麦和麦汁
    3. 2 糖化和麦汁分离
    3. 3 发酵
    3. 4 灌装
    3. 5 成品啤酒
4 啤酒的微生物稳定性
5 啤酒微生物的积极作用
6 展望

(9)啤酒中外源微生物的筛选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野生酵母
        1.1.1 野生酵母的分类
        1.1.2 野生酵母的特征
        1.1.3 野生酵母对啤酒的危害
        1.1.3.1 导致啤酒混浊或沉淀
        1.1.3.2 在表面形成菌膜
        1.1.3.3 发酵过度
        1.1.3.4 异味
        1.1.4 发酵过程中野生酵母的来源
        1.1.5 野生酵母的检测
    1.2 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1.2.1 风味物质种类
        1.2.1.1 醇类
        1.2.1.2 酯类
        1.2.1.3 羰基化合物
        1.2.1.4 硫化物
        1.2.1.5 酸类
        1.2.2 各类啤酒风味物质的性质
    1.3 啤酒中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
        1.3.1 分光光度法
        1.3.2 气相色谱法
        1.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4 气相色谱-质谱法
    1.4 顶空样品处理技术
        1.4.1 静态顶空分析
        1.4.1.1 静态顶空分析技术的进展
        1.4.1.2 静态顶空分析技术的原理
        1.4.2 动态顶空分析
        1.4.3 顶空-固相微萃取
    1.5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1.5.1 定性分析
        1.5.1.1 用保留时间定性
        1.5.1.2 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
        1.5.1.3 利用文献值对照进行定性分析
        1.5.2 定量分析
        1.5.2.1 归一化法
        1.5.2.2 外标法
        1.5.2.3 内标法
    1.6 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及培养基
        2.1.2 实验试剂
        2.1.2.1 脂肪酸鉴定试剂
        2.1.2.2 PCR鉴定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酵母菌株分离方法
        2.2.2 酵母菌落形态发育特征观察
        2.2.3 全细胞脂肪酸鉴定
        2.2.3.1 获菌
        2.2.3.2 皂化
        2.2.3.3 甲基化
        2.2.3.4 萃取
        2.2.3.5 碱洗涤
        2.2.4 酵母的死灭温度
        2.2.5 酵母的絮凝性-光密度改良法
        2.2.6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2.2.6.1 菌体培养
        2.2.6.2 菌体裂解
        2.2.6.3 PCR反应
        2.2.6.4 切胶回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野生酵母的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
        2.3.2 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结果
        2.3.3 酵母的死灭温度
        2.3.4 酵母的凝聚性
        2.3.5 酵母的PCR鉴定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分析啤酒风味物质
    3.1 实验材料及条件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条件
        3.1.4 样品处理
        3.1.5 色谱柱材料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柱温的选择
        3.2.2 无机盐(NaCl)用量的选择
        3.2.3 平衡温度的确定
        3.2.4 平衡时间的确定
        3.2.5 柱流量的选择
        3.2.6 啤酒中挥发组分的定性分析
        3.2.7 啤酒中挥发组分的定量分析
        3.2.8 样品测定
        3.2.9 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3.3 小结
第四章 野生酵母对啤酒发酵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及原料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麦汁制备
        4.2.2 麦汁煮沸
        4.2.3 酵母的扩大培养
        4.2.4 啤酒主发酵过程
        4.2.5 啤酒发酵方式
        4.2.5.1 三角瓶发酵法
        4.2.5.2 玻璃发酵罐发酵法
        4.2.6 比重的测定
        4.2.7 外观发酵度的计算
        4.2.8 风味物质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5种野生酵母对发酵的影响
        4.3.2 15#野生酵母对发酵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10-HDA对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Pectinatus spp及野生酵母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10-HDA 简介
        1.1.1 10-HDA 研究进展
        1.1.2 10-HDA 物理化学特性
    1.2 10-HDA 的抑菌作用
        1.2.1 10-HDA 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1.2.2 10-HDA 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1.2.3 10-HDA 的抑菌机理研究
    1.3 10-HDA 的其他营养保健功能
        1.3.1 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
        1.3.2 增强机体免疫力
        1.3.3 降血脂
        1.3.4 修复辐射损伤
    1.4 10-HDA 的制备和测定
        1.4.1 物理提取
        1.4.2 化学合成
        1.4.3 蜂王浆制品中10-HDA 含量的测定
    1.5 酒花抑菌物质
        1.5.1 异α-酸是酒花中主要抑菌物质
        1.5.2 异α-酸抑菌作用研究
        1.5.3 酒花抗性菌的异α-酸耐受性机理
    1.6 啤酒有害微生物
        1.6.1 酒花抗性菌
        1.6.2 革兰氏阳性的主要啤酒有害细菌
        1.6.3 革兰氏阴性的主要啤酒有害细菌
        1.6.4 野生酵母
    1.7 啤酒有害菌检测与流式细胞仪
        1.7.1 啤酒稳定性
        1.7.2 啤酒有害菌检测
        1.7.3 流式细胞仪
    1.8 课题意义及实验流程
        1.8.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8.2 实验流程
第二章 从蜂王浆中提取10-HDA 的研究
    2.1 提取原理
        2.1.1 10-HDA 易溶于有机溶剂
        2.1.2 萃取原理
    2.2 有机溶剂的选择
    2.3 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作用效果比较
        2.3.1 实验材料
        2.3.2 乙醚提取
        2.3.3 乙酸乙酯提取
        2.3.4 乙醇
        2.3.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提取效果
    2.4 比较提取结果与讨论
        2.4.1 线性考察
        2.4.2 三种有机溶剂提取效果
        2.4.3 提取方法讨论
    2.5 提取方法优化
        2.5.1 采用正交试验
        2.5.2 优化提取方法
    2.6 结论
第三章 酒花异α-酸抑菌性实验
    3.1 异α-酸抑菌
        3.1.1 异α-酸抑菌机理
        3.1.2 PH 值影响异α-酸抑菌效果
        3.1.3 酒花抗性
        3.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3.2 异α-酸抑菌条件的确定
        3.2.1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异α-酸含量的测定
        3.2.2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PH 的测定
        3.2.3 测定结果
    3.3 异α-酸抑菌实验材料
        3.3.1 供试菌
        3.3.2 培养基
        3.3.3 异构酒花浸膏
    3.4 实验仪器
    3.5 实验方法
        3.5.1 菌悬液制备
        3.5.2 不同浓度异α-酸溶液的制备
        3.5.3 异α-酸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
        3.5.4 异α-酸对供试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异α-酸的抑菌效果
        3.6.2 异α-酸最小抑菌浓度实验
    3.7 结论与展望
第四章 10-HDA 抑菌作用研究
    4.1 前言
        4.1.1 10-HDA 的抑菌作用
        4.1.2 主要供试菌的选择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
        4.2.2 培养基
        4.2.3 试剂和仪器
    4.3 10-HDA 对供试野生酵母菌的作用影响
        4.3.1 供试菌
        4.3.2 麦芽汁培养基制备
        4.3.3 酵母菌悬液制备
        4.3.4 10-HDA 浓度系列配制
        4.3.5 牛津杯法检测10-HDA 对供试野生酵母菌的抑菌效果
        4.3.6 平板涂布法确定10-HDA 对供试野生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4.4 10-HDA 对革兰氏阴性酒花抗性菌的作用影响
        4.4.1 供试菌
        4.4.2 厌氧环境培养
        4.4.3 培养基制备
        4.4.4 菌悬液制备
        4.4.5 10-HDA 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确定
        4.4.6 稀释后平板检测 10-HDA 的最低抑菌浓度
    4.5 10-HDA 抑菌活性影响因素
        4.5.1 温度对10-HDA 抑菌作用的影响
        4.5.2 10-HDA 抑菌作用的酸碱依赖性
        4.5.3 10-HDA 对紫外线稳定性的研究
        4.5.4 10-HDA 抑菌作用的稳定性
    4.6 10-HDA 对供试菌生长的影响
    4.7 结果与分析
        4.7.1 10-HDA 对供试菌的作用影响
        4.7.2 10-HDA 对供试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确定
        4.7.3 10-HDA 抑菌作用的热稳定性
        4.7.4 10-HDA 抑菌作用的酸碱依赖性
        4.7.5 10-HDA 对紫外线稳定性的研究
        4.7.6 10-HDA 抑菌作用的稳定性
        4.7.7 10-HDA 对供试菌的生长的影响
    4.8 结论
第五章 10-HDA 与异α-酸对供试菌的作用影响
    5.1 前言
        5.1.1 啤酒生产中杂菌的来源
        5.1.2 野生酵母检测
        5.1.3 厌氧菌检测
        5.1.4 NBB培养基
        5.1.5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
    5.2 实验材料
        5.2.1 供试菌
        5.2.2 试剂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10-HDA、酒花异α-酸复合抑菌实验
        5.3.2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10-HDA 的添加
        5.3.3 添加有10-HDA 啤酒的NBB 检测
        5.3.4 10-HDA 啤酒野生酵母检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10-HDA 与异α-酸复合抑菌实验
        5.4.2 NBB-B 检测啤酒有害菌
        5.4.3 添加有10-HDA 的上面发酵小麦啤酒的野生酵母检测
    5.5 结论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蜂王浆中10-HDA 的提取
        6.2.2 厌氧环境制备
        6.2.3 牛津杯抑菌
        6.2.4 10-HDA 对野生酵母作用影响
        6.2.5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10-HDA 添加的时间段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四、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D]. 郑飞云. 江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memoQ的《野菌啤酒》(第六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燕.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3]新型酒花制品对啤酒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 张洁.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4]酸啤酒的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D]. 苏文超.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5]啤酒生产常见微生物的鉴别研究[J]. 倪守仟,江欢.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20(05)
  • [6]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D]. 田沐禾. 厦门大学, 2019(07)
  • [7]具有广谱嗜杀能力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D]. 陈玉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8]啤酒腐败微生物与啤酒微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J]. 王伟,刘雅文,谷凤霞,孙珍,堵国成,李宪臻.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1)
  • [9]啤酒中外源微生物的筛选及作用[D]. 李懋.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8)
  • [10]10-HDA对上面发酵小麦啤酒中Pectinatus spp及野生酵母的作用研究[D]. 耿靖玮.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10)

标签:;  ;  ;  ;  ;  

野生酵母及其对啤酒生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