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AES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微量钙

ICP-AES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微量钙

一、大鼠脑组织中微量钙的ICP-AES法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其布日[1](2021)在《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原因,是全球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研发新型抗脑卒中药物意义重大。额尔敦-乌日勒(EW)是蒙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对脑卒中引起的半身不遂等症状疗效显着,因而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EW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必需明确EW的生物活性成分,并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本论文中分析了EW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发现了EW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调控作用、极化作用以及从抗神经性炎症作用。【研究目的】(1)验证EW对MCAO/R模型大鼠病变部位组织内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分析EW中所含有的神经活性化合物;(2)确定EW在脑卒中恢复期间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来抑制神经炎症的主要化合物;(3)确定EW的分级分离组分中的关键抗炎分子及作用机理以及对神经细胞保护及突触生长的影响;(4)EW中关键活性分子的协同作用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方法】(1)建立大鼠MCAO/R模型,连续给药两周。第15天,提取大鼠大脑皮质病变区组织的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未处理组、MCAO模型组和EW给药组之间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各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2)根据文献报道收集EW药材中与神经相关的生物活性化学分子信息,采用Chem Draw软件画出结构式并建立数据库,命名为“EW神经活性化合物数据库”;其次,采用五种不同溶剂提取EW可溶解组分,并使用UPLC-QTof-MS分析其活性化合物。(3)以调控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M1表型表达的细胞因子Cxcl10为筛选标准,利用RT-q PCR法对EW的5种溶剂提物进行快速筛选,选出了调控作用最为显着的提取物,通过两次HPLC半制备分离,得到优化的生物活性小分子组,并利用UPLC-QTof-MS鉴定了其生物活性分子。(4)采用UPLC-QTof-MS鉴定EW的分离组分(命名为F4-6)的关键抗炎分子;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了F4-6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分析F4-6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对神经元(N2a细胞)的增值和突触生长的影响。(5)利用RNA-seq分析讨论EW所含关键活性分子土木香内酯(Ala)和去氢二异丁香酚(Deh)单分子以及混合物对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attern profile)的影响,并采用RT-q PCR法对RNA-seq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1)Bederson评分显示,给药14天后,EW给药组MCAO/R模型大鼠的评分从治疗前的2.07降至治疗后的0.21(P<0.01),说明EW显着降低了神经系统损伤。与NT组相比,MCAO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病变组织内有6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而与MCAO模型组相比,EW治疗后有18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生长因子(Igf1、Igf2和Tgfβ)和颗粒蛋白编码基因Grn等的表达在EW治疗后显着上调(P<0.05);同时也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大幅增强,以及补成分和分泌蛋白酶的表达。(2)五种不同溶剂提取的EW组分的UPLC-QTof-MS分析发现,在我们建库的11种蒙药的32个小分子化合物中,除决明子外其他10种蒙药(红花、肉豆蔻、甘草、草果、川楝子、栀子、土木香、木香、荜茇和黑种草等)中已报道的16个神经活性相关小分子化合物分别出现在五种溶剂提取物中。(3)快速筛选结果表明,EW石油醚提取物(命名为EW-5)对Cxcl10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采用HPLC半制备法,对EW进行2次分级分离后最终得到12个组分。其中,组分F4-6对促炎细胞因子(Cxcl10、Tnfα、Il1β和Nos2)表达的抑制作用最显着(P<0.05)。通过UPLC-QTof-MS对F4-6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其中包括木香烃内酯、肉豆蔻醚、土木香内酯和亚麻酸;这些小分子在LPS刺激的BV2细胞和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显着下调关键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4)土木香内酯(Ala)和去氢二异丁香酚(Deh)是F4-6的关键抗炎活性分子。F4-6、Ala和Deh均下调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中Ccl2、Cox2和Il6等促炎基因的表达;同时上调Hmox1、Tgfβ、Igf1和Creb1等抗炎基因的表达。此外,F4-6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着促进N2a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Nefh和Dlg4来促进突起的生长。从机理上讲,F4-6显着降低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了p65的核转位,导致NF-κB启动的促炎基因转录受到抑制。(5)RNA-seq发现,Ala、Deh和Mix均下调促炎基因和上调抗氧化基因。Mix组的作用比Ala组和Deh组的作用更显着(P<0.05),其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Ala和Deh作用的加和。【研究结论】综上所示,本论文首次利用RNA-seq技术,系统的分析了蒙药EW对MCAO/R模型大鼠脑卒中病变区周围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发现EW显着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恢复,并促使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极化至M2表型;同时利用UPLC-QTof-MS系统的分析了EW中神经炎症及神经保护等相关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发现EW中多种活性化合物组分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平衡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恢复,也验证了EW治疗白脉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传统功效,为进一步研究EW甚至其他传统药物的治疗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范铭沁[2](2020)在《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铝是人体内的非必须元素,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日常生活中,铝可以通过食物、含铝药物、饮用水、铝制炊具等途径进入人体,被人体小肠末端吸收后,不易排出,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铝会蓄积在大脑、骨骼等部位,引起阿尔兹海默病与骨质疏松症。中药治疗这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但作用机理还未得到全方面的解释,仍需不断补充与完善,并且还有很多中药难以用现代科学去解释其作用机理与物质基础。基于这两类疾病都与体内铝过载有关,从铝过载的角度考虑,我们推测中药治疗这两类疾病的机制可能是中药中所含的成分与Al3+形成络合物使体内过量的铝排出体外。由于体内Al3+的含量难以测定,中药中能够与Al3+络合的成分也未知,使得此项研究在体内难以深入进行。由此,本文建立一种能快速分析评估中药络合Al3+能力的方法,筛选出对Al3+络合能力强的中药,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中药中可能络合Al3+的成分,为阐明中药治疗铝过载疾病的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铝试剂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水煎液中游离态Al3+的含量。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的条件是:缓冲溶液p H值为3.5;铝试剂用量是1 m L浓度为0.25 mg/m L;反应时间为25 min;抗坏血酸用量是1 m L浓度为20 mg/m L;样品的测定波长为525 nm。在此优化条件下,Al3+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0~20.00 mg/L(r2=0.9982);重复性与精密度良好。基于此方法,测定中药水煎液中外加一定量Al3+前后游离态Al3+的含量,计算Al3+的回收率。Al3+的回收率与中药络合Al3+的能力呈负相关,以此评估了169种中药水煎液对Al3+的络合能力。初步筛选出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豆蔻、郁金、生晒参、益智仁、百合、石榴皮、党参等9味对Al3+络合能力强的中药。这些中药可能是治疗铝过载疾病的关键中药。其中生晒参、益智仁、百合、党参与郁金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与排出体内过量的铝有关;紫花地丁、鱼腥草、石榴皮与白豆蔻也可能是治疗铝过载疾病的潜在药物。经质谱分析初步探究郁金、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豆蔻、益智仁、百合、石榴皮、党参、生晒参络合Al3+的成分,郁金中的原儿茶酸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紫花地丁中的芹菜素、鱼腥草与百合中的槲皮素、石榴皮中的没食子酸及党参中的木犀草素与咖啡酸可能是这6味中药络合Al3+的主要成分。

薛倩倩[3](2020)在《基于黄芪-丹参药对配伍研究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差异》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据:黄芪按照种植方式可以分为仿野生黄芪和平栽黄芪,仿野生黄芪生长期限至少为6年,根向下生长,长度可达1米以上,生长年限较长且采挖困难。平栽黄芪的栽培方式为正常育苗1年后,再起苗横向移栽,生长年限短、易采收。但平栽黄芪的药效是否能与仿野生黄芪相当,是急需解决的临床应用原料选择问题。将中药置于复方配伍环境中研究药效,可以更好的阐释其临床用药的科学内涵。其中,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精华所在,是针对一定证候特点,以相应治法为前提,结合药味的性能和功用,选择性地将2味药进行组合配对,是方剂配伍的最小组方单元,对阐明药物机制更有利。因此,本研究利用黄芪-丹参药对,以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为药效评价环境,利用传统药效评价和代谢组学研究,比较仿野生和平栽黄芪配伍丹参治疗局部脑缺血大鼠的药效差异。目的:比较仿野生和平栽黄芪配伍丹参治疗局部脑缺血大鼠的药效差异,对配伍后各给药组中黄芪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通过相关分析寻找与两者药效差异相关的成分,为仿野生和平栽黄芪的药效差异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1)通过复制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设置黄芪-丹参药对水提物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及阳性药尼莫地平组,以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价、脑含水量及脑组织切片的TTC染色病理结果为传统药效学指标,并采用1H-NMR代谢组学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系统比较模型及各给药组的药效,初步明确黄芪-丹参药对治疗局部脑缺血的药效。(2)利用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比较仿野生黄芪-丹参与平栽黄芪-丹参药对的治疗效果,通过神经功能损伤评价及脑组织TTC染色的传统药效指标及靶组织缺血脑组织的代谢组学分析,对各给药组大鼠的药效回调作用进行系统分析。(3)建立LC-MS/MS测定黄芪中12种成分的方法,对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所建方法对药理实验中仿野生和平栽黄芪配伍的黄芪-丹参水提液进行黄芪12种成分的含量检测,比较在配伍丹参后仿野生和平栽黄芪中12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为两者的药效差异提供依据。(4)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所测得仿野生和平栽黄芪12种成分的含量与治疗局部脑缺血的药效进行关联分析,寻找与仿野生和平栽黄芪药效差异相关的成分。结果:(1)局部脑缺血大鼠的模型及黄芪-丹参药对的初步药效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呈现出毛发竖立、行动迟缓、对侧前爪伸展不完全等状态。TT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缺血部位显着,血清代谢轮廓发生改变。给予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及黄芪-丹参药对后以上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且黄芪-丹参药对低剂量组回调效果与阳性药尼莫地平片相同,黄芪-丹参药对高剂量给药组优于阳性药。这一结果证明了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且黄芪-丹参药对水提液对其有保护作用。(2)在比较仿野生黄芪与平栽黄芪配伍丹参后治疗局部脑缺血大鼠药效的研究中,神经功能损伤及TTC脑组织切片染色结果均显示平栽黄芪-丹参药对的治疗效果较仿野生黄芪-丹参药对好。通过脑组织代谢组学分析,得到与模型相关的10个脑组织差异代谢物,对各给药组回调差异代谢物的数量进行分析,发现仿野生黄芪-丹参药对可以显着回调10种代谢物,平栽黄芪-丹参给药组可以回调9个差异代谢物。分析两者在回调程度上的差异,发现两者都显着回调的9种差异代谢物均表现为平栽黄芪-丹参药对的回调效果优于仿野生黄芪-丹参药对,且其中7个差异代谢物具有显着性。(3)在仿野生黄芪与平栽黄芪配伍丹参的药对水提液中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中,建立的LC-MS/MS测定黄芪中12种成分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小于5%,方法适用。通过对上述药理实验给药组中黄芪的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仿野生黄芪中的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平栽黄芪,对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值进行考察,发现平栽黄芪中皂苷类/黄酮类的比值高于仿野生黄芪,这可能是导致两者在药效上有差异的主要原因。(4)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仿野生与平栽黄芪的成分含量与治疗局部脑缺血药效关联度,得到与仿野生黄芪和平栽黄芪治疗局部脑缺血药效关联度较大的化合物为1(异黄烷苷)、3(黄芪皂苷II)、6(芒柄花素)、10(芒柄花苷)、15(皂苷/黄酮的比值),其中皂苷类/黄酮类比值的关联度最高。结论:本研究利用传统药效指标与代谢组学方法,基于黄芪-丹参药对的配伍环境,比较了仿野生黄芪和平栽黄芪在治疗局部脑缺血药效及12种成分含量的差异。首先证明了黄芪-丹参水提液治疗局部脑缺血大鼠的药效,其次,通过比较仿野生黄芪与平栽黄芪在黄芪-丹参药对配伍中的药效和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发现两种栽培方式黄芪均有效,而成本更低的平栽黄芪的药效更优;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发现仿野生黄芪的含量高于平栽黄芪,但平栽黄芪皂苷类/黄酮类的比值高于仿野生黄芪,并且经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皂苷类/黄酮类的含量比值与两者药效差异的关联度最高,表明皂苷类与黄酮类的比值可能是平栽黄芪治疗局部脑缺血药效优于仿野生黄芪的原因。其次,异黄烷苷、黄芪皂苷II、芒柄花素和芒柄花的关联度均大于0.6,可能为是引起两者药效差异的成分。

孙思阳[4](2020)在《石墨烯负载贵金属修饰电极对水产品中重金属和渔药残留的检测》文中提出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因其优点众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材料综合了贵金属以及纳米材料的优点,不仅展现出相当强的催化性同时其导电性良好。由石墨烯贵金属复合材料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响应信号极高。本研究制备了石墨烯纳米钯、石墨烯纳米铂、石墨烯纳米银三种石墨烯负载贵金属纳米材料,并与成膜性强的聚丙烯酸钠(PAAS)相结合,构建三种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孔雀石绿(MG)、环丙沙星(CIP)和六价铬Cr(VI)。1.基于石墨烯/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MG电化学传感器。以石墨烯(Gr)和氯化钯为原料,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石墨烯-纳米钯复合材料(PdN Ps-Gr),利用PAAS的成膜性,将PdNPs-Gr固定到电极表面,构建电化学传感器PdNPs-PAAS-Gr/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PdNPs-PAAS-Gr/GCE在pH为8.5的BR缓冲溶液中对MG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采用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PdNPs-PAAS-Gr/GCE对MG的响应性能。结果显示,该电极的还原峰电流与MG浓度在2.8×10-10mol/L2.8×10-9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I(μA)=1765.7C(μmol/L)+12.297(R2=0.9965),在2.8×10-9mol/L9.8×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107C(μmol/L)+17.144(R2=0.9951),检出限为9.8×10-11mol/L。PdNPs-PAAS-Gr/GCE可用于水产品中MG的检测。2.基于石墨烯/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CIP电化学传感器。以石墨烯(Gr)和氯铂酸为原料,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石墨烯-纳米铂复合材料(PtNP s-Gr),利用PAAS的成膜性,将PtNPs-Gr固定到电极表面,构建电化学传感器PtNPs-PAAS-Gr/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PtNPs-PAAS-Gr/GCE在pH为5.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对CIP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考察了PtNPs-PAAS-Gr/GCE对CIP的响应性能。结果显示,该电极的氧化峰电流与CIP浓度在1.51×10-10mol/L3.02×10-9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I(mA)=-211.02C(μmol/L)-1.5068(R2=0.9948),在3.02×10-9mol/L7.55×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mA)=-18.07C(μmol/L)-2.1356(R2=0.993),检出限为6.5×10-11mol/L。PtNPs-PAAS-Gr/GCE可用到水产品中CIP的检测。3.基于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Cr(VI)电化学传感器。以石墨烯(Gr)和硝酸银为材料,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AgNPs-Gr),利用PAAS的成膜性,将AgNPs-Gr固定到电极表面,构建电化学传感器AgNPs-PAAS-Gr/GCE。采用CV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AgNPs-PAAS-Gr/GCE在pH为5.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对Cr(VI)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采用SWV法考察了AgNPs-PAAS-Gr/GCE对Cr(VI)的响应性能。结果显示,该电极的氧化峰电流与Cr(VI)浓度在1.92×10-10mol/L3.85×10-9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I(μA)=-7452.7C(μmol/L)-5.3566(R2=0.9989),在3.85×10-9mol/L1.15×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580.13C(μmol/L)-31.636(R2=0.997),检出限为3.5×10-11mol/L。AgNPs-PAAS-Gr/GCE可用到水产品中Cr(VI)的检测。

宋广峰[5](2019)在《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麝香痔疮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收载的中药外用制剂,属于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由人工麝香、珍珠、冰片、炉甘石粉、三七、五倍子、人工牛黄、颠茄流浸膏等8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大肠热盛所致的大便出血、血色鲜红、肛门灼热疼痛,各类痔疮和肛裂等。炉甘石是麝香痔疮栓中的矿物药,在麝香痔疮栓处方中,用量占到了全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是起治疗作用的主药。相关研究表明炉甘石中铅元素含量较高,同时炉甘石还存在基原不一致、伪品泛滥、炮制不合规、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成为麝香痔疮栓质量控制的潜在风险。现有的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在对矿物药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质量控制方面相对薄弱,为了更好的完善麝香痔疮的质量标准,加强对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制定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通过对大量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质量相关参数的测定分析,发现了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汇总课题组十年研究结果尝试提出解决对策。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法对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分别进行了物相分析,根据物相分析结果联合应用《中国药典》炉甘石品种下“碳酸盐、锌盐鉴别试验”对炉甘石、煅炉甘石进行了真伪鉴别;采用《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对炉甘石、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进行了测定;综合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中铁、铝、钙、镁4种伴生杂质元素和铅、镉、砷、铜、汞5种有害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①市售炉甘石伪品泛滥。近十年来,本课题组从医药市场采集的以“炉甘石”及“煅炉甘石”销售的样品中,伪品批次达到样品总批次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②市售炉甘石主流样品的基原与《中国药典》规定的来源不一致,中国药典规定的菱锌矿基原炉甘石市场几无销售,水锌矿基原的炉甘石占市场主流;③炉甘石、煅炉甘石中有害元素Pb、Cd含量普遍较高,部分劣质炉甘石中有害元素As、Cu含量偏高;④部分煅炉甘石炮制失当或炮制不充分。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①建议《中国药典》增加水锌矿为炉甘石的基原矿物;②加强炉甘石鉴别方法的专属性研究,提高质量控制水平;③加强炉甘石的炮制研究,通过炮制工艺的产业化研究,保证炉甘石煅烧充分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Pb、Cd等有害元素含量,并制定煅炉甘石中Pb、Cd元素含量的限量标准;④开展炉甘石和煅炉甘石的人工合成研究,以应对当前炉甘石资源匮乏的现状,保证炉甘石药材的可持续发展。2、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技术针对中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明了煅制对炉甘石中锌、铅元素形态及分布的改变,为后续水飞减除铅元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21批次炉甘石(生品)的主体矿物均为水锌矿,仅3批尚含少量菱锌矿,为两者的共生体;杂质矿物主要有异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矿物为氧化锌,杂质矿物为硅酸锌和碳酸钙,偶见铁酸锌。在炉甘石中,Zn是主体元素。21批次炉甘石(生品)中的锌元素以主矿物水锌矿(Zn5(CO3)2(OH)6)和杂质矿物异极矿(Zn4(OH)2(H20)(Si207))为主要赋存形态,偶见菱锌矿(ZnC03);炉甘石(生品)的背散射电子图谱及元素分布数据显示:Zn、Pb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水锌矿,Zn、Si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异极矿,Ca、Mg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白云石,Ca元素单独分布且含量较高区域为方解石。在炉甘石(生品)中,Pb主要分布于水锌矿中且分布相对均匀,Pb元素的分布与水锌矿中的Zn元素密切相关。大量水锌矿的微区点位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不同点位中的ZnO/PbO含量的比值趋于定值,Pb在水锌矿中呈统计式均匀分布,说明Pb进入了水锌矿晶格中,并部分取代了水锌矿晶格中的Zn。Pb在水锌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形式存在。但是炉甘石(生品)中的异极矿、方解石及白云石等杂质矿物中铅元素含量极低甚至检测不到。炉甘石煅烧后水锌矿晶格中的Zn和Pb分别生成了 ZnO和PbO。Zn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锌(ZnO)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杂质矿物硅酸锌(Zn2SiO4)形式存在,呈较连续状态分布。Pb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铅(PbO)的形式存在,呈星点状分布,与Zn元素的分布未呈现相关性,说明Pb在炉甘石煅制品中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煅烧破坏了水锌矿的晶格结构,在改变锌、铅化合物形态的同时,更改变了锌、铅的分布特征,打破了炉甘石中锌、铅的共生状态,使水飞减除铅元素成为可能。3、主要进行水飞炮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Pb、Cd等重金属元素及方解石(CaCO3)等杂质矿物的研究,探究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的机制。采用ICP-MS/AES技术对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品中Pb、Cd、Ca、Fe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水飞炮制前后各元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矿物浮选原理尝试解析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的机理。炉甘石煅制品经水飞6次后,Pb、Ca两种元素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铅元素含量平均减除了 28.02%,钙元素含量平均减除了 41.29%;而Fe、Cd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水飞炮制可以部分减除炉甘石中重金属Pb元素(主要以PbO形态存在)和方解石等杂质矿物的含量,减除的机理可能与氧化铅、方解石等的润湿性和比重有较大关系。4、建立了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Pb、Cd、Cu、As、Hg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氯仿溶解麝香痔疮栓的基质作为前处理手段,排除麝香痔疮栓中基质的干扰,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建立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麝香痔疮栓样品进行消解,建立ICP-AES法测定麝香痔疮栓中Zn的含量,并转化为炉甘石含量(以ZnO计);同时建立ICP-MS法测定Pb、Cd、Cu、As、Hg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麝香痔疮栓中的矿物药炉甘石为生品,基原矿物为水锌矿;ICP-AES法测得的Zn含量均高于药典法测得的含量,且符合《中国药典》中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对炉甘石含量(以ZnO计)的规定;ICP-MS法测得的5批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元素Pb、Cd、Cu、As、Hg的含量,其中Pb、Cd、As、Hg的含量低于全球8个国家/地区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Hg除日本外)限量标准,8个国家/地区对化妆品标准中均未规定Cu元素的限量。通过溶解基质,制得麝香痔疮栓粉末,可实现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的定性鉴别;建立的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可重复性好,适用于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Pb、Cd、Cu、As、Hg含量的控制,同时为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5、建立了大鼠痔疮模型,并对麝香痔疮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研究,评价了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铅元素对痔疮模型大鼠可能造成的病理损伤。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0.45 g/kg,3倍临床等效剂量栓剂基质)、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0.15 g/kg,临床等效剂量)和和高剂量组(0.45 g/kg,3倍临床等效剂量),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对照组、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复制大鼠痔疮模型,连续直肠给药8日,一日两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不给药,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尿样、血样、脏器组织进行相关生化指标和铅元素含量测定,并对相关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能明显改善醋酸诱导大鼠痔疮模型的病理改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改善不明显。麝香痔疮栓对于对于大鼠各脏器系数没有明显影响,而心脏、脾脏、胸腺、睾丸、精囊系数改变可能是由造模引起的病理反应所致。麝香痔疮栓对大鼠血中原卟啉、锌卟啉和尿中粪卟啉没有明显影响。麝香痔疮栓没有明显改变大鼠肝、肺、心和全血中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水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尿、肝、肾、脑中铅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分析结果显示:麝香痔疮栓对大鼠脑、肺、肾、心脏和卵巢无明显毒性,但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精囊均有较明显病变,且模型组雄性精囊也有类似病变,但程度略轻,因此,认为很可能是醋酸造模导致的病变。对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可知:麝香痔疮栓对痔疮模型大鼠无明显铅毒性。

吴露婷[6](2016)在《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青礞石(Chloriti Lapis)为常用的矿物类中药,临床可用于治疗癫痫,疗效确切。然而,其治疗癫痫的效应机制及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青礞石成分、质量控制技术、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课题从青礞石的治疗病证和自身化学成分入手,结合现代分析技术手段,从药效学、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这三个方面对青礞石干预癫痫进行研究。为矿物类中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药效学研究建立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灌胃给予青礞石药材、青礞石药渣及青礞石水煎液。采集大鼠脑组织生物样本,采用HE染色显微观察评价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病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NOS蛋白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海马中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定磷法检测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应用UPLC-QTRAP-MS/MS技术同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结果显示青礞石粉末、药渣及水煎液组均能降低大鼠海马区的病变程度、提高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降低nNOS的蛋白表达、降低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及有效调节皮层及海马区Gly的含量。因此,推测青礞石抗癫痫的机制是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活力,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膜功能,维持脑内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抑制脑部异常放电,在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同时,又提高了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2 作用机制研究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给予青礞石粉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血样、尿样、及脑组织(末次)样品,样品处理后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得可能多的内源性生物标记物信息,再运用代谢组学数据库,通过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代谢物,确定青礞石对癫痫机体生物标记物的干预情况。最后在血浆和尿液中找到15种差异代谢物:油酸、牛磺酸、亚油酸、肌酸、棕榈酸、脱氢抗坏血酸、LysoPC(20:4(5Z,8Z,11Z,14Z))、D-丝氨酸、3-甲氧基酪氨酸、左旋肉碱、尿酸、烟酰胺、4-羟基脯氨酸、磷酸丝氨酸、苯乳酸。通过分析得到12个代谢通路,其中比较重要的通路为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在脑组织中找到7种差异代谢物:PS(18:0/18:0)、L-谷氨酸(L-Glutamic acid)、海藻乙醇胺(Docosahexaenoyl Ethanolamide)、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葡糖鞘氨醇(Glucosylsphingosine)、胆甾-3,7,12,24,25-五醇(Cholestane-3,7,12,24,25-pentol)、LysoPC(P-18:0)。通过分析得到 12个代谢通路,其中比较重要的通路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过青礞石干预后,血浆、尿液和脑组织中牛磺酸、脱氢抗坏血酸、3-甲氧基酪氨酸、尿酸、烟酰胺、4-羟基脯氨酸、D-丝氨酸、PS(18:0/18:0)、L-谷氨酸、花生四烯酸、葡糖鞘氨醇、胆甾-3,7,1 2,24,2 5-五醇的含量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以上代谢途径,维持脑内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抑制脑部异常放电;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活力,保护膜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抑制癫痫的效果。3物质基础研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青礞石后眼眶取血、断头取脑。采用石墨消解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及质谱法(ICP-MS)测定青礞石样品及各组大鼠血浆、脑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各金属元素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血浆中,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的血浆中Li、Al、Ti、Cr(显着降低)和Mg、K、Sr、Cd(显着上升)8种元素的水平发生显着变化(P<0.05、P<0.01)。通过青礞石作用后,Li、Al显着上升(P<0.05),Sr、Cd显着下降(P<0.05、P<0.01),Cr的含量有往正常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脑组织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Zn、Fe、Cu、K、Li、Co、Sn、Pb(显着下降)和Sr、Sb、Ba(显着上升)11种元素的水平发生显着变化(P<0.05、P<0.01)。通过青礞石干预后,Zn、Fe、K、Li、Co、Pb 显着上升(P<0.05、P<0.01),Sr、Sb显着下降(P<0.01),Cu、Ba有往正常水平发展的趋势。另外,与模型组比较,青礞石粉末组Zn/Cu水平发生显着变化;Mg、Ca、Be、Al、Ti、V、Cr、Mn、Ni也有往正常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将分析得出的具有显着差异的金属元素分别与血浆和脑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相关联。结果金属离子中与代谢物关系较为密切的有Fe、Ca、K、Cd、Zn、Co、Sb、Pb、Ti、Li。据此,推测青礞石的物质基础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王瑞[7](2016)在《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礞石(Chloriti Lapis)是临床常用矿物类中药之一,具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着,但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青礞石是多种无机元素的集合体,主要含有Si、Fe、Mg、Al、Ca、K、Na 7种元素,尚含有与人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Zn、Cu、Co、Cr、Mn、V、Ni、Sr、Sn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种类、价态、相互关系以及对相关金属蛋白等大分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防病治病的基础。为了研究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根据青礞石的功效以及其临床应用经验,选择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证大鼠作为研究的动物模型,采用药理学、代谢组学、金属元素分析等中药现代研究思路结合液相-质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多元统计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同时为矿物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81303178)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30957)共同资助。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 文献研究通过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首先归纳、总结了中西医对痰证的认识及其之间的差异,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总结了痰证的实质,发现其主要与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能量代谢、机体免疫、神经系统、粘附分子等密切关系,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其次,综述了矿物药在呼吸系统类疾病中的应用,整理了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收载的单位矿物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并比较了此类矿物药主要成分、金属元素组成等特征,为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2 药效学研究采用烟熏结合细菌感染再加以风热刺激的复合型方法建立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平均分为8组:模型组,青礞石药材高、低剂量组,青礞石水煎液高、低剂量组,药渣高、低剂量组,氨茶碱组,未作任何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青礞石临床应用经验(入丸散3-6 g,煎汤10~15 g)折算对应组的给药剂量,灌胃给药15 d后,采集大鼠血清和肺组织样品。采用HE染色病理观察评价各组大鼠肺部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RP、IL-8、TNF-α、LTB4、MMP-9、TIMP-1及肺组织匀浆液中IL-8、TNF-α、ICAM-1、MCP-1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降低,肺部主要发生间质性肺炎、肺泡壁增厚、炎细胞浸润、多数肺泡出现肺气肿、肺内支气管分支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量、血清和肺组织匀浆液中CRP、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青礞石药材高剂量、水煎液高剂量、药渣高剂量干预后均能显着的改善模型大鼠肺部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及肺中炎症因子含量,促进气道修复,起到良好的药效作用,而三者疗效相近。青礞石干预AECOPD痰热证大鼠的药效学研究为本论文的代谢组学、金属元素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青礞石现代药理研究提供了参考。3 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HPLC-QTOF/MS分析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PLS-DA和OPLS-DA多元统计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进行了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血浆、尿液及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青礞石给药剂量为药效学研究中疗效显着的青礞石药材高剂量。主要研究对象为血浆、尿液及肺组织中m/z为100-1000的所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结果表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血浆、尿液和肺组织代谢轮廓均明显分离,说明本方法复制的AECOPD模型大鼠的机体代谢发生了明显的紊乱;给药Od、5 d、10 d、15 d时各组大鼠血浆和尿液代谢轮廓分析结果表明,青礞石干预后AECOPD大鼠代谢轮廓逐渐接近于正常组,以第15 d时效果最佳,说明青礞石可显着改善AECOPD大鼠机体代谢紊乱,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采用OPLS-DA法分析了给药15 d时正常组和模型组血浆、尿液和肺组织的代谢组学数据,共筛选并鉴定出3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血浆中L-肉毒碱、L-缬氨酸、L-棕榈酰肉碱、LysoPC(16:1(9Z))、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L-谷氨酰胺、牛磺酸、甘氨胆酸、胆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稀酸共12种,尿液中植物鞘氨醇、7-甲基鸟嘌呤、3-羟基-2-氨基苯甲酸、肌酸、肌酸酐、癸二酸、尿酸、牛磺酸、反丁烯二酸共9种,肺组织中植物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十四酰肉碱、棕榈酰肉碱、反油肉碱、LysoPC(18:2(9Z,12Z))、LysoPC(16:0)、LysoPC(18:1(9Z))、LysoPC(18:0)、硬脂酸、LysoPC(15:0)、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亚油酸、棕榈酸15种,主要涉及甘油磷酸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类代谢,脂质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等二十多条代谢通路,其中影响最为重要有6条代谢通路: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青礞石干预后,对血浆、尿液和肺组织中L-缬氨酸、L-棕榈酰肉碱、LysoPC(16:1(9Z))、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牛磺酸、甘氨胆酸、花生四烯酸、植物鞘氨醇、7-甲基鸟嘌呤、3-羟基-2-氨基苯甲酸、肌酸酐、癸二酸、反丁烯二酸、十四酰肉碱、反油肉碱、LysoPC(16:0)、硬脂酸、LysoPC(15:0)、棕榈酸共20种差异代谢物具有显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根据以上差异代谢及其相关通路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解释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对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类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甘油磷酸脂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进行调节,而达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营养吸收、促进细胞生长及信号传导等作用,最终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4 金属元素分析——物质基础研究采用ICP-OES和ICP-MS分析技术分别同时测定了青礞石干预后各组血浆和肺组织中多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本部分实验研究的血浆和肺组织样品来源于代谢组学实验。同时采用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模型组和青礞石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得分图彼此分离,说明三组间金属元素均发生了变化。对各组间各个元素的含量做方差分析,找出差异变化的金属元素,与正常组比较,AECOPD大鼠血浆中Fe、V、Cu、Zn、Sr、Sn、Ba7种元素含量以及Cu/Zn值显着降低,Ti、Ni和Pb含量显着上升(P<0.05);肺组织中Be、Cr、Co、Zn、Sr、Ba、Pb含量显着降低,Fe、Al和Cd显着上升(P<0.05)。青礞石干预后,可使大鼠血浆中Fe、Ti、V、Cu、Zn、Cu/Zn、Sn、Pb以及肺组织中Al的含量显着恢复正常水平,同时,还能显着升高血浆Mn、Co的含量,显着降低肺组织中Ti、Mg含量。因此,可推测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补充机体必需微量金属元素、调节过剩元素等有关,青礞石中Fe、Ti、V、Cu、Zn、Sn、Mn、Co、Mg、Al等直接或间接有益元素的组成、价态及相互关系可能是其效应物质基础。

丁海敏[8](2014)在《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很多脊椎动物,如候鸟、海龟等在长途旅行中,都可以通过感知地磁场,进而得到位置和方向等信息。另外,很多实验证实,屏蔽地磁场后,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外空间的环境磁场远小于地磁场,属于亚磁场的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亚磁场生物学效应开始在空间科学领域得到重视,并且相继发现亚磁场会引起一系列负面效应。如连续亚磁场处理会引起蝾螺胚胎或爪蟾胚胎发育异常,虎皮鹦鹉鸣叫异常,麻雀节律改变,小鸡、果蝇学习记忆能力受损,痛觉变化等。甚至有报道称,短时间亚磁场处理还会引起人视觉记忆能力减弱。未来空间任务的飞行时间和距离会显着增加,宇航员将会长期暴露在太空亚磁环境之中。因此,亚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对于空间生物学和航天医学的发展十分必要。本实验室在前期已经分别从动物、植物、细胞、蛋白水平对亚磁场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证实亚磁场会导致爪蟾胚胎发育畸形,细胞增殖异常,微管蛋白自组装混乱等。相对于以上研究,亚磁场对成年哺乳动物身体机能的影响,对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出现的健康状况更有参考价值。因此,本实验将以成年C57小鼠为模式动物,研究亚磁场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亥姆霍兹三轴线圈系统和坡莫合金磁屏蔽罐系统被用于本实验,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期亚磁场处理(3天)对小鼠造成的影响。联合使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情绪情化,检测实验小鼠肝脏,脑,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使用ELISA追踪SOD蛋白含量变化,使用内源荧光检测SOD蛋白三级结构,圆二色光谱检测SOD蛋白二级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天亚磁场处理导致小鼠产生焦虑样情绪,该情绪伴随着体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异常变化。SOD酶活性在三天实验期内处于动态变化,且Cu/Zn-SOD酶是主要响应分子,该酶在体外可直接响应亚磁场,但并未出现二级结构的显着变化。第二部分为长期亚磁场处理(1个月)对小鼠的影响。一个月处理过程中,连续追踪小鼠体重变化,饮食及饮水情况。联合使用旷场实验,跑步机实验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变化情况。使用水迷宫的方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情况。对小鼠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使用ICP-AES的方法检测血清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并对血清中过氧化氢含量,SOD酶和CAT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0天亚磁场处理会导致小鼠自主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力显着降低,但并不影响其平衡能力。水迷宫的结果说明30天亚磁场处理并不会引起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饮水量与饮食量并无变化,但其后两个星期的体重增量显着低于地磁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该变化与血清中金属离子含量变化无关,且血清内过氧化氢代谢也未受影响。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短时间亚磁场处理会引起成年C57小鼠氧化应激,且导致其出现类似焦虑的情绪,该影响可能与亚磁场直接引起Cu/Zn-SOD酶活力变化相关。由于该酶在体内会出现快速代偿反应,因此应激情况会慢慢得到缓解,焦虑情绪也会慢慢消失。但是随着亚磁场暴露时间的延长,将会对实验小鼠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伤害。连续30天亚磁场处理不仅使小鼠体重发生变化,甚至运动能力明显降低,同时伴随着血液系统的异常。目前还无法确定长期亚磁场处理过程中,是哪个器官、组织、细胞器或分子直接响应,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将针对运动能力降低这一现象,做进一步探索,并试图寻找可以挽回该损伤的方法。

李锋涛[9](2014)在《麋鹿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共分七章内容。一、文献研究本部分是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我国鹿科药用动物角类药材的研究概况,我国麋鹿生物资源的药用历史考证与现代研究,以及麋鹿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实验方案。二、麋鹿角资源化学分析评价研究(一)核苷及碱基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采用HILIC-UHPLC-TQ-MS/MS技术,测定了麋鹿角及鹿角中17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结果显示:(1)总核苷含量因鹿龄和角部位不同差异较大,最高的是2岁龄尖部,达49.7 μg/g,最低为3岁龄尖部,仅为5.97 μg/g。3个部位平均总含量最高的是2岁龄,可达28.6μg/g,与马鹿角接近,其次为5岁龄,6-8岁龄,3岁龄,最低的是4岁龄,仅为9.63μg/g。(2) 2岁、6-8岁龄角部位中核苷及碱基总含量从尖部、中部、基部依次递减,这与鹿茸骨化成角的变化趋势相一致。(3)麋鹿角中主要含有黄嘌呤、次黄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及鸟苷(>70%)等,脱氧核苷(2’-脱氧肌苷、2’-脱氧尿苷、胸苷、2’-脱氧鸟苷、2’-脱氧腺苷、2’-脱氧胞苷)、腺嘌呤及腺苷类成分含量较低。(二)氨基酸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采用HILIC-UPLC-TQ-MS/MS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且不经衍生化直接发现并测定24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测定了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与5种非蛋白氨基酸。结果显示:(1)游离氨基酸含量因鹿龄及角部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最高的为6-8岁龄尖部,达1.68mg/g,最低为3岁龄尖部,仅为0.305mg/g。3个部位平均总含量最高者为6-8岁龄,含量可达1.18mg/g,与2岁龄接近(1.12mg/g);其次是5岁龄(0.880mg/g), 3岁和4岁龄含量最低,分别为0.671mg/g和0.644mg/g。(2) 3、4岁龄麋鹿角及新疆马鹿角中总氨基酸含量从基部到尖部依次递减,呈下降趋势。(3)麋鹿角中主要含有苯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及赖氨酸(>89%)等,色氨酸、甲硫氨酸、γ-氨基丁酸、羟脯氨酸及谷氨酰胺等含量较低。(4)除19种组成蛋白质氨基酸外,在样品中还检测到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羟脯氨酸、瓜氨酸、牛磺酸及鸟氨酸。(三)无机元素资源化学分析评价采用微波消解制样,ICP-AES法测定了包括Se、Mo、Zn、Ni、Fe、Si、Mn、Cr、Cu、Sr等10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P、K、Na、Mg等5种人体必需宏量元素在内的共29种无机元素。结果显示:(1)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 Ca、K、Na、P、Se、Sr、Pb、Si、Mo、Zn、Sb、Bi、Cd、Ni、Ba、Fe、Mn、Cr、Mg、Cu及A1共21种元素,包括Pb、Sb、Cd等对人体有害元素;未检测到Sn、As、Co、B、Hg、V、Ti及Zr8种元素。(2)5种宏量元素的含量均与马鹿角接近,其中以Ca、P的含量为最高,分别达24.36%和10.85%;必需微量元素中Zn、Fe、Si、Sr含量较高。除Fe、Si、Mn、A1外,麋鹿角不同部位其它元素含量差异不明显。(3)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麋鹿角中共有36对元素呈显着正相关,表明这些元素间具有相互协同、促进吸收的关系。(四)多糖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分别采用Elson-Morgan法、硫酸咔唑法及苯酚硫酸法,以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了样品中的氨基己糖、酸性多糖及中性多糖。结果显示:(1) 3种多糖含量因鹿龄和角部位存在较大差异。3种多糖总含量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可达3004 μg/g;其次为5岁龄,为2006 μg/g,与6-8岁龄含量接近;3、4岁龄相对较低,分别为1252 μg/g和1120μg/g。(2) 3种多糖在3个角部位的平均含量均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其中氨基己糖和中性多糖含量与宁夏马鹿角接近,酸性多糖低于宁夏马鹿角。(3)不同鹿龄麋鹿角中均以中性多糖含量为最高,平均含量可达1044 μg/g,其次是氨基己糖,含量为452.9μg/g,酸性多糖含量相对较低,为339.7μg/g。三、麋鹿角补阴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一)麋鹿角对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小鼠肾阴虚模型作用研究采用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小鼠肾阴虚模型,以麋鹿角不同样品给药,测定体质量变化,脾脏、肾脏和胸腺指数,以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研究麋鹿角补阴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粉和水提药渣均能显着升高模型小鼠脾脏指数,降低肾脏指数,升高肝脏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并降低MDA水平,降低血浆中TNF-α水平;水提取物也能降低肾脏指数,升高肝脏中SOD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MDA水平。麋鹿角粉、水提取物及水提药渣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阴虚症状,其补阴功效与调节机体抗氧化能力、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二)麋鹿角对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大鼠肾阴虚模型作用研究采用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大鼠肾阴虚模型,以麋鹿角水提取物和水提药渣给药,测定脾和胸腺指数,以及血浆中皮质醇(Cort)、睾酮(T)、雌二醇(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促甲状腺激素(TSH)、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免疫球蛋白G (IgG)和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研究麋鹿角补阴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麋鹿角水提取物及水提药渣均能显着升高大鼠脾脏指数,显着降低异常升高的E2水平和cAMP/cGMP比值(P<0.05),并显着升高异常降低的cGMP和IgG水平(P<0.05或<0.01);麋鹿角水提取物还能显着升高T和ACTH水平。麋鹿角补阴作用与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密切相关。四、麋鹿角益精血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采用环磷酰胺并乙酰苯肼致小鼠化学损伤性血虚模型,以麋鹿角不同样品给药,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周期以及脾脏病理检查等,研究其益精血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粉及麋鹿角水提药渣低、中剂量组均对降低的WBC有恢复作用,麋鹿角水提取物对RBC也有改善的趋势。麋鹿角水提取物及其药渣均能促进骨髓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化,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增殖。麋鹿角水提取物具有改善模型小鼠脾脏病变的作用。麋鹿角对化学损伤性血虚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五、麋鹿角抗衰老作用生物活性评价研究(一)麋鹿角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作用研究采用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以麋鹿角不同样品给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肝、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脑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小鼠背部皮肤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胸腺和脾脏指数,研究麋鹿角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粉和水提取物均能显着提高衰老小鼠肝脏、肾脏以及脑组织内过低的SOD活性,提高肾脏和脑组织内过低的GSH-Px活性;同时降低肝脏和脑组织内过高的MDA水平,抑制脑组织中过高的MAO活性,显着升高过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显着升高小鼠背部皮肤中降低的Hyp含量。水提取药渣也能显着提高肾脏中SOD和GSH-Px活性,抑制脑组织内MDA水平和MAO活性,升高背部皮肤中Hyp含量和胸腺指数。结果表明麋鹿角粉、麋鹿角水提取物以及水提药渣均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麋鹿角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活性,抑制脑组织中MAO活性,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皮肤衰老而发挥抗衰老作用。(二)麋鹿角对果蝇寿命的影响采用黑腹果蝇模式生物,以麋鹿角水提取物给药,以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为指标,评价麋鹿角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麋鹿角水提取物能明显增加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显示出麋鹿角具有较好的延缓衰老作用。六、麋鹿角强筋骨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一)麋鹿角对摘除卵巢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作用研究采用切除卵巢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麋鹿角不同样品给药,测定大鼠体质量变化,子宫脏器指数,血清钙(Ca)、磷(P)、镁(Mg)及碱性磷酸酶(AKP)水平,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等,研究其强筋骨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粉、水提取物及药渣均能显着提高大鼠血清中P水平;麋鹿角粉低剂量和药渣高剂量能显着提高BMD和BMC,升高血清AKP水平;水提取物高、低剂量均能升高血清AKP水平,高剂量组也能提高BMD。综合作用来看,麋鹿角粉低剂量的作用强于高剂量,而水提取物和药渣高剂量的作用强于低剂量。麋鹿角粉、水提取物和水提药渣均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水溶性成分和药渣中的雌激素类成分可能是麋鹿角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活性成分。(二)麋鹿角对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研究采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以麋鹿角总水提取物及其不同分子量段MW>100kDa、10kDa<MW<100kDa、3kDa<MW<10kDa、MW<3kDa 和乙醇提取物为试验样品,斑马鱼以茜素红荧光染色,根据数码影像中斑马鱼头部骨骼染色区域面积及累计光密度(IOD)值,应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麋鹿角抗骨质疏松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总水提取物及其不同分子量段均具有一定的增加斑马鱼头部骨骼骨矿化量和骨密度的作用,显示出较好的阻止斑马鱼骨量丢失作用;95%乙醇提取物仅显示出一定的阻止斑马鱼骨量丢失趋势。推测水提取物是麋鹿角抗斑马鱼骨质疏松的活性部位,麋鹿角中含有的蛋白、多肽及多糖等水溶性大分子成分和氨基酸、无机元素、核苷及碱基等水溶性小分子成分可能是主要活性物质。(三)利用MG63-ERE稳转细胞筛选麋鹿角不同提取物拟雌激素样作用研究选择MG63-ERE稳转细胞作为受试细胞,以麋鹿角总水提取物及其不同分子量段MW>100kDa、10kDa<MW<100kDa、3kDa<MW<10kDa、MW<3kDa 和乙醇提取物为试验样品,用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检测Luciferas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麋鹿角不同提取物的拟雌激素样活性作用。结果显示,麋鹿角95%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1OkDa <MW <100kDa、3kDa <MW <10kDa 和 MW <3kDa 分子量段均能显着增强 MG63-ERE中荧光素酶表达,具有显着的拟雌激素样作用;其中95%乙醇提取物和3kDa<MW<10kDa分子量段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七、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角类动物药材DNA分子鉴定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源自鹿科、牛科和犀科的7种角类动物药材共计11个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利用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成功的进行了 PCR扩增,获得了 7种角类动物药材的COI条形码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比较属间、种间及种内变异及遗传距离,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聚类情况可以看出,各物种基本以科的分类聚在一起,各物种又形成相对独立的支,支持率较高,可以明确地将各物种区分开;其中牛科的藏羚羊与鹿科聚在一起,犀科的广角与牛科的水牛角及牦牛角聚在一起,显示出较近的遗传关系。获得的正品来源COI序列为准确鉴定各角类动物药材奠定了基础,系统发育树中显示的犀角与水牛角更近的遗传关系为水牛角作为犀角替代资源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邵江娟[10](2013)在《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医临床常用药,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牡蛎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基质由不同大分子组成,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目前对于牡蛎主要药理作用研究包括牡蛎镇静、抑制自发活动及安眠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牡蛎药效仅是整体研究,特别是有机质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尚未见报道。牡蛎临床配伍常用葛根进行降血压治疗,而葛根主要药效物质成分明确、药理作用及机制成熟,本课题就选取牡蛎配伍葛根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课题对于贝壳类海洋药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科学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牡蛎基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无机质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建立了药材指纹图谱,对有机质成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反向C8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寡肽类成分。对牡蛎药效物质基础分部位进行了镇静药理作用考察。接着对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包括配伍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葛根对牡蛎钙的溶出作用、牡蛎对葛根药效物质的溶出作用等。对牡蛎配伍葛根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包括镇静作用和降血压作用。最后建立液质联用的方法对牡蛎配伍葛根前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手段对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牡蛎的研究概况、葛根的研究概况、中药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牡蛎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分析了无机质组成,主成分是碳酸钙(CaCO3),升高温度会逐步分解变成氧化钙(CaO),牡蛎药材XRD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对牡蛎壳有机质进行研究,采用双缩脲法进行了总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为寡肽,总肽含量为38.02%,采用苯酚-硫酸法分析了总糖含量,进行了有机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有机质进行了初步分离提纯,并通过质谱分析进行了分子量分布范围分析,表明分子量在1000以下;进一步进行了反向C8柱层析得到寡肽,采用液质联用分析了纯度,最后对纯化的寡肽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呈现量效关系。第三部分对牡蛎的镇静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本部分考察了牡蛎、CaCO3以及牡蛎有机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探讨了其镇静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牡蛎单剂量给药不显示镇静作用,而连续给药则显示出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提示牡蛎的镇静作用具有叠加性,作用途径和机制与安定不同。CaCO3化学药品呈现生牡蛎一样的镇静作用,而牡蛎有机质部分协同戊巴比妥钠的睡眠作用与其他牡蛎制备液相比为弱,提示牡蛎的镇静作用与CaCO3主要相关。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单胺类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受体(5-HTR)和氨基酸类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受体(GABA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aCO3组、生牡蛎混悬液组、生牡蛎有机质组及水不溶性组的小鼠脑组织中5-HTR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下调,而GABAR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上调,提示生牡蛎不同制备液及CaCO3化学药品的镇静作用与对神经中枢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转导的抑制与对抑制性神经递质转导的增强有关。第四部分研究了牡蛎配伍葛根的药效物质基础。首先研究了牡蛎配伍葛根对水提液电导率、盐度、黏度、浊度、pH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伍后随着牡蛎比例增大,水提液电导率、盐度、黏度和浊度均减小,同时pH增大。理化参数中浊度和黏度的变化显示,牡蛎与葛根配伍可使得其不溶性成分大量溶解对促进药物的吸收大有益处。电导率与盐度的变化显示,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可能是与牡蛎溶出的Ca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形式发挥作用。然后研究了葛根对牡蛎Ca的溶出作用,随着药对中葛根比例增大,Ca含量增大,即葛根促进了牡蛎Ca的溶出;同时发现,以化学药品CaCO3替代牡蛎,在相同比例条件下,Ca含量会下降,说明牡蛎不可用化学药品CaCO3替代。水提液中可溶性Ca是以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平衡体系,大多以离子态和无机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有机结合态。最后研究了牡蛎对葛根药效物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对葛根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的溶出有明显的作用。另外,相同条件下以CaCO3代替牡蛎,对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的溶出效果比牡蛎弱,说明说明牡蛎不可用化学药品CaCO3替代。第五部分对牡蛎配伍葛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是镇静作用,考察了牡蛎、葛根、牡蛎与葛根配伍不同剂量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伍组比牡蛎组镇静作用加强,且配伍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进一步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5-HT受体和GABA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牡蛎组、葛根组及二者配伍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脑内5-HTR的表达并升高GABAR的表达,提示牡蛎配伍葛根能够更为明显地调控小鼠脑内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从而产生配伍增效的作用。然后是降血压作用,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了牡蛎、葛根、牡蛎与葛根配伍不同剂量对模型动物血压、血清Ca、血管平滑肌胞内Ca、一氧化氮、内皮素、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左心室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药及其配伍对这些指标均有调控作用,这些作用与其抗高血压作用密切相关。第六部分对牡蛎配伍葛根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液质联用的方法,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以芦丁作为内标,通过DAS 2.0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得到了牡蛎配伍前后葛根素的药时曲线。结果表明,配伍后药时曲线下面积大,峰浓度高,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吸收进入大鼠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大,吸收速度快;灌胃药对水提液后表观分布容积大,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更多地分布在组织中,与组织或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灌胃药对水提液后半衰期大,平均滞留时间长,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消除较慢。牡蛎对于葛根药效成分的代谢影响较大,有助于葛根素的吸收和分布,第七部分研究了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转运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并研究了 Ca离子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葛根素与细胞色素CYP1A2和CYP2D6的相互作用,同时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对CYP1A2和CYP2D6的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葛根素能使CYPs的构象发生变化,Ca离子能够使葛根素与CYPs的结合能力更强;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对HSA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葛根素能使HSA的构象发生变化,Ca离子能够使葛根素与HSA的结合能力更强。这些研究结果与上一章药代动力学的结果彼此相互印证,相辅相成。综上所述,牡蛎药效物质基础以CaCO3为主,但是化学药品CaCO3不能够完全代替牡蛎的作用,牡蛎配伍葛根对药效物质的溶出有促进作用,配伍后镇静和降血压药理作用均增强,本课题对贝壳类中药与植物药配伍增效的化学与药理机制研究作出了探索。

二、大鼠脑组织中微量钙的ICP-AES法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脑组织中微量钙的ICP-AES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额尔敦-乌日勒的简介
        1.1.1 额尔敦-乌日勒历史沿革
        1.1.2 额尔敦-乌日勒研究进展
        1.1.3 额尔敦-乌日勒所含单药化学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脑卒中简介
        1.2.1 脑卒中分类及病因
        1.2.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1.2.3 治疗脑卒中的策略
    1.3 小胶质细胞简介
        1.3.1 小胶质细胞简介
        1.3.2 小胶质细胞的极化
        1.3.3 小胶质细胞极化与信号通路
        1.3.4 小胶质细胞与其它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
        1.3.5 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药物
    1.4 中草药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创新性
第二章 额尔敦-乌日勒对大鼠大脑中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饲养
        2.3.2 MCAO模型
        2.3.3 治疗组
        2.3.4 收集样品,提取RNA和 RNA-seq
        2.3.5 序列过滤、比对和组装(Assembly)
        2.3.6 差异表达分析
        2.3.7 EW的提取方法
        2.3.8 建立数据库
        2.3.9 UPLC-QTof-MS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治疗后MCAO/R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估
        2.4.2 Illumina测序和参考基因组比对
        2.4.3 EW处理后差异基因表达
        2.4.4 EW-1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2.4.5 EW-2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2.4.6 EW-3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2.4.7 EW-4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2.4.8 EW-5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额尔敦-乌日勒中活性小分子对小胶质细胞分泌的促炎型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细胞品系
        3.2.3 主要试剂耗材
        3.2.4 仪器设备
        3.2.5 引物
        3.2.6 主要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提取制备
        3.3.2 HPLC半制备分离
        3.3.3 UPLC-QTof-MS分析
        3.3.4 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3.3.5 BV2 小胶质细胞培养
        3.3.6 EW对小胶质细胞表达的促炎因子的影响
        3.3.7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8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EW不同溶剂提取物对Cxcl10 表达的下调作用
        3.4.2 EW-5 半制备馏分的UPLC分析及其对促炎因子表达的下调作用
        3.4.3 F4 半制备馏分的UPLC分析及其对促炎因子表达的下调作用
        3.4.4 F4-6 中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分析及鉴定
        3.4.5 木香烃内酯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3.4.6 肉豆蔻醚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3.4.7 土木香内酯对小胶质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3.4.8 亚麻酸对小胶质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额尔敦-乌日勒中活性小分子土木香内酯和去氢二异丁香酚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品系
        4.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4.2.3 主要仪器
        4.2.4 引物
        4.2.5 抗体
        4.2.6 主要试剂的配置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的提取制备
        4.3.2 UPLC-QTof-MS法对F4-6 定性分析
        4.3.3 UPLC-QTof-MS法对F4-6中Ala和 Deh进行定量分析
        4.3.4 细胞培养
        4.3.5 细胞毒性测定
        4.3.6 N2a细胞的细胞增值活力和神经突触生长测定
        4.3.7 提取总RNA和 RT-q PCR
        4.3.8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4.3.9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EW提取物中活性分子的Ala和 Deh的定性
        4.4.2 F4-6 抑制LPS刺激的BV2 细胞促炎因子的表达
        4.4.3 F4-6 促进BV2 细胞LPS刺激后抗炎基因表达
        4.4.4 F4-6 的神经保护作用
        4.4.5 F4-6对LPS诱导的BV2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天然产物小分子土木香内酯和去氢二异丁香酚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的联合调控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细胞品系
        5.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5.2.3 主要仪器
        5.2.4 引物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提取RNA和文库构建
        5.3.3 序列过滤、比对和组装
        5.3.4 差异表达分析
        5.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5.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5.3.7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Illumina测序和参考基因组比对
        5.4.2 Ala、Deh和 Mix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
        5.4.3 DEG的GO富集分析
        5.4.4 DEG的 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5.4.5 通过RT-qPCR验证DEG数据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阿尔兹海默病用药现状
        1.2.2 骨质疏松症用药现状
        1.2.3 中药与铝相关的现代研究
        1.2.4 铝含量测定方法
第二章 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评估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Al~(3+)溶液的配制
        2.2.2 标准Fe~(3+)溶液的配制
        2.2.3 缓冲溶液的配制
        2.2.4 铝试剂溶液的配制
        2.2.5 抗坏血酸溶液的配制
        2.2.6 鱼腥草与紫花地丁水煎液的配制
        2.2.7 最大吸收波长考察
        2.2.8 缓冲溶液pH考察
        2.2.9 显色剂用量的考察
        2.2.10 显色时间考察
        2.2.11 抗坏血酸屏蔽Fe~(3+)的作用考察
        2.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13 精密度考察
        2.2.14 重复性考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2.3.2 缓冲溶液最佳pH的选择
        2.3.3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2.3.4 显色时间的选择
        2.3.5 抗坏血酸浓度的选择
        2.3.6 线性关系
        2.3.7 精密度
        2.3.8 重复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评估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药材
    3.2 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测定方法
        3.2.1 中药水煎液的制备
        3.2.2 正测
        3.2.3 反测
    3.3 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1 正测结果
        3.3.2 反测结果
        3.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水煎液中与Al~(3+)络合成分的探索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4.2.2 质谱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黄芪-丹参药对配伍研究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2.1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黄芪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进展
        2.1.1 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2.1.2 不同基原黄芪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2.1.3 不同产地黄芪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2.2 黄芪-丹参药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2.1 黄芪-丹参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2.2.2 黄芪-丹参药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2.3 局部脑缺血概述
        2.3.1 局部脑缺血机制研究
        2.3.2 局部脑缺血治疗研究
        2.3.3 小结
第三章 局部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复制及黄芪-丹参药效学评价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2.1 药材
        3.2.2 仪器与试剂
        3.2.3 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药物制备
        3.3.2 动物分组与处理
        3.3.3 样本采集与处理
        3.3.4 黄芪丹参药对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传统药效指标观测
        3.3.5 黄芪丹参药对干预局部脑缺血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3.4 实验结果
        3.4.1 黄芪丹参药对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传统药效影响
        3.4.3 黄芪丹参药对干预局部脑缺血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黄芪-丹参药对的仿野生与平栽黄芪治疗脑缺血大鼠的药效差异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2.1 药材
        4.2.2 仪器与试剂
        4.2.3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药物制备
        4.3.2 动物分组与处理
        4.3.3 样本采集
        4.3.4 脑组织液质样本的制备
        4.3.5 脑组织样本的液质测试条件
        4.3.6 液质数据处理及多元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局部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TTC染色结果
        4.4.2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黄芪-丹参药对配伍研究仿野生黄芪和平栽黄芪中12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5.2.1 药材
        5.2.2 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药物制备
        5.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3.4 LC-MS分析测试条件
        5.3.5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6 方法学考察
    5.4 实验结果
        5.4.1 方法学考察结果
        5.4.2 样品测定结果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仿野生黄芪-丹参药对与平栽黄芪-丹参药对药效及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
    6.1 前言
    6.2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6.2.1 选择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6.2.2 变量的无量纲化
        6.2.3 关联系数的计算
        6.2.4 关联度的计算
        6.2.5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化学成分含量与传统药效指标的相关分析
        6.2.6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指纹图谱与代谢组学相关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石墨烯负载贵金属修饰电极对水产品中重金属和渔药残留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产品中污染物
        1.1.1 水产品中的渔用药物残留
        1.1.1.1 渔用药物残留的现状和危害
        1.1.1.2 渔用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现状
        1.1.2 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及其检测
        1.1.2.1 重金属的种类
        1.1.2.2 重金属来源及其危害
        1.1.2.3 重金属的检测
    1.2 电化学传感器
        1.2.1 电化学传感器的简介
        1.2.2 电化学式传感器应用
        1.2.2.1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2.2.2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2.2.3 在食品安全中应用
    1.3 石墨烯负载贵金属
        1.3.1 石墨烯
        1.3.1.1 石墨烯简介
        1.3.1.2 石墨烯制备
        1.3.1.3 石墨烯优点
        1.3.1.4 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3.2 贵金属简介
        1.3.3 石墨烯负载贵金属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1.4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创新点
2 基于PDNPS-GR材料的孔雀石绿电化学传感器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PdNPs-Gr复合材料的制备
        2.2.4 Pd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
        2.2.5 PdNPs-PAAS-Gr/GCE的制备
        2.2.6 MG的配制
        2.2.7 电化学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d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结果
        2.3.1.1 PdNPs-Gr复合材料的红外谱图
        2.3.1.2 PdNPs-Gr复合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2.3.1.3 PdNPs-Gr复合材料的拉曼图
        2.3.2 MG在 PdNPs-PAA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2.3.3 不同扫描速率对PdNPs-PAAS-Gr/GCE的影响
        2.3.4 不同pH对 PdNPs-PAAS-Gr/GCE的影响
        2.3.5 SWV法测MG
        2.3.6 Pd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选择性
        2.3.7 Pd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重现性及稳定性
        2.3.8 实际样品检测
    2.4 结论
3 基于PTNPS-GR材料的环丙沙星电化学传感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Pt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
        3.2.4 PtNPs-PAAS-Gr/GCE的制备
        3.2.5 CIP溶液的配制
        3.2.6 电化学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t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结果
        3.3.1.1 PtNPs-Gr复合材料的红外谱图
        3.3.1.2 PtNPs-Gr复合材料的X射线粉末图
        3.3.1.3 PtNPs-Gr复合材料的拉曼图
        3.3.2 不同扫描速率对Pt NPs-PAAS-Gr/GCE的影响
        3.3.3 pH对PtNPs-PAAS-Gr/GCE的影响
        3.3.4 LSV法测CIP
        3.3.5 Pt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选择性
        3.3.6 Pt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重现性及稳定性
        3.3.7 实际样品检测
    3.4 结论
4 基于AGNPS-GR材料的六价铬电化学传感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AgNPs-Gr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Ag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
        4.2.5 AgNPs-PAAS-Gr/GCE的制备
        4.2.6 Cr(Ⅵ)溶液配制
        4.2.7 电化学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gNPs-Gr复合材料的表征结果
        4.3.1.1 AgNPs-Gr复合材料的红外谱图
        4.3.1.2 AgNPs-Gr复合材料的X射线粉末图
        4.3.1.3 AgNPs-Gr复合材料的拉曼图
        4.3.2 Cr(Ⅵ)在AgNPs-PAA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4.3.3 不同扫描速率对AgNPs-PAAS-Gr/GCE的影响
        4.3.4 不同pH对Ag NPs-PAAS-Gr/GCE的影响
        4.3.5 SWV法测Cr(Ⅵ)
        4.3.6 Ag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选择性
        4.3.7 AgNPs-PAAS-Gr/GCE传感器的重现性及稳定性
        4.3.8 实际样品检测
    4.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炉甘石质量控制研究
        1 炉甘石基原研究
        2 炉甘石鉴别研究
        3 炉甘石炮制研究
        4 炉甘石质量分析研究
    第二节 中药制剂中矿物药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第三节 含矿物药外用制剂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的质量现状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炉甘石真伪鉴别实验及结果
        2.2 炉甘石基原鉴定
        2.3 炉甘石煅制问题
        2.4 炉甘石元素分析
    3 建议与对策
        3.1 对炉甘石基原不一致的建议
        3.2 伪品泛滥
        3.3 煅烧不充分
        3.4 重金属元素铅、镉含量较高
        3.5 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矿物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样品收集与样品制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XRD衍射数据的采集及物相检索分析
        2.2 电子探针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矿物药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实验
        2.2 炉甘石水飞品(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测定
        2.3 炉甘石水飞品粒度分析
        2.4 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品中Pb、Cd、Ca、Fe元素含量测定
        2.5 水飞炮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铅、钙元素含量的机理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控制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麝香痔疮栓的XRD物相分析
        2.2 麝香痔疮栓中主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2.3 麝香痔疮栓中Zn、Pb、Cd、Cu、As、Hg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大鼠痔疮模型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
        1.3 药物处理及制备方法
        1.4 仪器
        1.5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痔疮模型的建立
        2.2 尿样、血样、脏器组织的采集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脏器系数
        3.2 肝、肺、心和全血中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含量
        3.3 卟啉含量
        3.4 全血、心、肝、肺、肾和尿液中铅含量
        3.5 病理分析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结语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6)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癫痫的内涵
        1.1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
        1.2 西医对癫痫的认识
        1.3 中西医对癫痫认识的关联性
    2 矿物药重镇安神作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1 常见的重镇安神类矿物药
        2.2 药理研究
        2.3 临床应用
    3 矿物药青礞石的研究进展
        3.1 本草考证及药典收载情况
        3.2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3.3 青礞石的元素分析及质量控制手段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样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脑组织海马区病理切片观察
        2.5 T-SOD、MDA、Na~+,K~+-ATPase及Ca~(2+), Mg~(2+)-ATPase检测
        2.6 nNOS蛋白表达检测
        2.7 氨基酸测定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模型建立情况及海马病变程度观察
        3.2 大鼠海马中T-SOD及MDA含量测定
        3.3 海马中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检测
        3.4 海马nNOS蛋白表达
        3.5 氨基酸测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青礞石的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血浆、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样品分析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血浆及尿液代谢图谱
        3.3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3.4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3.5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确定
        3.6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脑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样品分析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脑组织代谢图谱
        3.3 脑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确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青礞石物质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仪器条件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青礞石中元素含量
        3.2 各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
        3.3 元素相关性分析
        3.4 青礞石干预的差异金属元素与差异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小结、讨论与创新点
    1 小结与讨论
    2 特色与创新
    3 后期展望
附录
    1 附表
    2 附图
        附图一 氨基酸标准品
        附图二 重要代谢通路图
        附图三 血、尿、脑组织QC样本代谢指纹图谱
        附图四 血浆与脑组织样品消解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痰证的内涵
        1.1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
        1.2 西医对痰证的认识
        1.3 痰证实质的现代研究
    2 矿物药在痰证中的应用
        2.1 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矿物药概况
        2.2 矿物类中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3 矿物类中药治疗痰证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效应评价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液的配制
        2.2 大鼠模型的建立
        2.3 样品的制备及给药
        2.4 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检测
        2.5 肺组织病理观察
        2.6 肺组织中NF-κB免疫组化检测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模型复制情况
        3.2 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
        3.3 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
        3.4 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
        3.5 肺组织匀浆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变化
        3.6 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血浆及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方法学验证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模型复制情况
        3.2 方法学验证结果
        3.3 血浆及尿液代谢图谱
        3.4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3.5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3.6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3.7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大鼠肺组织代谢轮廓图
        3.3 多元变量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鉴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ICP-OES分析
        2.5 ICP-MS分析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
        3.2 青礞石中元素含量
        3.3 大鼠血浆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
        3.4 大鼠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
        3.5 大鼠血浆、肺组织金属元素指纹图谱
        3.6 多元统计分析
        3.7 元素相关性分析
        3.8 青礞石干预的差异金属元素与差异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小结、讨论与创新点
    1 小结与讨论
    2 创新点
    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词
    附表2 符号
    附图1 模型大鼠肺脏及其病理切片
    附图2 重要代谢通路图
    附图3 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构图
    附图4 22种元素线性回归方程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1. 磁生物学
    2. 亚磁场
    3. 亚磁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4. 磁场与氧化应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短时间亚磁效应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第二部分 长时间亚磁效应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部分 三七总皂苷、桅子苷对APP/PS1小鼠脑内Aβ的清除作用及可能机制探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麋鹿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鹿科药用动物角类药材研究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麋鹿生物资源药用历史及传统功效考证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我国麋鹿药用资源发展与研究现状及其资源产业化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麋鹿角资源化学分析评价研究
    第一节 核苷及碱基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氨基酸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无机元素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节 多糖类成分资源化学分析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麋鹿角补阴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麋鹿角对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肾阴虚模型小鼠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麋鹿角对甲状腺素并利血平致肾阴虚模型大鼠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麋鹿角益精血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麋鹿角抗衰老作用生物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麋鹿角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麋鹿角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麋鹿角强筋骨功效生物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麋鹿角对切除卵巢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麋鹿角对泼尼松龙致斑马鱼骨质疏松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利用MG-63-ERE稳转细胞筛选麋鹿角不同提取物拟雌激素样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角类动物药材DNA分子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研究方案
    4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牡蛎的研究概况
        1 牡蛎主要化学成分
        2 牡蛎主要药理作用
        3 临床应用
    第二节 葛根的研究概况
        1 葛根主要化学成分
        2 葛根主要药理作用
    第三节 中药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 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
        2 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牡蛎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牡蛎药材指纹图谱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牡蛎有机质的分离纯化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牡蛎镇静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第四章 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相互作用研究
    第一节 牡蛎葛根配伍理化性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对牡蛎钙元素形态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牡蛎对葛根主要药效物质溶出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牡蛎配伍葛根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 镇静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血压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牡蛎配伍葛根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牡蛎钙对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第一节 钙离子对葛根素与细胞色素P450体外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钙离子对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外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1 论文小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大鼠脑组织中微量钙的ICP-AES法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D]. 其布日. 内蒙古大学, 2021(11)
  • [2]中药水煎液对Al3+络合能力的分析研究[D]. 范铭沁. 西北大学, 2020(02)
  • [3]基于黄芪-丹参药对配伍研究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差异[D]. 薛倩倩. 山西大学, 2020(01)
  • [4]石墨烯负载贵金属修饰电极对水产品中重金属和渔药残留的检测[D]. 孙思阳. 渤海大学, 2020(12)
  • [5]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D]. 宋广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6]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吴露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7]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王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8]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D]. 丁海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9]麋鹿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D]. 李锋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邵江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ICP-AES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微量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