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与交互监测

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与交互监测

一、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相互作用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谈仪炯[1](2020)在《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药学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迅速增长。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造成很大影响。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健康意识的淡薄和医疗资源的匮乏,许多糖尿病患者未得到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淡薄,医疗资源的匮乏加上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许多糖尿病患者未得到良好的管理。作为药物治疗的专家,临床药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糖尿病治疗的不足,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本论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三甲A医院住院闭环式药学服务、医药联合门诊药学服务和M社区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管理,研究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中可开展的药学服务及其效果。研究方法1.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内分泌病房共收治了 141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师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住院闭环式管理,分别从住院医嘱审核与点评、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和上报、药物基因检测、住院抗菌药物点评、出院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药学服务研究。2.临床药师参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门诊的管理,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两年间入组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2941例2型糖尿病中随机选取160例,按照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临床药师干预组,两组患者各80例,比较两组间的药物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从2941例患者中选取规律随访一年的患者,比较入组时与一年后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及用药情况。并依据血糖和体重是否达标将这些患者分成优质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间药物治疗方案的异同。3.临床药师每月两次下社区,参与糖尿病及相关慢病药学服务。将长期在M社区居住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目前所患疾病和用药认知情况;采用药物咨询的方式分析患者用药问题,并开展药物重整;开展糖尿病及其他慢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和义诊活动;开展病房医药联合查房。结果1.医嘱点评共点出不合理医嘱305条,经过干预后不合理医嘱同比明显减少;向医院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不良反应73份,并提供相应药学监护;为109名患者提供药物基因检测,总检测数206个,避免了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嘱数同比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更合理;为1318例患者提供出院时的用药宣教服务,告知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出院后的血糖管理等。2.临床药师参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门诊管理后,经过一年随访,临床药师干预组患者糖化达标率75.0%,药物依从率为86.3%,而对照组分别为48.8%和73.8%。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好,药物依从性更佳;在管理中心随访1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对管理一年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双胍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使用比例最高。3.共329例患者参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社区患者在疾病和用药认知上存在较多误区。患者最希望通过咨询活动了解药物的主治功能(65.0%)、用法用量(64.1%)和副作用(46.5%)等相关知识。474例患者参与了药物咨询,结果显示药物副作用(18.3%)、药物主治功能与疗效(16.5%)及药物治疗疗程(15.0%)询问的比例最高。在开展药物重整中,临床药师发现药物遴选和中药、保健品过度使用是社区患者用药不适宜的主要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患者管理,在住院闭环式药学服务、医药联合门诊中的药学服务和社区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的药学服务中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意识得到了提高。本文构建了从全医嘱审核、不良反应监护到药物基因检测再到出院用药教育的完整糖尿病住院闭环式药学服务体系。并将药学服务从病房延伸到门诊再到社区,体现了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中的价值。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2](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提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黄琦岚[3](2020)在《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生命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寻找老年慢性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影响因素,以期降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PIM发生率;(2)评价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现状,探讨影响HRQOL的因素;(3)研究潜在不适当用药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老年人群健康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原市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50人,共抽样500人进行入户访问调查。依据2015版Beers标准对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PIM进行筛查,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问卷(EQ-5D)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各维度健康状况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PIM发生率采用?2检验,PIM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Q-5D指数得分及EQ-VAS评分单因素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维度有问题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EQ-5D指数得分及EQ-VAS评分的多因素影响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基于2015版Beers标准:47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320例(67.23%)。其中105例(32.81%)存在与药物有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频度最高的药物为常释剂型硝苯地平、胰岛素、非环氧化酶(COX)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55例(17.18%)发生了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最易发生PIM前2位的药物:与胃溃史或十二指肠溃疡史相关的阿司匹林(>325mg/d)及与慢性肾病4期及以下肌酐清除率(CrCl)<30ml/min相关的NSAIDs;有63例(19.69%)老年患者使用应慎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其中利尿剂的使用最多,其次是80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线预防;应该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共有5组,主要为华法林和其他具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合用和增加高钾血症风险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与氨苯喋啶的药物合用;在CrCl<30 mL/min人群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基于肾功能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剂量的非抗感染药物10例(3.13%),最易发生PIM的药物是螺内酯。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联合用药数越多,年龄越大发生PIM的风险更高。(2)山西省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指数为(0.79±0.20)分;EQ-VAS评分为(71.31±13.6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患病总数、患病时间、潜在不适当用药、饮酒、用药依从性是EQ-5D指数的影响因素(P<0.05)。患病总数、患病时间、用药依从性、饮酒是EQ-VA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较高,生命质量综合评分较低,联合用药数和患病总数是增加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的首要因素,潜在不适当用药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药师应结合当地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用药特点,合理借鉴和运用各类标准,重视药物相互作用,提醒医师和患者慎用Beers规定的各类药品,减少老年用药风险,促进老年合理用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

陈海红[4](2020)在《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共同决策模型及测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不合理用药危害严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以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等背景下,药学服务及共同决策(SDM)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药物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潮中,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已成为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提供形式。然而,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指导SDM实践的理论框架及评估SDM水平的研究薄弱。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及测量工具。【方法】文献综述总结现有SDM模型,基于SDM模型评估工具,对模型起源、含义、开发方法等8个方面(共21个标准)进行评估。以SDM模型为核心,通过深度访谈充分了解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基于形成的理论模型,参考Hinkin量表构建过程,确定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的维度、条目;采用适宜性评分法对测量工具进行内容评价,并结合实证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评价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基于形成的测量工具,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验证模型,并通过多群组PLS-SEM评价模型在不同药学服务提供者(PCPs)与咨询不同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适用性。采用TOPSIS计算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并分析其在不同PCPs或咨询不同DRPs中有无差异。【结果】“文献综述与模型评价”:文献综述共纳入31个SDM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实施-SDM模型来源于经过SDM培训的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实践,发展了谈话模型,在慢病领域具有良好适用性的潜力且质量较好,可作为实践中SDM测量的基础。“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提供决策支持”4个要素。“测量工具”:此阶段形成的测量工具包含4个维度,19个条目;适宜性评分法、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结果分别显示了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评分者间信度、单一指标效度、聚合效度。“实证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路径系数=0.333;P=0.000;?2=0.125)、“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路径系数=0.658;P=0.000;?2=0.762);“提供决策支持”对“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和“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无影响(路径系数均不显着)。多群组PLS-SEM结果显示不同PC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着,且系数差别不显着;咨询不同DR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着,但系数差别显着。“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均值为25.50(标准差为11.246);不同PCPs综合指数的差异显着(P=0.000),而咨询不同DRPs综合指数的差异不显着(P=0.297)。【结论】实施-SDM模型质量较好且适用于指导测量,为本研究模型和测量工具构建提供基础。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跟现有SDM模型相比更好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如突出用药史、药物治疗方案、详细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信效度良好。模型验证结果发现“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这为指导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践提供了有效框架。综合指数水平整体不高,药学服务及SDM有待进一步培训与提升。【创新与不足】创新点:(1)通过多种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形成的模型与现有的SDM模型相比,较好地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模型;采用定量分析验证模型,在模型可测试性方面有所突破。(2)借鉴Hinkin的量表构建过程,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保证了测量工具的质量,弥补了现有SDM测量工具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测量工具;同时,通过综合指数比较不同PCPs的SDM水平,发现药师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药师进一步发挥其在互联网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不足之处:(1)以高血压或血压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与测量工具,在其他疾病中的适用性仍有待研究。(2)现阶段药患沟通样本量不足且集中于东部地区,药患模型结果在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3)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关注单次沟通且未区分患者来源,今后需要考虑多次沟通及线下与线上的互通等。

黄真华,梁嘉俊[5](2019)在《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其监测》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其监测。方法从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1 076张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统计用药数据,使用PASS进行相互作用审查。结果在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中,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CCB),占38.9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占18.22%,利尿降压药,占23.14%,β受体阻滞剂,占16.82%。有527张(48.98%)单一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有549张(51.02%)为联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结论该院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用药,基本符合高血压治疗的原则,适应个体化治疗方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杨晓娅[6](2019)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取得重大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和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解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节约卫生资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中心对口社区是新桥镇19.4万人口,新桥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郊、松江东北部,此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集中,仅有我中心一家一级医疗卫生单位。作为镇上唯一的一级医疗机构,在守护百姓生活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中心2018年1月12月抽样处方整体情况、药品销售情况和四大类药品(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祛瘀剂、呼吸系统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期社区优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药品采购供应储备管理提供助力,为国家相关制度的执行起到支撑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情况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中心基本状况、处方整体情况、药品整体销售情况,阐述了选择四大类药品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原因。第二章对抗高血压药进行用药分析,从性别、年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等几方面分析了2018年我中心高血压签约患者的情况;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药品规格、销售金额等进行分类和统计;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限定日费用(DDC)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对我中心常用的5大类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各自的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我中心抗高血压使用的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对降糖药进行用药分析,包括胰岛素注射液和口服降糖药。从糖尿病患病率和直接医疗费用两方面介绍了我国糖尿病的概况;从年龄、性别和用药情况三方面分析2018年我中心糖尿病签约患者的情况;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全年所有降糖药的品种、药品规格、使用数量、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比较;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限定日费用(DDC)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并结合各自的作用特点、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用药,对我中心7种胰岛素制剂和17种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一例糖尿病结合高血压患者进行案例分析,综上分析我中心降糖药使用状况、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的方向。第四章对祛瘀剂进行用药分析。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祛瘀剂的品种、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总结;按照药品说明书对32个祛瘀剂的功能主治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得到28个药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治疗胸痹和中风为主;按照证型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选用的祛瘀剂进行分类;选用血府逐瘀丸和培元通脑胶囊进行专项中成药处方点评,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与用药建议,为祛瘀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第五章对呼吸系统药物进行用药分析。简述了分析祛痰、镇咳、平喘三类药物及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四个季度的呼吸系统药物的品种和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对比;重点选择平喘类药物和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进行销售情况分析;采用DDD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对呼吸系统药物进行用药分析,得出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挥重要地位,以及为药品采购储备提供参考。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临床用药和工作相关的建议。

李晨[7](2019)在《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现有药学干预手段对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临床及药学结局的影响,确定药学干预核心要素。对我院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分布特征、用药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三种标准评估患者不适当用药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原则,结合老年病房多重用药患者不适当用药特点构建不适当用药干预体系的结构化流程。研究方法1、系统检索自建库至 2018 年 4 月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有关药学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2、问卷调查与回顾性分析:对2017.05-2018.10我院老年病区住院多重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不适当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共纳入20篇文献,有12篇随机对照试验。多学科协作药学干预不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7篇,OR 0.93(0.71-1.20)),但显着提高用药适宜性(5篇,MD 4.65(-5.50,-3.81)),降低不适当用药数目(4 篇,MD-0.09(-0.10-0.07))。2、对纳入398例患者进行不适当用药分析发现,经2015Beers、2014 STOPP/START、国内不适当用药目录筛选PIM发生率分别为72.36%、48.74%、80.65%,且筛选出现PIM频次最高分别为中长效苯二氮卓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氯吡格雷;国内筛选标准相较其他两种标准具有较高检出率,国内标准和2015年Beers标准具有适度一致性,STOPP/START分别与Beers或国内标准具有不显着一致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三组标准使用PIM相关的共同因素是失眠症状;住院时长、房颤、长期用药种类数均是Beers筛选PIM的影响因素;住院时长、高血压、年龄≥75岁均是STOPP/START筛选PIM的危险因素;长期用药种类数、高血压、COPD是国内标准筛选PIM的高危因素。使用Beers或国内标准预测PIM的长期用药数量最佳截点为13,协变量调整后,使用Beers或国内标准确定使用>13种药物治疗患者PIM风险明显升高。使用Beers或STOPP/START预测PIM的住院时长最佳截点为37天,协变量调整后,使用Beers或STOPP/START标准确定住院时长≥ 37,PIM发生风险更高。3.基于第一部分确定不适当用药干预方式、结局评价指标及随访时间,基于第二部分确定用药干预对象特点,构建不适当用药干预体系的结构化流程。结论现有证据不支持多学科协作干预可降低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全因死亡率,但证据支持降低药物适宜性分数提高用药适宜性,减少不适当药物数目。我院老年病区多重用药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国内标准相较国外标准具有更高的PIM检出率,分别与Beers、STOPP/START具有适度和不显着的一致性,建议互补使用。确定患者发生PIM高危风险因子,基于Beers或国内标准构建长期用药种类数>13的预测模型,基于Beers或STOPP/START构建住院时长>37的预测模型,均具有适度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王茹[8](2018)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及其风险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征及规律,探讨老年人罹患慢性病与多药治疗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门诊处方中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及相关因素,归纳总结防范措施,为老年人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对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老年人(≥60岁)ADR自发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和器官及原患疾病等;结合文献调研,确定多药治疗研究的慢性病种类。(2)提取HIS数据库中13175例门诊老年人的处方信息,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上述筛选的疾病范围,对门诊老年人存在多药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3)运用中国、Beers和STOPP三种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3175例门诊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41176例老年人ADR报告中,其中严重ADR报告3144例(7.64%),ADR发生最多为抗感染药9830例(23.87%)和肿瘤用药4601例(11.17%),品种以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最为多见;严重ADR临床表现最多为骨髓抑制495例(0.96%)、过敏性休克241例(0.46%),最多见品种为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莫西沙星。老年慢性病种类频次排序依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肺部感染、脑梗死等。(2)13175例老年门诊处方中,多药治疗占22.98%。其中8205例(62.28%)患者合并老年常见慢性病,罹患疾病频次排序依次为高血压3875次(9.32%)、冠心病2827次(6.80%)、肿瘤/癌症1401次(3.37%)等。多药治疗出现较多的疾病组合为高血压+冠心病(527例,4.00%)、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49例,1.13%);合并2种疾病及就诊2次以上是多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尤应予以关注的是≥5种疾病患者(OR=29.978,95%CI:24.766-36.288)及就诊≥5 次的患者(OR=77.959,95%CI:10.496-579.051).(3)13175例老年人处方中,筛选老年PIM的例数分别为:中国标准 2415 例(18.33%)、Beers 标准 2475 例(18.79%),STOPP 标准 406例(3.08%);频次排序靠前的药物为氢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艾司唑仑等。中国与Beers标准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453,P<0.05);标准未包括的其他不适宜处方1727例(13.11%),常见的不适宜处方类型为处方剂量用法不正确1584例(12.02%),其中涉及西药122种、中成药51种;年龄≥80岁、合并疾病≥2种、药品种类≥5种是老年PI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首先通过41176例老年人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得到了老年人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筛选确定了多药治疗易致潜在不适当用药相关的慢性病种类。进而开展了13175例门诊老年人大样本处方用药的多药治疗实证分析,探讨慢性病与多药治疗的相关性,为老年人用药管理提供临床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三种不同PIM标准对处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对于年龄≥80岁、合并疾病≥2种、药品种类≥5种的老年人用药应予以重点观察。研究首次比较得出中国标准、Beers标准、STOPP标准同步用于PIM评价的异同点,且发现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佐匹克隆、阿仑膦酸、中成药品种等药物未列入中国标准,为中国标准修改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9](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10](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二、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相互作用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相互作用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药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临床药师概述
    1.2 糖尿病综述
        1.2.1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
        1.2.2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2.4 糖尿病综合管理五驾马车和健康新7点
        1.2.5 糖尿病治疗新概念和趋势
    1.3 课题立项依据
第二章 糖尿病患者住院闭环式药学服务研究
    2.1 引言
    2.2 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住院全医嘱审核与点评
        2.2.3 药物不良反应监护和上报
        2.2.4 药物基因检测
        2.2.5 住院抗菌药物点评
        2.2.6 出院用药教育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医嘱审核与点评结果统计分析
        2.3.2 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结果统计分析
        2.3.3 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2.3.4 抗菌药物DDD及不合理医嘱点评结果统计分析
        2.3.5 糖尿病患者出院用药教育作用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糖尿病医药联合门诊中的药学服务研究
    3.1 引言
    3.2 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
        3.2.3 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与疗效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临床药师干预下的血糖控制与用药依从性统计分析
        3.3.2 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与疗效统计分析
        3.3.3 典型病例2例讨论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临床药师参与M社区糖尿病及相关慢病药学服务
    4.1 引言
    4.2 对象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调查问卷收集与统计
        4.2.3 开展社区合理用药咨询活动
        4.2.4 开展慢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和义诊
        4.2.5 开展病房医药联合查房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4.3.2 药物咨询与重整结果统计分析
        4.3.3 社区合理用药宣传及医药联合查房作用分析
        4.3.4 糖尿病药物重整及医药联合查房中的病例讨论分析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本文缩写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3)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生命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潜在不适当用药
        1.3.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3.3 用药依从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了解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
        1.5.2 PIM的影响因素
        1.5.3 生命质量评价研究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调查工具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1.3 调查工具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咨询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3 统计方法
        2.3.1 描述性统计
        2.3.2 单因素统计分析
        2.3.3 Logistic回归模型
        2.3.4 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量表信效度检验
        2.5.1 信度检验
        2.5.2 效度检验
第三章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现状分析
    3.1 基本资料
    3.2 老年患者患病及药物治疗相关情况
    3.3 与诊断或疾病状态无关的PIM及分布
    3.4 与特定疾病相关的PIM及分布
    3.5 老年患者慎用药物及分布
    3.6 老年人应该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分布
    3.7 老年人应该根据肾功能减量/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及分布
    3.8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PIM的影响因素分析
        3.8.1 变量赋值说明
        3.8.2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3.8.3 PI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
    4.1 被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特征
        4.1.1 被调查社区老年慢性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4.1.2 被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情况
        4.1.3 被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
    4.2 被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患病情况
    4.3 慢性病分布
    4.4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
        4.4.1 各维度健康状况
        4.4.2 EQ-5D各维度有问题影响因素
    4.5 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
        4.5.1 不同个人背景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和 EQ-VAS评分对比
        4.5.2 不同用药情况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和 EQ-VAS评分对比
        4.5.3 不同健康行为方式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和 EQ-VAS评分对比
    4.6 不同患病情况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和 EQ-VAS评分
    4.7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生命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4.8 生命质量多因素分析
        4.8.1 EQ-5D指数得分多因素分析
        4.8.2 EQ-VAS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现状
        5.1.1 PIM发生率
        5.1.2 涉及PIM的高频药物
    5.2 PIM影响因素分析
    5.3 生命质量现状
        5.3.1 太原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5.3.2 太原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情况
    5.4 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5.4.1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5.4.2 潜在不适当用药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社区老年慢性患者用药现状调查
    附录二: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共同决策模型及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共同决策已成为医疗决策的趋势,是医疗沟通的未来
        1.1.2 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的必要性
        1.1.3 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已成为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提供形式
        1.1.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与测量亟待研究
        1.1.5 本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共同决策研究
        1.3.2 国内共同决策研究
        1.3.3 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各章节简介
        1.5.1 绪论
        1.5.2 SDM模型分析与评价
        1.5.3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
        1.5.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
        1.5.5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证模型
        1.5.6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
        1.5.7 讨论与建议
        1.5.8 研究总结和展望
    1.6 技术路线
2 SDM模型分析与评价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综述
        2.1.2 理论分析评估工具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文献综述结果
        2.2.2 理论分析评估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
    3.1 研究方法
        3.1.1 深度访谈
        3.1.2 基于实施-SDM模型的访谈资料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被访谈者基本信息
        3.2.2 与面对面药学服务沟通相比、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
        3.2.3 与医患沟通相比、药学服务沟通特点
        3.2.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的关键点
        3.2.5 基于的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
    4.1 研究方法
        4.1.1 条目生成
        4.1.2 内容评价
        4.1.3 预调查
        4.1.4 正式调查
        4.1.5 共同方法偏差
        4.1.6 信效度评价
    4.2 研究结果
        4.2.0 基本情况
        4.2.1 共同方法偏差
        4.2.2 评分者间信度
        4.2.3 单一指标效度
        4.2.4 共线性检验
        4.2.5 聚合效度
        4.2.6 互联网药物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证模型
    5.1 .研究方法
        5.1.1 PLS-SEM
        5.1.2 多群组PLS-SEM
    5.2 .研究结果
        5.2.1 PLS-SEM结果
        5.2.2 多群组PLS-SEM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
    6.1 研究方法
        6.1.1 综合指数构建
        6.1.2 t检验
    6.2 .研究结果
        6.2.1 综合指数总体水平
        6.2.2 不同药学服务提供者和药物相关问题的综合指数水平
    6.3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SDM模型分析与评价的讨论
        7.1.2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的讨论
        7.1.3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的讨论
        7.1.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证模型的讨论
        7.1.5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的讨论
    7.2 建议
        7.2.1 加强线上线下的医疗信息、服务互通
        7.2.2 明确互联网药学服务提供者的权责
        7.2.3 鼓励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患方参与
        7.2.4 加强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决策与情感支持
        7.2.5 加强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SDM培训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
        8.1.1 文献综述和模型评价
        8.1.2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构建
        8.1.3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开发和评价
        8.1.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证模型构建
        8.1.5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构建
    8.2 研究创新性与价值
    8.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共同决策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SDM模型评估结果
附件3 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访谈提纲
附件4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条目赋值
附件5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共同决策量表适宜性评分
附件6 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调查表

(5)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其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高血压治疗药物用药情况
    2.2 高血压治疗药物联用情况
    2.3 PASS系统审查结果
3 讨论

(6)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
    1.2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的意义
        1.2.1 基层医疗市场药品销售额增速最快
        1.2.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用药分析的意义
    1.3 我中心基本状况分析
    1.4 我中心处方整体情况
    1.5 我中心药品销售情况
        1.5.1 药品分类销售金额分析
        1.5.2 具体药品销售金额排序
    1.6 我中心具体药品使用量排序
    1.7 我中心具体药品用药频度排序
        1.7.1 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的概念
        1.7.2 具体药品用药频度排序
    1.8 综合分析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2.1 我中心高血压患者的情况
    2.2 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销售情况
    2.3 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降糖药用药分析
    3.1 我国糖尿病概况
    3.2 糖尿病签约患者情况分析
    3.3 糖尿病用药总体销售情况分析
    3.4 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3.5 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分析
        3.5.1 口服降糖药销售情况统计
        3.5.2 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3.6 临床案例分析
        3.6.1 病例介绍
        3.6.2 用药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祛瘀剂用药分析
    4.1 袪瘀剂的定义
    4.2 袪瘀剂的分类和销售情况
    4.3 祛瘀剂按功能主治分类
    4.4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选用祛瘀剂按证型分类
    4.5 祛瘀剂-血府逐瘀丸处方专项点评分析
        4.5.1 抽查方法及结果
        4.5.2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处方信息
        4.5.3 用药分析与建议
    4.6 祛瘀剂-培元通脑胶囊处方专项点评分析
        4.6.1 抽查方法及结果
        4.6.2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处方信息
        4.6.3 用药分析与建议
    4.7 小结
第五章 呼吸系统药物用药分析
    5.1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概述
    5.2 平喘类药物分类及销售情况分析
    5.3 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分类及销售情况分析
    5.4 呼吸系统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药学干预临床及药学结局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和文献基本情况
        2.2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
        2.3 主要结果
        2.3.1 全因死亡率
        2.3.2 药物适宜性分数
        2.3.3 不适当药物数目
        2.4 次要结局
        2.4.1 再次入院率
        2.4.2 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398例老年住院多重用药患者不适当用药流行特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3 预实验调查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特征
        2.2 慢性疾病及用药特征分析
        2.3 ADR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4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5 三种筛选标准分析PIM对比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分析
        3.2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3.3 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不适当用药特征的药学干预体系构建
    1 老年住院患者药学干预核心要素及干预流程构建
    2 开展药学干预应具备的条件
    3 不适当用药干预局限性
    4 小结
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学位成果
致谢

(8)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及其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41176例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ADR的药物类别
        2.3 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分布情况
        2.5 ADR关联性评价和转归
        2.6 ADR报告原患疾病统计
    3 讨论
        3.1 老年人用药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3.2 警惕ADR相关重点药物,特别是严重ADR报告涉及的药物
        3.3 静脉滴注与老年人ADR发生关系密切,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药学监护
        3.4 关注老年人慢性疾病与多药治疗评价,有助于防范老年人ADR的发生
    小结
第二部分 门诊老年患者处方用药的多药治疗调研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共患疾病
        1.3 多药治疗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常见慢性病分布与多药治疗
        2.3 处方多药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多药治疗的门诊老年患者是药物治疗管理的重要人群
        3.2 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多药治疗密切相关
        3.3 应针对性加强老年门诊患者的共病管理与多药治疗评价
    小结
第三部分 门诊处方中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及不同标准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评价标准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三种评价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标准比较
        2.2 门诊老年人PIM调研结果
        2.3 老年人PIM药物分布情况
        2.4 三种标准评价门诊老年人处方一致性分析
        2.5 门诊处方中老年人PIM相关因素
        2.6 标准未包括的其他不适宜情况
    3 讨论
        3.1 老年人PIM评价是多重用药管理的有效手段
        3.2 三种不同PIM标准用于门诊老年人大样本处方用药评价的结果分析
        3.3 针对门诊老年人PIM高风险因素,应进行重点观察及干预措施
        3.4 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外重点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循证依据的收集,助力目录更新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10)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四、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相互作用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药学服务研究[D]. 谈仪炯.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3]太原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生命质量评价研究[D]. 黄琦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共同决策模型及测量研究[D]. 陈海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及其监测[J]. 黄真华,梁嘉俊. 中国处方药, 2019(11)
  • [6]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D]. 杨晓娅.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干预体系构建[D]. 李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8]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及其风险研究[D]. 王茹.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3)
  •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10]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标签:;  ;  ;  ;  ;  

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分析与交互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