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剂的组织渗透比较

不同固定剂的组织渗透比较

一、不同固定液对组织穿透力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黄楠,郎巧利,葛良鹏,杨希[1](2021)在《不同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形态和染色的影响及在病毒噬斑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病毒噬斑形成实验是确定病毒滴度的重要方法,其中噬斑染色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而良好的固定液不仅能够维持细胞形态,也能起到助染作用,是有效识别病毒噬斑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形态和结晶紫染色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五种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进行固定(100%甲醇、4%甲醛、10%甲醛、75%乙醇和95%乙醇)。以只加PBS缓冲液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固定30 min后利用1%结晶紫进行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细胞形态,从而评价固定和染色效果。结果显示,10%甲醛的细胞固定效果最佳,细胞形态良好,细胞染色均匀且着色深,利用该固定剂能在病毒噬斑实验中很好的识别噬斑,是Vero E6较为理想的固定剂。

孙河龙,李耀洋,李丹,张光远,张紫娟,王权,尚立芝[2](2019)在《组织固定液与固定方法选择的探讨》文中指出组织固定可使组织细胞中各种物质沉淀或凝固,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正确选取固定液与固定方法是组织固定成功的关键。固定液与固定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各种固定剂有效成分和特性的了解,对待检组织结构或细胞成分的准确把握以及适用对象三个基础之上,综合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行恰当的选择。本文就固定液的成分、种类以及如何选取恰当的组织固定液和固定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在免疫组化、电镜观察等病理诊断中更好地固定保存组织器官提供方法借鉴。

童海洋[3](2019)在《脑灌注固定方法改进及组织透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组织透明技术是近年来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研究比较热门的话题,它能够在不破坏组织整体结构下,通过现有的一些成像技术观察其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受到很多科研人员的青睐。现有的组织透明技术在操作复杂性、荧光兼容性以及组织形变等方面尚不完善,因此开发新型透明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动物组织固定技术和组织透明技术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经典的动物组织透明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以优化组织透明效果为出发点,开展了以下两部分试验研究:(1)在长期试验中发现组织灌注固定的充分性在组织透明中非常重要,灌注是否充分直接会影响组织最终的透明效果,本课题采用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技术灌注固定大鼠和兔脑组织,然后对脑组织的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试验,最后对脑组织切片进行透明处理检测透光率。结果显示,与传统经心脏灌注技术相比,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技术需要的灌注液和固定液可节省50%以上;脑组织切片透光率更高,近红外波长区域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HE染色和免疫荧光效果也较好,与传统灌注技术相比脑组织内红细胞数量显着减少(P<0.05),组织灌注固定更充分。(2)开发新型水溶性透明技术。经不断试验摸索,现已研发出一种亲水型的透明溶液。试验利用该溶液对小鼠和兔脑组织和肝组织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饱和苏丹Ⅲ透明溶液对脑组织进行整体染色,使用1%苦味酸天狼猩红透明溶液对肝组织整体染色,最后对透明组织进行切片,观察透明组织细胞水平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脑处理2周左右会变得较透明,而兔脑的嗅球整体透明较好;小鼠脑苏丹Ⅲ整体染色较好,可见白质纤维的神经走向;小鼠肝和兔肝整体染色均匀,能较好区分肝脏内部血管网络。透明处理后的小鼠脑经冰冻切片尼氏染色和luxol fast blue染色可见脑组织内部较完整的细胞核,但胞浆有融合现象,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结果表明,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技术可以节省灌注和固定试剂,并使灌注更充分,同时提高动物脑组织透明的透光率,为动物透明脑的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开发的水溶性透明技术可实现组织透明和染色的兼容,且可在2-3周左右实现组织透明和染色。

崔慧[4](2019)在《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在肿瘤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将生物成像、靶向递送以及治疗剂的控制释放等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到单个纳米粒中,同时实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成像诊断引导肿瘤治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率。稀土上转换纳米粒(UCNPs)独特的上转换发光(UCL)性质以及在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基础使其成为构建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的前景材料。我们以稀土上转换纳米粒为平台,首次利用对顺式二醇和pH双响应的硼酸酯键构建了负载抗肿瘤药物喜树碱(CPT)的靶向诊疗一体化探针(CPT-UCNPs)用于肿瘤细胞的上转换发光成像与治疗。硼酸酯键的双响应机制可以增强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释放,提高治疗效果,为UCNPs递药体系的功能性修饰和肿瘤细胞内药物的控制释放提供了新思路。内容:构建合成透明质酸修饰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用双响应的硼酸酯键将抗肿瘤药物喜树碱键联到纳米粒表面,构建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细胞靶向能力、胞内分布和毒性作用以及初步考察其体内代谢分布和成像情况。方法:1.CPT-UCNPs的构建与表征。用溶剂热法制备透明质酸(HA)修饰的UCNPs(HA-UCNPs),基于HA与CD44受体的特异性亲和作用靶向CD44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利用酰胺缩合反应将氨基苯硼酸(APBA)修饰于HAUCNPs表面(APBA-UCNPs),用于键联包含顺式二醇结构的药物;采用3-(3,4-二羟基苯基)丙酸(DHPA)改造10-羟基喜树碱的分子结构,引入顺式二醇结构获得CPT-DHPA;最后,APBA-UCNPs与CPT-DHPA通过共价结合形成CPTUCNPs。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等对CPTUCNP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2.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考察。通过体外模拟正常生理环境、肿瘤微环境以及溶酶体环境,采用透析法考察CPT-UCNPs的释药行为。3.细胞靶向、胞内分布与细胞毒性考察。选择CD44受体表达量不同的两种肿瘤细胞,通过细胞摄取实验和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考察CPT-UCNPs的肿瘤细胞靶向能力、胞内分布及细胞毒性。4.体内代谢分布及成像考察。通过尾静脉注射研究CPT-UCNP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分布以及成像情况,考察探针的活体应用潜力。结果:1.CPT-UCNPs的构建与表征。采用透射电镜(TEM)、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技术对所构建的CPT-UCNPs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CPT-UCNPs体系。CPT-UCNPs形貌大致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且胶体稳定性好;在980 nm近红外(NIR)光激发下,CPT-UCNPs在540 nm和660 nm处有明显的、稳定的上转换光发射;优化CPT-DHPA和APBA-UCNPs投料比为3:1,CPTUCNPs载药量为1.5 wt%。2.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CPT-UCNPs能够实现双响应控制释药。在低pH条件下,竞争性葡萄糖的存在触发CPT-UCNPs释放药物,表现出pH与葡萄糖对药物释放的协同促进作用。3.细胞靶向、胞内分布及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实验证明CPT-UCNPs借助纳米粒上的HA与细胞CD44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能够实现对HCT116细胞的靶向药物递送以及上转换发光成像;CPT-UCNPs经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后在溶酶体酸性环境和葡萄糖条件下实现药物与纳米粒的解离而发挥细胞毒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CPT-UCNP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呈现计量依赖性。4.体内代谢分布和成像。CPT-UCNPs经尾静脉注射进入正常小鼠血液循环后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出稳定的光信号,并且几乎没有自体荧光背景的干扰,具有活体成像应用的潜力。结论:本课题设计构建的CPT-UCNPs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能够对CD44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实施靶向特异性成像和药物递送。CPT-UCNPs经由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细胞摄取后进入内含体/溶酶体途径,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以及葡萄糖的存在触发硼酸酯键的双响应机制,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体系活体上转换成像信噪比高,具有活体上转换成像与治疗的应用潜力。

童康梅,郭国栋,黄海建,陈小岩[5](2019)在《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南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新鲜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30例,通过徕卡CM1950-1冷冻切片机行快速冷冻切片,分别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并通过HE染色观察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结果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模糊,核质对比度差,核固缩,核染色模糊,大部分胶质脱落。经95%乙醇固定的冷冻切片染色效果一般。组织结构尚清晰,核质对比度一般,胞核染色不佳,核收缩,滤泡胶质很少着色,部分胶质滤泡缺失。经AF液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较清晰,核质对比度一般,核轻微收缩,胶质滤泡几乎全部着色。经AFA液固定的冷冻切片,组织结构清晰,颜色鲜艳,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淡粉色,细胞形态清晰,核质对比度良好,滤泡胶质全部着色。结论 AFA液固定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好,镜下最接近石蜡切片HE染色,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李国平[6](2018)在《锌盐固定液在病理组织标本形态学、蛋白和核酸保存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锌盐固定液对病理组织标本形态学、蛋白及核酸成份保存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出一种能够完整保存组织形态、又能较好地保存抗原及核酸的固定液,为组织病理诊断特别是分子病理学诊断提供更优质的样本。研究方法:1、标本: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择期手术的肠癌、胃癌、肝癌和子宫肌瘤患者标本各10例,依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进行取材,每例各取12块。2、实验分组:本实验分为三个实验组:锌盐固定液组,4%中性甲醛固定液组和Carnoy固定液组。固定时间为室温24h,随后按病理科常规流程处理。为了检测长期存档石蜡包埋组织中固定液对核酸保存效果的影响,每例病例均设两个时间段进行检测:新鲜处理的石蜡包埋组织和存档2年的石蜡包埋组织。3、保存效果的评价方法:⑴HE染色:从整体形态、整体染色、红细胞完整性方面评价固定液对组织形态学的保存效果。⑵酸性粘蛋白染色:使用AB染色法评价固定液对酸性粘蛋白的保存效果。⑶中性粘蛋白染色:使用PAS染色法评价固定液对中性粘蛋白的保存效果。⑷糖原染色:使用PAS染色法评价固定液对糖原的保存效果。⑸网状纤维染色:使用Gomori染色法评价固定液对网状纤维的保存效果。⑹肌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使用Masson三色染色评价固定液对肌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保存效果。⑺膜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EMA、Ber-Ep4、CK8指标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固定液对膜抗原的保存效果。⑻核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Ki67、ER指标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固定液对核抗原的保存效果。⑼浆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CK、Mucin-6、Desmin、Hepatocyte指标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固定液对浆抗原的保存效果。⑽DNA提取浓度及纯度的分析:提取新鲜的石蜡包埋组织和存档2年后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DNA,测定OD260及OD260/OD280值,评价固定液对核酸浓度及纯度的保存效果。⑾DNA核酸扩增效果分析:对GAPDH基因进行PCR扩增,评价固定液对DNA完整性的保存效果。研究结果:1、固定液对整体组织形态的影响:三种固定液中,锌盐固定液在整体形态保存、整体染色效果、红细胞保存效果上与4%中性甲醛固定液相当,高于Carnoy固定液。2、固定液对特殊组织化学成份保存效果的影响:⑴对肠癌组织酸性粘蛋白,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较差,不如Carnoy固定液。⑵对胃癌组织中性粘蛋白,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好与Carnoy固定液相当。⑶对肝癌组织的糖原,Carnoy固定液保存效果最好,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与4%中性甲醛固定液保存效果较差。⑷对肝癌组织的网状纤维,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优于4%中性甲醛固定液和Carnoy固定液。⑸对子宫的肌纤维和胶原纤维,锌盐固定液与Carnoy固定液保存效果未见明显差别,好于4%中性甲醛固定液。3、固定液对抗原保存效果的影响:⑴对细胞膜抗原的保存,在肠癌组织EMA、胃癌组织Ber-Ep4以及肝癌组织CK8,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较好。⑵对细胞核抗原的保存效果,在肝癌组织Ki67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较好,对子宫肌瘤组织ER三组间的保存效果未见明显优势。⑶在细胞浆抗原保存效果上,除肝癌组织的Hepatocyte染色阳性率和阳性程度上,锌盐固定液优于Carnoy固定液外,其他指标的保存效果三组间未见差别。4、在短期(新鲜处理的石蜡包埋组织)保存的标本中肠癌组织、子宫肌瘤组织和长期保存的所有样本(存档2年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所提取的DNA量锌盐固定液固定组最多,但纯度三种固定液组间未见明显差别。5、对管家基因GAPDH PCR扩增效果的影响:新鲜石蜡包埋标本,三组均有清晰可见的目的DNA扩增条带;存档2年后的石蜡包埋组织,锌盐固定液组有较清晰目的条带,Carnoy固定液组目的条带较细而暗,4%中性甲醛固定液组的条带比较模糊。结论:1、在组织形态的保存和整体染色上,锌盐固定液与4%中性甲醛固定液的效果相当。在组织化学物质的保存上,锌盐固定液对中性粘蛋白、网状纤维及子宫肌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保存效果好。2、对细胞膜、核抗原的保存效果以及DNA含量和完整性上,锌盐固定液的保存效果好。

余鑫鑫,袁静萍,阎红琳,汤永飞,胡继昌,成红豆[7](2016)在《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文中认为甲状腺是外科手术中要求进行快速冷冻切片最常见的器官之一,冷冻切片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固定液的选取至关重要[1,2]。作者通过比较4种常用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固定效果,为临床准确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2015-06—2015-11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术中切除50例新鲜甲状腺活体标本。采用4种固定液分别为:(1)95%乙醇;(2)冷丙酮:放置于

王峰[8](2016)在《固定后肝组织的取材器械研究》文中认为病理检测和法医鉴定的准确性由切片的质量决定,切片制作步骤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染色。取材是初始阶段,也是重要的一步,如果取材局部厚度不一致,则在后续脱水时,会导致局部脱水完成,局部未完成或脱水过度,以至于影响切片观察效果,造成较高的误诊率。目前,病理鉴定的误差率可达10%。然而通过调查研究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知,世界上医学和法医工作者们,在人体组织取材时,还采用简单的工具手工进行切割,取材的效果也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进行人体组织取材方法及器械的研究,为病理诊断和查明死因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鉴于人体组织获得的特殊性,本文以肝脏组织为例进行取材器械研究。有研究表明,牛肝和人肝组织结构非常相似,表现出类似的生物力学特性。本文利用牛肝进行生物力学试验,获得相应的应力-应变特性和应力松弛特性等;然后将实验所得数据带入有限元模型中,获得该模型的各个参数,建立切割模型,进行切割仿真分析,模拟出最优的切割参数等;最后,利用所得的优化参数,进行取材器械的设计,并进行切割验证,保证所得切片的均匀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肝组织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肝组织力学性能的组织成分;对比分析不同固定试剂对肝组织的固定效果,以及相应的固定原理和固定时间。(2)利用力学实验室岛津AG-X万能试验机,对肝组织进行大量的拉伸强度极限、剪切强度和应力松弛试验等,由不同拉伸速率下的肝组织的应力-应变特性,得出平均失效应力和平均失效应变与拉伸速率的关系;分析肝组织的应力松弛特性,并拟合应力松弛函数。(3)对肝组织进行切割时的切割力和能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三种常用的本构模型,确定合适的肝组织本构模型,即Yeoh模型。该模型在应变小于30%情况下,能很好的拟合拉伸实验所得曲线;同时可以利用单轴拉伸实验数据建立模型,模拟肝组织在切割时的变形特性。求得模型参数后,构建切割刀具和肝组织的有限元模型,探讨最优的刀具竖直进给速度,结果表明:采用4mm/s的刀具进给速度较为合适。(4)阐述取材器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仿真所得的优化参数,结合机械设计软件对取材器械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利用设计出的器械进行切割实验,以验证所得不同厚度切片的均匀性。本文主要研究固定后肝组织静力学特性以及切割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可以避免切割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很好的解决手工切割导致的取材不均匀的难题,为病理检测提供科学的取材方法和取材器械。

唐从国[9](2015)在《几种常用病理组织固定液的比较》文中指出近年来,虽然各种医学诊断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病理检测依然是诊断很多疾病的金标准[1]。随着分子病理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组织固定效果越来越重要,这既与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息息相关,又直接关系到疾病后续的分子检测指标及治疗方式的选择[2]。病理切片制作技术的质量涉及多个环节,组织固定是最基本

裴希,吴秋萍,柯晓云,彭艳阳,陈晓红[10](2014)在《比较4种不同复合固定液对小鼠视网膜的固定效果》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在各种实验与临床病理研究中,需要一种能够较好固定视网膜并且避免固定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眼球固定液。目的:比较4种不同复合固定液对小鼠视网膜的固定效果。方法:40只昆明小鼠处死后,立即摘除眼球,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眼球。分别浸泡在固定液1(多聚甲醛4 g,加入0.1 mol/L磷酸缓冲液80 mL,加热至60℃左右,持续搅拌,使粉末完全溶解,加少许1 mol/L NaOH澄清。待冷却后,加冰醋酸5 mL、丙酮10 mL,用0.1 mol/L磷酸缓冲液补足至100 mL),固定液2(5%重铬酸钾40 mL、体积分数为10%甲醛10 mL、冰醋酸10 mL、三氯醋酸10 mL、10%醋酸钠10 mL);固定液3(冰醋酸10 mL、体积分数为40%甲醛溶液20 mL、生理盐水70 mL、体积分数为75%乙醇10 mL混合);固定液4(无水乙醇60 mL、体积分数为40%甲醛溶液10 mL、冰醋酸10 mL、氯仿20 mL)。固定24 h进行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经过固定液4固定的视网膜组织可以清晰看到视网膜各层,而且罕见固定液性视网膜脱离。由于固定液4中加入能与乙醇、冰醋酸互溶的氯仿,有效地促进了固定液的眼球渗透,故降低了固定液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比其他几种固定液好。

二、不同固定液对组织穿透力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固定液对组织穿透力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形态和染色的影响及在病毒噬斑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2.1 Vero E6细胞培养
        2.2细胞固定
        2.3细胞染色
        2.4病毒噬斑测定
结果
    1不同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形态的影响
    2不同固定液的对细胞染色效果的影响
    3病毒噬斑测定实验
讨论

(2)组织固定液与固定方法选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液
    1.1 固定液成分
    1.2 固定液的种类
        1.2.1显微解剖学固定剂。
        1.2.2 细胞学固定剂。
        1.2.3 组织化学固定剂。
2 固定液的选择
    2.1 根据化学成分或组织细胞种类选择
        2.1.1 脂类。
        2.1.2 蛋白质类。
        2.1.3 糖类。
        2.1.4 酶类。
        2.1.5 核酸。
        2.1.6 神经组织。
        2.1.7 结缔组织。
    2.2 根据适用的组织对象选择
    2.3根据具体实验目的综合选择
3 固定方法的选择
    3.1 灌注固定法
    3.2 蒸气固定法
    3.3 浸入固定法
    3.4微波固定法
4 小结

(3)脑灌注固定方法改进及组织透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组织固定
        1.1 组织固定及作用
        1.2 固定方法
        1.3 组织常用化学固定剂
    2 组织透明技术
        2.1 组织透明技术的概念
        2.2 组织透明技术的原理
        2.3 组织透明技术分类
        2.4 组织透明技术方法
        2.5 各组织透明方法的比较和主要步骤
        2.6 组织透明样本染色技术
        2.7 组织透明方法的不足和展望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1.1 SPF级SD大鼠
        1.1.2 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
        1.1.3 SPF级C57BL/6小鼠
        1.1.4 实验动物分组
    1.2 试验试剂
    1.3 常用试剂的配置
    1.4 试验仪器和器械
    1.5 试验方法
        1.5.1 脑组织灌注固定方法的改进
        1.5.2 水溶性组织透明溶液的研发
2 结果
    2.1 脑组织灌注固定方法的改进研究试验结果
        2.1.1 灌注固定的比较
        2.1.2 光学成像及透光率比较
        2.1.3 HE染色和免疫荧光
    2.2 水溶性组织透明溶液的研究试验结果
        2.2.1 整脑透明效果
        2.2.2 小鼠脑苏丹Ⅲ整体染色
        2.2.3 肝脏天狼猩红整体染色
        2.2.4 透明后小鼠脑切片及染色
3 讨论
    3.1 脑组织灌注固定方法的改进
    3.2 水溶性组织透明溶液的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在肿瘤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的构建与表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试剂与仪器
        1.1.2 透明质酸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HA-UCNPs)的合成
        1.1.3 氨基苯硼酸功能化的UCNPs(APBA-UCNPs)的合成
        1.1.4 氨基修饰的喜树碱(CPT-NH2)的合成
        1.1.5 3,4-二羟基苯基丙酸功能化的喜树碱(CPT-DHPA)的合成
        1.1.6 载有喜树碱的UCNPs(CPT-UCNPs)的合成
        1.1.7 CPT-UCNPs的表征
    1.2 结果
        1.2.1 CPT-DHPA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表征结果
        1.2.2 CPT-DHPA最佳投料量及CPT-UCNP载药量确定
        1.2.3 CPT-UCNPs形貌、粒径及电位表征结果
        1.2.4 CPT-UCNPs光学性质及红外光谱表征结果
        1.2.5 CPT-UCNPs稳定性表征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的体外药物释放
    2.1 对象和方法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HCPT-UCNPs的合成
        2.1.3 CPT-UCNPs和 HCPT-UCNPs体外释药行为考察
    2.2 结果
        2.2.1 HCPT水溶液荧光强度-浓度标准曲线
        2.2.2 CPT-UCNPs和 HCPT-UCNPs体外药物释放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细胞水平功能性评价
    3.1 对象和方法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细胞培养
        3.1.3 CD44 表达量检测
        3.1.4 CPT-UCNPs细胞摄取情况考察
        3.1.5 CPT-UCNPs细胞共定位考察
        3.1.6 CPT-UCNPs肿瘤细胞毒作用考察
    3.2 结果
        3.2.1 CPT-UCNPs细胞摄取成像结果
        3.2.2 CPT-UCNPs细胞共定位结果
        3.2.3 CPT-UCNPs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体内成像功能考察
    4.1 对象与方法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CPT-UCNPs体内代谢分布及成像功能考察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构建及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及试剂
    1.3 固定液
    1.4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锌盐固定液在病理组织标本形态学、蛋白和核酸保存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锌盐固定液对组织形态和蛋白保存效果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锌盐固定液对石蜡包埋组织核酸保存效果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冷丙酮
    2.2 改良AFA液
    2.3 AA液
    2.4 95%乙醇
3 讨论

(8)固定后肝组织的取材器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肝组织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肝组织结构特征与固定方法
        1.3.1 肝组织解剖结构及力学性能
        1.3.2 生物组织固定方法
        1.3.3 有限元模型
        1.3.4 提高取材试样质量的措施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固定后肝组织力学特性试验
    2.1 试验设备和夹具
        2.1.1 试验设备
        2.1.2 试验夹具的设计
    2.2 试验试样制作
    2.3 试验过程
        2.3.1 单向拉伸试验
        2.3.2 双面剪切试验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4.1 应力-应变特性
        2.4.2 应力松弛特性
        2.4.3 拉伸极限特性
        2.4.4 剪切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切割仿真
    3.1 组织材料本构模型
    3.2 固定后肝组织模型的建立
        3.2.1 固定后肝组织材料的基本假设
        3.2.2 常用材料模型对比
    3.3 Yeoh模型参数的确定
    3.4 有限元切割过程仿真
        3.4.1 有限元方法及软件概述
        3.4.2 固定后肝组织切割原理
        3.4.3 切割过程参数仿真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取材器械设计及切割试验
    4.1 切割器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取材器械主要部件设计
        4.2.1 切割机构
        4.2.2 往复运动机构
        4.2.3 竖直运动机构
        4.2.4 切割台
    4.3 取材器械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4.4 实体机切割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几种常用病理组织固定液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单纯固定液分类及其优缺点
2混合固定液分类及其优缺点

(10)比较4种不同复合固定液对小鼠视网膜的固定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材料:
        实验动物:
        固定液1:
        固定液2:
        固定液3:
        固定液4:
    实验方法:
        取材与固定:
        脱水石蜡包埋:
        苏木精-伊红染色:
        脱蜡:
        染色:
        脱水、透明、封固:
    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大体观察
    2.2 苏木精-伊红染色
3 讨论Discussion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学术术语:
作者声明:

四、不同固定液对组织穿透力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固定液对Vero E6细胞形态和染色的影响及在病毒噬斑分析中的应用[J]. 黄楠,郎巧利,葛良鹏,杨希. 病毒学报, 2021(06)
  • [2]组织固定液与固定方法选择的探讨[J]. 孙河龙,李耀洋,李丹,张光远,张紫娟,王权,尚立芝. 甘肃医药, 2019(12)
  • [3]脑灌注固定方法改进及组织透明技术研究[D]. 童海洋.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4)
  • [4]双响应上转换纳米平台在肿瘤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D]. 崔慧.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J]. 童康梅,郭国栋,黄海建,陈小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06)
  • [6]锌盐固定液在病理组织标本形态学、蛋白和核酸保存效果的研究[D]. 李国平.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7]4种固定液对甲状腺冷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J]. 余鑫鑫,袁静萍,阎红琳,汤永飞,胡继昌,成红豆.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8)
  • [8]固定后肝组织的取材器械研究[D]. 王峰. 吉林大学, 2016(09)
  • [9]几种常用病理组织固定液的比较[J]. 唐从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10)
  • [10]比较4种不同复合固定液对小鼠视网膜的固定效果[J]. 裴希,吴秋萍,柯晓云,彭艳阳,陈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24)

标签:;  ;  ;  

不同固定剂的组织渗透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