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胃肠息肉30例分析

内镜治疗胃肠息肉30例分析

一、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杰,刘国正,陈洁玲,李廷振[1](2019)在《胃肠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电切术(HFE)联合氩离子电凝术(APC)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胃肠镜下HFE联合MPC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胃肠镜下HFE联合APC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NRS评分、一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蒂息型、扁平型、广基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NRS评分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肠镜下HFE联合APC可有效处理有蒂的蒂息型、扁平型上消化道息肉和无蒂的广基型上消化道息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可行性手术方案。

赵爽,温艳惠[2](2019)在《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的分析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肠息肉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展开内镜治疗方案,予以患者展开严密的肠镜检查,通过具备丰富经验的权威的专业医师确认以及评估患者检查结果情况。评估内容为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性质几项内容,统计并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其他的手术方式而言,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内镜黏膜下切除术两种方式术后的并发症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取活检钳咬除手术举措得到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并统计患者的肠息肉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密切的关联于患者的性别、息肉大小以及息肉的病理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肠息肉患者来说,应该科学的选用最佳的手术方案提升治疗成效,将检查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刘毅[3](2017)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正确评价其治疗优势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结肠息肉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415例,分成A、B、C三个治疗组,其中A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单纯氩离子凝固术处理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47人,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3180岁,其中60岁以下85人,60岁及以上62人;B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3人,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3584岁,其中60岁以下76人,60岁及以上57人;C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5人,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3379岁,其中60岁以下72人,60岁及以上63人。采用SPSSX2检验方法对41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腹胀、腹痛、穿孔率和出血率,并对随访的三组患者观察治愈率及复发率,结合临床资料对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15例患者,三组所有病例术中术后穿孔率均为0,A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21.8%;B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5.8%;C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2.6%。C组腹胀、腹痛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4.388,p=0.111,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8.16%,B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3.01%,C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2.22%,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6.791,p=0.0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A组与C组出血并发症,X2=4.932,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中出现出血的患者,使用急诊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对出血创面再次处理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后,三组患者中A组32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12.50%;B组26例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30.77%;C组45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通过X2检验三组结果,X2=6.33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低,一次性切除率高,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大肠息肉治疗中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可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有效及不易复发等临床特点。

翟慧莉[4](2017)在《氩离子凝固术相关穿孔并发症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通过特殊装置将氩气离子化后作用于组织,使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新兴内镜消融疗法。自1991年被引用至内镜领域后,凭借其电凝深度自限、自动导向、可轴向及侧向传导、不生烟、不碳化等优势迅速发展,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广泛应用。在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肯定的今天,操作者们更应该注意到它仍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目的从患者和术者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各种消化道病变导致的穿孔并发症,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其导致的穿孔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如何减少穿孔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59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统计其中发生胃肠穿孔并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下表现、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统计操作医师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年限、例数、穿孔例数,擅长的治疗项目等,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4月至2017年1月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患者有12059例,其中发生穿孔并发症的有15例,穿孔率为0.12%。各部位穿孔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41,P=0.021),穿孔率较高的是食管(0.26%)和胃底(0.25%),胃体部及胃窦部未见穿孔发生。穿孔后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11例),其次为腹胀(5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症状出现在治疗24小时后,其余14例均在24小时内。年穿孔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34,P=0.494)。18名从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医师中有8名(44.4%)曾造成过穿孔;各医师间穿孔率、不同治疗年限医师穿孔率、擅长不同级别手术医师穿孔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同时也存在一定导致穿孔并发症的可能性。对患者而言,穿孔多发生于消化道壁相对薄弱的部位,穿孔较小,镜下不易发现,症状多轻微,预后良好。对术者而言,穿孔的发生与其资历、经验并无必然联系。背景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通过特殊装置将氩气离子化后作用于组织,使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新兴内镜消融疗法。自1991年被引用至内镜领域后,凭借其电凝深度自限、自动导向、可轴向及侧向传导、不生烟、不碳化等优势迅速发展,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广泛应用。在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肯定的今天,操作者们更应该注意到它仍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导致消化道穿孔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RBE和玉华两种品牌氩气刀对新鲜离体猪胃分别按切线非接触法、垂直非接触法、接触法和轻压迫法行氩离子凝固术,直至穿孔。每种氩气刀每种方法分别烧灼10点,记录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品牌氩气刀以及猪胃不同部位发生即时穿孔的时间。结果玉华氩气刀4种操作方法导致胃底穿孔的平均时间有显着差异,切线非接触法平均穿孔时间最长(65.00±9.06s),轻压迫法时间最短(4.40±1.73s)(F=112.036,P<0.05),接触法平均穿孔时间(10.70±3.41s)与轻压迫法间无显着差异(P>0.05)。玉华组接触法胃底部平均穿孔时间明显短于胃体部平均穿孔时间(10.70±3.41s vs 72.40±5.30s,t=-12.689,P<0.05)。ERBE氩气刀3种操作方法导致胃底穿孔的平均时间有显着差异,切线非接触法平均穿孔时间最长(67.60±6.85s),接触法时间最短(13.80±6.65s)(F=52.278,P<0.05)。两种氩气刀采用相同方法灼烧相同部位时,穿孔平均时间无显着差异,但ERBE氩气刀有接触报警功能,轻压迫时机器停止工作,接触时最短穿孔时间为7s,玉华组接触法最短3s发生穿孔,轻压迫法50%的烧灼点穿孔发生于2-3s内。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导致穿孔并发症的可能性。消化道相对薄弱部位,长时间、接触及压迫等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消化道穿孔的高危因素。采用切线位、非接触烧灼,采用点踩踏板法缩短电凝时间等谨慎操作可降低穿孔风险。

羊琦[5](2016)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由于小肠解剖结构和生理的特点:冗长、曲折、位置不固定及病因复杂,其影响了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判断、定位和对传统内镜的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对疑诊小肠疾病患者分别行腹部CT、消化道钡餐或和胶囊内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比较上述方法对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病变检出率、评价DBE安全性,观察患者耐受性。旨在综合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腹痛、腹胀、不明原因出血、不完全性肠梗阻、消瘦、贫血等症状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胃镜、结肠镜等常规检查而无阳性发现的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再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析各组的疾病类型、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并且与胶囊内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作比较。结果:73例患者总进镜77次,经口进镜31例,经肛进镜42例,均为非麻醉状态下进镜。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为76.6%(59/73)。检出前四位病变是克罗恩病、小肠炎、小肠腺癌、小肠溃疡。检出病变中克罗恩病17例(28.7%),小肠炎9例(15.3%),其他病变依次为小肠腺癌8例(13.5%)、小肠溃疡7例(11.9%)、小肠息肉7例(11.9%)等。DBE、胶囊内镜、腹部CT、全消化道钡餐对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6.6%、75%、53.8%、42.1%;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慢性腹泻、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检出率分别为88.9%、61.9%、77.8%、91.9%。在操作过程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可轻度腹痛、腹胀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发生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吸入性肺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镜下活检的患者,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是诊断小肠疾病重要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颜德中[6](2014)在《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治疗胃结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100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治疗仪经内镜行息肉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仪经内镜行息肉切除。术后30天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判断是否复发。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切除息肉,无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完全恢复时间为(28±2.6)天,观察组为(21±2.4)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8%(39/50),显着高于对照组[56%(28/50)],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采用等离子射频仪经内镜治疗胃结肠息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可作为胃结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光明,周政,陈兆夷[7](2014)在《消化道息肉切除123例临床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息肉切除术的操作方法以及术后并发出血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探讨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经内镜消化道息肉切除术123例的分析。结果成功切除消化道息肉123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9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处理,2例2次止血成功。结论配合基本的内镜技术可以提高息肉切除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内镜下止血术能有效处理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并发症。

王亚瑞,陈丹丽[8](2013)在《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32例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32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息肉切除治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2例难治性息肉患者进行普通的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和内镜随访。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切除,切除成功率100%,1例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息肉复发。对照组27例患者一次性完成切除,切除率84.38%,5例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随访3个月至2年2例息肉患者复发。由此,观察组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着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提供较为完整的病理标本。

沈静言,张曙,朱玉婷,唐美娟,沈惠芳[9](2012)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息肉的患者136例(248枚),随机分成APC组(68例132枚)和高频电凝切除组(68例116枚)。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PC组一次性清除率为90.9%,显着高于高频电凝切除组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频电凝切除组比较,APC组黏膜下气肿的发生率较高,腹痛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APC治疗胃肠道息肉一次性清除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10](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二、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胃肠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
    2.3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2)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内镜治疗肠息肉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道症状观察情况
    2.2 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情况
3 讨论

(3)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 操作设备及药物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注意事项
    3.评价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大肠息肉内镜下诊断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氩离子凝固术相关穿孔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各种消化道病变导致穿孔并发症15例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氩离子凝固术导致离体猪胃穿孔的实验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氩离子凝固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并发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结果 附典型病例及图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疗效评价[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对比
    2.2 两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7)消化道息肉切除123例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术后出血
2 结果
3 讨论

(8)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32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及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两组切除成功率及复发情况
    二、两组息肉病理情况
讨论

(9)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APC组
        1.3.2 高频电凝切除组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10)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四、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胃肠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J]. 沈杰,刘国正,陈洁玲,李廷振.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07)
  • [2]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 赵爽,温艳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08)
  • [3]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D]. 刘毅.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4]氩离子凝固术相关穿孔并发症的研究[D]. 翟慧莉. 新乡医学院, 2017(04)
  • [5]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D]. 羊琦. 皖南医学院, 2016(06)
  • [6]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 颜德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08)
  • [7]消化道息肉切除123例临床体会[J]. 王光明,周政,陈兆夷.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
  • [8]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32例的疗效观察[J]. 王亚瑞,陈丹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06)
  • [9]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应用[J]. 沈静言,张曙,朱玉婷,唐美娟,沈惠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9)
  • [10]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标签:;  ;  ;  ;  ;  

内镜治疗胃肠息肉3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