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一、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圆一[1](2021)在《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1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值、心率变异性指标及ST段压改变、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白昼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DNN、SDNNindex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心率、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T-T段压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及时观察血压变化规律,及早发现患者ST-T段压低、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胡庆京,马庆华,张秋,齐娜娜,徐庆荣,陈丽,陈璐,车碧众,沈苏文,张旭光,陈丽华,张永红[2](2021)在《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下降率、晨峰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服药率为75.84%,高于男性。总体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0.26%,服用降压药组昼夜节律异常率高于未服药组。不同亚组间动态血压指标有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给药时间有指导价值。

袁晶[3](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陈相应[4](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初稿。最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终版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流程。结果:1.检索文献2612篇,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14篇、专家共识4篇和系统评价3篇。证据汇总形成评估、治疗、康复、延续护理4方面32项证据;质性访谈发现医护人员对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的管理存在知识、医患合作、增加关注及管理方案4个方面的需求;患者则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3方面的支持。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评估、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与管理流程。结论: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需医护患共同参与,从多方面进行管理。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目前科学性强,可行性高,但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

杨青艳[5](2021)在《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探索维生素D浓度与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住院部初诊中青年(18-64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9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25羟维生素D浓度、甲状旁腺激素(PTH)、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钙(Ca)、磷(P)、血糖、各项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指标。同一个个体中,任意C-IMT增厚或/和有粥样斑块则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将维生素D分为缺乏、不足、充足三组,对比组间有无差异性。将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有、无两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6.55±10.40岁,其中绝大多数研究对象BMI在超重范围,占总人数的61.8%;高血压2级占52.81%。2、在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维生素D浓度缺乏、不足、充足的比例分别为42.7%、40.45%、16.85%。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达到83.15%。高血压家族史、ARR比值是维生素D的影响因素(P<0.05)。3、在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达62.92%。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按有、无分为两组,对两组间性别、年龄等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维生素D缺乏、年龄、24小时最大舒张压在两组间有差异性(P<0.05)。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得到的可能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维生素D缺乏、24小时最大舒张压、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低浓度的维生素D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维生素D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可能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白晨凯,张红灵[6](2021)在《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64岁新发高血压但未接受治疗的14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等数据。根据诊室或家庭血压最高值结合高血压分级标准将病人分为A组(高血压Ⅰ级)、B组(高血压Ⅱ级)和C组(高血压Ⅲ级);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病人中87.8%(130/148)满足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值升高,并超过相应时间正常血压比例分别为78.4%、70.9%和83.1%。A组、B组、C组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2.1%、86.5%和96.8%。男性、女性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9.6%和84.6%。以24 h血压、白昼、夜间血压均值诊断男性组、女性组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女性病人参照白昼血压均值诊断率(6/9)低于男性(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青年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5%(33/41)和90.7%(97/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夜间平均血压为标准中年、青年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病人全天、白昼血压均值大于诊断标准比例高于中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组内,以白昼平均血压青年组诊断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4 h、夜间平均血压,二者诊断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室或家庭自测血压易受到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不同时间血压进行准确诊断,对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建议行动态血压监测。

吕璐,封亚丽,葛梦雪,王瑞然,何红涛[7](2021)在《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慢性病,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年高血压病定义为年龄在45岁以下(即18~44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若既往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 仍可诊断为高血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

范晓译[8](2021)在《刘中勇教授运用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临床研究并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其临床效果,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并经排除筛选后的病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予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调脂颗粒;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MI)、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安全性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血压疗效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水平较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压效果更好(P<0.05)。从具体治疗效果来看,诊室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26.7%;24h动态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35.0%;家庭自测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0.0%。明显看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血脂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清TC、TG、LDL-C水平较前均下降(P<0.05),HDL-C较前均上升。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组血脂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体重指数疗效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体重指数(BMI)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4.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上看,对照组能改善头晕、头目胀痛、心悸症状(P<0.05),而治疗组改善所有症状均有效(P<0.05),且治疗组改善单项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中医证候总积分上看,两组较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比较: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脘饱胀不适,考虑与其饮食有关,嘱其注意合理饮食后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安全性检测,各项指标均正常,无明显差异。结论:1.疏肝健脾调脂颗粒对患者舒张压水平具有调节作用,与西医降压药联合运用可加强降压疗效,以弥补目前西药在控制舒张压方面疗效欠佳的不足。2.疏肝健脾调脂颗粒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对肝郁脾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尤为适合。3.疏肝健脾调脂颗粒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徐佳男[9](2021)在《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清火化痰方联合耳穴压豆作为一种中医综合疗法,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治疗中医辨证属痰热内蕴证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观察其降压疗效及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初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辨证下中药联合耳穴压豆协同降压药综合干预方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理论融合到现代医学中,以寻求和丰富对于本疾病更具效果和适用性的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通过1年时间纳入临床患者72例,全部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疗区住院患者。依照患者临床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原则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纳入36例。对照组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火化痰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疗程均为4周。4周后评价两组在降压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的有效性及中医综合疗法的安全性。将收集的两组临床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1.降压疗效上:试验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在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降压疗效上,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都能有效降低血压;组间比较在诊室收缩压、24hSBP、nSBP、dSBP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压效果更明显。2.改善中医证候、症状上:试验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更明显。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组间比较在改善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呕吐痰涎症状上,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效果更明显;在改善胸闷、急躁易怒、尿赤症状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更明显;在改善心悸、失眠、口干、便秘上,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运用清火化痰方联合耳穴压豆作为一种中医综合疗法对于降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痰热内蕴证)的血压水平尤其是降低收缩压水平具有临床意义。并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眩晕、头痛、胸闷、急躁易怒、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尿赤上具有临床意义。

郭一霆[10](2021)在《入睡延迟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据统计,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相关研究显示,23点前入睡对健康有益。然而有调查显示,59.5%的受访青年习惯夜里23点以后入睡。另外,梦多、睡眠浅、夜间易醒或凌晨早醒成为年轻人中常见的睡眠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睡眠调查报告显示,90后人群中,30.1%入睡需30分钟以上,0.9%需要药物助眠;且该人群平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44.9%的90后认为睡眠是每天精力充沛的来源,但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在23:00以后入睡,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凌晨1:00以后入睡。2020年因疫情影响,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43%。据《2018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数据说明,88%互联网网民睡前有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平均使用电子产品时间65分钟,导致入睡时间延迟。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全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处于高血压前期的比例明显增加,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中青年是发生高血压最重要的高危人群。据2018年最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35~64岁是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最快的年龄段。多个研究证实高血压与失眠相互作用,高血压合并失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高血压与失眠都是影响中青年人群生活质量与身体素质重要因素。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失眠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针对中青年人群关于高血压合并失眠的研究存在空白,本研究顺利进行将初步分析以入睡延迟为主的睡眠障碍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目的:1.明确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睡时间延迟对睡眠质量、血压情况(包括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血压平均水平)及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影响;2.明确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睡时间延迟和子时睡眠时长对血压和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影响;3.明确血压节律正常和异常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睡时间延迟对血压和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影响;4.对比观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入眠性失眠的主要中医证型与睡眠、血压和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入眠性失眠患者的理论机制。研究方法:以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受试者24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合并用药等基本资料。联合运用基于时辰的心肺耦合睡眠监测仪(CPC)和24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对受试者进行同步睡眠质量及动态血压监测。采集并录入受试者睡眠及血压相关数据。依据入睡潜伏期将受试者分为不同入睡延迟程度的三组:正常入睡组:无入睡延迟,即入睡潜伏期≤30min,简称正常组;轻度延迟组:0.5h<入睡潜伏期≤1h,简称轻度组;重度延迟组:入睡潜伏期>1h,简称重度组。对比分析各组受试者客观睡眠质量、血压情况(包括血压平均水平、血压变异性、血压节律)及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差异性。然后分别将各组按照子时睡眠时长、血压节律分组,对比分析各组内亚组间血压情况和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差异性。最后对自愿填写中医证型问卷的109名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型亚组分析,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三种证型。根据入睡潜伏期将其分为两组:正常入睡组(入睡潜伏期≤30min)和入睡延迟组(入睡潜伏期>30min),对比分析两组间主要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性,及各组内不同中医证型亚组的睡眠质量、血压情况和副交感神经强度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对总体进行分组后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长比较: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正常组分别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熟睡时长比较: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浅睡时长比较: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I指数比较: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重度组分别与正常组、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入睡时间延迟对血压的影响:血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非杓形、反杓形和超杓形血压)发生率: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分别为:67.9%、65.2%、6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24h收缩压ARV: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舒张压ARV 比较:正常组24h舒张压ARV在三组中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平均水平:SBP:轻度组SBP平均水平在三组中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P:重度组>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P>0.05)。2.分别将各组按子时睡眠时长分为子时全睡组:子时睡眠时长120min,简称全睡组;子时部分睡眠组,0min<子时睡眠时长<120min,简称部分睡眠组;子时零睡组:子时睡眠时长0min,简称零睡组。对各组内不同子时睡眠亚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血压情况:正常组内血压变异性比较:24h收缩压ARV与24h舒张压ARV 比较结果一致:零睡组>部分睡眠组>全睡组,零睡组分别与全睡组、部分睡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内不同亚组的血压节律及血压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其余分组内不同亚组的血压情况无显着差异。(2)副交感神经强度:正常组内卯时、辰时、巳时副交感神经强度比较:全睡组<零睡组<部分睡眠组,零睡组与部分睡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其余时辰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轻度组和重度组内不同亚组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3.分别将各组按血压节律分为正常血压节律组和异常血压节律组,对各组内不同血压节律亚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血压情况:血压平均水平、血压变异性比较无显着差异。(2)重度组内亥时、子时、寅时、卯时、申时副交感神经强度比较:正常节律组>异常节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其余时辰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正常组和轻度组内不同亚组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4.对109名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型亚组分析,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三种证型。根据入睡潜伏期将其分为正常入睡组和入睡延迟组,分别对两组内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中医证型睡眠质量无显着差异;(2)血压情况:不同中医证型血压节律分布和血压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正常入睡组内24h收缩压ARV与24h舒张压AVR结果一致: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副交感神经强度比较:入睡延迟组内不同中医证型的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午时副交感神经强度比较:痰湿壅盛证分别和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延迟组内各证型在其余时辰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正常入睡组内不同证型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有入睡延迟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总睡眠时间更长;入睡延迟的程度越重,其熟睡越少,浅睡越多,RDI指数越高,客观睡眠质量越差。2.入睡延迟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副交感神经强度无显着影响,与舒张压平均水平密切相关。3.对于无入睡延迟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时睡眠时长可影响其血压变异性,子时完全不睡的患者与子时全睡或者子时有部分睡眠的患者相比,其血压变异性都明显增高;子时睡眠时长对无入睡延迟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的副交感神经强度也有影响,子时有部分睡眠的患者与子时完全不睡的患者相比,其清晨时段的副交感神经强度更高。4.对于入睡延迟超过1h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节律与白天及夜间多个时段的副交感神经强度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患者在亥时-子时(21:00-1:00)、寅时-卯时(3:00-7:00)、申时(15:00-17:00)的副交感神经强度均低于血压节律为“杓形”的患者在这几个时段的副交感神经强度。5.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客观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无入睡困难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密切相关;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入睡困难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副交感神经强度密切相关。

二、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值比较
    2.2 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及心率比较
    2.3 两组ST-T段压低、心律失常情况比较
3 讨论

(2)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仪器和监测方法
        1.2.2 监测指标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2.2 血压昼夜节律
    2.3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
3 讨论

(3)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第一部分:拟定YMASP高血压管理初稿
    第二部分:确定YMASP高血压管理终稿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青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关于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6)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测量诊室血压
        1.2.2 动态血压监测及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偶测最高血压、动态血压结果
    2.2 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率
    2.3 性别对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结果的影响
    2.4 年龄对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结果的影响
    2.5 最高收缩压、舒张压和动态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7)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命名
2 病因病机
3 中医内治法
    3.1 专方专用
    3.2 辨证论治
4 中医外治法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结 语

(8)刘中勇教授运用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处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治疗前两组患者高血压分级情况比较
        4.3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
        4.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4.5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情况比较
        4.6 治疗前两组患者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7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5 研究结果
        5.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检测结果比较
        5.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5.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比较
        5.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5 治疗后两组患者安全指标分析
讨论
    1 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理论探析
        1.1 理论渊源
        1.2 立方依据
        1.3 配伍原则及组方分析
        1.4 蕴含的学术思想
        1.5 单味药的分析
    2 疗效分析
        2.1 血压水平疗效分析
        2.2 血脂水平疗效分析
        2.3 体重指数(BMI)疗效分析
        2.4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2.5 安全性分析
    3 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3.1 创新性
        3.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9)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1.1 传统中医学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观点
    2.现代医学对于中青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2.2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2.3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3.问题与展望
试验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脱落标准、中止试验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4 观测项目及指标
        4.1 安全性相关指标监测
        4.2 疗效相关指标
        4.3 不良事件、反应的处理
        4.4 参与试验患者的权益保护
    5 数据资料统计及处理
    6 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
        6.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6.2 治疗前病情资料比较
        6.3 治疗后评价
        6.4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的探讨
    2.清火化痰方组方思路分析
    3.耳穴压豆治疗选穴依据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的分析
        4.2 降压疗效的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安全性指标的分析
结论
    1.降压疗效
    2.中医临床疗效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入睡延迟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具有客观短暂睡眠持续时间的失眠症对髙血压的影响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入睡延迟对中青年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数据剔除标准
        3.6 研究工具
        3.7 分组方法
        3.8 观察指标
        3.9 数据收集与统计
    4 伦理
    5 研究结果
    6 结论
    7 讨论
第二部分 对高血压伴入睡困难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与血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1 引言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数据剔除标准
        3.6 研究工具
        3.7 分组方法
        3.8 观察指标
        3.9 数据收集与统计
    4 伦理
    5 研究结果
    6 结论
    7 讨论
        7.1 不同中医证型下多个时段副交感神经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7.2 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论治高血压合并失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问卷
附录二: CPC睡眠监测报告示例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吴圆一. 当代医学, 2021(32)
  • [2]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 胡庆京,马庆华,张秋,齐娜娜,徐庆荣,陈丽,陈璐,车碧众,沈苏文,张旭光,陈丽华,张永红. 华南预防医学, 2021
  • [3]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D]. 陈相应.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 杨青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6]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J]. 白晨凯,张红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2)
  • [7]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吕璐,封亚丽,葛梦雪,王瑞然,何红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7)
  • [8]刘中勇教授运用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 范晓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D]. 徐佳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入睡延迟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D]. 郭一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