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

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

一、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远[1](2021)在《载波索引DCSK通信系统降噪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吴雪霜[2](2021)在《正交多用户差分混沌键控技术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

刘金惠[3](2021)在《混沌通信中多用户DCSK系统的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表明

和华杰[4](2021)在《多用户CDSK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文中指出

贺利芳,吴雪霜,张鹏,陈俊[5](2021)在《改进型正交多载波降噪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存在误码性能差、传输速率和能量效率低的缺点,由此结合开关函数、希尔伯特变换技术和正交调制技术,研究了一种改进型正交多载波降噪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在发送端,通过使用开关函数实现参考信号由奇数帧到偶数帧的复制,并引入正交调制技术和希尔伯特变换技术用于提升系统的传输速率。在接收端,通过引入滑动平均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以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推导了该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比特误码率公式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升误码性能、传输速率和能量效率。

庞子扬[6](2020)在《多载波DCSK通信系统PAPR抑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中存在峰均比过高的问题,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可能工作在非线性区域,使发射信号产生畸变,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针对现有的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中存在的高峰均比问题,本文提出三种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排序的峰均比抑制方法,在经典多载波多进制差分混沌移位键控调制中加入对输入信号进行排序的预处理。分析系统的峰均比、能量效率、频谱效率以及系统复杂性,并完成蒙特卡罗仿真的验证与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多载波多进制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中有效地降低峰均比。(2)将载波索引调制与多载波调制相结合,提出双模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调制系统,在降低峰均比的同时提高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分析新系统的峰均比、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并给出相应的仿真结果比较。与传统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相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频谱效率,以及更好的峰均比性能。(3)在系统(2)中,引入载波干涉码,进一步降低峰均比。分析新系统的峰均比、能量效率、频谱效率以及系统复杂性;借助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不同的载波干涉码对双模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调制系统峰均比的影响;完成相应的仿真结果对比。与系统(2)相比,新方法在不影响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降低双模多载波差分混沌移位键控调制系统的峰均比。

张玉[7](2020)在《基于多元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的协作通信系统优化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混沌数字通信系统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一类优秀的混沌数字通信系统,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DCSK)通信系统,它集扩频和调制于一身,有较强的抗多径衰落的能力。目前对DCSK通信系统的分析已经存在许多学术研究,然而,为了适应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以及5G时代的高速率传输的性能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至研究基于协作分集的DCSK通信系统。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利用混沌信号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两种DCSK协作通信技术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利用混沌信号的初始敏感性和互相关特性,对多元DCSK(M-ary DCSK,M-DCSK)协作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码分复用的M-DCSK(Chaotic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DCSK,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首先,对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做了详细介绍,其次,推导了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在瑞利多径信道下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和吞吐量理论表达式,并且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此外,为了进一步展示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势,将该系统与传统协作通信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相对于传统协作通信系统不仅能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而且能降低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2)利用多分辨率(Multi-resolution,MR)技术能实现不同比特不同的质量服务(Quality of Service,Qo S)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M-DCSK(Multi-resolution M-DCSK,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下的一种新的中继传输策略,即:改进方案中继传输策略。首先,对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下两种中继传输策略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相关介绍,即:传统方案中继传输策略和改进方案中继传输策略,并分别对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下的这两种中继传输策略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此外,为了进一步证明改进方案中继传输策略的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势,将该策略的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与传统方案中继传输策略的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和MR-M-DCSK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案中继传输策略的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具有更低的误码性能。

马焕[8](2020)在《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混沌超宽带系统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通信是现在最受关注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通信系统在传输速率、频带复用以及抗多径衰落这几方面与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拥有非常大的优越性。由于混沌信号具有内在的宽频谱特性以及混沌信号能够较简单地生成,因此基于混沌载波的UWB通信系统在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UWB工作频段的拥挤和物联网设备的网络接入需求不断增长,混沌UWB系统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窄带干扰以及多址接入的问题,对混沌UWB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了提高在窄带干扰场景下混沌UWB系统的误码率(Bit-Error-Rate,BER)性能,本论文对目前混沌UWB系统中传统的能量检测器(Energy Detector,ED)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用户调频混沌差分移位键控(Multiuser-Frequency Modulation-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MU-FM-DCSK)UWB系统的改进型能量检测器(Enhanced Energy Detector,EED)。在UWB信道下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准确的BER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ED相比,所提出的EED具有更优越的BER性能以及抗窄带干扰的性能。(2)为了解决在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WPANs)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等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中基站向多个用户设备传输信息时存在能量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叠加编码的多用户脉冲位置调制(Multiuser Superposition Coding Pulse-Position Modulation,MU-SC-PPM)DCSK系统。在该系统中,基站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设备传输信息。根据该系统的理论模型,我们对于该系统的BER以及归一化吞吐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仿真可以发现,与多分辨率DCSK系统以及基于正交多址接入的MU-PPM-DCSK系统相比,所提出的MU-SC-PPM-DCSK系统在BER性能和吞吐量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此外,将MU-SC-PPM-DCSK系统扩展成为MU-SC-PPM-DCSK UWB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充分验证了MU-SC-PPM-DCSK系统的优越性以及其在UWB通信中的可行性。本文所设计的混沌UWB系统为低功耗、低复杂度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备选技术。

张刚,刘金惠,张鹏[9](2020)在《改进型OMU-NRDCSK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差分混沌移位键控传输速率低并且传输多用户信息时比特误码率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型正交多用户降噪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系统发送端产生的混沌序列经过复制后作为信息承载信号,通过不同的延时分别携带经沃尔什码调制的多用户信息,信号在接收端经过滑动平均滤波器后与自身进行相关运算,以解调出原始信息比特。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推导了系统的理论比特误码率公式,并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平均运算降低了噪声项方差,系统误码性能得以提高,并且其传输速率相比于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有所提升,有效地改善了多用户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的误码性能。

李毅[10](2020)在《混沌掩码及混沌键控保密通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沌信号的初始值及参数敏感性、类噪声性、可同步性以及宽频带性使得其在保密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混沌掩码和混沌键控通信是混沌保密通信中最为典型的两种通信方法,传统的混沌掩码和混沌键控通信几乎都面临着非相干接收困难、噪声敏感以及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利用Rossler超混沌系统以及解析解混合混沌系统分别给出了对应改进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噪声鲁棒的非相干混沌掩码通信系统针对传统混沌掩码通信非相干接收困难且噪声敏感的问题,本文通过选取Rossler超混沌系统作为发送端驱动系统,该混沌系统是由两个不同频率的Rossler混沌系统组所成,当两者之间频率差别越大,其对于噪声的鲁棒性越强。在接收端通过构造驱动系统的同步混沌系统以及级联同步系统,利用接收信号驱动重现发送端混沌信号,并正确的解调出信息信号,实现了非相干接收。其次,由于同步混沌系统和级联同步混沌系统的存在使得传输信号多次融入不同的系统之间,提高了信号传输的保密性。最后,采用积分门限检测法解调发送端的二进制信号,进一步降低噪声对传输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噪声鲁棒性。(2)噪声鲁棒的高效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针对传统混沌键控通信系统传输效率低下且传输受噪声干扰较大的问题,本文利用解析解混沌振荡器驱动信号与响应信号之间的极性关系,使得载波信号只携带信息信号,避免了发送信号中有参考信号存在这一问题,有效的缩短了发送信号的位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并且,在接收端通过选取每个码元周期中的特定领域,进行采样积分,采用门限检测解调方法,降低了噪声对于传输系统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噪声鲁棒性。

二、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6)多载波DCSK通信系统PAPR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混沌数字调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DCSK系统原理
    2.2 MC-DCSK系统原理
        2.2.1 MC-DCSK发射端
        2.2.2 MC-DCSK接收端
    2.3 多载波技术
        2.3.1 多载波调制的由来
        2.3.2 OFDM技术概述
        2.3.3 OFDM信号的产生
    2.4 PAPR介绍
        2.4.1 PAPR定义
        2.4.2 经典PAPR抑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排序的多进制MC-DCSK系统PAPR抑制方法
    3.1 系统简介
    3.2 系统模型
        3.2.1 系统发射端
        3.2.2 系统接收端
    3.3 系统各性能分析
        3.3.1 频谱效率分析
        3.3.2 能量效率分析
        3.3.3 PAPR性能分析
        3.3.4 系统复杂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索引调制的MC-DCSK系统PAPR抑制方法
    4.1 系统简介
    4.2 CI-DCSK系统介绍
        4.2.1 CI-DCSK发射端
        4.2.2 CI-DCSK接收端
    4.3 DM-MC-DCSK系统
        4.3.1 系统发射端
        4.3.2 系统接收端
    4.4 系统各性能分析
        4.4.1 频谱效率分析
        4.4.2 能量效率分析
        4.4.3 PAPR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载波干涉技术的DM-MC-DCSK系统PAPR抑制方法
    5.1 系统简介
    5.2 载波干涉技术的简介
    5.3 常用CI码的介绍
        5.3.1 哈达码矩阵
        5.3.2 m序列
        5.3.3 传统CI码
    5.4 系统模型
        5.4.1 系统发射端
        5.4.2 系统接收端
    5.5 系统各性能分析
        5.5.1 频谱效率分析
        5.5.2 能量效率分析
        5.5.3 PAPR性能分析
        5.5.4 系统复杂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基于多元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的协作通信系统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设计
第二章 混沌数字通信系统与协作通信技术
    2.1 传统混沌数字通信系统
        2.1.1 CSK通信系统
        2.1.2 COOK通信系统
        2.1.3 DCSK通信系统
        2.1.4 FM-DCSK通信系统
    2.2 M-DCSK通信系统
    2.3 MR-M-DCSK通信系统
    2.4 协作通信技术
        2.4.1 单中继通信系统模型
        2.4.2 多中继通信系统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研究
    3.1 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
    3.2 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理论分析
        3.2.1 BER分析
        3.2.2 吞吐量分析
    3.3 CCDMA-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R-M-DCSK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传输策略研究
    4.1 多中继 MR-M-DCSK 协作通信系统
    4.2 多中继 MR-M-DCSK 协作通信系统中继传输策略设计
        4.2.1 传统方案中继传输策略
        4.2.2 改进方案中继传输策略
    4.3 多中继 MR-M-DCSK 协作通信系统中继传输策略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混沌超宽带系统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混沌通信和超宽带通信基础
    2.1 混沌通信理论
        2.1.1 混沌通信的背景
        2.1.2 混沌数字调制技术
    2.2 超宽带通信基础
        2.2.1 UWB通信发展历程
        2.2.2 FCC对于UWB通信的有关规定
        2.2.3 UWB通信中的重要技术
        2.2.4 UWB通信标准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EED的 MU-FM-DCSK UWB系统
    3.1 基于EED的 MU-FM-DCSK UWB系统模型
        3.1.1 发射机结构及原理
        3.1.2 接收机结构和原理
    3.2 基于EED的 MU-FM-DCSK UWB系统性能分析
        3.2.1 EED中输出样本的随机模型
        3.2.2 理论BER性能分析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C的 MU-PPM-DCSK系统
    4.1 SC-M/N-PPM-DCSK系统模型
        4.1.1 发射机结构及原理
        4.1.2 接收机结构及原理
    4.2 SC-M/N-PPM-DCSK系统性能分析
        4.2.1 系统整体BER分析
        4.2.2 PPM位置检测错误概率的推导
        4.2.3 吞吐量分析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理论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4.3.2 与现有系统性能比较
        4.3.3 混沌映射和扩频因子的影响
    4.4 MU-SC-PPM-DCSK在 UWB应用中的仿真
    4.5 本章小结
结论
    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改进型OMU-NRDCSK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OMU-NRDCSK系统原理
2 OMU-NRDCSK系统的误码性能分析
3 效率比较
4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4.1 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系统仿真分析
    4.2 瑞利衰落信道下系统仿真分析
5 结束语

(10)混沌掩码及混沌键控保密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混沌保密通信技术概述
    2.1 混沌掩码通信
    2.2 混沌键控通信
        2.2.1 混沌键控(CSK)
        2.2.2 差分混沌键控(DCSK)
        2.2.3 高效差分键控通信(HE-DCSK)
        2.2.4 改进差分混沌键控(I-DCSK)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ossler超混沌系统的BPSK掩码通信系统
    3.1 引言
    3.2 基于Rossler超混沌系统的通信方案
        3.2.1 Rossler超混沌系统及其同步系统
        3.2.2 掩码通信系统发送端
        3.2.3 掩码通信系统接收端
    3.3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效且噪声鲁棒的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
    4.1 引言
    4.2 基于解析解混沌振荡器的HER-DCSK通信方法
        4.2.1 混合混沌系统
        4.2.2 信息信号调制
        4.2.3 信息信号解调
    4.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载波索引DCSK通信系统降噪方法研究[D]. 徐思远.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正交多用户差分混沌键控技术研究与改进[D]. 吴雪霜.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3]混沌通信中多用户DCSK系统的研究与改进[D]. 刘金惠.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4]多用户CDSK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 和华杰.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5]改进型正交多载波降噪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J]. 贺利芳,吴雪霜,张鹏,陈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1(10)
  • [6]多载波DCSK通信系统PAPR抑制方法研究[D]. 庞子扬.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7]基于多元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的协作通信系统优化设计[D]. 张玉. 广东工业大学, 2020
  • [8]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混沌超宽带系统优化设计[D]. 马焕.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改进型OMU-NRDCSK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 张刚,刘金惠,张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10]混沌掩码及混沌键控保密通信研究[D]. 李毅.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一种改进的混合DCSK通信方案及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