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产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老龄产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一、老龄产业发展三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贺[1](2021)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山西省晋中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文中认为

徐佳辰[2](2021)在《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接近2.6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老年群体的数量与比例也会继续攀升。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健身运动对于老年人在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特别是在身体机能改善和愉悦心理等方面的作用。但老年人参与健身运动依然存在着积极性不足、缺乏指导、心理满足感较差等问题。通过对游戏化理论与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游戏化在激发积极性,增加用户粘性,提升心理体验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游戏化与老年人健身产品的结合有着理论与现实基础。文章从游戏化视角展开,首先梳理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做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游戏化理念进行了理解与分析,总结提炼出游戏化在增进驱动力和改善体验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健身现状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健身存在的不足与需求同游戏化优势具有较为明确的对应关系,二者的结合有着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发现并总结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出现了科学专业化、亲和家居化、智能辅助化、形式丰富化和文体结合化五种发展趋势,老年人健身产品发展趋势也为游戏化的结合扩展了空间。在设计调研阶段除了桌面调研、问卷调研、资料分析等调研方法外,邀请老年人进行游戏化健身产品体验并进行访谈。总结出老年人使用游戏化健身产品的需求为:信息流程掌控、健身体验提升、健身行为指导、维持健身信心和产品硬件优化。也是后文中设计介入的机会点来源。在设计研究基础上,完成了将痛点向机会点进行转化,提出设计策略。在设计实践阶段确定了产品的具体品类为颈椎锻炼产品,结合设计策略进行了头戴式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设计和与之相匹配的移动端游戏应用原型的设计。希望能从游戏化视角看待老年人健身及相关产品,把握设计趋势,更新设计方法和拓宽思路,为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张昊[3](2020)在《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提出挑战。将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支撑的智慧养老嵌入养老服务体系,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为迎合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和抓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时代机遇。为此,本文聚焦如何在智慧养老视域下,运用智慧养老的理念、技术和智慧,提升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旨在从智慧养老角度为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系统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在问题定位上,智慧养老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具有创新模式意义,但是智慧养老并非脱离传统养老模式而单独存在。本文并未简单地将智慧养老视作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加以界定,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观念能量、技术能量和智慧能量,将之注入传统养老模式之中,藉此借助信息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在智慧养老视域下探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不应仅局限于强调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的变革,还应强调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合作共赢理念以及敬老尊老的伦理哲学和文化意涵,更应在理念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等相融合的基础上系统施策。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养老构成了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必要的条件和要素。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在理论上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其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也即构建出一种科学、理性和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指导中观层面形成稳定和可靠的养老服务模式,促进相关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化运转。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倾向于这一路径,因为其养老人口规模相对有限、地域空间相对较小,而且人口老龄化进程是建立在坚实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稳定的社会保障和殷实的国民收入等基础上,是社会经济发展表现于人口结构上的自然结果,呈现出“有备而老”或“边富边老”的老龄化特征。对此,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更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和效能。其二,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型路径,也即从中观实践角度,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自发性转型历程进行经验提炼和推广,从而助推养老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完成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过程。就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养老服务供需现状而言,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人口特质、养老传统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如“计划生育”政策、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差异等衍生的政策性不利后果、资源配置不均衡、养老成本攀升等挑战,以及“未备而老”和“未富先老”的等结构性困局,缺乏西方国家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具备的物质、体制、人才和技术等基础条件。因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更加适合通过中观层面的养老服务模式的整合升级,以自下而上的渐进性方式为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的优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我国既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单要素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研究深入度也较高。但是,从整体思路出发,聚焦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及其优化路径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同时,从研究角度看,对于养老服务过程中智慧养老问题的探讨,多是从技术角度对其实践应用情况的碎片化梳理,较少从内在逻辑、观念、技术、管理等综合角度进行系统性解读,对其理论基础、优化路径反思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成果、总结已有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首先,在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部分,出于对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在供给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中的风险把控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愿景等问题的思考,综合利用供给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渐进理论和合作治理理论的知识和方法,得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在充分回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统合性的研究架构。其次,基于本文研究框架,对利用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方面,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践变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运行现状及其不足出发,系统地认识和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亟需升级的现实需求,从而厘清了通过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亦即本文研究的现实关怀和出发点。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讨论了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从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角度看,智慧养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价值嵌入、技术赋能、交互增慧三个层面,在具体作用的发挥上包含“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三重逻辑。再次,在理论逻辑上辨明理想图景的基础上,本文从实践探索角度对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已有进展进行了总结,亦同时对本文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检验、呈现和细化。基于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本文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对应我国处在实践前沿的三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智慧化”模式。通过展示不同的“智慧化”模式的运作过程与特色,对如何通过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理想愿景落地等,进行了实践梳理和系统呈现。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厘清我国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需求、逻辑理路以及实践样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国外智慧养老及其嵌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做法,对国外智慧养老的“线上社区”“智能居家”以及“合作型科技助老”等三个主要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其制度基础、运作机制等方面出发,提炼了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总体而言,通过对需求与愿景、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探讨,可以发现智慧养老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一个系统性创新路径。通过价值嵌入、技术赋能和人人交互,智慧养老可以在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方面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提质增效。不过,智慧养老在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功能设计时,需要注意克服客观的温度落差、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等潜在的障碍,走出常见的误区,并在其配套性制度和保障性机制的建立完善方面进行新的反思和探索。从长期发展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的浪潮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已来。在此形势下,正确的改革姿态应当是迎难而上,破解智慧养老的现实梗阻,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迭代升级。

高辛瑶[4](2020)在《公共治理视域下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问题与重构 ——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亟待解决。大力加强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缓解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措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目前智慧养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政府搭台,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强化市场参与,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研究应用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以苏州市W区和上海市D区作为研究案例,分析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其养老服务功能、架构、运行机制的实际状况,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个案例中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及不足,并进行成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多元供给主体之间协同度不足、缺乏有效监管、平台终端信息不对称、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现有功能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等。因此本文在公共治理视域下,对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总体架构进行重构。在技术层面,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平台的重构和功能的完善;在理论层面,分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者间的关系,构建“新”治理网络,政府的角色从“主导”走向“指导”。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本质是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最大化供给的目标。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交易透明、供需对等、信息安全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为国内社区养老领域注入新的理念和技术,实现社区养老信息化新模式,推动智慧养老高效发展。

李志宏[5](2020)在《“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十四五"时期,应尽快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质性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战略理念的八大转变,同时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围绕"着力培育老龄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老龄社会包容共享普惠,着力厚植老龄社会的文化自信,着力建设全龄全域全周期友好型宜居环境,着力推进老龄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人类老龄社会应对共同体"等六大领域,具体谋划积极应对的各项战略对策。

宋东明[6](2020)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与快速发展阶段,就这一新趋势特征而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多,且未来发展中“人口众多、结构老化”以及“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将是我国人口现象长期持续存在的情况,因而必须面对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增加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养老负担,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但是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政府、社会对于养老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站在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发展养老产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和重要选择之一。在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日益增多的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快速增加,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等都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同承担起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职责,而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商品性、市场性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来填补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生活需求多样化、老年人购买能力逐渐提升,使得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客观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进行社会福利养老,向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发展养老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社会产品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之路转向,由此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问题,同时促进老年人以及社会福利的全面发展。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但当下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未明确,因此“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尤其是发展依据,是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养老产业可从技术、市场、企业与政府多维度进行,但是在这些维度内容中,法律制度都是核心与基础保障。而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视域,不仅可以依法组织和汇集养老产业发展动能,而且是养老产业增长与创新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障。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出现新的增长机遇,它极为需要法律的促进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发展的新课题。文中以探索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分析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充分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基础,以我国老龄化国情提炼我国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功能要素、制度路径等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内容,论证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而且创新提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整体立法设计、并论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的新领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注意研究带有问题意识积极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对积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与结论分别呈现出:第一,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路径。在厘清养老产业界定的基础上,以国民收入和分配理论、产业成长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养老产业发展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是对政府、社会、个人公平效率意识的考验,而在养老产业市场对法律制度的促进调控需求以及政府提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的意愿与能力是形成养老产业市场秩序的供需互动。因此,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体现政府公共职能的作用、引导作用、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由于养老产业的经济性与福利性兼具的特点,依据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情况,亟需具有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促进其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通过法定政策指引,法律手段促进,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理性参与养老产业,从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第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供给不足。在梳理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特别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和刚刚提出养老产业这一概念时期相比,养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表现,其发展生存环境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如,老年人购买养老的专门用品和养老服务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也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与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养老用品的生产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中,党和政府明确作出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发展养老产业,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但是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益性不足,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法缺失,因而无法利用法律制度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第三,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首先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具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主要功能,这体现在养老产业法律的促进功能和权利保障层面;其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是以满足社会,尤其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促进保证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为直接目标;最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养老产业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法学领域以及经济法律领域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第四,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为基本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首先提出促进养老产业法发展法律制度是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总称,在法律规范层级结构上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四个层级。其次,由于促进养老产业法的法之整体性,其立法成长过程需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在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上的不同立法优势与特色特征,认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具有各自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模式,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能力,提升全社会养老市场购买力,保障老年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重点提出了在分析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原则要素、功能要素、协调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投融资完善的法律制度路径选择。第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战略选择,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促进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带有“促进内容”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具有促进意义的基本法,这既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与法律制度保障相结合的结果,也为法律作为制度架构来规范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法律范例。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多元主体进入养老市场,成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动能,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政策的鼓励和推动,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促进、扶持和规范,促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可以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与制度保障。围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整体目标,强调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既有宏观制度要素分析,又有微观实施安排路径选择,建议形成以专门的、统一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为统领、为基础,以配套制度为补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体系。

王丹丹[7](2020)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二孩”政策发挥作用之前,我国已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迟滞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为探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传导机制基础上,基于全国三十个省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并对论文所涉及的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概念界定,梳理了人口转变理论、马克思生产消费理论等相关理论。其次,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现状进行梳理,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探究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再次,对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线性影响。为进一步探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科技水平、消费支出、人口迁移三个角度构建门限变量探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水平存在单一门限效应,迈过门限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向影响加深;消费支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未迈过第一个门限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为负,随着消费支出相继迈过门限,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向影响持续加深;人口迁移存在双重门限,随着不断迈过门限,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向影响逐渐加深。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徐盛聪[8](2020)在《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基于人力资本存量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继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与人口预期寿命上升造成的,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中国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这段时期内,人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随着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地推行,我国人口生育率快速下降。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得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这导致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紧逼发达国家。到了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2%,与美国持平。人口老龄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然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互联网发展也将逐渐受到其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直接表现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数量比例不断上升,相对应的强壮年参加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降低,这意味着社会适龄劳动人口变得稀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劳动人口数量的相对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就是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用于人力雇佣成本,这将导致企业利润的相对下降,为了弥补成本提高带来的利润下降,企业将争取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得更高的产出,即通过对创新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力,用于弥补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因而人们会注重对劳动力学习教育的投入,以期提升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来弥补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并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互联网发展现状,提出人力资本存量在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的中介效应,即人口老龄化会对互联网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但是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会促进互联网发展,进而削减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的不利作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的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增长,生育率下降将使得家庭不需要抚养许多孩子,家庭会更加注重子女所接受教育的质量水平。预期寿命的增长使人们更加追求劳动的质量水平而不是劳动时长,人们会希望通过劳动的高技术水平来替代劳动数量提高自己的劳动收益,因此人们会在劳动年龄期间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的投入,提升自己的劳动价值,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互联网发展。将以上理论分析分析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建立互联网发展对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函数模型,运用我国2011—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有不利影响,而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会引起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从而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最终削弱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客观认识人口老龄化与互联网发展的关系、致力于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水平、提升社会劳动力资本存量、转变社会生产模式、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强化互联网资源公共配置的建议。

李鹏飞,王晶[9](2020)在《中国老龄工作发展进程及经验和对策思考》文中指出中国老龄工作可以划分为新中国成立时期老龄工作初创、老龄化进程中老龄工作全面开展、新时代老龄工作突破发展三个阶段,从中国老龄工作政策制度建设、老龄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老龄工作理论指导等方面阐析中国老龄工作取得的成就,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老龄工作的经验。针对新时代老龄工作面临的挑战,中国老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老龄工作顶层设计;加强基层老龄工作,保障老龄政策制度贯彻落实;统筹协调老龄工作职能部门,形成政府主导的协同治理工作格局;深化供给侧放管服改革,促进养老公共服务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

朱虹[10](2019)在《人口红利转变下“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因素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老龄红利释放和经济动能的转变,分析老龄金融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相比于全球其他经济体,我国步入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在人口红利加速消退的背景下,长期经济增长中枢面临趋势性下移,经济动能向"老龄"相关动能变迁,部分领域的"老龄红利"正在形成。在金融领域中,老龄红利体现为"老龄金融"的诞生和延展。考虑到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兼具风险保障和养老资产管理的特有职能定位,本文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为例,分析"老龄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潜在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老龄产业发展三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龄产业发展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年体育健身是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手段
        1.2.2 老年人健身依然存在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1.2.3 游戏化在提高积极性和改善健身体验方面有积极作用
        1.2.4 智能交互技术扩展了游戏化的应用范围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游戏化
        1.3.2 老年人健身产品
        1.3.3 游戏化健身产品
        1.3.4 老年人健身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分析及应用研究
    2.1 游戏化及相关理论概述
        2.1.0 游戏
        2.1.1 游戏化
        2.1.2 游戏化的四个核心特征
        2.1.3 游戏化相关概念八角驱动力
        2.1.4 游戏化设计元素总结
        2.1.5 游戏化优势总结分析
    2.2 老年人健身运动分析
        2.2.1 老年人健身运动现状
        2.2.3 老年人健身的需求
    2.3 老年人健身产品与游戏化健身产品概述
        2.3.1 老年人健身产品现存问题
        2.3.2 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趋势
        2.3.3 游戏化健身产品案例与特征
    2.4 游戏化结合老年人健身可行性分析
        2.4.1 结合背景
        2.4.2 老年人健身需求与游戏化优势匹配
        2.4.3 老年人健身产品结合游戏化的环境已经出现
        2.4.4 结合难点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2.5 章节小结
第三章 老年人健身运动及游戏化案例的调研与分析
    3.1 调查研究策略
        3.1.1 调查研究目的与流程
        3.1.2 调查研究方法
        3.1.3 调研思路与框架
    3.2 桌面调研与案例分析
        3.2.1 宏观政策调研
        3.2.2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案例调研
        3.2.3 调研总结
        3.2.4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构成要素层与组成部分分析
    3.3 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
        3.3.1 目的与作用
        3.3.2 线上问卷调研
        3.3.3 游戏化健身产品实物产品体验与调研
        3.3.4 用户访谈
    3.4 调研结果总结与需求分析
        3.4.1 调研结果总结
        3.4.2 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目标与策略
    4.1 产品机会
        4.1.1 用户痛点梳理
        4.1.2 需求痛点转化为机会点
        4.1.3 机会点与设计趋势
    4.2 用户需求导入
        4.2.1 构建用户模型
        4.2.2 用户旅程图梳理需求痛点
        4.2.3 基于SET模型分析价值机会
        4.2.4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内容构建
    4.3 设计策略
        4.3.1 产品硬件相关部分设计策略
        4.3.2 游戏设定部分设计策略
        4.3.3 游戏应用部分设计策略
第五章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义
        5.1.1 方向性设计概念
        5.1.2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概念形成
    5.2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游戏设定部分
        5.2.1 游戏规则
        5.2.2 游戏进步路径
        5.2.3 游戏内容与故事背景
    5.3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硬件部分
        5.2.1 功能模块定义
        5.2.2 技术可行性分析与试验
        5.2.3 人机工程分析
        5.2.4 设计风格探讨
        5.2.5 产品造型设计
        5.2.6 硬件工程实现分析
        5.2.7 CMF设计
        5.2.8 产品展示
    5.4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游戏应用原型部分
        5.4.1 需求分析与游戏应用框架
        5.4.2 游戏应用原型逻辑流程
        5.4.3 低保真原型设计与说明
        5.4.4 高保真原型
    5.5 技术原型构建与测试
    5.6 设计方案评估
    5.7 章节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线上调研问卷
附录 B:游戏化健身产品体验问卷
附录 C: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实践活动

(3)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一)供给理论
        (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三)渐进理论
        (四)合作治理理论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现实关照: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与升级需求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变迁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效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需求
        (一)社会多元化需求要求服务模式升级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服务能力升级
        (三)内在实效性目标要求服务机制升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图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
    一、智慧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一)嵌入:基于价值引领的养老模式重塑
        (二)赋能: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支撑
        (三)增慧:利用系统功能操作中的人人交互
    二、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三重逻辑
        (一)以“虚拟化”填补供需发展堕距
        (二)以“智能化”补足主体能力短板
        (三)以“一体化”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践探索: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基本模式
    一、“虚拟化”商业运营模式
        (一)会员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二、“智能化”公益对接模式
        (一)积分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三、“一体化”生态共建模式
        (一)派单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域外经验:国外智慧养老实践模式参鉴
    一、“线上社区”养老模式
        (一)“线上社区”养老的制度基础
        (二)“线上社区”养老的运作机制
    二、“智能居家”养老模式
        (一)“智能居家”养老的制度基础
        (二)“智能居家”养老的运作机制
    三、合作型科技助老模式
        (一)合作型科技助老的制度基础
        (二)合作型科技助老的运作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未来进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前景
    一、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可能限度
        (一)客观存在的温度落差
        (二)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三)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
    二、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路径策略
        (一)以“量身定制化”增加服务人情味
        (二)以“包容性智慧”提升服务可及性
        (三)以顶层驱动和分层整合增强服务协同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公共治理视域下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问题与重构 ——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质性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养老
        2.1.2 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
        2.1.3 公共治理
        2.1.4 区块链
    2.2 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对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适用性
第3章 苏州市W区和上海市D区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实证分析
    3.1 苏州市W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现状分析
        3.1.1 研究过程及基本概况
        3.1.2 苏州市W区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现状及特点
    3.2 上海市D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现状分析
        3.2.1 研究过程及基本概况
        3.2.2 上海市D区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现状及特点
    3.3 苏州市W区与上海市D区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比较
        3.3.1 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特点及功能的比较
        3.3.2 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监管的比较
        3.3.3 研究启示与小结
第4章 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运行困境及成因
    4.1 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困境
        4.1.1 多元供给主体之间协同度不够
        4.1.2 缺乏有效监管
        4.1.3 平台终端信息不对称
        4.1.4 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4.1.5 功能无法满足需求
    4.2 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困境成因
        4.2.1 政府内部机构责任划分不清
        4.2.2 监管制度薄弱、监管能力不足
        4.2.3 服务信息平台数据采集面临技术瓶颈
        4.2.4 政策制度、行业标准不完善
第5章 公共治理视域下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重构
    5.1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重构平台框架
    5.2 基于区块链技术完善平台功能
        5.2.1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5.2.2 基于区块链技术重构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
    5.3 新理念新技术支撑下的治理主体关系分析
        5.3.1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5.3.2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5.3.3 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5.3.4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治理网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入阶段,呈现新特征
        1. 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新阶段
        2. 老年群体代际更替呈现新变化
        3. 老龄化空间分布呈现新特征
        4. 老龄问题呈现新特点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1. 从挑战看
        (1)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
        (2)要素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老年群体的需求结构升级态势明显
        (4)国际环境趋于复杂
        2. 从机遇看
        (1)老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2)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赋予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新机遇
        (3)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4)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更为丰厚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仍存在诸多不足
        1. 不均衡
        2. 不充分
        3. 不可持续
        4. 不融合
        5. 不公平
        6. 不精准
        7. 不衔接
        8. 不清晰
二、“十四五”时期应尽快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质性提升为国家战略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本要件
        1.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被联合国视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密不可分的重大问题
        2.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始终的基本国情
        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影响不容低估
        4. 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十四五”时期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恰逢其时
    (三)尽快完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确定过程
    (四)谨防以某一涉老领域的专项规划替代综合性老龄规划的战略短视
三、实现“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理念转变
    (一)由老年期视角向全生命周期视角转变
    (二)由群体性视角向结构性视角转变
    (三)由偏人视角向全人视角转变
    (四)由挑战论向机遇论转变
    (五)由负担论向财富论转变
    (六)由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
    (七)由还原论向整体论转变
    (八)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应对转变
四、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谋划“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一)着力培育老龄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1. 加快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综合优势
        2.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3. 激发老龄产业发展活力
    (二)推进老龄社会包容普惠共享
        1.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2. 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各个环节
        3. 织密筑牢老年民生保障网
        4. 着力推进健康老龄化
        5. 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
        6. 巩固支持家庭养老
    (三)着力厚植老龄社会的文化自信
        1.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2. 培育和践行积极老龄观
        3. 传承和弘扬孝亲敬老文化
        4.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着力构建全龄全域全周期友好型宜居环境
        1. 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2. 增加生态康养产品供给
        3. 建设宜居环境
    (五)着力推进老龄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2. 深化老龄工作机构改革
        3. 推进老龄法治建设
        4. 加强老年群体社会管理
        5. 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作用
    (六)着力构建人类老龄社会应对共同体
        1. 积极争取承办第三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2. 推动完善联合国解决老龄问题的基本框架
        3. 打造国际品牌性老龄论坛

(6)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规范分析方法
        1.3.2 比较研究方法
        1.3.3 价值分析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选题创新
        1.4.2 方法创新
        1.4.3 研究思路创新
第2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2.1 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2.1.1 养老产业概念
        2.1.2 养老产业特征分析
        2.1.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形态
    2.2 养老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
        2.2.2 社会学理论
        2.2.3 经济法理论
第3章 我国养老产业制度溯源与现状
    3.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3.1.1 1999年之前的养老产业情况
        3.1.2 2000年-2013年的养老产业情况
        3.1.3 2013年以来的养老产业情况
    3.2 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和法律现状分析
        3.2.1 养老产业政策
        3.2.2 养老产业立法
    3.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备
        3.3.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不完善
        3.3.3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制度存在问题
    3.4 养老产业相关制度问题成因
        3.4.1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不足
        3.4.2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效益性不足
        3.4.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缺失
第4章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
    4.1 美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征
        4.1.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特色
        4.1.2 美国以法案形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有历程
        4.2.1 日本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发展三大阶段
        4.2.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综合性特色
    4.3 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法范例
        4.3.1 韩国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作为法律制度引导
        4.3.2 韩国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计划
    4.4 德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以法律政策并重表现
        4.4.1 法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4.5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启示
        4.5.1 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础
        4.5.2 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扶持养老产业发展
        4.5.3 完善投融资及财政支持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第5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要素
    5.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
        5.1.1 通过基本法模式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5.1.2 依法促进养老产业升级转型
        5.1.3 依法保护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
        5.1.4 依法明确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5.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原则要素
        5.2.1 公平正义原则
        5.2.2 市场竞争原则
        5.2.3 依法治理原则
    5.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功能要素
        5.3.1 养老产业市场不健全的调节功能
        5.3.2 对养老产业不平衡的调节功能
        5.3.3 养老产业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调节功能
        5.3.4 养老产业企业唯利性的调节功能
    5.4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协调要素
        5.4.1 养老产业法律制度与政策协调
        5.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综合协调配套建设
第6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安排
    6.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作为制度基本法
        6.1.1 确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之意义
        6.1.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的关键内容
    6.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法律制度路径选择
        6.2.1 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完善
        6.2.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完善
        6.2.3 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完善
        6.2.4 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
    6.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产业结构升级
    2.2 相关理论回顾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马克思生产消费理论
        2.2.3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2.2.4 配第-克拉克定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传导机制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研究
        3.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
        3.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3.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原因
    3.2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现状研究
        3.2.1 我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3.2.2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3.2.3 我国产业结构趋势分析
    3.3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传导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变量选取依据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核心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门限变量
    4.3 数据说明
    4.4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面板单位根检验
        4.4.2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基本估计结果
    4.5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非线性门限效应的实证分析
        4.5.1 门限效应检验
        4.5.2 回归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5.1.1 加强人力资本投入
        5.1.2 推动科技创新
    5.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发展银发产业
        5.2.1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5.2.2 大力发展银发产业
    5.3 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基于人力资本存量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2.2 关于互联网发展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人口老龄化与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现状
    3.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3.2.1 互联网发展特征
        3.2.2 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第5章 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指标选取
        5.1.2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5.2 模型构建
    5.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5.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3.2 面板回归结果
        5.3.3 人力资本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老龄工作发展进程及经验和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时期老龄工作的初创
二、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龄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的新突破
四、中国老龄工作的经验和对策思考
五、结语

(10)人口红利转变下“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及经济影响
    (一)人口红利窗口关闭更早,老龄化速度接近发达经济体
    (二)人口红利的经济动能释放渠道——房地产投资与贸易全球化
    (三)人口红利向老龄红利转变,经济动能的“老龄”变迁
二、老龄金融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一)老龄金融的理论内涵
    (二)老龄金融的实践路径
        1. 老龄金融对养老刚性保障的支持
        2.老龄金融对多元化资产管理模式的推动
        3. 老龄金融对老龄产业发展的支持
三、金融机构发展老龄金融的路径思考
    (一)关注老龄保障需求的潜在空间,拓展资金来源多样性
    (二)关注老龄社会低利率环境,推动资产配置向长期价值型风格转换
    (三)促进养老产业价值链形成,提升业务布局在养老生态圈的协同性

四、老龄产业发展三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山西省晋中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D]. 赵贺.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D]. 徐佳辰. 江南大学, 2021(01)
  • [3]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D]. 张昊. 吉林大学, 2020(03)
  • [4]公共治理视域下社区养老信息化平台问题与重构 ——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D]. 高辛瑶.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5]“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国家战略对策[J]. 李志宏. 老龄科学研究, 2020(08)
  • [6]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 宋东明. 辽宁大学, 2020(01)
  • [7]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D]. 王丹丹. 燕山大学, 2020(01)
  • [8]人口老龄化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基于人力资本存量中介效应分析[D]. 徐盛聪.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9]中国老龄工作发展进程及经验和对策思考[J]. 李鹏飞,王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0]人口红利转变下“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及路径研究[J]. 朱虹. 金融与经济, 2019(12)

标签:;  ;  ;  ;  ;  

老龄产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