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库岸防塌工程水土保持研究

官厅库岸防塌工程水土保持研究

一、官厅水库塌岸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晗[1](2018)在《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永寿寺边坡坍岸机理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永寿寺坍岸变形体位于硗碛水电站库区右岸泥巴沟和咔日沟之间的条形山脊上。从2006年底硗碛水库蓄水至今,条形山脊两侧岩质边坡局部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并坍岸,对山脊平台上的寺庙建筑物及僧侣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以现场勘察为基础,分析了永寿寺坍岸变形体的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及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坍岸体变形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坍岸体的剪应变增量和位移的变化,研究其坍岸机理;随后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永寿寺坍岸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岸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三种治理方案,并通过方案比选给出最优治理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勘察,查明永寿寺坍岸变形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水库的运行模式,分析了造成永寿寺坍岸体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岸坡自身的地质特征是影响坍岸的内在因素,库水位升降是影响岸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外因。(2)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永寿寺两侧岸坡坍岸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剪应变增量带及大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岸坡前缘;随着库水位上升至2140m正常蓄水位时,剪应变增量带和大变形区域向中部发展,岸坡前缘破坏加深;当库水位从2140m降至2135m后,岸坡内外因水头差形成的动水压力推动表层蠕滑,使岸坡后缘拉裂,剪应变增量带向后缘扩大,岸坡前缘岩土体也受到水流冲刷进一步破坏。岸坡表现为由下至上逐级破坏,为典型的牵引式坍滑。(3)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永寿寺两侧岸坡9个典型剖面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以最不利蓄水工况2140m降至2135m及2140m正常蓄水为基本控制条件,再分别考虑天然、暴雨、地震三种工况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永寿寺单薄山脊两侧坍岸变形体在水库现阶段运行状态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4)在对已有各类坍岸防治措施及其适用性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永寿寺坍岸变形体提出三种坍岸治理方案,通过方案比选,推荐方案二为最优方案,即采用格构锚索+阶梯式锚杆挡土墙治理。

魏来[2](2017)在《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硗碛水库坐落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位于大坝左岸上游柳洛沟支沟沟口处。2008年水库蓄水导致此处库岸边坡出现一系列变形破坏,对于省道S210的顺畅通行和此处居民房屋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在掌握库岸边坡形态、地层结构、物质组成的前提下,通过对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提出了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失稳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ANSYS和FLAC3D数值模拟再现还原库水位升、降变动以及长期升降循环对库岸边坡的影响,分析位移、应力和塑形区分布结果对柳洛沟1号塌岸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利用现场监测数据比对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探明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所在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根据现场变形破坏特征,塌岸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运行调度模式,提出柳洛沟1号塌岸变形失稳机制和影响塌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库水位升高和降落是影响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外部因素,水位下降时边坡变形破坏强烈,并呈现自下而上多级发育的特点。(2)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两个危险滑动面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参考变形破失稳机制中的主要阶段,对柳洛沟1号堆积体2140m蓄水位天然工况、2140m蓄水位暴雨工况、水位骤降至2060m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两个危险滑动在2140m水位天然状态下稳定或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水位骤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最低,处于不稳定与欠稳定的过渡状态。(3)分析FLAC3D模拟结果。将模拟结果中的大变形区域与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塌岸范围进行比对,规模范围基本吻合。对比工况一和工况二模拟结果:相较于库水位上升,水位下降时库岸边坡位移量绝对值、变形规模和塑形区范围明显较大,且大变形区集中于塌岸范围的中下部,验证了所提出的边坡失稳机制。(4)通过对库水位多次循环下堆积体的数值模拟结果可知,位移累积量增长有明显减缓趋势。一个循环周期内库水位上升和下降阶段累计变形量差异明显,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明显阶梯状。(5)分析整理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并与FLAC3D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塌岸区内外两个监测点三种工况下的比对,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和特征,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同时验证了库水位变动是影响库岸边坡稳定的主要外因,水库水位下降阶段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相对更差。

陈中华[3](2017)在《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塌岸模式及水土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棉花滩水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及上杭县境内,属于大型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库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裂隙性水分布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粉砂岩等岩石的裂隙中;地下水由降雨及库水补给,向库区或河流排泄。棉花滩水库库区属于中低山区,整体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区内主要为由构造形成的中低山地貌、剥蚀丘陵地貌、剥蚀残丘地貌。库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前震旦系变质岩、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白垩系沉积岩、第四系残坡积及冲洪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基岩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粉砂岩等,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松散孔隙比大的砂土。库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研究对象是棉花滩水库库岸边坡,研究的目标是水库塌岸范围,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准确预测水库塌岸的范围,保证岸边居民、交通设施等工程的安全。研究步骤是野外调查—查阅资料—室内试验—数据处理分析—公式推导。目前通过图解法预测塌岸宽度较多,通过公式预测塌岸宽度的研究较少,且不成熟。通过研究再现棉花滩的水库库岸的横向拓展破坏过程,根据水土相互作用的机理推导出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更加准确的预测水库塌岸宽度。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通过调查研究明确自然及地质环境条件、塌岸特征、塌岸模式、塌岸影响因素等;在室内进行棉花滩水库塌岸的模拟实验实验,包括塌岸横向拓宽机制模拟实验和水位调度模拟试验,其中塌岸横向拓宽机制模拟实验又分为单一破坏下和多处破坏下的塌岸横向拓宽机制模拟实验;通过设计多因素正交试验推导塌岸公式,另一方面水土相互作用机理推导出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本文采用查阅资料、试验模拟、公式推导等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是先野外现场调查、再查阅相关资料、接着在室内进行相关试验(塌岸横向拓宽试验、水位调度试验、多因素单因素试验)、然后分析处理推导出基于试验的塌岸公式,此外根据水土相互作用推导出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最后选取典型剖面验证。在野外调查过程中采用罗盘、皮尺等量测设备,试验过程中采用卷尺、直尺、罗盘等工具。试验过程采用相似试验,即保证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外部条件、物质组成的相似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八个方面:(1)关于水库塌岸的野外调查,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在中国东西部共调查了棉花滩水库(福建)、水口水库(福建)、富春江水库(浙江)、滩坑水库(浙江)、新安江水库(浙江)、柘林水库(江西)、龙开口水库(云南金沙江)、黑龙潭水库(成都)、龚嘴水库(四川)、铜街子水库(四川)、三岔湖水库(四川简阳)、锦屏1级水库(四川)、白云水库(湖南)、威溪水库(湖南)等共14个山区水库,通过调查进一步认识到水库塌岸的特征、模式,特别是棉花滩水库具有典型的横向拓宽破坏的特点,并且锦屏1级水库白碉1-1’剖面具有和棉花滩塌岸类似的特征。(2)通过对龙开口水库、滩坑水库的长期监测资料的搜集,为水库塌岸预测公式的典型剖面验证奠定基础。(3)室内的相关性试验,具体有关于水库塌岸横向拓宽的机制和过程的模拟试验(分为单一破坏的横向拓宽的模拟试验和多处破坏的横向拓宽的模拟试验)、水位调度的模拟试验、单因素试验、正交多因素试验。(4)通过室内模拟再现棉花滩库岸发现先在局部形成局部破坏(纵向)再往两侧横向破坏的破坏过程,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出现单一的局部破坏的塌岸破坏速率比出现多处局部破坏的塌岸横向破坏速率慢,主要是由于出现多处局部破坏的塌岸有多处破坏点,且在多处局部破坏接近贯通时未贯通部分左中右三向临空,会收到左右两侧的叠加破坏,破坏速率明显加快。(5)通过水库调度的模拟实验,进一步认识了水位调度对水库塌岸的影响机理及原因;单因素试验保持试验高度(45 cm)、岸坡坡度(40°)、水位(30cm)、波浪浪高(12cm)不变,改变单一变量物质组成材料—粘土、中砂、角砾型、粗颗粒,探索物质组成对塌岸宽度的影响;多因素正交试验,通过四因素(物质组成、岸坡坡度、水位、波浪高度)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九种组合类型下的塌岸宽度,为室内试验塌岸公式的推导奠定基础。(6)根据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推导塌岸预测公式:S=2.5919e-2.886d(0.4189X1-0.2554X2+0.3348X3+14.3529X4),式中:S为水库塌岸宽度(m),X1为岸坡坡角(°),X2为水位差(m),X3为波浪高度(cm),X4为d60(mm),d为相对密实度。(7)在水土相互作用机理、波浪过程的基础上,以波浪回落过程作为研究过程,以垂直岸坡方向的受力方程式为基础,推导出含有波浪爬高R的受力方程式,并用推导的R值去修正卡丘金经验公式,得出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8)通过基于水土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手册法、库岸结构法四种方法对滩坑水库的三个剖面进行验证,得出的结果,基于水土平衡的预测结果更准确。由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是在均匀沙散粒体和粘性泥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由于目前水库的监测资料较少,可供验证的剖面较少,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此公式的适用性,并且在大量的实例验证中修正和完善此公式。

李磊[4](2016)在《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北京发展的主要瓶颈。跨界水源地的自产水是北京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官厅水库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水库的年来水量不断减少,2014年为0.46亿m3;水库的水质目前仅为Ⅳ类,尚未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水库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退化。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官厅水库向北京供水的重要因素。官厅水库为保障向北京供水的水质和水量,严格限制了水库水源地及其上游所在区域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水源保护区的经济发展权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根据“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我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中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构建跨界水源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能够实现流域内不同行政区间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本文从京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以官厅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所在的河北省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区,以及官厅水库流域张家口的部分区县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流域和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分析了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驱动因素,以及生态补偿的原理和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空间分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估方法,测算了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标准。从京冀生态协同发展的视角,探讨了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在对生态补偿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区位与级差生态成本理论和城市水源生态区位理论模型,构建了水源地级差生态补偿模型。生态区位与级差生态成本理论,为研究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空间分异、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城市水源生态区位理论模型,以城市饮用水源水库区为中心,按照支付生态环境成本的能力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形成圈层状分布,从内向外依次为:水源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生态人居,以及生态工业区。从水源地级差生态补偿模型可以看出,水源地级差生态补偿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同类型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值和水库水源生态保护成本等成正比关系;与不同类型用地离水库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关系。(2)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对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出水源地所在流域上下游之间存在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困境。跨界政府间,应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生态保护约束协议,规范上下游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3)本文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造林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条件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从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资源水质水量、居民的支付和受偿意愿,以及机会成本的角度,估算了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标准。基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四种用地类型,2013年怀来和延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17089.47万元和192198.61万元,怀来环库7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514.94万元,延庆环库3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15694.32万元;基于水库水质恢复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8.68亿元,从水量角度北京应该给予水源地生态补偿金额为5.124亿元;水源地下游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在56200—86200(万元/年),怀来全县和延庆全区农户的受偿总金额分别为16171.545万元和16545.06万元,怀来环库7个乡镇和延庆环库3个乡镇农户受偿的总金额分别为7189.455万元和5687.64万元;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和受访者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对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影响显着,受访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受访者对水源地下游受水区水资源水质水量、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对支付意愿值的边际影响显着;怀来、延庆的发展权损失分别为656325.65万元和2240656.11万元。(4)跨界水源地可以采取基于初始水权分配的生态补偿,以及建立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的补偿模式;提出了建立跨界水源地水资源生态保护协商平台、京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专项基金;从京冀协同发展的角度,完善跨区域生态法规,实施流域双向生态补偿,并开展水源地的生态评价,以保护跨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刘海明[5](2016)在《中国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库塌岸作为水库蓄水之后的典型工程地质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水库区域的安全、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相比于平原宽缓型水库,山区水库具有岸坡高陡、岸坡形貌复杂、覆盖层多为粗颗粒土、蓄水位高等特点,塌岸问题更为复杂且研究较少。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数个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典型山区水库进行研究。总体而言,东南部山区水库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覆盖层以粗颗粒土为主,塌岸现象主要发育在覆盖层较厚的岸坡,塌岸模式以侵蚀型、坍塌型为主。为了深入地研究水库塌岸的机制和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关系等问题,在对塌岸现象和地质环境条件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采用机制模拟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模拟试验。其中,多因素试验考虑了岸坡物质组成、岸坡坡度、水位、波浪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塌岸宽度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岸坡坡度、岸坡物质组成、波浪大小、水位;单项试验包括不同纵剖面对比试验、水位升降试验、保持与清除坡脚堆积对比试验、不同平面形态对比试验、密实度影响试验、塌岸时间效应模拟试验和塌岸长度展宽模拟试验7组试验,试验目的在于从物理模拟的角度直观分析上述各种条件下的塌岸规律和机制。根据野外调查和物理模拟试验观察,综合分析认为水库塌岸机制主要分为在恒定水位下的塌岸机制和变动水位下的塌岸机制。在恒定水位下水库岸坡在库水软化、湿化、波蚀作用下逐渐发生破坏,由于岩土体组成、岸坡结构、岸坡形态等影响下而逐渐发展为侵蚀型、坍塌型或滑移型;在变动水位作用下,相当于在水位变动范围内的多次恒定水位塌岸破坏的叠加。综合分析了水库塌岸与岸坡坡度、岸坡物质组成、波浪大小、水位的影响关系和机制。根据大量的水库塌岸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多元回归塌岸宽度预测公式,并给出了该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参数取值方法,结合已有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检验。

黄炳彬,李其军,孟庆义,刘培斌,吴敬东,智泓,叶芝菡,何春利,关卓今[6](2013)在《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技术措施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官厅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的污染源、水质、水量进行综合诊断、分析、评估,量化各污染来源、分布、贡献率,并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分散点源土地处理、库(河)滨带生态修复及面源污染防控、入库区前置库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库区底泥污染防控与资源化利用、河道源水净化技术、库区水库水华防治、河道水源预处理等技术措施示范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流域水质水量问题,以流域为整体、集中污废水处理为重点,充分结合小型分散点源处理、流域面源污染截留净化、水库内源污染控制、河道(水库)水体生态净化等多项技术措施,优化提出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与综合技术措施方案,促进官厅水库水体实现地表水Ⅲ类标准、三家店水库水体实现地表水Ⅱ~Ⅲ类水质目标。

张文春[7](2012)在《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长江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开始分三阶段蓄水,历经135m、156m和175m的蓄水过程,坝前水位运行在145m~175m之间。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已经在发电、航运、供水、抗旱、防洪、生态等方面显现良好的效益。三峡库区地处鄂西渝东,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并易受暴雨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趋于频繁,灾害加剧。长江三峡水库为山区河道型水库,库岸的总长度约5300km,其中441km库岸段稳定性较差。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145m~175m范围内库岸自然条件发生显着变化,造成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位的抬高,库水浸泡时间变长、涨落幅度增大、地下水动力作用加强,加快库岸塌岸进程,对库岸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水库运营等造成严重影响,塌岸是影响三峡库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国内外水库塌岸研究成果更多地集中于土质岸坡为主的平原地区冲磨蚀型水库塌岸问题,对三峡库区这类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研究相对不足,急需建立起适合于三峡库区的水库塌岸预测模型和方法体系。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已经广泛开展针对三峡河道型水库特点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塌岸预测方法,但研究普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验证。论文以承担的三峡库区坡岸地质条件调查项目为基础,经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库区现场地质条件调查研究,概述了丰都县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情况,对丰都县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库岸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对影响岸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研究,结合既有研究成果与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研究了影响丰都县水库塌岸破坏模式,对塌岸评价预测参数量化和取值进行研究,基于非线性理论方法建立水库塌岸非线性评价预测模型和方法体系,为三峡水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依据。论文首次建立了基于核主成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非线性水库塌岸评价预测模型,以丰都县岩质岸坡为研究对象,对156m和175m蓄水位的水库塌岸进行了预测研究。论文在核函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核函数强大的非线性数据的处理和挖掘能力,对水库塌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降维处理。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对丰都县塌岸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可拓学塌岸预测研究奠定基础。论文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多类分类问题,及核函数的选取及优化行了研究。在Matlab平台上构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水库塌岸预测模型,采取“一对多方法”方法分别对156m和175m蓄水位的水库塌岸范围进行预测,并对库岸稳定性进行评价,将预测评价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预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论文研究了可拓评判建模过程及方法,进行了权重系数的修正,运用水库塌岸可拓评判方法软件完成了论文中的相关成果运算,经过反算测试证明,程序计算得出的预测结果成果正确,程序算法合理,实现了良好的预测评价效果。以丰都县库岸岩质岸坡为例,应用论文中建立的水库塌岸非线性预测模型对156m和175m蓄水位库岸可能发生塌岸的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库岸稳定性等级进行了评价。利于地理信息系统及可视化技术,对库岸进行三维可视化,做为定性的辅助分析。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基于非线性评价的结果比传统方法所得结果更符合水库库岸实际,更客观合理。研究成果可为丰都县及三峡库区其它水库塌岸预测及库岸防治工程提供研究参考。通过对三峡库区丰都水库塌岸预测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采用非线性的理论方法,首次建立了基于核主成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非线性水库塌岸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塌岸模式、不同蓄水位的坡岸进行塌岸预测与库岸稳定性评价,模型可普遍用于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可移植性好。2.主成分理论对丰都县岩质岸坡的库岸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降维,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对丰都县水库塌岸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提取,在影响高程及宽度的11个影响因素和库岸稳定性的影响13个因素中,分别提取出7个和9个主成分最强相关的因素,计算结果核主成分可以代替原始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预测。3.首次引入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水库塌岸及影响高程、宽度预测,就丰都县14个调查区段的各塌岸风险坡段,分别对156m和175m蓄水位条件,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可拓学两种非线性方法进行水库塌岸影响范围预测和稳定性评价计算。4.通过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可拓学两种方法的塌岸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可知,二种非线性水库塌岸预测结果基本相似,并与野外实际调查结论相符。验证了非线性理论处理水库塌岸问题的能力,说明采用非线性理论构建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模型是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体现了论文选题与研究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5.基于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引入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库岸滑坡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进行辅助分析。应用三维可视化分析得出与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的分析结论,增加了塌岸预测与稳定性评价的直观性,为塌岸预测范围的定量化预测提供能力提升空间。

李钟[8](2011)在《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涛镇老区是重庆市新老化工园区,白涛镇老区人口超过两千,核工业816厂是重庆市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过亿元。白涛镇库岸老区在塌岸带及其影响范围有建峰化工总厂的热电厂、水厂和公路等设施,为不搬迁尚需保护的对象。对于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而言,在水库蓄水后,一旦失稳,会对保护对象的安全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在不同状态下、不同水位时的稳定性及变形特征并提出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充分收集库岸段的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地质环境条件,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方案比较等方法,对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的塌岸形成机制、塌岸预测、稳定性及其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新的认识如下:(1)首先根据白涛镇老区库岸所在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两段:搅拌厂—白涛粮店段(178-586-fL-21-1)、白涛粮店—码头段(178-587-fL-21-2);然后根据库岸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结合库岸边坡结构特征又进一步将fL-21-1段划分为岩土混合岸坡,将fL-21-2段划分为岩质岸坡和岩土混合岸坡。(2)采用卡丘金图解法预测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塌岸范围及其强烈程度。根据预测结果,fL-21-1产生塌岸的宽度38.08~68.84m,影响顶高程176.90~182.14m,塌岸程度为强烈;fL-21-2产生塌岸的宽度12.50~119.84m,影响顶高程175.45-211.04m,塌岸程度为大部分地区强烈,只在局部地区轻微(PX6)。(3)库岸边坡稳定性计算中,剖面整体稳定性验算采用传递系数法,前缘局部稳定性验算采用圆弧滑动法。经计算,fL-21-1岸坡整体稳定;但岸坡前缘在第4、第5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易产生坍塌。fL-21-2库岸段大部分整体稳定差,为整体滑移型塌岸,局部(PX7、PX9)为侵蚀剥蚀型塌岸。(4)根据上述结果,依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白涛镇老区FL-21-1段库岸塌岸治理方案选取碎石压脚,压脚后坡面采用削坡后浆砌格构加干砌片石护坡;白涛镇老区FL-21-2段库岸塌岸治理方案选取挡墙与护坡(削坡)相结合,并在局部设置抗滑桩。本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9](2011)在《抓住机遇谋发展 扎实工作惠民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河流域地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其大部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中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西部北部山区更是国家能源基地首都的核心地位、京津城市群的兴起、庞大的经济规模、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海河流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保障带来了艰巨挑战。

何元宵[10](2011)在《几个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与预测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库塌岸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塌岸会威胁库区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毁坏良田,阻断交通,缩短水库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对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机理、塌岸模式、塌岸预测参数等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以至于塌岸预测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本文以已蓄水运行的三峡、二滩、宝珠寺、大朝山、天生桥一级、紫坪铺、漫湾、小湾等八个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为基础,对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与预测参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在八个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岸坡形态、岸坡结构类型和库水动力条件。并对塌岸随岸坡形态及岸坡结构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主要发育于凸型岸坡和残坡积层中。2、系统地总结了各塌岸模式的形成条件与特征,提出了四种新的塌岸模式即滑塌型、坍塌—滑移转换型、滑移—坍塌转换型及古滑坡—坍塌型。3、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模式主要有:冲磨蚀型、坍(崩)塌型、滑移型、滑塌型、流土型、坍塌—滑移转换型、滑移—坍塌转换型等七种。统计显示,山区河道型水库主要以坍(崩)塌型和滑移型为主,分别占51.85%和30.69%,冲磨蚀型占5.56%。4、统计分析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实测参数,归纳了影响塌岸预测参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岩性、岸坡形态、矿物成分、岸坡结构、地质构造等,外在因素包括风浪作用、库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库水位升降作用、降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特征等。5、根据塌岸预测参数统计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参数建议值。

二、官厅水库塌岸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官厅水库塌岸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永寿寺边坡坍岸机理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坍岸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1.2.2 水库坍岸范围预测及稳定性研究
        1.2.3 水库坍岸防治工程研究
        1.2.4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第2章 硗碛库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气象
    2.2 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物理地质现象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永寿寺坍岸体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分析
    3.1 坍岸变形体基本特征
        3.1.1 坍岸边界、形态和规模
        3.1.2 坍岸变形体物质组成
    3.2 坍岸体变形破坏特征
    3.3 永寿寺坍岸影响因素分析
    3.4 坍岸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3.4.1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基本原理
        3.4.2 FLAC3D模型的建立
        3.4.3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3.4.4 计算工况
        3.4.5 计算结果及坍岸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坍岸变形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
    4.1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方法概述
    4.2 坍岸变形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4.2.1 计算剖面的选取
        4.2.2 计算模型及工况
        4.2.3 稳定性计算方法
        4.2.4 计算参数选取
        4.2.5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坍岸变形体治理工程措施
    5.1 概述
    5.2 常用坍岸防治措施
        5.2.1 非结构性措施
        5.2.2 结构性措施
        5.2.3 表面防护措施
    5.3 坍岸变形体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5.3.1 方案一
        5.3.2 方案二
        5.3.3 方案三
    5.4 治理方案比选
    5.5 推荐方案工程结构设计
        5.5.1 锚索设计计算
        5.5.2 格构梁截面配筋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塌岸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1.2.2 水库塌岸预测方法
        1.2.3 其他相关研究
        1.2.4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第2章 硗碛库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物理地质现象
    2.6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2.7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2.8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分析
    3.1 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基本特征
        3.1.1 塌岸边界、形态和规模
        3.1.2 塌岸变形体物质组成
    3.2 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破坏特征
    3.3 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3.3.1 塌岸变形失稳影响因素
        3.3.2 塌岸变形失稳机制分析
        3.3.3 柳洛沟1号堆积体稳定性计算
第4章 柳洛沟1号堆积体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4.1 有限单元法和ANSYS软件介绍
    4.2 ANSYS建模优势
    4.3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4.3.1 模型边界选取
        4.3.2 堆积体多地层叠加
第5章 基于FLAC3D库水位周期变动下塌岸变形体稳定性数值模拟
    5.1 FLAC3D三维仿真计算软件介绍
    5.2 FLAC3D模拟优势
    5.3 柳洛沟1号塌岸变形体计算模型
        5.3.1 柳洛沟1号塌岸变形体参数选取
        5.3.2 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稳定性计算工况
    5.4 模拟结果分析
        5.4.1 工况一:天然自重状态下水位升至2140m
        5.4.2 工况二:天然自重状态下正常2140m水位降至2060m
        5.4.3 两种工况结果对比分析
        5.4.4 工况三:水位2060m-2140m-2060m循环
第6章 库水位周期变动下塌岸变形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塌岸模式及水土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塌岸模式研究现状
        1.2.2 塌岸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水库塌岸模拟试验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自然及地质环境背景
    2.1 自然环境条件
        2.1.1 气象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形地貌
        2.2.2 区域地层岩性
        2.2.3 区域地质构造
        2.2.4 地震
第3章 棉花滩水库塌岸特征及模式研究
    3.1 棉花滩水库岸坡基本地质条件
    3.2 棉花滩水库塌岸基本特征
        3.2.1 库首段塌岸特征
        3.2.2 库中段塌岸特征
    3.3 棉花滩水库塌岸模式
第4章 水库塌岸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4.1 试验模型设计
        4.1.1 相似性原则
        4.1.2 试验设备
        4.1.3 试验材料
        4.1.4 模型设计
    4.2 模拟试验
        4.2.1 单一局部破坏的塌岸横向拓宽物理模拟试验
        4.2.2 多处局部破坏的塌岸横向拓宽物理模拟试验
        4.2.3 水位调度物理模拟试验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单一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
        4.3.2 多处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
        4.3.3 水库塌岸的水位调度的试验结果分析
        4.3.4 综合分析
第5章 水土相互作用机制分析研究
    5.1 水土平衡的基本假定
    5.2 水土相互作用相关性研究
    5.3 塌岸预测公式
    5.4 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宽度预测公式
    5.5 塌岸公式应用研究
        5.5.1 与传统预测方法对比
        5.5.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5.5.3 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的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产品
        2.1.2 外部性
        2.1.3 产权
        2.1.4 生态资本
        2.1.5 生态区位与级差生态成本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生态补偿研究
        2.2.2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2.2.3 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
        2.2.4 研究评述
    2.3 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
        2.3.1 国外水源地生态补偿
        2.3.2 国内水源地生态补偿
    2.4 本章小结
3 首都跨界水源地概况
    3.1 官厅水库流域概况
    3.2 官厅水库水资源概况
        3.2.1 官厅水库水资源量
        3.2.2 官厅水库水质
        3.2.3 流域水资源现状
    3.3 水源地土地利用现状
    3.4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3.5 本章小结
4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
    4.1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驱动分析
        4.1.1 水源地生态补偿
        4.1.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驱动因素
    4.2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
        4.2.1 生态补偿机理
        4.2.2 生态补偿的空间分异
    4.3 本章小结
5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博弈分析
    5.1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析
        5.1.1 利益相关者分析
        5.1.2 府际间关系分析
    5.2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静态博弈分析
        5.2.1 生态补偿困境博弈分析
        5.2.2 生态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5.3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演化博弈分析
        5.3.1 演化博弈假设分析
        5.3.2 演化博弈策略适应度分析
        5.3.3 演化博弈策略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首都跨界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6.1 生态补偿测算方法
    6.2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
        6.2.1 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
        6.2.2 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6.2.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6.3 基于水质水量的生态补偿标准
        6.3.1 水源地的水质生态补偿
        6.3.2 水源地的水量生态补偿
    6.4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的生态补偿
        6.4.1 条件价值评估法
        6.4.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分析
        6.4.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分析
    6.5 生态损益的生态补偿标准
        6.5.1 水源地的生态损益
        6.5.2 水源地的生态损益价值补偿
    6.6 本章小结
7 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7.1 构建跨界水源地的水源生态保护协商机制
    7.2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基金
    7.3 构建基于初始水权分配的生态补偿机制
    7.4 构建非营利组织参与生态补偿的机制
        7.4.1 非营利组织发展及参与生态补偿的实践
        7.4.2 非营利组织参与生态补偿的途径及资金来源
    7.5 构建跨界水源地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7.5.1 完善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相结合的生态补偿
        7.5.2 构建市场和社会多元参与的生态补偿
        7.5.3 开展京冀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的生态补偿
    7.6 建立健全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制度
        7.6.1 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法规
        7.6.2 制定流域双向生态补偿制度
        7.6.3 建立跨界水源地生态评价机制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国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塌岸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东南部典型山区水库调查研究
    2.1 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气象水文
    2.2 塌岸发育分布特征及危害性
        2.2.1 塌岸模式分类
        2.2.2 塌岸发育分布特征
        2.2.3 塌岸危害性
    2.3 塌岸参数研究
        2.3.1 塌岸参数调查
        2.3.2 塌岸参数统计分析
第3章 山区水库塌岸物理模拟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模型设计
        3.3.1 相似关系
        3.3.2 试验材料
        3.3.3 模型设计
    3.4 模拟试验
        3.4.1 多因素模拟试验及现象
        3.4.2 单项模拟试验及现象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多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5.2 单项试验结果分析
第4章 山区水库塌岸机制分析
    4.1 塌岸机制分析
        4.1.1 恒定水位塌岸机制
        4.1.2 变动水位塌岸机制
        4.1.3 不同塌岸模式塌岸机制
    4.2 塌岸影响因素分析
        4.2.1 岸坡物质组成
        4.2.2 岸坡坡度
        4.2.3 水位
        4.2.4 波浪
第5章 基于多元回归法的塌岸宽度预测模型研究
    5.1 塌岸宽度预测模型
        5.1.1 概述
        5.1.2 参数选取
        5.1.3 模型建立
        5.1.4 参数取值方法及应用条件
    5.2 模型应用研究
        5.2.1 与传统预测方法对比
        5.2.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水库塌岸预测研究现状
        1.2.1 水库塌岸形成机理研究
        1.2.2 库岸稳定性评价研究
        1.2.3 塌岸范围预测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研究思路
        1.5.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丰都县库岸地质条件
    2.1 丰都县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层岩性
        2.1.5 地质构造
        2.1.6 水文地质条件
        2.1.7 地震及现代构造活动
        2.1.8 物理地质现象
    2.2 库岸岸坡结构分类
    2.3 影响库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3.1 水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3.2 地形地貌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3.3 岩性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3.4 岸坡结构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章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3.1 支持向量机理论背景
        3.1.1 机器学习的基本问题
        3.1.2 VC 维与推广能力
    3.2 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分类问题
        3.2.1 支持向量机原理
        3.2.2 多类分类问题
    3.3 核函数
        3.3.1 核函数简介
        3.3.2 核函数原理
        3.3.3 常见的核函数
    3.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第四章 基于 LS-SVM 的塌岸预测研究
    4.1 基于核主成分的水库塌岸影响因素预处理
        4.1.1 核主成分基本原理
        4.1.2 丰都县水库塌岸影响因素提取
    4.2 基于 LS-SVM 的塌岸范围预测方法
        4.2.1 预测流程
        4.2.2 程序实现
        4.2.3 学习样本
        4.2.4 训练和测试
    4.3 基于 LS-SVM 的塌岸范围预测研究
        4.3.1 基于 LS-SVM 的塌岸范围预测结果
        4.3.2 基于 LS-SVM 的水库塌岸范围预测结果分析
    4.4 基于 LS-SVM 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研究
        4.4.1 基于 LS-SVM 的库岸稳定性评价模型
        4.4.2 基于 LS-SVM 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结果
        4.4.3 基于 LS-SVM 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可拓学的塌岸预测研究
    5.1 引言
    5.2 可拓学基本理论
        5.2.1 物元理论
        5.2.2 可拓集合理论
        5.2.3 关联函数
        5.2.4 建模过程
        5.2.5 可拓学预测方法的程序实现
    5.3 基于可拓学的塌岸范围预测研究
        5.3.1 基于可拓学的塌岸范围预测方法
        5.3.2 基于可拓学的塌岸范围预测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可拓学的库岸稳定性评价
        5.4.1 基于可拓学的库岸稳定性评价方法
        5.4.2 基于可拓学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基于 GIS 的库岸三维地质建模
    6.1 引言
    6.2 三维 GIS 支持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6.2.1 三维建模数据来源
        6.2.2 GIS 支持下的三维处理平台
    6.3 三维模型建立
        6.3.1 数据来源分析
        6.3.2 原始数据预处理
        6.3.3 地形三维模形建立
    6.4 试验区三维可视化地形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库岸边坡塌岸再造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4.1 新构造运动特征
        2.4.2 地震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环境水对混凝土材料腐蚀性分析
    2.7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3.1 库岸边坡结构特征
    3.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3.2.1 库岸分类标准
        3.2.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原则
        3.2.3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第4章 塌岸预测分析评价
    4.1 塌岸影响因素分析
    4.2 塌岸的形成过程及破坏模式
        4.2.1 塌岸的形成过程
        4.2.2 塌岸的破坏模式
    4.3 塌岸预测方法
        4.3.1 类比图解法
        4.3.2 计算图解法
        4.3.3 动力法
        4.3.4 两段法
        4.3.5 徐瑞春关于红层塌岸预测的若干修正
        4.3.6 极限平衡法
        4.3.7 现有水库塌岸预测方法适宜性分析
    4.4 塌岸预测参数的选取
    4.5 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塌岸预测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5.1 选取计算方法
    5.2 确定计算剖面
    5.3 计算参数的选取
        5.3.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5.3.2 计算工况
        5.3.3 地下水位浸润线的确定
    5.4 稳定性计算分析
    5.5 塌岸后库岸边坡稳定性评价
    5.6 小结
第6章 库岸边坡治理措施研究
    6.1 库岸边坡治理原则
    6.2 治理方案的选取
        6.2.1 白涛镇库岸搅拌厂—白涛粮店段(178-586-fL-21-1)
        6.2.2 白涛镇老区库岸白涛粮店—码头段(178-587-fL-21-2)
    6.3 措施建议及处理效果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几个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与预测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与塌岸机理有关的研究
        1.2.2 塌岸模式
        1.2.3 塌岸预测参数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条件研究
    2.1. 塌岸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地形地貌特征
        2.1.2 地层与岩性组合
        2.1.3 地质构造
        2.1.4 人类工程活动
    2.2. 岸坡形态和结构类型
        2.2.1 岸坡形态特征
        2.2.2 岸坡结构类型
    2.3. 库水动力条件
第3章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研究
    3.1. 塌岸模式及分布研究
        3.1.1 冲磨蚀型(侵蚀剥蚀)型
        3.1.2 坍(崩)塌型
        3.1.3 滑移型
        3.1.4 滑塌型
        3.1.5 流土型
        3.1.6 塌岸模式的转换研究
        3.1.7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主要塌岸模式分布研究
    3.2. 滑移型塌岸特征值研究
        3.2.1 滑移型塌岸高度
        3.2.2 滑移型塌岸宽度
        3.2.3 滑移型塌岸高宽比
        3.2.4 滑移型塌岸滑面角度
第4章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参数研究
    4.1. 塌岸预测参数类型
    4.2. 塌岸预测参数调查取值方法
    4.3.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参数统计分析
        4.3.1 残坡积岸坡
        4.3.2 崩坡积岸坡
        4.3.3 冲积层岸坡
        4.3.4 古滑坡堆积岸坡
        4.3.5 岩土混合岸坡
        4.3.6 岩质岸坡
    4.4. 塌岸预测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4.4.1 塌岸预测参数的影响因素
        4.4.2 塌岸预测参数规律分析
    4.5. 不同成因岸坡塌岸预测参数建议值
        4.5.1 残坡积岸坡
        4.5.2 崩坡积岸坡
        4.5.3 冲积层岸坡
        4.5.4 古滑坡堆积岸坡
        4.5.5 岩土混合岸坡
        4.5.6 岩质岸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官厅水库塌岸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永寿寺边坡坍岸机理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D]. 刘晗.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2]四川宝兴县硗碛水库柳洛沟1号堆积体塌岸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 魏来.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8)
  • [3]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塌岸模式及水土相互作用研究[D]. 陈中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4]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李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8)
  • [5]中国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预测研究[D]. 刘海明.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6]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技术措施及对策研究[A]. 黄炳彬,李其军,孟庆义,刘培斌,吴敬东,智泓,叶芝菡,何春利,关卓今. 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3年), 2013
  • [7]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D]. 张文春. 吉林大学, 2012(03)
  • [8]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D]. 李钟.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5)
  • [9]抓住机遇谋发展 扎实工作惠民生[J].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发展研究, 2011(08)
  • [10]几个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与预测参数研究[D]. 何元宵.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官厅库岸防塌工程水土保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