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洗竹”——《宋词鉴赏词典》中的一个误区

说“洗竹”——《宋词鉴赏词典》中的一个误区

一、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论文文献综述)

胡欣[1](2016)在《江户汉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绪论包括研究综述、思路及意义、江户汉诗繁盛的原因、对江户汉诗发展史分期的界定三个部分。此章分析了江户汉诗的文献留存情况,梳理了江户汉诗研究的发展概括,探究了江户汉诗繁盛的原因,为江户汉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正文分六章展开论述,分别是江户汉诗的发展期、繁荣期(上、下)、总结期、江户时期女性诗人的创作以及江户汉诗对明清诗学的继承与发展。第一章江户汉诗的发展期(庆长八年——延宝七年)。此章考察了江户初期汉诗的创作格局,木下顺庵与江户诗坛的“尊唐”风,伊藤仁斋、中江藤树、德川光圀等汉诗人的创作。此期,汉诗的创作一方面传承了五山汉诗之余风,推崇宋诗,另一方面在木下顺庵等学者的倡导下,诗风向“尊唐”方向发展。第二章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上)(延宝八年——宝历九年)。此章以林门、木门以及堀川派、蘐园派汉诗人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尊唐”诗论在此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诗坛的影响。第三章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下)(宝历十年——文政十二年)。此章分析了江村北海、幽兰社汉诗人、混沌社汉诗人、江湖社汉诗人以及六如等诗僧的创作,阐释了以江湖社汉诗人为代表所提出的清新性灵诗论对诗坛的作用以及影响。第四章江户汉诗的总结期(天保元年——庆应三年)。此期以广濑淡窗、广濑旭庄、梁川星岩、藤森弘庵、藤井竹外、斋藤竹堂、远山云如、吉田松阴以及江户幕府遗民诗人冈本黄石、小野湖山、大沼枕山、森春涛、鲈松塘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汉诗的创作以及诗学主张上,所呈现出的折衷化风貌。第五章江户时期女性诗人的创作。此章分析了江户时期女性诗人创作的时代土壤,江马细香、梁川红兰、原采苹、铃木双蝶、大崎小窗的汉诗创作,对江户时期女性诗人的艺术成就及地位进行了定位。第六章以《诗薮》对《日本诗史》的影响为中心,探讨了江户汉诗对明清诗学的继承与发展。本章从形式、内容、诗歌审美三个方面,探讨了《诗薮》对《日本诗史》的影响,以此辨析江户时代中日汉诗学观念的交汇及新变。结论主要包括江户汉诗的创作特色及成就,江户汉诗学的本土化两个部分。此章主要对江户汉诗的创作特色、成就、地位及作用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姜笑笑[2](2015)在《《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研究》文中认为《咬文嚼字》的纠错类栏目是《咬文嚼字》杂志内容的主干部分,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纠错类栏目也不断创新变革,一直坚守着独特的纠错发展理念。纠错类栏目一路“咬”“嚼”至今,赢得了不少读者朋友们的喜爱,并且使杂志在期刊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的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匡谬正误”。它与杂志的另一部分——“正本清源”的内容相呼应,把出错较为严重,并且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语文差错作为纠正的对象,主要是从反面来揭露文章中的一些语言文字错误。本文从《咬文嚼字》杂志的纠错类栏目入手,分析其在杂志中的作用,以及栏目的纠错特色。并且运用所学的编辑出版学理论,仔细分析了纠错类栏目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创新,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了杂志纠错类栏目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自己有创新性的构想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咬文嚼字》及其纠错类栏目的发展。

李碧[3](2013)在《金德瑛诗歌研究》文中认为金德瑛(1701—1762),乾隆元年(1736)状元,为官近三十载,是高宗身边重要的文学侍从,着有《桧门诗存》、《观剧绝句》、《双桂堂文集》等。诗歌发展至清代,其抒情功能有所削弱,政治功能和御制化特点显着,呈现出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相结合的特点。同时,戏曲艺术在雍乾时期繁荣发展,观剧诗创作上升为一种潮流,戏剧发展呈现雅化倾向,观剧诗在艺术上同时具备了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的双重价值,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德瑛的诗歌作品正是迎合这一文学发展潮流,应运而生,其诗作真实记录了这位状元的人生轨迹,寄情山水,咏史怀古。最具特色的是他的观剧诗创作,诗人兼具戏曲接受客体和诗歌创作主体的双重身份,有效直观地向读者展现戏曲发展之盛世和戏曲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观剧绝句》一出,唱和者甚众。笔者试以金德瑛的诗歌作品和生平经历入手,考察其交游状况,全面分析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而揭示其文学观和戏剧观,对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雷颖[4](2012)在《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为研究对象,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结构形式与意义功能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吸取现代语言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所建语料库为研究基础,考察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各成员的分布情况,描写历史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探求其演变规律。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共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述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建立语料库,阐述研究方法,指出研究目标,即描写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探究其历史演变过程。第二至五章将汉语史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四个时段,分别以各时段的不同朝代为共时平面,描写了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各个共时平面的分布情况。最后一章结语,通过语料的考察,概括总结了洗浴概念场单个成员的历史演变情况及其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情况,并进一步探求了其历史演变规律。

祝伊湄[5](2010)在《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之洞不但是近代着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诗学造诣颇深的诗人。他论诗主兼宗唐宋,提出“宋意唐格”的主张,既学唐诗之音节雅缓,又学宋诗之理趣盎然。于唐学李、杜、韩、白,于宋学欧、王、苏、陆,于本朝则师法王渔洋和姚惜抱,不喜长吉、郊、岛、山谷与本朝陈散原、袁爽秋等人之作。张之洞诗皆从儒家正统经旨而来,古体得太白之超逸,少陵之沉郁,香山之铺排,东坡之豪放;近体学玉溪之婉丽,半山之精严,东坡之条达,渔洋之神韵,古今体诗得力于东坡者最多,而能熔铸各家自成其清切雅健之面目:古体雄奇而不放恣,砉然向然,莫不中音;近体精妍而不纤弱,雅洁整饬,音色调和。二者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其诗既维护封建秩序,又同情劳动人民,对晚清时局有深刻的反映,显示了他忧国忧民的荩臣本色。研读其诗,不惟能见其人,即于清末的社会状况亦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吴淑玲[6](2005)在《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题目: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研究 作者简介:吴淑玲,女,1963年11月生,2002年师从韩成武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将于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结论如下: 仇兆鳌的思想:以正统儒家思想为其主要思想,同时杂有一定成分的道家思想。学术皈依:清初“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追求博学的文化倾向、浙东学术的经史之学,是仇兆鳌治学的学术根底。杜诗批评思想: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杜诗批评受儒家诗教理论影响很深;仇氏本人的忠君思想中有一定愚忠成分,其对杜诗的解说既在匡君致君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因愚忠导致对作品的误读;受清初杜诗研究的影响,他对杜诗“诗史”说既有深入的挖掘,也有因囿于“诗史”说而产生的拘直之见;由于时代文化氛围的影响,其杜诗批评注入了博学理念,收集材料广博,成就了集大成的杜诗批评着作,但也给《杜诗详注》收集材料带来了芜杂之病。杜诗批评方法:使用集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的批评方法,对杜诗的思想、艺术进行了全面探讨,全面荟萃了杜诗研究的成果,并在诗体研究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求。《杜诗详注》的收获和失误:研究成果具有资料学、版本学、辨伪学、辑轶学方面的价值;失误主要是对部分作品内容解说的失误和所使用的注释方法的过当。《杜诗详注》的地位:在明清杜诗学史上享有霸主地位,但在清代诗学中处于边缘地位,在清代学术史中处于末流地位。

沈文凡[7](2005)在《排律文献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排律文献学研究》选题是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的理论支点启示下形成的。为解决“排律”诗体产生于唐代,但“排律”名称却形成于元代,随后排律创作在明代繁盛这一奇特现象,遵循着导师霍松林先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讨源而沿波,纵横联系,进行本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力争弥补排律文献研究之空缺。 导言(绪论)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取向、研究范围。还有历代对排律的评价,以确定从唐代到明代排律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与特殊现象。并征引有关排律起源与变化的论点,检讨、简述历代研究排律之概况,从而确立排律研究之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探究明代诗人的“唐诗诗体”观念。唐代有很多诗人论述本朝诗,亦有很多选家论唐诗,但没有专论唐代诗体的,更无论专论“排律”诗体了。明代是我国传统五七言创作与研究最为成熟与相对系统的时期,明代对唐代诗体的接受与传播,是这一结果的主要前因。在这一章里,就明代诗人的“体”,“集唐”,“用唐”,“和唐”,“仿唐”、“效唐”,“拟唐”等创作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文献排比,以展示明代诗人成熟的唐诗观与诗体观,进而分析排律概念的产生确立与排律创作演进的轨迹。 第二章从文学活动的形式上分析明代诗社活动与排律创作繁盛的关系。明代诗人结社蔚然成风,数量和规模前所未有,而明代人的分体意识,以及排律的大量创作与此不无关系。本章重点以“分韵”、“限韵”、“用韵”、“次韵”、“和韵”“强韵”“口占”等近体律诗尤其是排律创作活动的表现方式为基础,评议、说明排律创作与文学社团的活动密切相关。本章是以相关排律文献为基础。 第三章对明代排律使用平水韵韵字进行汇考。明代排律创作使用平水韵韵字,已成为普遍现象。对诗歌格律声韵的研究已从理论阶段完全转为实践阶段。排律“上平”“下平”字韵的使用更是到了纯熟的境地。由元到明,特别是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的辉煌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第四章对唐代“排律”诗体名称的隔代及域外之确立进行缉考。排律体诗诞生于唐代,而“排律”这一名称则产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诗人普遍接受。明代诗人将“排律”概念首先用于唐代诗体,对“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本章通过有关从元代到明代诗文使用“排律”“长律”概念名称使用情况进行考辨。并通过搜集由元至明,诗人在诗文标题上、正文中以及评

何华连,方宝花[8](2001)在《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2000年)》文中提出说 明 一、刊于《辞书研究》的文章本索引不收。 二、限于篇幅,本索引仅收列工具书总论以及研究各类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和古代工具书的论文。 三、高校学报未专门加注者均为社科版(或哲社版、人文科学版)。 四、本索引包括篇名、作者、出处三部分。篇目按主题相对集中,出处从简标注,如“2000.1”即表示“2000年第1期”。

章璐[9](2000)在《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文中指出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七言古诗《洗竹——简诸公同赋》,该诗只有12句,全引如下: 台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百年奇事笑谭成,向来无此苍龙声。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划青留姓名。

二、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论文提纲范文)

(1)江户汉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思路及意义
    第二节 江户汉诗繁盛的原因
    第三节 对江户汉诗发展史分期的思考
第一章 江户汉诗的发展期(庆长八年——延宝七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江户初期汉诗的创作格局
    第三节 木下顺庵与江户诗坛的“尊唐”风
    第四节 伊藤仁斋、中江藤树、德川光圀等汉诗人的创作
第二章 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上)(延宝八年——宝历九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尊唐”论与诗坛的兴盛
    第三节 林门汉诗人的创作
    第四节 木门汉诗人创作
    第五节 堀川派汉诗创作
    第六节 蘐园派汉诗创作
第三章 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下)(宝历十年——文政十二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反复古诗论的兴起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第三节 江村北海的汉诗创作
    第四节 幽兰社汉诗人的创作
    第五节 混沌社汉诗人的创作
    第六节 江湖社汉诗人的创作
    第七节 江户汉诗繁荣期诗僧的创作
第四章 江户汉诗的总结期(天保元年——庆应三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江户总结期诗风的传承与融合
    第三节 幕末明初的汉诗风尚
第五章 江户时期女性诗人的创作
    第一节 江户时期女性诗人创作的时代土壤
    第二节 江马细香、梁川红兰、原采苹等女性诗人的创作
    第三节 江户时期女性诗人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第六章 江户汉诗对明清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以《诗薮》对《日本诗史》的影响为中心
    第一节 《诗薮》影响《日本诗史》的背景
    第二节 《诗薮》的体例结构对《日本诗史》的影响
    第三节 《诗薮》“气运说”对《日本诗史》的影响
    第四节 《诗薮》诗歌审美标准对《日本诗史》的影响
结语
    第一节 江户汉诗的创作特色及成就
    第二节 江户汉诗学的本土化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2)《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方法
        1.3.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咬文嚼字》杂志及纠错类栏目概述
    2.1 《咬文嚼字》杂志概述
        2.1.1 《咬文嚼字》杂志及其“咬”、“嚼”的现实意义
        2.1.2 《咬文嚼字》的办刊宗旨和纠错理念
        2.1.3 创刊人郝铭鉴及“语言大师”吕叔湘与《咬文嚼字》
    2.2 《咬文嚼字》杂志的纠错类栏目概述
        2.2.1 纠错类栏目综述及种类
        2.2.2 纠错类栏目——杂志的“粗枝大叶”
第3章 《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特色分析
    3.1 纠错类栏目的选题策划分析
        3.1.1 栏目选题丰富广泛
        3.1.2 栏目分类详尽清晰
        3.1.3 栏目读者定位明确
        3.1.4 稿件来源渠道众多
    3.2 纠错类栏目的发展变动分析
        3.2.1 紧跟时代步伐,同步更新取材内容
        3.2.2 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知识传播普及
        3.2.3 把握读者群体,纠错“随需应变”
    3.3 纠错类栏目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3.3.1 净化汉语使用环境,促进图书市场健康发展
        3.3.2 重视编校审读质量,加强编辑团队素质修养
        3.3.3 摒弃糟粕继承精华,彰显出汉字的独特魅力
        3.3.4 纠错“名刊”、“名人”,控制传播“负效应”
第4章 《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存在的不足及其未来发展思考
    4.1 纠错类栏目存在的不足
        4.1.1 各个栏目之间主题趋同明显
        4.1.2 纠错方式单一,缺乏更正反馈
        4.1.3 纠错选择片面,“匡谬正误”影响力小
    4.2 纠错类栏目未来发展思考
        4.2.1 集中分类纠错对象,突出各栏目特色
        4.2.2 与纠错对象形成互动,落实“咬”、“嚼”效果
        4.2.3 扩大纠错选择,扞卫汉字母语的纯洁性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金德瑛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金德瑛的生平与思想
    第一节 金德瑛的生平及着述
    第二节 金德瑛交游概述
        一、 同僚
        二、 同年
        三、 门生
        四、 其他
    第三节 金德瑛的文学观
        一、 金德瑛的诗歌观念
        二、 金德瑛的戏剧观念
第二章 金德瑛与《桧门诗存》
    第一节 金德瑛与秀水诗派
        一、 秀水诗派的产生
        二、 金德瑛与秀水诗派
    第二节 金德瑛诗歌的题材类型与分布状况
        一、 山水诗
        二、 怀古诗
        三、 交游诗
        四、 和御制诗
        五、 其他
    第三节 《桧门诗存》的艺术特色
        一、 诗歌的叙事性描写
        二、 清新自然、直达所见
        三、 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金德瑛的观剧诗
    第一节 乾嘉时期观剧诗风的繁盛
        一、 清代观剧诗创作繁盛的原因
        二、 乾嘉时期观剧诗的创作情况
    第二节 金德瑛的观剧诗创作
        一、 对重要情节的高度概括
        二、 对主要角色的传神写照
        三、 对理论观点的情感表达
    第三节 后人唱和《观剧绝句》
        一、 王先谦和桧门先生《观剧绝句》
        二、 皮锡瑞三和桧门先生《观剧绝句》
        三、 易顺鼎、朱益濬和桧门先生《观剧绝句》
        四、 叶德辉三和桧门先生《观剧绝句》
结语 金德瑛及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定位
附录一:金德瑛生平简表
附录二:《桧门诗存》四卷校读脞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语料
    1.7 相关说明
2 上古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2.1 先秦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2.2 西汉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2.3 上古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3 中古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3.1 东汉时期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3.3 中古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4 近代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1 唐五代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2 宋代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3 元代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4 明代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5 清代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4.6 近代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小结
5 现代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
    5.1 现代汉语中的“荡”
    5.2 现代汉语中的“浣”
    5.3 现代汉语中的“漂”
    5.4 现代汉语中的“濯”
    5.5 现代汉语中的“涤”
    5.6 现代汉语中的“涮”
    5.7 现代汉语中的“盥”
    5.8 现代汉语中的“淘”
    5.9 现代汉语中的“沐”
    5.10 现代汉语中的“冲”
    5.11 现代汉语中的“漱”
    5.12 现代汉语中的“浴”
    5.13 现代汉语中的“刷”
    5.14 现代汉语中的“洗”
    5.15 现代汉语小结
6 结语
    6.1 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分析
    6.2 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规律
    6.3 本论文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5)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家世及生平
    第一节 南皮张氏
        一 家族与世系
        二 诗礼传家
    第二节 求学及科举经历
        一 求学经历
        二 早擢巍科
        三 早期交游
    第三节 从清流健将到洋务巨擘
第二章 张之洞的诗学观
    第一节 清切说
        一 清真雅正
        二 宋意唐格
        三 不喜山谷
        四 雅爱海藏
        五 "非荆公"
        六 瓣香玉局
    第二节 神味说
        一 对"神韵说"的扬弃
        二 对桐城诗派的借鉴
    第三节 创作论
第三章 张之洞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概说
        一 雅健
        二 用典精切
        三 体物精细
        四 无新名词
    第二节 古体诗——才力雄富
        一 兼论古体诗之平仄
        二 宗唐
        三 宗宋
    第三节 近体诗——士马精妍
        一 格律精严
        工于对仗
        熟于诗韵
        二 寄托遥深
第四章 张之洞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维护封建正统秩序
        一 忠义
        二 孝悌
        三 悼亡诗
        四 忧国忧民
    第二节 《连珠诗》的内涵
    第三节 张之洞诗与晚清时局
        一 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
        二 南北清流之争
        三 满汉新旧之争
第五章 张之洞诗歌的流传及影响
    第一节 张之洞诗集的版本及流传
    第二节 风雅领袖—"馆中宾客钦张载"
    第三节 张之洞诗歌的地位及影响
附录一 家世考
附录二 张之洞佚诗
附录三 《广雅堂诗》注
参考书目
后记

(6)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的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一节 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主要内容、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仇兆鳌生平思想概说
    第一节 仇兆鳌生平述略
    第二节 仇兆鳌思想概说
第二章 仇兆鳌交游着述考略
    第一节 仇兆鳌交游考
    第二节 仇兆鳌着述考略
第三章 清初文化背景下的杜诗批评学
    第一节 易代之际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学术界及研究杜诗的影响
    第二节 清初杜诗批评学的成就及特点
    第三节 清初杜诗批评的新变
第四章 《杜诗详注》成书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清初文化的遗民倾向
    第二节 封建专制文化的极端化
    第三节 逞学炫博的文化倾向的形成
第五章 浙东学术对仇注杜诗的影响
    第一节 仇兆鳌浙东学人身份的确认
    第二节 仇氏注杜与浙东经史之学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仇兆鳌的浙东学人
    第四节 浙东学术精神与仇氏注杜之关系
第六章 《杜诗详注》所采资料—集杜诗研究之大成
    第一节 历代典籍资料的采集和使用
    第二节 唐宋元明研究史料的采集和使用
    第三节 清代研究史料的采集和使用
第七章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仇兆鳌以儒家诗教传统理解杜诗
    第二节 仇兆鳌以忠君思想批评杜诗
    第三节 仇兆鳌以“诗史”观念审视杜诗
    第四节 仇兆鳌以博学理念批评杜诗
第八章 仇兆鳌的杜诗批评方法
    第一节 集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
    第二节 随体论体的文体批评—集评与自评相结合
    第三节 评点式的艺术批评—集评与自评相结合
第九章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收获
    第一节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现实价值
    第二节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文献学价值
    第三节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认识论价值
第十章 仇兆鳌杜诗批评的失误
    第一节 《杜诗详注》内容解说的失误
    第二节 《杜诗详注》注释方法的失误
第十一章 《杜诗详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杜诗详注》在明清注杜着作中的霸主地位
    第二节 《杜诗详注》在清代诗学中的边缘地位
    第三节 《杜诗详注》在清代学术中的末流地位
结束语 现行结论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7)排律文献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取向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明代诗文集唐诗学文献缉考
    第一节 明朝的唐代诗句观
    第二节 明朝的唐代诗体观
    第三节 明朝的唐代诗韵观
第二章 诗社与明代近体诗创作的繁荣
    第一节 宋元明诗人的诗社观文献
    第二节 明人诗文集中出现的诗社文献
    第三节 诗社活动与诗歌创作文献
    第四节 排律体式运用与诗社诗歌创作文献
第三章 明代近体律诗与平水韵
    第一节 明代近体律诗题标“平水韵”考
    第二节 明代排律使用“平水韵”韵字考
第四章 “排律”诗体名称确立考
    第一节 “排律”名称的最早出现
    第二节 “排律”名称的隔代确立
    第三节 “排律”名称的域外传播
    第四节 诗题中所使用“排律”(“长律”)名称文献
第五章 百韵排律嬗变考述
    第一节 唐代百韵排律创作
    第二节 宋辽金百韵排律创作
    第三节 明代百韵排律创作
    第四节 清代百韵排律创作
    第五节 百韵排律韵字示例
第六章 明代排律题标韵数整理统计
    第一节 短韵(五韵至十九韵)
    第二节 中韵(二十韵至四十九韵)
    第三节 长韵(五十韵至百韵及以上)
第七章 明代唐诗选本排律诗目选粹
第八章 明代诗文别集中排律诗目总汇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论文参考文献)

  • [1]江户汉诗研究[D]. 胡欣.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2]《咬文嚼字》纠错类栏目研究[D]. 姜笑笑. 河北大学, 2015(12)
  • [3]金德瑛诗歌研究[D]. 李碧.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4]汉语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研究[D]. 雷颖. 四川外语学院, 2012(09)
  • [5]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D]. 祝伊湄.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2)
  • [6]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研究[D]. 吴淑玲. 河北大学, 2005(08)
  • [7]排律文献学研究[D]. 沈文凡. 陕西师范大学, 2005(06)
  • [8]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2000年)[J]. 何华连,方宝花. 辞书研究, 2001(05)
  • [9]说“洗竹”——《宋诗鉴赏辞典》一误[J]. 章璐. 咬文嚼字, 2000(01)

标签:;  ;  ;  ;  ;  

说“洗竹”——《宋词鉴赏词典》中的一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