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暴发性出血病原研究

锦鲤暴发性出血病原研究

一、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商宝娣,陶莎,杨星,李小义,李正友,张效平,孔杰[1](2020)在《鲟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9—10月,贵州省绥阳县某养殖场养殖的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陆续死亡,累计死亡率达20%。为此,采取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了自患病杂交鲟肝脏分离纯化的一株疑似致病菌SXG-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XG-1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人工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XG-1后发病杂交鲟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类似,并从组织中再次分离到同种致病菌,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XG-1是本次引发杂交鲟死亡的致病菌。腹腔注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XG-1后,杂交鲟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108 cfu/mL。药敏试验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XG-1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以上试验结果将为此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吴霆[2](2018)在《CyHV-2引起的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组织病理及致病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鲷鱼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结构的重要组成品种。2012年,全国鲫鱼养殖产量近245万吨,居我国淡水鱼品种第五位,异育银鲫(C.auratus gibelio ♀×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是近二十年来鲫鱼养殖推广最为广泛的品种,但自2012年以来,异育银鲫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新型病害——鳃出血病,在主要养殖区广泛传播,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鳃出血病不同于鲫鱼的常规病害,它具有低水温发病、传染性强、发病迅速、致死率高、难以预防和控制等特征,更重要的是国内以前未有发病报道,发病原因不明,流行规律也不清楚,这严重威胁了异育银鲫养殖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型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发病规律;开展病原鉴定,查明病因;建立有效检测方法;同时阐明其致病机理,为下一步进行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得出鳃出血病的基本流行规律:(1)多发于春季和秋季,水温15~25℃是发病高峰期;(2)患病鱼鳃部出血明显,病鱼尾鳍、背鳍末端色素减退、明显发白,病鱼鳔上有明显出血性瘀斑;(3)具有明显传染性,主要危害一龄幼鱼与二龄成鱼;(4)病原具有较强的宿主专一性,不感染同一养殖环境内的其它淡水鱼类;(5)集中投喂方式引起更高的传染率。2.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组织与超微病理学研究及病原鉴定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病鱼鳃瓣处出现血细胞浸润,鳃小片融合,伴有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鳃瓣内成团的吞噬细胞带有大小不一的胞浆空泡,显示具有弱嗜碱性;病鱼肾脏肾小球有局灶性坏死病变,毛细血管壁扩张;肾小球肥大细胞核固缩、碎裂,严重空泡化。患病鱼脾脏内血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出现严重空泡化。许多脾脏细胞核染色质边缘化,有些出现核碎裂。患病鱼肝细胞核增大,有核内包涵体,细胞核肥大伴有核固缩,同时有严重的空泡化;肝内胆管显示有炎症,管壁细胞肿胀彼此融合,导致管壁粗糙和异常。患病鱼肠上皮细胞脱落,肠粘膜受损,结缔组织有增生。对病鱼的相应组织进行病理半定量评估,病理变化最显着的是肾脏,其次是鳃、脾脏和肝脏。超微病理观察发现,病鱼鳃、脾脏、肾脏有病毒感染,在细胞质内具包膜病毒粒子170-200 nm。病毒在细胞质内有进行成熟加工过程,病毒粒子穿越高尔基网进入带有糖蛋白的囊泡,在囊泡内形成包膜病毒,通过细胞质衣壳的二次包裹,最终在细胞质中形成成熟病毒粒子。利用鲤科拖疹病毒聚合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病鱼鳃、肾脏和脾脏组织中PCR扩增出362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后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疱疹病毒(CyHV-2)具有99%相似性,病毒分子鉴定的结果为鲤科疱疹病毒Ⅱ型。利用柯赫氏法则开展病原验证,健康鱼人工回感后第3日开始出现死亡,濒死鱼具备自然发病鱼的鳃出血、尾鳍背鳍末端发白、鱼鳔上具出血性瘀斑等典型临床症状,至第5日,回感组鱼全部死亡。分子检测回感死鱼的鳃、肾、脾、肝等组织均为CyHV-2阳性,电镜检查肾、脾组织也观察到CyHV-2病毒颗粒,进而确证鲤科疱疹病毒Ⅱ型为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病原,与此前及此后相关报道一致。3.CyHV-2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探针合成、荧光标记、原位杂交等过程,建立CyHV-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探针不与健康鱼组织结合,证明其具有特异性。在肾脏、脾脏、肝脏和鳃局部坏死病灶出现的荧光强度最大,这与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一致。对于CyHV-2检测,荧光强度最大是在43℃。另外探针浓度在5 ng/μ L时即可以获得特异和足够的荧光,探针浓度过高(50 ng/μ L)导致荧光强度升高,但特异性降低。4.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研究CyHV-2的致病机理为了进一步探究CyHV-2侵染异育银鲫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宿主相应的免疫机理,本章通过转录组测序和TMT(Tandem Mass Tag)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CyHV-2感染异育银鲫3天后出现典型症状时,头肾中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结果表明:通过转录组序列分析发现异育银鲫感染CyHV-2后,其头肾中有3090个显着上调基因,有3995个显着下调基因;而通过TMT蛋白组定量技术筛选得到197个蛋白表达显着上调,53个蛋白表达显着下调;转录组与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转录和蛋白表达都上调的有86个,转录和蛋白表达都下调的有42个。KEGG信号通路发现上调蛋白或基因主要富集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信号通路、RIG-Ⅰ样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QPCR结果进一步显示这三条信号通路中的LGP2、RIG-I、MDA5、FAS、PKZ、PKR基因的转录水平在感染CyHV-2后的典型发病期显着上调,这与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变化趋势一致。5.基于代谢组学研究CyHV-2对异育银鲫代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CyHV-2侵染对异育银鲫代谢的影响,本章使用了基于LC-Q/TOF-MS分析平台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异育银鲫感染CyHV-2的血清代谢组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代谢组数据一共鉴定到7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几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甘露糖、核糖等)、脂肪酸(十五酸、花生四烯酸、棕榈酸、二十碳五烯酸、羟基二十碳四烯酸、亚油酸及其衍生物)、大部分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浓度显着升高。同时鸟嘌呤、胞嘧啶、尿苷、VB2等物质显着下调。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鱼糖和氨基酸转运能力、tRNA及氨基酸合成能力增强。

史谢尧,张振国,郝爽,黄俊岭,罗璋,冯守明[3](2017)在《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文中提出2017年7月,天津某鲫鱼养殖场发生病害,患病鲫主要症状为头部发黑,体表出血。为分析其病因,通过寄生虫检测、病毒检测、病原菌分离和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等方法对患病鱼及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患病鱼体表和体内未发现大量寄生虫;未能检测到疱疹病毒II型阳性;但从肾脏和脾脏组织分离到大量细菌。经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等3种药物较为敏感,选择盐酸土霉素作为治疗药物,按25.0mg/kg鱼体重的用药量拌和在饲料中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d,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琳琳[4](2016)在《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保护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异育银鲫(Carassius gibelio)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淡水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鲫鱼养殖业中暴发一种病毒性疾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给鲫鱼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鲫鱼养殖业的发展。疫苗免疫被认为是预防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CyHV-2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有效免疫剂量、鲫鱼免疫后的外周血免疫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与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一种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免疫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BPL)灭活细胞培养的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制备灭活疫苗,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健康异育银鲫。在免疫后7、14、21、28d,从对照组和各免疫组中随机挑选三尾鲫鱼尾静脉采血,取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免疫30d后攻毒试验,每尾鲫鱼经腹腔注射500 ul的1.0×107TCID50ml-1的CyHV-2活病毒,持续观察14d,记录鱼体死亡情况,评价不同剂量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剂量为1.0×107TCID50ml-1的试验组,在人工感染试验后,其相对免疫保护力可达71.4%。2.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健康鲫鱼,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鱼体外周血和组织样,计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吞噬细胞活性、血清的抗体效价和血清酶活性,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免疫鲫鱼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在免疫后一周内显着增加,并于第4天和第7天达峰值,且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别在第4天和第7天到达最高值;随后,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免疫后第14天开始显着高于对照组(0.01<P<0.05),第21天达峰值。免疫后一周内细胞吞噬活性显着升高,且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3.56±2.96)%和7.12±0.68。免疫鲫鱼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免疫后第4、7和14天显着增强,且均于第7天达到峰值。血清抗体效价在免疫前一周变化不显着,第14天开始显着升高,21天达峰值。免疫相关基因C3补体和IL-11的表达量在免疫后两周内均出现了显着的上调。

陈凯,梁利国,谢骏[5](2015)在《锦鲤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文中提出对从发病锦鲤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及耐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锦鲤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发病锦鲤体长3742 cm,体重1.52.0 kg,眼球脓肿凸出,鳃丝被轻微腐蚀,其上可见附着物,肛门红肿并伴有黄色粘液流出。健康锦鲤体长710 cm,体重(25±3)g。分离到的1株形态一致优势生长菌株(记为HL2)呈现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略透明、乳白色,直径约1.4 mm。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肌肉注射感染后,供试健康锦鲤14 d内全部死亡,并在试验后期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眼球周边有白浊及化脓的现象。HL2有运动性,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与阿拉伯糖等。分离株HL2的序列长度为1 461 bp(Gen Bank登录号为KF41342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铜绿假单胞菌(KC959478)聚为一支。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等35种药物有效抑制HL2,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等5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5种药物无效。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梁明龙[6](2006)在《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文中指出温和气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致病菌,能单独引起鱼类发病或与嗜水气单胞菌共同引起鱼类的败血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迅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检测出该病原菌,是防治该菌感染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检测鱼类细菌性病原主要依赖于细菌培养鉴定和PCR检测,这两种方法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操作复杂,费时,成本比较高,不便于在现场检测。本实验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5株可稳定分泌抗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单抗胶体金试纸条法,从而达到快速、简单、方便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目的。 首先,以AS免疫Balb/C小鼠,四免后以AS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尾静脉注射加强免疫后取效价最高的小鼠的脾脏细胞,利用50% PEG 4000将其与SP2/O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经过对培养上清的筛选和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最终得到5株能分泌AS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4、2C7、3G9、3D5和2G3。对制备的5株杂交瘤细胞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2G3、1A4只与温和气单胞菌发生反应,与它参考菌株无反应,具有较强特异性。经单抗亚类试剂盒测定,3株单克隆抗体2G3、1A4和3G9蛋白均为IgG,亚类分别为:IgG2b,IgG1,IgG1。间接ELISA测定2G3、1A4腹水效价分别为1×106、1×104。相加试验表明

陆小萏,邹为民,谭爱萍,梁爱玲[7](2005)在《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患病的锦鲤分离出菌株MMGN02 -J2, 经人工感染均可使健康锦鲤发病, 并从濒死的试验鱼中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及常规细菌学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 (Morganella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

耿毅,汪开毓,吴麟,杜宗君[8](2004)在《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莫介化,李春枝,张邦杰,黄永强,李本旺[9](2002)在《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患暴发性出血症的锦鲤体内分离出 2株细菌——— 0 5 2 2 0 2和 0 5 2 2 0 3,应用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法国BiomerieuxFRC公司的AP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 :0 5 2 2 0 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 ,0 5 2 2 0 3株为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sobria)。生物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和气单胞菌可使健康锦鲤死亡 ,引起体表出血 ,肝、肾、脾、胆囊发生病变 ,有致病性 ;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引起健康锦鲤死亡 ,无致病性。 2 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温和气单胞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强或较强。

二、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鲟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现场诊断
    1.3 实验室诊断
        1.3.1 病原菌分离
        1.3.2 人工回归感染试验
        1.3.3 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
        1.3.4 16S rDNA、gyrB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1.3.5 药物敏感试验
2 结 果
    2.1 患病杂交鲟临床表现及宏观病理变化
    2.2 人工回归感染试验
    2.3 病原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2.4 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2.5 药敏试验
3 讨 论
    3.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3.2 药物敏感试验
4 结 论

(2)CyHV-2引起的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组织病理及致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鲫鱼生物学分类、地理种群、养殖品种与养殖概况
        1.1.1 我国鲫鱼生物学分类
        1.1.2 我国鲫鱼地理种群
        1.1.3 养殖品种与养殖概况
        1.1.4 小结
    1.2 鲫鱼病毒性病害种类及研究进展
        1.2.1 鲫鱼病毒性病害种类
        1.2.2 鲫鱼病毒性病害研究进展
        1.2.3 小结
    1.3 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发现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鳃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用仪器设备
    2.3 结果
        2.3.1 发病历史
        2.3.2 发病季节
        2.3.3 发病症状
        2.3.4 主要危害对象
        2.3.5 苗种来源及养殖管理(苗种来源、养殖模式、养殖水质状况、饲料种类)
    2.4 分析与讨论
第3章 鳃出血病的病理学研究及病原鉴定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样品采集
    3.2 方法
        3.2.1 光镜样品的制作与处理
        3.2.2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与处理
        3.2.3 PCR扩增与序列测定
        3.2.4 柯赫氏法验证的回归感染实验
    3.3 结果
        3.3.1 组织病理观察
        3.3.2 病理损伤评价
        3.3.3 超微病理观察
        3.3.4 PCR扩增与序列测定
        3.3.5 回归感染试验
        3.3.6 回归感染试验后的超微病理学验证
    3.4 讨论
第4章 CyHV-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CyHV-2的PCR检测
        4.2.2 样品固定及切片制备
        4.2.3 探针合成与标记
        4.2.4 原位杂交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研究CYHV-2的致病机理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和病毒
        5.1.2 主要器材及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CyHV-2感染异育银鲫及头肾组织的取样
        5.2.2 异育银鲫头肾总RNA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5.2.3 Oligo dT富集异育银鲫头肾mRNA、片段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连接adaptor
        5.2.4 异育银鲫头肾转录组Illumina Hiseq上机测序、数据质量剪切及统计
        5.2.5 异育银鲫头肾转录组从头组装及注释
        5.2.6 异育银鲫头肾转录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5.2.7 异育银鲫头肾总蛋白的提取、浓度测定及胰酶酶解
        5.2.8 异育银鲫头肾总蛋白TMT标记、HPLC分级、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5.2.9 异育银鲫头肾总蛋白数据库搜索
        5.2.10 异育银鲫头肾总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5.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差异表达蛋白基因水平表达变化
    5.3 实验结果
        5.3.1 异育银鲫头肾转录组测序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异育银鲫头肾蛋白质组结果与分析
        5.3.3 异育银鲫头肾转录组与蛋白质组联合分析
        5.3.4 qRT-PCR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
    5.4 讨论
第6章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CYHV-2对异育银鲫代谢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主要器材及设备
        6.1.2 主要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CyHV-2感染异育银鲫血清取样
        6.2.2 异育银鲫血清代谢组样品处理方法
        6.2.3 色谱-质谱分析
        6.2.4 数据处理
        6.2.5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6.2.6 差异代谢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异育银鲫血清代谢组质量控制
        6.3.2 异育银鲫血清代谢组数据分析
        6.3.3 感染CyHV-2过程中异育银鲫血清代谢
        6.3.4 差异代谢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6.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和寄生虫观察
    1.2 病毒的检测
    1.3 病原菌的鉴定
        1.3.1 形态学观察
        1.3.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
        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1.4 药物敏感性测定
        1.4.1 待测细菌的准备
        1.4.2 供试药物的选择
        1.4.3 最小抑菌浓度 (MIC) 的测定
    1.5 野外药物治疗试验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离
    2.2 病原菌的鉴定
    2.3 药物敏感性试验
    2.4 野外治疗效果
3 讨论

(4)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保护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鲤疱疹病毒II型研究进展
        1.1 国内外流行现状
        1.2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流行病学研究
        1.2.1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临床症状
        1.2.2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流行特征
        1.3 鲤疱疹病毒II型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
        1.4 鲤疱疹病毒II型的检测技术
        1.4.1 电镜技术
        1.4.2 细胞培养技术
        1.4.3 分子生物学检测
        1.4.3.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4.3.2 巢式PCR
        1.4.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4.3.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2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
        2.1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
        2.1.1 血细胞
        2.1.1.1 红细胞
        2.1.1.2 白细胞
        2.1.2 血清酶活性
        2.1.2.1 溶菌酶
        2.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
        2.1.3 吞噬细胞
        2.1.4 补体
        2.2 鱼类特异性免疫
        2.2.1 淋巴细胞
        2.2.2 抗体
    3 渔用疫苗的研究
        3.1 疫苗的分类
        3.1.1 传统疫苗
        3.1.2 新型疫苗
        3.2 疫苗的免疫途径
        3.2.1 注射免疫
        3.2.2 浸泡免疫
        3.2.3 口服免疫
        3.3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3.3.1 疫苗免疫原性
        3.3.2 免疫剂量
        3.3.3 免疫佐剂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鲤疱疹病毒II型(CyHV-2)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有效免疫剂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病毒与细胞系
        1.1.3 实验试剂
        1.1.4 实验器皿
        1.1.5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制备
        1.2.2 疫苗的无菌检验与安全性检测
        1.2.3 疫苗有效免疫剂量的测定
        1.2.4 注射免疫与采血
        1.2.5 中和抗体效价测定
        1.2.6 攻毒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苗的无菌检验与安全性检验
        2.2 中和抗体检测
        2.3 相对免疫保护率
    3 讨论
第三章 CyHV-2 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异育银鲫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鱼及饲养条件
        1.1.2 病毒、细胞系及菌株
        1.1.3 试验试剂
        1.1.4 试验器皿
        1.1.5 试验仪器与设备
        1.1.6 引物设计
        1.2 实验方法
        1.2.1 CyHV-2 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制备
        1.2.2 吞噬原的制备
        1.2.3 注射免疫
        1.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4.1 血清采集与处理
        1.2.4.2 组织采集与处理
        1.2.5 免疫指标的检测
        1.2.5.1 血液生理指标
        1.2.5.2 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1.2.5.3 血清酶活性测定
        1.2.5.4 中和抗体效价检测
        1.2.6 Real-time PCR检测样品中IL-11和C3补体基因表达量
        1.2.6.1 总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
        1.2.6.2 Real-time PCR分析
        1.2.7 攻毒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细胞计数
        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3 吞噬细胞吞噬活性
        2.4 血清酶活性
        2.5 中和抗体效价
        2.6 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2.7 相对免疫保护率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锦鲤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锦鲤
    1. 2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1. 3菌株回归感染试验
    1. 4细菌形态观察
    1. 5生理生化试验
    1. 6 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1. 7耐药性试验
2结果
    2. 1细菌的分离及形态特征
    2. 2分离菌的致病性
    2. 3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2. 4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2. 5药敏试验
3讨论与分析

(6)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致病性
        1.1.1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1.1.2 鳖类的多种病症
        1.1.3 蛙的温和气单胞菌病
    1.2 致病因子研究
        1.2.1 粘附作用
        1.2.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1.2.3 外毒素(Exotoxin)
        1.2.4 蛋白酶
    1.3 诊断和防治方法研究
    1.4 水产致病菌单抗的研究现状
    1.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综述
        1.5.1 原理
        1.5.2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优点
        1.5.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应用现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细胞株
        2.1.4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各种主要使用液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培养
        2.2.2 动物试验
        2.2.3 小鼠的免疫接种
        2.2.4 间接 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
        2.2.5 SP2/0细胞复苏和传代培养
        2.2.6 饲养细胞板的准备
        2.2.7 细胞融合
        2.2.8 融合细胞观察与换液
        2.2.9 杂交瘤细胞株筛选
        2.2.10 克隆化培养
        2.2.11 细胞冻存
        2.2.12 BALB/c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的诱生
        2.2.13 腹水效价测定
        2.2.14 抗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2.2.15 单抗的纯化
        2.2.16 温和气单胞菌单抗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3.1 动物实验结果
    3.2 全菌间接 ELISA
    3.3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4 单抗的鉴定
        3.4.1 特异性鉴定
        3.4.2 单抗亚类的测定结果
        3.4.3 效价测定
        3.4.4 单抗结合位点分析
        3.4.5 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3.4.6 单抗稳定性检验
        3.4.7 单抗的纯化
    3.5 温和气单胞菌单抗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3.5.1 胶体金的制备
        3.5.2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标记量的测定
        3.5.3 胶体金的最适 PH值测定
        3.5.4 超速离心法纯化胶体金标记蛋白
        3.5.5 金标记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3.5.6 硝酸纤维素膜(NC)的活化与包被
        3.5.7 玻璃纤维的预处理与金标抗体的喷涂
        3.5.8 试纸条的结果判断
        3.5.9 试纸条的测试
第四章 讨论
    4.1 单抗制备及鉴定中一些问题的分析
    4.2 关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的建立
        4.2.1 胶体金溶液及其制备
        4.2.2 胶体金标记蛋白
        4.2.3 免疫层析法中材料的选择
        4.2.4 免疫层析材料的组装
        4.2.5 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质量与性能要求
    4.3 尚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
        1.2.2 致病性感染试验
        1.2.3 细菌学鉴定
        1.2.4 药敏试验
2 试验结果
    2.1 致病性感染试验
    2.2 病原菌鉴定
        2.2.1 ATB Expression 细菌鉴定
        2.2.2 细菌学鉴定
        ①形态特征观察
        ②生理生化特性测试
        ③鉴定结果
    2.3 药敏试验
3 讨论

(8)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鱼
    1.2 病原菌分离
    1.3 培养特性观察
    1.4 形态学观察
    1.5 生化特性测定
    1.6 人工感染试验
    1.7 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2.1 分离菌培养特性
    2.2 分离菌形态及染色特征
    2.3 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
    2.4 人工接种实验
    2.5 药敏实验
3 小结与讨论

(9)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锦鲤的来源和病鱼的症状
    2.病原分离与鉴定
    3.生物毒性试验
        (1) 菌悬液制备及计数
        (2) 健康锦鲤人工感染试验
        (3) 健康锦鲤回归感染试验
    4.药敏试验
结 果
    1.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1) 菌体的形态特征
        (2) 细菌生化反应特性
    2.生物毒性试验
        (1) 健康锦鲤人工感染试验
        (2) 健康锦鲤回归感染试验
    3.药敏实验
讨 论

四、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鲟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J]. 商宝娣,陶莎,杨星,李小义,李正友,张效平,孔杰. 水产科学, 2020(05)
  • [2]CyHV-2引起的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组织病理及致病机理研究[D]. 吴霆.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3]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J]. 史谢尧,张振国,郝爽,黄俊岭,罗璋,冯守明. 河北渔业, 2017(12)
  • [4]鲤疱疹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保护效果研究[D]. 张琳琳.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5]锦鲤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陈凯,梁利国,谢骏. 水生态学杂志, 2015(05)
  • [6]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 梁明龙. 广西大学, 2006(12)
  • [7]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陆小萏,邹为民,谭爱萍,梁爱玲. 淡水渔业, 2005(02)
  • [8]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J]. 耿毅,汪开毓,吴麟,杜宗君. 水利渔业, 2004(04)
  • [9]锦鲤暴发性出血症病原的研究[J]. 莫介化,李春枝,张邦杰,黄永强,李本旺. 水产科技情报, 2002(06)

标签:;  ;  ;  

锦鲤暴发性出血病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