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弯梁法向​​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研究

横弯梁法向​​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研究

一、对横力弯曲梁的正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晔,杨诗婷[1](2021)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设计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文以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教学为例对基于新工科的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韩静静[2](2021)在《水电站厂房结构数值模拟和模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是清洁能源,中国的水电蕴藏量丰富,为了开发使用丰富的电力资源,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将水资源转换为电力资源,且环保经济。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在水电站厂房的设计研究阶段,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到水电站厂房的模拟计算已经非常广泛,国内普遍采用ANSYS等软件对水电站厂房的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虽然有限元建模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厂房结构是空间组合结构,构件类型多、不同部位结构尺寸差异大,采用不同的单元类型会导致计算结果产生差异,存在不确定性和选择的困难。目前对于厂房模型的精确建模研究较少,这对后续荷载的施加及求解都会有影响。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水电站厂房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厂房结构中不同自由度的单元连接问题,建立了四组十二种方案研究分析共节点、约束方程及MPC不同关键选项三种方法处理单元连接问题的不同,从位移和自振频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厂房结构的模型建立奠定基础。(2)根据实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的结构尺寸,设置不同尺寸的板梁柱模型,从位移和自振频率方面研究分析有限元单元种类和网格大小的关系问题,总结不同构件选用最合适的有限元单元和网格大小,为类似构件或结构采用统一标准的单元类型和网格尺寸提供参考,以提高工程的计算成果的可对比性。(3)针对水电站厂房楼板采用多尺度建模方法,分析发电机层楼板和母线层楼的局部单元差异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增加水电站厂房建模的准确性,也为大型水电站厂房的数值模拟提供新思路。

郭文龙[3](2021)在《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裂缝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常见病害,带裂缝截面的受拉区混凝土一般无法承担拉应变增量。本文针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现存应力状态难以准确掌握,带闭合裂缝截面在临界消压状态前受力机理不明确,以及由于截面现存应变估算误差带来的后加固材料应变增量推算结果的误差传递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外试验等方法,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和总预加力的评定方法,闭合裂缝和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基于钢束应力测试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主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测定的“跨丝同丝”法。结合加固过程中受拉区钢束数量本身需要增加的特点,根据预应力钢绞线芯丝和缠绕丝的构造特点,提出“跨丝同丝”的应力释放法,推导出由钢绞线缠绕丝偏轴测试应变推求其轴向拉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钢绞线保护层混凝土凿除时的有限元细部分析结果,最终形成主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的局部有损评定方法。该方法可对任意结构型式桥梁控制截面钢束的应力状态进行测试,现场裸钢绞线的总测试误差不超过2.8%,简便易行、测试成本低。(2)提出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和受拉区钢束总有效预加力的无损测定方法。根据分段线性函数突变点导数奇异的数学原理,通过建立中间变量—截面抗弯模量Wzi与曲线斜率K的相关性,提出基于试验荷载—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速率曲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截面临界开裂状态,以及带闭合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高灵敏度判定方法。并基于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结果,推导出受拉区钢绞线有效预加力的计算公式,形成在役桥梁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判定和有效预加力的无损评定方法。实现了静定结构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和钢束预加力的无损测试评定。(3)探索了闭合裂缝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根据断裂力学中I型裂纹应力场分析原理,通过引入考虑应变弱不连续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方法,对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判定结果,以及消压前后截面纤维的应变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带闭合裂缝截面的临界消压弯矩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室内模型梁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但受拉区跨裂缝处钢筋和钢绞线的应力增量,比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未开裂构件明显增加。并给出典型截面公路桥梁,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前受拉区力筋应力增量的损伤影响系数,为桥梁荷载试验或健康监测时,带闭合裂缝截面跨裂缝力筋应力增量理论值的确定提供依据。(4)揭示了预加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截面受力性能影响的规律。对于未开裂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分别推导出考虑和不考虑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绞线无应力长度差异影响的、换算截面抗弯刚度的解析解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二者无应力长度差异时,有效预应力的增加对主梁抗弯刚度略有提高,但量值有限。对于带裂缝截面,当截面内力未达到临界消压状态前,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的变化对受拉区力筋的应力增量无显着影响;当闭合裂缝截面内力超过临界消压状态后,有效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有显着影响,受拉区力筋的应力增量和控制截面挠度均随有效预加力的提高而显着降低。(5)深化了主梁预应力损失和抗弯承载力的加固设计方法。针对旧桥加固时,预应力混凝土截面现存应变估算和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无明确规定的问题,根据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结果,提出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的等效消压弯矩法和等效法向应力法。同时,根据旧桥加固中新旧材料分阶段受力的特征,提出按照有效预加力评定结果,计算控制截面最外缘纤维的实际现存应变大小,进而推算后加固材料的应变增量,以及考虑新旧材料协同受力的被加固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形成基于主梁力筋有效预加力评定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为旧桥加固时,后加固钢束位置、面积和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本文从钢束应力状态评定方法、预应力和裂缝损伤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基于现场评定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带裂缝桥梁的检测、评定和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主梁钢绞线应力状态评定结果的在役桥梁技术状态评定和加固设计方法。

刘向磊[4](2019)在《小功率电源微型开关动态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引信电发火控制系统存在的储能电容充、放电源控制和电雷管待发状态控制两个主要问题,为避免发生膛炸、炮口炸、弹道炸的可能性,加强对引信发火控制电路储能电源充、放电控制非常必要,对提高引信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国内外破甲弹引信电源安全控制后,分析了破甲弹引信膛内经历的受力环境,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发火电路储能电容的膛内供电时刻、开关阈值等参数,提出了基于微型惯性开关控制的发火控制系统储能电源充电、放电顺序控制的改进方案,利用弹丸飞行的惯性力、时序特征,重点开展膛内充电微型开关控制技术研究。在引信空间小体积约束条件下,考虑到由于国内MEMS制造微型开关存在电极工艺的关键问题难以解决,寻求能够尽快产品化的制造工艺方法。在引信零件制造中首次尝试3D打印SLM工艺方法,设计了钛合金和铝合金2种材质的金属微型“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进行了开关作用的可行性理论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分析开关头部直径、电极宽度和厚度多参数对电极接触性能的影响数,结果表明,开关头部直径影响最大,电极宽度和厚度对接触影响最小。结构尺寸最优组合方案是A2B1C3,即开关直径水平2、电极宽度水平1、电极厚度水平3时最大触面积为1.8mm2。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SLM工艺制造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的扫描间距、扫描速度、激光功率3个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打印参数组合。制作了钛合金和铝合金材质的2种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样机。为了在提高零件表面质量、降低开关导通电阻值方面,为今后完善、提高3D打印SLM工艺制造引信控制开关积累经验和提供参数参考,计算和测量开关样机的导通电阻、电极接触电阻,结果表明,满足电源的通电性要求。采用激光位移测量系统,测量模拟冲击条件下的钛合金和铝合金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极塑性变形,进行了机械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开关的塑性电极“载荷-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符合理论分析。研究成果表明,3D打印SLM工艺制造钛合金和铝合金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将适用于引信电源控制的膛内惯性环境。

李彼得[5](2019)在《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结构构造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虽然曲线钢线梁桥有诸多优势,但是在结构构造与力学性质上相比直线钢箱梁桥更为复杂,且在研究的数量与深度上不如直线钢箱梁桥充分。现今关于曲线钢箱梁桥的研究集中于较小跨径的情形,对大跨径曲线钢箱梁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几项关键参数进行设计与优化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曲线钢箱梁畸变应力的理论求解过程做出探讨,然后以某市新建的大半径曲线钢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运用ANSYS软件建立曲线钢箱梁桥板单元分析模型,对大跨径曲线钢箱梁的结构与构造进行参数分析与优化研究,为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提供设计上的建议。本文研究工作主要从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曲率半径、支座位置、横隔板间距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安排如下:1.不同曲率半径钢箱梁桥正应力及畸变应力分析。以某市新建的大半径曲线钢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钢箱梁畸变应力的理论求解过程,结合曲线钢钢箱形桥ANSYS板单元模型研究钢箱梁在自重以及车道荷载作用下畸变应力受曲率半径的影响;2.支座设置位置的变化对曲线钢箱梁正应力及畸变应力影响分析。曲线钢箱梁曲率半径采用100m,160m,240m,400m;底板宽度为4.17m,用符号d表示,中间支座在横断面中心时用4/8d表示;中间支座距离底板右边缘1.56m时,记为3/8d;中间支座距离底板右边缘1.04m时,记为2/8d;中间支座距离底板右边缘0.52m时,记为1/8d共4个位置参数,交叉分析曲率半径和支座位置参数,共计分析16个参数组;3.不同横隔板间距曲线钢箱梁桥正应力及畸变应力分析。以结构构造关键参数:横隔板间距为研究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横隔板间距对曲线钢箱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共计分析6个工况,其中工况一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4,工况二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6,工况三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9,工况四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12,工况五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15,工况六箱梁单跨横隔板数量为18,所有分析工况钢箱梁桥曲率半径取100m。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曲率半径的设计与优化,曲率半径取值超过240m为佳,若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时,曲率半径不能达到240m时,应综合考虑各桥跨结构受力折中选择。2.当支座位置布置为居中4/8d时,截面对畸变应力的控制能够同时达到最优,在不考虑动载和汽车制动力的情况下为本文研究桥型在最优支座布置方式。3.对本文所研究的曲率半径为100m的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而言,根据其结构受力分析结果亦设计布置单跨9-12块横隔板,由于设置9-12横隔板对结构优化的效果基本相同,根据节省材料节约工程成本的要求,应优化设计为单跨横隔板数量为9块。

陈英昕,吴思远,李斯,王正中,吴守军[6](2019)在《考虑翘曲及挤压影响的深孔闸门主梁正应力解析解》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水头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深孔闸门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梁构件设计时,按其结构特点,已属薄壁深梁讨论范畴,若仍采用传统设计中细长梁纯弯理论,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由此,亟待给出一种简明准确的主梁正应力计算方法。基于叠加思想和材料力学方法,充分考虑翘曲及挤压影响,建立了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推导出工字形截面深梁在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正应力的解析计算式,并分析了在不同跨高比和翼缘与腹板面积比下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现有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间的相对误差及适用范围。进而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精度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解析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且适用范围较广,可为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张海丰[7](2019)在《水泥砂浆内衬法修复混凝土重力管道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管道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和雨水管网中,在外荷载增大、地基不均匀沉降、管材质量不合格以及施工缺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管道常出现纵向裂缝、坍塌、腐蚀减薄三种结构性破坏形式。结构性破坏一方面导致管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刻危及上覆道路、车辆乃至行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引起管内雨污水外流进一步冲刷破坏周围土体,或引起地下水进入管道破坏周围土体并增加运营负担。业界的共识是对破损的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可行的方法有水泥砂浆喷涂法、穿插法、螺旋缠绕法和管片内衬法等方法。水泥砂浆喷涂法是直接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内衬;穿插法、螺旋缠绕法、管片内衬法是用化学管材作为内衬,然后在既有管道和内衬之间注入水泥砂浆进行填充。这几种方法面临着几个共同的且尚未解决的难题:一是修复后管道受到的土荷载以及传递至水泥砂浆内衬或注浆层上的土荷载;二是水泥砂浆内衬或注浆层与既有管道能否协调变形,也即两者是形成一个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变形;三是修复后管道的承载力以及既有管道的剩余承载力;四是如何进行水泥砂浆内衬的结构设计。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的资料调研、理论分析、解析计算、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五种方法研究了这四个关键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修复后管道的土荷载模型。根据管道从设计阶段至使用阶段再到破坏阶段土荷载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产生纵向裂缝、坍塌和腐蚀减薄三种破坏形式下的既有管道土荷载模型。然后按照水泥砂浆内衬与既有管道所形成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传递至水泥砂浆内衬的土荷载模型。修复后管道受到的地表附加荷载模型仍按照新建管道模型计算。2、修复后管道的结构形式。从曲梁的受力模型出发推导了叠合曲梁所受径向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公式,通过与界面的抗剪强度和粘结张拉强度的对比建立了修复后管道的两种结构受力模型:复合结构模型和叠合结构模型。当界面的粘结张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大于径向应力和剪应力时形成叠合结构否则形成复合结构。3、修复后管道的承载力。先后推导了直梁复合结构模型和叠合结构模型在横力弯曲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曲梁复合结构模型和叠合结构模型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直梁复合结构模型和叠合结构模型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复合结构模型的承载力按照两层结构的刚度比分担外荷载的模型计算;叠合结构模型按照变截面宽度梁模型计算,忽略二次受力的影响。4、既有管道的剩余承载力。按照产生纵向裂缝、坍塌和腐蚀三种破坏模式以及复合结构和叠合结构两种受力模型建立了既有管道的剩余承载力计算模型。对于产生纵向裂缝和坍塌的既有管道,当按照复合结构模型计算时忽略其剩余抗弯和抗压承载力,仅考虑正弯矩区的抗压承载力;当按照叠合结构计算时考虑正弯矩区域的剩余抗弯和抗压承载力,忽略负弯矩区的剩余抗弯和抗压承载力;对于腐蚀的管道,按腐蚀程度根据现有结构力学方法核算其剩余抗弯和抗压承载力。5、设计了两种强度的水泥砂浆试块在不同结构形式下的横力弯曲实验、抗压实验以及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界面劈裂抗拉强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复合结构模型,水泥砂浆收缩产生的界面间隙导致上梁与下梁的共同承载力不能完全发挥,实验值约为理论值的0.60.9倍,因此对于复合结构模型建议忽略其共同承载作用,承载力取上梁与下梁各自独立承载时的最大值;对于叠合结构模型,实验采用的自然接触界面发生局部剪切滑移降低了承载力,实验值约为理论值的0.750.95倍;抗压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劈裂抗拉实验表明界面的劈拉强度为0.951.86MPa,约为自身劈拉强度的0.470.73倍。6、使用ABAQUS建立了修复后管道承载力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叠合结构,当既有管道产生纵向裂缝和坍塌破坏时,正弯矩处的既有管道受压发挥了剩余承载力,负弯矩区既有管道受拉不能发挥剩余承载力,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其它位置处界面的有效粘结增加了修复后管道的承载力,可作为额外的安全储备。7、水泥砂浆内衬结构设计。根据管道的三种破坏形式和两种结构模型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根据所采用的材料不同,分别按照纤维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纤维混凝土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阶段的计算。对于产生裂缝和坍塌的既有管道,当考虑既有管道的剩余承载力时除要求限制裂缝宽度外还要求限制水泥砂浆内衬不能裂穿。本文的创新点为:(1)建立了修复后管道的土荷载模型;(2)建立了修复后管道的两种结构受力模型和承载力模型;(3)提出了混凝土管道水泥砂浆内衬结构性修复的结构设计方法。

韩芳,磨季云,李明方[8](2016)在《梁弯曲正应力公式适用条件探讨》文中指出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作为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公式较为复杂.针对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中对梁弯曲正应力推导方式的不同,基于弹性力学有限元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模拟不同跨高比条件下梁弯曲正应力的数值解,并与材料力学近似解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得到深梁和浅梁弯曲正应力公式的适用条件,为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供新的视角.

徐鹏[9](2014)在《拉压不同模量受弯曲梁的计算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表明,许多材料如石墨、有机玻璃、金属合金、陶瓷和某些复合材料等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拉压不同模量的性质。拉压不同模量是指材料分别在受拉和受压的力学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弹性性质。目前,工程上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往往是基于经典同模量理论,而对于拉压模量差别较大的材料,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经典理论相比差距较大,因而,有必要采用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为结构的精细分析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鉴于目前对拉压不同模量杆状构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直梁问题,本文针对拉压不同模量曲梁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拉压分区的简化力学模型基础上,对拉压不同模量曲梁做了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获得了不同模量曲梁问题的一维解答(即材料力学解)和二维解答(即弹性力学解)。在推导一维解时,针对不同截面形式(包括矩形、T形、工字形和箱形),运用等效截面法将不同模量问题转化为单一模量问题,进而应用经典同模量方法获得了不同模量曲梁的弯曲正应力解;同时,也讨论了等效截面法在平面内变曲率曲梁以及其它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下的应用。在曲梁问题二维解的推导过程中,基于应力函数法,获得了拉压分区含待定常数的应力分量表达式,结合边界条件并引入了中性层处特有的应力连续条件,进而求得了拉压不同模量曲梁的应力和位移的弹性力学解。本文最后通过有限元建模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将一维解析解、二维解析解以及数值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维解和二维解在浅梁情形下并无太大差异;材料拉压不同模量效应的引入,会较大地改变结构的力学响应。本文创新性地运用等效截面法求解不同模量曲梁一维问题,简化了推导过程并提高了求解效率。创新性地运用中性层处的应力连续条件,获得了不同模量曲梁问题的二维解析解。本文结果可为考虑拉压不同模量特性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考虑到目前的理论工作尚缺乏实体试验,因此今后还需要对曲梁问题开展一系列试验工作。

杨大林[10](2010)在《基于不同模量理论的受弯构件弹性响应分析》文中提出大量的试验和研究表明,工程材料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拉压不同的弹性性质,比如陶瓷、塑料、石墨、混凝土以及复合材料等。我们把具有明显拉压不同弹性性质的材料统称为拉压不同模量材料(或双模量材料)。考虑材料的拉压不同模量效应,对于结构的精细分析,损伤及失效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拉压不同模量材料,研究中首先确定的是材料宏观力学模型的构建问题,主要有两种材料模型应用较为广泛。一种是Bert于1977年提出的以纤维纵向应变的正负为准则的模型,其研究对象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该模型用于研究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另一种材料模型是由苏联学者Ambartsumyan于1966年提出的,以各向同性材料为其研究对象,以主应力的正负为判定依据的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基于这一模型展开。由于该模型将本构关系建立在主应力方向上,使得普通坐标系下的广义弹性定律中出现了与主应力大小及其方向余弦相关的非线性项,求解困难。学者们对考虑不同模量效应的弹性结构的分析,一般都是围绕简单问题的解析解(如梁柱等一维问题)和较复杂问题的数值解展开。同时,对拉压不同模量材料,目前的实验设备和手段难以确定复杂应力状况下的宏观力学行为,需另辟蹊径,根据弹性体的具体形状和受力状态建立所谓的近似求解途径。本课题以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受弯构件为其研究对象,利用经典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中的Kirchhoff假设,建立拉压分区的简化力学模型,为问题的解析求解创造可能性。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和不同模量问题所特有的连续性条件,导出以挠度表示的拉普拉斯方程,建立不同模量薄板受弯问题的基本方程,研究位移变分法在所建立模型上的具体应用等。同时,针对Kirchhoff假设的适用范围,探讨深受弯构件和在大挠度情形下的力学模型的运用问题。研究结果将给出拉压不同模量一般受弯构件弯曲问题的一系列解答,统一该问题的力学分析模型,开辟无需实验也能预测拉压不同模量受弯构件非线性力学行为的新途径。

二、对横力弯曲梁的正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横力弯曲梁的正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设计
    1.1教学内容与任务
    1.2教学目标
    1.3教学进程
        1.3.1课前
        1. 课前教师
        2. 课前学生
        1.3.2课中
        1.3.3课后
        1.教师
        2.学生
    1.4教学策略与方法
    1.5教学评价
    1.6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
二、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教学设计内容
    2.1导入新课
        1. 历史回顾
        2.分析问题
        3.平面假定
        4.正应力公式推导
        5.解答问题
        6.总结
        7.知识拓展
2.2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教学方法的恰适度
    3.教学评价的有效度
2.3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
三、结论

(2)水电站厂房结构数值模拟和模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梁板柱理论
        1.3.2 厂房振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ANSYS及相关理论介绍
    2.1 有限元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2.1.1 模态分析
    2.2 自由度连接处理相关理论
        2.2.1 刚度叠加法
        2.2.2 MPC法
3 单元的耦合分析
    3.1 单元连接的准则
    3.2 梁与壳体的连接
        3.2.1 梁单元与壳、体单元铰接
        3.2.2 梁单元与壳、体单元刚接
    3.3 壳单元与体单元刚接
    3.4 计算方案
        3.4.1 梁与壳的连接
        3.4.2 梁与体的连接
        3.4.3 壳与体的连接
        3.4.4 各方案分析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板梁柱结构的静态与动态模拟
    4.1 ANSYS板单元的选择
    4.2 板构件的选择和分类
    4.3 板构件的模拟
        4.3.1 厚板的模拟
        4.3.2 薄板的模拟
    4.4 梁的理论发展及分类
        4.4.1 梁的分类及计算方案
        4.4.2 梁的约束条件的确定
    4.5 水电站厂房中梁构件的模拟
        4.5.1 梁构件的位移和应力分析
        4.5.2 梁构件的模态分析
        4.5.3 梁构件的网格敏感性分析
    4.6 水电站厂房中柱构件的模拟
        4.6.1 柱结构的分类与计算方案
        4.6.2 柱结构的有限元模拟和网格尺寸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改变楼板单元各方案自振特性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5.1.1 有限元模型的范围
        5.1.2 边界条件及单元类型的选择
        5.1.3 改变单元类型的设计方案
    5.2 多尺度建模厂房振动的研究
        5.2.1 设计方案
        5.2.2 自振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在役桥梁现存(实际)应力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1.2.3 桥梁加固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梁受拉区典型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的局部释放法研究
    2.1 引言
    2.2 力筋保护层混凝土凿除仿真分析
        2.2.1 计算参数与单元划分
        2.2.2 不同开槽长度对钢绞线应力影响分析
    2.3 钢绞线跨丝同丝机械切割时温度及扰动误差影响试验
        2.3.1 试验目的
        2.3.2 测点布置与控制参数
        2.3.3 温度及扰动误差影响
    2.4 缠绕丝偏轴效应及不同方法的拉力试验机对比验证分析
        2.4.1 钢绞线缠绕丝偏轴效应分析的解析解
        2.4.2 试验验证
        2.4.3 试验结果分析
    2.5 在役桥梁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方法研究
        2.5.1 不同测试方法裸钢绞线拉力值的对比验证分析
        2.5.2 钢绞线实际拉力值计算方法
    2.6 钢束应力状态评定方法的工程检验
        2.6.1 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方法操作步骤
        2.6.2 实桥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临界消压状态试验的钢束预加力无损评定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应力变化速率的临界开裂(消压)状态判定的数学原理
        3.2.1 临界开裂(消压)状态试验判定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特征
        3.2.2 分段线性函数突变点高效判定的数学方法
    3.3 传统开裂弯矩试验方法的优点及其适用性
        3.3.1 传统未损伤构件开裂弯矩试验方法
        3.3.2 传统方法对判定带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适用性试验
    3.4 基于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速率的开裂(消压)弯矩试验研究
        3.4.1 试验目的及控制参数
        3.4.2 测点布置与传感器型号
        3.4.3 未损伤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对比试验分析
        3.4.4 相同预加力条件下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
        3.4.5 不同预加力条件下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
    3.5 基于消压弯矩试验结果的钢束有效预加力评定方法
        3.5.1 带闭合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梁消压弯矩计算方法
        3.5.2 受拉区钢束有效预加力的确定
    3.6 有效预加力及消压弯矩的验证和工程应用
        3.6.1 有效预加力的室内模型梁验证试验
        3.6.2 消压弯矩试验法的工程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断裂力学的临界消压状态判定及跨缝力筋应力分析
    4.1 引言
    4.2 扩展有限元法分析原理
        4.2.1 扩展有限元方法的控制方程
        4.2.2 断裂问题的离散方程
        4.2.3 裂缝的水平集表示
    4.3 带I型闭合裂缝截面仿真分析计算参数
        4.3.1 单元划分与材料物理参数
        4.3.2 起裂参数
    4.4 I型裂缝对混凝土截面临界消压状态评定结果影响分析
        4.4.1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4.4.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4.4.3 XFEM法与梁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4 临界消压试验荷载对比分析
    4.5 I型裂纹对截面力筋应力场增量影响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4.5.1 I型裂缝对临界消压状态前截面钢筋测点应变变化影响分析
        4.5.2 I型裂缝对受拉区钢绞线与混凝土应变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4.5.3 I型裂缝对主梁受拉区钢筋应力增量影响对比分析与试验验证
        4.5.4 I型闭合裂缝对常用公路桥梁结构力筋应力增量影响仿真分析
    4.6 带I型闭合裂缝截面现存应力(变)实用修正计算方法
        4.6.1 消压前正截面混凝土(或钢筋)
        4.6.2 消压前正截面钢绞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束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影响分析与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预加力对未开裂截面抗弯刚度影响的解析解
        5.2.1 不考虑无应力长度差异的截面抗弯刚度的解析解
        5.2.2 考虑无应力长度差异的截面抗弯刚度修正的解析解
        5.2.3 预加力对未损伤构件抗弯刚度影响试验研究
    5.3 预加力对带裂缝截面受力性能影响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5.3.1 预加力对带裂缝截面应力变化影响仿真分析
        5.3.2 预加力对带闭合裂缝梁应力及挠度变化影响试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结果的桥梁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桥梁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2.1 基于截面消压弯矩评定结果的等效消压弯矩法
        6.2.2 基于钢束应力测试结果的等效法向应力法
        6.2.3 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试验验证
    6.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截面抗弯承载力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3.1 旧桥加固中的通用计算方法和一般规定
        6.3.2 粘贴钢板加固设计方法
        6.3.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设计方法
        6.3.4 有粘结主动加固设计方法
        6.3.5 无粘结主动加固设计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小功率电源微型开关动态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引信中微型控制开关应用及先进制造工艺概述
        1.2.1 MEMS制造工艺及其在引信中的应用
        1.2.2 机械微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
        1.2.3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
    1.3 国内外破甲弹引信电源控制技术
        1.3.1 引信安全控制与电源安全控制概念
        1.3.2 M22 控制电源
        1.3.3 风帽结构的压电电源
        1.3.4 DRD16 型引信磁后坐电源控制
    1.4 引信电源控制存在的关键问题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引信电源激励环境分析和控制方案设计
    2.1 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引信经历膛内压力数值仿真
        2.1.1 勤务处理意外跌落环境
        2.1.2 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引信零件膛内压力仿真曲线
    2.2 引信系统对电源的要求
        2.2.1 开关响应时间要求
        2.2.2 开关通电性能要求
        2.2.3 开关通电可靠性要求
    2.3 引信电源控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磁后坐发电机膛内供电控制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膛压作用下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极机械特性分析
        3.2.1 膛内充电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极动力学分析
        3.2.2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膛压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3.2.3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关键参数
    3.3 基于正交仿真的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多参数优化
        3.3.1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的正交仿真参数设计与安排
        3.3.2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正交实验仿真及分析
        3.3.3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参数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性能分析
    4.1 选区激光熔化制造技术成形原理和工艺过程简述
    4.2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样件表面质量分析
        4.2.1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样件打印参数设计
        4.2.2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样件表面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4.2.3 正交实验法分析打印参数对表面参数的影响
    4.3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性能分析
        4.3.1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材料的电阻率分析
        4.3.2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总电阻计算
        4.3.3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极接触电阻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强度静态模拟冲击试验
    5.1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样件
    5.2 3D打印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电极变形试验
        5.2.1 静态加载冲击的电极位移测试原理
        5.2.2 静态加载冲击的电极位移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塑性变形惯性接电开关接电强度静态冲击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与创新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5)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结构构造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箱梁桥的优点及曲线钢箱梁的研究发展综述
        1.2.1 箱梁桥的优点
        1.2.2 钢箱梁桥的研究发展综述
        1.2.3 曲线梁桥的计算理论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曲率半径钢箱梁桥畸变应力和位移分析
    2.1 钢箱梁的畸变分析与畸变应力计算
        2.1.1 钢箱梁畸变的概念
        2.1.2 钢箱梁畸变荷载的确定
        2.1.3 畸变控制微分方程
        2.1.4 畸变微分方程的求解
    2.2 钢箱梁位移和应力有限元分析
        2.2.1 某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工程概况
        2.2.2 不同曲率半径钢箱梁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2.2.3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支座布置下曲线钢箱梁桥位移及应力分析
    3.1 本章研究内容概述
    3.2 不同支座位置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与计算
    3.3 曲率半径100米钢箱梁桥不同支座位置模型的分析结果
        3.3.1 位移分析结果
        3.3.2 应力分析结果
    3.4 曲率半径160米钢箱梁桥不同支座位置模型的分析结果
        3.4.1 位移分析结果
        3.4.2 应力分析结果
    3.5 曲率半径240米钢箱梁桥不同支座位置模型的分析结果
        3.5.1 位移分析结果
        3.5.2 应力分析结果
    3.6 曲率半径400米钢箱梁桥不同支座位置模型的分析结果
        3.6.1 位移分析结果
        3.6.2 应力分析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横隔板间距曲线钢箱梁桥位移及应力分析
    4.1 本章研究内容概述
    4.2 不同横隔板间距曲线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4.3 不同横隔板间距曲线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与讨论
        4.3.1 位移分析结果
        4.3.2 应力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考虑翘曲及挤压影响的深孔闸门主梁正应力解析解(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字形截面梁的截面特征
2 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正应力计算式推导
    2.1 考虑同步翘曲的正应力
    2.2 不同步翘曲对正应力影响
    2.3 纵向纤维挤压对正应力影响
3 均布荷载作用下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正应力计算式
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1 计算式无量纲化对比分析
    4.2 算例与分析
5 结 语

(7)水泥砂浆内衬法修复混凝土重力管道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地下管道分类
        1.1.2 城市地下管道破损类型
        1.1.3 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概况
        1.1.4 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比
        1.1.5 水泥砂浆结构性修复的优势与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混凝土管道发展概况
        1.2.2 混凝土管道破坏原理
        1.2.3 管道受到的土压力
        1.2.4 内衬管与既有管道的协调变形性能
        1.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修复后管道土荷载研究
    2.1 管道新建时的土荷载
        2.1.1 Paris模型
        2.1.2 Marston模型
        2.1.3 Terzaghi模型
        2.1.4 Spangler模型
        2.1.5 Olander模型
        2.1.6 克莱恩模型
        2.1.7 Heger模型
        2.1.8 弹塑性模型
    2.2 管道使用时的土荷载
    2.3 管道破坏后的土荷载
        2.3.1 破坏类型一:产生四条纵向裂缝
        2.3.2 破坏类型二:管顶坍塌
        2.3.3 破坏类型三:管道腐蚀
    2.4 修复后的土荷载
        2.4.1 既有管道受到的土荷载
        2.4.2 水泥砂浆内衬受到的土荷载
    2.5 地表附加荷载
        2.5.1 新建管道
        2.5.2 修复后的管道
    2.6 土荷载变化对管道内力的影响
        2.6.1 Ⅱ级管
        2.6.2 Ⅲ级管
第三章 修复后管道结构受力模型理论研究
    3.1 梁模型几个相关概念
        3.1.1 相关概念
        3.1.2 概念之间的区别
        3.1.3 “二次受力”的影响
    3.2 单曲梁受力分析
        3.2.1 受力分析
        3.2.2 径向张拉应力
        3.2.3 剪应力
    3.3 叠合曲梁受力分析
        3.3.1 弯曲正应力
        3.3.2 界面径向应力
        3.3.3 界面剪应力
    3.4 算例和模量的影响
        3.4.1 算例
        3.4.2 模量的影响
        3.4.3 结构受力模型判断标准
        3.4.4 抗剪强度
        3.4.5 粘结张拉强度
        3.4.6 荷载与抗力比较
第四章 修复后管道承载力理论研究
    4.1 直梁受弯承载力计算
        4.1.1 单梁受弯承载力
        4.1.2 复合梁受弯承载力
        4.1.3 叠合梁受弯承载力
    4.2 曲梁受弯承载力
        4.2.1 复合曲梁受弯承载力
        4.2.2 叠合曲梁受弯承载力
    4.3 轴压状态下的承载力
        4.3.1 界面平行于轴向荷载
        4.3.2 界面垂直于轴向荷载
    4.4 既有管道的剩余承载力
        4.4.1 破坏类型:纵向裂缝
        4.4.2 破坏类型:管顶坍塌
        4.4.3 破坏类型:腐蚀减薄
第五章 修复后管道承载力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原理
        5.1.2 实验设备和材料
        5.1.3 实验步骤
        5.1.4 劈裂抗拉实验组别设计
        5.1.5 横力弯曲实验组别设计
        5.1.6 抗压实验组别设计
    5.2 界面劈裂抗拉实验结果分析
        5.2.1 组别(1)~(4)
        5.2.2 组别(6)、(10)
        5.2.3 组别(8)、(12)
        5.2.4 组别(5)、(7)
        5.2.5 组别(9)、(11)
        5.2.6 实验结果分析
    5.3 横力弯曲实验结果分析
        5.3.1 组别(1)~(2)
        5.3.2 组别(3)~(4)
        5.3.3 组别(1)~组别(4)结果分析
        5.3.4 组别(5)
        5.3.5 组别(6)
        5.3.6 组别(7)
        5.3.7 组别(8)
        5.3.8 组别(9)
        5.3.9 组别(10)
        5.3.10 组别(11)
        5.3.11 组别(12)
    5.4 砂浆抗压实验结果分析
    5.5 实验研究总结
第六章 修复后管道承载力数值模拟研究
    6.1 参数设置
        6.1.1 ABAQUS参数设置
        6.1.2 混凝土材料参数
        6.1.3 钢筋材料参数
    6.2 模型验证
    6.3 纵向裂缝破坏模式下的修复模拟研究
    6.4 坍塌破坏模式下的修复模拟研究
    6.5 数值模拟研究结论
第七章 水泥砂浆内衬修复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7.1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7.2 管道上的作用及其效应
        7.2.1 作用
        7.2.2 作用效应系数计算
    7.3 内衬壁厚及配筋计算
        7.3.1 纤维混凝土内衬
        7.3.2 钢筋纤维混凝土内衬
        7.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7.3.4 叠合式受弯构件
    7.4 结构设计流程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力系数计算公式

(9)拉压不同模量受弯曲梁的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拉压不同模量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2.2 拉压不同模量曲梁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目前需要进一步做研究的部分和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本理论
    2.1 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基本概念与假设
        2.1.1 基本概念
        2.1.2 基本假设
        2.1.3 拉压不同模量材料的矩阵模型
        2.1.4 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理论的本构方程
    2.2 基于 Kirchhoff 假设的拉压分区力学模型的建立
        2.2.1 关于剪应力对中性层位置无贡献的假设及证明
        2.2.2 Kirchhoff 假设及拉压不同模量薄板弯曲问题的力学模型
        2.2.3 中性层的确定以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2.2.4 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
    2.3 本章小结
3 拉压不同模量曲梁的材料力学解
    3.1 常规方法求解单曲率不同模量曲梁的材料力学解
    3.2 等效截面法在求不同截面形式曲梁材料力学解中的应用
        3.2.1 纯弯作用下矩形截面曲梁的等效截面法分析
        3.2.2 纯弯作用下 T 形截面曲梁的等效截面法分析
        3.2.3 纯弯作用下工字形截面曲梁的等效截面法分析
        3.2.4 纯弯作用下箱形截面曲梁的等效截面法分析
    3.3 等效截面法在杆端受力曲梁中的应用
        3.3.1 杆端受水平力的情形
        3.3.2 杆端受轴向力的情形
    3.4 引申推论
        3.4.1 平面内变曲率曲梁的研究
        3.4.2 中性轴为直线任意截面曲梁的等效截面法
    3.5 本章小结
4 拉压不同模量曲梁的弹性力学解
    4.1 杆端受力曲梁弹性力学解析解的推导
        4.1.1 纯弯单曲梁曲梁的弹性力学分析
        4.1.2 一端受剪单曲率曲梁的弹性力学分析
    4.2 应用实例
    4.3 本章小结
5 ABAQUS 建模与材料力学,弹性力学解的对比分析
    5.1 材料力学解与弹性力学解的对比
        5.1.1 应力
        5.1.2 位移
        5.1.3 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5.2 拉压不同模量纯弯曲梁的 ABAQUS 建模与分析
        5.2.1 应力
        5.2.2 位移
    5.3 经典单一模量曲梁建模与分析
        5.3.1 E~+ E~- = 4×10~6 N /cm~2时单一模量曲梁的应力
        5.3.2 E~+ E~- = 4×10~6 N /cm~2时单一模量曲梁的位移
        5.3.3 E~+ E~- = 2×10~6 N /cm~2时单一模量曲梁的位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性工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10)基于不同模量理论的受弯构件弹性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1.2.2 不同模量解析法的研究进展
        1.2.3 不同模量有限元法的研究进展
        1.2.4 不同模量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不同模量理论基础
    2.1 不同模量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假定
        2.1.1 基本概念
        2.1.2 基本假设
    2.2 不同模量材料的矩阵模型
    2.3 不同模量理论的应力应变状态
    2.4 不同模量理论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及相容方程
        2.4.1 平衡方程
        2.4.2 几何方程
        2.4.3 相容方程
    2.5 不同模量理论的本构方程及柔度矩阵
        2.5.1 两类点的区分及本构方程
        2.5.2 第一类点或区域的柔度矩阵
        2.5.3 第二类点或区域的柔度矩阵
    2.6 边界条件
        2.6.1 应力边界条件
        2.6.2 位移边界条件
        2.6.3 混合边界条件
3 拉压不同模量梁柱问题的解析解
    3.1 拉压不同模量纯弯曲梁的解析解
    3.2 拉压不同模量横力弯曲梁的解析解
        3.2.1 材料力学解
        3.2.2 近似弹性力学解
    3.3 拉压不同模量弯压柱的解析解
        3.3.1 材料力学解
        3.3.2 近似弹性力学解
    3.4 本章小结
4 Kirchhoff 假设在拉压不同模量受弯构件中的应用
    4.1 关于剪应力对中性层位置无贡献的假设及证明
    4.2 Kirchhoff 假设及拉压不同模量薄板弯曲问题的力学模型
        4.2.1 Kirchhoff 假设
        4.2.2 中性层的确定以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
        4.3.1 在大挠度问题中的限制
        4.3.2 在厚板问题中的限制
    4.4 本章小结
5 拉压不同模量薄板问题的解析解
    5.1 不同模量薄板弹性曲面的微分方程
        5.1.1 用w表示的应力分量
        5.1.2 应用连续条件推导不同模量薄板的微分方程
    5.2 不同模量薄板截面上的内力及应力
    5.3 利用力的平衡推导不同模量弹性曲面的微分方程
    5.4 极坐标下不同模量薄板弹性曲面的微分方程
        5.4.1 不同模量圆形薄板的一般弯曲
        5.4.2 不同模量圆形薄板的轴对称弯曲
    5.5 不同模量薄板算例一(直角坐标下)
        5.5.1 均布荷载下不同模量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解法
        5.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6 不同模量薄板算例二(极坐标下)
        5.6.1 边界上受均布力矩简支边圆形薄板的解法
        5.6.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7 不同模量薄板与不同模量梁解析解的比较
    5.8 与有限元数值解的比较
        5.8.1 位移变分法的应用
        5.8.2 与有限元法的对比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创新性工作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性工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对横力弯曲梁的正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设计初探[A]. 王晔,杨诗婷. 第十八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1
  • [2]水电站厂房结构数值模拟和模型设计研究[D]. 韩静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D]. 郭文龙. 长安大学, 2021
  • [4]小功率电源微型开关动态控制技术[D]. 刘向磊.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5]大跨径曲线钢箱梁桥的结构构造优化研究[D]. 李彼得.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6]考虑翘曲及挤压影响的深孔闸门主梁正应力解析解[J]. 陈英昕,吴思远,李斯,王正中,吴守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4)
  • [7]水泥砂浆内衬法修复混凝土重力管道理论与实验研究[D]. 张海丰.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8]梁弯曲正应力公式适用条件探讨[J]. 韩芳,磨季云,李明方. 高师理科学刊, 2016(06)
  • [9]拉压不同模量受弯曲梁的计算分析[D]. 徐鹏. 重庆大学, 2014(01)
  • [10]基于不同模量理论的受弯构件弹性响应分析[D]. 杨大林. 重庆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横弯梁法向​​应力和挠度计算精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