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的ER

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的ER

一、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钱江[1](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质食品、药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FWAs)是一类蓝色染料,将其附着在黄色的纸质及织物表面,与微黄色的纸质及织品互补形成白光,达到荧光增白的效果。荧光增白剂与人体蛋白结合,难以通过正常的代谢排出体外,容易产生蓄积作用,长期蓄积会对人体内脏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癌变。食、药品的安全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食、药的质量问题与其外包装材料安全性相关联。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一次性纸杯、爆米花桶、药盒中的荧光增白剂。论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分别探索了水、三氯甲烷、石油醚、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种溶剂的用量、外包装材料碎片大小、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荧光增白剂提取的影响;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以氨水和三乙醇胺为流动相缓冲剂,通过内标法和外标法确定荧光增白剂的类型,绘制样品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曲线,获得目标物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出限以及定量限等数据,并进行精密度以及加标回收率的测试。取得了如下结果:一次性纸杯,检测波长263 nm,以乙腈-水(φ=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三乙醇胺为缓冲剂,在35℃下测试。绘制了标准曲线,在0.11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方程y=50.521x+1.293,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10 mg/kg,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是0.61%、0.07%,加标回收率在81.55%88.43%之间。爆米花桶,检测波长263 nm,以乙腈-水(φ=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三乙醇胺为缓冲剂,在35℃下测试。绘制了标准曲线,在0.11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方程y=63.365x+1.081,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11 mg/kg,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是1.40%、0.13%,加标回收率在86.09%88.49%之间。药盒,检测波长263 nm,以乙腈-水(φ=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三乙醇胺为缓冲剂,在30℃下测试。绘制了标准曲线,在0.11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方程y=39.363x+2.128,相关系数为0.994,检出限为0.006mg/kg,定量限为0.019 mg/kg,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是1.09%、0.07%,加标回收率在81.55%88.43%之间。

于洋[2](2017)在《荧光增白剂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自行研制的超高亮发光二极管激发光源-荧光光谱系统应用于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利用前表面荧光技术研究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并应用于生活用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采用自组装超高亮发光二极管激发光源-荧光光谱系统,定量分析了学生作业本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和迁移量,建立了荧光增白剂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是测定了荧光剂迁移到手指上的量方法。采用自行组装的超高亮发光二极管激发光源-荧光光谱系统,通过模拟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方式,测定护肤品面膜敷猪皮前后的荧光值计算荧光剂迁移到皮肤上的量,这种新检测装置具有仪器设备简单、稳定性和再现性好,无需前处理样品,可原位快速定量检测荧光增白剂迁移到皮肤上的量,建立了符合面膜实际使用状况的荧光增白剂迁移量检测方法。在研究学生作业本和护肤品中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及其仪器装置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可定性和定量现场快速检测荧光增白剂的仪器,并对该仪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通过对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检测时间、接触电流、保护接地、介电强度和外观等参数性能指标测试。研究并制定出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标准和检测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对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本方法简单快速,与国标目视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自行研制的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对湿巾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和迁移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在10 min内实现了湿巾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现场快速定量测定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现场快速筛查。采用超高亮发光二极管用作荧光增白剂检测的激发光源系统,将该激发光源系统与荧光光谱仪联用,实现了学生作业本和护肤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和迁移量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利用研究成的超高亮发光二极管激发光源系统结合前表面荧光光度技术,研制出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并根据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工程化和商品的需要,研究了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并将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应用于洗涤剂、湿巾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目前,该仪器已实现商品化。

钱荣敬,文明,刘钊,万富[3](2015)在《纸张用荧光增白剂的国内外标准及检测方法概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国内外标准对食品接触用纸中荧光增白剂的限制要求,介绍紫外灯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对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并探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叶仲力,张建平,蔡国华,吴清辉,邓其馨,方钲中,张廷贵[4](2015)在《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文中指出建立了卷烟滤嘴接装纸、成型纸中荧光增白剂ABP、VBL检测的UPLC方法。样品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超声提取30 min,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用乙腈/水(V/V=20∶80,流速0.3 m L/min)混合液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该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卷烟滤嘴成型纸和接装纸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庞月红,巩宗爱,张明如,沈晓芳[5](2013)在《食品包装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荧光增白剂在食品包装中的违法添加近年来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别对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介绍,并探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杜美霞[6](2012)在《荧光增白剂VBL和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我国食品卫生领域的应用始于70年代末,90年代后期国家标准中开始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列为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和营养成分的国标方法。本文以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的污染物荧光增白剂VBL[4,4-双-(4-羟乙胺基-2-苯胺基-1,3,5-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钠盐]和果蔬中的天然色素p-胡萝卜素为对象,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随着2008年6月1日限塑令的执行,我国纸质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食品纸质包装材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荧光增白剂、增塑剂、含氯有机物等。荧光增白剂在造纸行业中应用较广,被称为造纸业的“白色染料”,其对人体的毒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中国食品纸包装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用于食品的纸质包装材料不得添加荧光增白剂。目前对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较少,国标中对荧光性物质的测定方法为:只是将样品放置于254nm和365nm紫外灯下检查最大荧光面积,若荧光面积不大于5cm2即为合格。一种快速有效的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对荧光增白剂在食品纸包装中的安全性研究和迁移规律研究都十分重要。VBL为荧光增白剂中的典型品种,市场占有率约为60%。以VBL为检测对象,探讨一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VBL的分析方法。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VBL的提取工艺如下:提取剂为甲醇-水(1:1),提取时间为6h,提取温度为75℃,液料比(提取剂:样品,V/W)为60。提取后的样品以kromasilC18(4.6mm×300mm,5μm)为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A为甲醇,B为缓冲溶液(三乙胺-冰乙酸-水,1:0.4:1000,V/V),起始流动相为30%A,线性变至20min为60%A,维持至25min结束,平衡时间5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表明,VBL的出峰时间为18.50min,线性范围为0.5~10mg/L,精密度试验结果为0.72%(n=7),稳定性试验结果为0.90%(n=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72%。应用该方法对9种共21个食品纸质包装样品中的VBL量进行了测定,显示21个样品中均测出了VBL,含量最低为0.031±0.002mg/kg(奶茶纸杯),最高为4.31±0.034rng/kg(油炸食品打包纸袋)。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精密度好,稳定性好,重现性高,能满足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VBL的检测要求。β-胡萝卜素广泛地存在于人们常见的食物中,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含量最大、被研究最多的一种。,β-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且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心血疾病、某些肿瘤、衰老、光敏性疾病、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防、延缓、治疗和辅助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β-胡萝卜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色谱法、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传统色谱法仅能进行定性分析,分光光度计法只能测定类胡萝卜素的总量,目前测定β-胡萝卜素的主要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是因为β-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较不稳定,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必须操作简便且提取时间较短。探讨一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以期为p-胡萝卜素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如下:提取剂为甲醇-四氢呋喃(THF)-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9:1:0.1,V/V),提取时间为30min,液料比(提取剂:样品,V/W)为10。提取后的样品采用kromasilC18(4.6mm×300mm,5μm)色谱柱,甲醇-四氢呋喃(THF)-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9:1:0.01,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48nm]。该方法p-胡萝卜素的出峰时间(21min)较短,在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84%(n=5),稳定性试验结果为2.12%(n=7),精密度试验结果为0.32%(n=7),可以满足β-胡萝卜素的检测要求。应用该方法对15种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5种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低的为1.0±0.1mg/kg (刀豆),含量最高的为116.7±2.3mg/kg(胡萝卜)。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方便快捷、重复性好,且可有效防止β-胡萝卜素氧化,可用于多种新鲜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王艳,姚孝元,韩云辉,金鑫,范黎,孙波,李栋,李青常,戚其平[7](2007)在《卷烟接装纸、成型纸中荧光增白剂ABP、VBL的HPLC测定》文中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64个卷烟滤嘴成型纸、接装纸样品中的荧光增白剂ABP、VBL含量。即先用紫外灯照射纸样品,而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提取显示荧光的样品,提取液经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μm)色谱分离和甲醇水(体积比45∶55,流速1.0 mL/min)混合液洗脱,在波长435 nm下检测。结果显示:①ABP、VBL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15 ng/mL,平均回收率101.0%102.1%、102.0%104.2%,RSD 0.66%2.48%、0.89%1.84%;②60个纸样在紫外光下没有荧光;③4个有荧光的纸样中均未检出ABP,而都检出了VBL,其中,1个为接装纸样品,3个为成型纸样品。该法适用于批量卷烟滤嘴成型纸和接装纸中荧光增白剂ABP、VBL的同时测定。

余小兵,竹百均,王洪良,诸叶青[8](2001)在《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文中提出本文采用HPLC法Shim -packODS柱 ( 4.6mmi.d .× 1 50mm) ,甲醇—水 ( 90∶1 0 ,V/V)为流动相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 2 74nm ,内标法方法准确、快速 ,测定荧光增白剂ER3 3 0 %中ER含量。

二、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质食品、药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荧光增白剂相关概述
        1.1.1 荧光增白剂概述
        1.1.2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1.1.3 苯并恶唑型荧光增白剂
        1.1.4 萘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
        1.1.5 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
        1.1.6 荧光增白剂的理化性质
        1.1.7 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问题
    1.2 现有检测技术和方法
        1.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2.2 荧光分光光度法
        1.2.3 白度法
        1.2.4 薄层色谱法
        1.2.5 液相色谱法
    1.3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案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 液相分离条件优化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2 提取条件单一变量的选择
        2.2.3 分离条件单一变量的选择
    2.3 一次性纸杯处理方法
        2.3.1 溶剂种类
        2.3.2 溶剂体积
        2.3.3 碎片大小
        2.3.4 提取温度
        2.3.5 超声时间
        2.3.6 流动相的选取
        2.3.7 流动相体积比例的探索
        2.3.8 流动相pH的影响
    2.4 爆米花桶处理方法
        2.4.1 溶剂种类
        2.4.2 溶剂体积
        2.4.3 碎片大小
        2.4.4 提取温度
        2.4.5 超声时间
        2.4.6 流动相的选取
        2.4.7 流动相体积比例的探索
        2.4.8 流动相pH的影响
    2.5 药盒处理方法
        2.5.1 溶剂种类
        2.5.2 溶剂体积
        2.5.3 碎片大小
        2.5.4 提取温度
        2.5.5 超声时间
        2.5.6 流动相的选取
        2.5.7 流动相体积比例的探索
        2.5.8 流动相pH的影响
第三章 方法的评价
    3.1 一次性纸杯中的荧光增白剂处理方法的评价
        3.1.1 一次性纸杯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分析
        3.1.2 标准曲线
        3.1.3 精密度
        3.1.4 测定结果及平均加标回收率
        3.1.5 结论
    3.2 爆米花桶中的荧光增白剂处理方法的评价
        3.2.1 爆米花桶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分析
        3.2.2 标准曲线
        3.2.3 精密度
        3.2.4 测定结果及平均加标回收率
        3.2.5 结论
    3.3 药盒中的荧光增白剂处理方法的评价
        3.3.1 药盒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分析
        3.3.2 标准曲线
        3.3.3 精密度
        3.3.4 测定结果及平均加标回收率
        3.3.5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荧光增白剂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
    1.2 荧光增白剂的种类
        1.2.1 二苯乙烯型
        1.2.2 吡唑啉型
        1.2.3 香豆素型
        1.2.4 苯并恶唑型
        1.2.5 萘酰亚胺型
    1.3 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
    1.4 荧光增白剂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1.5 荧光增白剂的迁移和检测方法
        1.5.1 荧光增白剂的迁移
        1.5.2 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
        1.5.2.1 白度法
        1.5.2.2 荧光白度法
        1.5.2.3 紫外灯照射法
        1.5.2.4 紫外分光光度法
        1.5.2.5 荧光分光光度法
        1.5.2.6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1.5.2.7 薄层色谱法
        1.5.2.8 毛细管电泳法
        1.5.2.9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2.10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质谱联用(HPLC-MS)
    1.6 荧光增白剂现场检测技术和仪器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1 学生作业本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快速测定
        1.7.2 护肤品面膜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1.7.3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1.7.4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标准的研究
        1.7.5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应用研究
        1.7.5.1 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1.7.5.2 湿巾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1.8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学生作业本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快速测定
    2.1 实验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VBL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模拟唾液的制备
        2.1.4 样品
        2.1.5 手指迁移荧光分光光度法
        2.1.6 纸迁移荧光分光光度法
    2.2 结果讨论
        2.2.1 激发光源系统发光二极管操作参数优化
        2.2.1.1 发光二极管数量的影响
        2.2.1.2 发光二极管电流的影响
        2.2.1.3 发光二极管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2.2.1.4 入射角的影响
        2.2.2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2.3 样品分析
        2.2.3.1 样品分析参数的优化
        2.2.3.2 样品分析
    2.3 结论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护肤品面膜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3.1 仪器与方法
        3.1.1 装置
        3.1.2 试剂和材料
        3.1.3 VBL标准溶液的配制
        3.1.4 荧光强度测定
        3.1.5 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3.1.5.1. 猪皮迁移荧光分光光度法
        3.1.5.2. 纤维纸迁移荧光分光光度法
        3.1.5.3 纤维纸迁移目视荧光亮度观测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激发光源操作参数优化
        3.2.1.1 发光二极管(LED)数量
        3.2.1.2 LED电流
        3.2.1.3 入射角角度
        3.2.1.4 激发光源与样品之间的距离
        3.2.2 样品分析实验条件的优化
        3.2.2.1 温度
        3.2.3.2 迁移时间
        3.2.3 性能分析
        3.2.4 实际样品分析
    3.3 结论
    3.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4.1 仪器总体设计和试剂
        4.1.1 仪器总体设计
        4.1.2 试剂
        4.1.3 荧光增白剂标准溶液的配制
    4.2 仪器研制
        4.2.1 仪器光谱探头光学仿真
        4.2.2 仪器参数优化和仿真效果的验证
        4.2.2.1 不同LED入射光角度对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
        4.2.2.2 LED数量对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
        4.2.2.3 LED前端与样品表面距离对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
        4.2.2.4 LED供电电流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4.2.3 激发光源和电源控制模块
        4.2.4 传感器、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模块
        4.2.5 样品检测平台和检测模式
        4.2.6 智能手机和APP软件
        4.2.7 仪器性能的测试
        4.2.7.1 激发光源波长测试
        4.2.7.2 荧光波长测试
        4.2.7.3 仪器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测试
        4.2.7.4 仪器的线性范围测试
        4.2.7.5 仪器的稳定性测试
    4.3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标准的研究
        4.3.1 适用范围
        4.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3 术语和定义
        4.3.3.1 全程分析时间(test-time)
        4.3.3.2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migratable fi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4.3.3.3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spot detectinginstrument)
        4.3.4 要求
        4.3.4.1 正常工作条件
        4.3.4.2 检测时间
        4.3.4.3 检测仪线性
        4.3.4.4 检测仪稳定性
        4.3.4.5 检测仪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4.3.4.6 安全要求
        4.3.4.7 运输、运输贮存
        4.3.4.8 外观
        4.3.5 试验方法
        4.3.5.1 试验条件
        4.3.5.2 检测时间
        4.3.5.3 检测仪线性
        4.3.5.4 检测仪的稳定性
        4.3.5.5 检测仪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4.3.5.6 安全要求
        4.3.5.7 运输、运输贮存
        4.3.5.8 外观检查
        4.3.6 检验规则
        4.3.6.1 检验分类
        4.3.6.2 出厂检验
        4.3.6.3 型式检验
        4.3.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4.3.7.1 标志
        4.3.7.2 包装
        4.3.7.3 运输
        4.3.7.4 贮存
    4.4 总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荧光增白剂现场快速检测仪的应用研究
    5.1 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5.1.1 实验部分
        5.1.1.1 仪器结构和原理
        5.1.1.2 试剂
        5.1.1.3 荧光增白剂标准溶液
        5.1.1.4 无荧光玻璃纤维纸、棉白布和涤纶布的制备
        5.1.1.5 荧光增白剂迁移量标准样品的制备
        5.1.1.6 实验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1.2.1 荧光增白剂吸附材质的选择与操作参数优化
        5.1.2.2 干扰实验
        5.1.2.3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5.1.2.4 仪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5.1.2.5 本方法与不同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的比较
        5.1.2.6 实际样品分析
        5.1.3 结论
    5.2 湿巾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5.2.1 实验部分
        5.2.1.1 仪器
        5.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5.2.1.3 标准物质的制备
        5.2.1.4 实验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2.2.1 纱布含水量影响
        5.2.2.2 干燥时间的影响
        5.2.2.3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5.2.3 实际样品分析
        5.2.3.1 湿巾和卫生巾中荧光增白剂定性分析
        5.2.3.2 湿巾和卫生巾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
        5.2.4 结论
    5.3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仪器与试剂
    1.3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提取条件选择
    2.2色谱分析
    2.3线性关系
    2.4重复性
    2.5回收率
3结论

(5)食品包装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荧光增白剂的国内外标准
2 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2.2 荧光分光光度法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
3 结论与展望

(6)荧光增白剂VBL和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食品纸质包装材料的安全研究现状
        1.1.1 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
        1.1.1.1 微量元素
        1.1.1.2 荧光增白剂
        1.1.1.3 有机氯化物
        1.1.1.4 增塑剂
        1.1.1.5 芳香族碳水化合物
        1.1.1.6 固化剂
        1.1.2 纸质包装材料中污染物向食品的迁移研究
    1.2 胡萝卜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比较
        1.2.1 不同植物β-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比较
        1.2.1.1 β-胡萝卜素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比较
        1.2.1.2 β-胡萝卜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比较
        1.2.2 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1.2.2.1 β-胡萝卜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1.2.2.2 β-胡萝卜素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思路
        1.3.1 食品纸包装中荧光增白剂VBL的分析方法研究意义及思路
        1.3.2 蔬菜中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意义及思路
第2章 食品纸包装中荧光增白剂VBL的分析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纸质包装样品来源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色谱条件
        2.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3.1.2 流动相的优化
        2.3.2 样品处理
        2.3.2.1 不同提取剂对样品中VBL提取量的影响
        2.3.2.2 不同液料比对样品中VBL提取量的影响
        2.3.2.3 不同提取温度对样品中VBL提取量的影响
        2.3.2.4 不同提取时间对样品中VBL提取量的影响
        2.3.3 方法评价
        2.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2 精密度实验和稳定性实验
        2.3.3.3 加标回收实验
        2.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
        2.4.1 色谱条件
        2.4.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4.1.2 流动相的优化
        2.4.2 样品处理
        2.4.2.1 不同提取剂对样品提取量的影响
        2.4.2.2 不同液料比对样品提取量的影响
        2.4.2.3 不同提取温度对样品中VBL提取量的影响
        2.4.2.4 不同提取时间对样品提取量的影响
        2.4.3 方法评价
        2.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2 精密度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2.4.3.3 加标回收实验
        2.4.4 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
        2.4.4.1 方便面纸盒中荧光增白剂VBL的提取测定
        2.4.4.2 一次性快餐纸盒中荧光增白剂VBL的提取测定结果
        2.4.4.3 牛奶纸盒中荧光增白剂VBL的提取测定结果
        2.4.4.4 其他食品纸质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VBL的提取测定结果
        2.4.4.5 9种21个食品纸质包装样品中VBL的检测结果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蔬菜中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部分
        3.3.1 色谱条件
        3.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1.2 流动相的优化
        3.3.2 样品处理
        3.3.2.1 不同提取剂对蔬菜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3.2.2 不同液料比对蔬菜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3.2.3 不同提取时间对蔬菜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3.3 方法评价
        3.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2 精密度实验和稳定性实验
        3.3.3.3 加标回收实验
        3.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3.4.1 色谱条件
        3.4.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4.1.2 流动相的选择
        3.4.2 样品处理
        3.4.2.1 提取剂对样品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4.2.2 液料比对样品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4.2.3 提取时间对样品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
        3.4.3 方法评价
        3.4.3.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3.4.3.2 精密度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3.4.3.3 加标回收实验
        3.4.4 实际样品的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及展望
    4.1 食品纸包装中VBL的分析方法总结及展望
    4.2 蔬菜中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卷烟接装纸、成型纸中荧光增白剂ABP、VBL的HPLC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样品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条件的选择
        2.1.1 提取剂
        2.1.2 提取时间、温度和提取剂用量
    2.2 HPLC分析条件的确定
        2.2.1 流动相
        2.2.2 检测器和检测波长
    2.3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2.4 精密度和准确度
    2.5 部分成型纸和接装纸样品中的ABP和VBL
3 小结

(8)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色谱条件
    2.3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流动相选择
    3.3 校正因子的计算
    3.4 ER330%中ER的测定
    3.5 精密度

四、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质食品、药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D]. 钱江.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2]荧光增白剂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D]. 于洋. 吉林大学, 2017(11)
  • [3]纸张用荧光增白剂的国内外标准及检测方法概述[J]. 钱荣敬,文明,刘钊,万富. 纸和造纸, 2015(03)
  • [4]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J]. 叶仲力,张建平,蔡国华,吴清辉,邓其馨,方钲中,张廷贵.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2)
  • [5]食品包装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庞月红,巩宗爱,张明如,沈晓芳.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8)
  • [6]荧光增白剂VBL和β—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研究[D]. 杜美霞. 浙江工商大学, 2012(11)
  • [7]卷烟接装纸、成型纸中荧光增白剂ABP、VBL的HPLC测定[J]. 王艳,姚孝元,韩云辉,金鑫,范黎,孙波,李栋,李青常,戚其平. 烟草科技, 2007(11)
  • [8]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ER的含量[J]. 余小兵,竹百均,王洪良,诸叶青.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内标法测定荧光增白剂ER330%中的E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