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在广东花卉育种中的基础作用

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在广东花卉育种中的基础作用

一、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平,鲁清,洪彦彬,李少雄,梁炫强[1](2021)在《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着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记密度不断增加,高通量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重要农艺性状相关QTL被挖掘定位,以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大数据驱动的多组学育种技术崭露头角。丰富的花生基因组资源促进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加快花生分子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已通过分子辅助技术成功选育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花生种质。花生传统育种的关键在于表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育种过程缺乏对基因型的充分鉴定和利用。而花生基因组资源、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的结合与并行发展必将推动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深入应用,使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真正进入田间和市场,充分体现基因组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李少雄,洪彦彬,陈小平,梁炫强[2](2020)在《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和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花生是广东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常年保持在30万~35万hm2之间,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河南、山东。对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及种业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生产方面,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水平逐年增加,总产稳步上升,但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限制了广东花生生产空间;育种方面,高产育种实现三次突破,抗青枯病和锈病育种取得空前成功,但在高油酸、高油、鲜食加工型品种的培育上仍存在不足;种业方面,广东是华南最主要的花生种子生产和销售基地,但种业模式仍相对落后,完全达不到现代化标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将花生纳入种植补贴,鼓励花生种植,扩大花生面积;(2)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降低劳动成本;(3)加快多元化育种,满足市场需求;(4)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产;(5)加大种业执法力度,确保种业的良性发展;(6)南种北繁,提高制种效率和质量,降低制种成本。

刘新红,邓晶,李小湘,杨建国,杨水芝,王同华,余应弘[3](2017)在《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文中提出根据湖南省第一次(1956-1957年)和第二次(1979-1983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利用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湖南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水稻、油菜、辣椒、茶叶等在资源创新利用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分析了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仍存在地方品种资源日益减少、资源收集困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够完善、资源专业团队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限制本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精准评价体系及共享共用机制等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工作良性循环的建议。

李玉芳,马杰,肖才升,杨春安,朱春生[4](2017)在《湖南省花生育种现状与对策》文中提出总结了近30多年来湖南省花生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花生育种现状,提出相应育种对策,旨在为今后湖南花生育种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李洁,马金娜,谷献锋,荆建国[5](2016)在《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大大加快了花生育种工作的进程,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文章逐一介绍RFLP、RAPD、AFLP、SSR、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孙海燕[6](2015)在《基于能值分析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2000-2013年的14年间我国花生种植业的地位和效益日益提高,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增长14.68%、24.51%、42.79%,目前以约占油料作物1/3的面积生产了1/2的总产量,以占第6位的农作物面积生产了第4位的总产值,单位面积效益更居大宗粮油作物之首。显然,花生具有较高经济学可持续性和较好社会效益,对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食用油脂安全意义重大。然而,迄今花生经济的增长除了依靠科技进步以外,越来越多地依赖石油农业型资源的消耗。生态学可持续性是任何经济形式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与客观基础,缺乏生态学可持续性的经济将难以为继。由此,我们对现行的花生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提出一种生态学理性反思:花生产业生态学高效吗?如何既避免生态价值的过度消耗,又保持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紧迫课题。因此,本研究拟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价值通货即生态学能值的角度,辅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对我国花生种植业系统2000-2013年的自然资源利用、能值投入结构以及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剖析,并进行各主产区的横向比较,从而提出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能值角度的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水平在降低。14年间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对自然资源能值的依赖度(占能值总投入的比率)越来越小,从15.21%降至12.32%,而对经济社会的辅助能值的依赖度增加,从84.79%增至87.68%;对可更新资源能值的依赖度从63.12%降至21.79%,对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的依赖度从36.89%增至78.21%。我国花生生产系统从经济社会购买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量越来越大,环境负载率随之上升(2.15-3.59),系统的能值可持续指数大幅度下降(1.69-0.68)。2、农业机械、土地、化肥、劳动力等四项能值投入是整个花生系统的总能值产出的主要驱动因素。依据构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我国花生种植业系统能值产出高低的能值投入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能值投入的弹性系数最大(0.287),即对提高花生生产系统能值产出的作用最显着,未来随着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其对能值产出的贡献会更大;其次是土地能值投入(弹性系数0.214)和化肥能值投入(弹性系数0.206),说明花生种植面积的拓展对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产出一直存在较大推动作用,未来随着花生抗旱耐瘠、高产高效等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我国花生种植的时空会持续扩大;化肥对能值产出仍有一定作用,但要注意投入量的控制和投入结构的优化;劳动力投入对于花生系统能值产出的影响力较小(弹性系数0.177)。3、我国花生种植业各主产区子系统的能值分异明显,需分类指导其能值投入结构和布局规划。为了从能值角度优化我国花生主产区的能值投入结构,指导全国花生种植业系统的布局规划,对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主产区2013年花生种植业子系统的能值分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辅助能值尤其是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已成为各花生主产区能值投入主体;化肥能值投入结构中,氮、磷、钾肥的能值投入比例失调,氮、磷投入较多,钾严重不足,有机肥甚微。广西、河南及安徽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大于1,分别为3.07、1.69和1.45,即处于较好发展状态;其次是四川0.87,处于中等水平;山东、河北、广东、福建、辽宁分别为0.41、0.18、0.14、0.14、0.11,处于较低水平。从规模优势指数、能值效率优势指数、能值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来看,河南和山东三项指数均大于1(1.09-2.58),属于强优势区域;河北、辽宁、广东、安徽、广西规模、能值效率优势指数分别为0.70-2.48和0.46-1.76,能值综合比较优势指数1.00-1.19,属于优势区域,其中河北、辽宁以及广东在未来生产中需提高辅助能值利用率,安徽需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四川三项指数分别为0.99、0.93、0.96,属于次优势产区;福建的规模优势指数达1.33,而能值效率优势指数、能值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较弱,分别为0.47和0.79,未来应提高辅助能值利用率。4、将能值指标和传统经济指标相结合,对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明确了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建设生态经济结构优化、生物链和产业链稳定的生态产区,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增长;其次,构建了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了综合指标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我国花生生产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水平较高,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从基准值(1.000)分别增至1.335和1.050,而生态可持续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基准值(1.000)降至0.903。相关分析表明,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水平以及与综合评价系数之间均呈极显着负三角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922、-0.871,因此我国花生生产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水平可能会因生态可持续水平的下降而难以为继。5、提出了我国花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政策建议。基于对我国花生生产系统现状的定性分析、能值定量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提出了既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前提下,产生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我国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构建了“生产技术”和“政策制度”两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发展对策是根据生态工程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资源与产业经济学、生态学原理,以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产前研发、产中采用资源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技术以及生态技术,将种子、农药、化肥、地膜以及电力等辅助能值的投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降低花生生产系统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使用节能设备以提高农业机械效率,进而将花生生产系统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有机耦合,形成一种资源投入合理并永续利用(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生态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增长。从制度层面看,建议政府从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能力、保障民众营养保健水平、提高农民种植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花生作为油料、食品、经作等多栖作物的认识,制定支持花生种植和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将花生纳入国家优势产业规划体系之中,推进花生优质安全生产项目与技术的实施,提高花生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鼓励农户组建花生合作社,鼓励农户与企业联合建立构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生态化节能优质高效生产基地。

钟瑞春,韩柱强,唐荣华,贺梁琼,唐秀梅,熊发前,蒋菁,李忠,黄志鹏[7](2015)在《花生新品种桂花32选育及其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选育壳薄、粗脂肪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且适合广西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为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优异种质0442/3001-18为母本、抗病种质03秋/3016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行多代定向选择,低世代侧重于果型、出仁率及产量潜力的选择,高世代侧重于产量性状、粗脂肪含量和抗逆性的筛选;20102014年分别进行品比试验、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育成的桂花32表现为早熟、高产稳产、壳薄、粗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品比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4361.2 kg/ha,比对照品种桂花17平均增产11.19%。20122013年广西花生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75.0 kg/ha,比对照品种桂花21减产1.43%,而籽仁产量2743.1 kg/ha,比桂花21增产7.32%。在广西武鸣试验示范中,荚果产量为4084.6 kg/ha,比桂花17增产11.78%;在钟山县试验示范中,鲜荚果产量9445.5 kg/ha。粗脂肪含量52.12%54.10%,蛋白质含量25.00%左右;饱果率79.4%,双仁果率81.8%,百果重186.3 g,百仁重71.3 g,出仁率70.3%。桂花32农艺性状优于桂花17,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花32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桂花17的替代品种,适合在广西花生产区旱坡地推广种植。

张宁[8](2015)在《花生RIL群体抗青枯病鉴定与抗病基因AhqBW3的克隆和功能鉴定》文中认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用兼食用经济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花生最重要的土传性细菌病害,严重影响了花生的生产,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防治手段,因此解决青枯病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培育抗病品种。国内外对花生抗青枯病的分子机理研究甚少,对控制青枯病的抗性基因数目、作用机制、花生-青枯菌互作的机理还不清楚,使培育抗青枯病高产优质品种进程缓慢。因此本研究通过筛选抗性种质资源,分离和鉴定花生抗青枯候选基因,为研究其抗青枯的分子机制,促进花生抗青枯分子育种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室前期以高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粤油92和高感青枯病的花生品种新会小粒为亲本,构建了抗青枯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本研究对F9代RIL群体的300个家系进行了农艺性状考查,通过大田接种青枯菌进行了抗青枯性状鉴定。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重等六个农艺性状观察值呈连续分布,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RIL群体对青枯菌的抗性表现差异显着,且存在超亲优势。花生青枯病抗性属于数量性状,且与分枝数、单株果重等性状间连锁关系不紧密。根据病情指数进行筛选,群体中抗青枯病的材料有58份,高感青枯病的材料有125份。通过比较筛选出了 10个高抗青枯病的家系(16,108,130,131,251,261,336,362,475,646)和 10 个高感青枯病的家系(4,13,35,151,161,265,287,317,463,552)。结合实验室前期抗黄曲霉抗性鉴定的结果,从中选出了 3个兼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的家系(16,251,475);其中2个家系(475,251)是单株产量(单株果重分别为38g,43g),黄曲霉和青枯病抗性都比较高的综合优良材料,可作为优异种质进行研究。2.NBS-LRR类抗病基因是目前已知的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抗病基因最大家族。本研究在对花生抗青枯QTL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与抗青枯分子标记SNP79紧密连锁的NBS-LRR类基因AhqBW3,该基因在抗病品种粤油92中受青枯菌诱导下调表达4倍,通过RACE获得了其全长cDNA,该基因全长2,998bp,编码85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NBS-LRR类保守结构域,在洋葱表皮细胞瞬间表达其与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荧光定量分析AhqBW3受青枯菌侵染后的表达模式显示,在抗青枯花生品种粤油92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新会小粒中先上调表达后略下调表达。ABA、ET、JA等激素诱导下,AhqBW3在抗青枯花生品种粤油92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新会小粒中上调表达。该基因在本氏烟草叶片瞬间超表达能引起过敏性反应。超表达AhqBW3感青枯病烟草品种红大对青枯菌的抗性明显增强。深入研究AhqBW3超量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在接种青枯菌后一系列防御反应相关基因NtH1N1,NtHSR515,NtPR1b,NtPR2,NtPR4,NtPR1ak,NtNPR1 和 NtAcs6发现,这些基因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都能够明显上调表达。推测AhqBW3可能参与花生对青枯菌的防御反应,并且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复杂的调控网络实现的。AhqBW3基因的获得对于研究花生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花生抗青枯病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邱柳[9](2012)在《花生种质资源耐渍性鉴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渍涝是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生态因子。然而,长期以来对花生水分胁迫的研究以干旱居多,渍涝较少,缺乏较系统的耐渍鉴定技术,而这是开展渍涝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综合运用室内与田间试验方法,采用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860份花生种质的耐渍性,以创建耐渍性鉴定技术指标体系,探讨室内早期鉴定替代大田鉴定的可行性,明确花生植物学类型间的耐渍性差异,并筛选出具有稳定耐渍性的优异种质。主要结果如下:1、模拟发芽期遭受常见的土面渍水情形,在室内对860份种质的种子进行5cm深、0~180h的淹水处理,测定百仁重、发芽涝害率、水体的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等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淹涝180h的透明度、电导率、pH值可作为鉴定发芽期耐渍性的主要指标。不同类型花生的芽期耐渍性以多粒型(Fastigiata)最强,其次是普通型(Hypogaea)、中间型(Intemediate)、龙生型(Hirsula),而珍珠豆型(Vulgaris)最弱。发芽期耐渍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为水体不易浑浊、电导率低、pH高,且籽仁较小。根据上述形态、理化鉴定指标,筛选出高耐种质327份,占总数的38.02%,说明花生基因库中发芽期耐渍资源丰富,对开展耐渍育种有利。2、模拟幼苗期根部淹水的情形,在室内对403份种质于四叶一心期进行盆栽渍涝处理5d,观察根色,测定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各器官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根系厌氧呼吸标志酶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等鉴定指标。由于根系是幼苗期花生遭受渍害最直接、最严重的器官,故以根色、根冠比、根系ADH等指标为核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渍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为ADH活性低,根系发达,根冠比高,根色浅,叶绿素含量高。不同变种(variant)类型花生的苗期耐渍性,从根冠比和根色综合来看,以龙生型最强,多粒型最弱,而珍珠豆型、普通型、中间型居中;从ADH活性看,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中间型≈龙生型,说明淹涝条件下普通型花生的根系厌氧呼吸作用偏强。同一类型花生的耐渍性因生育时期而异,如多粒型花生耐渍性芽期最强而苗期最弱;龙生型花生芽期耐渍性较弱,而苗期最强。根据上述形态与生理鉴定指标,筛选出高耐种质6份,占总数的1.49%,说明花生基因库中幼苗期耐渍资源较少。3、南方花生在营养生长后期处于盛雨季节,故于此期在大田对128份在正常水分时较高产的种质进行根部淹水处理7d,以产量及其耐渍系数为主要指标,鉴定评价不同种质的农学耐渍性差异。结果表明,渍涝对花生产量及其所有构成因素均有负面影响,而产量降低、籽仁变小是耐渍性弱种质的主要特征表现。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受渍涝的影响顺序为多粒型>中间型>珍珠豆型>普通型。相关分析显示,渍涝产量与饱果数、秕果数、总果数、百仁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产量耐渍系数与秕果数、总果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饱果数呈显着正相关,说明渍涝减产的主因在于结果数的减少。渍涝对各品质指标的影响因类型而异,与正常灌溉相比,渍涝后脂肪含量、油酸含量和油亚比值升高,而亚油酸、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含量升高幅度,脂肪以多粒型最大,普通型最小;油酸以中间型最大,珍珠豆型最小;油亚比以普通型最大,珍珠豆型最小。含量降低幅度,亚油酸以中间型最大,珍珠豆型最小;蛋白质以多粒型最大,普通型最小。上述结论对花生耐渍生态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价值。4、相关分析表明,发芽涝害率与淹涝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产量耐渍系数及产量结构指标大多呈负相关,与幼苗期ADH活性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苗期根冠比与田间耐渍指标多呈一定的正相关,而根色与之多呈一定的负相关。说明室内尤其芽期鉴定的结果对于间接衡量大田期的产量耐渍性有一定意义。5、综合比较室内和田间耐渍性鉴定结果,运用3个约束条件:①正常灌溉时荚果产量不低于渍涝敏感对照品种湘花269;②产量耐渍系数0.95-1.0以上;③油分含量高于55.0%,蛋白含量超过30%,O/L值1.25以上,筛选出耐渍高产种质6份,耐渍中产种质9份,高油种质2份,高蛋白种质1份,综合优异种质1份。这些种质可能内含耐渍目标基因,其产量和品质也优于常规种质,是未来花生渍涝研究的宝贵材料。

严玫,韩锁义,董文召,黄冰艳,张新友,田保明[10](2012)在《SSR标记在中国花生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SSR标记是广泛分布于多种生物基因组中由2~6个核苷酸组成的多次重复的一段DNA序列。根据近几年来SSR标记在中国花生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SSR标记在花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情况。通过对花生SSR标记相关研究的分析得知,中国花生育成品种普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认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应设计和开发大量多态性好的SSR分子标记,将标记研究工作与实际育种相结合,从而有效指导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二、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1 花生基因组进化
    1.2 花生全基因组测序
    1.3 花生分子标记开发
    1.4 花生遗传图谱构建
2 花生传统育种技术及其局限性
    2.1 表型鉴定与分析
    2.2 遗传变异与育种
3 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
    3.1 性状连锁与关联分析
    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3 基因组选择
4 展望

(2)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和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花生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基本稳定
    1.2 单产水平逐年增加,总产稳步上升
    1.3 种植区域分布明显
    1.4 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2 广东花生育种现状
    2.1 高产育种
    2.2 抗青枯病育种
    2.3 抗锈病育种
    2.4 存在问题
        2.4.1 缺乏高油酸花生品种
        2.4.2 品种含油量有待提高
        2.4.3 缺乏鲜食加工型花生品种
3 广东花生种子生产和销售概况
4 广东花生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纳入种植补贴,鼓励花生种植
    4.2 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
    4.3 加快多元化育种
    4.4 加大花生推广力度
    4.5 加大种业执法力度
    4.6 扩大南种北繁

(3)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简况
    1.1 湖南省独特气候条件
    1.2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类型及分布区域
2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
    2.1 主要农作物资源调查和收集情况
    2.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2.2.1 初步建成了“一库五圃”
        2.2.2 建立了部分野生资源原生境保护点 (区)
    2.3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情况
        2.3.1 水稻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2.3.2 油菜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2.3.3 花生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2.3.4 辣椒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2.3.5 柑橘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2.3.6 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2.3.7 棉花资源创新利用情况
        2.3.8 牧草资源创新利用
3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地方品种资源日益减少, 资源收集困难
    3.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够完善
    3.3 资源专业团队缺乏
    3.4 资源利用率低
4 几点建议
    4.1 加大落实稳定经费支持, 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4.2 依托现代生物技术, 建立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体系
    4.3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共用机制

(4)湖南省花生育种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育种成效
    1.1 高产花生育种
    1.2 特色优质花生育种
    1.3 高含油量花生育种
2 花生育种现状
    2.1 育种队伍逐渐强大, 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2.2 引进的种质资源类型不多, 亲本遗传基础狭窄
    2.3 育成品种的抗病性、抗虫性有待提高
    2.4 育种方法较单一, 缺乏高新技术育种
    2.5 项目扶持逐步加强, 但力度不大
3 花生育种对策
    3.1 明确湖南花生育种目标
        3.1.1 重点开展品质育种工作。
        3.1.2 重视抗病育种工作。
    3.2 加强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创新
    3.3 创新育种方法
    3.4 加强育种队伍的联合攻关与学术交流

(5)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RFLP分子标记技术
    1.1 RFLP标记的原理
    1.2 RFLP标记的特点
    1.3 RFLP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2 RAPD分子标记技术
    2.1 RAPD标记的原理
    2.2 RAPD标记的特点
    2.3 RAPD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3 AFLP分子标记技术
    3.1 AFLP的原理
    3.2 AFLP标记的特点
    3.3 AFLP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4 SSR分子标记技术
    4.1 SSR的原理
    4.2 SSR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5 SNP分子标记技术
    5.1 SNP的原理
    5.2 SNP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6 展望

(6)基于能值分析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2.1 国内外能值研究动态
        1.2.2 国内外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
        1.2.3 相关研究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2.1 论基础
        2.1.1 能值理论
        2.1.2 生态学相关理论
        2.1.3 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
        2.1.4 循环经济理论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能值分析方法
        2.2.2 其他研究方法
        2.2.3 数据来源
    2.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我国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剖析
    3.1 我国花生生产历史发展及现状剖析
        3.1.1 我国花生生产历史发展分析
        3.1.2 我国花生生产技术发展分析
        3.1.3 我国花生生产空间布局分析
    3.2 我国花生生产态势分析
        3.2.1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的内在优势分析
        3.2.2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存在的劣势分析
        3.2.3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面临的机会分析
        3.2.4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面临的威胁分析
    3.3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构建
        3.3.1 SO战略——提高花生品质
        3.3.2 WO战略——加强产业安全和协调
        3.3.3 ST战略——发挥产业规模优势
        3.3.4 WT战略——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3.4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能值动态剖析
    4.1 花生生产系统的生态需求及能量来源
        4.1.1 花生生产系统光温水土生态需求
        4.1.2 花生生产系统能量来源
    4.2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能值动态演替分析
        4.2.1 基于能值图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能值分析框架构建
        4.2.2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主要能值流
        4.2.3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单位面积能值产出-投入相关分析
        4.2.4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单位面积能值投入结构分析
        4.2.5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值分析与评价
    4.3 基于能值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投入产出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3.1 生产函数分析方法
        4.3.2 构建生产函数模型
        4.3.3 模型结果分析
    4.4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我国花生主产区生产子系统能值分异比较研究
    5.1 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情况及研究区域概况
        5.1.1 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情况
        5.1.2 我国花生主产区的自然环境概况
    5.2 基于能值的我国花生主产区生产子系统能值分异比较
        5.2.1 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系统单位面积能值投入-产出比较
        5.2.2 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系统单位面积能值投入结构比较
        5.2.3 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系统能值指标比较分析
    5.3 基于能值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比较优势分析
        5.3.1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构建
        5.3.2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6.1 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内涵
        6.1.2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6.2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6.2.1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2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分值标准化处理
        6.2.3 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6.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我国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7.1 生产技术对策
        7.1.1 重视优良品种选育,改善系统资源能值投入质量
        7.1.2 采用生态技术,保证花生生产系统的生态安全
        7.1.3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可更新有机辅助能值投入总量
        7.1.4 提高花生及其副产品利用率,增加能值产出
    7.2 政策及制度建议
        7.2.1 加强政府对花生产业的宏观调控管理
        7.2.2 根据各产区的能值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7.2.3 在WTO框架内制定相应补贴和支持政策
        7.2.4 制定和完善花生生产质量管理标准
        7.2.5 提高花生生产者的组织程度
        7.2.6 做好花生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提高农户科技水平
        7.2.7 调整花生出口结构,实现对外贸易中的能值平衡
    7.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科研学术成果

(7)花生新品种桂花32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选育过程
    1.1选育目标
    1.2亲本创新
    1.3选育过程
2产量表现
    2.1品比试验
    2.2区域试验
    2.3试验示范
3主要特征特性
    3.1特征特性
    3.2品质性状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选地整地
    4.2种子处理
    4.3种植方式与密度
    4.4施肥管理
    4.5杂草防治
    4.6病害防治
5讨论
6结论

(8)花生RIL群体抗青枯病鉴定与抗病基因AhqBW3的克隆和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枯病的危害
    2 青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2.1 青枯菌的形态、特征
        2.2 青枯菌的分类和鉴定
        2.3 青枯菌的致病机理
        2.4 青枯菌的分泌系统和效应子研究
        2.5 青枯菌基因组的研究
    3 青枯病抗性方面的研究
        3.1 青枯病抗性鉴定
        3.2 青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3.3 花生青枯病抗性育种研究
    4 青枯病抗性分子机理研究
    5 青枯病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5.2 化学防治
        5.3 生物防治
        5.4 培育抗性品种
    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花生RIL群体的抗青枯病鉴定与综合优良材料筛选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亲本材料
        2.2 RIL群体构建
        2.3 田间实验设计
        2.4 农艺性状考查
        2.5 青枯菌接种和病情调查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RIL群体各性状的变异
        3.2 RIL群体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RIL群体青枯病抗性的差异性分析
        3.4 RIL群体青枯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5 抗青枯综合性状优良材料的获得
    4 讨论
        4.1 建立无偏态的RIL群体
        4.2 建立抗病RIL群体可以获得高抗青枯病的综合优良新材料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花生NBS-LRR类抗青枯病基因AhqBW3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种植
        2.2 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2.3 RACE技术克隆基因全长序列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表达载体构建
        2.6 亚细胞定位
        2.7 遗传转化烟草
        2.8 瞬间超表达、离子电导率测定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2.9 花生和烟草的青枯菌接种处理
        2.10 植物外源激素处理抗感青枯花生品种
        2.11 qRT-PCR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AhpBW3序列全长的获得与分析
        3.2 AhqBW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AhqBW3基因在抗、感青枯花生品种中的序列分化
        3.4 AhqBW3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5 AhqBW3的表达模式分析
        3.6 AhpBW3在本氏烟草叶片中瞬间超表达能引起HR
        3.7 AhpBW3基因超表达转化烟草的鉴定
    4 讨论
        4.1 AhpBW3是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的NBS-LRR类抗病基因
        4.2 AhqBW3参与植物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
        4.3 AhpBW3过表达可显着提高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花生种质资源耐渍性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渍涝害概述
        2.2 渍涝对花生的影响
        2.2.1 渍涝改变微环境
        2.2.2 渍涝对花生不同生育期的影响
        2.2.3 渍涝对花生形态建成的影响
        2.2.4 渍涝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2.5 渍涝对生理生化的影响
        2.3 花生耐渍涝的机制
        2.3.1 形态结构适应
        2.3.2 厌氧代谢途径改变
        2.3.3 保护酶活性变化
        2.3.4 光合生理变化
        2.4 耐渍种质资源
    3 花生耐渍性鉴定方法
        3.1 形态和生长发育鉴定
        3.2 产量及相关性状鉴定
        3.3 生理生化鉴定
        3.3.1 根系生理鉴定
        3.3.2 厌氧呼吸酶活性
        3.3.3 营养生理鉴定
        3.3.4 光合生理鉴定
        3.3.5 质膜损伤程度
        3.3.6 保护酶活性
    4 研究内容
        4.1 花生种质资源耐渍性鉴定技术研究
        4.2 筛选耐渍花生优异种质
        4.3 明确不同类型花生的耐渍性差异
第二章 花生发芽期的耐渍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
        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1.3.1 发芽率与芽长测定
        1.3.2 pH测定
        1.3.3 电导率测定
        1.3.4 溶解氧测定
        1.3.5 透明度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淹涝对花生发芽的影响
        2.2 涝害率与耐渍鉴定指标的关系
        2.2.1 35h耐渍鉴定指标间的关系
        2.2.2 60h耐渍鉴定指标间的关系
        2.2.3 90h耐渍鉴定间指标的关系
        2.2.4 120h耐渍鉴定指标间的关系
        2.2.5 180h耐渍鉴定指标间的关系
        2.3 不同时段耐渍指标间的相关性变化
    3 小结与讨论
        3.1 芽期耐渍性鉴定
        3.2 耐渍鉴定指标间的关系
第三章 花生幼苗期的耐渍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1.3.1 生理生化指标
        1.3.2 生长发育指标
        1.3.3 耐渍系数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渍涝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2.1.1 株高和分枝数
        2.1.2 生物量鲜重
        2.2 渍涝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2.1 根系ADH活性
        2.2.2 根系颜色
        2.2.3 叶绿素含量
        2.3 不同类型花生幼苗期耐渍性差异
        2.4 形态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田间耐渍花生高产优质种质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取样与测定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渍涝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2.2 渍涝对产量的影响
        2.3 渍涝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2.4 产量与耐渍性状指标的关系
        2.4.1 产量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
        2.4.2 产量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2.5 渍涝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2.5.1 渍涝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2 渍涝对脂肪含量的影响
        2.5.3 渍涝对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2.5.4 渍涝对油亚比的影响
        2.5.5 渍涝对不同类型花生品质的影响
        2.6 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2.7 聚类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渍涝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3.2 渍涝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3.3 渍涝对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室内鉴定对大田鉴定的意义
    1 耐渍性鉴定结果
        1.1 发芽期耐渍种质筛选
        1.2 幼苗期耐渍种质筛选
        1.3 大田优异种质筛选
    2 室内鉴定与大田鉴定的关系
        2.1 发芽期鉴定与幼苗期鉴定的关系
        2.2 发芽期鉴定与大田期鉴定的关系
        2.3 幼苗期鉴定与大田期鉴定的关系
    3 室内鉴定替代大田鉴定的可行性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1.1 耐渍性鉴定指标筛选
        1.2 不同变种类型花生的耐渍性差异
        1.3 耐渍种质筛选
    2 主要创新点
        2.1 建立首套花生耐渍涝鉴定技术指标体系
        2.2 创建高效的花生耐渍育种技术
        2.3 阐明花生变种类型的耐渍性差异
        2.4 筛选鉴定出多份优异种质
    3 研究展望
        3.1 耐渍基因筛选
        3.2 耐渍生态育种
参考文献
符号表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10)SSR标记在中国花生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SR标记在花生属物种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2 利用SSR对花生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基础分析
3 SSR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进展
    3.1 SSR在远缘杂交方面的应用
    3.2 SSR在常规育种F1代真杂种鉴定方面的应用
    3.3 SSR在重要性状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
4 展望

四、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陈小平,鲁清,洪彦彬,李少雄,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1(12)
  • [2]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和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李少雄,洪彦彬,陈小平,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3]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J]. 刘新红,邓晶,李小湘,杨建国,杨水芝,王同华,余应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 [4]湖南省花生育种现状与对策[J]. 李玉芳,马杰,肖才升,杨春安,朱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3)
  • [5]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J]. 李洁,马金娜,谷献锋,荆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5)
  • [6]基于能值分析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孙海燕.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7]花生新品种桂花32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 钟瑞春,韩柱强,唐荣华,贺梁琼,唐秀梅,熊发前,蒋菁,李忠,黄志鹏.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3)
  • [8]花生RIL群体抗青枯病鉴定与抗病基因AhqBW3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 张宁.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5)
  • [9]花生种质资源耐渍性鉴定研究[D]. 邱柳.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10]SSR标记在中国花生研究中的应用[J]. 严玫,韩锁义,董文召,黄冰艳,张新友,田保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6)

标签:;  ;  ;  ;  ;  

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在广东花卉育种中的基础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