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标准气体的制备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标准气体的制备及应用

一、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秀[1](2020)在《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文中提出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一方面是处理工艺中搅拌、曝气等操作和蒸发的作用,有毒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污水中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活性污泥中吸附并富集了部分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属与疏水性多环芳烃化合物,成为二次污染物。由此而言,污水处理厂既是污染治理单位,又是污染产生单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比如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和逸散有待解决,并在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评价的基础上认识其危害。以往的研究专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没有对工业废水尤其是焦化废水进行研究与讨论,迄今为止,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和规律尚未了解。本论文基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A/O/O)中水相、气相中VOCs的分布特征,首次估算了我国焦化废水处理行业的VOCs排放当量和总排放量,评估了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产生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的程度,指出长期在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现场的工作人员存在癌症和非癌症风险,明确了在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在水相、大气环境和活性污泥中的分配行为以及VOCs的去向,讨论了VOCs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原位污染控制的对策,减少VOCs的排放。本论文结论如下:(1)通过焦化废水A/O/O工艺处理过程中VOCs在水相和气相的分布特征,估算焦化废水处理行业VOCs的排放量,研究发现:在各处理单元中共检测出17种气态VOCs,主要是苯系物、卤代烃和氯代苯化合物;在逸散的VOCs中,苯的浓度最高,达180.49μg m-3;气态VOCs的浓度范围为28.56-857.86μg m-3,大小顺序为:原水池>厌氧池>脱氨塔>前段好氧池>后段好氧池>外排池,与工艺特征有关;该焦化废水处理厂VOCs的总排放速率为1773.42 g d-1,可估算VOCs的年排放量为0.65 t,排放当量为1.18 g m-3,根据中国每年产生约3.4×108 m3焦化废水量,可估算焦化废水处理行业VOCs的年排放量约为402 t。(2)根据VOCs在气相、水相、污泥相的浓度水平、分配行为和传质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各相中苯系物浓度之间以及它们与总苯系物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随着废水的处理,废水中COD、TOC逐渐降低,VOCs水相浓度逐渐降低,VOCs气相浓度也降低;焦化废水中总苯系物的浓度达397.19μg L-1,水相中苯系物浓度随着工艺的处理呈现下降趋势。VOCs的归趋主要包括挥发、污泥吸附、生物降解、随出水外排等4种途径,苯系物进水总质量负荷为594.30 g d-1,出水排放为66.47 g d-1(占11.18%),随外排污泥去除的有123.28 g d-1(占20.74%),挥发、降解共占68.07%,苯系物的总去除率为88.82%。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的影响因素有水相VOCs浓度、曝气量、VOCs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温、停留时间等。原位污染控制对策有尽量减少曝气量、对高负荷排量处理单元加盖密封并收集处理、提高处理效率以降低废水中VOCs浓度等,实现VOCs的减排。(3)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性法(MIR)估算臭氧生成潜势(OFP),采用SOAP法估算了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数据表明,废水处理区的平均OFP水平(1136.27±154.11μg m-3)高于WHO提出的100μg m-3的空气质量指南,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6种化合物是间二甲苯(36.0%)、甲苯(20.8%)、对二甲苯(13.5%)、邻二甲苯(10.6%)、苯乙烯(6.8%)和苯(5.3%)。所排放的气态VOCs中,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最大的6种分别是苯乙烯、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4)评估了焦化废水处理单元中VOCs的排放引起的健康风险。在各个废水处理单元中,与气态VOCs相关的致癌风险在3.0×10-5-7.8×10-4之间,高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公众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水平(1×10-6);原水池逸散的苯系物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苯的非癌风险HR为3.008,超过1,存在确定的非癌症风险。由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长期在焦化废水处理厂工作的员工存在苯的暴露风险,包括癌症风险和非癌风险。

雒瑞[2](2020)在《典型溶剂使用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评价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霾污染和臭氧为主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最为重视和关注的两个重要环境危害性问题,对其的管控措施也越来越科学化和精细化。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已经成为当前直接影响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对VOCs的监测和控制技术亟待完善。尽管我国已围绕VOCs形成了一套针对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废气的有效监测与评估标准方法和体系,但由于VOCs成分复杂,不同行业差异性较大,故而通过对比不同VOCs表征指标和监测方法,完善相应行业的高效VOCs监测方法,对于我国VOCs的环境监管与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不同监测标准中VOCs表征指标定义和典型溶剂使用行业的主要VOCs污染物,评估各VOCs监测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企业现场测试的方法,评价了不同VOCs监测方法的实测结果,并以山东德州市的典型溶剂使用行业的VOCs污染特征研究为例,对比了不同VOCs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目前,国内对于VOCs的表征方法主要以非甲烷总烃(NMHC)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为主,并且对于TVOC的监测方法还不完善。通过比较国内典型溶剂使用行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和现有TVOC监测标准中的监测对象,发现使用方法HJ 759和HJ 734进行监测的污染物种类较全面,而方法HJ 644缺少对醛酮类、酯醚类和醇类物质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同时HJ 734、HJ 644和HJ 759三个监测方法均未完全覆盖所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通过对包装印刷、木质家具制造以及汽车制造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实测样品的TVOC和NMHC浓度进行分析,发现TVOC浓度远低于NMHC浓度,这可能是由于TVOC的监测并未覆盖实际样品中的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物种。对TVOC和NMHC实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HJ 759监测方法下的TVOC浓度与NMHC浓度的相关性与HJ 734监测方法下相关性接近,且二者都高于HJ 644监测方法下的相关性。通过研究NMHC和THC对于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和醇类化合物的混合气体的响应结果,发现THC相较于NMHC可以更好地响应上述四类化合物。加之THC监测方法与NMHC监测方法相比更为高效,因此在实际监测中可以考虑用THC代替NMHC来表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通过对德州市四个典型溶剂使用源行业(汽车制造业、木质家具制造业、玻璃纤维塑料制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企业的NMHC和TVOC浓度(采用HJ 734方法)进行监测,发现所有样品的NMHC浓度均高于TVOC浓度。对TVOC监测结果分析发现,德州市4个典型行业的主要排放物种为芳香烃和含氧VOCs(酯类、醇类),形成基于本地排放特征的VOCs组分的排放因子库。基于实验研究中已发现THC对芳香烃类化合物、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更好的响应,在今后实测中可以考虑用THC代替NMHC来表征典型溶剂使用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路萍[3](2020)在《烟标印刷品VOCs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烟标印刷品中VOCs的排放量逐年递增,溶剂残留被国家烟草局归列为烟用材料安全卫生性的重要监控指标。本文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联用技术,针对当今印刷行业中尚未出现对卷烟烟标印刷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有统一测量方法可循的特点,建立一种适用于烟标印刷品VOCs测定的通用方法。在方法建立的基础上,优化仪器操作条件,顶空进样降低了直接进样造成的误差,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的结构鉴定能力有效结合,快速筛查确定印刷品的溶剂残留组分。其次,分别从烟标印刷时印前—印中—印后三阶段考察溶剂残留的产生及变化,实时测定各工艺环节下VOCs的含量。最后通过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和考察结果,为实际烟标印刷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印刷工艺组合、印刷参数确定等方面的VOCs限量控制提供有利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检测方法进行初步建立。结合烟草行业对相关残留控制物安全卫生性要求的标准法规,将烟标印刷品的目标检测组分确定为26种,通过气质联用法对各VOC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目标组分的保留时间、定性定量离子、质谱图等特征信息。(2)为实现26种溶剂残留组分的完全分离对检测方法中所用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顶空进样条件(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和色谱分离参数(进样口温度、分离比、载气流速、柱温程序)对VOC组分的峰形、分离度、保留时间、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3)仪器参数优化完成后对检测方法的准确重复性进行验证评估。在外标法定量方式下分别考察线性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定量限、检出限、回收率等可靠性因素。(4)在方法验证可靠准确的基础上,分别从印刷原辅料、印刷工艺组合、印刷参数、成品储存等方面测定VOCs(苯及苯系物、溶剂残留、溶剂杂质)的含量变化。(5)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从印刷油墨(油墨种类、油墨批次、载墨量),承印纸基(纸张种类、纸张定量),印刷参数(印版清洗剂、印版线数、印刷速度、干燥温度),制程工序(印刷—光油—烫金—模切),印刷成品(存储环境、存储湿度、存储时间)等角度深入探究影响烟标印刷品溶剂残留的原因。

郭蕾蕾[4](2019)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烟标油墨中VOCs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设备,针对按印刷工艺分类的烟标油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测定无法统一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于烟标油墨中VOCs测定的通用型方法。该方法从印刷的角度出发,油墨经模拟印刷制样后,测定印刷品中残留的VOCs含量,这样可以直观反映油墨印刷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小。预处理操作便捷可靠,避免了手动制样造成的随机误差。配合质谱仪的联用,改进了传统的色谱测定技术。通过评估和验证,该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的常规检测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改进制样方式,进而实现标准化制样,同时根据“基质化处理”的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基质校正剂。(2)根据VOC组分的沸点范围,考察了顶空进样和色谱分离参数对VOC组分的保留时间、峰形、分离程度、检测器灵敏度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顶空进样时,当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45min时,各VOC组分在气相和液相(基质校正剂)之间已基本实现平衡,对应的响应值最佳;以VOC专用毛细管柱作为分析柱,起始温度为40℃,保留2min,以4℃/min升温至200℃,保留10min,配合20:1的分流比,以氦气(He)为载气气体,载气流速为2.0mL/min,各VOC组分的色谱峰均能出峰,基线基本完全分离,峰形较好,分离效果满意。(3)结合烟草行业对有关残留控制物的标准法规,列表归纳了烟标油墨中的VOC组分。采用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多重确认,获得了在既定条件下的保留时间数据,为烟标油墨中VOCs的定性分析作参照。(4)在外标法和内标法两种定量方式下,分别考察了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回收率、重复性等可靠性因素来进行方法的评估和验证。线性相关系数范围分别为0.99380.9998、0.99340.9998,二者均>0.99,且VOC组分在各自的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范围分别为0.0010.310mg/m2、0.0240.062mg/m2,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030.920 mg/m2、0.0800.207mg/m2,表明本方法具有较低的检测限。不同的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0.4%112.2%、75.5%113.6%,均>60%,且加标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61%5.65%、1.03%3.61%,均<6%,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重复性范围分别为0.26%3.57%、1.42%4.85%,均<6%,故方法的重复性可满足检测要求。

张帆[5](2018)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方法应用混标332 807对工作曲线进行配置,取混标332807各10μL、100μL、200μL、300μL、500μL以及1 000μL,将各工作曲线进行测定。结果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超过0.999,可满足对曲线相关性方面的测定要求;测定方法准确度显示测定值均于混标不确定度的范围以内,测定方法可满足准确度的质控要求;在以某一公共活动室采集的气体样品通过进行反复测定显示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0%,测定的精密度高,结果相对可信。结论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工作曲线满足测定需求,测定精密度与准确度高,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在实际中进行推广应用。

刘云峰[6](2018)在《工业危废堆存场所气体组分及扩散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危险废物的堆存和处理处置问题,而工业危废作为危险废物中产生比例最大的一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特别在贮存过程中挥发出的气体如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造成一系列危害。本课题即是针对工业危废贮存环节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指导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大量的文献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对我国目前各省市的工业危废产生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选取江苏省苏州市某工业危废处理中心作为气体采样点,利用TD-GC-MS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其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结果表明工业危废气体组分以芳香烃以及烃的衍生物为主,具有易燃易爆、毒性以及恶臭等危害,以上结论不仅为后续工业危废气体的收集与针对性的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后续数值模拟中流体属性的设置提供依据。(2)利用Gambit软件构建工业危废暂存间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求解计算,模拟卸料门关闭、开启任意一扇、开启任意两扇以及卸料门全开时,各工况条件下暂存间内气体的扩散分布情况,利用Tecplot软件对浓度场、压力场以及速度场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卸料门关闭时,可以维持暂存间内较为稳定的负压,当卸料门开启时,由于压强差的作用在卸料门上方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造成卷带漏风的现象,进而从气体泄漏以及工人安全两个角度对暂存间的管理与改造提出建议。(3)针对上述泄露情况,利用高斯扩散模型计算其最大落地浓度,结果表明仍满足相关厂界规范,但为了消除该安全隐患,本研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对于暂存间内气体扩散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目前工业危废气体的治理方法,从主动以及被动两个角度提出工业危废气体的控制治理措施,从而为该暂存间的改造以及类似暂存间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常淼[7](2018)在《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的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建立了使用活性炭吸附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和1,2,3-三甲苯)的监测分析方法,三甲苯监测方法的确认可以为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实验中通过加标回收率对该方法的样品采集、保存、解吸和样品分析条件进行研究;然后对该方法的性能指标包括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确定,并以实际样品进行测试;最后通过6家实验室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流速设定为0.2 L/min1.0 L/min;样品可在4℃下保存期4天;样本在室温下静置解吸0.5 h1 h后测定;常见实验室溶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甲醇、乙二醇、乙腈、乙酸乙酯、丙酮、正己烷)对三甲苯没有明显干扰。当采样体积为30 L时,方法检出限均为0.0030.006mg/m3,测定下限为0.012mg/m30.024 mg/m3;三甲苯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4%4.63%之间,三甲苯的回收率在94.0%109.4%之间;该监测方法适用于汽车制造行业、汽车维修业(4S)、木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三甲苯排放的监测,油性漆对三甲苯排放的贡献比水性漆高,推荐水性漆代替油性漆生产,减少三甲苯的排放。取6家实验室方法检出限最大值为本方法的检出限:对于环境空气,当采样体积为30 L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004 mg/m30.006 mg/m3,测定下限为0.016 mg/m30.024mg/m3;对于废气,当采样体积为10 L时,本方法检出限均为0.02 mg/m3,测定下限均为0.08 mg/m3。六家实验室分别对浓度为0.0333 mg/m3、0.333 mg/m3和3.33 mg/m3的统一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8%5.6%,1.5%4.6%,1.5%3.9%;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3.6%5.2%,2.8%3.7%,1.8%2.3%;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2.8×10-3 mg/m34.0×10-3 mg/m3,2.5×10-2 mg/m32.9×10-2mg/m3,0.26 mg/m30.27 mg/m3,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5.0×10-3 mg/m35.8×10-3mg/m3,3.4×10-2 mg/m33.8×10-2 mg/m3,0.30 mg/m30.31 mg/m3。六家实验室对3种浓度(0.0333 mg/m3、0.333 mg/m3、3.33 mg/m3)的空白加标样品分析测定,相对误差最终值范围为-6.8%18.7%,-10.2%4.9%,-6.7%6.5%。加标回收率最终值范围为93.1%118.7%,89.7%105.1%,93.5%106.5%。

李中贤,刘小培,王俊伟,董学亮,余学军[8](2018)在《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建立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采用Tenax-TA解析管吸附采集样品后,经热脱附仪二次热解吸-冷阱捕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分离检测,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显示,苯系物在0.50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其检出限为:0.0020.03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30.20μg/m3(以采集1.5 L空气样品计),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53%10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2%之间.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低浓度苯系物的分离检测.

孔艳[9](2017)在《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文中提出以车间空气苯系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问题。结合车间环境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苯系物的相关情况,通过实验来加以说明,具体采用分析方法,选择通用的器械与试剂进行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此次实验的效果,以及需要进行技术分析相关的标准等。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张敬华,田新锋[10](2016)在《工作场所中苯系物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色谱峰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工作场所中苯系物的分离检测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热解吸法自动进样,Gs Bp-5毛细管色谱柱,柱温为6580℃(各保留1 min),5℃/min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5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检测。结果:在本方法条件下,苯及苯系物各组份分离效果较好,线性良好,准确度高。结论:该方法对苯系物分离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合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及苯系物分离检测。

二、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焦化废水的来源和特征
        1.2.1 焦化废水的来源
        1.2.2 焦化废水的特征
        1.2.3 焦化废水的危害
    1.3 VOCs的特点和排放
        1.3.1 VOCs的定义
        1.3.2 VOCs的种类和性质
        1.3.3 VOCs的危害
        1.3.4 VOCs的排放源
        1.3.5 VOCs的排放规范
    1.4 废水处理厂中的VOCs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废水中VOCs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1.4.3 液面上VOCs气体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1.5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
        1.5.1 预处理技术
        1.5.2 生物处理技术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思路
第2章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情况和特征
    2.1 引言
    2.2 焦化废水处理厂
        2.2.1 基本情况
        2.2.2 工艺流程
        2.2.3 工程设计参数和构筑物参数
    2.3 A/O/O工艺处理过程
        2.3.1 预处理阶段
        2.3.2 生物处理阶段
    2.4 各阶段水质特征
        2.4.1 样品采集
        2.4.2 水质分析检测
        2.4.3 水质特征分析
第3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水相VOCs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试剂材料
        3.2.2 采样方法
        3.2.3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相中苯系物的分布
        3.3.2 污泥中苯系物的含量
        3.3.3 苯系物的去除效果
        3.3.4 苯系物浓度的相关性
        3.3.5 水相苯系物、COD和 TOC的浓度变化
        3.3.6 水相和污泥相中苯系物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气态VOCs分布特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和方法
        4.2.1 仪器、试剂材料
        4.2.2 采样方法
        4.2.3 测定方法
        4.2.4 排放速率的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气态 VOCs 的分布特征
        4.3.2 VOC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4.3.3 气态VOCs与 COD、TOC之间的关系
        4.3.4 气相和水相中苯系物的相关性
        4.3.5 理论恶臭浓度
        4.3.6 排放速率的估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 VOCs 的气液传质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双膜理论
        5.2.2 双阻力模型
        5.2.3 去除机制
        5.2.4 污染物的传质通量
    5.3 国内外研究情况
    5.4 影响VOCs排放的因素
        5.4.1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5.4.2 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5.4.3 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5.4.4 处理工艺的影响
    5.5 质量平衡分析
        5.5.1 质量平衡分析方法
        5.5.2 质量平衡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VOCs排放的健康风险评价和污染评价
    6.1 引言
    6.2 毒性和污染评价方法
        6.2.1 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
        6.2.2 癌症风险评价方法
        6.2.3 非癌症风险评价方法
        6.2.4 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方法
        6.2.5 二次气溶胶形成潜势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癌症风险评价
        6.3.2 非癌症风险评价
        6.3.3 臭氧生成潜势
        6.3.4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
        6.3.5 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典型溶剂使用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义及表征方法
        2.1.1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
        2.1.2 挥发性有机物的表征方法
    2.2 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对比
        2.2.1 国内外监测分析方法研究
        2.2.2 国内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对比
        2.2.3 国外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
    2.3 气相色谱监测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2.3.1 影响气相色谱测定结果的因素
        2.3.2 响应的影响因素
        2.3.3 标准气体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实验仪器与操作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2 分析方法及仪器
        3.2.3 质量保证措施
    3.3 实验方案设计
第四章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评估
    4.1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项目评估
        4.1.1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特征比较
        4.1.2 监测方法中监测对象的比较——以木质家具制造行业为例
    4.2 固定污染源排放标准排放体系评估
        4.2.1 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有组织排放对比
        4.2.2 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对比
        4.2.3 各地方标准中各项控制指标监测方法对比
    4.3 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采集过程评估
        4.3.1 样品采集和保存
        4.3.2 采样点位的布设及采样口的选择
        4.3.3 采样频次现场工况的确定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表征方法实用性评价
    5.1 监测仪器原理及监测对象的比较
    5.2 单个物质对不同仪器的响应实验
        5.2.1 物质沸点和碳数对测定值的影响
        5.2.2 物质官能团对测定值的影响
        5.2.3 物质浓度对测定值的影响
    5.3 混合物质对不同仪器的响应实验
        5.3.1 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混合物质用浓度直接表征VOCs浓度的比较
        5.3.2 芳香烃类和醇类化合物混合物质用浓度直接表征VOCs的比较
        5.3.3 混合物质对于不同表征的结果与单个物质的对比
    5.4 实测数据结果分析
        5.4.1 有组织排放样品数量
        5.4.2 不同监测方法表征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
        5.4.3 连续在线监测数据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监测方法评估——德州市案例分析
    6.1 德州市典型溶剂使用源行业的筛选
        6.1.1 德州市溶剂使用源典型行业的确定
        6.1.2 现场采样分析方法
        6.1.3 现场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6.2 实测结果组分及浓度分析
        6.2.1 德州市溶剂使用源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组分分析
        6.2.2 德州市典型行业VOCs末端治理技术现状分析
        6.2.3 德州市典型行业基于VOCs组分的排放因子估算
    6.3 与其他地区相关行业的VOCs排放特征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不足与建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包装印刷部分企业现场调研主要问题汇总
附表2 玻璃纤维塑料制品制造部分企业现场调研主要问题汇总
附表3 家具制造部分企业现场调研主要问题汇总
附表4 汽车制造部分企业现场调研主要问题汇总

(3)烟标印刷品VOCs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VOCs概述
        1.2.1 VOCs的定义
        1.2.2 VOCs的危害性
    1.3 烟标印刷中VOCs的产生来源
        1.3.1 原辅料排放源
        1.3.2 印刷生产制程工序
        1.3.3 清洗活动
        1.3.4 印刷设备
    1.4 VOCs研究现状
        1.4.1 国外VOCs研究现状
        1.4.2 国内VOCs研究现状
        1.4.3 烟标印刷行业VOCs研究现状
    1.5 VOCs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5.1 样品前处理方式的种类
        1.5.2 VOCs分析方法的种类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气相色谱法概述
        2.2.1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2.2.2 气相色谱仪基本组成
        2.2.3 气相色谱仪工作流程
        2.2.4 气相色谱分离种类
    2.3 气相色谱的定性分析
        2.3.1 保留值定性法
        2.3.2 保留指数定性法
        2.3.3 增加峰高定性法
        2.3.4 已知物对照定性法
        2.3.5 化学试剂定性法
        2.3.6 检测器定性法
    2.4 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
        2.4.1 定量校正因子
        2.4.2 色谱峰面积测定
        2.4.3 归一化法定量
        2.4.4 内标法定量
        2.4.5 外标法定量
    2.5 顶空进样技术
    2.6 气质联用分析原理
        2.6.1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2.6.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7 气质联用技术的特点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定烟标印刷中VOCs的方法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与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1.4 仪器参数条件
    3.2 进样前处理
    3.3 定性定量分析
        3.3.1 定性分析
        3.3.2 定量分析
    3.4 色谱行为考察
    3.5 顶空分析条件优化
        3.5.1 平衡温度的选择
        3.5.2平衡时间的选择
    3.6 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3.6.1 基质效应考察
        3.6.2 进样口温度选择
        3.6.3 分流比选择
        3.6.4 载气流速选择
        3.6.5 柱温程序选择
    3.7 方法验证与评价
        3.7.1 线性范围
        3.7.2 检出限和定量限
        3.7.3 回收率及准确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标印刷中VOCs的含量测定
    4.1 印刷油墨中VOCs含量的测定
        4.1.1 油墨种类
        4.1.2 油墨样品预处理
        4.1.3 不同种类油墨VOCs的含量测定
        4.1.4 批次对油墨VOCs含量的影响测定
        4.1.5 载墨量对油墨VOCs含量的影响测定
    4.2 纸张基材中VOCs含量的测定
        4.2.1 印刷纸张的抽取及样品制备
        4.2.2 不同分类纸张VOCs的含量测定
        4.2.3 定量对纸张VOCs含量的影响测定
    4.3 制程工序下VOCs含量的测定
        4.3.1 制程工序下样品的抽取及制备
        4.3.2 烟标A在制程工艺下VOCs的含量测定
        4.3.3 烟标B在制程工艺下VOCs的含量测定
        4.3.4 光油、电化铝中VOCs的含量测定
    4.4 印刷工艺参数下VOCs含量的测定
        4.4.1 印版清洗剂
        4.4.2 印版线数
        4.4.3 印刷速度
        4.4.4 干燥温度
    4.5 成品储存中VOCs含量的测定
        4.5.1 成品的抽取及制备
        4.5.2 不同存储环境下VOCs的含量测定
        4.5.3 不同存储湿度下VOCs的含量测定
        4.5.4 不同存储时间下VOCs的含量测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烟标印刷品VOCs含量的因素分析
    5.1 印刷油墨对VOCs的影响分析
        5.1.1 油墨种类
        5.1.2 油墨批次
        5.1.3 载墨量
    5.2 纸张基材对VOCs的影响分析
        5.2.1 纸张特性
        5.2.2 纸张定量
    5.3 制程工序对VOCs的影响分析
        5.3.1 制程工序
        5.3.2 光油种类
        5.3.3 电化铝烫印
    5.4 印刷工艺参数对VOCs的影响分析
        5.4.1 印版清洗剂
        5.4.2 印版线数
        5.4.3 印刷速度
        5.4.4 干燥温度
    5.5 成品储存条件对VOCs的影响分析
        5.5.1 存储环境
        5.5.2 存储湿度
        5.5.3 存放时间
    5.6 减少VOCs排放的方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烟标油墨中VOCs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烟标油墨的种类
        1.2.1 凹印油墨
        1.2.2 胶印油墨
    1.3 烟标油墨中的VOCs
        1.3.1 VOCs的定义
        1.3.2 VOCs的危害
    1.4 VOCs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进样方式的种类
        1.4.2 检测方法的种类
        1.4.3 烟标油墨中VOCs测定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概述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的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
    2.3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2.4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分析
        2.4.1 利用保留值的测定定性
        2.4.2 利用保留值的规律定性
        2.4.3 利用文献的数据定性
        2.4.4 利用化学反应定性
        2.4.5 利用检测器的选择性定性
        2.4.6 利用质谱仪等的联用定性
    2.5 气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2.5.1 利用峰面积或峰高百分比法定量
        2.5.2 利用归一化法定量
        2.5.3 利用外标法定量
        2.5.4 利用内标法定量
        2.5.5 利用标准加入法定量
    2.6 顶空进样的分析原理
    2.7 气质联用的分析原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烟标油墨中VOCs测定的实验设计
    3.1 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3.2.1 外标法的标准工作溶液
        3.2.2 内标法的标准工作溶液
    3.3 样品的预处理
        3.3.1 凹印油墨的模拟印刷制样
        3.3.2 胶印油墨的模拟印刷制样
    3.4 实验操作条件
        3.4.1 顶空进样条件
        3.4.2 色谱分离条件
        3.4.3 质谱分析条件
    3.5 定性分析
        3.5.1 外标法的定性分析
        3.5.2 内标法的定性分析
    3.6 定量分析
        3.6.1 外标法的定量分析
        3.6.2 内标法的定量分析
    3.7 样品中VOCs的计算
        3.7.1 外标法的计算
        3.7.2 内标法的计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标油墨中VOCs测定的条件优化
    4.1 内标物的选择
    4.2 前期制样的条件优化
        4.2.1 制样方式的选择
        4.2.2 载墨量的选择
        4.2.3 基质校正剂的选择
    4.3 顶空进样的条件优化
        4.3.1 平衡温度的选择
        4.3.2 平衡时间的选择
    4.4 色谱分离的条件优化
        4.4.1 色谱柱的选择
        4.4.2 程序升温的选择
        4.4.3 分流比的选择
        4.4.4 载气流速的选择
    4.5 定量方式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烟标油墨中VOCs测定的方法验证
    5.1 方法的线性范围
        5.1.1 以外标法定量的线性范围
        5.1.2 以内标法定量的线性范围
    5.2 方法的检测限
        5.2.1 以外标法定量的检测限
        5.2.2 以内标法定量的检测限
    5.3 方法的回收率
        5.3.1 以外标法定量的回收率
        5.3.2 以内标法定量的回收率
    5.4 方法的重复性
        5.4.1 以外标法定量的重复性
        5.4.2 以内标法定量的重复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5)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样品前处理
    1.3 色谱条件设置
    1.4 配置工作曲线
2 结果
    2.1 测定工作曲线的情况
    2.2 测定方法准确度
    2.3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3 讨论

(6)工业危废堆存场所气体组分及扩散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体组分测定技术研究现状
        1.2.2 气体扩散规律研究方法现状
        1.2.3 工业危废管理与处置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TD-GC-MS的工业危废气体组分确定
    2.1 样品来源
    2.2 工业危废气体组分分析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采样方法
        2.2.3 试验方法
        2.2.4 挥发性成分的质谱定性方法
    2.3 工业危废气体检测结果分析
        2.3.1 检测结果
        2.3.2 工业危废气体组分分析
    2.4 工业危废气体危害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CFD的工业危废气体扩散分布数值模拟
    3.1 CFD理论基础
        3.1.1 理论概述与求解过程
        3.1.2 CFD控制方程
        3.1.3 CFD的离散与湍流模型
        3.1.4 流场数值计算及CFD商业软件
    3.2 工业危废暂存间数值模型建立
        3.2.1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3.2.2 模拟参数的设置
        3.2.3 基本假设与模拟情景
    3.3 模拟结果分析
        3.3.1 不开启卸料门时
        3.3.2 开启任意一扇卸料门时
        3.3.3 开启任意两扇卸料门时
        3.3.4 卸料门全开时
    3.4 小结
第4章 工业危废气体控制措施研究
    4.1 工业危废气体泄漏的计算
    4.2 暂存间气体扩散影响规律研究
        4.2.1 不同出风口位置的影响规律
        4.2.2 不同抽风速度的影响规律
        4.2.3 不同风管直径的影响规律
        4.2.4 不同风口数量的影响规律
    4.3 暂存间气体扩散控制方法
        4.3.1 主动控制方法
        4.3.2 被动控制方法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的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VOCS、苯系物、三甲苯的危害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方法选择的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环境空气和废气中苯系物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三甲苯
    2.1 试验方法原理
    2.2 仪器设备、试剂及标准溶液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剂及标准溶液
    2.3 样品的采集
        2.3.1 环境空气样品
        2.3.2 无组织废气样品
        2.3.3 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
        2.3.4 现场的空白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4.1 试样分析条件
        2.4.2 校准曲线的绘制
        2.4.3 样品测定
        2.4.4 现场空白测定
        2.4.5 实验室空白测定
    2.5 结果计算与表示
    2.6 小结
第3章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三甲苯的条件实验
    3.1 采样流速条件实验
        3.1.1 低浓度样品采样流速条件实验
        3.1.2 中浓度样品采样流速条件实验
        3.1.3 高浓度样品采样流速条件实验
        3.1.4 采样流速条件的确定
    3.2 样品保存条件实验
    3.3 样品解吸条件实验
        3.3.1 静置解吸的条件实验
        3.3.2 超声解吸的条件实验
        3.3.3 样品解吸条件的确定
    3.4 干扰实验
    3.5 小结
第4章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三甲苯的性能指标及实际样品测试
    4.1 方法检出限
    4.2 方法精密度
    4.3 方法准确度
    4.4 实际样品测试
        4.4.1 汽车制造行业三甲苯排放水平
        4.4.2 汽车维修(4S)行业三甲苯排放水平
        4.4.3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三甲苯排放水平
    4.5 小结
第5章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三甲苯的验证
    5.1 方法验证方案
        5.1.1 参与方法验证单位及验证人员情况
        5.1.2 方法验证方案
    5.2 方法验证过程
        5.2.1 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的验证
        5.2.2 精密度的验证
        5.2.3 准确度的验证
    5.3 方法验证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热解析管的活化
        气相色谱条件
        二次热解吸条件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5 样品的测定
2 结果
    2.1 吸附剂的选择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最低检出浓度
    2.4 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
    2.5 实际样品的测定
3 结论

(9)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苯系物与气相色谱法
2 实验
    2.1 方法与材料
    2.2 实验操作
        2.2.1 苯标准气体系列配制
        2.2.2 苯标准溶液标准系列配置
        2.2.3 测定及结果
3 结束语

(10)工作场所中苯系物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
        1.1.2 试剂
    1.2 标准气的配制
    1.3 色谱仪分离条件实验
    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优化
    2.2 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
    2.3 样品测定
3 结论

四、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焦化废水处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传质规律和风险评价[D]. 张玉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0
  • [2]典型溶剂使用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雒瑞.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烟标印刷品VOCs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路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烟标油墨中VOCs的方法研究[D]. 郭蕾蕾.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气相色谱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J]. 张帆.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6)
  • [6]工业危废堆存场所气体组分及扩散规律的研究[D]. 刘云峰. 天津大学, 2018(06)
  • [7]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的检测方法研究[D]. 常淼.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2)
  • [8]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J]. 李中贤,刘小培,王俊伟,董学亮,余学军. 河南科学, 2018(01)
  • [9]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苯系物标准气系列配制及应用[J]. 孔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5)
  • [10]工作场所中苯系物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J]. 张敬华,田新锋. 广东化工, 2016(10)

标签:;  ;  ;  ;  ;  

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标准气体的制备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