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过渡问题研究

英语学习过渡问题研究

一、英语学习转轨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晗[1](2021)在《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天文一学自古有之。它源于哲学,应用算数,杂糅政治,融入社会,在实学导向下,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探求天意、编写历法的工具。西方天文科学自明末入华以来,与中国本土天文思想发生激烈碰撞。经过两个半世纪的博弈,直至晚清,二者在以《谈天》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天文学着作的翻译中达成会通,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本研究在翻译文化史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的观点,构建翻译摄动论。作者以《谈天》1859和1874版译本,及其1851和1869版底本Outlines of Astronomy(直译为《天文学纲要》)为一手资料,通过文本细读、比对,从译法选择、概念理解和译名废立,研究西方天文学概念的引入和科学思想的容受,分析西方天文学的翻译如何使中国古代天文思想偏离其原有轨道,进入近代天文学新轨道,并探讨其中的翻译摄动作用。研究发现,中西天文思想的博弈经历了激烈对垒、反复较量、吸收融会三个阶段。阻碍其翻译和传播的原因,有学科差异产生的天文知识的断层、西方科学理念与中国天人关系的矛盾、西学中源和夷夏之辨等主流社会思潮的抵制。即使在18世纪译有《崇祯历书》等着作,天文仍仅作修改历法之用,无法摆脱皇权的辖制。直至晚清,敏感于新学的士大夫与崇尚科学的新教传教士延续并发展了自明末以来的“西译中述”翻译模式,以李善兰为代表的秉笔华士调节儒学价值观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删述的方式,提纲挈领地将西方近代天文学集大成之作Outlines of Astronomy译成适于国人了解新天文学前沿的《谈天》。在新概念的翻译上,译者沿袭旧词或创立新词,在天算、天官、天文、天学等与astronomy的意义有所交叉的词语中选择“天文”为译名,以除旧立新;又新译nebulae为“星林”、gravitation为“摄力”,引入恒星天文学和天体力学两门新学问。本文认为,以《谈天》为中心的近代天文学译作体现了晚清学者在中西天文博弈和中国新旧天文思想承接上审慎的批判和选择。译者以翻译为媒介,引入新的研究范式,细化学科分类,在理论上满足重建天文学科的必要条件;在关键译名的确立上,以客观实体的“天”取代天人映射的研究主题,一方面解构实学,改变天文的学科性质,另一方面动摇天道观的哲学传统,在思想上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此后,官民合力兴建学堂普及天文教育,在物质上符合现代教育体制下对于开设新学科的要求。晚清译介西方近代天文学,借它山之石,使中国天文学思想发生了近代转向。

李悦宁[2](2020)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订通过新《证券法》(1),确立了取消核准制、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新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新《证券法》正式施行的前一天——2020年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继续完善科创板的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同时研究制定创业板施行注册制方案,并探索在其他板块及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施行注册制的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在各板块及交易场所施行注册制前,继续实行核准制。由此可见,我国正处于证券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信息披露制度作为注册制的核心,其重要性被推向风口浪尖。然而通过对新法的研读可以发现,即便在新法背景下,我国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仍存在一些遗憾,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法规定大多为原则性、框架性的规则,与信息披露制度急需确定性规则的诉求不相适应,亟待制定更加细化的规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以进行更好的监管。值此证券市场分步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转轨时期,信息披露作为注册制的核心,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异常迫切与必要,于是笔者撰写此文以期能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的探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情况,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总括性的介绍,对概念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新《证券法》出台背景下、注册制转轨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分别指出了信息披露制度缺乏激励机制、违规信息披露监管滞后、投资者教育制度缺位、上市公司缺乏专门的信息披露问询处、新法背景下对信息披露的简明性要求不够明朗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部分对成熟证券市场如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分三个小节进行论述,介绍了其各自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特点,并在第四小节进行了总结借鉴和简要评析。第四部分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情况,在对成熟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辩证借鉴下,提出了我国当前阶段应该改进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建立有激励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关注违规信息披露监管滞后现状以建立多种专业人员纳入证监会工作人员序列机制、完善与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相适应的投资者教育制度、在立法上规定上市公司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问询处、在立法上对信息披露的简明性要求进行细化等五个部分,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提出了相对详实、可行性高的建议。

赵东旭[3](2020)在《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这一背景下,国家创新能力研究逐渐发展起来。俄罗斯是经济转型大国,资源依赖是其经济发展的桎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俄罗斯将创新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那么,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影响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是什么?我们主要从创新环境、投入和生产三个方面研究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分析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中俄同为转型国家,研究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问题可以为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这是本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李安娜[4](2020)在《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文教育承载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无限寄托,是族群文化得以存续的重要媒介。菲律宾华文教育始于19世纪末,120多年来经历了起伏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菲化”案,至此华侨教育变成了华人教育,华文教育的目标也随之转变。华文学校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以教育“菲化”为背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华文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得出了当前华族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所转暖且总体向好的结论。在实际研究中,笔者以三所学校为代表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华文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文化交流项目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此外,笔者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华族青少年进行了关于对语言学习以及文化态度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三所学校576份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垂直分析以及交叉分析,基本掌握了当前华文教育模式下华族青少年对族群文化的态度,也进一步体现了华校教育的成效。最后从总体上,笔者分析了华文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挑战和发展机遇,侧面验证了华族青少年的族群文化认同有所回升并非偶然,这同样预示了华文教育在菲的良好发展前景。

刘彤[5](2020)在《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普惠化推进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建立“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需依法依规进行清理整治。小区配套民办营利性幼儿园作为此次治理的首要目标,面临着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型的迫切要求。然而从营利到普惠的转型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收费定价、办园理念等核心要素,势必对幼儿园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从总体上来说,小区配套园向普惠性转型是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一剂良方,但幼儿园如何应对转型带来的冲击;政府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普及”才是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的缘由、意义、方法、现状以及核心概念进行了逐一梳理。研究的第一部分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了解小区配套园的政策发展趋势,并聚焦于武汉市对小区配套园转普治理的具体要求与政策依据。第二部分以武汉市洪山区J小区配套的一所民办园为例,深入探究新政策背景下该园的普惠性推进过程。首先,通过问卷法对案例园附近的小区配套普惠园家长进行调查,明晰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了解度、满意度以及相关利益诉求,呈现案例园所在区域的小区配套普惠园的布局现状。其次,通过对案例园园长的访谈调查,详细记录该园的普惠性转轨经历,了解政府给普惠园的收费定价、财政补贴、扶持和督导情况,深入探讨其实践经验和成长困境。第三部分从政府的扶持力度与督导情况、幼儿园的资金困境、社会各界对普惠性政策缺乏了解几点出发,总结案例园在普惠性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政府、社会、幼儿园三个维度展开对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的普惠性转轨对策分析,探讨在经费受制的情况下幼儿园如何保障教育质量不受影响,以期为广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办园者提供经验借鉴和具体建议,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普惠性发展参考,同时丰富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李莉[6](2020)在《经济决策与道德判断中的外语效应 ——基于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实验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般情况下,个体会使用母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决策。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同一个体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决策时,外语带来的心理感受与母语会有所差异,所做出的决策、判断行为也大有不同,被称之为外语效应(foreign language effect)。现实中的经济决策行为经常涉及不确定条件下以及跨期选择的决策问题,道德两难的判断与选择问题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掌握并使用外语才能应对国际间越来越频繁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关于外语效应对经济决策行为以及道德判断的影响还未有定论,因此研究使用外语对现今经济社会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研究旨在考察个体使用外语进行经济决策和道德判断的行为是否产生影响。实验选取母语为中文、外语为英语的大学生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母语组和外语组,两组被试分别用母语和外语完成同样的经济决策的任务和道德判断任务。本研究不仅从行为学层面考察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决策和评价的结果差异,还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以下简称“ERP”)从神经学层面为使用外语影响个体的经济决策和道德判断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提供佐证,找出外语效应背后的深层次认知原因。本文首先通过行为实验检验使用外语是否对个体的经济决策偏差是否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框架效应、反射效应、阿莱悖论的相关风险决策任务中,使用外语显着减少了个体的决策偏差;(2)在模糊性决策任务中,母语组与外语组在决策偏差上没有显着差异;(3)在跨期决策任务中,使用外语对个体的焦虑程度没有显着的影响,但使用外语还加强了时间偏好的反转。其次,本文通过行为实验检验外语是否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研究结果发现:(4)在电车困境的任务中,外语组被试显着表现出更理性的结果导向判断;(5)在关于动机与结果的道德判断任务中,外语组被试对动机可疑但结果为正性的行为道德评价比较高,而对动机为正性,但结果为负性的行为道德评价显着更低;(6)在欺骗行为的任务中,外语组的欺骗行为比例显着比母语组少。最后,基于行为实验的结果,本文从经济决策和道德判断实验的任务中选取框架效应实验和欺骗行为实验进行ERP实验研究。研究发现:(7)框架效应ERP实验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行为数据的分析结论,即使用外语减少了个体的决策偏差;而且N1、P2、P300、N350和N400都是与使用外语影响决策偏差有关的脑电成分,本文推测个体在用外语进行风险决策时比用母语做决策更依赖于控制加工过程,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力,进行了更审慎精细的决策,分析时程更长,将人们从直觉性、情感性系统转移到更具分析性、规则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从而减少了个体的决策偏差;(8)欺骗博弈的ERP实验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行为数据的分析结论,即使用外语会减少个体进行欺骗行为的倾向;N2、P300、N350、N400和N500都是与使用外语影响欺骗行为有关的脑电成分,本文推测由于利益诱惑导致行为不道德的自私行为是一种直觉性、情感性的反应,使用母语是在一个比较熟悉的语境下,因此个体更为迅速、冲动地做出决定,导致欺骗这种不道德行为,而使用外语使得个体从直觉加工转移到控制加工的过程,内心的冲突控制促进了道德行为的决定。综上,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外语会对个体的决策偏差和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使用母语和使用外语思考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即在母语语境下个体的决策和判断更迅速,更倾向于直觉性、启发性的自动加工系统,而在外语语境下个体调用更多认知资源,倾向于系统性、审慎性的控制加工系统。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语言、决策和脑机制的关系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证据。并且现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出国消费行为以及企业的国际商业活动都有可能因使用外语受到影响。因此,在不同语言下考察外语效应是否存在,了解用外语进行交流、决策背后的机制对经济决策偏差和道德决策的影响意义重大。

向慧[7](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彭慧林[8](2020)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实施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水平不断螺旋式前进,世界各国特别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包班制”已成为不少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班级教学管理的“首选”。我国从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到现在,一直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包班制”也逐渐深入基础教育。发达国家实施的“包班制”是建立在小班化、课程综合化、先进的教师和教育理念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育机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渐呈现课程综合化、班级小班化,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理念与发达国家实施的“包班制”有不约而同之处,这无疑可以为我国“包班制”的实施与试点提供理论的支撑以及实践参考。本研究以我国新课程改革为视角,通过收集、参考国内外实施“包班制”的素材,以长沙市A小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全面了解长沙市A小学“包班制”实施的情况。通过对长沙市A小学学生和包班教师的调查与分析,再结合自己在观察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研究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包班制”的研究内容及其观点,以及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特征与原则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主要是考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长沙市A小学包班制的实施概况,从实施包班制的原因和实施的举措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实施的举措是从包班班级的文化建设、包班教师的选拔与培训以及包班课程的具体实施四个方面探讨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包班制”的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是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包班制的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围绕学生和包班教师两大主体进行探究;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长沙市A小学在实施“包班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六部分,主要针对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实施过程中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语部分,对我国“包班制”实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文儒[9](2020)在《现代汉语隐喻转喻交通词汇的认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交通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交通词汇不再只是单纯的字面意义,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隐喻和转喻产生了新的意义。隐喻和转喻的过程涉及了认知域、激活方式和整合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这三个方面。首先,本文对汉语交通词汇进行了界定,对发生隐喻的交通词汇进行了源域和目标域的考察,找出了源域类别和目标域类别的规律及其对应关系。对于转喻类交通词汇,按照转喻方式的不同,分析了其转喻的主要类别。其次,本文按照交通词汇在发生隐喻和转喻时激活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次激活和叠加激活。其中以单次激活为主,相似性激活为其主要激活方式。叠加激活的数量少,情况复杂。最后,本文从隐喻概念整合、转喻概念整合和涉及隐喻转喻的概念整合三个方面考察了交通词汇的概念整合机制。发现其概念整合以隐喻概念整合为主,而无论是隐喻还是转喻,优先的整合方式都是整体隐喻或转喻。

黄丽娟[10](2019)在《异化与回归: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具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功能。其中,家庭作业的本真状态是指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并帮助师生改进教法或学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家庭作业异化是指家庭作业丢弃了原有的目的、功能,对学生身心发展、师生关系以及家校关系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当前,从现实情况来看家庭作业异化现象严重,需要我们对异化问题进行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回归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如何有效布置英语作业的思考,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查阅文献与实际调研,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来看,家庭作业均存在异化问题。而家庭作业异化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和责任变得模糊,使学生无法构建起知识与自身的内在关联,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劳而无功、勤而无用。就此,本研究致力于找出家庭作业异化问题及其解决之道。首先,分析本真状态与异化表现。从理论上解决“什么是家庭作业的本真”、“什么是家庭作业的异化”,探寻二者的历史由来、内涵及具体表现,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立论依据和观念指引。其次,调查现实情况并分析问题及原因。从实际调研中了解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当前的现状,发现目前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存在异化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英语作业目的功利化、英语作业内容去生活化、英语作业类型单一化、英语作业评价标准化以及家长过度参与英语作业。从单维作业价值观根深蒂固;考试压力的惯性思维导致作业内容窄化;学校对家庭作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师生以及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作业观等四个方面分析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异化的原因。最后,建构本真状态的理性回归策略。对应家庭作业的五个主要维度,探寻其本真状态的回归策略:作业目的要从功利走向人文;作业内容要从知识走向生活;作业类型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作业评价要从独判走向对话;作业主体要从家长走向学生。

二、英语学习转轨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学习转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译史研究:文史学的贡献
        2.1.1 专着类
        2.1.2 期刊类
    2.2 译者研究:宗教学的贡献
    2.3 译文研究:天文学的贡献
    2.4 问题和缺憾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基础:翻译文化史观
    3.2 新解: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
    3.3 建构:翻译摄动论
第4章 中西天文博弈历程
    4.1 钩沉:域外天文入华
        4.1.1 印阿天文中译
        4.1.2 西方天文中译
    4.2 冲突:天文传统对垒
        4.2.1 中国天文
        4.2.2 西方天文
    4.3 较量:明末接受与拒斥
        4.3.1 概述
        4.3.2 《崇祯历书》
        4.3.3 拒斥之因
    4.4 会通:晚清翻译终成
        4.4.1 概述
        4.4.2 《西国天学源流》
        4.4.3 《谈天》
        4.4.4 其他译作
    4.5 小结
第5章 《谈天》翻译研究
    5.1 译者剖析
        5.1.1 新教传教士译者
        5.1.2 秉笔华士
        5.1.3 翻译模式
    5.2 译介动机
        5.2.1 最初原因:“道”“器”之辩
        5.2.2 最终原因:时代因素
        5.2.3 形式原因与效率原因:译者的使命
    5.3 译法探究
        5.3.1 预翻译
        5.3.2 七条基本规则
        5.3.3 删述
    5.4 小结
第6章 核心译名与概念建构
    6.1 译名的沿用与创立
        6.1.1 沿用旧词
        6.1.2 创译新词
    6.2 学科名称翻译:定义中国近代天文
        6.2.1 术语的历史考察
        6.2.2 “天学”与“天文”
        6.2.3 “天文”的学科意义
    6.3 学科名词翻译:搭建天文话语空间
        6.3.1 星林词群:恒星天文学诞生
        6.3.2 摄力词群:天体力学的萌芽
    6.4 小结
第7章 天文学译介的影响
    7.1 学界接受考察
    7.2 知识体系:学科重心转移
    7.3 治学理念:实学传统解构
    7.4 哲学基础:天道观念嬗变
    7.5 物质资源:台站仪器投建
    7.6 教育准备:教材科普编译
    7.7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研究贡献
        8.1.1 译史梳理
        8.1.2 史料发现
        8.1.3 译本分析
        8.1.4 译名挖掘
    8.2 研究创新
        8.2.1 扩展翻译史研究范畴
        8.2.2 提出翻译摄动论假说
        8.2.3 增添学科史研究视角
    8.3 后续研究
附录1.《谈天》沿用的中国古代汉语词
附录2.《谈天》借用古汉语词形构建的新词
附录3.《谈天》创建的新词
    附录3.1 《谈天》新创译名中发生更改的部分
    附录3.2 《谈天》新创译名中延续使用的部分
参考文献

(2)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概述
    (一)信息披露的起源和发展及其监管的历史沿革
        1.信息披露的起源和发展
        2.我国信息披露监管的历史沿革
    (二)信息披露监管的相关内容
        1.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体系
        2.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内容
        3.信息披露违规的表现形式
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制度缺乏激励机制
    (二)违规信息披露监管滞后
    (三)投资者教育制度缺位
    (四)上市公司缺乏专门的信息披露问询处
    (五)新法背景下对信息披露的简明性要求不够明朗
三、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借鉴
    (一)美国
        1.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
        2.证券发行阶段多层级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
        3.简明英语规则
    (二)日本
        1.不断改革的法律体系
        2.投资者分类保护制度
        3.课征金制度
    (三)中国香港
        1.自律监管向法定监管的转变
        2.独具特色的发行审核方式
        3.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更加直接
    (四)总结与借鉴
四、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的建议
    (一)建立有激励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关注违规信息披露监管滞后现状
    (三)完善与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相适应的投资者教育制度
    (四)在立法上规定上市公司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问询处
    (五)在立法上对信息披露的简明性要求进行细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国家创新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研究框架
        一、国家创新能力的内涵
        二、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国家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体系理论
        二、技术创新理论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国家创新环境能力
    第一节 市场环境能力
        一、市场需求拉动力
        二、市场竞争驱动力
    第二节 政策环境能力
        一、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创新政策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国家创新投入能力
    第一节 创新主体投入能力
        一、科研组织
        二、科技人力资源
    第二节 物质资本投入能力
        一、研发经费增长情况
        二、研发经费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国家创新生产能力
    第一节 知识生产能力
        一、论文总数与学科分布
        二、专利密度与结构
    第二节 技术应用能力
        一、高新技术生产情况
        二、高新技术出口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转轨
        二、资源禀赋
        三、政治制度
        四、国际环境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丰富企业创新模式
        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三、优化政府管理方式
        四、积极培育市场力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本文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整体状况
    第一节 菲律宾华人的社会化进程
        一、西统时期菲华社会的浅层融入
        二、美统时期菲华社会族群意识的觉醒
        三、菲律宾独立以后菲华社会的“本地化”
    第二节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史概述
        一、“菲化”前的华文教育(19c末-1975)
        二、“菲化”后的华文教育(1976-至今)
        三、华文学校发展概况
    第三节 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及“菲化”后文化传承走向
        一、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二、菲化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传承不断衰微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文化传承的挽救略有起色
第二章 菲律宾华校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菲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与社会困境
        一、菲国内政策制约
        二、族群融合与社会负冲击
    第二节 当下华校教学实践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一、课堂教学的文化融入
        二、课外文化环境营造
        三、文化交流项目实地体验
第三章 菲律宾华校对中华传统文化“承”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华族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有待加强
        一、传统价值文化认同广泛
        二、文化载体认同动力不足
        三、文化身份认同有待加强
    第二节 “菲化”后华族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速降缓升
        一、教育“菲化”后族群文化认同的“U”型曲线
        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与学段呈正相关
        三、变化趋势相关思考
第四章 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挑战与发展机遇分析
    第一节 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际问题和路径探讨
        一、影响文化传承成效的负面因素分析
        二、改善教学现状的可行路径
    第二节 多因素共同打造华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一、新时期中菲关系中华语社会运用价值提升
        二、“输”“造”并举壮大师资队伍
        三、菲华社会传承族群文化热情不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菲律宾华语课本》中中华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
附录2 :学生问卷及问卷可用性测试过程
附录3 :教师访谈
后记

(5)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普惠化推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幼有所育”的号召
        2. 落实国家对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治理的需要
        3. 个人兴趣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概念界定
        1. 小区
        2. 小区配套幼儿园
        3.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城镇小区配套园的相关研究
        2.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五)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研究思路
一、政府支持小区配套园普惠化的政策措施
    (一) 小区配套园普惠化的国家政策
    (二) 武汉市政府支持小区配套园的文件概览
二、案例园的现实境况调查
    (一) 案例园的实际情况
    (二) 调查研究过程及统计
        1. 问卷调查及统计
        2. 访谈结果及分析
    (三) 普惠性转轨对该园带来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三、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在普惠性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 普惠性评定标准不清晰,政策推进难度大
        2. 区教育局监管力度不够
        3. 民办园资金短缺,融资形式单一
        4. 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二) 原因分析
        1. 政府统筹规划落实有偏差
        2. 幼儿园“摸索式”转制,政策执行缺乏指引
        3. 民办园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4. 社会各界对普惠性政策缺乏了解
四、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的普惠性推进策略
    (一) 加强政府统筹力度
        1.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扶持与监管力度
        2.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细化经费投入体系
        3. 构建幼儿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4. 对社会进行普惠性教育,加大普惠宣传
    (二) 激发社会力量投入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1. 加大捐资助学投入比例,拓展学前资金来源
        2. 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办园水平
        3. 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良好风气
    (三)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积极适应普惠化转制
        1. 明晰普惠性价值,严格落实政策的相关要求
        2. 开发多元融资渠道,整合多方资源保障保教质量
        3. 完善园所管理制度,保障幼儿教师权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对幼儿园园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对武汉市某社区的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
致谢

(6)经济决策与道德判断中的外语效应 ——基于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效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2.1.1 双系统加工理论
        2.1.2 脑神经机制
        2.1.3 外语效应的影响因素
    2.2 语言与经济决策
        2.2.1 实证数据研究
        2.2.2 实验研究
    2.3 语言与道德判断
        2.3.1 道德行为评价
        2.3.2 欺骗行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济决策的行为实验
    3.1 被试与实验流程
        3.1.1 被试
        3.1.2 实验流程
    3.2 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3.2.1 研究假设
        3.2.2 框架效应
        3.2.3 反射效应:小额金钱问题和大额金钱问题
        3.2.4 阿莱悖论
        3.2.5 模糊性厌恶
        3.2.6 本土偏差
        3.2.7 跨期决策
        3.2.8 决策偏差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3.2 框架效应
        3.3.3 反射效应:小额金钱问题
        3.3.4 反射效应:大额金钱问题
        3.3.5 阿莱悖论
        3.3.6 模糊厌恶
        3.3.7 本土偏差
        3.3.8 双曲线贴现
        3.3.9 焦虑
        3.3.10 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德判断的行为实验
    4.1 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4.1.1 研究假设
        4.1.2 电车困境
        4.1.3 正性动机-负性结果
        4.1.4 可疑动机-正性结果
        4.1.5 欺骗行为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2.2 电车困境
        4.2.3 正性动机-负性结果
        4.2.4 可疑动机-正性结果
        4.2.5 欺骗行为
        4.2.6 回归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神经科学实验:框架效应
    5.1 被试与实验流程
        5.1.1 被试
        5.1.2 实验材料与流程
    5.2 研究实验设计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3.2 行为结果
        5.3.3 ERPs波形、波幅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神经科学实验:欺骗博弈
    6.1 研究实验设计
    6.2 实验结果分析
        6.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6.2.2 行为结果
        6.2.3 ERPs波形、波幅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与启示
        7.1.1 主要结论
        7.1.2 管理启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任务

(7)“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文献述评与启示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三型”劳动者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3.课程设置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需求分析理论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样本提取
        1.样本总体
        2.研究样本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采集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2.数据采集目的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二)数据分析
        1.数据编码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三)结果讨论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1.基础知识目标
        2.职业技能目标
        3.创新能力目标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实施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特征与原则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特征
        一、班级规模以小班制为主
        二、课程设置以主题课程为主
        三、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
        四、学生评价注重多元化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实施的原则
        一、负担合理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自主性原则
第三章 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包班制的原因及措施
    第一节 实施包班制的原因
        一、社会与家庭的需求
        二、公立学校的局限性
    第二节 实施包班制的措施
        一、注重包班班级的文化建设
        二、重视包班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三、强调包班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 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包班制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包班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一、对“包班制”的态度比较赞同
        二、对“包班制”的课程设置表示认同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对“包班制”的态度较为积极
        二、对“包班制”的课程设置表示喜爱
第五章 长沙市A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包班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包班教师一岗多职,分工不明确
    第二节 包班教师办公室设置欠佳,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节 课程整合力度不够,门类多且负担重
    第四节 包班教师全程陪伴,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第六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包班制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明确包班教师的职责
    第二节 改善包班教师办公条件
    第三节 注重综合课程的开设
    第四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现代汉语隐喻转喻交通词汇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交通词汇的相关研究
        1.2.2 前人研究的不足
    1.3 理论基础
        1.3.1 概念隐喻和转喻
        1.3.2 概念整合理论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语交通词汇的界定和分类
    2.1 交通词汇的界定
    2.2 交通词汇的共时、历时分类
    2.3 交通词汇的隐喻分类
        2.3.1 隐喻类交通词汇的源域类别
        2.3.2 隐喻类交通词汇的目标域类别
    2.4 交通词汇的转喻分类
        2.4.1 以部分转指整体
        2.4.2 以事物的来源转指事物的特征
        2.4.3 以事件的部分转指事件的部分
        2.4.4 以专名转指泛名
        2.4.5 以行为转指行为主体
    2.5 小结
第三章 汉语交通词汇的激活方式
    3.1 单一激活
        3.1.1 相似性激活
        3.1.2 整体-部分联想激活
        3.1.3 “因-果”推理联想激活
    3.2 叠加激活
        3.2.1 两次叠加激活
        3.2.2 多次叠加激活
    3.3 小结
第四章 汉语交通词汇的概念整合机制
    4.1 隐喻概念整合
        4.1.1 单次隐喻概念整合
        4.1.2 双次隐喻概念整合
    4.2 转喻概念整合
        4.2.1 单次转喻概念整合
        4.2.2 双次转喻概念整合
    4.3 隐转喻概念整合
        4.3.1 整体隐喻中包含隐转喻
        4.3.2 整体转喻中包含隐转喻
        4.3.3 N1隐喻N2转喻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0)异化与回归: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相关政策重视家庭作业问题
        (二)课程标准为家庭作业的布置提供了理念指导
        (三)现实中家庭作业存在异化现象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家庭作业
        (二)英语家庭作业
        (三)异化
        (四)家庭作业异化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家庭作业政策
        (二)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家庭作业的本真探寻与异化追问
    一、家庭作业的本真探寻
        (一)家庭作业的由来及内涵
        (二)家庭作业的目的及本体功能
    二、家庭作业的异化追问
        (一)异化的由来及内涵
        (二)教育领域有关异化的概念及特点
        (三)家庭作业的异化及其表现
第二章 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研究过程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作业的目的以高分为导向
        (二)英语作业的内容少有分层且脱离生活
        (三)英语作业的类型以抄写类作业为主
        (四)英语作业的批改以教师为主,以“打对错”为标签
        (五)家长参与英语作业的情况过多
第三章 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的异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的异化问题
        (一)英语家庭作业目的功利化
        (二)英语家庭作业内容去生活化
        (三)英语家庭作业类型单一化
        (四)英语家庭作业评价标准化
        (五)家长过度参与英语作业
    二、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单维作业价值观根深蒂固
        (二)考试压力的惯性思维导致作业内容窄化
        (三)学校对家庭作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师生及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作业观
第四章 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本真的理性回归策略
    一、作业目的:从功利走向人文
        (一)正确定位英语作业目的,提高人文素养
        (二)更新英语作业理念,重视素质教育
    二、作业内容:从知识走向生活
        (一)作业内容分层布置,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二)作业内容贴近生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三、作业类型: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英语作业类型需多样化
        (二)不断更新英语作业资源
    四、作业评价:从独判走向对话
        (一)由单一评判走向多元沟通
        (二)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
    五、作业主体:从家长走向学生
        (一)家长应使用正确的辅导方式
        (二)学校应加强作业的监督管理
        (三)学生负起作业审查的主体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英语学习转轨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D]. 刘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D]. 李悦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研究[D]. 赵东旭.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教育“菲化”背景下菲律宾华文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光启学校三所华校为例[D]. 李安娜. 暨南大学, 2020(04)
  • [5]城镇小区配套民办园普惠化推进的个案研究[D]. 刘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经济决策与道德判断中的外语效应 ——基于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实验的研究[D]. 李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班制的实施个案研究[D]. 彭慧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现代汉语隐喻转喻交通词汇的认知研究[D]. 李文儒.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异化与回归:小学高学段英语家庭作业调查研究[D]. 黄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英语学习过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