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一、病毒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郑蕊[1](2020)在《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中西药联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风险未知。现有针对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研究,关于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的研究相对独立,未能形成有效关联。如仅从药物-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干扰因素众多,会出现归因不清的情况;仅从药物-内在机制研究,来自实验室的数据难以直接助力临床决策。如何整合资源,建立可关联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的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是目前亟待进行的工作。目的:基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从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关联角度,探索建立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征靶关联法”,用以提示中西药联用风险。从临床上常见、易出现风险的中西药注射剂联用切入,以喜炎平(Xiyanping,XYP)与利巴韦林(Ribavirin,RB)联用的临床安全性评价为实例,初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系统收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中成药部分》(2019年)中涉及的中药独家品种与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等相关管理条例的要求,对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报告情况进行评价及问题分析。2.“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建立阐释中西药联用安全性评价方法构建思路。从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关联角度,建立“征靶关联法”用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提示用药风险。探讨“征靶关联法”构成要素、主要特点及实施基础。3.“征靶关联法”应用实例3.1 喜炎平与其他药品联用影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识别及分析选取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国自发呈报系统中XYP所有信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集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种族、体重、药物联用等因素对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严重程度影响。运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技术(VIP技术)分析影响因素对ADRs严重程度的贡献强度及方向。3.2构建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多元证据体以个案报告、随机对照试验、自发呈报系统、医院集中监测试验四大部分数据为来源。运用BCPNN法、Meta分析和传统频数法,分析联用药物-症状联系强度、原发病、ADRs发生率等关键临床特征,构建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多元证据体。3.3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调控皮疹的特征-靶点关联对比分析以RB及XYP主要成分、皮疹为关键词,系统检索文献、药物(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XYP-RB干预皮疹靶点,以Venn图形式表示。使用DAVID、KEGG数据库、Cytoscape 3.7.2软件,对XYP-RB联用调控皮疹靶点群、XYP/RB调控皮疹靶点群、XYP-RB共同作用靶点群,四部分靶点进行功能注释(GO分析)与通路富集(KEGG分析),对比靶点群生物功能及通路分布,分析联用调控皮疹的可能机制。3.4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皮疹)实验及机制探索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250mg/kg、500mg/kg剂量的XYP,100mg/kg、150mg/kg剂量的RB及交叉联用,以0.8%伊文思蓝为指示剂,给药30 min后对小鼠耳廓蓝染面积进行评分,留取血清、耳组织。48h后,定量测定耳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量。采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4、L-5、IL-6、CXCL1、IFN-γ、TNF-α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耳组织中靶蛋白Fas及Caspase 8的mRNA表达,初步探索XYP-RB联用调控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1.说明书关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共收集692篇中药独家品种说明书。其中21篇注射剂说明书中,95.2%对药物相互作用标注尚无相关信息,4.8%未做相关标注。仅5.2%的非注射剂说明书提示药物相互作用。71.3%说明书对有毒药物、96.3%对配伍禁忌未做相关提示。64.6%说明书对ADRs标注尚不明确,且20.0%对ADRs发生率描述不规范。共收集138篇中药注射剂说明书(52种)。81.9%说明书标注尚无相互作用信息,0.7%标注尚不明确,仅17.4%说明书进行了相关描述。涉及十八反、十九畏使用禁忌的说明书普遍未做提示(75.0%)。18.1%说明书对ADRs标注为尚不明确,且20.2%对ADRs发生率描述不规范。现有中成药说明书关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严重缺失,ADRs、特殊人群用药、禁忌报告等基础信息普遍不明确,针对性研究不足。现有研究方法对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的关联缺失,尚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2.“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建立“征靶关联法”是指在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过程中,通过关联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来提示联用风险的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构成要素包括风险识别-特征提取-征靶关联-实验验证。其特点是通过对多来源临床数据的系统分析,从作用靶点角度,关联外象表现与内在机制,来评价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全面高质量的数据来源、多学科团队的技术合作是该方法的实施基础。3.“征靶关联法”应用实例基于自发呈报系统,共纳入26317例XYP相关ADRs。年龄、RB联用是ADR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单用XYP出现ADRs的严重程度倾向于一般。年龄与联用共同纳入VIP分析中,0-6岁患者倾向于出现一般ADRs,40岁以上患者倾向于严重ADRs。对于0-40岁患者,XYP-RB联用倾向于发生严重ADRs(VIP值>1且相关系数>0)。识别出XYP-RB联用是ADR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且ADRs倾向于严重(0-40岁)。个案报道、医院集中监测未有相关报告,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低质量研究且存在偏倚风险。多元证据体提示,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联用不影响RB的ADRs发生率。联用降低了 RB在小儿手足口病(RR=0.52,95%CI=0.36-0.75,P=0.0005)、小儿病毒性肺炎(RR=0.36,95%CI=0.14-0.95,P=0.04)的 ADRs 发生率。小儿手足口病属超说明书用药,涉及ADRs 比重最高。在10-15mg/kg RB与5-10mg/(kg·d)XYP,每日一次条件下,出现ADRs 比例最高,联用组56.9%ADRs为皮肤及其附件反应。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与XYP-RB联用显示强相关E(ICij)=0.70。59.1%ADRs报告在首次联用中出现,其中57.3%表现为皮疹(82.5%)、瘙痒(17.5%)。皮疹为XYP-RB联用主要的临床特征且符合类过敏反应特点。XYP与RB共同调控皮疹靶点有21个。代谢在各靶点谱作用中所占比例最高(58.33%、31.33%、58.82%、60.00%),可能是 XYP-RB 联用的关键生物功能。XYP 与RB特异性调控皮疹增加了信号转导、蛋白代谢等功能。各部分靶点群在炎症(23.07%以上)、凋亡(53.33%以上)相关通路富集比重较高。单药还可特异性激活HIF-1信号通路、癌症中的MicroRNAs等通路。XYP与RB联用可能是通过在代谢生物功能中的叠加作用,增强调控炎症和凋亡相关通路,同时,可能调控更广泛的靶点通路谱,引发皮疹等ADRs。在类过敏反应实验中,XYP、RB组无血管渗出反应或轻微,联用可见血管通透性显着增高,但耳重未见明显变化。IL-1β与IL-2表达低于检测限度,TNF-α、IFN-γ、CXCL1、IL-5、IL-4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IL-6在给药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单用组与联用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250 mg/kg XYP+150 mg/kg RB组FasmRNA,有显着性升高(P<0.05),单用组与联用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250 mg/kg XYP+150mg/kg RB组Caspase 8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在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报告分析基础上,从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关联角度,提出“征靶关联法”评价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的观点。将该方法应用于XYP-RB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发现联用可能通过调控IL-6及Fas相关炎症、凋亡通路,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引发类过敏反应,与临床特征皮疹相符,提示XYP-RB联用风险。初步体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田莉莉[2](2020)在《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生素耐药性全球评估中被列为高度优先类别病原。它能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植入物相关的生物被膜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致病性、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抗生素治疗一直是金葡菌感染的首选治疗策略,其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金葡菌感染的预后。70多年来,在治疗致命疾病方面,临床应用抗生素具有价格低廉、高效等优点。但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广泛传播,致使已有抗生素临床疗效不断下降,大型制药公司逐渐退出新抗生素开发。因此,需要新策略来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例如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抗菌增效剂及新型疫苗的研发等策略。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估了10种新合成的头孢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其对60株革兰氏阳性菌和60株革兰氏阴性菌的MIC,结果显示,其中两种化合物NAC-3和NAC-19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接着又进一步测定NAC-3和NAC-19对另外临床分离的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0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次证明其对MRSA和MSSA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弱。前面已证实两种化合物对MRSA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为验证其在体内的保护活性,本研究进一步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评价其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显示NAC-19及NAC-3对MRSA菌株USA300及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1B2B、SA28引起的小鼠全身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中NAC-19治疗效果显着优于NAC-3及临床常用抗生素头孢吡肟和拉氧头孢。基于上述试验结果,选择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价其抗MRSA作用。NAC-19是以头霉素C作为原料合成的甲氧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由于头霉素C母核的存在,NAC-19对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对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MRSA)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0.5μg/m L和8μg/mL。之后,通过测定杀菌曲线、抗菌后效应,证明了NAC-19对MRSA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我们进一步评估NAC-19的体内抗菌作用,分别建立了MRSA菌株引起的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后肢股部感染模型和小鼠肺炎模型,结果显示NAC-19对于MRSA菌USA300引起的股部感染、小鼠肺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药物联合使用被认为是有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减少用药剂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病原菌毒力因子抑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可有效增强其体内抗菌作用,减少其用量。分选酶A(SrtA)是金葡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前期实验发现异牡荆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金葡菌SrtA介导的粘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评价了异牡荆苷与NAC-19联合在体内对金葡菌引发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NAC-19与异牡荆苷联合能明显减轻金葡菌感染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减少肺部载菌量,显着提高小鼠存活率。最后分析了NAC-19与异牡荆苷联合抗菌机制,结果表明异牡荆苷可与SrtA特异性结合,进而干预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袭,发挥体内协同NAC-19抗菌作用。综上所述,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在体外和体内对MRSA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异牡荆苷作为SrtA抑制剂与NAC-19联合使用,减少了药物用量,并表现出较好的体内抗菌活性。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为MRSA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候选物,为缓解多重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梦琳[3](2020)在《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鱼金注射液是由鱼腥草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但关于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这一新途径的研究较少,故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作用及其在体外对多种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明确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活性及雾化吸入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鱼金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及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及临床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及临床分离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标准株ATCC32204、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及临床分离菌株及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及其临床分离株及黏液型等13株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药效学试验:(1)解热试验:采用15%干酵母皮下注射大鼠复制发热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发热大鼠体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2)抗炎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复制炎症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3)镇咳试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4)祛痰试验: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法,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酚红排泄量的影响。结果:1.鱼金注射液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对菌液浓度为104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的MIC值为2.5 μg/ml;(2)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ATCC 49619及临床分离株的MIC 值分别为 0.039 μg/ml、0.15625 μg/ml、0.3125 μg/ml、1.25 μg/ml;(3)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标准株ATCC 32204的MIC 值分别为0.15625μg/ml、0.3125 μg/ml。2.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显示:(1)鱼金注射液高剂量组雾化吸入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有显着的解热作用;(2)鱼金注射液中剂量组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鱼金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其咳嗽次数,且鱼金高剂量组能够延长浓氨水刺激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考虑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增加咳嗽小鼠血清IL-10含量的产生。结论:鱼金注射液在体外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具有解热、镇咳、抗炎等药效作用。

段笑娇[4](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名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疗效已被众多学者通过循证医学理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证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且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注射剂间疗效的优劣,这就使得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快速甄选出疗效更好、更适合的优势中药注射剂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措施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从而得到各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为切入点,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网状Meta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分析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tata软件调用WinBUGS结果得出曲线下面积概率值,并绘制网状关系图、比较-校正漏斗图、不一致性检验图、聚类分析图,以预测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甄别最优干预措施。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纳入了 155个RCTs,涉及12种中药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丹红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以及9个不同的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都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效果好,且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比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与仅用西医常规相比,参麦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FVC,此外,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较喜炎平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FEV1%;对于血气分析指标来说,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降低患者PaCO2的效果更明显,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提高患者Pa02的能力更好。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在FEV1/FVC、酸碱度、白细胞总数方面疗效最好;参麦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分别是FEV1%、Pa02、PaC0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FEV1%、临床总有效率和C反应蛋白,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更好: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Pa02,细辛脑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更好。(2)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7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以及8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除细辛脑注射剂之外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均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较仅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患者X线体征恢复时间;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TNF-α、IL-6水平;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余四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痰热清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成为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减短退热时间、改善TNF-α、IL-6水平方面效果最好;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为减少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X线体征恢复时间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TNF-α水平综合分析时,疗效较为明显。(3)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8个RCTs,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7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也是最好的;而在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为最优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其余结局指标综合分析,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均为最优干预措施。(4)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2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3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和炎琥宁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双黄连注射剂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较利巴韦林好。从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可知,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可能性均排第一,且所有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在聚类分析中,不论临床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还是疱疹消失时间综合分析,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均最好。研究结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丹红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值得关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时,痰热清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相对突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相对较好;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措施。但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结局指标方面疗效各有侧重,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汪思露[5](2019)在《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医药诊治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收集其四诊信息,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分别进行治疗3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温等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ECG检查及胸片检查以排除心、肝肾等严重基础疾病。收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温、及中医症候等内容,建立EXCEL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常规检测不良反应指标。结果:本课题研究总共收录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体温大部分分布在:37-38.9℃之间,皆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流清涕。临床疗效观察评定结果:治疗组对发热程度改善显着,治疗组在改善恶寒、发热、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疾病总体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治愈率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愈率10%,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中药汤剂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的治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安全性评价:在临床观察中,两组患者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且两组患者安全性检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十二道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按照中医证型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不适症候,如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流清涕等。两组治疗过程中,在控制好其它并发症同时,短时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

王青宇,曹珍,高钟丽,刘伟,杜娟[6](2016)在《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研究,以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Pub 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等数据库(1950年1月至2016年4月)中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关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收集数据,提取信息并交叉核对筛选。用Rev Man5.3软件对筛选后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3篇文献共8485例患者纳入研究,喜炎平注射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8.9%)。喜炎平注射液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值比OR值为0.46,95%CI[0.38,0.55],P<0.00001,结果呈显着性差异。在疗效的考察上,除热毒宁外,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好,但临床使用中应密切注视其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不排除失访偏倚和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的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确保是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罗慧敏,张英俭,何明丰,高振和[7](2010)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合并分析,评价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2004-2009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痰热清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view Mananer4.2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χ2分布显示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并后的比值比OR(95%CI)3.80(2.67~5.41),痰热清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病毒唑注射液。

温剑武[8](2007)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炎琥宁组和病毒唑组,在应用青霉素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与病毒唑组比较,炎琥宁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提高(X2=8.57,P<0.01和X2=5.84,P<0.05),差异有显着意义;炎琥宁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病毒唑组(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疗效可靠,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王宇清[9](2007)在《人类偏肺病毒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在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感染情况;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比较hMPV与RSV感染引起的临床特点;探讨病毒唑和干扰素在hMPV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19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同时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将51例hMP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14例)、B(15例)、C(22例)三组,分别予常规、重组干扰素α-1b(运德素)和病毒唑(奇力青)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及入院后病程。结果1932例标本中,检测到128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6.6 %,其中单纯hMPV感染123例,hMPV合并RSV感染4例,合并Inf感染1例,混合感染率3.9%。hMPV检测阳性率分别在1月和2月呈现高峰,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17月,<2岁者占71.2%。123例单纯hMPV感染患儿中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占1.6%;喉炎4例,占3.3%;毛细支气管炎51例,占41.5%;肺炎58例,占47.1%;哮喘急性发作8例,占6.5%。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9.2%),鼻塞流涕(27.1%),发热(55%)呼吸困难(28%),哺喂困难(36%),喘鸣(47.3%),肺部罗音(76.7%)胸片异常(93%),包括:肺纹理增深、模糊,斑片状影,肺气肿,肺不张。hMPV感染的发病年龄比RSV大,两者的疾病临床症状相似。10份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干扰素α-1b和病毒唑治疗组在咳嗽、喘息消失,肺部罗音消失等方面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1)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2)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季。(3)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4)hMPV引起的感染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5)单纯hMPV与hMPV合并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6)重组干扰素α-1b和病毒唑治疗hMPV感染毛细气管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案。

叶红[10](2005)在《穿琥宁和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观察穿琥宁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随机分为穿琥宁组和病毒唑组,在应用青霉素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穿琥宁注射液和病毒唑注射液,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与病毒唑组比较,穿琥宁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χ2=9.8,P<0.01和χ2=6.56,P<0.05),差异有显着意义;穿琥宁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病毒唑组(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能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安全可靠,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二、病毒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毒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特征及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
    (一) 中药独家品种说明书关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二)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关于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三) 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问题分析
        1. 信息缺失,针对性研究不足
        2. 现有方法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第二部分 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建立
    (一) 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构建思路
        1. 西药-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
        2. 不良反应外象表现与内在机制关联
        3. 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关联
        4. 建立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特征与靶点关联模式
    (二) “征靶关联法”的提出
    (三) “征靶关联法”的构成要素
        1. 临床联用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识别(风险识别)
        2. 构建临床中西药联用安全信息多元证据体(特征提取)
        3. 临床特征-靶点对应分析(征靶关联)
        4. 实验验证
    (四) “征靶关联法”的主要特点
        1. 多来源真实世界数据总结临床特征
        2. 基于作用靶点角度分析内在机制
        3. 临床特征与靶点机制形成关联
    (五) “征靶关联法”的实施基础
        1. 全面高质量的数据来源
        2. 多学科团队的技术共融
第三部分 “征靶关联法”应用实例
    (一) 喜炎平与其他药品联用影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识别及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二) 构建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临床安全性信息多元证据体
        1. 医院集中监测研究证据
        2. 个案报告证据
        3. 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4. 自发呈报系统证据
        5.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多元证据体及可能机制分析
        6. 小结
    (三)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调控皮疹的特征-靶点关联对比分析
        1.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调控皮疹靶点检索与筛选
        2. 基于功能注释进行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调控皮疹的关联对比分析
        3. 基于通路富集进行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调控皮疹的关联对比分析
        4. 小结
    (四)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皮疹)实验及机制探索
        1.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皮疹)实验
        2.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皮疹)细胞因子表达
        3. 喜炎平-利巴韦林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皮疹)靶点mRNA表达
        4.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类型及抗金葡菌药物研究进展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类型
        1.2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
    第二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2.1 五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2.2 五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2.3 头霉素研究进展
        2.4 动物专用头孢菌素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及NAC-19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及临床分离菌株的小鼠全身感染的治疗作用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的体外抗菌作用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对小鼠后肢股部感染的治疗作用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对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联合异牡荆苷对金葡菌肺炎治疗作用及初步机制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1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鱼金注射液中单药及复方的研究概况
        1 鱼腥草的研究概论
        2 金银花的研究概论
        3 鱼金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前言
    1 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2 鱼金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作用等药效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小结
        2.5 讨论
    3 结论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中药注射剂概述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材料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标准
    3.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统计方法
    4 研究资料和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研究结果
        4.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西医对AVURI的认识
        1.1 AVURI的发病机制
        1.2 AVURI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AVURI的认识
        2.1 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
        2.2 AVURI中医治疗
    3 临床疗效评价
    4 “葛根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选方依据
        4.1 证候相关分析及实际应用价值
        4.2 组方特点——寒温并用,以辛温解表为主
        4.3 药物组成及功能、药理研究
结语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病情轻、中、重分级标准
附录2 :症状分级标准
附录3 :症状积分标准
附录4 :疾病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5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查找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情况
    2.2 纳入的研究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估
    2.4 发表偏倚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7)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文献
        1.2.1 文献检索策略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的评估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文献设计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2.2 纳入临床研究的疗效分析
        2.2.1 总有效率
        2.2.2 改善发热症状的疗效分析
    2.3 出版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3.2 文献检索及发表性偏倚

(9)人类偏肺病毒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HMPV 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病毒唑和干扰素在治疗HMPV 感染中的疗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人类偏肺病毒的研究概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致谢

(10)穿琥宁和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
    2.2 2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后改善情况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病毒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征靶关联法”的探索及验证[D]. 郑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19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D]. 田莉莉. 吉林大学, 2020(01)
  • [3]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D]. 陈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段笑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汪思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 王青宇,曹珍,高钟丽,刘伟,杜娟.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4)
  • [7]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 罗慧敏,张英俭,何明丰,高振和. 中国中医急症, 2010(10)
  • [8]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温剑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03)
  • [9]人类偏肺病毒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D]. 王宇清. 苏州大学, 2007(03)
  • [10]穿琥宁和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 叶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02)

标签:;  ;  ;  ;  ;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