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

使用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

一、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彬彬[1](2015)在《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信号发生器是通信系统中设计、仿真时需要用到的重要部件,也是通信与通信对抗系统中研究的基本部件,在通信、雷达、测量、控制以及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传统的信号发生器存在着输出频率低、传输速率低、硬件规模大、不易扩展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并做如下工作:1)针对目前数字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低、调制功能有限、不易扩展等缺陷,提出一种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软件无线电思想,提高了硬件平台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通过DSP处理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丰富调制功能;运用上变频器,保证输出频率。2)研究了软件无线电思想、数字调制理论、上变频理论、高效数字滤波理论,由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为实际开发中基带信号处理和上变频处理提供了必要基础。3)针对单DSP系统、单FPGA系统和DSP+FPGA系统各自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以DSP处理器为核心,结合CPLD和上变频器的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基带信号处理模块、以AD9857为核心的上变频模块、以CPLD为核心的控制模块,以此完成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并对各个模块电路以及模块间的接口电路进行了具体设计和分析。4)对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进行了软件设计,对基带信号处理进行程序设计和仿真;分析了上变频芯片AD9857和DSP处理器的串口通信方式,并对串口程序进行了设计;研究了AD9857并口通信方式和DSP外部中断初始化方式,并对并口程序进行了设计;对DSP外部存储器接口及FLASH读写程序进行了设计。5)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对CCS3.3软件的测试结果和示波器实物测试结果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能够正确地产生64QAM信号、64ASK信号,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所需要的信号,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雷俊陶[2](2014)在《基于CycloneⅡ的FPGA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日趋发达的无线通信技术中,通信的安全与可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线通信压制系统的研发为信息安全的传递提供了有力保障。而通信压制系统中能够产生带宽可调、性能更好噪声调频压制信号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对无线通信压制系统专用调制信号源的开发与研制就显得格外紧迫。本论文来源于无线通信压制系统项目,针对基于Cyclone II的FPGA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QDUC硬件平台的系统构架,运用信号调制与信号处理算法,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实现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系统设计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软件无线电理论及设计思想、频率合成技术、信号调制算法。其次,对CORDIC算法与DA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再次,对基于Cyclone II的FPGA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的整体设计方案、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方案以及核心芯片的功能特性进行重点阐述。接着,从系统的可靠与稳定性出发,提出低成本、低功耗的解决方案,运用时分复用思想实现多信号的时分输出。系统设计采用了模块化思想,各个模块实现相应的功能,由主控芯片FPGA对其进行时序与逻辑控制,在FPGA中实现了对数字正交上变频芯片的控制、信号存储模块芯片的控制以及单频信号的生成,AM、FM等模拟调制方式的实现,2ASK、GMSK等数字调制方式的实现。最后,整合系统需求进行了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调试,并对复杂调制信号源实际产生的信号进行了验证,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系统的方法。本设计产生的调制信号经过实际测试与检验,拥有较好杂散抑制特性和很高的频率精度,运用到无线通信压制系统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效果,满足了系统对中频调制信号精度的要求。

姜德琪[3](2014)在《基于高速DUC的复杂电磁环境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现代通信大量的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使得无线空间中的电磁信号非常密集,造成了极为复杂的无线电磁环境。通过模拟仿真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进行研究。要构建真实情况下的复杂电磁环境,就一定要实现在规定空间范围内多种电磁信号的密集覆盖。本课题围绕基于DUC技术的复杂电磁环境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设计背景、信号的数字生成及数字上变频等相关理论。然后,介绍了主要应用的CORDIC算法的原理和结构。其次,对课题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同时依据设计方案选取了理想的芯片并简单介绍。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制定系统组成部分和各硬件框图,并分别从基于RS-485总线的终端网络和系统控制软件进行系统的阐述。接着,基于高效利用终端资源和节约构建复杂电磁环境成本的目的出发,提出利用时分复用多信号实现思想,满足单个终端下多种信号的时分输出。然后,在FPGA中实现了对AD9857芯片的控制、时钟控制以及单频信号、AM、FM、2ASK、GMSK等信号的生成。最后,完成系统的调试和验证工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系统的方法。论文重点介绍了复杂电磁环境系统设计的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设计中充分利用DUC的特点和波形输出功能,最终实现了AM、FM、2ASK、GMSK等信号的输出。当模拟终端输出的多个信号经过模拟上变频和功率放大的处理,并由天线发射出去,通过信号监测设备的测试,可以满足多种电磁信号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效覆盖,实现了对复杂电磁环境的模拟。

罗平[4](2013)在《基于一次变频技术的数字化磁共振谱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物体在静磁场、梯度场和射频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电磁脉冲的共振发射和共振接收,通过采集数据和图像重建实现对物体的可视化的高新技术。谱仪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控制核心,包括数字射频发射部分和数字射频接收部分。本文致力于设计和实现用于中低强度磁场的、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磁共振谱仪,具有实用意义和经济前景,对用于中低强度磁场的磁共振谱仪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谱仪主要由计算机、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发射机和接收机构成。本研究的重点是设计和实现基于一次变频技术的数字收发系统,同时设计谱仪系统的时钟电路。发射系统的控制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PCIe-6323实现,发射机采用直接数字合成(DDS, direct digital synthesis)技术,基于一片AD9857,实现了数字化正交调制和一次上变频,回避了模拟发射机相位控制不准的难题,以及二次上变频中模拟混频带来的误差。接收系统的控制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PCI-7200实现,接收机采用数字直接下变频技术,基于高速模数转换器AD9244和正交下变频器AD6620,实现了数字化正交解调和一次下变频,回避了模拟技术中需要对两路正交信号进行相位校正的复杂处理,以及二次下变频技术中的模拟混频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接收机的整体性能。系统时钟电路采用温补晶振TCXO-20M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源,另加一个时钟分配器和一个倍频器,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时钟频率的统一分配,保证系统内各个部件工作的同步,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度和时间分辨率,减小时间频率误差。在做好时延计算和相位补偿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发射和接收的同步进行。本文最后完成了谱仪系统的调试实验测试。从结果可以看出本设计能够实现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数字发射系统,可以调制出符合要求的射频选层信号,并且可以发送任意调制包络,具有快速切换频率和幅度以及调制效果好等优点,实现了较宽频率范围的选层信号。同时,实现了基于直接数字下变频技术的接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解调出原信号。系统的正确运行,也验证了系统时钟设计和分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文豪,李志强,尹园威[5](2012)在《AD9857的改善因子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种能够自身产生改善因子测试所需的目标信号和杂波信号的改善因子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来模拟产生视频信号,然后由数字上变频器AD9857变频至中频后送入被测接收机进行MTI处理;同时,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控制软面板,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对测试信号参数进行控制;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某型情报雷达的MTI改善因子进行了测量,在雷达工作频率为220MHz,目标速度为20m/s时,测得改善因子约为55dB,非常接近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

石书祝[6](2009)在《电离层斜向和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雷达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离层探测已从早期的模拟化探测设备转变到数字化探测设备,从单台单点探测走向多台组网大范围探测,且探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所获取的电离层特性参数也更加丰富、准确。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又实现了电离层探测数据远距离的传输与共享。小型化、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已成为电离层探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汉大学自行研制的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Wuhan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WIOBSS),采用伪随机编码、脉冲压缩和相干频谱积累等技术,能以200~500W的发射功率实现半径1200km范围内的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也可用几十瓦的功率实现电离层垂直探测。更为重要的是,WIOBSS在获取频率-群时延距离-回波幅度电离图的同时,还可实时获取多普勒信息,且分辨率较高。在整体结构设计上,WIOBSS依据软件化雷达设计思想,采用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器件,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功能可扩展性,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并最终设计成为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功率小、探测功能多、适合于车载移动使用的电离层探测系统。本文针对第一代和第二代WIOBSS的不足,将软件无线电技术、面向仪器系统的外围部件互联总线的扩展(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s, PXI)总线技术、ADS (Advanced Design System)建模仿真技术应用于新一代的WIOBSS中,从而将WIOBSS设计成为高度灵活性、开放性和易升级性的车载式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同时,利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时间频率同步等手段,在WIOBSS基础之上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从而丰富了WIOBSS的探测功能。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新一代WIOBSS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数字化发射通道。该发射通道采用高性能的FPGA和数字上变频器搭建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在该平台上,尽量减少模拟器件部分,并通过可编程软件来实现大部分的功能。实际探测中,采用该发射通道的WIOBSS只需加载不同的软件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雷达的编码调制方式和探测体制,从而实现多种电离层探测模式。2.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Wuhan Radio Ionospheric Oblique Sounding System, WRIOSS)。该系统在继承WIOBSS的探测体制基础之上,通过加入基于GPS的时间频率同步等技术来实现电离层斜向探测。相对于传统的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WRIOSS在进行斜向探测的同时还能进行斜向返回探测,从而使系统具备一机多能的特点。而且WRIOSS可以实时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斜向探测多普勒信息,从而为利用多普勒来研究沿探测路径电离层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另外,WRIOSS还可实现两站之间的互发互收,从而为高频信道特性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手段。3.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GPS的时间频率同步方法,以满足WRIOSS对时间频率同步的需求。该同步方法利用GPS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校正高性能恒温晶振输出的时间和频率参考信号,以获得高稳定度和高准确度的1 0MHz频率信号作为WRIOSS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参考频率,从而实现WRIOSS的频率同步。同时还将所获得的高精度秒脉冲信号用作WRIOSS的时间同步信号。在预定的探测时刻,单片机同步板卡利用该信号控制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开始工作,从而实现WRIOSS的时间同步。与传统的时间频率同步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获得ns量级的时间同步精度和1E-12量级的频率同步精度,而且不管GPS是否处于锁定的状态,都能够为WRIOSS提供稳定可靠的时间频率同步信号,从而保证了WRIOSS的全天候探测性能。4.为新一代WIOBSS设计并开发了一套PXI总线接口模块。该模块利用FPGA和专用接口芯片PCI9054搭建硬件平台,并实现了外围部件互联从模式和直接存储器访问块模式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以满足WIOBSS中不同模块与主机通信的需求。另外,该模块利用DriverStudio开发接口驱动程序以实现WIOBSS中各模块的即插即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包括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采用该PXI总线接口模块的WIOBSS的尺寸约为177.8x431.8×457.2mm,适合于车载。另外,从实际探测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PXI总线接口模块的WIOBSS清晰地获得了2200km范围内包含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信息和电离层垂直探测信息的扫频电离图和多普勒电离图。5.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ADS的WIOBSS硬件平台建模仿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WIOBSS发射通道的建模仿真当中。与其它仿真方法相比,这种仿真方法所得到的仿真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测试结果,因此可用于指导实际的WIOBSS硬件结构设计。

陈议[7](2009)在《基于FPGA的多速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于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急切需求以及新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无线频谱的紧缺已经成为限制无线通信与服务应用持续发展的瓶颈。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改变了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它以频谱利用的高效性为目标,允许非授权用户择机利用授权用户的频谱空洞传输数据,以此来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它是具有自主寻找和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能力的智能无线电技术。本文的目标是在基于FPGA+DSP的系统硬件平台上,以软件编程的方式实现认知无线电数据传输的功能。软件无线电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理想平台。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途径,对多速率信号处理中的内插和抽取、带通采样、数字下变频、滤波等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设计多速率调制解调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针对软件无线电的要求给出了基于FPFA+DSP的系统设计硬件框图,并对其中的部分硬件(FPGA、AD9857、AD9235)做了简要的描述并给出其初始化过程。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在系统硬件设计平台上实现的π/4-DQPSK、8PSK、16QAM调制解调技术。本文给出了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方案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差分编、解码,加同步头、内插和成形滤波,下变频,系统同步等)具体的设计方案和通过硬件编程实现了板级的仿真和最后的硬件实现,并对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通信板同频谱感知板协同工作原理,依据频谱感知板获取的各个信道状况自适应的选择π/4-DQPSK、8PSK、16QAM调制解调方式并在FPGA上实现了其中部分功能。

潘柏英,潘望[8](2008)在《基于DSP与DDS的数字正交调制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DDS的数字正交调制方案以AD9857为核心实现。阐述了基于DDS的数字正交调制器硬件电路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开发了基于DDS的8通道并行数字正交调制系统。实现了PC机与8通道数字正交调制器的高速数据交换,开发了基于EZ-USB FX2的USB2.0数据传输系统,降低了PC机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信号处理系统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及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戴文珺,王江安,卢哲[9](2007)在《AD9857在无线通信激励器中的研究应用》文中提出AD9857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可编程数字上变频器, 高速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载波频率和灵活的数字控制使得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该上变频器的用法和功能, 给出了与 DSP 进行传输的接口连接和寄存器配置。结合软件无线电的思想, 设计一个可以按照用户需要灵活更改载波频率和调制方式的双路音频无线传输系统。

高嫱[10](2007)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基于FPGA的数字上变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介绍了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上变频方案和调制方式,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最终在发射系统中选择了DQPSK调制方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上变频技术进行基带信号的数字域上变频调制的方法。系统设计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通用正交上变频器AD9857相结合的方案。 本设计硬件平台以AD公司的AD9857为核心,在数字域完成了基带数字信号内插滤波、正交调制、D/A变换等功能;选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EP1C6Q240C8完成了基带数字信号的处理,并实现了对AD9857的控制。软件部分,应用QuartusⅡ和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FPGA中完成了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串并转换模块、差分编码模块)和与AD9857的通信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并口通信模块)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个系统实现了在70MHz中频载波上的DQPSK调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频率分辨率高,频率变化速率高等优点。

二、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的理论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思想
        2.1.1 软件无线的主要特点
        2.1.2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
    2.2 数字调制原理
        2.2.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2.2 正交振幅调制(QAM)原理
        2.2.3 IQ调制原理
    2.3 数字上变频系统
        2.3.1 数字上变频原理
        2.3.2 整数倍内插
        2.3.3 采样率分数倍变换
    2.4 高效数字滤波理论
        2.4.1 半带滤波器(HB)
        2.4.2 积分梳状滤波器(CIC)
        2.4.3 数字混频正交变换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2 基带信号处理模块
        3.2.1 DSP处理器TM320VC5509A
        3.2.2 DSP外围电路设计
    3.3 上变频模块
        3.3.1 上变频器AD9857
        3.3.2 串口通信接口设计
        3.3.3 并口通信接口设计
        3.3.4 AD9857外围电路设计
    3.4 CPLD控制模块
        3.4.1 CPLD和FLASH存储器
        3.4.2 按键和液晶显示器接口设计
        3.4.3 FLASH高位地址扩展接口设计
    3.5 电路的PCB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4.1 基带信号处理
        4.1.1 伪随机码序列程序设计
        4.1.2 IQ映射程序设计
        4.1.3 根升余弦滤波程序设计
    4.2 串口通信模块
        4.2.1 AD9857串口分析
        4.2.2 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初始化
        4.2.3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4.3 并口通信模块
        4.3.1 AD9857并口分析
        4.3.2 外部中断初始化
        4.3.3 并口通信程序设计
    4.4 FLASH存储模块
        4.4.1 异步存储器(EMIF)接口初始化
        4.4.2 数据烧写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平台搭建及结果分析
    5.1 测试步骤及结果分析
        5.1.1 SPI通信时序测试
        5.1.2 液晶屏菜单显示
        5.1.3 单频正弦信号测试
        5.1.4 64ASK信号测试
        5.1.5 64QAM信号测试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A 电源模块原理图
附录B 时钟复位JTAG原理图
附录C DSP模块原理图
附录D FLASH和CPLD模块原理图
附录E 上变频模块原理图
附录F 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实物图

(2)基于CycloneⅡ的FPGA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实际应用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思想以及相关理论
        2.1.1 软件无线电技术
        2.1.2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2.2 频率合成技术
        2.2.1 频率合成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3 信号源调制算法
        2.3.1 信号源调制算法原理
        2.3.2 信号调制算法实现方法
    2.4 信号处理算法
        2.4.1 CORDIC 算法
        2.4.2 分布式算法
    2.5 FPGA 技术
        2.5.1 FPGA 简介
        2.5.2 硬件描述语言
        2.5.3 FPGA 的设计流程与设计软件
        2.5.4 重要设计思想及技巧
3 系统设计方案
    3.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组成
    3.2 硬件平台设计
        3.2.1 FPGA 控制与处理模块硬件设计
        3.2.2 AD9857 模块硬件设计
    3.3 核心模块介绍
        3.3.1 系统控制模块
        3.3.2 基带信号生成模块
        3.3.3 AD9857 模块
        3.3.4 信号存储模块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2 系统时钟模块的 FPGA 设计
    4.3 系统复位模块的 FPGA 设计
    4.4 信号存储模块的 FPGA 设计
    4.5 信号处理模块的 FPGA 设计
        4.5.1 AD9857 的 FPGA 模块实现
        4.5.2 信号调制处理的 FPGA 实现
    4.6 CORDIC 算法的 FPGA 实现
    4.7 DA 算法的 FPGA 实现
5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
    5.1 系统调试与问题解决方法
    5.2 系统信号的产生
        5.2.1 AM 信号
        5.2.2 FM 信号
        5.2.3 GMSK 信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高速DUC的复杂电磁环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思想以及相关理论
        2.1.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
        2.1.2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概述
    2.2 信号的数字生成
        2.2.1 DDS 的工作原理
        2.2.2 DDS 的基本结构
    2.3 数字上变频技术
    2.4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模型
    2.5 CORDIC 算法原理及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硬件实现方法
    3.1 系统整体设计
        3.1.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2 信号生成模块设计方法
        3.1.3 系统控制软件
        3.1.4 基于时分复用的多信号实现
    3.2 基带信号生成模块的硬件实现
        3.2.1 FPGA 芯片的选取
        3.2.2 DUC 芯片的选取
        3.2.3 系统硬件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部分的 FPGA 实现
    4.1 FPGA 设计流程
    4.2 时钟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的 FPGA 实现
    4.3 AD9857 控制单元的 FPGA 实现
    4.4 CORDIC 算法的 FPGA 实现
    4.5 上位机调试界面
    4.6 信号处理模块的 FPGA 实现
        4.6.1 AM 的 FPGA 实现
        4.6.2 2ASK 的 FPGA 实现
        4.6.3 FM 的 FPGA 实现
        4.6.4 GMSK 的 FPGA 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
    5.1 系统调试与问题
    5.2 实际信号的产生
        5.2.1 AM 信号
        5.2.2 FM 信号
        5.2.3 GMSK 信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4)基于一次变频技术的数字化磁共振谱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核磁共振成像理论
    2.1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2.1.1 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2.1.2 核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
        2.1.3 图像的接收和重建
    2.2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结构
第3章 谱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3.1 计算控制系统的设计
        3.1.1 发射系统的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3.1.2 接收系统的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3.2 数字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
        3.2.1 数字射频发射系统的设计
        3.2.2 数字射频接收系统的设计
    3.3 系统时钟电路的设计
        3.3.1 系统时钟设计需求
        3.3.2 系统时钟电路的设计方案
    3.4 谱仪性能的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谱仪系统的设计
    4.1 数字射频发射部分的设计
        4.1.1 发射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4.1.2 发射机的功能实现
        4.1.3 数据采集卡PCIe-6323
        4.1.4 数字射频发射部分的功能实现
        4.1.5 数字射频发射部分设计小结
    4.2 数字射频接收部分的设计
        4.2.1 接收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4.2.2 接收机的功能实现
        4.2.3 数据采集卡PCI-7200
        4.2.4 数字射频接收部分的功能实现
        4.2.5 数字射频接收部分设计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谱仪系统的调试
    5.1 调试系统的介绍
    5.2 数字射频发射系统的调试
    5.3 数字射频接收系统的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电离层斜向和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电离层简介
        1.1.2 无线电探测电离层的历史
        1.1.3 地基无线电探测电离层的方法
    1.2 电离层斜向探测和斜向返回探测研究的发展现状
        1.2.1 电离层斜向探测研究的发展现状
        1.2.2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研究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动机及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武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
    2.1 WIOBSS的基本探测原理
        2.1.1 双时响应函数和散射函数的测量
        2.1.2 脉间二相编码脉冲压缩探测波形
        2.1.3 等间隔收发探测体制
    2.2 WIOBSS的性能特点
        2.2.1 WIOBSS的硬件结构
        2.2.2 WIOBSS的软件结构
        2.2.3 WIOBSS的主要性能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IOBSS发射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无线电技术
        3.1.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提出
        3.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特点以及系统结构
        3.1.3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电离层探测中的应用
    3.2 WIOBSS发射通道的特性分析
        3.2.1 第一代WIOBSS发射通道存在的缺点
        3.2.2 第二代WIOBSS发射通道存在的缺点
    3.3 基于计算机并口的发射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3.3.1 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3.2 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新一代WIOBSS发射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3.4.1 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4.2 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WRIOSS的设计与实现
        4.1.1 WRIOSS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1.2 WRIOSS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2 WRIOSS的同步设计与实现
        4.2.1 WRIOSS空间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4.2.2 WRIOSS对频率同步的需求分析
        4.2.3 WRIOSS对时间同步的需求分析
        4.2.4 WRIOSS中时间、频率同步的实现
    4.3 WRIOSS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4.3.1 闭环实验
        4.3.2 近场实验
        4.3.3 远距离探测实验
        4.3.4 收发互换斜向探测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XI总线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5.1 新一代WIOBSS的系统总线选择
        5.1.1 各类工业控制总线的性能比较
        5.1.2 新一代WIOBSS对系统总线的需求分析
    5.2 PXI总线概述
        5.2.1 PXI总线的硬件规范
        5.2.2 PXI总线的软件规范
        5.2.3 PXI总线与PCI总线的联系
    5.3 PCI总线与PXI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3.1 PCI总线接口的实现方案
        5.3.2 PCI总线接口芯片PCI9054介绍
        5.3.3 PCI总线和PXI总线接口电路的实现
        5.3.4 FPGA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5.4 PXI总线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5.4.1 驱动程序的开发
        5.4.2 驱动程序的安装与调试
    5.5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DS的WIOBSS硬件平台建模与仿真
    6.1 ADS在系统硬件平台建模仿真中的优势
    6.2 基于ADS2006A的WIOBSS发射通道的建模和仿真
        6.2.1 信号发生器模型的建立
        6.2.2 放大器模型的建立
        6.2.3 滤波器模型的建立
        6.2.4 整个发射通道硬件平台的建模与仿真
    6.3 仿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参与项目与论文成果
致谢

(7)基于FPGA的多速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1.2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
        1.2.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1.2.2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1.2.3 无线电设备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融合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及关键算法
    2.1 带通信号采样定理
    2.2 多速率信号处理中的内插与抽取
        2.2.1 整数倍内插
        2.2.2 整数倍抽取
    2.3 积分梳状滤波器
    2.4 FIR 数字滤波器
    2.5 数字下变频技术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平台简介
    3.2 部分硬件及其接口设计
        3.2.1 FPGA 同DSP 的接口设计
        3.2.2 上变频器AD9857 同FPGA 的接口设计
        3.2.3 模数转换器AD9235 同FPGA 的接口设计
    3.3 部分硬件的初始化过程
        3.3.1 FPGA 的初始化过程
        3.3.2 上变频器AD9857 的初始化过程
第四章 多速率调制解调的设计与实现
    4.1 FPGA 与DSP 数据交互的实现
    4.2 调制模块的FPGA 设计
        4.2.1 串并转换和差分编码模块
        4.2.2 数据传输帧结构
        4.2.3 内插及成型滤波器算法
        4.2.4 截取模块
    4.3 解调模块及下变频模块的FPGA 设计
        4.3.1 数字下变频
        4.3.2 系统同步
        4.3.3 解调模块
    4.4 AFC(自动频率控制模块)
    4.5 FPGA 设计经验
        4.5.1 异步时钟域接口同步问题
        4.5.2 毛刺的产生及处理方法
        4.5.3 状态编码
        4.5.4 关键路径的处理
第五章 自适应调制解调
    5.1 调制方式的选择
    5.2 自适应控制改进方案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DSP与DDS的数字正交调制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D9857芯片
2 数字正交调制器的外围电路
3 DSP与DDS、FX2的硬件接口电路
4 硬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法
5 结束语

(10)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基于FPGA的数字上变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毫米波技术介绍
    1.2 毫米波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的
    1.3 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字通信系统调制技术的研究
    2.1 发射系统上变频方案的选择
    2.2 毫米波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方式的选择
第三章 数字上变频技术
    3.1 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
    3.2 高效数字滤波器技术
    3.3 数字域正交混频技术
第四章 数字上变频方案设计
    4.1 数字上变频电路整体设计方案
    4.2 AD9857工作模式的选择
    4.3 软件设计及仿真结果
第五章 硬件电路设计
    5.1 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5.2 系统电源设计
    5.3 AD9857输出电路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阶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D]. 吴彬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01)
  • [2]基于CycloneⅡ的FPGA的复杂调制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D]. 雷俊陶.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3]基于高速DUC的复杂电磁环境系统设计[D]. 姜德琪.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4]基于一次变频技术的数字化磁共振谱仪的研制[D]. 罗平. 东北大学, 2013(07)
  • [5]AD9857的改善因子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展文豪,李志强,尹园威.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03)
  • [6]电离层斜向和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石书祝. 武汉大学, 2009(05)
  • [7]基于FPGA的多速率调制解调器的实现[D]. 陈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7)
  • [8]基于DSP与DDS的数字正交调制器[J]. 潘柏英,潘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8(06)
  • [9]AD9857在无线通信激励器中的研究应用[J]. 戴文珺,王江安,卢哲. 微计算机信息, 2007(23)
  • [10]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基于FPGA的数字上变频方法研究[D]. 高嫱. 长春理工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使用正交数字上变频器AD985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