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七大》中的疑问句

《老七大》中的疑问句

一、《老乞大》中的疑问句(论文文献综述)

冯秀婷[1](2021)在《《老乞大》时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时体研究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龚千炎的汉语时体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对四个版本《老乞大》的“时”“体”表达方式进行了描写和比较,以求全面了解《老乞大》的时体范畴特征。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绪论介绍了《老乞大》的研究概况和汉语时体研究概况。第一章是《老乞大》时范畴研究。汉语中时范畴是用词汇手段表示的,事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构成了汉语时范畴的主要内容,而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参照时间。本章描写了《老乞大》参照时间的三种表达方式:以时间名词为参照、以时间副词为参照和以“另一事件”为参照。表参照时间的时间名词有四类,分别是表“过去”的时间名词、表“现在”的时间名词、表“将来”的时间名词、直接在时间轴上定位的时间名词。表“过去”的时间名词十二个:夜来、昨儿个、昨日、往年、年时、去年、旧年、当年、在先、近、新近、近来;表示“现在”的时间名词九个:如今、这回儿、这早晚、于今、今日、今早、今夜、今年、今春;表示“将来”的时间名词三个:明日、近日、今後;直接在时间轴上定位的时间名词二十个:五更、五更头、五更时、五更天、正月、腊月、五月、六月、十月、这月、这个月、春间、夏间、秋间、冬间、夏里、秋里、夏天、秋来、年终。表参照时间的时间副词有三类,分别是表“过去”的时间副词、表“现在”的时间副词、表“将来”的时间副词。表“过去”的时间副词十个:才、恰才、才刚、向来、自来、从来、元来、原来、曾、已;表“现在”的时间副词三个:现、现今、正;表“将来”的时间副词一个:不久。以“另一事件”为参照的表达方式有三个:“……时”“比及……”“等(到)……”。第二章是《老乞大》体范畴研究。本章依据龚千炎对体的分类,将《老乞大》中体分为完成体、经历体、进行或持续体、将行体四类。完成体的表达方式:“V罢”“V完”“V过1”“V了1”“已V”“V的”;经历体的表达方式:“曾V”“V过2”“S来/来着”;进行或持续体的表达方式:“正V”“V着”;将行体的表达方式:“要V”“不久+V”“恰待+V”“待要+V”“刚要+V”“待+V”“将次+V”“立刻+V”。不同的体表达方式可以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时间构成不同类型的时体关系。第三章是对《老乞大》时体表达方式的总结以及对汉语时体理论的思考。首先用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老乞大》时体表达方式,其次用列举法描写了《老乞大》中体标记和情状类型的关系。最後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汉语时体研究的一些思考,汉语时体研究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要立足语言实际,有甄别的对待国外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时体理论。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ERS理论对《老乞大》中的时体关系展开分析,更科学地反映了汉语的时体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语只能依靠语感而产生的偏误。

陈慧杰[2](2021)在《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乞大》是旧时高丽、朝鲜民众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其语言的呈现形式为会话体,主要记述当时的两朝商人到中国买卖货物、食宿、见闻等的过程。元、明、清三代的汉语研究者分别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逐渐形成了能充分反映元、明、清时汉语口语实际的语料:元末的《古本老乞大》、明初的《老乞大谚解》,清中期的《老乞大新释》和《重刊老乞大》。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与《老乞大》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界对《老乞大》的研究涉及到了语言、文化、汉语教材、文献等诸多方面。目前有关《老乞大》量词研究主要关注于书中名量词的具体使用情况,有的只针对书中的货币量词或个体量词进行研究,还有的关注某一版本的量词研究,现有的研究都未涉及元、明、清三个时期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的比较为研究的对象。论文首先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将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个大类,大类之下又进行了细化,统计出了四种版本不计重复的名量词有108个,动量词有39个。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量词的书写形式与表量、语法特征等方面对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的异同进行对比,发现元本《古老》和明本《老谚》、清本《老新》和《重老》中使用的量词和其称量的对象两两相近,而元明两种修订本和清代两个修订本使用的量词及其计量对象差异较大,这充分说明汉语量词在从元明向清代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后,以《古本老乞大》中的量词为参照,分别将明、清两个朝代三种版本《老乞大》中的量词与之进行比较,发现后期版本中有60个继续沿用元本的量词,也有换用、增加,甚至是不用的量词,这些演变是由社会历史文化等的发展变化、语言接触、人为讹用等外部因素和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等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通过元明本《老乞大》量词与同时期“三言二拍”的比较,可知元明本《老乞大》中的大部分(87个)量词在“三言二拍”中有所使用,与“三言二拍”不同的是,这些共有量词在《老乞大》中的使用频率较低,量词的形体也有诸多的差别,从总体上看,《老乞大》量词计量对象的范围没有“三言二拍”宽泛,这也印证了会话体教科书与其他文体在量词的选取与使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

潘迪[3](2021)在《《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正音》中的语气副词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力求完整、全面地展示《中华正音》语气副词所呈现出来的时代、地域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曹瑞炯(2014)对《原本老乞大》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和蒋家乐(2017)对《官场现形记》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将《中华正音》的语气副词与二者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中华正音》所代表的清朝末年北方汉语与《原本老乞大》所代表的元代后期北方汉语、《官场现形记》所代表的晚清江淮汉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另外,将《中华正音》语气副词与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进行对比,体现出《中华正音》语气副词在历时上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的初步结论是:《中华正音》的语气副词与《原本老乞大》和《官场现形记》中语气副词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的差异较大。虽然其已基本具备了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基本特点,但是,从近代到现代依然有许多语气副词产生、变化、消亡。《中华正音》作为朝鲜人编写的以晚清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口语教科书,在语法和语用上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也受文化差异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偏误用法。

刘悦怡,宫齐[4](2021)在《《老乞大》四个版本中的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研究》文中提出《老乞大》是整个朝鲜时代最重要的汉语口语教科书之一,历经元明清三代,展现了语言上鲜明的变化。考察四个版本的《老乞大》中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分布、功能以及演变特点,可以发现有些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在元末使用,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消亡,有些语气词从清代才开始出现。同时通过梳理语气词"那"与"麽""呢""啊"等疑问语气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析并推测出疑问语气词演变的特点和路径。

王越[5](2020)在《沈阳方言语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上中下三编十二章。绪论共分三小节,第一节为沈阳概况,第二节为东北方言研究综述及沈阳方言研究综述,第三节为本文研究目的、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上编为沈阳方言词类研究。从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连词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第一章名词,描写沈阳方言名词的构词法重叠、儿化和附加,以及对沈阳方言名词的特殊小类时间词和方位词进行描写,其中主要论述方位词“里”的再附缀化过程。第二章动词,描写动词的重叠,泛义动词“整”,以及动词“属于”—从包含动词发展为一个话语标记。第三章副词,描写沈阳方言中频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第四章介词与连词,描写沈阳方言介词系统和连词中的并列连词、选择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以及转折连词。中编为沈阳方言范畴分析。从指示范畴、情态范畴和程度范畴三个范畴进行论述。第五章指示范畴,描写人称指示和行为回指。第六章情态范畴,从情态词、和情态构式两个个方面描写了沈阳方言情态系统,情态词包括“愿意、得意、喜欢、愿意、指定、稀的、兴、待、敢是”9个情态词,情态构式包括“VC了、V得了、X得过儿了”3个情态构式。第七章程度范畴,从程度副词,程度补语以及拟声词的程度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程度副词包括“老、贼、精、黢、恶、瓦”9个程度副词,程度补语包括“去了、完了、老了、屁了、够呛”5给程度补语,具有程度性的拟声词包括“嗷嗷、哇哇、嘎嘎、呜呜”4个拟声词。下编为沈阳方言语法个案考查。第八章描写沈阳方言时间名词“前儿”和“头儿”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过程。第九章对沈阳方言“咱们”的人称包括性进行研究,沈阳方言“咱们”可用于表达排除性的语义,也就是“咱们”可以表达不包括听者的人称指称模式,条件是说出“咱们”的说话者必须同时确信听话者能够清楚辨识这个“咱们”表达的集合中的每个个体,即“咱们”的所指必须具有个体指称上的“可辨识性”。第十章对沈阳方言中介词悬空现象进行研究。本章描写沈阳方言介词悬空的现象,结合其他方言介词悬空的现象列出介词悬空的等级序列,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谈介词悬空的制约条件。第十一章对沈阳方言“俩”进行研究,沈阳方言中“俩”有主观性用法,没有客观真值语义,不表双数“两个”,“俩”是沈阳方言里一个意外情态标记,给句子带来主观意外色彩,“俩”的演化过程是经过介词后相邻句位,意外情态语境重新分析,最后类推扩展完成。第十二章对沈阳方言情态词“能”的多样性用法及其演变进行研究。沈阳方言“能”从实义动词发展来,先出现动力情态用法,再发展出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用法,沈阳方言“能”的用法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独特性,但其演变符合世界语言发展规律,通过对沈阳方言“能”的个案描写,补充并细化现代汉语方言情态语义地图。结语和余论,指出本文主要观点与创新,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代欢[6](2019)在《朝鲜日据时期会话书《修正独习汉语指南》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朝鲜半岛日据时期汉语会话书《修正独习汉语指南》(下称《指南》)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其语言面貌进行探索,论文以由面到点的形式展开,先描写面上的总体特征,再深入挖掘其中特别的语言现象。本论文首先梳理了朝鲜半岛早期以及日据时期汉语教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其次将该书发行的背景以及体例、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将论文的重点放在了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分析了该书的语音标注方式、声韵系统,同时仔细观察了全书的谚文注音,描写了一字多音以及词语中体现的语流音变现象,发现该书忠实记录实际读音,反映了当时的语音面貌。第四章,首先对词汇的整体面貌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书中丰富的同素逆序词以及儿化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可知该书基础词汇丰富,总体上表现出复合词内部成分顺序不稳定、地域特征明显、口语色彩浓厚的特点。第五章,首先对《指南》的语法面貌进行了整体描写,然后将重点放在了对量词“股”“管”、“把”字句、“再”与否定词的搭配以及句末“了”的分析上。这些语言点呈现出与现今汉语十分不同的面貌,以往的论文多将其中的一些作为域外汉语教材中的偏误或中介语处理,本文通过论证,得出它们多为当时的语言事实。最后,本文总结了《指南》呈现出的总体语言面貌。该书处于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语言初具现代汉语的特征,但是仍保留了许多近代汉语的用法,整体上体现出口语性极强、地域色彩浓厚与过渡阶段语言承上启下的特点。

朱培培[7](2019)在《《皇明诏令》白话勅令语法研究》文中认为《皇明诏令》一书收录了自明太祖登基至嘉靖十八年间明朝历代皇帝(建文帝除外)的勅书诏令,系明人写作、明人刊刻,可作为时代明确、真实可靠的语言资料加以使用。在《皇明诏令》一书中,部分勅书诏令采用当时简洁而生动的口语写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汉语口语的真实面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皇明诏令》白话勅令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并把它与同时期的其他白话资料相比照,对於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皇明诏令》中的白话勅令尚未能够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皇明诏令》白话勅令中的部分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并将其与同时期的其他口语资料作出比照,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明代初期汉语口语的基本面貌,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语法现象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历时的梳理。在词法层面,本文主要考察了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假设连词、因果连词以及部分副词和词缀;在句法层面,本文着重考察了处置式和被动式。《皇明诏令》白话勅令中的多数语法事实基本与明代初期的其他口语资料相吻合,反映了明初汉语口语的真实面貌,比如假设语气助词用“呵”、第二人称复数均作“恁”等。此外,受元代蒙汉对译等因素的影响,在《皇明诏令》白话勅令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反复问句句中用“也”、结果连词用“因此上”、“才”作条件假设连词、“讫”可用作被动标记或动态助词等。

江霄[8](2019)在《《老乞大》谚解特色探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收录于汪维辉点校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中的《老乞大》谚解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谚解的注音、注释特点,从对外汉语教材角度分析考察谚解这一独特体例在对韩汉语教育中的作用。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为朝鲜时期译学与《老乞大》各版本概说。此章介绍朝鲜时期的韵书资料及论述训民正音与中国音韵学的关系,同时说明谚文读本里的正俗音、左右音问题。第三章主要是从汉、朝对音角度对比分析三个版本注音变化,从三个谚解版本的声调、声母、韵母变化中分析近代汉语语音演化过程及汉、朝对音发展。第四章探究谚解注释特色,将谚解注释分为注解语音、字词、短语、句子等四种类型,主要以《老朴集览》中的谚解词条注释为中心对比分析了原本及四个重刊版本的词汇演变过程。第五章提出了谚解特色的《老乞大》作为历史上成功的对外汉语教科书对当代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带来的启示和借鉴。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从多维角度对《老乞大》谚解版本进行了微观方面的分析。希望本文能给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宋婷婷[9](2018)在《《改正增补汉语独学》语言研究 ——兼与《老乞大》多版本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改正增补汉语独学》在词类、句法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语言价值。对其的整理分析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新的语言资料。本文主要从《改正增补汉语独学》的词类、句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老乞大》多种版本的语料及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总结14世纪至20世纪初期汉语历时演变特点。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对象《改正增补汉语独学》。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作为朝鲜日据、民国初期的汉语教科书《改正增补汉语独学》所具有特殊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宋宪奭及《改正增补汉语独学》。介绍《改正增补汉语独学》作者及凡例。第三章《改正增补汉语独学》词类与《老乞大》多版本词类比较。对《改正增补汉语独学》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进行整理分析。利用《老乞大》多版本语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展现民国初年词汇的特点。第四章《改正增补汉语独学》句法与《老乞大》多版本句法比较。对《改正增补汉语独学》的比较句、处置句、判断句等进行分析。利用《老乞大》多版本语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研究,讨论14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句法变化。第五章结语。总结《改正增补汉语独学》与《老乞大》多版本对比情况。对本篇论文做补充说明,指出论文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刘星[10](2017)在《西北方言与元白话特殊语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语言接触和类型学的角度,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元白话”和西北方言中与“纯汉语”异质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行考察研究。绪论部分明确了考察对象为元代蒙式汉语、“汉儿言语”和与阿尔泰语系接触的西北接触方言。三者作为接触对象相似但程度不同的连续统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法上,以蒙式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为参照,分别考察同一语法范畴或表达在三种语言中的表现。目的是厘清西北接触方言与蒙式汉语和“汉儿言语”的关系,考察各语法参项在语言接触影响下的蕴含共性以及探究西北接触方言的性质和来源。第一章考察了复数词尾“每(们)”的特殊用法,认为西北接触方言和蒙式汉语属于同一类型;“汉儿言语”更接近于“纯汉语”。复数词尾“们”的接受度等级序列为:无生命名词>指示代词/VP的/并列名词>数量短语。第二章从语义格角度考察了三种语言的格范畴,蒙式汉语多以后置方位词做格标记,西北接触方言也有较为完整的格系统和丰富的后置格标记。“汉儿言语”和“纯汉语”一致,多用前置的介词做格标记。语言接触过程中易受影响的语义格的等级序列为:受事格/工具格/处所格>与事格/同事格/依据格>比较格。第三章考察了三种语言的语序类型。西北接触方言和蒙式汉语在具有和谐性或蕴含性的七种语序参项中全部显示出OV类型语序特征。“汉儿言语”的OV语序特征相对来说没有另外两者明显。从汉语保持VO型特征这个角度上说,“小句基本成分语序”和“前置词-后置词”这两种语序类型参项是最稳固的。第四章考察了蒙式汉语中出现的“者”、“呵”、“有”等助词和动词的特殊用法和蒙汉混合结构,除了用字不同以外,西北接触方言对应的助词和动词在分布和功能方面与其基本一致,而汉儿言语不具有这一特点。第五章是结语部分,通过对全部25种参项的考察,西北接触方言在23种参项上与蒙式汉语相似,在15种上与“汉儿言语”相似,因此西北接触方言更接近于蒙式汉语。西北接触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是语言转用引发的干扰导致的,和蒙式汉语的形成类似,都受到了阿尔泰语系语言底层的影响。

二、《老乞大》中的疑问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乞大》中的疑问句(论文提纲范文)

(1)《老乞大》时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老乞大》介绍
    二、《老乞大》研究概况和汉语时体研究现状
    三、《老乞大》时体研究的意义
    四、《老乞大》时体研究的研究方法
    五、《老乞大》时体研究选用的文本
第一章 《老乞大》“时”范畴研究
    第一节 《老乞大》中以时间名词表参照时间
        一、表“过去”义的时间名词
        二、表“现在”义的时间名词
        三、表“将来”义的时间名词
        四、直接在时间轴上定位的时间名词
    第二节 《老乞大》中以时间副词表参照时间
        一、表“过去”的时间副词
        二、表“现在”的时间副词
        三、表“将来”的时间副词
    第三节 《老乞大》中以“另一事件”表参照时间
        一、“......时”
        二、“比及......”
        三、“等(到)......”
    小结
第二章 《老乞大》“体”范畴研究
    第一节 《老乞大》完成体的表达方式
        一、“VO+罢”
        二、“V完”
        三、“V过 _1”
        四、“V的”
        五、“V了”
        六、“已V”
    第二节 《老乞大》经历体的表达方式
        一、“曾V”
        二、“V过 _2”
        三、“S来/来着”
    第三节 《老乞大》进行体、持续体的表达方式
        一、“正V”
        二、“V着”
    第四节 《老乞大》将行体的表达方式
        一、“要V”
        二、“不久+V”
        三、“恰待/待要/刚要+V”
        四、“待/将次/立刻+V”
    小结
第三章 《老乞大》时体的特点及对时体理论的思考
    第一节 《老乞大》时体标记类型的比较
        一、《老乞大》时表达方式的类型
        二、《老乞大》体表达方式的类型
        三、《老乞大》中体标记与情状类型的关系
    第二节 对汉语体系统理论的思考
        一、将行体能否作为“体”
        二、对于秀金、陈前瑞理论体系的一点疑问和思考
        三、研究汉语时体不能照搬西方理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个版本《老乞大》中时的表达方式
附录二 各个版本《老乞大》中体的表达方式
致谢

(2)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关于《老乞大》的研究
        0.2.2 关于量词的研究
        0.2.3 关于《老乞大》量词的研究
    0.3 研究意义及方法
        0.3.1 研究意义
        0.3.2 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及简称凡例
        0.4.1 语料来源
        0.4.2 简称及凡例
第一章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的统计描述
    1.1 名量词
        1.1.1 个体量词
        1.1.2 集合量词
        1.1.3 部分量词
        1.1.4 度量词
        1.1.5 品类量词
        1.1.6 准量词
    1.2 动量词
        1.2.1 专用动量词
        1.2.2 借用动量词
    1.3 《老乞大》含有语素“些”的词语辨析
        1.3.1 “些个(些个)、些少、些小”
        1.3.2 “些微、些须”
    1.4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分布统计表
    1.5 小结
第二章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异同的对比分析
    2.1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书写形式异同分析
        2.1.1 表量相同而形体不同
        2.1.2 表量不同而形体相同
    2.2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语法特征比较分析
        2.2.1 词法特征
        2.2.2 句法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演变的表现及原因
    3.1 量词演变的表现
        3.1.1 后期版本沿用的量词
        3.1.2 后期版本换用的量词
        3.1.3 后期版本增加的量词
        3.1.4 后期版本不用的量词
    3.2 量词演变的原因
        3.2.1 外部原因
        3.2.2 内部原因
    3.3 小结
第四章 元明本《老乞大》与“三言二拍”量词的比较
    4.1 元明本《老乞大》与“三言二拍”共有量词的比较
        4.1.1 量词在使用次数上的差异
        4.1.2 量词在使用形体上的差异
        4.1.3 量词在计量对象范围上的差异
    4.2 元明本《老乞大》独有量词与元明其他文献的比较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华正音》简介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系统
    第一节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的类别分析
        一、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副词
        二、表示委婉、推测的语气副词
        三、表示反诘、感叹的语气副词
        四、表示庆幸、契合的语气副词
        五、表示相反、故意的语气副词
        六、表示领悟、徒劳的语气副词
    第二节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的组合分析
        一、语气副词的连用
        二、语气副词与语气词的共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特征
    第一节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的句法特征
        一、句法分布
        二、句类分布
    第二节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
        一、语义类别及其语义结构
        二、语义指向
    第三节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的语用特征
        一、表述性功能
        二、评价性功能
        三、强调性功能
        四、焦点标记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华正音》语气副词比较
    第一节 与朝鲜汉语教科书语气副词的比较
        一、数量方面
        二、类别方面
        三、用法方面
    第二节 与同时期本土文献语气副词的比较
        一、数量方面
        二、类别方面
        三、用法方面
    第三节 与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比较
        一、沿用的语气副词
        二、消失的语气副词
        三、改变的语气副词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老乞大》四个版本中的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界定
二、四个版本《老乞大》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分布与功能
    (一)“麽”
    (二)“那”
    (三)“有”、“呵”、“也”
    (四)“呢”
    (五)“阿”、“啊”
三、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演变
结语

(5)沈阳方言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沈阳概况
        1.1 地理人口
        1.2 沈阳城的建城史
        1.3 移民史
        1.4 沈阳方言的音系
    二、研究综述
        2.1 东北方言研究综述
        2.2 沈阳方言研究综述
    三、研究计划及相关说明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语料来源
        3.4 体例说明
上编 词类研究
    第一章 名词
        一、名词的构词法
        1.1 重叠
        1.2 儿化
        1.3 附加
        二、特殊名词
        2.1 时间词
        2.2 方位词
    第二章 动词
        一、动词重叠
        1.1 VV1
        1.2 VV2
        1.3 VV+语气词
        1.4 VV+的
        1.5 VP不 VP的
        1.6 V巴 V巴
        二、泛义动词“整”的分析
        2.1 “整”的语义
        2.2 “整”突显宾语、补语
        三、动词“属于”-从动词到话语标记
        3.1 沈阳方言“属于”的意义
        3.2 “属于”语义发展的句法环境
    第三章 副词
        一、频率副词
        1.1 盯价儿
        1.2 紧着
        1.3 直个劲儿/一个劲儿
        1.4 回回
        1.5 不离儿
        二、时间副词
        2.1 成天价/整天价/黑天白天价
        2.2 就手儿
        三、范围副词
        3.1 一抹儿
        3.2 整个楞儿
        四、语气副词
        4.1 坐地根儿
        4.2 到了
        4.3 亏了(的)
    第四章 介词和连词
        一、介词
        1.1 时间处所
        1.2 施事受事
        1.3 比较关涉
        1.4 工具方式
        1.5 原因目的
        二、连词
        2.1 并列连词
        2.2 顺承连词
        2.3 选择连词
        2.4 因果连词
        2.5 假设连词
        2.6 条件连词
        2.7 转折连词
中编 范畴分析
    第五章 指示范畴
        一、人称指示
        1.1 三身代词
        1.2 反身代词
        1.3 旁指代词
        1.4 统称代词
        1.5 非实指不定代词
        1.6 人称代词的数
        二、行为回指
        2.1 代动词“的”的性质
        2.2 代动词“的”的用法
    第六章 情态范畴
        一、情态词
        1.1 愿意
        1.2 喜欢
        1.3 稀的
        1.4 得意
        1.5 兴
        1.6 兴是、兴许
        1.7 待
        1.8 指定
        1.9 敢是
        二、情态构式
        2.1 (能)VC了
        2.2 V得了
        2.3 X得过儿了
    第七章 程度范畴
        一、程度副词
        1.1 老
        1.2 贼
        1.3 精、黢、恶、瓦
        二、程度补语
        2.1 去了
        2.2 完了
        2.3 屁了
        2.4 老了
        2.5 够呛
        三、拟声词的程度性质
        3.1 嗷嗷
        3.2 嘎嘎
        3.3 哇哇
        3.4 呜呜
        3.5 程度结构“拟声副词+的”
下编 个案考察
    第八章 沈阳方言时间词“前儿”和“头”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过程
        一、引言
        二、“前儿”和“头”的意义和用法
        2.1 “前儿”的意义和用法
        2.2 “头”的意义和用法
        2.3 “前儿”和“头”的区别
        三、“前儿”和“头”的语法化机制
        3.1 “前儿”的语法化过程
        3.2 “头”的语法化过程
        四、“前”“头”的语法化途径
        4.1 由空间到时间
        4.2 由具体到抽象
        4.3 由时间到假设
        五、结语
    第九章 沈阳方言“咱们”的排除性指称模式——兼谈可辨识指标在人称范畴上的体现
        一、引言
        二、“咱们”的人称包括性
        2.1 “咱们”[1+2]型人称指称模式
        2.2 “咱们”[1+2→1/2]——人称偏转及其与同盟性的互动
        2.3 “咱们”[1+3]型人称指称模式
        三、可辨识限制条件与“咱们-我们”对立格局
        3.1 “咱们—我们”对立格局
        3.2 可辨识限制条件在人称代词中的表现
        四、早期材料反映的“咱们”的人称包括性
        4.1 《新编五代史平话》
        4.2 《老乞大》
        4.3 《中华正音(骑着一匹)》
        4.4 《你呢贵姓》
        4.5 《华音启蒙》
        4.6 县志材料
        五、从区域共性看“咱们”的排除性指称模式
        六、结语
    第十章 沈阳方言中的介词悬空现象及其制约条件
        一、引言
        二、沈阳方言中介词悬空的表现
        2.1 介词悬空的三种原因
        2.2 沈阳方言的介词悬空
        2.3 介词悬空蕴含共性
        三、介词悬空的制约因素
        3.1 句法制约
        3.2 语义制约
        3.3 语用制约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沈阳方言“NP俩”的主观性用法及其演化历程
        一、引言
        二、“俩”的意义与分布
        2.1 “俩”意义
        2.2 “俩”的句法分布
        2.3 “俩”的语境选择
        三、“俩”的演化过程
        3.1 相邻句位
        3.2 重新分析
        3.3 类推扩展
        四、“俩”的类型学意义
        五、结语
    第十二章 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
        一、引言
        二、沈阳方言“能”性质的多样性
        2.1 动词
        2.2 情态动词
        三、沈阳方言“能”用法的多样性
        3.1 “能”对其后成分X的选择
        3.2 “能”与体标记的互动情况
        四、“能”的来源与发展途径
        五、结语
结语和余论
    一、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朝鲜日据时期会话书《修正独习汉语指南》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朝鲜半岛早期汉语教科书的研究
        1.2.2 朝鲜半岛日据时期汉语教科书的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来源
2 《汉语指南》介绍
    2.1 时代背景
    2.2 编写体例
        2.2.1 体例的继承性
        2.2.2 体例的创新性
    2.3 编写内容
        2.3.1 语言教育类
        2.3.2 训诫教化类
3 语音
    3.1 语音标注方式
    3.2 声韵系统
        3.2.1 声母系统分析
        3.2.2 韵母系统分析
    3.3 个案分析
        3.3.1 一字多音
        3.3.2 音变现象
    3.4 小结
4 词汇
    4.1 词汇概貌
        4.1.1 方言词
        4.1.2 外来词
        4.1.3 熟语
    4.2 个案分析
        4.2.1 同素逆序词
        4.2.2 儿化词
    4.3 小结
5 语法
    5.1 词句概貌
        5.1.1 词类
        5.1.2 句类、句式
    5.2 个案分析
        5.2.1 量词“股”“管”
        5.2.2 “再”与否定词的搭配
        5.2.3 “把”字句
        5.2.4 句末“了”的用法
    5.3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皇明诏令》白话勅令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壹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贰 助词
    2.1 动态助词
        2.1.1 持续态助词
        2.1.2 完成态助词
        2.1.3 兼用
        2.1.4 小结
    2.2 语气助词
        2.2.1 假设语气助词
        2.2.2 句尾语气助词
        2.2.3 小结
叁 连词
    3.1 假设连词
        3.1.1 “若”系假设连词
        3.1.2 其他假设连词
        3.1.3 小结
    3.2 因果连词
        3.2.1 原因连词
        3.2.2 结果连词
        3.2.3 小结
肆 代词
    4.1 人称代词
        4.1.1 第二人称代词
        4.1.2 反身代词
        4.1.3 小结
    4.2 指示代词
        4.2.1 近指代词
        4.2.2 远指代词
        4.2.3 小结
伍 词缀
    5.1 前缀
    5.2 後缀
    5.3 小结
陆 副词
    6.1 副词“休”,表劝止
    6.2 副词“也”,表选择
    6.3 程度副词“十分”
    6.4 副词“却”
柒 处置式
    7.1 “把”字句
    7.2 “将”字句
    7.3 小结
捌 被动式
    8.1 “被”字句
    8.2 “吃”字句
    8.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老乞大》谚解特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朝鲜时期译学概况
    第一节 汉学与译学
    第二节 训民正音
    第三节 汉、朝对译研究成果
    第四节 老乞大主要版本概况
    第五节 正俗音与左右音
第三章 《老乞大》谚解注音特色
    第一节 声调
    第二节 声母
    第三节 韵母
第四章 《老乞大》谚解注释特色
    第一节 谚解语音
    第二节 谚解字词
    第三节 谚解短语
    第四节 谚解句子
第五章 谚解特色与对外汉语教材
    第一节 注音特色与对外汉语教材
    第二节 注释特色与对外汉语教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改正增补汉语独学》语言研究 ——兼与《老乞大》多版本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宋宪奭及《改正增补汉语独学》
    2.1 《改正增补汉语独学》的作者宋宪奭
    2.2 《改正增补汉语独学》的体例
第三章 《改正增补汉语独学》词类与《老乞大》多版本词类比较
    3.1 名词
    3.2 动词
    3.3 形容词
    3.4 数词
    3.5 量词
        3.5.1 名量词
        3.5.2 动量词
    3.6 代词
        3.6.1 人称代词
        3.6.2 疑问代词
        3.6.3 指示代词
    3.7 副词
        3.7.1 程度副词
        3.7.2 范围副词
        3.7.3 时间副词
        3.7.4 语气副词
        3.7.5 否定副词
    3.8 介词
    3.9 连词
    3.10 助词
        3.10.1 动态助词
        3.10.2 结构助词
    3.11 语气词
第四章 《改正增补汉语独学》句法与《老乞大》多版本句法比较
    4.1 句式
        4.1.1 比较句
        4.1.2 处置句
        4.1.3 同命题“了”字句
        4.1.4 判断句
    4.2 句类
        4.2.1 陈述句
        4.2.2 疑问句
        4.2.3 祈使句
        4.2.4 感叹句
    4.3 特殊语法现象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西北方言与元白话特殊语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现状
    0.2 研究目的、方法、理论依据及语料来源
        0.2.1 研究目的、方法、理论依据
        0.2.2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复数词尾“每(们)”比较
    1.1 无生命的事物名词+每(们)
    1.2 指示代词+每(们)
    1.3 VP+的+每(们)
    1.4 N每(们)+N每(们)+N每(们)
    1.5 小结
第二章 语义格范畴比较
    2.1 受事格
    2.2 与事格
    2.3 同事格
    2.4 比较格
    2.5 工具格
    2.6 处所格
    2.7 依据格
    2.8 小结
第三章 语序类型比较
    3.1 小句成分语序
    3.2 前置词-后置词
    3.3 附置词短语和核心动词的相对语序
    3.4 比较句中比较标准和形容词的语序
    3.5 助动词和主要动词的语序
    3.6 小结
第四章 特殊助词和动词比较
    4.1 者
    4.2 着
    4.3 呵
    4.4 么道
    4.5 上/上头
    4.6 有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对研究目的的两点回答
        5.1.1 蒙式汉语、“汉儿言语”、西北接触方言的关系
        5.1.2 对西北接触方言的探讨
    5.2 研究推进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老乞大》中的疑问句(论文参考文献)

  • [1]《老乞大》时体研究[D]. 冯秀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四种版本《老乞大》量词比较研究[D]. 陈慧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中华正音》语气副词研究[D]. 潘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老乞大》四个版本中的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研究[J]. 刘悦怡,宫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5]沈阳方言语法研究[D]. 王越.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朝鲜日据时期会话书《修正独习汉语指南》语言研究[D]. 代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皇明诏令》白话勅令语法研究[D]. 朱培培. 武汉大学, 2019(09)
  • [8]《老乞大》谚解特色探究[D]. 江霄. 厦门大学, 2019(08)
  • [9]《改正增补汉语独学》语言研究 ——兼与《老乞大》多版本比较[D]. 宋婷婷. 延边大学, 2018(03)
  • [10]西北方言与元白话特殊语法比较研究[D]. 刘星. 兰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老七大》中的疑问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