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研究

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研究

一、轴性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昕芮,刘亚楠,符正汉,张凤妍[1](2021)在《高度近视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7种不同公式计算高度近视者行白内障手术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三科一组高度近视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9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采用下述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根据术眼实际屈光状态分别计算各个公式的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眼轴为26.00~27.99 mm者应用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为28.00~29.99 mm者,应用SRK/T公式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于SRK Ⅱ公式(P=0.014)。眼轴为30.00 mm及以上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小,其次是Haigis及SRK/T公式,SRK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结论 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对高度近视者白内障,尤其是眼轴30.00 mm及以上者屈光度的预测最准确,Haigis及SRK/T公式次之。

陇悦,范玮[2](2021)在《白内障手术中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拓展运用的临床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可以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脱镜率,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稳定。近年来,Toric IOL除了用于单纯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成年白内障患者,还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合并高度近视眼、角膜屈光术后、角膜边缘变性、不规则角膜散光及未成年白内障患者。其拓展运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术后效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本文中笔者将就Toric IOL临床适应症拓展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赵润博[3](2020)在《近视眼眼压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生物测量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近视眼眼压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生物测量与分析,以将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不正等联系起来,分析与眼压升高相关的眼前节结构变化;探讨近视眼患者人群中,眼球一系列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眼科门诊患者193名386眼,其中男132人、女61人,所有参加者年龄分布为17~50岁,等效球镜度数分布为-0.50~-17.75D。所有患者均排除了眼部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部疾病(如斜视、眼球震颤、眼睑下垂、角膜混浊、葡萄膜炎、白内障、黄斑病变、青光眼、小眼裂等)及可能会影响眼部测量结果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此外,还排除有角膜接触镜佩戴史、近期应用可能影响眼内压和调节的药物、眼科手术或眼部外伤史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电脑验光仪测定屈光度,而后在综合验光仪上接受规范的云雾法主觉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数(球镜+1/2柱镜);依据主觉验光的结果对受试者进行全矫,并在全矫的基础上加+3D镜片以放松睫状肌调节;5分钟后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受试者眼压值,并分别使用IOLmaster和pentacam测量眼轴和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如角膜前后表面中央及周边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等)。将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输入pentacam,依据pentacam的前节测量数据用其内置的Orssengo/Pye校正公式得出相对的校正眼压值。按等效球镜小于-3.00D、-3.00~-6.00D和大于-6.00D分为低、中、高三组进行分析。并将193名386眼中角膜总屈光力小于44D,眼轴大于23.5mm的144名288眼受试者单独进行分析,分别按等效球镜小于-3.00D、-3.00~-6.00D和大于-6.00D分为低、中、.高三组进行分析;和按眼轴26.5mm为界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结果:①从总体来看;眼轴与等效球镜度数相关性良好(r=0.772,P<0.01)。总体分为高、中、低度近视组后,各组眼轴均可见与角膜各部位曲率半径呈正相关关系;低度近视患者眼轴和等效球镜间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度近视组眼轴与等效球镜相关性较高(r=0.858;P<0.01),且眼轴和角膜各部位曲率半径的相关系数较中度近视进一步升高;此外,高度近视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也与角膜各部位曲率半径表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性,角膜厚度也随近视度数的增加和眼轴的伸长逐渐变薄。②从排除了角膜屈光力>44D和眼轴低于23.5mm后的人群来看;眼压与前房角宽度无关,按低、中、高度近视分组后,低度轴性近视眼前房容积(r=0.342;P=0.001<0.01)、中度轴性近视眼前房容积(r=0.234;P=0.005<0.01)和低度轴性近视眼前房深度(r=0.235;P=0.026<0.05)、中度轴性近视前房深度(r=0.227;P=0.007<0.01)与眼压的相关性按低、中、高度近视的顺序逐渐减弱;至高度近视,眼压与前房容积(r=0.132;P=0.345>0.05)、前房深度(r=0.180;P=0.198>0.05)则完全不相关。轴性近视按眼轴26.5mm为界分为两组后:>26.5mm眼轴组眼压(P<0.05)和中央及周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P<0.01)明显较<26.5mm眼轴组高;>26.5mm眼轴组角膜体积(P<0.05)明显较<26.5mm眼轴组小。结论:近视眼患者眼球不但巩膜发生重塑和眼轴拉长,而且角膜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角膜随眼轴的增长逐渐平坦化、以及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随眼轴和等效球镜的增加愈发薄弱的改变。角膜作为眼压测量值发生偏倚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对于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眼压测量值必须进行多因素分析才能准确评价。图11表11参65

王洪亮[4](2020)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均顺利完成,IOL均囊袋内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术后IOL倾斜度、主观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与否,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2.囊袋张力环植入应用于超高度并发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影响。3.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能够维持晶状体稳定性。4.通过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图13表7参43

艾家玲[5](2020)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植入蔡司三焦点人工晶体(AT LISA tri839MP)或福来视-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SBL-3)术后视觉质量的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及其中医证候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不同类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8例(125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2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AT LISA tri839MP三焦点人工晶体组的患者40例(60眼),SBL-3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组的患者48例(65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AT LISA tri839MP三焦点人工晶体组的患者27例(37眼),SBL-3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组的患者15例(19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的裸眼远视力、中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对比敏感度,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或SBL-3 IOL术后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T LISA tri839MP组术后1天、1周、1月远、中视力高于SB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1月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T LISA tri839MP组和SBL-3组术后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T LISA tri839MP组和SBL-3组术后在暗视条件下3cpd、6 cpd的空间对比敏感度,AT LISA tri839MP组优于SB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视条件下12cpd、18cpd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敏感度对数函数下面积(AUL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或SBL-3 IOL术后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4.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AT LISA tri839MP组术后1天、1周、1月远、中视力高于SB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近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 LISA tri839MP组和SBL-3组术后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 LISA tri839MP组和SBL-3组术后在暗视条件下3cpd的空间对比敏感度,AT LISA tri839MP组优于SB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视条件下6 cpd、12cpd、18cpd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敏感度对数函数下面积(AUL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中医证型分布表明:证型以肝肾亏虚、脾虚气弱型居多。结论: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SBL-3 IOL术后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均明显提高;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SBL-3 IOL术后视觉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者能提供更好的远、中视力,对比敏感度;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肾亏虚、脾虚气弱。

许澈[6](2020)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眼轴变化及术后视觉质量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眼轴是否发生变化,为患者术前生物学测量及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提供参考。2.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单焦人工晶体术后视觉质量进行评价,判断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探讨双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最佳预留度数,微单视设计对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第一部分:选择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1例(116眼),依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组:A组(22mm≤眼轴<24mm)25眼,B组(24mm≤眼轴<26mm)12眼,C组(26mm≤眼轴<28mm)19眼,D组(28mm≤眼轴<30mm)19眼,E组(30mm≤眼轴<32mm)23眼,F组(眼轴≥32mm)18眼;利用IOL Master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7天、1月、3月、6月眼轴长度,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眼轴变化情况。第二部分;选择第一部分患者人群中行双眼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随访患者术后7天、1月、3月是单眼、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并于患者术后3月进行VF-14-CN量表问卷调查及记录视力情况。根据患者术后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进行分级,分为视力良好组(BCVA>0.5)24例41眼,与低视力组(BCVA≤0.5)12例19眼,利用统计学分析性别、年龄、术前眼轴长度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根据患者术后3月时残余屈光度分为3组:A组:-1.5D<屈光度≤-0.5D(10人);B组:-2.5D<屈光度≤-1.5D(11人);C组:-2.5D≤屈光度<-3.5D(9人),随访3组术后双眼视力、视觉质量评分差异;根据患者术前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的设计情况分为常规度数组15人;微单视组15人,随访两组术后视觉情况的差异。统计学方法:所有分析在SPSS25.0上完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服从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所有组别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轴与术前眼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眼轴长度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A、B、C、D组内患者术后7天、1月、3月、6月的眼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F组内患者眼轴术后1月、3月、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组间术后6月较术前眼轴的改变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前眼轴的延长,眼轴的变化值呈增大趋势。第二部分:最佳矫正视力>0.5有41眼,≤0.5有19眼;术前眼轴长度是影响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独立因素(OR:18.412,95%CI:2.200154.081)。术后屈光度比较:A、B、C组术后双眼BCVA、UCI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双眼UCDVA较B、C组好,C组双眼UCNVA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术后视觉量表量化总得分比较无差异,项目中近视功能B、C组优于A组,余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常规度数组与微单眼视组患者术后3月双眼BCVA无明显差异;微单眼视组患者术后双眼UCDVA、UCNVA、UCIVA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微单视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视觉量表量化得分差距有统计学意义;项目中近视功能、视觉适应微单视组优于常规组;微单视组患者术后脱镜率达到60%,常规组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部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眼轴缩短;眼轴<30mm眼在术后一周眼轴变化达到稳定,眼轴≥30mm眼在术后一月眼轴变化达到稳定;眼轴改变程度和术前眼轴长度有关,术前轴长越长,术后眼轴缩短的程度越大。第二部分:术前眼轴长度是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因素,术前眼轴越长,术后BCVA越差。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预留-1.5-3.5D能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微单视设计可以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裸眼视力与视觉质量,患者术后脱镜率高。

董珺,李勇[7](2019)在《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测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比较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所需人工晶状体(IOL)3种测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该院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172例(17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3组:A组,眼轴为26.1~28.0 mm;B组,眼轴为28.1~30.0 mm和C组,眼轴为≥30.1 mm。3组分别用SRK/T、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II 3种不同的公式测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1个月对比准确性三公式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 A组分别以3个公式测算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B组和C组测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以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最佳。术后患者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误差在±0.5 D范围者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占比最高(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1,P=0.000);屈光误差在±1.0 D的占比3公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82)。结论 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对于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所需IOL的屈光度测算较SRK/T和Haigis公式更为准确。

季家利[8](2019)在《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对高度近视眼的预测准确性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Haigis、Holladay 2及Holladay 1这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屈光度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的眼轴长度大于26.0mm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临床资料,共77只眼(56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白内障术前检查,使用IOLMaster进行眼部生物学测量,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Human Optics,MC X11 ASP),分别用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Haigis、Holladay 2及Holladay 1计算所植入人工晶状体对应的预测屈光度数。将术后4周的实际屈光度数与各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预测的屈光度数相减得到数值预测误差,数值预测误差绝对值化后得到绝对预测误差。同时计算各公式预测误差在±0.25D、±0.5D、±0.75D、±1.0D范围内的眼睛所占百分比,并按照眼轴长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平均眼轴长度为(29.23±1.92)mm,平均角膜曲率为(44.03±1.54)D。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Haigis、Holladay 2及Holladay 1计算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0.41±0.56)D、Hill-RBF(0.44±0.57)D、SRK/T(0.51±0.63)D、Haigis(0.59±0.60)D、Holladay 2(0.96±0.68)D、Holladay 1(1.08±0.67)D,绝对预测误差的中位数分别为Barrett(0.49 D)、Hill-RBF(0.54 D)、SRK/T(0.54 D)、Haigis(0.64D)、Holladay 2(0.93 D)、Holladay 1(1.17 D)。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的数值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和Haigis的平均预测误差和绝对预测误差均小于Holladay 2和Holladay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及Haigis方法预测误差在±0.50 D范围内的眼睛比例分别为50.65%、46.75%、42.86%、37.66%,高于Holladay2(19.48%)和Holladay 1(19.4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误差在±1.00 D范围内的眼睛比例Barrett Universal II(84.42%)、Hill-RBF(81.82%)、SRK/T(80.52%)及Haigis(74.03%)高于Holladay 2(51.95%)和Holladay 1(41.5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Barrett Universal I、Hill-RBF和Haigis计算方法在各眼轴长度中预测误差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眼轴长度增长,SRK/T、Holladay 2及Holladay 1的预测误差均增大(P<0.05)。在所有眼轴分组中,Holladay2和Holladay 1的预测误差均大于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和Haigis(P>0.05)。结论:Barrett Universal II、Hill-RBF、SRK/T及Haigis对高度近视眼的预测准确性高于Holladay2和Holladay 1。Barrett Universal II较其他算法的预测误差更小,预测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的眼睛比例更高,受眼轴长度的影响较小。基于人工智能的Hill-RBF算法在长眼轴中的预测准确性可以和SRK/T、Haigis等传统的理论公式相媲美。

刘四丽[9](2019)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三种人工晶体计算方式的准确性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不同眼轴长度下LSW1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Wang-Koch优化眼轴的Holladayl公式三种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计算方式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8眼的临床资料。按照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将其分为2组,长眼轴组为26.00mm≦AL<30.00mm(24眼),超长眼轴组为AL≥30.00mm(24眼)。术前针对每个研究对象个性化的选择适宜的预留目标屈光度,参考LSW1公式,植入合适度数的BigBagIOL。术后3个月进行主觉验光,得出每个研究对象术后实际屈光度,转化为术后达到正视状态所需的理想IOL屈光度(IOL理想)。分别采用LSW1公式、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 1公式计算术前达到正视状态的IOL屈光度(IOL计算),IOL理想与IOL计算的差异为IOL屈光度计算误差(calculative error,CEIOL),其绝对值为IOL屈光度计算绝对误差(absolute calculative error,ACEIOL)。比较在不同组中三种方式的CEIOL和ACEIOL的差异,以及ACEIOL分别在≤1.0D及>1.0D以上范围内的分布情况。[结果](1)在长眼轴组中LSW1公式及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均表现为近视性屈光误差,分别为(-1.22±0.76)D、(-0.08±0.76)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表现为远视性屈光误差,为(0.23±0.80)D。在超长眼轴组中,LSW1公式表现为近视性屈光误差,为(-0.24±1.11)D,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与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均表现为远视性屈光误差,分别为(1.03±0.86)D,(1.01±1.02)D。(2)LSW1 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Wang-Koch 优化 AL 的 Holladay1公式的 ACEIOL 在长眼轴组中分别为(1.23±0.76)D、(0.65±0.50)D、(0.63±0.42)D;在超长眼轴组中分别为(0.97±0.58)D、(1.11±0.76)D、(1.11±0.90)D。LSW1公式的ACEIOL在长眼轴组和超长眼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Wang-Koch 优化 AL 的 Holladay1 公式的ACEIOL在长眼轴组和超长眼轴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长眼轴组中对LSW1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的ACEIOL进行比较,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LSW1公式与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比较,LSW1公式与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与 Wang-Koch 优化 AL 的 Holladay1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长眼轴组中对以上三种方式的ACE10L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长眼轴组中,LSW1 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Wang-Koch 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的ACEIOL在≤1.OD范围内百分比分别为37.50%、70.83%、83.33%,在>1.0D范围内百分比分别为62.50%、29.16%、16.67%,三种方式的ACEIOL分别在≤1.0D及>1.0D范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眼轴组中,以上三种方式的ACEIOL在≤1.0D范围内百分比分别为54.17%、50.00%、50.00%,在>1.0D范围内百分比分别为45.83%、50.00%、50.00%,三种方式的ACEIOL分别在≤1.0D及>1.0D范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26.00mm≧AL<30.00mm的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准确性相当,首选Wang-Koch公式。(2)在AL≥30.00mm的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LSW1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Wang-Koch优化AL的Holladay1公式的准确性相当,首选LSWW1公式。(3)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Wang-Koch 优化 AL 的 Holladay1 公式计算IOL度数的准确性均随眼轴的延长而降低。

杨杰,李飞[10](2018)在《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轴性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原因,对比SRK/T公式和Haigis公式预测屈光度数的准确度。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轴性高度近视眼患者92例,分析屈光度数误差的分布特征及各个参数与屈光度数误差的相关性,比较SRK/T公式和优化Haigis公式的准确度。结果不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横径患者屈光度数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1.993,2.104,2.046;P=0.020,0.047,0.037,0.042)。眼轴长度(r=0.782,P=0.012)、角膜曲率(r=0.720,P=0.035)与轴性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呈明显正相关关系。SRK/T、Haigis公式的屈光度数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42±0.17)D、(0.73±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9;P=0.014)。结论眼轴长度>30 mm、角膜曲率>44 D是引起轴性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的主要原因,与Haigis公式相比,SRK/T公式预测屈光度数的准确度更高。

二、轴性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轴性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白内障手术中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拓展运用的临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Toric IOL在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成年白内障患者中的运用
    (一)Toric IOL在单纯白内障中矫正规则散光的稳定性
        1.Toric IOL的旋转稳定性:
        2.角膜后表面散光:
        3.术源性散光(surgical induced astigmatism, SIA):
    (二)Toric IOL在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1.单纯植入Toric IOL:
        2.Toric IOL联合囊袋内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植入:
    (三)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一期植入Toric IOL
    (四)Toric IOL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散光
    (五)透明角膜边缘变性患者中Toric IOL的运用
二、Toric IOL在伴有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中的运用
    (一)Toric IOL矫正圆锥角膜导致的不规则散光
    (二)Toric IOL矫正角膜移植手术后导致的不规则散光
三、Toric IOL在伴有规则散光的未成年白内障患者中的运用

(3)近视眼眼压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生物测量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1 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的校正分析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临床资料
        1.2.2 检查方法
        1.2.3 统计方法
    1.3 结果
        1.3.1 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校正眼压值与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相关性
        1.3.2 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与校正眼压值的比较
        1.3.3 各组眼压值之间的相关性
    1.4 讨论
        1.4.1 眼内压及眼内压的测量原理
        1.4.2 pentacam测量及眼压校正原理
        1.4.3 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校正方法的选择
2 近视眼眼轴与眼其它生物参数的关系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临床资料
        2.2.2 检查方法
        2.2.3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与眼各生物参数的关系
        2.3.2 按等效球镜度数分组后眼各生物参数间的关系
    2.4 讨论
3 轴性近视眼眼压与眼各生物参数的关系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临床资料
        3.2.2 检查方法
        3.2.3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轴性近视眼压与眼各生物参数的关系
        3.3.2 按屈光度分组后各组眼压与眼各生物参数的关系
        3.3.3 按屈光度分组后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组间差异
        3.3.4 按眼轴分组后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组间差异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眼压与近视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检测仪器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术中准备
        1.2.3 术后护理
        1.2.4 测量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个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2.3 两个组患眼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2.4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2.5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偏心量比较
    2.6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倾斜度的比较
    2.7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
    2.8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3.1 本研究对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的意义
    3.2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3.3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眼科中的应用
    3.4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使用安全性
    3.5 囊袋张力环对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
    3.6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及科研获奖

(5)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视觉质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仪器设备
        1.3 术前检查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评估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视力(LOGMAR视力)
        2.3 等效球镜
        2.4 对比敏感度
        2.5 中医证型
    3 讨论
第二部分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视觉质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设备
        1.3 术前检查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及随访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视力(LOGMAR视力)
        2.3 等效球镜
        2.4 对比敏感度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眼轴变化及术后视觉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眼轴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人工晶体术后视觉质量分析及不同屈光度、微单视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VF-14-CN量表问卷调查
附录B:个人简历
附录C: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对高度近视眼的预测准确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病例收集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1.2.2 人工晶状体选择
        1.2.3 术前检查方法
        1.2.4 手术方法
        1.2.5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方法
        1.2.6 准确性评估方法
        1.2.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预测屈光度数和实际屈光度数的一致性
    2.3 数值预测误差和绝对预测误差
    2.4 预测误差在±0.5D和±1.0D范围内的比例
    2.5 眼轴长度对各算法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高度近视白内障三种人工晶体计算方式的准确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屈光度数误差的相关因素分析
    2.2 屈光度数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2.3 两种计算方式的屈光度数误差比较
3 讨论

四、轴性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度近视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的比较[J]. 杜昕芮,刘亚楠,符正汉,张凤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6)
  • [2]白内障手术中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拓展运用的临床现状[J]. 陇悦,范玮.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2)
  • [3]近视眼眼压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生物测量与分析[D]. 赵润博.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4]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洪亮.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5]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析的临床研究[D]. 艾家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眼轴变化及术后视觉质量分析[D]. 许澈.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7]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测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J]. 董珺,李勇.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11)
  • [8]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对高度近视眼的预测准确性比较[D]. 季家利.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高度近视白内障三种人工晶体计算方式的准确性比较[D]. 刘四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研究[J]. 杨杰,李飞. 中外医疗, 2018(27)

标签:;  ;  ;  ;  ;  

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回归公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