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一、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论文文献综述)

巢玥[1](2020)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身体叙事研究》文中提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拓性探索使她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她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人物的身体感知置于小说叙事的首位,呈现了疾病、创伤、疯癫、死亡等意象。本论题以伍尔夫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和文本阐释的方法,以身体为轴心,建构伍尔夫小说的身体叙事理论,运用疾病、创伤、疯癫和死亡这几个维度阐释身体叙事的意义,展现伍尔夫的身体理想和对个体身体命运的思考,揭示身体与社会话语之间的张力。通过探讨身体面临的主流的社会话语的规训、社会公意道德的钳制、人口政治和生命政治的要求,展现20世纪个体身体的生存现实,同时在解构女性主义身体叙事的基础上,还原伍尔夫对普遍的人类身体的关怀。在理论研究部分,本论题依据20世纪西方身体理论的发展,廓清哲学领域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的历史背景和伍尔夫生存年代人类的身体境遇。20世纪以来身体地位的提升和碎片化的历史语境让伍尔夫追求身体与世界的浑然一体之美,这与法国身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身心融合的思想不谋而合。借助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概念和丹尼尔·蓬迪的身体叙事学,本论题构建出伍尔夫身体叙事的三大类别,也是推动叙事进程的三大动力,分别为人物的身体行为和感受、情节之外的语言以及碎片化的叙述。这三股叙事动力均以身体为轴心,在反映人物与外界的身体间性的同时,彰显出伍尔夫自身的生命经验和对普遍的人类身体的细致体察。以往的伍尔夫研究多采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忽视了广义的身体在伍尔夫小说叙事中的重要性,实际上,真实的身体并非存在于具体的、不破碎的情节当中,它往往存在于叙事的连结之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身体感受和昭然若揭的内心表达,是读者合上小说时仍然不觉得陌生的身体感知。在文本阐释方面,本论题以身体叙事为基础,归纳出小说人物的身体与社会话语之间的三种张力。在公意的社会道德与个体身体的对抗层面,集中剖析了文本中的服饰和镜子这两个与人物身体的耻感紧密相关的意象,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遗留的道德礼法对男女身体的苛刻要求,乃至对人物身体的建构,也从侧面体现出创伤对伍尔夫小说创作的影响。在疾病和疯癫的身体与医学话语的张力层面,主要关注文本中陷于失语的边缘化的身体境遇,呈现它们的反抗意识。在死亡与生命政治之间的对抗层面,揭示伍尔夫生死交织的身体描写不仅诉说了战争和死亡创伤,还反映出个体对生命权力的处置问题(自杀)。进行理论建构和文本阐释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伍尔夫的身体叙事照亮当下身体面临的困境,因此本论题最后探讨了伍尔夫身体叙事的现实意义。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身体因人口政治和生命政治的规训,越发缺乏多样性。伍尔夫对疾病、疯癫、创伤以及死亡的描写具有调节情志、宣泄情感等治疗意义,既是她面对创伤经历的一种方式,也是读者通过文学审美获得身心平衡的一种途径。那些不符合社会主流话语的身体描写能激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忽略和压抑的身体感觉,创造全面地了解“正常的”和“不正常的”身体的机会,从而摆脱对身体的偏见,借助审美意识获得精神上的力量。单一的社会话语造就逼仄的生存空间,阻断了身体的多元化生存路径,当下被改善和改造的身体实际上在面对一种新的规训。伍尔夫的身体叙事能给当今的身体观念带来什么启示?本论题的结语部分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真实地呈现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的身体,不仅描绘了更加全面的身体图景,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并审视目前身体困境的机会。此外,她将文学中的女性身体从性别、生育、苦难等话语中拓展开,描写普遍性的身体,也丰富了未来女性身体书写的视阈。总体而言,对伍尔夫身体叙事的考察,为伍尔夫研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不仅探讨了疾病、创伤、疯癫和死亡的身体与社会主流话语之间的张力,也揭示出文学与治疗的关系。这些看似边缘的、不普遍的身体叙事实际上反映了极其相似的人类生活,其背后蕴含着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老病死的问题,启发我们在尊重伍尔夫的生命体验的同时,关注其身体叙事所呈现的人类身体普遍经受的危机。

苏中美[2](2019)在《伍尔夫的躁郁症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的代表作家,一生备受躁郁症的困扰,病魔缠身。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法与分析归纳法,结合躁郁症的形成原因与表现形式来探讨对其伍尔夫文学创作的影响。作为一名终身受到双相情感障碍折磨的精神病患者,伍尔夫曾多次表现出自杀的倾向。她的躁郁症主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家族遗传、亲人的接连逝世、同母异父兄长的性侵等带来的创伤,造成了伍尔夫幼年时期陷入多次崩溃。头痛、失眠等症状伴随了伍尔夫一生,她时常情绪异常激动、侃侃而谈、思路情晰、思维敏捷、灵感涌动,时而封闭自我、厌食、失眠、绝望并伴有自杀倾向。伍尔夫的躁狂抑郁表现与她的文学创作通常是同步的:婚姻焦虑、亲人逝世的焦虑以及战争对伍尔夫造成的写作威胁,都以她患病期间独特的文学视角表现在文本当中。伍尔夫与她的丈夫伦纳德共同记录下她患病期间的情绪波动,为其创作提供服务,使其内容创作发挥到极致。一方面,伍尔夫根据自己的记忆,塑造了众多亲人形象,向他们传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伍尔夫以躁狂抑郁的极端情绪体验为参照,形成了独具自我风格的“存在的瞬间”与阴郁氛围,同时探索出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混合状态,实现了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

关少勇[3](2017)在《伍尔夫作品中的意象分析》文中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开创性将诗歌与小说进行结合,成为一代意识流小说大师。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大海、灯塔、房间、夜与日等优美的画面,从中还可以领略到书中人物不同的心理历程,她将诗歌中的意象与小说的情节完美结合,创造了一部部经典的小说。读到她的小说,仿佛进入了一幅宏大美丽的画面中,欣赏着大自然梦幻般的风景,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复杂情感,让自己的灵魂接受人生哲理的教育。后世有很多研究者对伍尔夫的作品进行研究,他们主要从意象、小说的女性主义观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并没有表达出来。本文从原型意象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伍尔夫的作品,希望采用原型和意象两种研究方法分析出作者创作的灵感、思想精髓,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得到伍尔夫作品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一些前期的基础理论,包括伍尔夫的一些基本资料介绍,原型和意象的概念。第二部分则是具体的原型意象研究,重点分析水原型意象和神话意象。第三部分是深入分析作者创作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她在作品想表达的思想精髓。

王素英[4](2017)在《伍尔夫的“疯狂”:本真、阈限、恐惑、卑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与"疯狂"相伴。导致其"疯狂"的因素有多种说法。但问题是,"疯狂"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其形成必定需要某些内在的深层作用机制。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深层机制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伍尔夫一生的反复"疯狂"呢?综合考察所有相关因素,无外乎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将这两个方面相结合,伍尔夫的"疯狂"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她前期的"疯狂"主要是童年的性屈辱经历导致的创伤压抑的复现的表征,一种弗洛伊德式"恐惑"(Uncanny);后期的"疯狂"主要是她所处的社会阈限状态所导致的克里斯蒂娃式的"卑贱"和拉康式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的表征。

王楠[5](2017)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走向研究》文中提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思想家,她一生专注于女性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对父权制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为推动今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力求将女性写作发扬光大,用女性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将人性中的男性与女性特质完美融合,使人类和谐共生。这些思想在她的作品《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与此同时,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作品中也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走向特征,随着时间发展,伍尔夫的思想也不断发展深入,具有明显的走向性。本文试图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产生背景、诗学思想发轫、诗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和最高理想四个方面按照起走向特征加以排列来进行分析,结合其文学创作中的四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走向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第一章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产生的背景,这里包括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两个方面。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的影响,伍尔夫也不例外,在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的大背景下,男性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深深地影响着伍尔夫生活的家庭,而在伍尔夫不断与这种意识形态对抗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和对女性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导了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章讲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轫。这一章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成时期的具体特征和中心思想,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从总体上进行了认知和把握。如此同时,选取了伍尔夫于1923年发表的作品《墙上的斑点》来加以论述和评析,作品体现了伍尔夫在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轫时期为从男性手中争夺基本的文学话语权所做出的努力,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伍尔夫创新了小说的写作手法,用全新的方式向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发起了最初的冲击和挑战。第三章论述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所呈现的多元化发展状态。在经历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之后,伍尔夫发现女性的生存状态堪忧,自我意识丧失,而这也注定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生活中的悲剧性命运,于是在1925年和1927年,她相继发表了《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两部作品,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诗学思想内涵,从自己的女性生活经验出发,试图唤醒女性对自己思想原则的认知和把握,获得思想和人身的双重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真实的自己。第四章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中“双性同体”的最高理想。在面对和思考两性关系的问题和解决之道时,伍尔夫意识到两性始终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既然这种对立不可避免,伍尔夫所给出的应对之策便是倡导两性在碰撞中走向融合,而“双性同体”则是这种融合的最高形式的体现。1900年,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首次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而小说《奥兰多》则是伍尔夫“双性同体”最高理想的直接完美体现。在“双性同体”理论的理想状态中,作家可以将两性的原则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并不是强调两性中的任何一方所占据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寻求二者的完美平衡,达到理想化状态。

熊丽[6](2017)在《《达罗卫夫人》的意识流手法和语言特色》文中研究说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不管是在文学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达罗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部成熟的意识流作品,人物心理、语言描写生动细腻,取得了创作层面上质的突破。

陈研[7](2016)在《后维多利亚时期“帝国女儿”的身份建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小说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作家,评论界对她的研究从其生前一直持续至今,由最早的现代主义形式技巧分析逐渐转向政治文化语境批评,其中后殖民理论引导下的伍尔夫研究对其帝国女性身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丰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批评和还原这一时期的帝国历史背景打开了视野。但这一研究在自我、他者、混杂性等理论术语的阐释框架内论断伍尔夫矛盾的帝国情结和模糊的女性身份,违背了伍尔夫本人对于父权压迫与帝国战争之关联的分析与批判。为此,本文在考察后维多利亚时期帝国文化转型和女性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伍尔夫的政治思想,选用叙事学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隐性进程等相关理论分析伍尔夫的叙事双重性,探讨她如何利用父权意识形态与帝国统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父权的模仿、柔化、和选择性认同,实现批判、改造有形帝国以及建构无形帝国的“帝国女儿”身份。根据伍尔夫所提出的杀死家中天使、建立局外人协会、走向双性同体这三大核心思想的主题内容,本文选取了她的三部小说《远航》、《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期在二者的对照中真实还原伍尔夫的帝国女性身份。论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伍尔夫三大核心思想的双重意识及其对应文本的叙事双重性,为接下来的具体分析做好铺垫。第二章聚焦于《远航》,从思想情节与行动情节所形成的叙事双重性入于手,分析女性针对父权压迫与有形帝国的共谋,以暴制暴杀死家中天使的革命立场。第三章探讨《达洛卫夫人》,围绕功能型人物和心理型人物所形成的叙事双重性,分析女性由摆脱父权控制、推翻有形帝国的革命理想转向柔化父权、改造有形帝国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从局外到局内的保守立场。第四章讨论《到灯塔去》,分析情节背后的隐性进程如何通过弑母认父对双性同体的无形帝国内涵进行全新演绎,使女性在革命与保守立场之间实现“帝国女儿”的身份建构。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伍尔夫的核心思想与文本叙事在与两种帝国文化对话中的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女性定义自我的主题内容里,而且隐藏于女性赋权策略与身份建构的微妙距离中,这对于全面揭示伍尔夫的帝国女性身份及其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季宇绮[8](2016)在《《达罗卫夫人》中的性别、空间和女性主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的深入,对其作品空间政治研究成为一个全新视角。研究者多聚焦于伍尔夫作品中女主人公与空间的关系,而对其作品中以男女主人公为代表的两性空间差异性的研究还有所不足,因而无法揭示伍尔夫作品的多层次空间结构。本文通过分析小说《达罗卫夫人》的独特空间结构,揭示出其作品中两套空间体系:即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横向空间与纵向空间。这一空间模型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令读者印象深刻,其意义也超越了文本本身,暗示着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深入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诗学。

段艳丽[9](2015)在《蠡壳中的沧海——弗吉尼亚·伍尔夫短篇小说研究》文中提出短篇小说一直被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长篇小说的"副产品"或仅是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所进行的探索实验,因而在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相比较对伍尔夫长篇小说的重复研究与过度阐释,评论界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与关注明显不足。实际上,短篇小说创作贯穿了作家的一生,具有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其独立的研究价值。考察伍尔夫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匮乏的历史及内在原因,恢复短篇小说在作家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艺术创新的发展脉络。

张秀丽[10](2015)在《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文中研究表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从物理时空的描写自由滑向心理时空的刻画,进而指向政治时空;时间同步的进程蕴含着空间的扩展意图与帝国野心;空间转换中隐含着时间的断裂与延续、人物的出路与未来。空间、时间及其转换,明显指向了文本的政治蕴含。从时空的政治性层面来探讨《达罗卫夫人》的时空书写艺术,对于管窥伍尔夫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论文提纲范文)

(1)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身体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家简介与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选题价值
    四、身体叙事理论概述与论题结构
        (一) 身体叙事理论概说
        (二) 论题结构
第一章 具身认知与伍尔夫的身体观
    第一节 身体现象学对身心二元论的颠覆
    第二节 身体与语言的关系
        一、语言——搭建身体间性之桥
        二、现代主义文学与身体间性
    第三节 伍尔夫的身体观
        一、消弭二元对立的身体
        二、疾病与疯癫的身体
        三、创伤的身体
    小结
第二章 身体与伍尔夫的小说叙事
    第一节 身体与世界浑然一体的关系
    第二节 小说的叙事动力
        一、身体作为叙事的动力
        二、语言作为叙事的动力
        三、碎片化的叙述作为叙事动力
    小结
第三章 伍尔夫身体叙事的权力改造
    第一节 道德规训与身体
        一、服饰与身体
        二、镜子与身体
    第二节 医学话语与身体
        一、疯人——主流价值外的阈限者
        二、疯癫——医学话语建构的“产物”
    第三节 生命与身体
        一、生死交织的身体
        二、作家的自杀
    小结
第四章 伍尔夫身体叙事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文学的治疗作用
        一、作者的创伤疗愈
        二、对读者的疗救
    第二节 完善对身体的认识
        一、摆脱疾病的社会话语
        二、揭示生命政治中的身体现实
    小结
结语
    一、对现代社会身体的启示
    二、拓展女性作家身体书写的视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伍尔夫的躁郁症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维多利亚时代伍尔夫的精神病患
第一章 伍尔夫躁郁症的成因及影响
    第一节 躁郁症的成因
        一、家族遗传史
        二、心灵创伤
    第二节 躁郁症的表现及影响
        一、极端情绪的表现
        二、极端情绪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躁郁症对伍尔夫创作书写的影响
    第一节 躁郁时的焦虑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婚姻焦虑
        二、死亡焦虑
        三、战争焦虑
    第二节 极端情绪在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节 躁狂与抑郁的和谐在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章 躁郁症的循环周期对伍尔夫艺术表现的影响
    第一节 躁狂周期与意识流
    第二节 抑郁周期与阴郁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伍尔夫作品中的意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伍尔夫作品原型意象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组织结构
第一章 伍尔夫作品原型意象概述
    第一节 意象的概念
        一、关于意象
        二、意象在伍尔夫作品中的作用
    第二节 原型意象的概念
        一、原型意象的定义
        二、原型意象与意象的区分
    第三节 伍尔夫作品中的原型意象
第二章 伍尔夫作品水的原型意象
    第一节 水—生死的循环
    第二节 水—母亲的包容
    第三节 水—神秘充满希望
    第四节 水—毁灭和绝望
第三章 伍尔夫作品人物原型意象
    第一节 基督原型
        一、欲望—受难的起源
        二、神性—人间的救赎
        三、受难—死亡的降临
        四、死而复生—生命的循环
    第二节 希腊神话人物原型
        一、《到灯塔去》—女神的象征
        二、《海浪》—神的交集
第四章 原型意象创作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社会状况
        一、女性地位低下
        二、战争频繁
    第二节 家庭背景
    第三节 文化氛围
第五章 原型意象中的思想精髓
    第一节 争取女性独立
    第二节 坚持女性独特气质
    第三节 双性同体思想
    第四节 反战的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伍尔夫的“疯狂”:本真、阈限、恐惑、卑贱(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伤压抑的复现
二、阈限状态中的卑贱
三、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结语

(5)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走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论文研究方法
1 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1.1 时代背景: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
    1.2 成长背景:作为女性个人的生存体验
2 性别意识觉醒: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轫
    2.1 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成期的核心观点
    2.2 《墙上的斑点》——伍尔夫性别意识觉醒的隐喻叙事
3 多元呈现: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展
    3.1 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多元发展
    3.2 《达罗卫夫人》——女性生存状况的真实书写
        3.2.1 《达罗卫夫人》小说女主人公的生存困惑
        3.2.2 《达罗卫夫人》小说隐藏的同性恋意蕴
    3.3 《到灯塔去》——女性原则与男性原则的范式及相互融合
        3.3.1 拉姆齐太太:女性原则化身
        3.3.2 拉姆齐先生:男性原则化身
        3.3.3 拉姆齐夫妇在较量与妥协中走向性别和谐
4 “双性同体”: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想
    4.1 “双性同体”的理论内涵
        4.1.1 “双性同体”的古希腊起源
        4.1.2 伍尔夫的 “双性同体”观
    4.2 《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 “双性同体”观念的思想宣言
    4.3 《奥兰多》——伍尔夫 “双性同体”理想的文学构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达罗卫夫人》的意识流手法和语言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手法
二、《达罗卫夫人》语言特色
    1. 表达形式的随意性
    2. 修辞手法的多样化
        (1)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拟声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叙述笔法的诗歌化

(7)后维多利亚时期“帝国女儿”的身份建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小说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后维多利亚时期“无形帝国”的文化建构与“帝国女儿”的身份探索
    第二节 伍尔夫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节 文化语境批评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伍尔夫建构“帝国女儿”身份的核心思想与文本叙事
    第一节 伍尔夫核心思想的双重意识
    第二节 伍尔夫小说的叙事双重性
第二章 杀死家中天使: 《远航》的反情节叙事
    第一节 批判“有形帝国”的女性成长
    第二节 违背常规的情节叙事
    第三节 内含暴力的意象叙事
第三章 从局外到局内: 《达洛卫夫人》人物塑造的保守转向
    第一节 改造“有形帝国”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 功能型人物所创造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心理型人物的保守转向
第四章 走向双性同体: 《到灯塔去》情节背后的隐性进程
    第一节 母国: 无形帝国还是有形帝国?
    第二节 从母国的覆灭到帝国的重建
    第三节 《母子图》的视角变化与构图平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达罗卫夫人》中的性别、空间和女性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达罗卫夫人》中的空间设计概论
    2.1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
    2.2 横向空间与纵向空间
3. 空间设计的女性主义解读
4. 小说的空间设计图及其阐释
5. 结语

(9)蠡壳中的沧海——弗吉尼亚·伍尔夫短篇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贯穿一生的创作
二、研究匮乏原因探析
三、独立研究价值
结语

(10)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种时空的自由转换
二、时间同步下的空间扩展与意图
三、空间转换中时间的断裂与延续

四、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身体叙事研究[D]. 巢玥.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2]伍尔夫的躁郁症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D]. 苏中美.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伍尔夫作品中的意象分析[D]. 关少勇.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2)
  • [4]伍尔夫的“疯狂”:本真、阈限、恐惑、卑贱[J]. 王素英.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9)
  • [5]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走向研究[D]. 王楠. 辽宁大学, 2017(03)
  • [6]《达罗卫夫人》的意识流手法和语言特色[J]. 熊丽. 语文建设, 2017(08)
  • [7]后维多利亚时期“帝国女儿”的身份建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小说的叙事研究[D]. 陈研.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8)
  • [8]《达罗卫夫人》中的性别、空间和女性主义[J]. 季宇绮. 外语学界, 2016(00)
  • [9]蠡壳中的沧海——弗吉尼亚·伍尔夫短篇小说研究[J]. 段艳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0]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J]. 张秀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