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脂率修正奶量配方的探讨

不同乳脂率修正奶量配方的探讨

一、关于校正不同乳脂率奶量公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元[1](2021)在《GWAS、CNV及ROH挖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重要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基于系谱信息、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和GGP Bovine 150k SNP基因型数据,利用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和杂合性缺失(ROH)等分析策略定位和挖掘影响荷斯坦奶牛重要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组结构变异区域和相关候选基因,探索试验群体在选育和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基因组选择信号,结果表明:(1)运用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对宁夏荷斯坦奶牛第一个泌乳期5个产奶性状和体细胞评分(SCS)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各性状的加性方差和永久环境方差均在泌乳初期和后期趋于较大,产量性状(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遗传力在0.19~0.24之间、乳成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遗传力在0.39~0.42之间、体细胞评分(SCS)的遗传力为0.11。(2)利用GWAS分析策略鉴定到13个基因组区域(1Mb)、10个SNPs标记和一些已知和未知的候选基因(DGAT1、ABCG2、PTK2、TRAPPC9、SCARB1和SLCO1A2)对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和SCS有重要影响。此外,还筛选到一些具有多效性的基因(TIGAR、SPP1、LCORL、NCAPG和LAP3)不仅与牛产奶性状有关,还与乳房炎抗性、生长和屠宰等性状有关。(3)利用 PennCNV(ARS-UCD1.2)、PennCNV(UMD3.1)和 CNVPartition(UMD3.1)在试验群体常染色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790、1,667和619个CNV区域(CNVRs),其CNVR总长度分别占常染色体总长度的14.2%、13.7%和11.0%。其中,在ARS-UCD1.2基因组中检测到41个高频率CNVRs(群体频率大于5%)。在UMD3.1参考基因组的结果中,不同方法检测到的拷贝数变异区域在群体水平上表现较高的相似度,其重叠区域总长度约为168.71Mb,分别占比PennCNV 结果的 48.9%,占 CNVPartition 结果的 58.43%。(4)关联分析共筛选到23个CNVRs对该群体产奶性状和SCS有较大效应,其中,有6个CNVRs 与已知的产奶性状 QTLs 相重叠,有 5 个 CNVRs(CNVR213、CNVR470、CNVR1061、CNVR1298和CNVR1789)内包含有与奶牛产奶性状密切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此外,本研究发现有55个样本在着名的DGAT1基因上存在拷贝数变异,由于该基因是已知与奶牛乳用性状显着相关的关键基因,探索该基因拷贝数变异对表型的影响也意义重大,目前已将这些个体例为后续验证群体名录。(5)在试验群体中共发现23个高频率ROH区域,其中有5个区域内含有大量已知的对奶牛表型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的Win761窗口发现ROH的样本量超过总体的50%,该区域内含有大量与牛生长发育、体尺及采食量等性状显着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着名的具有多效性的PLAG1和CHCHD7基因。此外,位于20号染色体ROH区域内的基因多与牛产奶性状相关,位于7、10和29号染色体上的选择区域内的候选基因多与牛繁殖性状相关。荷斯坦牛在品种培育过程中对奶牛体型、泌乳能力及公牛繁殖力等性状进行过强度选择,这些高频率的杂合性缺失区域既是该品种在选育过程中留下的选择信号。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GWAS、CNV和ROH等基因组分析方法充分挖掘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荷斯坦牛育种提供较为重要的基础数据,为解析荷斯坦奶牛重要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线索,为后续进一步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设计思路,为未来奶牛更精准的基因组选择方案奠定基础。

侯昆[2](2020)在《青蒿素对奶牛乳汁代谢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青蒿素(Artemisinin,ART)对奶牛乳汁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本试验通过体内饲喂适宜浓度的青蒿素,检测奶牛生产性能、乳汁代谢物与代谢途径的变化。同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bMEC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检测bMECs的活性、胞内脂滴的合成,PI3K-AKT-mTOR及AMPK-mTOR信号通路中调控乳脂合成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对乳脂合成调控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内饲喂试验:采用胎次、体重、泌乳量、泌乳天数相似的12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TMR(CON组,n=6),试验组TMR中添加120g/d的青蒿素(ART组,n=6)。试验前10天为预饲期,35天为正试期。正试期开始后在0、14、28天采集奶样(按早中晚4:3:3混合),共采集3次,分别对乳汁样本进行乳成分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20g/d青蒿素组的奶牛产奶量增长了 3.27%,乳脂校正乳产量和乳脂率显着提高(P<0.05);乳汁中体细胞数具有下降的趋势(P<0.1),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 18.95%。乳汁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青蒿素组与对照组乳汁代谢产物显着分离。ART组与CON组共存在33种差异显着的代谢物(P<0.05),主要为甘油磷脂类及甘油脂类代谢物,其次是黄酮类代谢产物等。差异代谢物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组可能是通过抑制溶血磷脂、磷脂酰胆碱的增加,显着下调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这3条脂质代谢信号通路(P<0.05),从而影响奶牛乳腺中脂质的代谢途径。(2)bMECs的活性及脂滴的合成:通过MTT试剂盒油、红O染色与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青蒿素(10、20、40、60、80、100μM)与bMECs共培养1、3、6、9、12、24h后对bMECs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与bMECs共培养12h作为最佳作用时间,其中20~80μM的青蒿素为适宜添加范围。进一步利用油红O染色与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青蒿素(20、40、60、80μM)处理bMECs 12h后细胞内脂滴的聚集和TG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20~60μM的青蒿素显着提高了脂质的聚集和细胞内TG的含量(P<0.05),而80μM的青蒿素显着抑制了脂滴的合成(P<0.05)。因此,选择20μM、40μM、60μM浓度的青蒿素组作为最佳浓度进行后续的试验。(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变化: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I3K-AKT-mTOR及AMPK-mTOR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阐述青蒿素对bMECs乳脂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40μM青蒿素与bMECs共培养12h后,参与乳脂合成的相关基因AMPK、mTOR、PPARγ、SREBP1-c、ACC、SCD1、FASN、PI3K、AKT1、CyclinD1 的 mRNA 显着上调(P<0.05),而添加 40μM 的青蒿素,显着上调了 AMPK、mTOR、p-mTOR、PPARγ、SREBP1-c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通过添加120g/d的青蒿素,影响奶牛乳腺脂质代谢途径,促进脂肪酸的合成,提高乳脂率。40μM青蒿素能够上调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蛋白、乳脂及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能力。青蒿素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的转导,增加mTOR、PPARγ、SREBP1-c等蛋白水平的表达,促进了乳脂的合成。

童津津,张华,吴富鑫,牛慧,熊本海,蒋林树[3](2020)在《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自然热应激条件下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THI)的相关性,试验选择胎次相近、体重为(610.00±22.13) kg、泌乳天数为(157.00±1.27) d、产奶量为(33.39±4.61) kg/d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产奶量的不同,分为高产组[(42.47±3.73) kg/d]、中产组[(34.10±3.20) kg/d]及低产组[(28.28±4.19) kg/d],每组20头。试验于2019-06-20—2019-09-30在北京市延庆某奶牛养殖场进行。2019-06-23—2019-07-22、2019-07-23—2019-07-29和2019-07-30—2019-09-09的THI均值都在72以上,即为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和热应激后期。运用Origin 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析产奶量、乳成分与THI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高、中、低产组除乳糖率之外,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高、中产组产奶量极显着下降(P<0.01)。在热应激中期,高、中产组乳脂率极显着低于热应激前期(P<0.01),乳蛋白率无显着变化(P>0.05);在热应激后期,与热应激前期相比,各组乳蛋白率极显着降低(P<0.01),中、低产组乳脂率/乳蛋白率极显着升高(P<0.01),低产组乳脂率极显着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与泌乳天数、乳脂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THI、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在热应激期间,THI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存在极显着负相关(P<0.01)。综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与THI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着下降;与中、低产组奶牛相比,高产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对热应激更敏感。

梁艳,张强,唐程,郭佳禾,王梦琦,张慧敏,李明勋,杨章平,毛永江[4](2020)在《影响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胎次、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大型牧场于2009—2016年产犊且泌乳天数为240~400 d的14 837个完整泌乳期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以泌乳期总产奶量和泌乳天数为自变量,利用线性模型对305 d校正产奶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胎次、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有显着影响;经产奶牛305 d产奶量显着高于初产奶牛;春冬季产犊奶牛305 d产奶量显着高于夏秋季节;305 d产奶量与泌乳天数、脂肪产量、蛋白产量与泌乳期总产奶量极显着正相关,与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极显着负相关。根据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利用线性模型Y305=P×1.045-D×0.262可以很好地预测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

赵龙[5](2019)在《温湿指数对武汉市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其评估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分析武汉市3个奶牛场在2014年至2018年、累计45108条荷斯坦奶牛DHI(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检测记录,选取日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脂蛋比和总固8个指标,利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各指标观测值先按相同年月合并各奶牛场的资料,同时对指标进行可视化处理,再按相同月份处理各年份资料,用SPSS作回归曲线,分别用全部观测值和观测值的月平均值进行Linear、Quadratic、Compound、Growth、Logarithmic、Cubic、S、Exponential、inverse、Power、Logistic等模型分析,找出测定指标对THI(温湿指数)的最优回归模型,发现各指标的最适THI范围,结果如下:(1)日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评分和总固4个指标的回归模型成立,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115、0.146、0.103、0.278,其他4个指标的回归模型不成立。日产奶量最优回归模型为指数模型、乳脂率最优回归模型为指数模型、体细胞评分最优回归模型为S模型、总固最优回归模型为二次方模型。(2)根据最优回归模型,发现THI低于45或高于70时,日产奶量和总固含量下降较快,乳脂率随THI升高而不断下降;乳蛋白率、乳尿素氮、乳糖和脂蛋比未发现适宜THI范围;THI低于50或高于70时,体细胞评分上升速度开始变缓慢;。综上分析,发现:(1)THI影响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总固和乳脂率,但对乳蛋白率、乳尿素氮、乳糖和脂蛋比等指标没有影响;(2)武汉市奶牛养殖适宜THI是45~70。

王维[6](2019)在《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被世界奶业公认为最科学有效地牧场管理工具,是评价牧场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奶牛的生产性能,并且为奶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准确数据。本试验收集了福建省南平地区A规模化奶牛场2015年~2018年期间39个月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共计24092条奶牛记录数据信息。旨在通过探讨牛舍环境、奶牛的胎次以及泌乳阶段、季节月份等因素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奶牛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从而为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日粮搭配、牛群结构以及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指导奶牛场科学高效地饲养管理奶牛,推进国内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对南平地区A规模化奶牛场产奶数据的整理,探讨自然月份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该地区的暑热天气从5月份开始至9月份,长达5个月,使得6月产奶量降幅5%,7月份产奶量降幅18%,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奶牛降幅大于20kg,产奶量越高的奶牛降幅越大,降幅约为0.42kg/kg。自然月份、胎次以及泌乳时期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显着。1~3月份产奶量最高,8月份产奶量最低。1~4胎次的奶牛随着胎次的上升,产奶量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4胎次以后,产奶量呈现出直线下降趋势。泌乳前中期,产奶量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泌乳后期,产奶量表现出直线下降趋势。夏季高温是影响产奶的主因,高胎次牛的数量锐减,以3胎为转折点,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部分:体细胞数(SCC)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显着。各月份1-2胎体细胞数较低,多在国家标准之内,而3-4胎体细胞多超标,全群达标依赖于1-2胎的贡献。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乳蛋白率、乳脂率之间具有极显着正相关,与乳糖含量之间具有极显着负相关。夏季体细胞数有5月高峰意味热应激与乳腺损伤,靠加速细胞凋亡维持产奶量,冬春季节体细胞数高峰,意味乳腺更新对产奶量提高之关联。第三部分:受到自然月份和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该地区5月和9~10月乳脂肪含量最高,11~1月最低;12~2月乳蛋白含量最高,3~7月最低;11~3月乳糖含量最高,6~9月最低。产奶量高的月份乳脂肪含量低,乳糖和蛋白含量高;产奶量低的月份脂肪含量高,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低。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影响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在1~3胎次有较高的值,随着胎次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少态势。随着泌乳天数上升,乳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减少趋势,而乳蛋白含量、乳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乳糖含量可以用以判定奶牛健康与生产水平。该场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均优于国家标准,奶产量与乳质为南方乳业之佼佼者。

张翔飞[7](2019)在《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围产期是其生产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奶牛由于围产期胎儿发育、分娩以及泌乳启动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养分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易诱发能量负平衡(NEB)。NEB条件下奶牛需要动员体储尤其是脂肪组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其过度动员可引起肝脏损伤,酮体积累等,导致酮病、脂肪肝成为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疾病。Ca在机体内肌肉收缩、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奶牛产后低血钙可进一步影响产后采食恢复、失重与其他疾病如酮病发生率,提示围产期奶牛血Ca与体储动员间的潜在关系。阴离子盐添加对奶牛产后血钙水平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阴离子盐及其搭配高Ca如何作用于机体血钙稳衡以调控钙代谢,并影响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产后不同血Ca水平奶牛在生产性能、血液代谢物以及钙调激素的差异,进一步考察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与Ca通过钙稳衡机制对围产期奶牛钙代谢的影响,及其对奶牛脂肪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促进围产期健康过渡。试验一不同产后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本试验以30头预产期相近、3胎次,体重为811.7±72.1 kg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产前及产后饲喂相同围产前期日粮与泌乳日粮,以产后24 h血清Ca水平作为分组依据,在30头试验牛中选取8头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Ca处于1.38~2.0mmol/L范围),被分入低血钙组(LC,n=8),按相近初始体重和体况评分(BCS),选取8头正常血钙水平奶牛作为正常血钙组(2.0~2.5 mmol/L,NC,n=8)。每头牛试验期为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研究结果显示:(1)在试验牛中,奶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67%。LC奶牛围产后期体重与NC组相比多损失24.76 kg,且泌乳量显着低于NC组(P<0.05)。(2)LC奶牛产后24h血清钙调激素中1,25(OH)2D3显着低于NC组(P<0.05),而强离子差(SID)显着高于NC组(P<0.05)。(3)LC奶牛在产后血清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球蛋白(GLB)水平上显着低于NC组(P<0.05),非酯化脂肪酸(NEFA)与β羟丁酸(BHBA)浓度显着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与血清NEFA、BHBA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以上结果表明,产后低血钙奶牛围产期生产性能降低,钙调激素中1,25(OH)2D3水平较低,血清强离子差较高。产后血Ca水平与机体脂肪代谢物NEFA、BHBA存在显着负相关,低血钙奶牛的表现出更高的脂肪动员和酮体生成。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头2-5胎次、体重为771.70±94.08 kg的妊娠后期荷斯坦奶牛,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按上一胎泌乳量、胎次、体况评分、预计产犊时间分为28个区组,每个区组3头,随机分入3个不同围产前期日粮组:对照组(CON,基础日粮):DCAD+10.11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添加组(ND,添加阴离子盐):DCAD-24.40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高Ca添加组(NDCA,添加阴离子盐与Ca):DCAD-24.44 m Eq/100 g、Ca 1.95%;每个处理组28头,分娩后饲喂同一泌乳日粮。每头牛试验期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分析结果显示:(1)NDCA组奶牛产前DMI显着高于ND组(P<0.05)。产后阶段,与CON相比,ND组奶牛平均DMI增加了5.64%,NDCA组奶牛产后DMI显着增加了7.65%(P<0.05),泌乳净能(NEL)、CP、NDF、ADF、Ca、P养分摄入量以及总能(GE)、DM、CP表观消化率显着升高(P<0.05);围产后期体重损失NDCA、ND与CON相比降低了33.60%、24.19%,且NDCA组BCS损失在各组间最低(P<0.05)。NDCA组奶牛初乳乳脂率、乳糖率显着提高,体细胞数(SCC)降低(P<0.05)。围产后期ND与NDCA组奶牛常乳乳糖率显着提高、SCC降低(P<0.05),NDCA组泌乳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ND、NDCA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显着提高,同时显着增加了奶牛产前的尿Ca排泄(P<0.05),围产后期低血钙(Ca<2.0 mmol/L)发生率降低,产乳热发生率以NDCA组最低。ND、NDCA组奶牛产前及产犊时尿液p H显着降低(5.5-6.0,P<0.05),产犊时血液p H、HCO3-与SID显着低于CON(P<0.05);钙调激素中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 P)无显着变化,1,25(OH)2D3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显着高于CON(P<0.05),其调控下游的骨动员活动标志分子:Ⅰ型胶原C端肽(CTX I)、羟脯氨酸(HYP)在产后24 h显着升高(P<0.05),BGP:CTX I下降(P<0.05),同时Ca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ND和NDCA显着改善了奶牛围产后期能量负平衡(NEB,P<0.05),NDCA组在产后1周的EB高出CON组17.66%、ND组6.37%。脂肪代谢相关调控激素中,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脂联素(APN)显着降低(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激素分泌升高(P<0.05);此外,NDCA显着提高了胰岛素(INS,P<0.05),降低胰高血糖素(GC)分泌(P<0.05)。血清脂肪代谢物中NEFA水平在ND、NDCA组奶牛中显着降低(P<0.05)。(4)脂肪合成相关酶中脂肪酸合成酶(FAS)酶活在ND与NDCA组中显着升高,NDCA组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肪氧化分解相关酶中ND与NDCA组奶牛激素敏感酯酶(HSL)、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酶活较CON组显着降低,且NDCA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活化分子辅酶A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在ND、NDCA组中显着降低(P<0.05),转运分子肉碱、酰基肉碱及氧化产物乙酰Co A、BHBA、乙酰乙酸在NDCA组显着降低(P<0.05)。肝脏脂肪转运蛋白中NDCA组奶牛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po B100)水平显着提高(P<0.05),NDCA进一步显着降低了奶牛肝损伤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P<0.05)。(5)ND、NDCA组奶牛产后免疫球蛋白Ig A、M水平显着升高(P<0.05),机体LPS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显着降低(P<0.05);NDCA在产后7 d进一步显着降低LPS及炎性细胞因子(P<0.05)。奶牛产后与低血钙、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不良健康评分以NDCA组最低。以上结果表明,产前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可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缓解NEB;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提高围产后期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提高。添加阴离子盐提高了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使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羟化及转运增强,进一步从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添加阴离子盐提高脂肪合成调控相关激素分泌和酶活;降低了脂肪分解调控激素、酶活、NEFA及其氧化活化,阴离子盐补充高Ca进一步降低分解酶酶活、脂肪酸转运、氧化及酮体生成;并提高肝脏脂肪转运蛋白,缓解了肝脏损伤。阴离子盐添加增强了奶牛产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产后疾病发生率以阴离子盐高Ca组最低。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基于试验二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奶牛产后NEB与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方面影响的内在代谢途径。试验随机选取CON、ND、NDCA组奶牛各8头,通过LC-MS方法分析了奶牛产后24 h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发现:(1)ND、NDCA显着降低了奶牛产后血清中长链脂肪酸水平(P<0.05);NDCA添加显着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通路(P<0.05),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酰胆碱水平显着升高(P<0.05),同时显着降低脂肪酸代谢物:甲基丁酰肉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酸和BHBA水平(P<0.05),NDCA与ND相比进一步显着降低了血清脂肪酸癸二酸、10Z-十九烯酸浓度(P<0.05)。(2)ND显着影响了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提高了其代谢通路中泛酸分解代谢产物尿嘧啶和N-氨基甲酰-β-丙氨酸及缬氨酸水平(P<0.05),而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血清中泛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参与脂肪酸氧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生物合成减弱,而促进脂肪合成的烟酰胺水平显着升高(P<0.05)。(3)NDCA显着提高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与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中乌头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的浓度(P<0.05),增强了参与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4)ND与NDCA显着影响了奶牛产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P<0.05):其中NDCA组尿素循环代谢中间产物精氨酸、瓜氨酸、N(2)-乙酰-L-鸟氨酸浓度显着下降(P<0.05),尿素循环减弱,并进一步提高了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浓度。(5)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吡咯烷酮羧酸、尿嘧啶、尿苷和泛酸5种代谢物可作为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肌酸、棕榈酰甘氨酸、甘油磷脂酰胆碱、丙氨酸、蛋氨酸、N(2)-乙酰-L-鸟氨酸、烟酰胺和泛酸8种代谢分子为阴离子盐高Ca添加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阴离子盐降低了奶牛产后脂肪动员的长链脂肪酸生成,影响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参与脂肪酸氧化活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合成下降;阴离子盐搭配高Ca进一步降低奶牛产后血清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并影响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提高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胆碱水平,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尿素循环减弱。综上所述,产后低血钙奶牛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机体脂肪动员增加。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提高常乳乳品质;阴离子盐结合高Ca可进一步显着提高奶牛产后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围产后期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显着提高。阴离子盐添加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促进了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的羟化及转运,增强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低血钙发生率下降。阴离子盐添加缓解了奶牛产后NEB,降低脂肪分解相关激素和酶活、及产物长链脂肪酸生成,通过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减弱脂肪酸活化,从而减少脂肪动员;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降低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转运分子、下游氧化酶酶活与氧化产物、酮体生成,促进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与脂肪转运脂蛋白,并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缓解了肝脏损伤与酮体积累。阴离子盐添加提高了奶牛产后机体免疫、降低了炎症反应,阴离子盐结合高Ca添加使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及不良健康评分降低。

王春磊[8](2019)在《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生产中,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维持奶牛高产奶量,通常会提高基础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精料的比例,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求。这种高精日粮含有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在奶牛瘤胃内长时间反复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致使瘤胃pH值长时间低于正常值,造成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破坏,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研究表明,将酵母添加到奶牛日粮中不仅可以为奶牛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缓解SARA的负面影响。而甘油可以作为生糖先质减轻奶牛能量负平衡引起的疾病,也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中。另外,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繁殖性能和抗氧化等功能,它能清除自由基,缓解奶牛的氧化应激。在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甘油、硒或酵母的试验研究已有很多,但将甘油、硒和酵母三者相结合应用到奶牛特别是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奶牛,却鲜有报道。本实验室利用分离获得的高产甘油酿酒酵母菌株和富硒酵母菌株,通过适当的条件发酵,成功的制备了富含甘油和硒的酵母制剂。本试验在对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和稳定性测定后,研究了该制剂对患SARA的泌乳荷斯坦奶牛瘤胃代谢、乳品质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一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及其稳定性测定本试验首先利用高碘酸氧化法检测本实验室制备的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中的甘油含量;然后将本制剂分装于洁净的塑料桶内于室温(25℃)下保存,每隔15 d检测一次制剂中的甘油含量和酵母活菌数,借此来评价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制备的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中甘油含量为109.41 g·L-1,酵母活菌数为7.9×108CFU·mL-1;存放至第60d时,甘油含量为107.15 g·L-1,活菌数为5.5×105 CFU·mL-1;存放至第75d时,甘油含量为106.19g·L-1,活菌数为3.2×103 CFU·mL-1。本试验表明,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在常温下存放至少两个月,其稳定性仍较好。试验二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评价其对瘤胃液pH值及其他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分为无酵母组(即对照组)和酵母组(即试验组),将4头经产瘤胃瘘管奶牛随机分配到两组,每组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于午饲时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1L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含酵母硒5mg,甘油109.41g,酵母7.9×108CFU·mL-1)。本试验共分2期完成,每期包括预试期12d,采样期3d,分别于试验的第13d、14d、15d午饲前采集血液样品,于午饲后0h、2h、4h、6h采集瘤胃液样品。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奶牛饲喂后4 h的瘤胃液pH=5.52相比,试验组奶牛饲喂后4 h的瘤胃液pH值显着升高为5.62(P<0.05);且试验组奶牛具有更高的瘤胃平均pH值(P=0.07)。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为25.4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丙比为2.43,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浓度为1.25mg·mL-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氨氮浓度(6.58mg·dL-1)较对照组有一定的升高(P=0.08),而LPS浓度(1.3 × 104EU·mL-1)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7),瘤胃液中乳酸浓度和血液中乳酸、LPS浓度以及pH变化均不明显。本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提高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浓度和丙酸占比,降低乙丙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SARA。试验三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评价其对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产犊胎次、泌乳量及体况评分相近的泌乳初期奶牛20头,随机分配到2组:无酵母组(即对照组)和酵母组(即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于午饲时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1 L(含酵母硒5 mg,甘油109.41g,酵母7.9×108CFU·mL-1),分别进行3d预饲和为期21 d的正式试验。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于正式试验的第0d、7d、14d、21 d采集乳样和血液样品。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葡萄糖和总蛋白浓度分别为178.9U·mL-1、64.55 mmol·L-1和71.22g·L-1,均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略有升高趋势(P=0.09);试验组奶牛乳中的乳脂率为3.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蛋白率为3.15%,相较于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6),体细胞数较对照组略有下降趋势(P=0.07),而奶牛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本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SARA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乳品质。

魏趁,赵俊金,黄锡霞,杨红杰,张梦华,葛建军,马光辉,张晓雪,王丹,尤震晨,胥磊,姜徽,赵番番,巨星,李云霞[9](2019)在《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多年来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遗传改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遗传评估工作开展较少。为加快西门塔尔牛的遗传进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门塔尔牛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评定、遗传趋势的分析、组建核心群并对比总性能指数(total performance index,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旨在为今后制定和优化适合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74—2014年出生的2 495头西门塔尔牛母牛生产性能记录、DHI测定记录、成母牛体重及外貌鉴定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对305 d产奶量(305MY)、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总固体(TS)、体细胞数(SCS)、成母牛体重(MCW)和外貌评分(TC)性状进行方差组分和育种值估计,并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成母牛体重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最终通过总性能指数公式对该牧场种公牛进行遗传评价及筛选核心母牛群。【结果】西门塔尔牛305MY、MFP、MPP、MLP、TS、SCS、MCW和TC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15、0.12、0.12、0.32、0.09、0.60、0.19,305MY、TS和MCW属于高遗传力(h2>0.3),MFP、MPP、MLP和TC属于中等遗传力(0.1<h2<0.3),SCS属于低遗传力(h2<0.1)。对西门塔尔牛各性状遗传趋势进行分析,1974—2007年间305MY性状遗传趋势变化不明显,2008—2012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6年间MFP和MPP这两个性状遗传趋势略呈下降的趋势,2007—2013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0年间SCS性状的遗传趋势呈上升趋势,2001—2012年间遗传趋势总体呈下升趋势;1974—2007年间MCW性状的遗传趋势上下波动较大,2008—2011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西门塔尔牛总性能指数公式对种公牛、大群母牛群和在群母牛群进行育种值排队,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公牛TPI值为552.45,排在前10位的公牛平均TPI值为383.41,从在群母牛中筛选出100头核心母牛群平均TPI值为214.91,100头核心群母牛305MY、MFP、MCW和TC表型值均值分别为7 095.10 kg、4.13%、696.53 kg和76.73,与在群母牛群平均表型值相比要高。通过对比不同分组305MY性状选择、MPP性状选择和TPI选择各性状育种值的差异,得出TPI选择要优于单性状选择。【结论】近年来西门塔尔牛305MY、MPF、MPP和MCW育种值明显增加,SCS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明对西门塔尔牛选育及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比较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证明了在生产实践中综合选择指数更实用,牧场可加大TPI值高的种公牛的使用程度,并以100头核心母牛群为基础,扩群,通过选择优秀的公牛进行繁育、扩群,从而达到提高全群西门塔尔牛生产指标的目的。

刘志杰[10](2018)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海高牧业2012年2017年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数据,探讨该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提高牧场的饲料营养调控能力和有效合理供给原料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产奶量从2月下旬开始明显上升,到达6、7月份产奶量最高,涨幅为8%,差异显着P<0.05;从9月末开始明显下降,到达11、12月份的产奶量最低,降幅为7%,差异显着P<0.05。2.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乳中能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均与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反,即从每年的1月份开始明显下降,到达7月份乳成分最低,降幅为10%;从8月份开始明显上升,乳成分到达12月份最高,涨幅为11%。3.每年各月乳中各成分的生产量没有显着性差异,这与浓缩效应有关。4.产奶量和每公斤乳中能量与气温的变化有关,且冬季气温下降时更容易影响产奶量和每公斤乳中能量。5.产奶量、4%标准乳和能量校正标准乳产奶量随季节性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产奶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4%标准乳和能量校正标准乳产奶量的变化幅度。

二、关于校正不同乳脂率奶量公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校正不同乳脂率奶量公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GWAS、CNV及ROH挖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重要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遗传评估研究进展
        1.1.1 奶牛的表型性状
        1.1.2 选育方法和遗传评估模型
        1.1.3 综合选择指数和多国联合评估
    1.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2.1 基因分型技术
        1.2.2 基于SNPs的GWAS分析策略
        1.2.3 常用的GWAS分析方法
    1.3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进展
        1.3.1 拷贝数变异定义
        1.3.2 拷贝数变异对基因功能的影响
        1.3.3 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方法
        1.3.4 人类复杂疾病拷贝数变异
        1.3.5 牛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1.4 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研究进展
        1.4.1 杂合性缺失定义
        1.4.2 杂合性缺失的研究意义
        1.4.3 牛基因组ROH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和SCS遗传评估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表型记录
        2.1.2 数据处理
        2.1.3 固定效应方差分析
        2.1.4 遗传评估模型
        2.1.5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
        2.1.6 个体育种值估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产奶性状和SCS描述性统计量
        2.2.2 非遗传因素分析
        2.2.3 各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2.2.4 表型值和育种值分布及其相关性
    2.3 讨论
        2.3.1 各性状表型值分析
        2.3.2 泌乳曲线及表型相关
        2.3.3 各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2.4 小结
第三章 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和SC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1.1 表型数据
        3.1.2 基因型数据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型数据质控
        3.2.2 主成分分析
        3.2.3 关联分析
        3.2.4 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NPs标记信息
        3.3.2 群体结构
        3.3.3 GWAS分析结果
        3.3.4 多效性基因组窗口的筛选
    3.4 讨论
        3.4.1 群体结构
        3.4.2 产奶性状GWAS分析结果
        3.4.3 多效性QTLs的筛选
    3.5 小结
第四章 荷斯坦奶牛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试验群体和表型数据
        4.1.2 基因型和信号强度文件
    4.2 试验方法
        4.2.1 SNPs数质量控制
        4.2.2 推断拷贝数变异
        4.2.3 比较CNV,构建基因组CNVRs及可视化
        4.2.4 基于CNVRs的关联分析
        4.2.5 CNV区域基因功能注释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NPs和CNVs数据质控
        4.3.2 ARS-UCD1.2和UMD3.1基因组版本中的拷贝数变异
        4.3.3 ARS-UCD1.2和UMD3.1基因组版本中的拷贝数变异区域
        4.3.4 产奶性状与CNVRs的关联分析
        4.3.5 显着CNV区域重叠的QTLs
        4.3.6 显着CNV区域的基因功能注释
        4.3.7 CNV区域重要基因的发现
    4.4 讨论
        4.4.1 SNPs标记信息
        4.4.2 CNVs和CNVRs结果比较
        4.4.3 CNVRs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4.4.4 显着基因的功能注释
        4.4.5 高频CNVR区域的重要基因
    4.5 小结
第五章 荷斯坦奶牛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研究
    引言
    5.1 研究方法
        5.1.1 试验样本
        5.1.2 检测ROH
        5.1.3 计算基因组近交系数(FROH)
        5.1.4 ROH区域统计分析及可视化
        5.1.5 基因功能注释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常染色体上的SNP密度分布情况
        5.2.2 ROH分布和近交系数
        5.2.3 ROH总长占各染色体的比例
        5.2.4 各牧场试验牛群基于ROH的近交程度
        5.2.5 各长度分组下ROH的统计量
        5.2.6 ROH窗口在各染色体上的频率分布
        5.2.7 ROH可视化结果
        5.2.8 高频ROH区域上基因的功能注释
    5.3 讨论
        5.3.1 检测和统计ROH
        5.3.2 基于ROH的近交系数
        5.3.3 可视化ROH区域及精细定位
        5.3.4 高频ROH区域的基因功能注释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第七章 展望
    7.1 论文不足之处
    7.2 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青蒿素对奶牛乳汁代谢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1.1 青蒿素的概述
        1.2 青蒿素在畜牧业的研究进展
        1.3 青蒿素在奶牛养殖业的研究进展
    2 代谢组学技术
        2.1 代谢组学的概述
        2.2 代谢组学在畜牧业的应用
        2.3 代谢组学技术在奶牛中的研究进展
    3 奶牛泌乳及乳脂合成的调节
        3.1 奶牛乳腺发育及泌乳功能的调节
        3.2 奶牛乳脂肪的合成及代谢
        3.3 乳脂肪关键信号的转导通路及相关基因
        3.3.1 AMPK信号通路
        3.3.2 mTOR信号通路
        3.3.3 SREBP信号通路
        3.3.4 P13K-AKT信号通路
        3.3.5 PPAR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蒿素对奶牛乳汁代谢产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1 奶牛乳成分测定
        1.4.2 代谢组样品处理与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饲喂青蒿素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2.2 代谢物种类分析
        2.3 多变量统计分析
        2.4 代谢物总体分布差异的可视化
        2.5 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2.6 差异代谢物途经分析
        2.7 奶牛泌乳性能与差异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及乳脂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仪器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溶液的配置
        1.2.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
        1.2.3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的检测
        1.2.4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合成产物的检测
        1.2.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2.2 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青蒿素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合成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仪器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测定指标及相关测定方法
        1.2.2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合成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2 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合成中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与试验饲粮
    1.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舍干球温度与THI
    2.2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比较
    2.3 THI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2.4 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THI的相关性
    2.5 产奶量与THI、乳成分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4)影响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产犊年度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
    2.3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
    2.4 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相关性分析
    2.5 荷斯坦牛不同胎次305 d泌乳性能拟合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温湿指数对武汉市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其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文献综述
        1.2.1 温湿指数对DHI指标的影响
        1.2.2 DHI指标对温湿指数回归关系的研究进展
        1.2.3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2.4 DHI指标的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分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分析软件
    2.3 分析方法
        2.3.1 数据有效性分析
        2.3.2 按月合并不同牛场的资料
        2.3.3 按相同月份合并不同年份的资料
        2.3.4 DHI各指标对THI的回归曲线拟合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按相同年月合并各奶牛场的资料
        3.1.1 DHI指标与THI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3.1.2 DHI指标与THI的相关性分析
    3.2 按各月份处理不同年份的资料
    3.3 指标对THI的最优回归模型
        3.3.1 作指标全部观测值对THI的最优回归曲线
        3.3.2 作指标月平均值对THI的最优回归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按月合并不同牛场资料结果的讨论
    4.2 指标观测值随THI变化趋势的讨论
    4.3 按相同月份合并不同年份资料的讨论
    4.4 指标对THI回归建模的讨论
    4.5 试验的优点及不足
    4.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6)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绪论
文献综述
    1 DHI体系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1 DHI体系概述
        1.2 我国DHI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
        1.3 国外DHI研究进展
    2 DHI测定指标
        2.1 产奶量
        2.2 体细胞数(SCC)
        2.3 体细胞评分(SCS)
        2.4 乳糖
        2.5 牛奶中的乳蛋白和乳脂
        2.6 乳脂肪蛋白比
        2.7 尿素氮
    3 DHI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
        3.1 提高牛奶质量并指导乳房的健康管理
        3.2 DHI技术指导奶牛育种工作
        3.3 指导奶牛场的疾病防治
        3.4 指导奶牛的生产管理工作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奶牛生产的季节特点及其影响产奶量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舍和饲养方式
        1.2 生产管理
        1.3 产奶量的测定
        1.4 数据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月份产犊牛比例
        2.2 各月份不同群组的日产奶量
        2.3 产奶量的降低比率
        2.4 六月份产奶量与七月份降幅
        2.5 泌乳时期以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月份分娩、开产奶牛产奶量的比较
        3.2 短期、持续高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3 泌乳时期以及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乳中体细胞数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
        1.2 数据处理
        1.3 试验分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月份与奶牛胎次对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2.2 泌乳前期(1~100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3 泌乳中期(101~200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4 泌乳后期(201~305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5 泌乳天数超过305天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6 体细胞数对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3 讨论
        3.1 体细胞数(SCC)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奶牛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3 体细胞数对乳成分的影响
        3.4 自然月份对体细胞数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月份、胎次以及泌乳天数对乳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试验方法
        1.3 不同自然月份、胎次、泌乳天数数据分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自然月份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2 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3 不同泌乳天数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4 牛舍改造对乳成分的影响
        2.5 产奶量对乳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自然月份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2 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3 不同泌乳天数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4 牛舍改造对乳成分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特征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特点
        1.2 奶牛围产期代谢变化
        1.2.1 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变化
        1.2.2 奶牛围产期蛋白质代谢变化
        1.2.3 奶牛围产期糖代谢变化
        1.3 奶牛围产期免疫状态
        1.4 奶牛围产期血钙稳衡
    2 奶牛低血钙症
        2.1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能量代谢紊乱
        2.2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免疫抑制
    3 日粮钙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影响
    4 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及阴离子盐
        4.1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酸碱平衡的影响
        4.3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的影响
        4.4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5 组学技术在围产期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6 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
        2.2.2 血液生化指标
        2.2.3 血液钙调激素及分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3.2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钙调激素水平及SID比较
        3.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代谢物比较
        3.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4.2 围产期奶牛血钙及钙调激素比较
        4.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血液代谢物比较
        4.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5 小结
    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测定
        2.2.2 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表观消化率
        2.2.3 体液酸碱平衡与血钙稳衡
        2.2.4 血清代谢物
        2.2.5 脂肪代谢
        2.2.6 免疫与疾病发生率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酸碱平衡及钙代谢的影响
        3.3.1 体液酸碱平衡
        3.3.2 血钙稳衡
        3.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3.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3.5.1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3.5.2 脂肪合成相关酶
        3.5.3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3.5.4 肝脏脂肪转运相关分子及肝脏功能
        3.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与疾病发生率影响
        3.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3.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3.6.3 疾病发生率
        4 讨论
        4.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4.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体液酸碱平衡与钙代谢的影响
        4.3.1 体液酸碱平衡
        4.3.2 血钙稳衡
        4.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4.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4.5.1 能量平衡
        4.5.2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4.5.3 血清脂肪代谢物
        4.5.4 脂肪合成相关酶
        4.5.5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4.5.6 肝脏脂肪转运分子及肝脏功能
        4.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4.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4.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4.6.3 疾病发生率
        5 小结
    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1 样品采集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检测样本前处理
        2.2.4 样本LC-MS分析
        2.3 数据分析
        2.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2.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LC-MS数据可靠性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PCA)
        3.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4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3.5 重要差异代谢分子分析(VIP)
        3.6 差异代谢分子通路富集分析
        3.7 生物标志物筛选
        4 讨论
        4.1 脂肪代谢
        4.2 有机酸代谢
        4.3 氨基酸代谢
        4.4 非氨基酸含氮化合物代谢
        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全文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略语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
        4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
        4.1 调整日粮结构
        4.2 使用添加剂
    第二章 酵母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 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1.1 细胞形态
        1.2 生理特性及生长条件
        1.3 生殖方式及生活史
        2 酵母的生物学效应
        2.1 酵母的益生菌效应
        2.2 酵母细胞成分的有益作用
        2.3 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解毒作用
        2.4 酵母对微量元素的生物转化作用
        3 动物饲料添加的酵母产品
        3.1 活性干酵母产品
        3.2 营养性酵母产品
        3.3 酵母片段产品
        3.4 特种酵母产品
        4 酵母产品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4.1 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4.2 对单胃动物及家禽的影响
        4.3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及其稳定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油标准曲线
        2.2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保存及稳定性
        3 讨论
    第四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1.5 试验样品的测定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液和血液pH值的变化
        2.2 瘤胃液VFA浓度的变化
        2.3 瘤胃液和血液乳酸浓度的变化
        2.4 瘤胃液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变化
        2.5 瘤胃液和血液LPS浓度的变化
        3 讨论
        3.1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pH值的影响
        3.2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VFA浓度的影响
        3.3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3.4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MCP浓度的影响
        3.5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LPS浓度的影响
    第五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1.5 试验样品的测定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日平均DM的变化
        2.2 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2.3 奶牛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变化
        3 讨论
        3.1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日平均DMI的影响
        3.2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血液抗氧化能力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9)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305d产奶量的校正
    1.3 体细胞数转换为体细胞评分
    1.4 DHI数据平均值的计算
    1.5 统计分析方法
    1.6 总性能指数
2 结果
    2.1 各性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西门塔尔牛各性状的方差组分及遗传力
    2.3 西门塔尔牛各性状的遗传趋势
    2.4 TPI公式的建立
    2.5 核心群的选择
3 讨论
    3.1 西门塔尔牛各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及遗传力分析
    3.2 西门塔尔牛各性状的遗传趋势分析
    3.3 西门塔尔牛TPI的分析
    3.4 TPI选择与单性状选择的差异分析
4 结论

(10)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奶业现状
    1.2 品种和育种改良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3 胎次和泌乳阶段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4 饲养管理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4.1 饲料营养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4.2 饲养管理因素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5 环境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6 季节性变化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7 其他乳成分的影响因素
        1.7.1 影响冰点的因素
        1.7.2 影响干物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的因素
        1.7.3 影响乳中矿物质和酸度的因素
    1.8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实验研究部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搜集和整理
        2.1.2 饲养管理和饲草料情况
        2.1.3 统计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
        2.2.1.1 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2.2.1.2 小结
        2.2.2 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
        2.2.2.1 乳脂率的季节性变化
        2.2.2.2 乳蛋白率的季节性变化
        2.2.2.3 乳糖率的季节性变化
        2.2.2.4 干物质率的季节性变化
        2.2.2.5 酸度的季节性变化
        2.2.2.6 每公斤牛奶能量的季节性变化
        2.2.3 标准乳、ECSM产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产奶量变化的比较
        2.2.3.1 标准乳的季节性变化
        2.2.3.2 能量校正标准乳的(ECSM)变化规律
        2.2.3.3 产奶量、标准乳和ECSM的比较
        2.2.3.4 小结
        2.2.4 每公斤乳中能量与温度曲线的对比
3 整体讨论
    3.1 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
    3.2 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
    3.3 气温与产奶量的乳成分关系
    3.4 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机理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关于校正不同乳脂率奶量公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GWAS、CNV及ROH挖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重要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D]. 刘丽元. 宁夏大学, 2021(02)
  • [2]青蒿素对奶牛乳汁代谢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 侯昆.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3]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童津津,张华,吴富鑫,牛慧,熊本海,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7)
  • [4]影响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因素分析[J]. 梁艳,张强,唐程,郭佳禾,王梦琦,张慧敏,李明勋,杨章平,毛永江.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4)
  • [5]温湿指数对武汉市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其评估模型研究[D]. 赵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6]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D]. 王维.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D]. 张翔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8]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D]. 王春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J]. 魏趁,赵俊金,黄锡霞,杨红杰,张梦华,葛建军,马光辉,张晓雪,王丹,尤震晨,胥磊,姜徽,赵番番,巨星,李云霞.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5)
  • [10]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D]. 刘志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不同乳脂率修正奶量配方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