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商业用途 - 3Com 电缆调制解调器

家庭和商业用途 - 3Com 电缆调制解调器

一、家用,商用均有——3Com Cable Modem全(论文文献综述)

傅艳敏[1](2017)在《《国际机器人联盟“服务机器人”》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服务机器人成了企业竞争领域的新蓝海,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投身到了服务机器人的研发队伍当中。在此基础上,政府科技部门前瞻性的决策和企业对国际服务机器人发展动向的准确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是笔者基于在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参与的英译汉翻译项目撰写而成的。项目文本系国际机器人联盟网(IFR)官网上的18篇文章,包括服务机器人的定义、产品类别、统计数据和15个服务机器人案例研究。项目涵盖两部分内容:科技情报翻译和情报文章整理。因此,本报告亦将围绕上述两项活动展开。笔者将通过详细的翻译案例来阐述翻译中的重难点,总结此次服务机器人翻译项目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及其规范译法,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长词缩写、音译和非英语词汇的处理等方法优化语句,怎样通过语序调整、被动转换、拆译和综合等翻译方法完善译文,怎样立足译文书写情报文章,以期为服务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翻译提供借鉴。

唐雁[2](2013)在《TD-SCDMA Femto(家庭基站)在中国移动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业务也随之增长迅速。由于通信系统的小区覆盖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高,建筑物穿透特性较差,室外宏基站信号无法深入到室内,网络覆盖质量已成为阻碍中国移动TD-SCDMA进一步发展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能够提高室内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的技术。Femto(家庭基站)正是用于增强室内覆盖的一项新兴技术,它的发展推动了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它相比于同类技术,具有成本低、服务质量高等优点,并且不需要改变核心网。因此,Femto更适合于室内覆盖的环境,它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Femto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标准化组织和业界的密切关注。本文首先对Femto(家庭基站)的引入及概念进行了解释,阐述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并对TD-SCDMA Femto(家庭基站)的技术原理、基本要素、系统组成和网络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总结目前Femto产业发展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问题,参照国内其他3G运营商的发展态势,全面探讨了中国移动引入TD Femto对解决网络覆盖问题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试验网的建设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引入TD-Femto基站的建议。最后对Femto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商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Femto技术的应用,使运营商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良好的室内信号覆盖,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同时丰富了业务种类,提高用户黏性,由于该技术改善了室内信号质量,用户手机发射功率很小,给用户带来的是更长的手机待机时间,同时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并且在LTE时代更是不可或缺的组网形态。

曾涛涌[3](2010)在《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网融合是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个独立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将在业务体验层面走向趋同,为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标志着我国的三网融合正式启动。在三网融合时代,每一种网络都可承载另外两种网络的业务,这将导致三种网络之间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因此各个网络的运营商必须对如何进入对方市场或如何抵御对方对己方市场的进入开展研究。现实中,我国电信运营商已经借助IPTV业务在广电市场这个高度行政垄断的领域进行了实质性进入,并发展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用户。虽然我国广电网络行业也已经在局部地区推出了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但网络规模有限且推广力度不足,因而市场份额甚小。当三网融合大幕正式开启之后,广电网络行业既会面临电信运营商强势进入广电市场带来的挑战,也将迈出进军电信市场的步伐,而宽带业务市场正是一个值得进入且必须进入的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广电网络行业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本文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完成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逻辑思路。第二部分基于对广电业的现状和三网融合对广电业的要求,比照电信运营商的特征提出了广电运营商的设想。在三网融合时代,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大行业的经营者将凭借各自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广义的全业务运营,而广电运营商则是代表广电业参与广义全业务运营的网络主体和市场主体。第三和第四两个部分对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展开了详细分析。第五部分论述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战略扩张选择。最后,第六部分对宽带业务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总结电信运营商开发宽带业务市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广电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建议。本文写作期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编写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出台之时,本文对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策略建议同步出炉。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显着的时效意义,可为广电网络行业即将开展的经营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这是本文做出的一点实际贡献。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文对广电运营商提出的设想主要集中在网络主体和市场主体这两个方面,但就一个产业组织而言,它是多个层面的结合体,还应当包括法律、管理和资本等方面的特征。但因作者学识有限,未能就广电运营商上述方面的特征展开论述。第二,前文提到,在本文写作的同时,我国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正在拟定之中。从有关方面传出消息,代表不同行业利益的各方在方案拟定过程中激烈博弈,均站在有利于自身的立场提出方案意见,部分意见大大超出业界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最终出台的试点方案与本文研究赖以成立的基础产生较大差异,那么本文的价值将受到影响。这是在政策未明朗条件下提前进行策略研究不可避免会面临的问题。

易绍华[4](2009)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媒介融合加速,网络化渗透让电视面临着艰难选择,这种选择的艰难性来自电视媒体在两种现状之间的碰撞与困惑:一方面,电视媒体目前的经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领跑其他传统媒体,日子仍旧好过。而要摒弃长期传统观念、颠覆既有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牺牲眼前利益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新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现实,积极应对网络化挑战。而电视媒体在网络化生存面前显得步履蹒跚,发展思路和策略指导更是捉襟见肘。在这一背景之下,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力求剖析传媒网络化内在规律,为我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发展提供某种具体发展模式,以便于业界同仁在电视网络化实务运营中有所参鉴。笔者从电视媒体网络化的生存形态视角出发,以逻辑方法论证网络化趋向的必然性。电视媒体选择网络化生存是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发展的必然,摆在电视人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合理制定战略和策略,以期在网络化生存的四条具体路径上发展得又快又好。这四条路径是:平台型网站打造、数字化频道改进、视频化业务拓展、移动化技术应用。平台型网站建设,一定要突破“窗口”局限,将网站视为一个辐射范围更加广域的全球性电子商务系统,集信息推广和产品营销于一体,形成一个服务高满意性、技术高先进性、产品高实用性、业务高扩展性的高盈利性平台。数字化频道改进,主要是在“海量专业内容、双向交互功能、多元盈利模式”三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强化。为此,务必构建网络化的电视产业链,建立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机制;开展资本运作,整合民营资源,推动内容产业大发展;拓宽产业经营领域,摸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要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中心,建立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基于网络营销系统的内容平台;构筑以家庭消费为内容指向的数字中心。网络化视频业务扩展,面临着五大压力:受众压力、同业压力、域外压力、业外压力和上级压力。也恰恰是这些压力的存在化成了电视媒体网络化视频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其他形态的传媒相比,电视媒体具备发展视频业务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来自其专业性的媒介属性、专业性的人才和设备以及几十年来的资源储备。在发展网络电视方面,要注意“双轨并行”策略:开路网络电视(WebTV)要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闭路网络电视(IPTV),要应合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与电信方面在“竞合”中发展。移动化趋势来自三股力量:受众(个体内在)对自由的无限追求、技术进步提供更优的移动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形态变迁。“施拉姆公式”和“长尾理论”揭示了移动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近乎上述同样的理由,电视媒体的移动化和网络化汇流势不可挡。电视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克服当前存在的标准之争,以“合气生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以“资源互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以“广开财源”策略丰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以“丰富而适配”的策略打造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以“竞合之道”策略实施移动化电视网路的生产运营;以“平等与开放”策略寻求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传统的电视产业生产形态在网络化技术冲击下,已经发生变革: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以及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对于网络化电视产业而言,其主要核心资源优势首先是文化内容产品(形成虚拟产品信息流),其次是未来掌握的消费者个体数据库(消费者信息流)。由于网络化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电视产业延伸到实体产品的经营甚至生产领域(形成实体产品信息流)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与此同时,配合电子商务运营的金融支付系统和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电视市场机制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网络化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对电视产业的渗透必然要求网络化生产关系与之适配。电视产业新体制呼之欲出,网络化对电视产业新体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要求:经营体制的变迁、传输体制的变迁、制播体制的变迁、投融资体制变迁以及管理体制的变迁。

侯威[5](2009)在《电力L2C2的研究》文中指出最近电力线通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电力L2C2(Low-voltage Line CarrierCommunication),即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电力线网络作为高速数据的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等服务,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组成小区配电变压器供电范围内的宽带接入网,而且可以利用遍布家庭各个房间的电源插座组成家庭局域网,作为其他宽带接入方式的延伸和补充。由于高速电力线通信利用原有的电力线,不需重新布线,并且220V低压电力用户比有线电视、电话用户普遍得多,电力线高速通信技术拥有其他宽带接入技术无法比拟的巨大潜在用户群。本文首先论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本概况,包括其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和在相关技术与研究领域的独特性,以及实现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主要技术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然后概述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接着本文研究了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信道特性,包括输入阻抗的变化特性、信号的衰减特性与噪声干扰特性等。由于低压电力线是用于传输电力而不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以它本身并非十分理想的通信信道。要想在低压电力线上可靠地传输高速数据信号,除了需要详细地分析低压电力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外,还需在此基础上为低压电力线通信选择适当的调制技术。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最为突出的技术就是扩频通信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Or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抗多径效应的能力,能很好地适用于电力线特殊的通信环境。本文对扩频通信和OFDM两种调制技术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OFDM技术更适合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之后,本文基于Intellon公司的单片电力线调制解调芯片INT5200和以太网控制器KS8721LS对整个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总体方案及其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设计,用以实现以太网与低压电力线之间的桥接以及高频通信信号在低压电力线上的传输。本文完成了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主要硬件电路的相关设计和基于MATLAB的OFDM调制技术的仿真工作。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设计证明,采用ODFM技术,在低压电力线上进行高速的载波通信是具有可行性的,并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范晓武[6](2009)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与之相伴的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而在当前医疗保险制度下,重药物治疗,轻综合防治,致使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本文首先探讨了健康管理服务的三种模式,提出了本系统采用的建立在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和医院多方之间合作机制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的管理模式;在研究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具体应用设备和环境的本地化的系统指导规范;在.NET框架下,结合SOA和AOP技术,设计用于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实现了健康服务内容和健康服务展示和交互的方式的完全脱耦,由医生为病人制订灵活的健康方案和身体监测方案,从而提高了这类系统的实用价值。然后对系统平台和框架模型进行理解和分析,给出了本系统具体的组网模式。介绍了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比较分析了常见的两种嵌入式硬件和四种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适用于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需求的检测终端设备。最后进行了远程家庭监护系统的实例化设计和开发,并进行了临床试应用,试运行系统性能稳定,性能先进,满足设计要求,可以市场化运行。

申砾[7](2007)在《嵌入式WiMAX终端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宽带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无线宽带通信向更高速率、更大的覆盖范围、更好的移动性方向发展。WiMAX技术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无线Internet的需求,WiMAX技术是“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嵌入式WiMAX终端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即设计一个能够应用在WiMAX网络的嵌入式无线宽带终端。在此终端上可继续进行多种应用功能的开发,可以是无线VoIP手机、具有WiMAX功能的PDA、无线监控终端或者是在工业现场工作的通信模块等。本文首先对WiMAX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与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本课题研究的可行的设计方案,并确定了最终选取的具体设计方案。在系统设计中选用主处理器芯片+WiMAX芯片的模块化结构。主处理器芯片选用Freescale公司的MC9328MX1处理器,在其上可开发多种终端应用功能;WiMAX芯片选用富士通开发的MB87M3400系统芯片,这是一款性能卓越、高度集成的WiMAX系统芯片。由主处理器模块对WiMAX模块进行控制并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所设计终端系统的WiMAX接入。在本课题研究的系统设计中,作者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学习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2.提出系统的模块化结构,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完成系统硬件设计。3.进行系统软件设计工作,主要包括构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及相应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戴红宇[8](2004)在《IBM中国有限公司整合技术服务部的发展过程及前景分析》文中认为1994年中国整合技术服务部开始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务。经过十年的时间,员工从四十人发展到600人,年营业收入从零发展到近2亿美金,顺利实现了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战略转型,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本文作者于1994年加入IBM中国有限公司,一直就职于服务部门,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IBM整合技术服务部成长的历史。希望通过本文总结IBM整合技术服务部的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从实践的角度为从事IT服务和处于高速成长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根据管理重点的发展变化,笔者将IBM整合技术服务部的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快速扩张阶段和整合发展阶段,并针对各个阶段展开分析。在每个阶段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重点列举整合技术服务部的主要举措和重大事件,内容涉及了变革的沟通,市场定位,销售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本控制,服务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对四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前景分析,提出整合技术服务部在前进道路上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并提出管理对策,内容包括加强市场分析,实现客户满意,优化销售管理,实施生产率管理,以及如何理性对待成长。最后对IBM中国整合技术服务部的成长进行总结,分析其成功的秘诀,指出全球资源的依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战略,优秀的领导者,成本控制,营销管理,客户满意等成功的关键因素。

林同富[9](2003)在《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通过技术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扩展了技术发展战略的内涵。文章主要结合了实达公司发展历程,运用技术发展战略理论,阐述了企业如何根据内外环境作战略选择,以及依据所选择的战略类型进行战略实施、评价和控制。笔者详细分析研究了实达公司的成败,在此基础上,为实达公司构造了技术发展战略的新视角。

范业正[10](2000)在《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回顾。根据旅游产业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针对旅游业运营和管理的具体需求,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产业中的信息传输机制。在进一步论述了信息与通讯领域有关新技术特征与发展前景以及在中国应用的前景,推测未来中国在信息与通讯领域里可能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态势。最后,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建立地方综合信息系统网站的方案,以此推动中国旅游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同时,指出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要还经过一个理性化的进程,走稳步发展的道路。

二、家用,商用均有——3Com Cable Modem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用,商用均有——3Com Cable Modem全(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机器人联盟“服务机器人”》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项目介绍
    1.1 基本信息
        1.1.1 项目来源
        1.1.2 项目内容
        1.1.3 项目规模和时间分配
    1.2 项目分析
        1.2.1 客户需求分析
        1.2.2 目标读者分析
    1.3 项目意义
        1.3.1 对委托方的意义
        1.3.2 对机器人行业的意义
        1.3.3 对翻译行业的意义
        1.3.4 对笔者个人的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项目进度安排
    2.2 阅读文本
        2.2.1 阅读原文文本
        2.2.2 阅读平行文本
    2.3 辅助工具
        2.3.1 专业工具和资料
        2.3.2 一般性的工具和资料
    2.4 创建术语库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
        3.1.1 分析已有专业词汇的翻译
        3.1.2 解释或注释专有名词
        3.1.3 音译
        3.1.4 长词缩写
        3.1.5 非英语词汇的处理
        小结
    3.2 句子层面
        3.2.1 语序调整法
        3.2.2 被动转换法
        3.2.3 拆译法
        3.2.4 综合法
        小结
第四章 译后编撰案例分析
    4.1 改写、编撰情报文章
    4.2 文章归类、提炼主题
    小结
第五章 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和译文对照
    附录3 服务机器人国际动态简报
        本期导读
        服务机器人定义
        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别
        服务机器人统计数据
        服务机器人案例介绍

(2)TD-SCDMA Femto(家庭基站)在中国移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背景
    1.2 TD-SCDMA 网络结构介绍
        1.2.1 系统组成
        1.2.2 TD-SCDMA 关键技术
    1.3 TD-SCDMA FEMTO 建设背景
    1.4 研究内容和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FEMTO 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1 FEMTO——全新概念的新型室内基站
        2.1.1 基本概念
        2.1.2 Femto 的技术优势
    2.2 FEMTO 的主要应用场景
        2.2.1 家庭用户市场
        2.2.2 企业用户市场
        2.2.3 其他用户市场
    2.3 对运营商的价值
    2.4 对最终用户的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MTO 发展现状
    3.1 当前全球 FEMTO 发展情况
    3.2 TD-SCDMA FEMTO 发展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MTO 关键技术分析
    4.1 网络架构
        4.1.1 系统组成
        4.1.2 网元介绍
    4.2 关键技术
        4.2.1 与 WCDMA Femto 系统关键点差异分析
        4.2.2 干扰控制分析
        4.2.3 即插即用(PnP)
        4.2.4 TD Femto 的时钟同步
        4.2.5 TD Femto 的移动性管理
        4.2.6 TD Femto 与 GSM 互操作管理
        4.2.7 引入 F 频段后解决方案
    4.3 可借鉴 WCDMA FEMTO 系统关键点分析
        4.3.1 安全性管理
        4.3.2 准入控制
        4.3.3 位置指示
        4.3.4 位置检测
    4.4 回传分析
        4.4.1 Iu-h 口的 QoS 问题
        4.4.2 Uu 口的 QoS 问题
        4.4.3 回传网络建设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EMTO 组网应用与验证
    5.1 FEMTO 试商用网组网方案
        5.1.1 建设原则
        5.1.2 核心网方案及容量需求
        5.1.3 与核心网对接方案
        5.1.4 与 CMnet 对接方案
        5.1.5 计费与业务开通
        5.1.6 网络资源需求
        5.1.7 电源需求
        5.1.8 空调
    5.2 内场测试验证
        5.2.1 寻呼功能测试
        5.2.2 功率控制功能测试
        5.2.3 位置接入限制功能测试
        5.2.4 同步功能测试
        5.2.5 下行干扰检测和指示功能测试
        5.2.6 UE 注册功能测试
        5.2.7 Femto AP 覆盖
        5.2.8 Femto AP 功耗
        5.2.9 测试小结
    5.3 外场测试优化
        5.3.1 Femto 与 TD 宏网干扰测试
        5.3.2 Femto 密集部署干扰测试
        5.3.3 Femto 重选及切换参数优化测试
        5.3.4 Femto 部署对宏网解调门限影响测试
        5.3.5 Femto 部署对宏网系统间重选时延影响
        5.3.6 测试小结
    5.4 其他部署建议
        5.4.1 对网络 KPI 考核的影响
        5.4.2 对核心网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FEMTO 的引入策略
    6.1 TD 网络当前面临挑战分析
    6.2 覆盖问题解决方案可行性分析
        6.2.1 技术方案对比
        6.2.2 投资对比
    6.3 FEMTO 推广面临问题分析
    6.4 FEMTO 商业模式设计初探
    6.5 中国移动传输网络发展趋势
    6.6 TD FEMTO 引入策略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FEMTO 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7.1 FEMTO 助推全业务竞争,加快 3G 网络发展
    7.2 FEMTO 在 LTE 时代更是不可或缺的组网形态
    7.3 FEMTO 需要克服的几个问题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2 广电运营商
    2.1 三网融合
        2.1.1 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
        2.1.2 三网融合的涵义与特征
        2.1.3 国外三网融合市场发展状况
    2.2 广电业改革
    2.3 广电运营商概念设计
3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分析
        3.2.1 行业竞争分析理论概述
        3.2.2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行业竞争分析
    3.3 竞争环境分析
        3.3.1 一般竞争
        3.3.2 行业竞争
        3.3.3 品牌竞争
4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广电网络企业现状
    4.2 广电网络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4.2.1 广电网络企业的优势
        4.2.2 广电网络企业的劣势
    4.3 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的优劣势对比
    4.4 广电运营商的资源优势分析
        4.4.1 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4.4.2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资源优势分析
5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战略选择
    5.1 广电业与电信业的竞争
    5.2 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必要性
    5.3 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条件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5.3.1 企业总体战略选择理论
        5.3.2 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条件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6 广电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
    6.1 宽带业务市场
        6.1.1 电信业
        6.1.2 宽带业务
        6.1.3 宽带业务市场状况
    6.2 广电运营商制定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的原则
    6.3 广电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6.3.1 对外市场推广策略
        6.3.2 内部运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4)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媒介融合在多个层面上继续渗透
        二、网络化成为大众媒介数字化生存的形态取向
        三、世界范围内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加快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及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畴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
        二、研究视角的选取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技术路线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与电视媒介发展
    第一节 技术与媒介的关系
        一、技术促进媒介形态变革
        二、网络技术发展提升媒介在信息时代的地位
    第二节 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传媒网络化发展的几种逻辑力量
        二、中国媒体网络化发展的社会动力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与电视媒介的发展
        一、三网的概念
        二、三网融合
        三、三网融合将加速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
第二章 国外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实践参照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电视数字化频道的发展
        二、美国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
        三、美国IPTV网络电视的发展
        四、美国电视媒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分析
        五、1996年《电信法》在美国电视网络化政策规制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欧盟
        一、英国:数字电视渗透领先,媒介规制及时跟进
        二、法国:手机电视发展滞后,网络电视发展瞩目
        三、德国:重视交互业务发展,卫星电视普及迅速
        四、欧盟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制演变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概况
        二、韩国的IPTV发展
        三、韩国的移动电视发展
    第四节 日本
        一、日本对数字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二、重视数字电视全面发展,注重内容的整合开发
        三、3G技术推动日本移动媒介产业飞速发展
        四、创新的盈利模式推动数据业务快速发展
        五、日本手机电视的发展与盈利分析
    第五节 国外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一、经验与启发
        二、问题与挑战
第三章 当前中国电视媒介的网络化生存状况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对中国电视媒介的冲击
        一、互联网影响力日趋强大,分流电视媒体受众
        二、互联网传播力获得认可,蚕食电视媒体广告份额
    第二节 中国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的种种尝试
        一、我国电视台传统业务领域(频道)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二、我国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新业务领域的尝试
    第三节 中国电视媒介在网络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路径非常集中,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
        二、内容匮乏、质量不高
        三、用户数量偏小,规模效应尚难显现
        四、交互技术优势未能充分开发
        五、定位模糊,市场细分欠缺
    第四节 我国电视媒介网络化总体进程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性因素
        二、客观性因素
第四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路径之一:打造平台型网站
    第一节 网站已成为重要的电视媒介新形态
        一、注意力资源向网络媒体(网站)飘移
        二、网络媒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三、我国电视台纷纷建立自身网站
    第二节 我国电视台网站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一、触网率高,点击率低
        二、定位狭隘,缺乏"大媒体"战略
        三、设计粗放,功能简单
        四、传统组织结构束缚网站做大
        五、双向互动依旧是短板
    第三节 电视网站发展的功能取向:窗口还是平台
        一、电视网站应该是平台
        二、网络化核心原则对网站平台功能设计的要求
        三、平台型网站的核心优势分析
    第四节 如何打造平台型电视网站
        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二、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
        三、要有科学的运营策略
        四、要有实效的推广策略
        五、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第五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二:改进数字化频道
    第一节 当前数字频道电视发展的困局
        一、概念厘清
        二、我国数字频道电视总体发展进程概述
        三、当前我国数字频道电视发展遭遇的瓶颈
        四、困局背后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网络化对数字频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一、技术层面
        二、业务层面
        三、战略层面
    第三节 如何加强网络化,改进频道生存状态
        一、建构网络化的电视产业价值链
        二、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营销中心
        三、寻求与网络化配套的电视政策体系支持
第六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三: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第一节 网络视频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一、网络视频的定义
        二、网络视频的分类及特征
        三、基于前段资源可控性的类型划分
        四、IPTV(闭路网络视频)和WebTv(开路网络视频)用户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必要性:视频业务是电视网络化生存的重要资源
        二、紧迫性:网络视频市场面临的五大压力
        三、我国电视媒介网络视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视频业务市场的竞争与障碍分析
        一、民营力量的单边式暴发
        二、IPTV市场的双雄博弈
        三、电视媒介发展IPTV存在的障碍
    第四节 电视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一、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有天然优势
        二、开路网络电视(WebTV):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
        三、闭路网络电视(IPTV):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
第七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四:移动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移动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他
        一、移动化技术的定义
        二、与移动化网络技术关联的几个术语
    第二节 传媒的移动化趋势分析
        一、传媒移动化现象解读
        二、传媒移动化的内在动因分析
        三、移动化与网络化的汇流
    第三节 我国电视媒介移动化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现状概述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移动化电视网络应用的发展策略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合气生财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资源互换
        三、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广开财源
        四、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丰富而适配
        五、移动化电视网路的运营策略:竞合之道
        六、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平等与开放
第八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全能数据库及服务
    第一节 全能数据库的概念及意义
        一、全能数据库
        二、内容为王的新诠释
        三、全能数据库将是推动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网络化的电视媒介需要全能数据库平台及服务
    第二节 全能数据库生存条件下电视媒介形态的变迁
        一、传播形态的改变:柔性化、4A化、跨文化
        二、营销形态的变革:二元营销
        三、扩张形态的变革:圈屏运动
    第三节 当前我国电视媒介数据库生存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二、问题
    第四节 基于海量、个性、专业、智能的全能数据库生存
        一、海量化
        二、个性化
        三、专业化
        四、智能化
    第五节 对发展我国电视网络数据库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实现更大限度的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
        二、数据库生产的商业化机制导入
        三、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实用子库
        四、建立实用的检索系统
        五、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全能数据库
第九章 网络化生存下电视产业链构建及体制变迁
    第一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及其他
        一、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
        二、网络化电视产业链与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区别
        三、网络化电视产业链构建对我国电视媒介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生产形态的变化
        一、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
        二、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
        三、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
        四、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
        五、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第三节 建构"三流合一"的电视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当前网站发展模式的启发
        二、信息流:(虚实)产品库和消费者库的信息映射与汇流
        三、物流:是建立在海量个性市场需求导向上的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四、资金流:为产业模式的循环提供血液和发展动力
        五、三流合一:网络化电视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网络化背景下电视产业体制的变迁
        一、当前电视产业体制的弊端
        二、网络化对电视产业体制变革的要求
    总结语:本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概述
        二、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与电视媒体未来发展有关的几个概念
附录: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电力L2C2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L~2C~2概述
    1.2 电力L~2C~2的特点
    1.3 电力L~2C~2的主要技术难题
    1.4 电力L~2C~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5 电力L~2C~2的研究现状
        1.5.1 国外电力L~2C~2的研究现状
        1.5.2 国内电力L~2C~2的研究现状
    1.6 电力L~2C~2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第2章 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的研究
    2.1 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输入阻抗变化特性
    2.2 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衰减特性
    2.3 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噪声干扰特性
        2.3.1 干扰的周期性
        2.3.2 干扰的随机性
        2.3.3 干扰的多变性
第3章 电力L~2C~2调制技术研究
    3.1 扩频调制技术
        3.1.1 扩频通信在电力L~2C~2中的应用
        3.1.2 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3.2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3.2.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3.2.2 OFDM系统的实现
        3.2.3 OFDM技术的优点
第4章 OFDM技术在电力L~2C~2中的应用研究
    4.1 OFDM技术在电力L~2C~2中的概述
    4.2 OFDM技术在电力L~2C~2中的作用
        4.2.1 OFDM技术的抗噪声功能
        4.2.2 OFDM技术的抗衰减功能
        4.2.3 OFDM技术的抗多径干扰功能
        4.2.4 OFDM技术的抗码间干扰功能
        4.2.5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第5章 电力L~2C~2系统的硬件研究与设计
    5.1 系统的组成原理
    5.2 电力L~2C~2芯片的选型
    5.3 系统专用功能模块
        5.3.1 调制解调模块
        5.3.2 瞬时保护电路模块
        5.3.3 供电电源模块
        5.3.4 逻辑复位模块
        5.3.5 以太网I/O接口模块
第6章 系统仿真
    6.1 仿真环境
    6.2 仿真内容
        6.2.1 仿真对象的基本架构与期望指标
        6.2.2 发送端设施的仿真
        6.2.3 电力线信道的仿真
        6.2.4 接收端设施的仿真
    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研究和实施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管理模式
    2.1 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的管理模式
    2.2 慢性病专病定点的管理模式
    2.3 保险、健康管理公司和医院合作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的管理模式
第3章 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的标准规范
    3.1 医院信息系统(HIS)与HL7国际标准
        3.1.1 医院信息系统(HIS)
        3.1.2 HL7国际标准
    3.2 医学影像储传系统(PACS)与DICOM国际标准
        3.2.1 医学影像储传系统(PACS)
        3.2.2 DICOM国际标准
    3.3 医疗信息通讯接口(MIB)与IEEE1073国际标准
    3.4 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设计的指导规范
        3.4.1 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ECG)
        3.4.2 血压等离散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BG)
        3.4.3 温度计等IO接口离散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IO)
        3.4.4 TCP传输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TCP)
第4章 系统开发架构和系统网络模式
    4.1 软件框架模式
        4.1.1 C/S架构
        4.1.2 B/S架构
        4.1.3.net架构
        4.1.4 面向服务架构(SOA)和面向方面(AOP)在系统中的运用
    4.2 系统网络模式
        4.2.1 无线网络技术概述与发展趋势
        4.2.2 无线家庭网络技术
        4.2.3 无线因特网技术WAP、GPRS、3G/3.5G
        4.2.4 Residential Gateway家庭网关技术与OSGi标准
        4.2.5 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的组网模式
第5章 嵌入式系统技术简介及其在系统中应用状况
    5.1 嵌入式硬件
        5.1.1 51系列单片机
        5.1.2 arm系列单片机
    5.2 嵌入式操作系统
        5.2.1 μC/OS-Ⅱ
        5.2.2 wince
        5.2.3 PalmOS
        5.2.4 Linux
    5.3 适用于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需求的嵌入式终端设备
        5.3.1 家用监测终端设备的硬件平台选择
        5.3.2 家用监测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选择
        5.3.3 应用软件设计
        5.3.4 通信接口设计
第6章 系统功能化实例设计
    6.1 系统概述
        6.1.1 系统介绍
        6.1.2 系统组成
        6.1.3 体系结构设计
    6.2 系统功能描述
        6.2.1 系统功能结构
        6.2.2 系统流程
    6.3 系统接口设计
        6.3.1 用户接口
        6.3.2 外部接口
        6.3.3 内部接口
    6.4 数据结构设计
        6.4.1 数据流程图
        6.4.2 数据库设计
        6.4.3 数据文件
    6.5 主要运行界面
    6.6 临床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7)嵌入式WiMAX终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嵌入式技术
        1.1.2 无线宽带接入及 WiMAX 的产生
    1.2 课题研究的提出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WiMAX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2.1 WiMAX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2.1.1 WiMAX 的产生背景
        2.1.2 WiMAX 技术应用场景
    2.2 IEEE 802.16 标准
        2.2.1 标准制定进程
        2.2.2 协议栈参考模型
        2.2.3 技术特点
        2.2.4 IEEE 802.16 与 WiMAX
    2.3 IEEE 802.16d/e (WiMAX)
        2.3.1 802.16d/e 技术特征
        2.3.2 801.16e 在 802.16d 上的技术改变
    2.4 Wimax 关键技术──OFDM
        2.4.1 OFDM 介绍
        2.4.2 OFDM 技术优点
        2.4.3 OFDM 原理
        2.4.4 实际使用的 OFDM 技术原理
    2.5 技术对比
        2.5.1 WiMAX 之于3G
        2.5.2 WiMAX 之于 Wi-Fi
        2.5.3 WiMAX 之于 DSL
        2.5.4 WiMAX 之于 Cable
    2.6 WiMAX 技术优势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
    3.1 嵌入式系统概述
    3.2 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成
        3.2.1 嵌入式处理器
        3.2.2 嵌入式外围设备
    3.3 嵌入式软件平台
        3.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3.3.2 典型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3.3.3 嵌入式应用软件
    3.4 开发与移植
        3.4.1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3.4.2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
        3.4.3 嵌入式系统的移植
第四章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的设计方案
    4.1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设计方案的选取
    4.2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的设计
    4.3 ARM 微处理器
        4.3.1 ARM 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及特点
        4.3.2 ARM 微处理器系列
        4.3.3 ARM 微处理器结构
    4.4 基于 ARM 的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
        4.4.1 Linux 内核
        4.4.2 嵌入式 Linux 及其优点
        4.4.3 ARM-Linux
第五章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的硬件设计
    5.1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硬件设计方案概述
    5.2 系统处理器 MC9328MX1
        5.2.1 龙珠处理器总体介绍
        5.2.2 系统主要部件
    5.3 ADS 开发板及集成开发环境
        5.3.1 ADS 板的特点
        5.3.2 系统要求
        5.3.3 ADS 板的布局
        5.3.4 ADS 板的配置
    5.4 WiMAX 芯片:富士通 MB87M3400
    5.5 系统硬件设计
第六章 嵌入式 WiMAX 终端系统的软件设计
    6.1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6.2 引导加载程序 Bootloader
        6.2.1 引导加载程序概念
        6.2.2 加电自举模式
        6.2.3 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
    6.3 嵌入式 Linux 内核配置
    6.4 构建嵌入式 Linux 文件系统
        6.4.1 Linux启动
        6.4.2 创建根文件系统
        6.4.3 下载 Linux 系统到目标板
    6.5 嵌入式 Linux 系统运行
    6.6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IBM中国有限公司整合技术服务部的发展过程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IBM中国整合技术服务部的发展过程及前景分析
    1.1 引言
    1.2 IBM 整合技术服务部背景介绍
    1.3 起步阶段
        1.3.1 远景激励
        1.3.2 服务定位
        1.3.3 启动销售
        1.3.4 营造发展环境
        1.3.5 小结
    1.4 稳定发展阶段
        1.4.1 工资风波的处理
        1.4.2 技术能力的培养
        1.4.3 服务流程的完善
        1.4.4 备件体系的建立
        1.4.5 支持网络的建立
        1.4.6 经营许可的拓展
        1.4.7 小结
    1.5 快速扩张阶段
        1.5.1 办公地点的回归
        1.5.2 “2000年战役”的成功实施
        1.5.3 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5.4 员工培训
        1.5.5 服务质量的管理
        1.5.6 服务成本控制
        1.5.7 业务拓展
        1.5.8 小结
    1.6 整合发展阶段
        1.6.1 强化项目管理
        1.6.2 明确服务范围
        1.6.3 加强渠道整合
        1.6.4 服务队伍的建设
        1.6.5 小结
    1.7 前景分析及建议
        1.7.1 加强市场分析
        1.7.2 实现客户满意
        1.7.3 优化销售管理
        1.7.4 实施生产率管理
        1.7.5 理性对待成长
    1.8 成长的启示
第二篇 电子书阅读器定价分析
    2.1 前言
    2.2 电子书产业
        2.2.1 产业背景
        2.2.2 电子书的特点
        2.2.3 电子书阅读器的功能一览
        2.2.3.1 国内的电子书阅读器市场
        2.2.3.2 礼品市场
        2.2.3.3 大众消费市场
        2.2.3.4 行业市场
        2.2.3.5 教育市场
        2.2.4 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的生产厂家
    2.3 定价策略分析
        2.3.1 定价的基本目标
        2.3.2 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
        2.3.2.1 电子书的市场需求
        2.3.2.2 电子书阅读器的市场预测
        2.3.2.3 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调研
        2.3.2.4 替代产品的市场价格
        2.3.2.5 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弹性
        2.3.3 运用价格弹性概念制定企业定价策略
        2.3.4 估算成本
        2.3.5 分析竞争者的价格及产品
        2.3.6 选择定价方法
        2.3.6.1 撇脂定价法
        2.3.6.2 渗透定价法
        2.3.6.3 电子书阅读器的定价方法
        2.3.7 选定最终价格
    2.4 附录 电子书阅读器市场调查问卷
第三篇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运营分析报告
    3.1 前言
    3.2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定位分析
        3.2.1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3.2.1.1 ADSL
        3.2.1.2 Cable Modem
        3.2.1.3 光纤+以太网
        3.2.1.4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3.2.2 LMDS和MMDS技术
        3.2.2.1 LMDS
        3.2.2.2 MMDS
        3.2.2.3 网络结构
        3.2.3 LMDS和MMDS的定位
    3.3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环境分析
        3.3.1 国家政策
        3.3.2 运营商现状
        3.3.2.1 中国电信
        3.3.2.2 中国网通
        3.3.2.3 中国联通
        3.3.2.4 中国移动
        3.3.2.5 中国铁通
        3.3.2.6 中国卫通
        3.3.2.7 广电运营商
        3.3.3 用户需求
        3.3.4 国外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情况
        3.3.4.1 频率分配情况
        3.3.4.2 网络运营情况
        3.3.4.3 市场预测
    3.4 宽带无线接入用户需求分析
        3.4.1 大型企业
        3.4.1.1 大型企业用户
        3.4.1.2 大型企业用户的业务特点
        3.4.1.3 大型企业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3.4.2 中小企业
        3.4.2.1 中小型企业用户
        3.4.2.2 中小型企业用户的业务特点
        3.4.2.3 中小型企业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3.4.3 家庭用户
        3.4.3.1 家庭用户
        3.4.3.2 家庭用户的业务特点
        3.4.3.3 家庭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3.4.4 临时租用用户
        3.4.4.1 临时租用用户
        3.4.4.2 临时租用用户的业务特点
        3.4.4.3 临时租用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3.4.5 电信运营商用户
        3.4.5.1 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特点
        3.4.5.2 电信运营商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3.4.6 广电运营商用户
    3.5 宽带市场产业链分析
        3.5.1 波特竞争模型的结构分析
        3.5.2 价值链分析
    3.6 宽带市场运作模式分析
        3.6.1 新型宽带网络运营商----长城宽带
        3.6.2 国外宽带产业链整合的先例---韩国
第四篇 家电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4.1 摘要
    4.2 股票价值判断
        4.2.1 基本假设
        4.2.2 理论基础
        4.2.3 各项指标预测
        4.2.3.1 DIV1预测
        4.2.3.2 红利增长率g预测
        4.2.3.3 R预测
        4.2.3.4 RF取值
        4.2.3.5 估计(RM-RF)
        4.2.3.6 β计算
        4.2.3.7 计算R
        4.2.4 股票价值预测
        4.2.5 误差分析
        4.2.5.1 模型误差
        4.2.5.2 统计误差
        4.2.6 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比较
        4.2.7 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4.2.7.1 单支股票的收益和风险
        4.2.7.2 股票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4.3 投资决策分析
        4.3.1 长虹
        4.3.2 康佳
        4.3.3 春兰
        4.3.4 海信
        4.3.5 厦新
    4.4 融资分析
        4.4.1 长虹的融资情况
        4.4.2 海信的融资情况
        4.4.3 厦新的融资情况
        4.4.4 康佳的融资情况
        4.4.5 春兰的融资情况
        4.4.6 家电行业的融资方式总结
    4.5 资本结构和红利政策
        4.5.1 家电行业资本结构结构分析
        4.5.2 行业资本结构分析
    4.6 公司财务业绩和成长性的评价
        4.6.1 流动性指标
        4.6.1.1 资产负债率
        4.6.1.2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4.6.1.3 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
        4.6.2 赢利性指标
        4.6.2.1 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
        4.6.2.2 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4.6.3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
        4.6.3.1 应收账款周转率
        4.6.3.2 存货周转率
        4.6.3.3 应付账款周转率
        4.6.3.4 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4.6.4 成长性指标
        4.6.4.1 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4.6.4.2 每股收益增长率
        4.6.4.3 总资产扩张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
    4.7 公司流动资本管理水平和政策
        4.7.1 对五家公司流动资本管理水平和政策的整体分析
        4.7.1.1 流动资产管理水平
        4.7.1.2 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4.7.1.3 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4.7.2 各个公司的流动资本管理分析
        4.7.2.1 四川长虹
        4.7.2.2 深康佳
        4.7.2.3 春兰
        4.7.2.4 海信
        4.7.2.5 厦新
    4.8 公司成长及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3 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战略管理
    2.1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
    2.2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内涵及类型
        2.2.1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内涵
        2.2.2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类型
    2.3 技术发展战略管理过程
        2.3.1 确定企业当前的宗旨、目标及其技术发展战略
        2.3.2 环境分析
        2.3.3 技术定位及战略选择
        2.3.4 战略实施
        2.3.5 战略的评价与控制
第三章 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分析
    3.1 终端产品战略阶段(89-92年)
        3.1.1 环境分析
        3.1.2 技术定位及战略选择
        3.1.3 战略实施
        3.1.4 战略评价与控制
    3.2 外设产品战略阶段(93-96年)
        3.2.1 环境分析
        3.2.2 技术定位及战略选择
        3.2.3 战略实施
        3.2.4 战略评价与控制
    3.3 主流产品战略阶段(97-2001年)
        3.3.1 环境分析
        3.3.2 技术定位及战略选择
        3.3.3 战略实施
        3.3.4 战略评价与控制
第四章 构造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的新视角
    4.1 环境分析
        4.1.1 外部环境分析
        4.1.2 内部条件分析
    4.2 构造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的新视角
        4.2.1 技术定位
        4.2.2 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第一章 旅游产业发展与信息化现状
        一、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 中国旅游产业规模
        (二) 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
        二、 旅游产业信息化进展
        (一) 国外旅游信息化进展
        (二) 国内旅游信息化进展
    第二章 旅游产业系统结构
        一、 旅游产业的组成体系
        (一) 旅游产业系统
        (二) 旅游产业基本构成
        (三) 我国旅游企业构成形式
        二、 旅游业职能系统
        (一) 旅游业生产系统
        (二) 旅游业中介系统
        (三) 旅游业管理系统
    第三章 旅游产业系统的信息组织
        一、 旅游活动与信息
        (一) 旅游促销与招商
        (二) 旅游前准备
        (三) 旅游活动
        (四) 旅游经营
        (五) 旅游统计调查
        (六) 旅游行政(管理与监督)
        二、 旅游业系统的信息流程
        (一) 旅游产业系统的信息流
        (二) 职能系统内部信息流
    第四章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一、 信息的传播媒体
        (一) 普通媒体
        (二) 新兴媒体与技术
        (三)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
        二、 电信与网络通讯
        (一) 有线通信(电话)
        (二) 移动通信(移动电话)
        (三) 网络通讯
        (四) 未来的发展
    第五章 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一、 旅游地综合信息网站
        (一) 旅游地综合信息网站框架
        (二) 系统的技术支撑
        (三) 旅游地综合信息网站的运营
        二、 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进程和道路
        1 、 打好基础,基本设施建设要高起点
        2 、 营销手段,要多头并举
        3 、 经营上要传统与现代并举
        4 、 传统的服务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使用
        5 、 信息设备逐步升级和更新换代
        6 、 统一旅游符号和表达习惯,规范查询系统
    参考文献(略)
第二部分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学报,1998);
    二、 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站及主要思想方法(地理科学进展,1998);
    三、 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分布及配置(地理学报,1999);
    四、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与调控(河北科技出版社,1999);
    五、 国外旅游地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国外城市规划,2000);
    六、 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规划师,2000)。

四、家用,商用均有——3Com Cable Modem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机器人联盟“服务机器人”》翻译实践报告[D]. 傅艳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2]TD-SCDMA Femto(家庭基站)在中国移动应用研究[D]. 唐雁.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3]广电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市场的策略研究[D]. 曾涛涌.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4]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 易绍华. 武汉大学, 2009(09)
  • [5]电力L2C2的研究[D]. 侯威.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6]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研究与开发[D]. 范晓武.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7]嵌入式WiMAX终端系统设计[D]. 申砾.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8]IBM中国有限公司整合技术服务部的发展过程及前景分析[D]. 戴红宇. 清华大学, 2004(03)
  • [9]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 林同富. 福州大学, 2003(02)
  • [10]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 范业正. 华东师范大学, 2000(02)

标签:;  ;  ;  ;  ;  

家庭和商业用途 - 3Com 电缆调制解调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