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伯乐精神,当好干部

弘扬伯乐精神,当好干部

一、发扬伯乐精神 当好干部人梯(论文文献综述)

龚红果[1](2021)在《锻造过硬“组工赶考人”》文中研究表明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保障伟大梦想。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组织部门重任在肩,组工干部时不我待。踏上新的赶考路,呼唤过硬赶考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着力锻造政治强有定力、原则强有担?

马静宜[2](2021)在《论新时代高校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文中研究表明功以才成,业由才兴。从马克思关于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活跃因素的论断,到习近平总书记求才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无不对克服能力不足危险、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思想指引,对每名组工干部发出与时俱进、强化自身能力的奋进信号。新时代高校组织干部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保持"在路上"的情怀,从培养"学习力"、提升"创造力"、强化"引领力"三个方面,在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体现价值。

张宝中[3](2021)在《人民的保护神——“漳州110”纪事(长篇纪实连载)》文中研究表明缘起:110与一座城从1月到12月,每个月份都有节日,全年各种各样的国内和国际节日近百个,各种地方性的节日更多。其中那些法定节日,各种台历和挂历上通常都有标注,和周六周日一样,字体是红色的。从2021年开始,中国又多了一个节日: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为什么选择"110"这个日子作为警察的节日?因为普通老百姓不一定分得清楚公安机关的各个警种,在他们的认知中,"110"就是警察,警察就是"110"。

徐侠侠[4](2020)在《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新部署,特别是就围绕创新人才做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创新人才的时代价值与重要使命,无论是在外出考察期间还是在有关会议等重要场合,坚持创新理念,围绕人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关键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当今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人才重要讲话,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创新人才发展体系,系统回答了创新人才为何重要、需要何种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工作如何开展以及如何依靠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本文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对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进行理论与实践剖析。全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阐释:从理论之本、理论之基、理论之根及理论之鉴四方面结合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回答了论述“来自哪里”的问题。一是梳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创新人才思想;二是凝练马克思主义创新人才思想中国化成果;三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思想精华;四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人才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从实践基础、时代之需、现实诉求及发展历程四方面入手分析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回答了论述“因何产生”的问题。一是阐述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及创新成果;二是明确综合国力竞争、“中国梦”的实现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需要创新人才的客观现实;三是审视我国创新人才建设面临国际争夺激烈、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以及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诉求;四是回顾习近平在延安插队时期、地方任职时期以及担任总书记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实践探索及理论完善与工作部署的发展历程。从创新人才价值论、选用论、党管人才原则论、制度论以及环境保障论出发概括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主要回答了论述“有何内容”的问题。一是分析关于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重要,涵括了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基础以及创新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聚焦点的内容;二是分析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为用,涵括了创新人才选拔观、培育观、使用观以及引进观的内容;三是分析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凝聚,涵括了坚定党管人才历史自觉、明确党管人才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党管人才根本途径的内容;四是分析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保障,涵括了破除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为创新人才出彩出力提供服务以及建立创新人才竞相成长激励机制的内容;五是分析关于营造良好创新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汇聚,涵括了营造创新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工作生态环境、成长成才生态环境以及生活生态环境的内容。从归纳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与理论品格,回答论述是“运用何种思维方式并具有何种特征”的问题。一是凝练具有哲学意蕴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以及民本思维;二是总结出强烈的时代性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统一、鲜明的问题导向性与明确的目标实践性相统一、坚定不移的党性与践行宗旨的人民性相统一、丰富的思想性与语言的平实性相统一、不忘根本的继承性与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相统一、自力更生的民族性与敞开大门的世界性相统一的理论品格。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世界维度回答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有何贡献”的问题。一是体现传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宝库、科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成果以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新境界的理论价值;二是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引、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行动纲领以及为创新人才托举“中国梦”提供实践路径的实践价值;三是体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贡献中国与世界共同创新发展的人才智慧以及注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创新动力的世界价值。

李震[5](2019)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环境动荡加剧,组织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呈现出迪伊·哈克所揭示的“混序”的特征,即世界具有不连续性、不确定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预测性,促使组织的兴衰更替在加速。即使处于领先地位的组织,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组织内外资源并进行持续的革新,也有可能失去领先优势,甚至走向衰落和消亡。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曾列出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十大根本威胁,除了核战争和全球性流行疾病,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质量排在第三位。可见,组织管理不善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需要更加注重组织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需要系统地提高组织整合内外部资源和支持力量的质量。实践证明,无论是在组织的运行、制度的建构、技术的创新,还是人才的吸引和潜能激发,领导力都是最活跃的因素,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剂作用。“个体—领导者”的领导力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中心范式。在领导科学的理论谱系中,无论是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情境理论、变革理论都是围绕着领导者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展开研究与实践的。但是,愈加复杂的环境、爆炸式增长的知识、飞跃发展的技术以及愈加强大的组织成员等严峻的挑战,使越来越多地组织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过去的以个体为核心的领导力发展是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形成和增强以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力,从而形成一种应对复杂挑战的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方法。理论界对组织的假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从机械论向有机论转变,即从强调规则、程序与分体到重视弹性、融合与整体。领导科学的研究需要适应时代要求,逐步实现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的转换,由强调个人领导力到关注组织领导力,从而实现不断把研究重点从个体(特质、能力、素质)转移到团队(行为、关系、情景)再到组织(体制、机制、文化)的范式转变。这是一个组织随着实践需要,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求变、破茧成蝶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世界公认。可以说,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高素质的队伍和执行的文化等组织因素。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既是对过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保障,提高组织领导力就成为提高党的领导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以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的组织性和领导力。组织领导力,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同时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领导力的重要途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实践意义。党的组织领导力的研究,通过研究领导力在组织目标确立、组织体系完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纪律执行、组织学习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总结其规律,有助于丰富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更好地指导组织建设实践,有助于促进组织和领导者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文将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制度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遵照“作用方式—存在问题—提升途径”的内在逻辑开展研究。在史实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把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涵盖“势”“道”“术”的逻辑清晰、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的研究框架。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在背景分析、文献综述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的概念阐释、评价标准、理论基础进行归纳。第二、三、四、五、六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构成因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析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在对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五大要素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五力互动”模型,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七章结语,对本文的论点进行强调,同时对组织领导力未来发展的的精神内核——组织特质进行展望。

周晓瑾[6](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指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吴正合[7](2017)在《大力发扬绿叶精神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办机关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要求,明确了领导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应该坚守的行为准则、规矩纪律、品格操守。他在讲话中指出:"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的一句话:‘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中办的同志就要有这种绿叶精神"。在当前推动"两学一

刘志强[8](2015)在《浅谈如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干部队伍后继有人、正常交替的关键性工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能担当历史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就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后备人才制度,干部选拔往往是以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这种"伯乐

蒋文莉[9](2013)在《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本研究在对新时期人才形势理解的基础之上,试图对高层次人才管理中的有关问题从伦理学研究的视角做出初步探索,厘清有关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理论,探讨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特性、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要求,从实践出发对当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突出的重点或者说开拓之处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高层次人才管理与伦理理论的交融,是对人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的拓展;二是以人为本、以用为本、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竞争激励是当代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新原则;三是社会责任、科研道德、科学精神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伦理新要求;四是公正、效率、尊重、服务,是人才工作管理者道德性的新选择;五是管理伦理渗透于高层次人才选拔、配置、交流、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是高层次人才管理的新走向。以上五个方面聚合呈现了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研究的基本镜像。导论部分和第一章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相关研究的进展,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论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在厘清关于人才、高层次人才、管理与伦理、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问题等几个主要概念的基础上,阐明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特性:主体性、人本性、价值性、自律性和非唯功利性,分析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专属功能。从而明晰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蕴意,为整个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章高层次人才管理的立论基础,从时间之维、空间之维把握历史的传承,考察不同时期和国家形成的传统人才思想、管理伦理思想,借鉴当代西方各国人才管理思想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才管理伦理思想和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人才管理伦理思想,从思想理论渊源梳理人才管理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章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要求,也是本研究的理论构架部分。高层次人才作为科技活动和哲学社会科学活动的主体,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他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自身道德素养带来的影响尤为人们所期盼。勇于承担科学发展的历史责任,坚守学术道德,扞卫科学真理,是社会和管理组织对高层次人才新的伦理要求。管理伦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用为本的原则、科学规范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竞争激励的原则是当代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的新观念,剖析这五大原则的内涵和应用,旨在提出其普适而且独特的规律性的认识。相应地,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操守,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管理实践中“正当”与“不正当”的行为伦理规范、职业伦理精神与责任、管理主体与次主体的权责、管理者上下之间、同事之间的道德要求等,成为影响决策、改善决策的直接因素。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当做到公正、效率、尊重、合作、服务。只有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敬业、服务等品质修养,逐步把外部的制度约束、纪律要求内化为自律、向上、担当的自觉要求,才能做出有益于管理组织和管理效益的决策和行动,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第四章主要分析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实践过程。管理伦理渗透于高层次人才选拔、配置、交流、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是高层次人才管理的新走向。在高层次人才选拔的标准和人才选拔的工作机制上,要把握好其中的伦理规范要求,使人才选拔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要把握好德才关系、坚持公平正义和适合适用。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坚持优秀与适合的辩证统一,注意处理好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关系,把握好全职引进与兼职引进的关系等。高层次人才使用要坚持“以用为本”,通过为高层次人才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做到引才留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用好用活人才,发挥团队力量,做好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效能,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软环境”。要处理好平台建设和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主动关心人才的精神需求,有关爱人才的强烈的意识。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中要建立起完善的、务实的、符合伦理导向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要促进科研创新,要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要发挥竞争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评价方法中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辩证关系,克服僵化的刚性评价,形成健康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高层次人才的产生和成长。高层次人才管理实践既有经验,也存在问题,主要的伦理问题包括:不懂高层次人地成长规律、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普遍,缺乏调整利益目标的能力,说做不一,缺少实干精神,动力缺失,创新和开拓意识不强,等等,影响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解决对策应从管理者和管理机制上着手,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伦理境界,包括加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素养。其次要增强管理人员的伦理实践能力,包括提升突破自我的创新能力,提升勇于担当的开拓能力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履职能力。再次,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强化伦理管理的抓手。最后,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统筹管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促进任务落实。最后一章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伦理目标的设定、伦理方法的运用和伦理评价等。山东省教育系统职称工作自1978年起至今,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恢复、重建、规范化发展和调整改革4个历史时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也存制度本身、操作层面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有4种现象:职称与待遇等同现象,职称层次与贡献大小倒挂的现象,评价方法滥量化现象,行政干涉学术的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青年人才受到压抑,助长了学术浮躁。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伦理管理,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政策机制更加符合教师成长规律,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属性、职业特点,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学术查新、学术检索和研判研究方向等措施,加强科研道德,树立良好学风。三是通过分类评价,模糊评价、网络函评等方面,建立符合高层次人才的学术评价机制,推动人才专业发展。四是坚持公平正义,提高评审公信力。具体方法有专家约谈、信息公开、严查问题等。另外,管理实践中应当注重伦理制度化、决策伦理化建设,加强管理组织的道德责任,建立符合伦理要求的运行机制。

邓晓蕾[10](2013)在《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程天民院士是我国着名的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我国防原医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复合伤研究和军事医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着名的军事医学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建树的军事医学教育家。程天民六十几年来一直工作在军医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并曾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在这个过程中,他形成、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军事医学教育思想,对军医大学的质量建设和特色办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新时期军医大学建设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由于对程天民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资料的数量和研究认识的深度尚存在不足。为此,本论文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的基础上,着重运用了实地调查法及口述史研究法。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广泛采集、深入分析原始资料,梳理还原程天民的教育实践经历,系统归纳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内容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其对新时期军医大学办学发展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时间逻辑梳理程天民的成长历程,着重呈现他在军医大学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实践经历,并从中透视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渊源和发展轨迹。第二部分,根据程天民在军医大学多岗位的丰富实践经历,着重梳理他对军医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军医大学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论述和认识,归纳形成较为系统的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内容体系。第三部分,立足于对程天民的实践经历及其教育思想的深入分析,探索蕴含其中的军事医学教育一般规律及军医大学校长的成熟品质,力求为当前军医大学办学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二、发扬伯乐精神 当好干部人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扬伯乐精神 当好干部人梯(论文提纲范文)

(2)论新时代高校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生赤诚,无悔青春,坚定如铁信仰,在人生道路上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二、一个梦想,砥砺前行,锤炼过硬党性,在攻坚克难中勇做践行使命担当的引领者
三、一鞭先着,以学修身,常怀进取之心,在磨练自我中争做行稳致远求进的表率者
四、一个目标,一生前行,驰骋三大“战场”,在真抓实干中勇做建功立业有为的奋进者

(3)人民的保护神——“漳州110”纪事(长篇纪实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缘起:110与一座城
第一章“漳州110”的诞生
    郭韶翔其人
    老治保主任的愤怒
    街头飘起红袖标
第二章向人民承诺
    “陪扣”
    民警该不该当“社会保姆”
    “花钱找麻烦”
    顺着钢管滑下楼
第三章“漳州110”走向全国
    愈挫愈奋
    “向我看齐”
    “歪脖子树扯直了”
    护士和记者眼中的“漳州110”
    四个厅局长宴请一个“副科级”
第四章更上一层楼
    上班路上“秀恩爱”
    “人民的110”
    “漳州110”之痛
    惊心动魄的“云霄打假”
    吴荣辉的“高光时刻”
第五章一级做给一级看
    新世纪的新挑战
    三台合一
    徒手夺刀
    “要去死”的陪伴

(4)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之处
    1.6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1.6.1 人才
        1.6.2 人才资本
        1.6.3 人力资本
        1.6.4 创新
        1.6.5 创新人才
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新人才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2.1.2 列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专家”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创新人才思想中国化成果
        2.2.1 毛泽东“向科学进军,建设知识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人才思想
        2.2.2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造就科学技术队伍”的创新人才理论
        2.2.3 江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关键在人才”的创新人才思想
        2.2.4 胡锦涛“以人为本,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思想的精华汲取
        2.3.1 儒家“为政在人,尚贤使能”的人才思想
        2.3.2 墨家“尚贤为政,为贤是求”的人才思想
        2.3.3 法家“以功取人,量能授官”的人才思想
    2.4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人才思想的有益借鉴
        2.4.1 人力资本理论
        2.4.2 熊彼特创新理论
        2.4.3 颠覆性创新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3.1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实践基础
        3.1.1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3.1.2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3.1.3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助力我国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3.2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时代之需
        3.2.1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创新人才竞争
        3.2.2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新人才
        3.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靠创新人才
    3.3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现实诉求
        3.3.1 国际创新人才争夺激烈
        3.3.2 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
        3.3.3 创新人才流失严重
    3.4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发展历程
        3.4.1 延安插队时期对创新人才的初步认识
        3.4.2 地方任职时期对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视与实践运用
        3.4.3 担任总书记后对创新人才理论的完善与工作部署
    3.5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
    4.1 创新人才何以重要——关于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
        4.1.1 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
        4.1.2 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基础
        4.1.3 创新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聚焦点
    4.2 创新人才何以为用——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论述
        4.2.1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的创新人才选拔观
        4.2.2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创新人才培育观
        4.2.3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创新人才使用观
        4.2.4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的创新人才引进观
    4.3 创新人才何以凝聚——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论述
        4.3.1 坚定党管人才历史自觉
        4.3.2 明确党管人才基本内容
        4.3.3 坚持党管人才根本途径
    4.4 创新人才何以保障——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4.4.1 遵循客观规律,破除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4.4.2 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人才出彩出力提供服务
        4.4.3 开展科学评价,建立创新人才竞相成长激励机制
    4.5 创新人才何以汇聚——关于营造良好创新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
        4.5.1 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创新人才社会生态环境
        4.5.2 营造风清气正、保障权益的创新人才工作生态环境
        4.5.3 营造重视教育、协同创新的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生态环境
        4.5.4 营造后顾无忧、充满温度的创新人才生活生态环境
    4.6 本章小结
5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与理论品格
    5.1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
        5.1.1 立意深远、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
        5.1.2 抓住本质、把握规律的辩证思维
        5.1.3 敢于突破、不断开拓的创新思维
        5.1.4 统筹兼顾、层次分明的系统思维
        5.1.5 思维开阔、视野宏大的开放思维
        5.1.6 不忘初心、爱民为民的民本思维
    5.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5.2.1 强烈的时代性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统一
        5.2.2 鲜明的问题导向性与明确的目标实践性相统一
        5.2.3 坚定不移的党性与践行宗旨的人民性相统一
        5.2.4 丰富的思想性与语言的平实性相统一
        5.2.5 不忘根本的继承性与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相统一
        5.2.6 自力更生的民族性与敞开大门的世界性相统一
    5.3 本章小结
6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6.1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6.1.1 传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宝库
        6.1.2 科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成果
        6.1.3 开辟了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境界
    6.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6.2.1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引
        6.2.2 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行动纲领
        6.2.3 为创新人才托举“中国梦”提供实践路径
    6.3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6.3.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6.3.2 贡献中国与世界共同创新发展的人才智慧
        6.3.3 注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创新动力
    6.4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价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创新
    第五节 理论依据
        一、组织理论
        二、领导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组织建设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
    第六节 发展历程
        一、历史分期及特征
        二、经验综述:组织、环境与人的紧密互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引领力
    第一节 组织引领力的作用方式
        一、使命:组织目标的确立
        二、愿景:组织目标的认同
        三、信仰:组织目标的坚守
    第二节 注重环境分析,确立正确组织目标
        一、领导环境及其作用
        二、环境分析方法
        三、环境因应逻辑
    第三节 以组织目标为引领,提高思想工作成效
        一、重视思想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二、组织要善于建构价值和意义
        三、要注意采取说服的方法
    第四节 以组织目标为检验,坚定信仰
        一、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在与群众互动中坚定信仰
        二、明晰路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坚定信仰
        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创新中坚定信仰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执行力
    第一节 组织执行力的作用方式
        一、组织结构的确立与调适
        二、组织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三、组织成员的选拔与培养
    第二节 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发挥基层组织功能
        一、组织设置依据
        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
        三、将支部打造为基本执行单元
    第三节 依托组织体系,打造创造性执行机制
        一、调研机制:了解真实情况
        二、试点机制:积累初步经验
        三、决策机制:达成行动共识
        四、用人机制:确定执行人选
        五、行动机制:目标衡量一切
        六、督查机制: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节 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领导团队整体合力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二、发挥领导团队整体合力
    第五节 建设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干部队伍
        一、明确角色定位
        二、提高授权水平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凝聚力
    第一节 组织凝聚力的作用方式
        一、仪式感召
        二、榜样示范
        三、宣传引导
        四、理论创造
    第二节 冷静应对挑战,打造开放信任负责的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二、建设开放信任负责的组织文化
    第三节 建立正向激励体系,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一、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因素分析
        二、营造宽松容错的组织氛围
        三、倡导“三个留人”的组织措施
        四、领导者要善于自我激励
    第四节 注重环境塑造,建设良好政治生态
        一、塑造组织环境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约束力
    第一节 组织约束力的作用方式
        一、明晰纪律要求
        二、加强纪律教育
        三、严格纪律执行
        四、培养遵纪自觉
    第二节 以政治纪律为统领,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第三节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培养组织规矩意识
        一、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
        二、培养组织规矩意识
    第四节 加强历史传统教育,传承优良组织作风
        一、明晰历史定位
        二、学习工作方法
        三、增强精神动力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学习力
    第一节 组织学习力的作用方式
        一、问题意识
        二、反思能力
        三、纠错方法
        四、制度建设
    第二节 坚持问题导向,严肃组织生活
    第三节 坚持整体提升,改进整党整风
        一、整党整风及其作用
        二、整党整风的历程
        三、提升整体效果
    第四节 突出政治教育,加强干部培训
        一、加强宏观管理
        二、突出政治教育
        三、推动方式创新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组织领导力的作用基础:五大要素
    第二节 组织领导力的作用模式:五力互动
    第三节 组织领导力的精神内核:组织特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信息汇总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6)《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大力发扬绿叶精神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绿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二、学习绿叶甘当配角、甘为人梯的精神
三、学习绿叶忠诚实干、任劳任怨的精神

(8)浅谈如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认识, 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二、竞争择优, 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新机制
    1、扩大范围, 拓宽后备人才产生方式。
    2、改善结构, 推进后备人才队伍年轻化。
    3、完善规程, 健全后备人才选拔机制。
三、强化锻炼, 改变培养后备人才新方式
    1、跟踪考核, 提高后备人才的基本素质。
    2、加强实践, 提高后备人才的工作能力。
    3、重点培训, 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优备劣汰, 探索管理后备人才新模式
    1、动态管理, 保持后备人才的生机与活力。
    2、备用结合, 创新后备人才使用途径。
五、以人为本, 多方位关心和爱护后备人才队伍
    1、加强联系服务。
    2、加强思想教育。
    3、加强舆论宣传。

(9)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蕴意
    一、 相关概念简释
        (一) 人才与高层次人才
        (二) 伦理和管理
        (三)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问题
    二、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特性
        (一) 主体性
        (二) 人本性
        (三) 价值性
        (四) 自律性
        (五) 非唯功利性
    三、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功能
        (一) 导向功能
        (二) 激励功能
        (三) 凝聚功能
        (四) 专属功能
第二章 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思想的立论基础
    一、 中西方人才管理伦理思想的历史梳理
        (一) 中国传统人才管理伦理思想
        (二) 西方传统人才管理伦理思想
    二、 现代西方各国人才管理伦理思想的借鉴
        (一)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发展
        (二) “人才争夺战”中的人才伦理思想
    三、 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人才思想
        (二)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才思想
        (三)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才强国战略
第三章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要求
    一、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目标
        (一) 社会责任
        (二) 科研道德
        (三) 科学精神
    二、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二) 以用为本原则
        (三) 科学规范原则
        (四)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 竞争激励原则
    三、 高层次人才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要求
        (一) 公正
        (二) 效率
        (三) 尊重
        (四) 服务
第四章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实践
    一、 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实践过程
        (一) 高层次人才选拔的伦理规范
        (二) 高层次人才使用的伦理方法
        (三) 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的伦理导向
    二、 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实践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 主要经验
        (二) 存在问题
    三、 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实践对策
        (一) 提升管理人员的伦理境界
        (二) 增强管理人员的伦理实践能力
        (三) 强化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 建立高层次人才统筹管理机制
第五章 高层次人才管理伦理个案分析----以山东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为例
    一、 山东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基本情况
        (一) 发展回顾
        (二) 主要成绩
        (三) 存在问题
        (四) 导致后果
    二、 山东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管理的伦理特征
        (一)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二) 加强科研道德,树立良好学风
        (三) 科学评价,推动人才专业发展
    三、 高校职称管理的伦理对策
        (一) 职称管理伦理规范的制度化建设
        (二) 职称管理伦理运行机制
        (三) 组织管理者的道德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10)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
    2.1 萌芽:早期经历与求学
        2.1.1 太湖之滨的和睦大家庭
        2.1.2 誓死不做亡国奴
        2.1.3 战火纷飞上苏中
        2.1.4 国立中正医学院的学习生活
        2.1.5 走上从军道路
    2.2 形成发展:迈入军事医学领域
        2.2.1 投身病理学教学岗位
        2.2.2 一年受教、终身受益
        2.2.3 不研究核武器防护怎么得了
        2.2.4 参加两次核试验资料大总结
        2.2.5 矢志不渝选择“硬骨头”
    2.3 集成实践:从教授到校长
        2.3.1 军政“双肩挑”校长的严峻挑战
        2.3.2 提出“两个取胜”
        2.3.3 理顺学校历史沿革
        2.3.4 征地拓展发展空间
        2.3.5 主动请辞,平静回归
    2.4 拓展深化:大力建设军事医学学科
        2.4.1 和平年代研究防原医学仍旧必要
        2.4.2 延续防原医学事业的希望
        2.4.3 创建“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体系
    3.1 关于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
    3.2 军医大学的办学理念
        3.2.1 发展军事医学是军医大学的根本任务
        3.2.2 军事医学是军医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3.2.3 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
    3.3 军医大学的人才培养
        3.3.1 实行医学生和研究生两条培养轨道
        3.3.2 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提升素质
        3.3.3 研究生培养的四点原则
        3.3.4 努力成为博大胸怀、博大精深之士
    3.4 军医大学的教学
        3.4.1 教师要努力实现教与研在自身的相辅相成
        3.4.2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3.4.3 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3.4.4 努力讲好每一堂课
    3.5 军医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3.5.1 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水平是标志
        3.5.2 慎重选择科研方向,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
        3.5.3 发挥科室主任的重要作用
        3.5.4 培养造就优秀领军人才
    3.6 军医大学的管理
        3.6.1 管理的实质是管“人”
        3.6.2 管理要从严防软
        3.6.3 管理要抓重点、利长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4.1 口述史研究方法及过程
    4.2 军医大学校长的成熟品质
        4.2.1 志向信念:将个人志向抱负融入国家和军队的需求之中
        4.2.2 实践基础: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
        4.2.3 思维基础:辩证创新的思维方式
        4.2.4 厚实底蕴: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情怀
    4.3 毫不动摇地坚持“两个取胜”
        4.3.1 明确姓军为兵、发展军事医学的办学定位
        4.3.2 突出鲜明的军事医学办学特色
        4.3.3 实施内涵发展、特色竞争的办学战略
        4.3.4 优先发展军事医学,强化学科特色质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发扬伯乐精神 当好干部人梯(论文参考文献)

  • [1]锻造过硬“组工赶考人”[N]. 龚红果.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1
  • [2]论新时代高校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J]. 马静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03)
  • [3]人民的保护神——“漳州110”纪事(长篇纪实连载)[J]. 张宝中. 啄木鸟, 2021(01)
  • [4]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D]. 徐侠侠.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D]. 李震.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7]大力发扬绿叶精神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J]. 吴正合. 中国机关后勤, 2017(07)
  • [8]浅谈如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J]. 刘志强. 学习月刊, 2015(10)
  • [9]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D]. 蒋文莉.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8)
  • [10]程天民军事医学教育思想研究[D]. 邓晓蕾. 第三军医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弘扬伯乐精神,当好干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