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如何保持大脑健康?

现代人如何保持大脑健康?

一、现代人怎样健脑?(论文文献综述)

赵欣然[1](2021)在《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失眠症痰证的临床用药规律,并对运用化痰法治疗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失眠症痰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启发。方法:收集中药治疗失眠症痰证的中英文文献,对合格文献采集其基本信息、证候要素、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及干预措施、随机化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等;并对合格文献中的证候要素及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最后运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临床疗效。结果:1.现代文献共纳入4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8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4篇。共涉及处方50首,涉及相关药物102种,合计治疗患者1683例。28篇随机对照研究中,3篇为高质量研究,25篇为低质量研究。古代文献共纳入91首方剂,涉及133味中药。2.失眠症痰证古今文献的用药规律探索结果:现代文献中常用中药主要有半夏、茯苓、酸枣仁、竹茹、甘草、黄连、陈皮、枳实等,102味中药功效分类中安神药、清热药、化痰药、理气药四类中药占比较高,四类药物占比超过半数达63.85%,中药四气中以寒、温、平为首;古代文献的91首方剂中,共统计出133味中药,频次≥13的药物有20味,其中半夏频次最高,高达60次,治疗痰证失眠症常用中药以温寒平为主。古今文献中五味均以甘、苦、辛为多,归经均以脾胃、心、肺、肝为主;现代文献中三项关联表显示,陈皮、茯苓-半夏,陈皮、竹茹-半夏,枳实、茯苓-半夏为主要配伍,古代文献中两项关联表显示半夏-秫米,半夏-竹茹、炙甘草-大枣、半夏-陈皮等为主要配伍。温胆汤为现代文献治疗失眠症痰证的基础方,而温胆汤及安神定志丸是古代文献治疗失眠症痰证的基础方。临证加减时痰热证则加入竹茹、珍珠母、黄连、黄芩等;痰瘀证时介入郁金、丹参等;痰证兼阴虚证时加入化痰滋阴之品,如酸枣仁、远志、生地黄、白芍之品;痰证兼气滞证时加入理气化痰,行气导滞之品,如柴胡、陈皮、栀子等。3.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的Meta分析结果:对28篇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病例2597例,I2=26%,P=0.11,提示各研究间同质性良好,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M-H=3.66,95%CI[2.94,4.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11.51,P<0.00001)。依据证候要素划分亚组并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痰热证组(I2=0%,P=0.59)、痰瘀证组(I2=0%,P=0.85)、痰兼阴虚证组(I2=31%,P=0.23)、痰兼气滞证组(I2=33%,P=0.22),各亚组之间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痰热证组(合并OR M-H=4.39,95%CI[3.34,5.78]),痰瘀证组(ORM-H=4.03,95%CI[1.73,9.39]),痰兼阴虚证组(合并ORM-H=3.48,95%CI[1.97,6.14]),痰兼气滞证组(合并ORM-H=8.96,95%CI[3.20,25.1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痰热证组(Z=10.55,P<0.00001),痰瘀证组(Z=3.22,P=0.001),痰兼阴虚证组(Z=4.31,P<0.0001),痰兼气滞证组(Z=4.17,P<0.0001)。结论:中药治疗失眠症痰证及其兼证疗效确切,治疗痰证失眠药物以理气化痰为主,辅以安神药,药性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交通阴阳,同时随证加减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理气健脾等药物辨证施治可取得更好疗效。

柯先莎,雷正权,孙子昕[2](2021)在《雷正权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雷正权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多与心、脑相关,故以"脑神论"为基础,认为治疗失眠关键在于调"神",从"心脑同治"出发,提出健脑安神针刺疗法,神安则寐。健脑安神针刺疗法穴精效佳,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入睡不易、睡眠深度浅、易醒症状。

王楠[3](2020)在《大理市倒班人群睡眠质量调查及基于小鼠睡眠模型的睡眠质量提升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对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人群进行睡眠质量及焦虑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人群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在人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动物小鼠,模拟人群倒班时间及频率构建小鼠睡眠模型,同时采用多种目前认知中常用的改善人群睡眠质量的方式进行干预,通过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5-HT、GABA两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情况,并结合行为学观察结果,探究不同干预手段对模型小鼠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为职业因素所致睡眠质量不良人群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采取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大理市的部分医务人员和警务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有睡眠质量调查量表(PSQI)、焦虑指数量表(SAS)和自制量表,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睡眠质量和分析影响因素。实验法通过建立小鼠睡眠模型来进行。首先,通过神经递质检测和行为学观察初步确定小鼠睡眠模型建立周期,然后在建立小鼠睡眠模型的同时用6种不同的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喝牛奶、服中药(安神健脑液)、服西药(安定)、适量运动、播放安神音乐、不同睡眠剥夺频率对其进行干预,周期结束后对小鼠进行水迷宫检测,观察其记忆力和行为认知能力,随之将小鼠处死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脑中的5-HT和GABA含量,最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从而判断干预方法对神经递质表达量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对于倒班人群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倒班工作的护士中共回收有效问卷804份,PSQI总分为15.22±3.83。PSQI>7分的有769人,即有睡眠障碍的护士占所有调查人数的96%,PSQI≤7分的有35人,即无睡眠障碍的护士占所有调查人数的占4%。对于警务工作人员的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收有效调查问卷73份,其中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人员有46人,不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有27人。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人群比不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人群PSQI得分高(P<0.05)。护士的SAS平均分为43.02±10.61,无焦虑症状的有72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0%,轻度焦虑的有6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6%,中度焦虑的有1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9%,重度焦虑的有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0.5%。警务人员中存在焦虑症状的仅有2人,占总人数的2%。在水迷宫的检测中,安定组、音乐组和频率组的上台时间低于无影响组的上台时间(P<0.05),说明安定、音乐、降低睡眠剥夺频率可以提高小鼠睡眠质量,对其记忆力和行为认知能力产生保护作用。其中频率组最具显着性,上台时间为17.49s。5-HT检测结果显示,除音乐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最具显着性差异的是西药组,5-HT含量为462.75ng/ml。GAB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西药组(P<0.05),GABA含量为5.57ng/ml。结论:倒班工作能对人群的睡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90%以上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职业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能够导致焦虑等精神甚至器质性疾病,所以此类职业人群应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睡眠质量。无论是小鼠脑中相关神经递质的改变还是小鼠行为学上的变化都能说明睡眠剥夺能对小鼠睡眠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众多干预手段中能对小鼠睡眠质量起到明显积极作用的是安定和安神健脑液药物的干预,牛奶灌胃、适量运动和减少睡眠剥夺频率也能对小鼠睡眠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效果没有药物影响明显,但却更安全健康。因此,在所有能够安眠的方法中,发现西药和中药的干预效果明显,饮用牛奶、加强运动和降低睡眠剥夺频率等方法也能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建议需要进行倒班工作的人群采用适量饮用牛奶、加强运动和降低倒班频率等方法提高睡眠质量。

田丹枫[4](2020)在《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以记忆力进行性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及性格、情感等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VD的病理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改变、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显着提高V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课题组基于VD的“毒损脑络”中医创新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参知健脑方。前期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海马神经元,通过调控谷氨酸突触囊泡转运关键蛋白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减轻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性毒性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研究大多仅从单个靶点或通路评估参知健脑方对VD的干预作用,并未完全解释其药效机制;且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深入分析验证,其分子机制值得更深入地探索研究。目的:基于VD“毒损脑络”理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2)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干预药物的适宜浓度,并探讨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3)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VD细胞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参知健脑方的治疗有效性及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4)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RAB5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第一部分:依托多种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参知健脑方的入血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VD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IncuCyte动态细胞成像技术筛选出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干预剂量。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毒性的作用。第三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活性氧和超氧化物(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四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clathrin和NMDAR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3个单味药,18个活性化合物,154个治病靶点。其中,芍药苷、白芍苷和新芒果苷等活性成分关联基因较多,FGF1和FGF2位列治病靶点首位。(2)PPI网络包含154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NS、ALB、AKT1、CASP3、JUN、PTGS2等。(3)GO富集分析共有条目4960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417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306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478个。(4)KEGG富集分析共有相关通路30条,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干预剂量筛选: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为22.5 mM,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05、0.1、0.2 mg/mL,盐酸美金刚干预剂量为10 μM。(2)细胞形态学:正常PC12细胞呈不规则长梭形,形态完整,突起明显,贴壁牢固;谷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呈圆球形,结构不完整,胞体皱缩,易聚集成团;突起变短或减少、消失,细胞贴壁不牢;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死亡率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参知健脑方各剂量组细胞胞体均相对完整,部分细胞突起少量存在,存在突触间联系;细胞贴壁较模型组牢固;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增多不明显,细胞死亡率没有显着上升。盐酸美金刚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略有改善。(3)CCK-8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显着降低PC1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P<0.05);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P<0.01)。(4)IncuCyt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持续增加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融合率持续下降;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降低,融合率呈上升趋势;盐酸美金刚的各项结果趋势与谷氨酸类似。(5)CFS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明显增高CFSE平均荧光强度(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CFSE平均荧光强度均呈减弱趋势,但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细胞周期:谷氨酸可以显着增加S期细胞比例,使细胞阻滞在S期(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2)细胞凋亡: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凋亡率(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减少细胞凋亡(P<0.01)。(3)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谷氨酸可明显升高细胞内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P<0.05,P<0.01)。(4)qRT-PCR: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显着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第四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免疫荧光:clath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AB5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早期内体;NMDAR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突触。谷氨酸显着降低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P<0.01,P<0.01),增加NMDAR1的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上调clathrin、RAB5B水平(P<0.05,P<0.05),下调NMDAR1水平(P<0.05)。(2)qRT-PCR:谷氨酸可明显降低clathrin mRNA的表达(P<0.01),并增加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可明显增加clathrin的表达并显着降低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3)Western Blot:谷氨酸可抑制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明显增加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显着上调clathrin、RAB5B表达水平,下调NMDAR1 的水平(P<0.01)。结论:(1)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机制呈现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其治病靶点大多与血管、神经保护及突触可塑性调节相关,且靶点与通路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其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适宜浓度的谷氨酸可以显着促进PC12细胞增殖,但谷氨酸浓度过高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参知健脑方各剂量能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力及细胞融合率,减少死细胞数目及死亡率,减少细胞毒性损伤;均对细胞形态有一定修复作用,改善细胞贴壁不牢的状态。(3)参知健脑方能有效修复细胞周期循环,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阻止Ca2+内流并增强细胞清除ROS和Superoxide的能力,减少谷氨酸毒性积累及氧化应激损伤。参知健脑方可影响上述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计算机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障碍导致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积累,“解毒通络”的参知健脑方可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而降低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arhrin和RAB5B的表达,促进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有关。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解毒通络”法则治疗VD提供了微观证据。

郭燕[5](2020)在《身体、医疗和性别:近代补血药品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中后期,西式补血药开始进入中国补血药品市场,逐渐代替原来传统的中药补血药品。在外商的带动下,看到商机的中国人也开始经营这类补血药品,人造自来血、韦廉士大医生红色补丸、红血轮、月月红、燕医生红色补丸、利凡命等众多具有补血功能的药品相继出现。虽然补血药品的实际功效有待商榷,但是民众购买和服用补血药品的热情并未因此而衰减,这一行为对近代民众的身体认知、中西医药知识以及女性生活观念的转变产生了实际的效应。首先,梳理和呈现补血药品的基本概况,对近代种类繁多的补血药品进行归类和分析,将近代补血药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专门针对血液缺乏而导致身体虚弱病症的补充血液原质的药品;第二类为混杂营养、维他命和神经等概念却兼具补血功效的非专门补血类药品;第三类是专门针对女性的具有性别指向的补血类药品。同时,重点关注商家在推销补血药品过程中挖掘潜在消费者和拓展新消费对象时所使用的营销策略,其主要采取了利用时令机会和政治局势以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利用名人效应和患者保证书以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提出方便易行的科学实验树立产品的权威性、加强商标防伪以防范仿冒侵权的现象等策略。其次,在了解近代补血药品种类及商家营销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身体、医疗与性别的角度,分析补血药品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和蕴含的传统因素。第一是立足于国家对个人身体的形塑,讨论近代补血药品对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作用。补血药品广告通过对近代国人身体孱弱进行表述,建构起滋补身体与国家富强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在抵制外货、倡导国货的运动中,成功的将爱国主义思想植入其中。第二是从表述补血药品功效的文字中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将传统中医名词同西方医学思想相结合的现象,展现出对传统知识的重新创造。而国人对这种既区别于传统,又不同于西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补血药品持或是追捧,或是批判,或是持观望的态度。第三是关注近代补血药品与女性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女性健康观念的塑造和对传统生育文化的延续与改变。补血药品传达出健康可以通过后天调理获得,从而形塑了当时女性的健康观念,使她们认为健康是一种美、健康是幸福的、健康是一种时尚,进而激发女性群体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动性以及购买和服用补血药品的欲望。除此之外,倡导育龄妇女服用补血药品来备孕助产以及诞育健康的下一代的行为,一方面使传宗接代的理念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将这种原本属于家庭之中的责任上升到国家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女性身体的解放。通过这三个角度的阐述和分析,不仅能够呈现出补血药品本身的历史,同时也展示出补血药品在改变中国人对疾病分类和生命体验的文化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说,补血药品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畅销,不仅是药商营销策略的成功,而且是近代社会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伍小玲,赵湛,宁为民[6](2020)在《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讨论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辨证为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商品名:敏使朗)治疗,治疗组服用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比较两组西医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中医眩晕症候改善效果,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组西医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眩晕症候改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的Vs、Vm分别为(46.13±6.73)、(29.97±4.03)cm/s,均高于对照组的(42.42±5.09)、(27.83±4.34)cm/s, PI(0.82±0.04)低于对照组的(0.85±0.05);治疗组BA的Vs、Vm分别为(55.07±1.26)、(37.18±4.03)cm/s,均高于对照组的(52.99±1.55)、(34.87±4.25)cm/s, PI(0.63±0.11)低于对照组的(0.81±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更好改善西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其机理可能与增加椎-基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等有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杰,欧胜胜,毛文晴,武心萍,徐重白[7](2020)在《健脑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颈动脉斑块、脑血流的变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健脑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颈动脉斑块、脑血流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脑颗粒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大小、斑块厚度、血管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栓素B2(TXB2)、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GMP-140)、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T-1、TM、vWF、PDGF-BB、TXB2、GMP-140、LPA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可降低患者斑块厚度,改善患者脑血流水平。

何彦[8](2019)在《天麻健脑饮对痰湿中阻型PCI眩晕症状及脑血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经临床长期使用并有良好疗效的天麻健脑饮对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症状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定天麻健脑饮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的患者,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共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及基础疾病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 tid;治疗组加予天麻健脑饮,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观察为期14天。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肾功能、血脂、TCD检查,记录病人一般资料,眩晕障碍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中医症候积分表、mRS评分(评分均由两名医师共同完成)。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成果:经14天治疗后,统计数据可知,天麻健脑饮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症状,起到改善脑血流供应的作用。1.中医症候评分方面,与治疗前评分相比,两组在治疗后评分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指数按评定标准,治疗组痊愈2人,显现24人,有效8人,无效6人;对照组痊愈1人,显效7人,有效17人,无效15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经检验,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天麻健脑饮在症候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2.经颅多普勒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降低,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大脑血供。经检验,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改善程度更好,天麻健脑饮能更好的改善大脑血流供应。3.DHI-S、DARS及mRS评分方面,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天麻健脑饮能更好的改善眩晕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血脂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两种药物均安全可行。结论:后循环缺血因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其诊断及治疗均存在一定难度,治疗上也以参考前循环为主,而后循环缺血缺乏充足的证据及治疗指南。目前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后循环缺血的重要性,但针对性研究仍较少,也是未来为之努力的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天麻健脑饮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比较,认为天麻健脑饮能更好的改善眩晕症状、血流供应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对于治疗眩晕有着独特的优势。

林子珺[9](2018)在《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探索 ——以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为例》文中指出伴随我国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迅速发展,认知障碍症长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长者、照护者及社会大众对全面且专业的认知障碍症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认知障碍症长者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提供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不足,未能得到家庭、医疗和社区的有效支援,尚没形成针对认知障碍症长者完善的社区照顾模式等。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认知障碍症长者照顾的矛盾日益突显。因此,积极探索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的最佳途径以及尽快建立全面且专业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是提高认知障碍症长者的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广州市E机构开展的认知障碍症社区照顾项目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在分析国内外对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评估认知障碍症长者的生态系统和分析项目服务的目标,对E机构项目中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的运作情况和当前的服务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运行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所处的困境进行反思,最终尝试构建系统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体系,提出适合于完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的对策。

梁晴[10](2016)在《基于游戏治疗理论的体验设计研究 ——以准老年人移动触屏游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之下,体验设计热潮再次波及各行各业。创新2.0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民主化创新方式,“以人为本、体验为先”成为互联网发展新业态的灵魂力量。笔者践行“互联网游戏+康复医疗行业”的跨界创新模式,意在为那些需要通过互联网游戏进行康复治疗的人群提供良好治疗与游戏体验。目前,游戏学术研究界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对准老年这一新群体的关注度较低。准老年人是处于中年向老年时代过渡的群体,准老年人健康水平往往被众人所忽视。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关注即将进入老年期的准老年人身心健康愈来愈重要。笔者通过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准老年群体的痛点大致可划分为生理、心理及认知三个维度。除人体感官功能及运动能力等出现正常的生理老化以外,处于准老年期的人们更易形成负面心理及认知衰退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自闭倾向,患轻度认知障碍乃至阿尔茨海默病。在康复医学领域,常规药物疗法是预防与治疗认知衰退的解决方法。而在心理学领域,“游戏治疗”逐渐成为调节个人情绪、缓解认知老化等问题的一剂良药。游戏治疗源于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疗法。起初游戏治疗运用在儿童上,而后适用人群不断扩大化。笔者通过对现有游戏治疗理论及案例的分析,结合桌面游戏治疗实例,对面向准老年群体的游戏治疗理论进行全新定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触屏终端的广泛普及,为移动触屏游戏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准老年人逐渐成为移动触屏游戏的热衷用户,这不仅为游戏市场带来新机遇、新挑战,还成为游戏治疗的有力保障。游戏治疗既能通过游戏的娱乐体验丰富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在轻松氛围下训练认知能力,此乃双赢。然而在现今游戏市场上,真正适合准老年人的移动触屏游戏甚少,不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更不能满足当代准老年群体对科技生活的追求。因此,游戏开发商应将目光转移到准老年游戏的开发上,有利于增加准老年游戏市场市值。而游戏策划师和设计师,则应为塑造完美的治疗游戏体验而不懈努力。笔者基于准老年群体生理、心理及认知痛点,以游戏治疗中的设计思维为指导,探究适用于准老年群体的移动触屏治疗游戏体验设计策略。从加瑞特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入手,将治疗游戏体验设计策略划分为游戏商业模式、游戏策划、交互及视觉设计四个维度,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本研究在理论意义上,填补了准老年移动触屏游戏体验设计相关理论的空白;在经济意义上,有益于提高准老年游戏市场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意义上,丰富了准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缓解准老年群体负面心理及认知老化问题,减少老年抑郁症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

二、现代人怎样健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人怎样健脑?(论文提纲范文)

(1)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症痰证的理论基础及历史沿革
        1 广义之痰与狭义之痰
        1.1 古代对“痰”的认识
        1.2 现代对“痰”的认识
        小结
        2 从痰论治失眠的历史沿革
        2.1 古代医家从痰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用药
        2.2 现代医家从痰论治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3 化痰法的内涵与外延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失眠症药物临床研究现状
        1 治疗失眠症药物的临床研究现状
        1.1 治疗失眠症西药的临床研究现状
        1.2 治疗失眠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现状
        2 关联规则分析是研究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工具
        3 Meta分析是明确临床用药疗效的重要证据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
    前言
    1 古代治疗失眠症痰证用药规律探索
        1.1 资料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药物名称规范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方法
        1.6 结果
        小结
    2 现代治疗失眠症痰证用药规律探索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
        2.5 文献检索策略
        2.6 文献的筛选和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
        2.8 结果
        小结
    3 基于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疗效Meta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3 文献检索
        3.4 文献检索策略
        3.5 文献的筛选与提取
        3.6 统计学方法
        3.7 纳入文献检索结果
        3.8 基本信息统计
        3.9 文献的质量评价
        3.10 Meta分析结果
        小结
    4 技术路线
结论
    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1 纳入失眠症痰证文献的基本特征
        1.2 失眠症痰证文献中随机对照研究的基本特征
    2 古代文献用药规律探索
        2.1 中药频次统计
        2.2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2.3 关联规则分析
        2.4 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3 现代文献用药规律探索
        3.1 中药频次及功效统计
        3.2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聚类分析
    4 基于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的Meta分析与方药基本信息
        4.1 Meta分析
        4.2 方药基本信息
讨论
    1 失眠症痰证文献用药规律的探讨
        1.1 理气化痰为基,辅以安神之品
        1.2 寒清热温化饮,辛开苦降调气机
        1.3 失眠症痰证的核心药物及临证加减
    2 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疗效的Meta分析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雷正权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识因辨病,辨证施治
3 用针之要,守神与透刺
    3.1 重视督脉,调神志
    3.2 注重交会穴与奇穴
4 典型病例
5 结语

(3)大理市倒班人群睡眠质量调查及基于小鼠睡眠模型的睡眠质量提升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前言
    1.1 睡眠对人类生存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性
    1.2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的睡眠问题研究现状
        1.2.1 小鼠睡眠模型研究现状
        1.2.2 小鼠睡眠模型研究文献分布特征
        1.2.3 小鼠睡眠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2 倒班人群睡眠质量及焦虑状况调查
    2.1 对象与方法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结果
        2.3.1 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3.2 护士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3.3 警务人员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3.4 警务人员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基于小鼠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质量提升方法研究
    3.1 确定小鼠睡眠模型造模时间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实验结果
    3.2 小鼠睡眠模型建立及干预实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倒班人群睡眠质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
        4.1.1 倒班人群的睡眠质量
        4.1.2 倒班人群的焦虑状况
    4.2 不同干预手段对小鼠睡眠模型的干预效果
    4.3 结论
附录 A:PSQI睡眠质量量表
参考文献
综述:导致睡眠障碍内源性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参知健脑方各组分药物改善认知机制研究
        1 人参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
        1.3 改善认知机制
        2 知母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
        2.3 改善认知机制
        3 赤芍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
        3.3 改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与神经系统疾病
        1.1 网格蛋白包被组装
        1.2 质膜内陷和凹窝形成
        1.3 凹陷收缩和剪切
        1.4 囊泡去包被
        2 Kiss and run途径
        3 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clathrin-independent bulk endocytosis,CIE)
        4 超速内吞作用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知健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数据库
    2 研究方法
        2.1 参知健脑方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的预测
        2.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2.4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参知健脑方潜在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结果
        3.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预测结果
        3.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3.4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
        4.2 参知健脑方的理法方药分析
        4.3 参知健脑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5 小结
第二部分 参知健脑方和谷氨酸干预浓度筛选及其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最适宜造模浓度筛选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适宜浓度筛选(CCK-8法)
        2.3 谷氨酸造模适宜浓度及干预药物适宜浓度的筛选验证(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
        2.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2.5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
        2.6 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8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生理状态下PC12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3.2 不同浓度谷氨酸和参知健脑方溶液对PC12细胞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3.3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的增殖及毒性影响
        3.4 CFSE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毒损脑络”与VD
        4.2 “毒损脑络”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4.3 “解毒通络”是治疗VD的重要法则
        4.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
        4.5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
    5 小结
第三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钙离子浓度及活性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组给药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周期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
        2.5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
        2.6 q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检测结果
        3.4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
        4.2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
        4.3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
        4.4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第四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2.2 qRT-PCR检测PC12细胞clathrin mRNA和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
        2.3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及NMDAR1的表达水平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的qRT-PCR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clathrin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4.2 参知健脑方与NMDA受体的内吞过程
        4.3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身体、医疗和性别:近代补血药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以来的补血药品
    一、专门补血类药品
    二、非专门补血类药品
    三、女性专用补血药品
第二章 补血药品的营销策略
    一、时令机会
    二、名人效应和患者保证
    三、“科学”实验
    四、品牌意识
第三章 补血药品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
    一、国人虚弱身体的想象与表述
    二、“强国强种”的政治宣传
    三、民族情怀与国家意识的表达
第四章 补血药品与近代补血知识的转型
    一、补血药品的在地化表述
    二、国人对近代补血药品的态度
        (一) 中医对近代补血药品的态度
        (二) 时人对近代补血药品的态度
第五章 补血药品与女性生活观念的改变
    一、对女性健康观念的塑造
    二、生育文化的延续与改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西医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2.2 两组中医眩晕症候改善效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VA、BA的Vs、Vm、PI比较
3 讨论

(7)健脑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颈动脉斑块、脑血流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ET-1、CGRP、TM、vWF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PDGF-BB、TXB2、GMP-140、LPA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3 讨论

(8)天麻健脑饮对痰湿中阻型PCI眩晕症状及脑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1.1.1 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1.1.2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1.1.3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1.1.4 后循环缺血的诊治
    1.2 中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立题依据
    2.2 临床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中止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3.3 观察指标
        2.3.4 疗效判定
    2.4 统计方法
    2.5 研究结果
        2.5.1 一般资料
        2.5.2 安全性评价
        2.5.3 中医症候评分
        2.5.4 TCD数据分析
        2.5.5 眩晕障碍筛查表评分比较
        2.5.6 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结果比较
        2.5.7 mRS评分比较
        2.5.8 血脂结果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基础
        3.1.2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3.2 DHI-S、DARS及MRS评分
    3.3 脑血流影响的观察
    3.4 血脂变化
    3.5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痰湿中阻为基本病机
    3.6 化痰祛湿,熄风开窍为基本治法
    3.7 天麻健脑饮组方分析
    3.8 中医症候评分
    3.9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探索 ——以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认知障碍症的相关研究
    2.社区照顾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4.研究创新点
本章小结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认知障碍症长者
    2.社区照顾
(二)理论基础
    1.生态系统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本章小结 三、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情况
(一)E机构和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介绍
    1.E机构的基本情况概述
    2.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二)认知障碍症长者生态系统评估
    1.微观系统调和不良
    2.中观系统功能失调
    3.宏观系统支持薄弱
(三)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的目标分析
    1.微观系统:回应亟需专业服务介入的需求
    2.中观系统:联动家庭照顾与专业服务
    3.宏观系统:营造认知障碍症友好氛围
本章小结 四、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运作
(一)个案管理在社区照顾中的应用
    1.社区发现及定期社区筛查
    2.跨专业制定个人照顾计划
    3.早期预防和社区服务结合
(二)社区照顾能力提升
    1.社会工作者的培训
    2.长者义工队伍的培育
    3.护老者的支援
(三)社区支持网络搭建
    1.探索跨界别的合作机制
    2.多元化的社区宣传教育
    3.建立业界沟通交流平台
本章小结 五、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的困境
    1.照顾服务推广受阻
    2.服务整合能力欠佳
    3.支持系统尚未完善
    4.服务成效评估困难
(二)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的困境对策分析
    1.根据社区需要,开展“去污名化”教育
    2.联结各种力量,强化照顾系统的衔接度
    3.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支持体系
    4.明确细化评估指标,持续探索评估手段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游戏治疗理论的体验设计研究 ——以准老年人移动触屏游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时代背景
        1.1.2 社会对准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
        1.1.3 移动触屏游戏对准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1.1.4 游戏治疗在准老年群体的应用研究
        1.1.5 准老年游戏市场前景广阔
    1.2 研究现状
        1.2.1 准老年人群研究现状
        1.2.2 游戏治疗理论研究现状
        1.2.3 准老年人移动触屏游戏研究现状
        1.2.4 游戏在康复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课题解决问题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的框架流程
第二章 准老年群体痛点及对策分析
    2.1 准老年人的界定
        2.1.1 准老年人概述
        2.1.2 多维度界定准老年期
    2.2 准老年群体差异性的定量研究
        2.2.1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2.2.2 问卷对象的选择
        2.2.3 多维度分析准老年群体差异性
        2.2.4 准老年群体差异维度间关联机制的构建
    2.3 多维度分析准老年期痛点
        2.3.1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2.3.2 访谈对象的选择
        2.3.3 访谈信息提取
        2.3.4 从生理维度分析
        2.3.5 从心理维度分析
        2.3.6 从认知维度分析
    2.4 以需求为导向解决准老年期痛点的对策分析
        2.4.1 痛点与需求关系研究
        2.4.2 从需求理论角度分析准老年群体需求维度
        2.4.3 解决准老年期痛点的对策分析
    2.5 游戏解决准老年群体心理和认知痛点
        2.5.1 游戏缓解准老年人的负面心理情绪
        2.5.2 游戏减缓准老年人认知老化速度
    2.6 本章重点摘要
第三章 移动触屏游戏治疗中体验设计思维的探究
    3.1 游戏治疗的相关理论
        3.1.1 游戏治疗概述
        3.1.2 精神分析游戏治疗
        3.1.3 结构主义游戏治疗
        3.1.4 人本主义游戏治疗
        3.1.5 指导性游戏治疗与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3.1.6 格式塔游戏治疗
        3.1.7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3.2 多维度界定面向准老年人的移动触屏游戏治疗概念
        3.2.1 人群维度分析
        3.2.2 目的维度分析
        3.2.3 方式维度分析
        3.2.4 种类维度分析
        3.2.5 面向准老年群体的移动触屏游戏治疗概念解析
    3.3 面向准老年群体的游戏治疗案例分析
        3.3.1 六六脑科学健脑游戏系统的研发
        3.3.2 《Neuro Racer》赛车游戏的研究与开发
        3.3.3 大脑的健身房——《Memorado》脑力训练课程
        3.3.4 其他现有移动触屏治疗游戏的分析
    3.4 面向准老年群体的游戏治疗中体验设计思维的探究
        3.4.1 游戏治疗中的体验设计
        3.4.2 以准老年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设计
        3.4.3 沉浸式设计在游戏治疗中的运用
        3.4.4 游戏治疗中的情感化设计
    3.5 本章重点摘要
第四章 面向准老年群体的移动触屏治疗游戏体验设计策略
    4.1 游戏体验设计策略的研究基础
        4.1.1 游戏治疗中的体验设计思维的导向性作用
        4.1.2 体验设计的五个层次
        4.1.3 面向准老年人的移动触屏治疗游戏体验设计维度的划分
    4.2 从商业模式维度探究游戏体验设计战略层策略
        4.2.1 免费体验型模式
        4.2.2 个性定制商业模式
        4.2.3 O2O商业模式
    4.3 从游戏策划维度维度探究游戏体验设计范围层策略
        4.3.1 游戏类型:Dual N-Back训练下的PUZ(Puzzle Game)益智游戏
        4.3.2 唤醒记忆——“怀旧”的游戏题材
        4.3.3 桌面治疗游戏到移动触屏治疗游戏的转化
        4.3.4 以“认知训练项目+数据可视化分析”为原则的关卡设计
    4.4 从交互维度探究游戏体验设计框架层和结构层策略
        4.4.1 奥卡姆剃刀原理在交互手势上的运用
        4.4.2 依照“热区”与“死角区”布局游戏界面
        4.4.3 非阻断式引导设计
        4.4.4 多通道反馈式交互设计
    4.5 从视觉维度探究游戏体验设计表现层策略
        4.5.1 屏幕及界面元素的尺寸和分辨率规范
        4.5.2 游戏界面颜色的选取和搭配
        4.5.3 扁平化的游戏界面设计风格
    4.6 本章重点摘要
第五章 基于体验设计策略的设计实践—ACT认知训练游戏
    5.1 准老年人对移动触屏治疗游戏的需求调研
        5.1.1 调研目的与方法
        5.1.2 调研过程
        5.1.3 调研结果
    5.2 游戏策划与商业模式的相关内容
        5.2.1 游戏设计目的
        5.2.2 游戏类别与题材
        5.2.3 游戏关卡设计
        5.2.4 游戏商业模式的探讨
    5.3 游戏界面交互设计
        5.3.1 游戏信息架构的搭建
        5.3.2 以用户任务场景为导向的游戏交互流程
        5.3.3 游戏交互手势及“热区”的界定
    5.4 游戏界面视觉设计
        5.4.1 以“REST大脑因子”为基本设计元素的LOGO设计
        5.4.2 游戏色彩搭配与游戏元素设计
        5.4.3 高保真游戏界面
    5.5 ACT认知训练游戏的可用性测试
        5.5.1 可用性测试
        5.5.2 用户招募及测试任务
        5.5.3 测试过程
        5.5.4 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重点摘要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图片与表格来源
附录B:关于准老年群体及移动触屏游戏的调查问卷
附录C:关于准老年人的入户深入访谈记录
附录D:准老年人回忆元素量化表
附录E:ACT认知训练游戏可用性测试用户反馈评价表
附录F: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现代人怎样健脑?(论文参考文献)

  • [1]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D]. 赵欣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雷正权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J]. 柯先莎,雷正权,孙子昕. 河北中医, 2021(04)
  • [3]大理市倒班人群睡眠质量调查及基于小鼠睡眠模型的睡眠质量提升方法的研究[D]. 王楠. 大理大学, 2020(05)
  • [4]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丹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身体、医疗和性别:近代补血药品研究[D]. 郭燕. 山东大学, 2020(01)
  • [6]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疗效研究[J]. 伍小玲,赵湛,宁为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0)
  • [7]健脑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颈动脉斑块、脑血流的变化研究[J]. 李杰,欧胜胜,毛文晴,武心萍,徐重白. 现代医学, 2020(01)
  • [8]天麻健脑饮对痰湿中阻型PCI眩晕症状及脑血流的影响[D]. 何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探索 ——以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为例[D]. 林子珺.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10]基于游戏治疗理论的体验设计研究 ——以准老年人移动触屏游戏为例[D]. 梁晴. 江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现代人如何保持大脑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