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

一、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1](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范纪安[2](2019)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足部疾患,对于患者日常的生活甚至工作影响较大。近几年在中医于临床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仍是以传统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推拿等为主。西医则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注射皮质激素、冲击波、运动疗法、激光治疗等。以上疗法行之有年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存在如起效较慢或再发性较高等缺陷。而浮针为近来较新兴之中医疗法,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诉的疾病都能有一定的效果,故希望能通过研究观察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期望能比较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浮针治疗与传统针刺疗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运用浮针,观察研究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与传统针刺疗法两者的临床疗效之比较。本次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张力仪,使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得出疼痛评分,来说明浮针于临床上对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使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于此次研究中将符合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的病例之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病例纳入后以随机方法之原则分作为两组,是为浮针治疗组(治疗组)以及针刺治疗组(对照组)2组,35例为一组。浮针组用浮针进针,后扫散。针刺组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之《新针灸学》之穴位做单纯针刺治疗。取水泉穴、承山穴、仆参穴、昆仑穴、太溪穴。直刺或平刺,平补平泻30分钟。之后采用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客观指标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效果。评价之时间完,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主要用来评价的主观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客观指标为通过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用张力仪测量得出之数据,再给予量化来对足底筋膜炎之浮针疗法做评价。且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处理之方法详细描述记录下来。将于研究中获取之数据以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时数据间无差异,P<0.05时代表资料间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时有显着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最后将结果列表并说明。结果: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5%及91.43%,在两组具有着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2.治疗第一周后的VAS评分相比之下是无明显的改变(P>0.05),当于治疗后第二周开始,两组间的VAS评分会开始出现差距(P<0.05),治疗完成后的差异更是巨大。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VAS评分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3.治疗第2周后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第一周后JOA疼痛评分出现差异(P<0.01),差异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疼痛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5.治疗第一周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出现差异(P<0.05),但差异不会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6.浮针组与针刺组只有于治疗第三周后JOA步行能力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但这个情况不能维持到治疗完成。故在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步行能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步行能力评分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第一周后JOA日常生活评分开始出现显着的差异(P<0.01),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日常生活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8.浮针组与针刺组于治疗第一周后的张力仪评分之比较所得出的统计结果,浮针组的得分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的得分差异亦是显着(P<0.01)。观察治疗完成后两组之间的张力仪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张力仪评分表现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说明浮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目前无有提及以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文献,故此次研究证明浮针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当成临床上的治疗参考。2.浮针组与针刺组经治疗后于VAS评分、张力仪评分存在显着差异,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存在差异。表示于客观指标上,浮针在治疗足底筋膜炎都优于针刺组。此次研究中特别分析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之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这也是文献中较少出现的分析,也能从这上面进一步提供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证明。3.在治疗过程中张力仪评分于治疗第一周后则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浮针对于减轻张力的效果快且明显。相对于针刺而言,浮针具有更有效,更快捷等特性。而以此种软组织张力仪来作为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也是较为创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张力仪的评价数据也是相对的,故希望能通过此篇研究来做为浮针及软组织张力仪评价的推广之用。

钟静雯[3](2019)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及相关治疗指标的改变,探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以评价该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强脊汤治疗,对照组给塞来昔布胶囊基础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随访、临床评价、安全性评估及记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BASDAI、BASFI、疼痛VAS和总体VAS的评分)、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脊柱活动度、降低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方面与治疗前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效果ASAS 20评价示:治疗组达标27人,对照组达标19人,表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评价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佳。结论: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不足证AS的疗效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活动度,降低炎症指标。

朱俸涟[4](2018)在《针刀联合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拨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晨僵时间、功能性指数评分、疼痛评分、CRP、ESR及R疗效的影响,探讨针刀联合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马来西亚国际疑难病治疗中心门诊确诊为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针刀联合拨针疗法在脊柱两侧的棘突、横突、关节突旁找到病变的部位,或依据X线、MRI等选取病变的部位,每次选择3-6点,一般在颈胸椎、腰椎的棘突、横突、椎板或骶髂关节囊的附着点找到肌腱韧带纤维化或有出现条索的部位进行通透剥离松解。以针刀为主,拨针为辅的方法,即先行针刀点切,在肌筋膜增厚的部位加拨针松解。每7天针刀1次,拨针1次;以6周为1个疗程,施治2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3天,分别于施治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对照组行针刺治疗,以华佗夹脊穴为主穴,以“肾俞、腰阳关、足三里、大杼、阿是穴”为配穴。每日治疗1次,待诸穴进针得气后均施以平补平泻法,行针30s,留针30min后取针,结束当日治疗。疗程:以6周为1个疗程,共施治2个疗程,患者在结束第一个疗程后间隔3天,再行第二个疗程。分别于施治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记录下治疗前及治疗6周、治疗12周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其晨僵时间、功能性指数(BASF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后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和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阶段等一般情况及晨僵时间、功能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血沉、CRP基线资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6周与治疗12周后,晨僵时间、功能性指数评分、VAS评分、血沉、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12周后疗效较治疗6周后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从总疗效来看:治疗组在VAS疼痛缓解程度上,治疗6周、治疗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0%;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3.33%、73.33%。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针刀联合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能改善患者晨僵症状,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活动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6周后即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但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更为显着。

刘勇[5](2015)在《补肾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治疗组患者口服补肾强督汤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洛昔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85%,两组之间对比,两组无显着性差异;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进步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的效率有为90%;对照组疗效无效5例,有效8例,进步6例,临床痊愈0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清学检查项目(ESR、CRP)相比,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理化指标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指标(VAS)、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指地距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疼痛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指地距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1.补肾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患者,能显着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2.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补肾强督汤在炎性指标、体征、疼痛、晨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

孔伶俐[6](2014)在《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炎性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督灸治疗肾阳亏虚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观察督灸对AS患者炎性指标IL-17、IL-1β、CRP的影响,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治疗AS的方法,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自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及病房的AS肾阳亏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督灸和针刺疗法。督灸1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针刺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1周内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症候变化,测定主要实验室指标IL-17、IL-1β、CRP的数值,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IL-17、IL-1β和急性炎症反应指标CRP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督灸组和针刺组均能够明显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17、IL-1β和急性炎症反应指标CRP的水平。2督灸组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比针刺效果明显,并且起效迅速。

连浩铭[7](2012)在《中医辨证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早期AS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客观评估中药辨证联合依那西普在治疗早期AS髋关节损害受试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在生物制剂广泛应用的时代,以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损害为切入点,为制定联合生物制剂的中医药治疗AS的治疗模式提供可供参考的治疗方案,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制定出符合临床实际、效果更加显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病因、发病机理,以及临床诊治特点。详述目前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功效,并重点阐述TNF拮抗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情况。(2)临床研究:运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四妙散加减方联合足量足疗程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足量足疗程依那西普治疗。观察周期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炎症MRI.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BASDAI. BASFI、脊柱疼痛、ESR、 CRP等活动性指标,以及ASAS20、 ASAS50、 ASAS70等,对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中药辨证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足量足疗程皮下注射依那西普能显着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脊柱及关节功能、降低炎症指标、达到非常显着地临床疗效。而中药辨证治疗联合依那西普的试验组与单独使用依那西普的对照组相比较,在治疗第4周后,患者的所有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至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较治疗前又有明显改善,达到ASAS20、ASAS50及ASAS70的比例分别为:试验组83.33%、33.33%、16.67%;对照组:80%、40%、13.33%。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BASFI评分、BASDAI评分、病人总体评价则明显优于对照组。至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已得到显着改善,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BASFI评分、BASDAI评分、病人总体评价、髋关节疼痛VAS评分、髋关节积液渗出情况及Harr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患者其余各项指标如ESR、 CRP、胸廓活动度、指地距、Schober试验、脊柱痛、ASAS20、 ASAS50、 ASAS70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足量足疗程使用依那西普的基础上,有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患者的总体疗效影响不大。患者多数观察指标和疗效指标及ASAS20、 ASAS50、 ASAS70指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某些功能指标上,如患者BASFI评分、BASDAI评分、病人总体评价在治疗第12周后,两组间开始出现明显差异,联合中药辨证优于无中药辨证治疗。而在24周后,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组患者的整体髋关节功能,包括髋关节疼痛VAS评分、髋关节MRI积液渗出情况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张建英[8](2010)在《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病机特点与用药规律,探索其证治规律,并初步形成治疗AS方药;针对AS基本病机,系统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从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20年中药治疗AS的随机、半随机文献,筛选文献并建立证治规律数据库与系统评价数据库;通过频率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其病机特点;通过频率分析研究其临床用药规律;通过Meta-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证治规律纳入文献115篇;病机研究显示肾虚占纳入文献的82.61%,湿邪占79.13%,瘀血占75.65%,其余渐次为风邪、寒邪、气虚、热邪、肝虚、痰浊、血虚;病机形成5个因子,F1包括寒邪、热邪,F2包括风邪、湿邪、经络不通,F3包括肾虚、肝虚、血虚,F4包括瘀血、痰浊、经络不通,F5包括气虚、血虚;用药特点以补肾、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止痛药为主;补肾药主要为狗脊、杜仲、续断等,祛风湿药主要为独活、威灵仙、川乌等,活血化瘀药主要为当归、赤芍、川牛膝等,止痛药主要为细辛、全蝎、地龙等,清热药主要为黄柏、知母、银花等,利湿药主要为薏苡仁、茯苓、土茯苓,健脾益气药主要为黄芪、白术、党参,化痰药主要有白芥子、南星、陈皮。系统评价共纳入研究33项;以总有效率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显着;以不良反应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安全性高。结论:AS病机以肾精不足、肾阳亏虚为本,以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瘀血、痰浊阻滞督脉为标;治疗宜补肾益精、温肾壮阳以治其本,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疏通经络以治其标,活血止痛以缓其急;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本研究为中医药辨治AS提供了参考,进一步证实了补肾中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为进一步采用补肾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彭德桂[9](2010)在《补肾强督治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临床对照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应用独活寄生汤为对照,观察补肾强督治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补肾强督治尫汤或独活寄生汤组。观察、记录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包括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发热、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肢体困重、肌肤干燥、遗精、畏寒喜暖在内的17个中医症状)、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总体背痛评分、夜间背痛评分以及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价VAS评分。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统计计算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一般调查资料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34.1±3.8岁,平均病程4.8±2.5月。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显示,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40%,显效率为27.5%,有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7.5%,显效率为17.5%,有效率为35%,总有效率为60%。两组中医症状的总改善率均在50%以上。对两组次要疗效指标——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脊柱功能指数、总体背痛、夜间背痛和的患者对病情总体评价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有效的降低各观察指标的积分。试验组7.5%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2.5%的患者白细胞减少,无肝酶异常变化;对照组有12.5%的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1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5%的患者发现肝酶异常。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且停药后症状就会消失。结论在中医症候总疗效的比较上,补肾强督治尫汤组优于独活寄生汤组(P<0.05)。试验组在腰骶脊背疼痛、关节胀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作冷、刺痛、口干不欲饮、肢体困重的改善上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次要疗效指标——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脊柱功能指数、总体背痛、夜间背痛和的患者对病情总体评价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有效的降低积分,但补肾强督治尫汤组要优于独活寄生汤组。安全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改变,表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

刘琼[10](2009)在《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大鼠软骨变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迄今为止,对中药制剂治疗AS的特点、优越性及其作用机理仍然缺乏严格的科学评价,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软骨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为中药制剂二藤合剂抗AS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客观评价二藤合剂治疗AS的临床疗效并阐述其机理。方法:1.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二藤合剂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两组均服药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应用国际AS评价组推荐的疗效标准ASAS20,观察病情活动指数、病人总体评价、总体肿胀关节指数、患者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2.采用46只Wistar大鼠,造模成为AA大鼠,随机分为5组:二藤合剂组、消炎痛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生理盐水组、正常组。灌胃治疗14天;取AA大鼠一侧前后足趾关节,固定,切片,HE染色,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进行评价。取AA大鼠一侧前后足趾关节,固定,切片,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TNF-α,MMP-3和TIMP蛋白;分离大鼠软骨细胞,IL-1β刺激下,加入各组含药血清,检测Ⅱ型胶原及软骨GAG含量。结果:1.经过6个月治疗后二藤合剂组满意率为82.5%,柳氮磺吡啶组满意率为55%,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二藤合剂组治疗6个月后其各项观察指标(包括躯体功能、病情活动指数、肿胀关节总数、总体自我评价、脊柱痛、脊柱炎症,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脊椎左屈、脊椎右屈、脊椎后仰、枕墙距、血沉、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柳氮磺吡啶组除枕墙距外,其余观察指标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二藤合剂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患者总体自我评价、脊柱后仰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对于关节破坏的影响,二藤合剂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有差异(P<0.005),且二藤合剂组破坏程度较柳氮磺胺吡啶组轻;二藤合剂组与消炎痛组无差异(P>0.005);关于TNF-α的表达,二藤合剂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有差异(P<0.005),且二藤合剂组较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弱;二藤合剂组与消炎痛组无差异(P>0.005);关于MMP-3的表达,二藤合剂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有差异(P<0.005),且二藤合剂组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弱;二藤合剂组与消炎痛组无差异(P>0.005);关于TIMP3的表达,二藤合剂组与消炎痛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有差异(P<0.005),且表达比柳氮磺胺吡啶组强;关于Ⅱ型胶原与软骨GAG的含量,二藤合剂组与消炎痛组无差异(P>0.005);二藤合剂组与柳氮磺胺吡啶片组有差异(P<0.05),且二藤合剂组含量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片组。结论:二藤合剂治疗AS疗效确切,且与其抗炎和软骨保护机理有关。

二、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认识
        1.1.1 概述
        1.1.2 经络、脏腑与足底的关系
        1.1.3 足底筋膜损伤的病因病机
        1.1.4 传统中药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5 针灸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1.1.6 推拿手法
    1.2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1.2.1 解剖基础与病理关系
        1.2.2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1.2.3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4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进展
    1.3 浮针的研究进展
        1.3.1 浮针之由来
        1.3.2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的关系与区别
        1.3.3 浮针之优势与现代运用
    1.4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1.4.1 MTrP之概念
        1.4.2 MTrP产生机制
        1.4.3 MTrP于治疗上的运用
    1.5 足底筋膜炎评价方法进展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疗效观察
        2.2.5 疗效标准
        2.2.6 统计方法
        2.2.7 技术路线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情况比较
        3.1.3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3.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比较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疼痛评分比较
        3.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比较
        3.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步行能力评分比较
        3.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日常生活评分比较
        3.3.7 两组患者治疗张力仪评分比较
第4部分 讨论
    4.1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高张力的形成机理
    4.2 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探讨
    4.3 治疗结果讨论
    4.4 此次临床研究之优越性
    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中常用缩写
    附录二: 基本数据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样本量估算
    附录五: 随机入组的方法
    附录六: 随机分组的方法
    附录七: 视觉模拟量表(VAS)尺
    附录八: 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表
    附录九: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详细摘要

(3)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研究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与治疗研究进展状况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药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三、刘晓玲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分型论治
第二章 补肾强脊汤的临床研究分析
    第一节 研究数据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纳入研究对象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三、中医辨证标准法
        四、研究纳入标准
        五、研究排除标准
        六、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随机分组
        二、研究治疗方法
        三、疗效标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研究基线资料比较
        二、临床疗效分析
        三、药物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补肾强脊汤组成、功效及相关药理研究
        一、补肾强脊汤方药文献研究
        二、组方理法方药解析
        三、补肾强脊汤组方药理研究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及展望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针刀联合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辩证分型
        1.4 治疗方法
    2.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病理
        2.3 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2.3 针刀联合拨针综合疗法的临床注意事项与护理
        2.4 统计学方法
        2.5 研究路线及技术路线
    3.结果与分析
        3.1 纳入病例的一般情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3.3 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
    4.讨论
        4.1 针刀联合拨针法的理论依据
        4.2 本研究结果分析
        4.3 典型病例
        4.4 研究的创新性
        4.5 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补肾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指标
    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1.2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
    2. 血清学检查分析
    3. 两组疗效评定
    4.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5. 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6.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观测指标的比较
    7.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诊断
        2.3 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进展的研究
    3. 导师对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的认识
    4. 补肾强督汤的方药组成以及组方依据
    5.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一:病例报告表
附二:综述
    参考文献

(6)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炎性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 AS 的认识及病因病机分析
    2. 现代医学对 AS 的认识及对 AS 的治疗概况
    3. 导师学术思想
    4. 督灸治疗机理探讨
    5. 炎性指标 IL17、IL1β、CRP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中医辨证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早期AS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临床研究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二、生物制剂的发展
        1. TNF-α拮抗剂
        2. 以免疫细胞为靶点的生物制剂
        3. 其他细胞因子拮抗剂
        4. 激酶抑制剂
    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
        1 引言
        2 TNF的生物学特性
        3 TNF拮抗剂的生物学活性
        4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应用
        5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6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1 给药方法
        2 观察项目
        3 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4.1 性别分布
        4.2 年龄比较
        4.3 病程分布
        4.4 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
        4.5 脊柱活动度的比较
        4.6 实验室炎性指标比较
        4.7 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4.8 临床疗效比较
        4.9 安全性观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一、导师对AS的辨证分型治疗
        1 湿热壅滞督脉型
        2 寒湿留着督脉型
        3 肝肾阴亏,邪留督脉型
        4 脾肾阳虚,寒留督脉型
        5 肝肾精亏,督脉失养型
    二、导师林昌松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证用药加减经验
    三、强直性脊柱炎与TNF-A抑制剂
    四、髋关节损害是AS患者致残功能受限最关键的病变
    五、本研究结果分析
    六、加减四妙散的方药分析
    七、联合生物制剂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的制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概况
    一、西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病理
        (四) 诊断
        (五) 治疗
    二、中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机与证候
        (三) 中医外治
        (四) 中药内治
第二部分 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药物分类
        (四) 统计及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及选择结果
        (二)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病机特点分析
        (二) 用药规律分析
        (三) 常用药物分析
        (四) AS三期辨治
    六、小结
第三部分 系统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范围及策略同证治规律部分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文献编号登记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方法及主要统计过程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选择结果
        (二) 纳入研究概述
        (三)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
        (四)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疗效分析
        (二) 安全性分析
        (三) 异质性分析
        (四) 纳入研究质量分析
        (五) "倒漏斗"图形分析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成果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任务书
详细摘要

(9)补肾强督治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分型
        (三) 分期研究
        (四) 分期与证候相结合研究
        (五) 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一) 病因病理方面
        (二) 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
        (三) 治疗进展
    三、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一)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必要性
        (二) 国内外有关诊断标准的研究
        (三) 临床中对诊断标准的认识
        (四) 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与影像学检查
第二章 补肾强督治尫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三、疗效判定标准
        四、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五、临床研究记录
        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七、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八、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九、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一般资料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三、疗效比较
        四、安全性检测
        五、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一、统计结果分析
        (一) 一般情况分析
        (二) 总疗效分析
        (三) 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四) 临床次要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二、补肾强督治尫汤疗效分析
        (一) 组方与方解
        (二) 现代药理研究
        (三) 治法探讨
        (四) 作用机制
    三、不良反应及分析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大鼠软骨变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 流行病学特点
        2 病因病理
        3 临床表现
        4 诊断标准
        5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性别分布
        2 年龄分布
        3 病程分布
        4 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
        5 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的比较
        6 实验室炎性指标比较
        7 疗效比较
        8 外周关节炎
        9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动物模型研究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1 实验动物
        2 药品及试剂
        3 主要仪器
        4 动物分组
        5 模型制作
        6 给药及标本采集
    三、观察项目及方法
        1 一般情况
        2 二藤合剂对AA大鼠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的影响
        3 二藤合剂对AA大鼠软骨组织中TNF-α,MMP-3和TIMP-3的影响
        4 二藤合剂对AA大鼠Ⅱ型胶原及软骨GAG含量的影响
        5 统计学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1 二藤合剂对AA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2 二藤合剂对AA大鼠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的影响
        3 二藤合剂对AA大鼠.软骨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4 二藤合剂对AA大鼠.软骨组织MMP-3和TIMP-3表达的影响
        5.二藤合剂对AA大鼠.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GAG含量的影响。
第四部分 讨论
    1 "湿邪痹阻、瘀血阻络"贯穿AS始终
    2 二藤合剂的药理研究
    3 二藤合剂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
    4 二藤合剂对A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 二藤合剂可以减少AA大鼠的关节破坏
    6 二藤合剂治疗AS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范纪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D]. 钟静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针刀联合拨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观察[D]. 朱俸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补肾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亏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刘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6]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炎性指标影响的研究[D]. 孔伶俐.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1)
  • [7]中医辨证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早期AS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连浩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 张建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9]补肾强督治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 彭德桂.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大鼠软骨变化的机制研究[D]. 刘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及残疾评估(附5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