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

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

一、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郑一波,陈瑞,曾建勋[1](2021)在《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印本资源建设时期,联合目录在综合揭示、报道馆藏机构文献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环境下,传统联合目录在资源建设、组织揭示、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需要创新发展联合目录体系,构建支持资源发现、定位和获取的新型联合目录体系。结合当前文献资源生产和服务模式,新型联合目录体系需要扩大资源范围、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享、细化资源描述粒度、革新目录体系结构、丰富目录服务功能,并以元数据集成整合方式构建集印本资源与电子资源于一体的联合目录集成化体系。跨界协同生态的构建、元数据的持续更新以及联合目录知识关联的揭示和用户情景敏感的资源调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拓展新型联合目录应用空间,促进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郭弘佩[2](2021)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各区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进行科学文化普及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职责,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存在与建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责无旁贷的使命。图书馆应当意识到开发利用馆藏资源的重要性,国家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弘扬国家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各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开发、利用、传播馆藏资源的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实现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效彰显国家文明与民族特色。国家图书馆运用加快信息资源快速传播的出版作为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效扩大了信息受众群体,实现馆藏资源传播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研究和分析对象,对照分析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两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图书馆资源出版服务提升策略。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立足国家图书馆以出版者角色开发馆藏资源的研究较少;其次,对中、英、美国家图书馆的官网进行网站调查,结合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现状,对馆藏资源进行类型划分;再次,通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京东、当当、亚马逊网站调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美国家图书馆出版实践,归纳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从普通印本出版、古籍影印出版、特藏数字出版、古籍数字出版四个方面结合资源类型、出版形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不同维度分析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最后,根据不同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和提供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从馆藏资源组织策略、古籍资源开发策略、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和特藏资源推广策略四方面总结提高我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优化、创新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策略,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出版服务提供后续思路。

丁晓贞[3](2021)在《基于LDA模型的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知识流动现状及演化态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科间的知识流动愈加频繁。通过梳理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虽然相关学者对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之间交叉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并未对这二者之间的知识流动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这两个学科作为知识流动的研究对象。LDA模型在主题发现和主题识别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主题模型,因此,本研究选择LDA模型作为主题发现的主要工具。本研究借助两学科文献间的引证关系,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角度,通过LDA模型对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两学科之间的知识流动做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分析,深入研究两学科知识流动的现状和演化态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平台获取2005-2019共计15年两学科核心期刊的引文数据,使用SATI 3.2、Rstudio、Notepad++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提取摘要、分词、筛选等处理,并通过LDA模型挖掘两学科知识流动的主题。其次,根据LDA模型可视化的主题分布,得到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输入的9个主题和知识输出的8个主题。通过对比发现,MOOC、知识共享、信息素养与教育、文献计量研究是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输入和输出的相同主题,此外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输入了有关信息资源建设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知识,教育学通过吸收并结合自身特色,完善了教育信息建设,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得到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输入的9个主题和知识输出的9个主题,通过对比发现,信息素养与教育、教育信息化和知识管理是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的相同主题,此外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输入了有关网络教育、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及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图书情报学吸收相关知识,并结合自身学科特征和相关优势,形成了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增强和拓宽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范围。最后,将2005-2019年每五年作为一个时间段,通过LDA模型对各时间段两学科间知识流动的主题进行挖掘。通过对两学科间知识流动的历时性分析,揭示两学科的知识流动主题的演化态势,并总结分析得到两学科知识流动的衰减型主题、热点主题、稳定的热点主题、前沿主题。本研究对图书情报学向教育学及教育学向图书情报学双向的知识流动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促进两学科发展,丰富知识流动研究的理论体系,对于准确把握两学科间知识流动脉络和变化趋势、推动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刘雅心[4](2021)在《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读者荐购是全民阅读时代我国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新型文化惠民服务,荐购服务能有效解决“图书”与“读者”间的供需矛盾,发挥图书馆引导、促进全民阅读的社会作用与价值。荐购服务的研究,可为荐购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教训,有利于实现荐购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全方位调查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内容、方式、政策规章等,揭示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荐购服务的支撑理论(图书馆学五定律、社会支持理论、需求理论及成本效益论等),总结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和成就,针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和完善我国读者荐购服务的策略建议,以助力全民阅读,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窦天芳,杨慧[5](2020)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ALMA系统实施为例》文中指出本文结合清华大学图书馆实际,阐述当前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服务现状和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思路。选取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建设思路、处理原则、应用效果等角度展开分析,希望对国内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张晓敬[6](2020)在《全文电子资源在SFX中的揭示与使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在扩展连接服务系统(SFX)中的揭示情况和使用情况,分析产生低访问量的原因和对策。通过SFX系统使用数据与其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全文电子资源使用量低的原因,并从检索准确性、访问受限、系统导航、数据信息和宣传推广5个方面探讨提高资源使用率的途径。增加用户访问量、提高资源使用率的改革措施是一个长期工作,并且在相关系统更替或欠缺的状态下,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全文链接服务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刘蓓蕾[7](2019)在《面向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与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加速膨胀,势不可挡。面对迅猛增长、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文献资源需要整合,馆舍空间需要重构,信息服务需要创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一类重要文献资源,开展面向专业分类的教材资源信息组织与服务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教材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类特殊信息资源,在以往的实践中都是按照一般图书分类编目,缺乏所对应的课程信息和专业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老师们对教材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本文应用文献调研法、系统论法、观察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面向专业的教材信息组织策略,使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绘制教材服务蓝图,使高校专业的教学科研与教材循环利用得到更好的支持;设计教材服务模式,使高校教材信息用户能更好地贴近并利用资源。本文的主题是面向专业分类的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信息组织与服务研究。立足于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信息学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设计适合高校信息用户需求的高校教材资源信息组织策略与服务范式。从学科专业视角入手,针对教材的应用范围和内容特征,设计组织体系、完善信息构建、优化管理方法、创新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二、开展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信息组织策略研究。三、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研究并绘制服务蓝图。四、开展基于网络的教材服务模式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与内容、概括了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在信息构建理论的两个根本原则与四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信息组织策略研究,包括对其三要素的分析以及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构建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信息组织体系,使其符合信息构建的基本原则,并体现高校图书馆教材建设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第三章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服务研究,明确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服务的内容、流程、和范式等环节,设计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蓝图,揭示服务内部关系与外部联系,更直观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各阶段步骤与目标。第四章在对国内外高校网站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教材服务网站的基础架构与组织方式,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应当构建基于教材阅览室和网络平台的O2O模式,基于身份认证的B2C模式,基于共享理念的C2C模式。第五章为总结和展望,在对本文做出总结对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李晓童[8](2019)在《基于TAM与TTF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关系以及效应进行研究。同时本论文利用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构建出能展示用户的感知有用、用户的感知易用、用户个体的行为意图、任务技术适配、用户的行为控制认知以及用户对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实际使用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这几个变量间关系以及影响系数的验证模型,并得出如下的相应的结论:(1)感知易用因素将直接对用户的感知有用和用户个体的行为意图产生正方向的显着影响;(2)感知有用因素将直接对用户个体的行为意图以及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产生显着的正方向的影响;(3)用户个体的行为意图因素将直接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产生正方向的显着影响;(4)任务技术适配因素将直接对用户的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以及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正方向的显着影响;(5)用户的行为认知控制因素直接对用户个体的行为意图以及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有着正方向的显着影响;(6)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因素直接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有着正方向的显着影响。与此同时还通过模型结构的系数路径得出了因素之间有着一定的间接影响同时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推断结论。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注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的易用设计;注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用户感知有用提升;注重任务与技术的适配性;注重对用户信息素养的教育。最后,希望此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的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刘为[9](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徐敏[10](2017)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其建筑设计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时代的深刻影响。现如今,信息化在当今时代居于主流,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图书馆向多功能、复合型的图书馆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变化,高校图书馆在读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充。图书馆内部空间是读者在图书馆活动的重要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和交流的质量,读者不只是在阅览室阅读文献,还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想要的资料,并且可以在公共交往空间参加休闲活动以及交流研讨。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给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其内部空间的设计亦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要求。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更好的设计图书馆内部空间。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从情感上把握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力营造具有艺术性,人文性并融合时代特征的图书馆氛围,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览环境。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构成和设计内容,并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探讨了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的新趋势和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在实例的基础上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见解并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作出了展望。

二、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2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体系框架
    2.1 信息资源
    2.2 建设主体
    2.3 标准规范
    2.4 目录结构
    2.5 服务体系
3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构建方式
    3.1 元数据获取采集
    3.2 元数据转换映射
    3.3 元数据集成融合
    3.4 元数据质量控制
4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应用机制
    4.1 构建联合目录跨界协同生态
    4.2 建立联合目录元数据持续更新机制
    4.3 增强深层次的知识化关联揭示
    4.4 建设用户情景敏感的资源调度机制
5 结语

(2)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图书馆馆藏资源研究
        1.3.2 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分析
    2.2 理论基础阐述
        2.2.1 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战略规划
        2.2.2 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法律依据
第三章 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的馆藏资源类型
    3.1 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籍
    3.2 展示特藏资源的图书
    3.3 彰显时代文化的期刊
    3.4 反映社会时事的报纸
    3.5 记录民风民俗的音视频
    3.6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出版模式分析
    4.1 普通印本出版
        4.1.1 附属出版社出版服务
        4.1.2 馆内出版部门组织整理
        4.1.3 与外部出版社合作出版
    4.2 古籍影印出版
        4.2.1 古籍原版影印出版
        4.2.2 专题汇编影印出版
        4.2.3 图录汇编影印出版
    4.3 特藏数字出版
        4.3.1 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
        4.3.2 开展特藏数字出版项目
    4.4 古籍数字出版
        4.4.1 建立古籍专题整合平台
        4.4.2 合作古籍数字化项目
    4.5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
    5.1 馆藏资源组织策略
        5.1.1 优化古籍资源分类体系
        5.1.2 根据资源特点选择出版方式
    5.2 古籍资源开发策略
        5.2.1 充分开发有价值的馆藏资源
        5.2.2 利用古籍普查结果甄选古籍出版
    5.3 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
        5.3.1 借助多方合作力量共建馆藏资源
        5.3.2 丰富特藏资源数字推广形式
    5.4 特藏资源推广策略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LDA模型的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知识流动现状及演化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LDA模型研究现状
        1.3.2 学科间知识流动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知识流动内涵与过程分析
        2.1.1 知识流动的内涵
        2.1.2 知识流动的过程分析
    2.2 学科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分析
    2.3 LDA模型简介
        2.3.1 LDA模型概述
        2.3.2 LDA参数估计
        2.3.3 LDA模型主题数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的知识流动分析
    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处理
    3.2 主题数目的确定
        3.2.1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输入的主题数目确定
        3.2.2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输出的主题数目确定
    3.3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的知识输入主题分布
    3.4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的知识输出主题分布
    3.5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现状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流动分析
    4.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处理
    4.2 主题数目的确定
        4.2.1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输入的主题数目确定
        4.2.2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输出的主题数目确定
    4.3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入主题分布
    4.4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出主题分布
    4.5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现状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知识流动演化态势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处理
    5.2 主题提取
        5.2.1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流动主题提取
        5.2.2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流动主题提取
    5.3 图书情报学对教育学知识流动演化态势分析
    5.4 教育学对图书情报学知识流动演化态势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网络调查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概述
    第一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含义
    第二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目的与原则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目的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原则
    第三节 读者荐购服务方式
        一、传统荐购方式
        二、网络荐购方式
    第四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意义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现实背景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时代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支撑理论
    第一节 图书馆学五定律
        一、图书馆学五定律概述
        二、图书馆学五定律与读者荐购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概述
        二、社会支持理论对读者荐购服务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理论概述
        二、需求理论在读者荐购服务的应用
    第四节 成本效益论
        一、成本效益论概述
        二、成本效益论在读者荐购服务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发展历程和现状调查
    第一节 读者荐购服务发展进程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产生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演进
    第二节 读者荐购服务现状调查
        一、读者荐购服务开展情况
        二、读者荐购服务方式
        三、读者荐购服务规章制度建设
        四、读者荐购服务系统平台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与成就
    第一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
        一、荐购服务以读者需求为基本原则
        二、荐购服务方式呈现多样性发展
        三、荐购服务覆盖于多数图书馆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成就
        一、荐购服务效果日渐凸显
        二、一些图书馆荐购服务成为品牌服务
        三、荐购服务推动落实国家文化战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荐购服务尚未全面实现常态化
        二、荐购服务主页设置不合理
        三、荐购服务宣传不到位
        四、荐购服务政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优化策略
        一、规范荐购服务栏目设置标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
        三、完善荐购政策和规则
        四、灵活采用多种荐购服务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ALMA系统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服务现状
2 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思路
    2.1 建设思路
    2.2 基础软件平台功能概述
3 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内容
    3.1 电子资源管理
    3.2 业务流程与业务规范管理
    3.3 历史数据迁移
    3.4 用户数据管理
4 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运行优势
    4.1 业务数据和内容数据深度关联
    4.2 内容数据统一管理
5 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运行挑战
6 总结与展望

(6)全文电子资源在SFX中的揭示与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电子资源在SFX系统中的揭示情况
    1.1 全文资源数据信息维护流程
    1.2 全文资源信息配置遇到的问题
2 全文电子资源使用情况
    2.1 全文电子资源使用数据
    2.2 统计数据对比分析
        2.2.1 同行数据对比。
        2.2.2 与Metalib系统中的数据对比。
        2.2.3 与Wiley数据库统计中的数据对比。
    2.3 SFX系统中资源使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2.3.1 缺乏电子图书导航和检索入口。
        2.3.2 用户习惯直接访问期刊数据库。
        2.3.3 数据库访问受IP地址限制,校园网外无法使用。
        2.3.4 数据库商提供的全文资源详细清单不准确,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
3 提升全文资源使用率的方法
    3.1 提高资源检索的准确率
    3.2 降低资源访问的受限性
    3.3 提升资源导航的清晰性
    3.4 丰富系统资源数据信息
    3.5 增加对系统的使用宣传
4 思考与总结

(7)面向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
    2.1 信息构建理论概述
        2.1.1 信息构建背景
        2.1.2 信息构建定义
        2.1.3 信息构建根本原则
        2.1.4 信息构建核心内容
    2.2 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概况
        2.2.1 现状分析
        2.2.2 必要性与可行性
        2.2.3 优势及不足
    2.3 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策略
        2.3.1 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原则
        2.3.2 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教材信息组织三要素
        2.3.3 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教材信息组织方法
    2.4 高校图书馆教材阅览室信息组织
        2.4.1 组织系统:收集与分类
        2.4.2 标识系统:编目
        2.4.3 导航系统:排架
        2.4.4 检索系统:索引
    2.5 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网站的信息组织
        4.4.1 教材网站组织系统
        4.4.2 教材网站导航系统
        4.4.3 教材网站标识系统
        4.4.4 教材网站检索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设计
    3.1 教材服务概况
        3.1.1 教材服务理论基础
        3.1.2 教材服务现状
        3.1.3 教材服务创新
    3.2 教材阅览室服务
        3.2.1 专业教育
        3.2.2 参考比较
        3.2.3 宣传展示
        3.2.4 样本收藏
    3.3 教材循环利用服务
        3.3.1 晒书会与图书漂流
        3.3.2 组织机构
        3.3.3 服务内容
        3.3.4 服务评估
    3.4 教材服务蓝图
        3.4.1 服务蓝图理论
        3.4.2 教材阅览室服务蓝图
        3.4.3 教材循环利用服务蓝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教材服务模式
    4.1 服务模式概述
    4.2 教材服务网站调查
    4.3 教材服务网站的基础架构
    4.4 基于网络的教材服务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TAM与TTF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模型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模型理论
        2.2.1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2.2.2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模型构建
    3.1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概念模型
    3.2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维度分析
        3.2.1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用户维度
        3.2.2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维度
        3.2.3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维度
    3.3 TAM与TTF模型整合研究
    3.4 基于TAM与TTF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模型
    3.5 研究假设
        3.5.1 感知易用对感知有用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3.5.2 感知有用对信息系统实际使用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3.5.3 行为意图对信息系统实际使用的影响
        3.5.4 任务技术适配对感知易用、感知有用、实际使用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3.5.5 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图和信息系统实际使用的影响
        3.5.6 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对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调查对象及背景
    4.2 调查问卷设计
        4.2.1 变量的定义
        4.2.2 变量的指标
        4.2.3 问卷设计的其他内容
    4.3 数据分析方法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效度分析
        4.3.3 方差分析
        4.3.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实证与分析
    5.1 样本收集
        5.1.1 调查问卷前测
        5.1.2 样本分布
    5.2 信度以及效度检验
        5.2.1 信度分析检验
        5.2.2 效度分析检验
    5.3 用户个体差异的影响分析
        5.3.1 用户个体差异对感知易用的影响分析
        5.3.2 用户个体差异对感知有用的影响分析
        5.3.3 用户个体差异对任务技术适配的影响分析
        5.3.4 用户个体差异对行为控制认知的影响分析
        5.3.5 用户个体差异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分析
        5.3.6 用户个体差异对实际使用的影响分析
        5.3.7 用户个体差异对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5.3.8 用户个体差异的影响分析总结
    5.4 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5.4.1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5.4.2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5.4.3 修正模型
    5.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改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6.1 设计用户易用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系统
    6.2 关于注重提高用户感知有用的建议
    6.3 关于注重任务技术适配的建议
    6.4 关于注重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工作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9)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及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2.1.1 高校图书馆的起源
        2.1.2 近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2.2.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构成
        2.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
    3.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趋势
        3.1.1 阅读介质多元化
        3.1.2 信息资源共享
        3.1.3 管理和服务方式变化
        3.1.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3.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
        3.2.1 信息媒体中心
        3.2.2 多元学习中心
        3.2.3 多功能交流中心
        3.2.4 文化艺术中心
    3.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新要求
        3.3.1 开放性要求
        3.3.2 动态性要求
        3.3.3 复合性要求
        3.3.4 数字化要求
        3.3.5 人性化要求
        3.3.6 绿色化要求
    3.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具体体现
        3.4.1 入口区功能扩展
        3.4.2 阅览室空间面积扩大
        3.4.3 藏书区实体书库面积缩小
        3.4.4 设置了多层次的公共活动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建议
    4.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4.1.1 内部空间设计的多功能性原则
        4.1.2 内部空间设计的文化艺术性原则
        4.1.3 内部空间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4.1.4 内部空间设计的智能化原则
        4.1.5 内部空间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4.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
        4.2.1 通行区
        4.2.2 阅览空间
        4.2.3 公共交往空间
    4.3 室内环境设计
        4.3.1 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
        4.3.2 图书馆室内的光照环境设计
        4.3.3 陈设设计
    4.4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标识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4.4.1 标识设计
        4.4.2 无障碍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5.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
    5.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展望——多元化自助复合型图书馆
        5.2.1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概念的提出
        5.2.2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构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四、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J]. 郑一波,陈瑞,曾建勋.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10)
  • [2]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D]. 郭弘佩. 河北大学, 2021(02)
  • [3]基于LDA模型的图书情报学与教育学知识流动现状及演化态势研究[D]. 丁晓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D]. 刘雅心.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ALMA系统实施为例[J]. 窦天芳,杨慧.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05)
  • [6]全文电子资源在SFX中的揭示与使用分析[J]. 张晓敬.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1)
  • [7]面向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教材信息组织与服务研究[D]. 刘蓓蕾. 江苏大学, 2019(02)
  • [8]基于TAM与TTF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 李晓童.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9]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10]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D]. 徐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利用INNOPAC系统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信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