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后位120例观察与治疗

持续性枕后位120例观察与治疗

一、12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梅,郑岚琳,何辉嫒,吕波[1](2021)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18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8~10月单纯手转胎头法干预产程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列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1月实行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干预产程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用时、复位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性枕后位难产过程中,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的方法较传统单纯手转胎头法在产程用时及复位成功率上具有优势,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莉[2](2020)在《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对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临产分娩的进入活跃期的20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开放式膝胸卧位干预来矫正枕后位。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产妇活跃期分娩过程进行开放式膝胸卧位干预,能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促进产程进展,降低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分娩结局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胡冬梅[3](2017)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术。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78.3%(47/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能够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妇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黄仲萍,王敏[4](2015)在《持续性枕后位孕妇分娩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持续性枕后位孕妇分娩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分娩的120例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及120例枕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两组分娩患者的临床干预及产程特点。结果经过观察,两组分娩患者的临床干预发生率I即人工破膜、宫颈封闭、镇静剂以及催产素的应用)以及分娩的产程特点(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均长于枕前位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J.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孕妇在早期时,要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干预,以此来降低母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骆玮[5](2014)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性枕后位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受治疗的住院分娩持续性枕前后位产妇各12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限及对母婴造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第一产程,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延长,产妇宫口扩张,胎头下降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妇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高,与对照组(枕前位产妇)具有显着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容易导致产妇所产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只有做好及时处理,采用适当分娩方式才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吴文[6](2013)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母儿预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的产程特点,同时选取枕前位产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12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共有11例出现产道损伤,19例出现产后出血,50例出现宫内窘迫,18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明显多于枕前位组;同时,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出现产程异常情况也明显多于枕前位组。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王静[7](2013)在《360例产妇不同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两种体位对持续性枕后位的影响,以此来提高临床自然分娩的几率。方法我院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确定为持续性枕后位的36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3组,观察Ⅰ组的120例产妇待产时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观察Ⅱ组的124例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通过0.51 h小时的观察后,进行阴道检查确定为枕横位时,嘱患者进行对侧俯位待产;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待产时采取自由卧位。结果 3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Ⅱ组明显比观察Ⅰ组的纠正率高,差异较为显着(P<0.05),观察Ⅱ组的产妇顺产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差异较为显着(P<0.05)。结论枕后位产妇首先进行同侧俯卧位,之后再进行对侧俯卧位,能够有效的纠正胎位方向,此法可提高产妇顺产的几率,减少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几率。

姚小芹[8](2013)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的观察及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容易导致生产时宫缩乏力,损伤软产道,延长产程,严重影响围生期母婴健康和安全。产程中若发现活跃期延缓,应辅以其他手段确定是否是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所致。确诊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或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异常胎位,降低难产的发生率。

王陶然,张敏[9](2013)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病例的产程特点及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持续性枕横位和51例持续性枕后位病例的各阶段产程时间、异常产程及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Apgar评分(5min评分≤7分)等情况,并与同期100例枕前位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异常产程发生率、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对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减少母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尹小超,邓远兰[10](2013)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后)位产程处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徒手旋转术在持续性枕横(后)位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89例持续性枕横(后)位产妇,于宫口开大6~9 cm时行徒手旋转胎头术,观察经阴分娩率。结果本组289例持续性枕横(后)位产妇中阴式顺产217例,胎吸助产17例,剖宫产55例。结论徒手旋转术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及枕后位可使头位难产率降低,避免对母体及围生儿造成较大危害,减少母婴并发症。

二、12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转胎头的指征
        1.2.2 体位纠正的注意事项
        1.2.3 手转胎头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用时的比较
    2.2 两组复位成功率的比较
3 讨论

(2)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2.2 两组总产程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3 讨论
    3.1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可促进自然分娩
    3.2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可缩短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
    3.3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3)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3 讨论

(5)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母儿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产程异常处理
    1.3 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360例产妇不同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本文的3组产妇胎位纠正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对比
    2.2 3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
    2.3 3组产妇产程干预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比较
3 讨论

(8)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的观察及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发生原因
2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产程观察及诊断
    2.1 产程观察
    2.2 产程中诊断要点
3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处置研究
    3.1 基本处置
    3.2 手法旋转胎头至顺利分娩
4 小结

(9)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病例的产程特点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处理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产程各期平均时限比较
    二、枕横位、枕后位和枕前位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
    三、母儿并发症比较
讨论

四、12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J]. 杨梅,郑岚琳,何辉嫒,吕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2)
  • [2]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J]. 刘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3)
  • [3]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 胡冬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9)
  • [4]持续性枕后位孕妇分娩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 黄仲萍,王敏. 环球中医药, 2015(S1)
  • [5]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J]. 骆玮. 中国医学工程, 2014(10)
  • [6]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母儿预后[J]. 吴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24)
  • [7]360例产妇不同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J]. 王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0)
  • [8]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的观察及处置研究[J]. 姚小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1)
  • [9]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病例的产程特点及影响[J]. 王陶然,张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03)
  • [10]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后)位产程处理中的作用[J]. 尹小超,邓远兰. 中国实用医刊, 2013(04)

标签:;  ;  ;  ;  

持续性枕后位120例观察与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