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智能直流电源板的研究

通信智能直流电源板的研究

一、可通信智能型直流电源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娟[1](2019)在《矿用智能型低压电动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动机的使用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动机是否能够持久地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因而对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电网电压不稳、频繁启动、正反转、变负荷等原因,引起电动机堵转、三相不平衡、短路、断相等故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煤矿井下电动机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机保护技术的逐渐成熟,使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高端保护器具备灵敏度高,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维护方便的特点和良好的保护、通信、控制、测量功能,在当今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低圧电动机常见故障的理论分析,结合其工作环境特殊性,依据保护原理,研究并设计了功能齐全的智能型低圧电动机综合保护控制器,其核心部件采用的是STM32F103VET6单片机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电路模块、信号采集电路模块、信号处理电路模块(计量芯片ATT7022E)、显示电路模块、键盘电路模块、通讯电路模块、控制模块、D/A模块、E2PROM等。软件运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对低圧电动机的保护、控制、实时监测、电量测量和能源管理等多种功能,同时在通信设计上利用了RS485 modbus通讯协议,实现了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具有传输距离远、能克服较大的电子噪声等优点,从而有效完成了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采取了抗干扰设计。监控上位机采用EpSynall组态软件设计了包括实时数据库、用户窗口在内的监控界面。

魏昂[2](2018)在《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广泛运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开关控制电器。由于配电系统中需要频繁操作交流接触器,因此,交流接触器控制的可靠性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当前制约接触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合/分闸时由于触头弹跳产生的电弧带来触头侵蚀,这也是交流接触器发展的瓶颈。国内外的学者也对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数为理论上的分析,实际产品上鲜有改进与应用。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交流接触器产品中的不足,提出和设计了一款智能化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并通过样机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交流接触器吸合过程中的吸/反力特性以及触头的动能变化。根据理论和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控制方式的不足,据此,提出了能使其更加智能化的改进控制方案;采用直流激磁替代交流激磁,吸合过程在线圈两端加载高电压,吸持阶段加载低电压。根据实验情况,提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方法,使吸合过程中吸/反力配合更加合理,进一步优化了接触器合闸动作的动态过程:分闸阶段利用并联在触头两端的晶闸管引流,降低了分闸拉弧对触头的侵蚀,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其次结合应用场合并针对上述控制要求,设计了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以ARM系列的S3C6410为核心板搭建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符合控制功能的外围硬件电路,包括线圈驱动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三相电压采集板,三相电流采集板,在理论分析和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绘制了功能所需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电路板。最后,基于现有的德力西CDC6-400交流接触器样机控制系统平台针对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能够在合闸、分闸、状态监测三个方面有效地改善接触器的动态性能。本文设计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张勇[3](2016)在《基于永磁操作机构的馈电开关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是由于环境的压力,降低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损耗、高污染刻不容缓,对我国煤炭开采进一步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空气潮湿、负荷波动大,井下供电系统容易发生漏电、过流、过压、欠压等故障。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上述故障,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研究设计高性能矿用馈电开关对煤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矿用馈电开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并针对煤矿井下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特点,对各种供电故障及其保护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进而研究设计了一种功能全面的矿用馈电开关保护装置。首先,本文对井下的常见供电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种供电故障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保护方案。其中,通过总分馈电开关之间的CAN总线通讯实现选择性漏电故障保护方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选用永磁操作机构作为执行机构,优化了馈电开关整体性能。然后,研究了系统电参量数据采集分析的相关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与局部均值分解(LMD)。结合实际情况,使用Matlab与PSCAD软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与研究,并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了算法各项参数。其次,完成了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整体设计。硬件方面以TMS320F28335为主控制芯片,并结合各种数字芯片为辅,合理设计了各项电路参数。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降额设计,保证了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硬件可靠性;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结合完成了系统程序设计,实现了各项保护功能。最后,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进行了系统有关功能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馈电开关能够较好的实现所设计的功能。同时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舒杨[4](2016)在《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柱上开关控制器硬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了国内外柱上开关控制器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柱上开关产品相关的设计规约,对以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的通用型高性能智能型柱上开关控制器进行硬件系统的设计。为满足不同类型的柱上开关(负荷开关、断路器)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控制需求,本控制器采用通用型模块化硬件设计方案,在柱上开关功能分类的基础上对控制器硬件整体框架进行设计,采用了以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40为核心的处理器,同时对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人机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硬件电路模块的设计,控制器实现了IEC61850-5-101规约的通信以及“四遥”、远程在线程序配置和控制软件在线更新升级等功能,可灵活地配置不同的继电保护功能,有效降低中压配电系统中柱上开关控制器的备件冗余度,提升资产利用率,降低设备升级难度及更换成本。为使柱上开关控制器长期稳定在户外运行,本控制器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17626和配电自动化行业标准DL/T 721-2013进行样机机箱设计和电磁兼容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路板PCB设计原则和EMC设计方法,最终设计出了一台样机并通过了相关电磁兼容测试,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

张子辰[5](2014)在《智能疏散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疏散装置是现代建筑普遍配备的消防设备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时的人群安全逃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传统的疏散装置普遍采用单体形式交流供电疏散灯具,效率低下、安全性差,还严重影响大型建筑的形象。本文在分析疏散装置的发展历程后,研究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化疏散装置的设计架构与控制方案,开发了综合现场总线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疏散装置样机。(1)通过分析疏散装置的市场现状,对比国内外先进疏散装置的优劣,针对现有产品的维护难、安全性差、规模小等不足,提出智能疏散装置的设计架构。(2)在分析GB17945-2010国标的基础上,根据智能疏散装置的功能需求与技术指标,阐述智能疏散装置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疏散硬件设计方案、装置软件设计方案。论述了智能疏散装置的系统拓扑图、硬件设计系统架构图以及通信控制软件设计方案。(3)根据智能疏散装置硬件设计方案。本课题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的主控电路,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的中继电路,采用STC12C5410AD单片机的终端节点电路,基于XY·CN-PDC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反激隔离电源。给出了直流电源结构和各部分硬件电路原理图,并阐述各模块的实现原理与功能。(4)在CCS与Keil平台上,结合硬件电路,开发各部分软件系统。按照功能划分,进行模块化设计,首先制定主站从站通信协议,并开发自动分配地址功能程序,接着设计终端模块巡检程序与中继模块数据转发程序,然后开发主控与上位机串行通信程序,最后详述了功率变换电路的无源控制模型,并推导出直流源的稳压输出控制率。(5)根据GB17945-2010,对样机进行雷击浪涌、静电、环境耐受度、机械耐受度、通信成功率、自动地址分配成功率等标准测试与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智能疏散装置样机能够稳定运行并实现各项功能,可靠性高,所有指标均符合设计期望,本课题所设计的智能疏散装置优于国标各项规定。

贾海旭[6](2014)在《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EMC设计》文中提出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是用于保护电力线路和电源设备的电气装置,它具备智能化的采样、计算、判断、分析、诊断、存储、记录、发送保护指令和显示等功能。对电路中的信号采样、处理,并根据预先的设定值控制断路器的断开或报警,从而对被保护电路和设备进行保护。智能控制单元是万能式断路器的核心控制装置,因此研究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电磁兼容设计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根据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的功能进行控制单元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脱扣电路、接通电流脱扣和高设定值瞬动短路保护电路、区域选择性连锁(ZSI)电路、通信电路和显示电路等。对部分电路和元器件选型进行优化设计;分析智能控制单元的主要内部和外部的主要电磁干扰源,针对控制单元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对其的硬件电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制作控制单元样机,使用示波器对控制单元硬件电路进行初步测试,主要对控制单元电源电路、采样电路和脱扣电路进行测试。然后将控制单元安装在万能式断路器壳体中,使用多磁路大电流测试台测试万能式断路器的测量和保护功能。最后对控制单元进行环境测试和电磁兼容测试。

王计波[7](2013)在《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各公司所采用通信协议的多样性,协议标准不统一,造成不同公司的智能断路器联网、通信困难。本文针对多协议联网通信的困难问题,开展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建立多协议转换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开发多协议转换器,构建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应用和测试平台,更好地解决多协议之间的通信问题。论文围绕多协议通信技术开展了如下研究:1、分析了智能断路器及其网络化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指出了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所面临的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和分析了常用的Profibus-DP协议、Modbus协议、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CAN总线协议及以太网协议(以下简称各协议)的结构、它们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通信数据帧格式,总结了各协议的特点,在对各协议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智能断路器各协议的网络结构,设计了各协议的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及软件。2、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多协议转换的可行性,并对OPC技术转换、网桥转换、路由器转换及网关(协议转换器)转换等多协议转换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考虑到各协议之间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均有差异,各协议网络属于异构网络,需要采用网关实现多协议转换,并提出了多协议转换的总体方案。3、多协议转换可以采用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方式实现,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由多协议转换器负责对协议数据帧进行处理,提取出用户数据,再利用目的主机协议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目的主机协议的数据帧,用户数据是连接多种协议的纽带;本文在对多协议转换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透明通信多协议用户数据处理模型;为了解决同一个多协议转换器所连接不同协议设备的标识问题,提出了采用Profibus-DP地址加协议类型码标识设备的方法;为了解决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存储器缓冲区的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4、在不解析用户协议数据帧的情况下,通信协议对用户协议数据帧直接进行封装和拆封,使用户协议数据帧透明通过该协议网络,这就是透明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可以采用透明通信形式;本文在研究电力线载波透明通信基础上,建立了智能断路器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和设计了通信数据帧结构,设计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和软件;为了解决多协议之间的透明通信问题,分析了多协议之间透明通信形式及通信原理,提出了协议之间的透明通信模型,设计了Profbus-DP发送和接收报文数据区结构,建立了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5、本文面向智能断路器多协议通信构建了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应用和测试平台,设计和制作了多协议转换器的硬件电路,开发了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编制了相关的GSD文件,并对Profibus-DP主站模拟软件、Profibus-DP主站配置软件、CAN总线协议分析仪软件、TCP&UDP测试工具、GSD文件编辑软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该软硬件平台,对Profibus-DP主站和Modbus协议智能断路器、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智能断路器、CAN总线协议分析软件、以太网TCP&UDP测试工具之间的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进行了实验,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证明了多协议转换模型的正确性。

申迎风[8](2013)在《基于FPGA的智能型ATSE控制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部门的重视,而在供电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ATSE(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智能化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也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基本的要求是转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通过查资料可以得知自动转换开关装置70%以上的故障都是因为控制器的问题,不是因为执行机构,由此可以得知控制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ATSE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只有先设计出先进的可靠性高的控制器,才有可能进一步推动ATSE技术的发展。利用FPGA作为智能控制器的控制核心,不仅使系统具有高速型的特点,而且实现了用硬件控制方式代替软件控制方式,更重要的是使系统的抗干扰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首先介绍了ATSE的研究现状,然后对ATSE的发展趋势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ATSE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使其具有智能化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智能型ATSE控制器的设计。本文论述了FPGA及其外围控制模块的设计原理,通过系统的硬件模拟电路和FPGA程序的综合设计,实现了ATSE的智能化控制。其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模块的方案、原理和实现方法。其次,为了提高控制器的抗干扰性,在硬件设计时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在对EMC进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进行分类,并给出了一些控制器在硬件方面抗干扰的可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滤除了电磁干扰,极大的提高了该控制器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同时达到了国家标准。本文所研究的智能型ATSE控制器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将为后来不间断供电的ATSE控制器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禹博[9](2012)在《智能断路器操作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文中认为智能断路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压智能配电网中关键的保护电器,在智能电网中被大量使用。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低压智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断路器的性能又主要取决于操作机构的性能,所以对智能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取CM1Z-100型号智能型可通信断路器,对其操作机构的分合闸过程和优化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搭建实验平台,测量自由脱扣状态断路器动触头角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脱扣力和触头开距。应用CMM(三坐标测量仪)对断路器各零部件尺寸进行实际测量,通过专业建模软件PRO/E建立断路器的三维实体模型,再通过接口软件MECH/PRO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初步的仿真分析,利用软件的可视化技术,动态模拟断路器工作过程。以提高断路器动触头的分断速度为目标,通过仿真分析找出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并以改变主弹簧刚度系数、零件质量、质心位置和关键轴位置对断路器操作机构进行分析优化。本课题是结合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智能电网中用的塑壳断路器可靠性与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的。

周勇刚,杨新华[10](2010)在《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硬件设计方案》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设计开发要求,阐述了基于DSPICF30微控制单元芯片和DN1022总线通信芯片的硬件设计,对设计开发智能型电动机保护类电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可通信智能型直流电源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通信智能型直流电源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智能型低压电动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的保护原理
    2.1 对称分量法
    2.2 傅里叶变换
    2.3 电动机故障的保护原理
        2.3.1 过载故障的保护原理
        2.3.2 接地故障保护原理
        2.3.3 缺相/不平衡故障保护原理
        2.3.4 堵转故障的保护原理
        2.3.5 启动加速超时保护原理
        2.3.6 过压和欠压保护原理
        2.3.7 过流(短路)保护原理
        2.3.8 欠载保护原理
        2.3.9 其他保护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的技术要求
    3.2 硬件系统结构和微处理器的选择
    3.3 STM32F103VET6微处理器介绍
    3.4 ATT7022EU计量芯片介绍
    3.5 硬件系统的结构设计
        3.5.1 采集模块的设计
        3.5.2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5.3 电源模块的设计
        3.5.4 通信接口模块的设计
        3.5.5 D/A模块的设计
        3.5.6 显示模块的结构设计
        3.5.7 键盘模块的设计
        3.5.8 控制模块的设计
        3.5.9 E2PROM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的任务和组成
    4.2 软件设计的开发环境和语言
    4.3 主程序的设计
    4.4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4.5 通讯子程序的设计
    4.6 存储子程序的设计
    4.7 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设计
    4.8 保护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的抗干扰设计
    5.1 硬件抗干扰设计
        5.1.1 单片机的抗干扰设计
        5.1.2 PCB板的抗干扰设计
        5.1.3 RC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5.1.4 光电隔离设计
    5.2 软件抗干扰设计
        5.2.1 指令冗余技术
        5.2.2 数字滤波技术
        5.2.3 软件“看门狗”技术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位机监测监控系统设计
    6.1 监测监控系统简介
        6.1.1 监测监控系统的概念
        6.1.2 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6.1.3 监测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6.2 组态软件简介
        6.2.1 组态软件的概念
        6.2.2 组态软件的特点
    6.3 EpSynall功能介绍
    6.4 EpSynall组件构成
        6.4.1 实时数据库组态
        6.4.2 用户窗口组态
        6.4.3 通讯窗口组态
        6.4.4 监控系统组态
        6.4.5 历史数据库组态
        6.4.6 报表工具组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交流接触器合闸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交流接触器分闸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交流接触器节能保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交流接触器产品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章节安排
2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动态过程的分析
    2.1 交流接触器的原理概述
        2.1.1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
        2.1.2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2.1.3 研究对象简介
    2.2 交流接触器合闸特性的分析
        2.2.1 不同激磁方式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2.2 合闸吸力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2.3 合闸相角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3 交流接触器吸/反力特性曲线
    2.4 触头弹跳特性对合闸过程的影响
        2.4.1 触头碰撞过程的分析
        2.4.2 触头弹跳的测试方法
    2.5 位移分段PWM控制技术
    2.6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优化策略
    2.7 交流接触器分闸特性的分析
        2.7.1 过零分断控制技术的分析
        2.7.2 无弧分断控制技术的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与实现
    3.1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
        3.1.1 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组成结构
        3.1.2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1.3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
    3.2 主控芯片的选择
    3.3 线圈驱动电路
        3.3.1 线圈驱动电路的设计
        3.3.2 线圈驱动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4 晶闸管驱动电路
        3.4.1 晶闸管驱动电路的设计
        3.4.2 晶闸管驱动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5 三相信号数据采集
        3.5.1 三相数据采集的目的
        3.5.2 三相电压采集电路的设计
        3.5.3 三相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
        3.5.4 三相信号采集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6 硬件设计模块的PCB原理图及实物图
    3.7 本章小结
4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4.1 直流电源波形及性能的评价
    4.2 交流接触器在不同电压下合闸/分闸的动态参数测试
        4.2.1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时间测试
        4.2.2 交流接触器的分闸时间测试
        4.2.3 高/低电压切换实验结果的分析
    4.3 PWM控制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
    4.4 晶闸管导通分流实验结果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永磁操作机构的馈电开关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馈电开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馈电开关设计的基本要求
    1.4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馈电开关故障保护原理及其实现方案
    2.1 我国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现状
    2.2 漏电故障及其保护
    2.3 过流故障及其保护
    2.4 过压、欠压故障及其保护
    2.5 永磁操作机构
    2.6 本章小结
3 电网参数采集算法分析与仿真研究
    3.1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理论
    3.2 本系统实际应用FFT算法分析与仿真
    3.3 LMD算法原理与仿真
    3.4 LMD算法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馈电开关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功能分析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3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馈电开关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5.1 TMS320F28335软件开发环境
    5.2 主程序设计
    5.3 数据采集处理程序设计
    5.4 故障保护功能程序设计
    5.5 人机交互模块程序设计
    5.6 CAN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馈电开关系统调试与实验
    6.1 硬件测试及实验平台搭建
    6.2 系统实验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柱上开关控制器硬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智能型柱上开关控制器硬件设计
    2.1 硬件设计准则及整体框架
        2.1.1 硬件设计准则
        2.1.2 中央处理单元方案选择及控制器硬件框架
    2.2 模拟量输入模块设计
    2.3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2.3.1 开关量输入电路设计
        2.3.2 开关量输出电路设计
    2.4 中央处理与控制模块设计
        2.4.1 CPU及其周边核心电路设计
        2.4.2 CPU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2.5 人机界面模块设计
    2.6 电源模块设计
    2.7 通信模块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电路板PCB设计
    3.1 ALTIUM DESIGNER介绍
    3.2 PCB设计规则
    3.3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分类及影响
    3.4 元器件的选择及IC贴片元件的焊接技巧
    3.5 PCB印制电路板中EMC设计技巧
        3.5.1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设计
        3.5.2 稳压二极管TVS的应用
        3.5.3 合理的PCB布局和布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箱设计
    4.1 机箱设计国家标准
    4.2 户外机箱设计技术要求
    4.3 户外机箱结构设计
        4.3.1 机箱结构设计
        4.3.2 抗恶劣环境设计
    4.4 户外机箱电磁兼容设计
        4.4.1 箱体电磁兼容设计
        4.4.2 热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测试、EMC测试及整改
    5.1 样机测试标准、EMC测试标准
    5.2 样机测试
    5.3 样机EMC整改
    5.4 EMC测试
        5.4.1 EMC测试项目
        5.4.2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测试要求
        5.4.3 EMC测试工具
        5.4.4 样机的测试结果
    5.5 样机完成情况
        5.5.1 样机硬件电路板
        5.5.2 样机人机界面
        5.5.3 样机机箱
    5.6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5)智能疏散装置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智能疏散装置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智能疏散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智能疏散装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智能疏散装置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及作者承担的科研任务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智能疏散装置总体设计
    2.1 智能疏散装置的设计要求
        2.1.1 GB17945-2010 对智能疏散装置设计的要求
        2.1.2 智能疏散装置的功能要求
        2.1.3 智能疏散装置的技术指标
    2.2 智能疏散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
        2.2.1 智能疏散装置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2.2.2 智能疏散装置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疏散装置硬件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3.1 智能疏散装置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3.1.1 XY·CN-PDC 总线主站接口电路
        3.1.2 XY·CN-PDC 总线从站接口电路
    3.2 智能疏散装置终端控制器电路设计
        3.2.1 XY·CN-PDC 总线通信接口电路
        3.2.2 终端控制器指示与状态显示电路
        3.2.3 终端控制器语音播报电路
    3.3 智能疏散装置中继控制器电路设计
        3.3.1 中继控制器 STC12C5A60S2 电路
        3.3.2 中继控制器 LCD12864 电路
        3.3.3 中继控制器无线通信电路
    3.4 智能疏散装置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3.4.1 主控制器电源电路
        3.4.2 主控制器主控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3.4.3 主控制器 JTAG 接口电路设计
        3.4.4 主控制器外扩 RAM 电路
        3.4.5 主控制器外扩 FLASH 电路
        3.4.6 主控制器串行通信电路
    3.5 智能疏散装置电源电路设计
        3.5.1 疏散装置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3.5.2 直流反激隔离电源电路
    3.6 智能疏散装置控制器硬件抗干扰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疏散装置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4.1 智能疏散装置总线通信机制
        4.1.1 XY·CN-PDC 总线通信主站协议制定
        4.1.2 XY·CN-PDC 总线通信从站协议制定
        4.1.3 XY·CN-PDC 总线主站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4.1.4 XY·CN-PDC 总线从站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4.2 智能疏散装置终端控制器程序设计
        4.2.1 指示与状态程序设计
        4.2.2 语音播报程序设计
    4.3 智能疏散装置中继控制器程序设计
        4.3.1 中继控制器液晶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4.3.2 中继控制器无线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4.4 智能疏散装置主控制器程序设计
    4.5 智能疏散装置直流稳压电源降压模块控制率设计
        4.5.1 直流电源降压模块 Euler-Lagrange 功率变换模型
        4.5.2 直流电源降压模块无源控制率建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疏散装置测试与分析
    5.1 智能疏散装置开发平台与测试工具
    5.2 智能疏散装置基本性能测试
        5.2.1 环境耐受试验
        5.2.2 机械环境试验
        5.2.3 电磁兼容试验
        5.2.4 电压测试
        5.2.5 通信成功率测试
        5.2.6 地址自动分配测试
    5.3 直流电源无源控制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2.本文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通信数据更新程序部分代码
附录D 智能疏散装置部分实物图

(6)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EMC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设计
    2.1 控制单元的总体设计
    2.2 控制单元的各部分电路设计
        2.2.1 电源电路
        2.2.2 基准电压电路
        2.2.3 采样电路
        2.2.4 接通电流脱扣和高设定值瞬动短路保护电路
        2.2.5 脱扣电路
        2.2.6 区域选择性连锁(ZSI)电路
        2.2.7 通信电路
        2.2.8 DSP外围电路(RTC,EEPROM,WTD)
        2.2.9 人机交互模块电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单元的电磁兼容设计
    3.1 电磁兼容简介
    3.2 万能式断路器的主要干扰
        3.2.1 外部干扰
        3.2.2 内部干扰
    3.3 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抗干扰的措施
        3.3.1 合理的电子元器件选型
        3.3.2 电路设计中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3.3.3 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单元样机测试
    4.1 硬件电路测试
        4.1.1 电源电路测试
        4.1.2 基准电压电路测试
        4.1.3 电流采样电路测试
        4.1.4 电压采样电路测试
        4.1.5 频率采样电路测试
        4.1.6 接通电流脱扣和高设定值瞬动短路保护电路的测试
        4.1.7 元器件温升测试
    4.2 控制单元测量和保护功能测试
        4.2.1 电流测量精度测试
        4.2.2 电压测量精度测试
        4.2.3 过载长延时保护测试
        4.2.4 短路短延时保护测试
        4.2.5 短路瞬时保护测试
    4.3 环境测试
        4.3.1 湿热试验
        4.3.2 干热试验
    4.4 控制单元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断路器发展概况
    1.3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技术
        1.3.1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概述
        1.3.2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的意义
        1.3.3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技术关键问题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几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分析
    2.1 引言
    2.2 Profibus DP 通信协议分析
        2.2.1 Profibus DP 协议概述
        2.2.2 Profibus DP 协议结构分析
        2.2.3 智能断路器的 Profibus DP 网络化通信
    2.3 Modbus 通信协议分析
        2.3.1 Modbus 协议概述
        2.3.2 Modbus 协议结构分析
        2.3.3 智能断路器的 Modbus 网络化通信
    2.4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分析
        2.4.1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概述
        2.4.2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结构分析
        2.4.3 智能断路器的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网络化通信
    2.5 CAN 总线协议分析
        2.5.1 CAN 总线协议概述
        2.5.2 CAN 总线协议结构分析
        2.5.3 智能断路器的 CAN 总线网络化通信
    2.6 以太网通信协议分析
        2.6.1 以太网概述
        2.6.2 以太网协议结构分析
        2.6.3 智能断路器的以太网通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协议转换分析
    3.1 引言
    3.2 多协议转换可行性分析
    3.3 多协议转换类型分析
    3.4 多协议转换总体方案
    3.5 同一个多协议转换器下的设备标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研究
    4.1 引言
    4.2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技术分析
    4.3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研究
    5.1 引言
    5.2 电力线载波透明通信技术研究
        5.2.1 电力线载波通信概述
        5.2.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5.2.3 智能断路器的电力线载波通信
    5.3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分析与转换模型建立
        5.3.1 透明通信技术分析
        5.3.2 智能断路器的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6.1 软硬件平台总体方案
        6.1.1 多协议转换平台的相关计算机软件
        6.1.2 软硬件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6.2 多协议转换器硬件设计
        6.2.1 硬件总体方案
        6.2.2 微控制器基本单元电路设计
        6.2.3 Profibus DP 接口电路设计
        6.2.4 CAN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6.2.5 Modbus 及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接口电路设计
        6.2.6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6.3 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3.1 多协议转换器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6.3.2 GSD 文件
        6.3.3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3.4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4 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FPGA的智能型ATSE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ATSE研究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TSE的工作原理
    2.1 ATSE的简介
    2.2 ATSE的工作原理介绍
    2.3 ATSE的功能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型ATSE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FPGA简介
        3.1.1 FPGA的逻辑结构
        3.1.2 CycloneⅢ系列器件的结构与原理
    3.2 FPGA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3.1 DC24V电源电路设计
        3.3.2 DC5V电源电路设计
        3.3.3 DC3.3V和DC1.2V电源电路设计
        3.3.4 DC2.5V电源电路设计
    3.4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4.1 光耦线性隔离采样电路的设计
        3.4.2 ADC电路设计
        3.4.3 频率采集电路的设计
    3.5 其他电路实现方法
        3.5.1 执行机构状态检测电路
        3.5.2 继电器驱动电路
    3.6 程序下载电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型ATSE控制程序的设计
    4.1 程序开发平台简介
        4.1.1 开发环境简介
        4.1.2 下载方式
        4.1.3 编程方式
    4.2 电压采样算法介绍
    4.3 主程序流程设计
    4.4 信号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4.4.1 频率采集程序设计
        4.4.2 电压采集程序实现
    4.5 执行机构状态扫描模块设计
    4.6 转换控制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器的抗干扰设计
    5.1 电磁兼容理论概述
    5.2 系统抗干扰设计分类概述
    5.3 本文的抗干扰设计介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9)智能断路器操作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低压电器的发展
        1-1-2 智能断路器的发展
    §1-2 断路器操作机构虚拟样机技术发展概况
    §1-3 本课题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智能型可通信断路器实体模型的建立
    §2-1 概述
        2-1-1 研究对象
        2-1-2 低压塑壳断路器工作原理
    §2-2 基于 PRO/E 建立断路器操作机构三维模型
        2-2-1 三坐标测量仪简介
        2-2-2 断路器触头开距测量
        2-2-3 建模软件 PRO/ENGINEER
        2-2-4 智能断路器操作机构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断路器操作机构动态特性测试与仿真
    §3-1 ADAMS 软件简介
        3-1-1 ADAMS 软件
        3-1-2 ADAMS 设计流程
    §3-2 断路器操作机构动态特性测试
        3-2-1 断路器主转轴角位移变化测量
        3-2-2 断路器脱扣力的测量
    §3-3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3-3-1 样机模型添加约束
        3-3-2 样机添加驱动力
        3-3-3 样机添加弹簧
    §3-4 模型的初步仿真分析
第四章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
    §4-1 主弹簧的刚度系数对断路器分断速度的影响
    §4-2 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形状对断路器分断速度的影响
    §4-3 断路器关键轴的位置对断路器分断速度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可通信智能型直流电源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智能型低压电动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D]. 王永娟.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2)
  • [2]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魏昂.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3]基于永磁操作机构的馈电开关研究与设计[D]. 张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4]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柱上开关控制器硬件系统研究[D]. 舒杨. 厦门理工学院, 2016(11)
  • [5]智能疏散装置的设计与开发[D]. 张子辰. 湖南大学, 2014(04)
  • [6]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及EMC设计[D]. 贾海旭.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7]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D]. 王计波.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6)
  • [8]基于FPGA的智能型ATSE控制器的研究[D]. 申迎风. 天津理工大学, 2013(08)
  • [9]智能断路器操作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D]. 王禹博.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6)
  • [10]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硬件设计方案[J]. 周勇刚,杨新华.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0(05)

标签:;  ;  ;  ;  ;  

通信智能直流电源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