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企业家忠诚和智慧

如何让企业家忠诚和智慧

一、怎样让企业家竭忠尽智(论文文献综述)

钟凤[1](2020)在《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模精神教育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自2011年起,我国相继出台并实施了《英烈褒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方法》,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对英模进行优抚奖励。倡导全社会崇尚、学习、扞卫英雄烈士,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本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大背景下,以英模精神为切入点,对英模精神、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引导力进行了相关的阐释,论述了在新旧传播机制交替之际及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如何提升。基于现实案例的研究,论述了目前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现状,并结合现实分析了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趋弱成因,研究探索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引导实效。通过对现有的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全面分析和把握,研究总结了其引导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为英模精神内容概述,对英模精神进行了界定,梳理了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特点和作用。第二章从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内容表现、传播方式及主要途径、引导群体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第三章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引导力内容构成单一、引导和传播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引导监督反馈有限分析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趋弱成因。第四章在了解趋弱成因后,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路径,从引导内容体系构建、健全引导作用机制、完善监督和反馈过程三条路径形成链式的引导作用机制。引导力内容构成的系统性不足,制约了英模精神的进一步引导,影响引导受众的宣传教育实效。提升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需要丰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内容体系;健全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机制:完善英模精神后续引导中监督反馈机制,实现引导力的有效提升。

商车[2](2020)在《金龙客车负压救护车 接力传递“爱”的故事》文中研究说明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医院医护告急。隔离不隔爱,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接力驰援武汉,无数英雄"逆行"战区。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守护人民的健康。他们是大爱的奉献者。轻财重义,国士之风;竭忠尽智,大爱之心。在抗疫的后方,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力量,迸发出时代正能量。负压救护车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武器之一,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负压救护车需求量暴增。

张静[3](2020)在《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问题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基层公务员代表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纽带。当前,基层公务员的人才流失现象对各个单位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拥有一支稳定、优秀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对工作的展开、单位的舆评、群众的肯定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A市海事局为研究对象,旨在以点概面,通过对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流失人员的性别、去向、曾担任工作等进行有特点的总结,分析易流失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普遍特征。在心理契约理论、权变理论、激励理论等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对A市海事局的人才流失进行研究,将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两种情况进行分别探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人才流失的原因、年龄分布、所学专业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不同的因素分析基层公务员产生不满的根本原因。通过无结构访谈与已建立联系的被指定的在职基层公务员代表进行沟通,梳理出不满意的各个因素,分析其离职行为与各个因素的联系。通过研究发现,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离职最主要原因为晋升机制问题,还包括对薪资收入与地方公务员差距过大、职业倦怠、监管不严等原因,这些都是组织违背心理契约方面的原因。此外,错误的工作任务认知和家庭责任等原因是源自员工方面的心理契约违背。通过招考信息完善,人才按能力、特点分配工作岗位,帮助基层公务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和文化激励机制等各个对策多措并举明确双方责任,在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A市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基础上,保持队伍稳定性和提高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李家炘[4](2019)在《金融环境、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文中认为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双创倡导的日渐推进,企业创新也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议题。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核心领跑者,代表着国家整体技术的进步。企业创新活动的实现依靠企业的内在开发和外部环境、机构的激励与影响,那么吸引投资者共担研发活动的风险,自然成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此外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引入机构投资者能够对管理层实施一定监管,是鼓励创新投入的重要手段。需要研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此外金融环境的发展如何在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间发挥调和作用,也是理解企业研发创新和外部环境关联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7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剔除缺失值和金融行业的公司后获得7578组观测值。检验了机构投资者、金融环境以及企业创新研发的关联。本文在对前述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施行了回归分析,同时也纳入金融环境和机构投资的交乘变量,以考察金融环境在机构投资和企业研发方面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陈述如下:第一,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显着正相关;第二,金融环境在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创新之间起到促进作用;第三,相对于非国企来说,国企的机构投资对企业创新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第四,相对于非国企来说,在国有企业中,金融环境对机构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着。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首先,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既有文献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作用,这些文献从促进治理和抑制治理的角度展开了实证分析。此外,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研发活动的影响,是表现出促进作用或是抑制作用,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支持了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观点,也对相应文献进行了补充。其次,本文扩充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文献着眼于企业规模、高管团队特质、高阶理论(Higher Echelon)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如何,是促进或是抑制。本文从所有权治理的角度,选择机构投资者这一所有制变量,以解释机构投资者是否影响企业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金融环境来讨论企业的创新和机构投资者参与持股这一行为的关联。既有文献讨论金融环境的作用时,较多文献基于融资约束这一环境条件来进行度量,而对于市场化与金融法规的考察,较多文献的分析还缺乏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市场化和金融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创新活动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汪帅东[5](2018)在《知以藏往: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哲学观》文中研究说明松下幸之助在七十余年的经营生涯中,提炼出一套言文行远的企业哲学,其中很多观念对于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颇具借鉴意义。企业哲学是企业家经营思维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家通过经营实践积累的经验与上升的理论,反过来又会对经营思维起到指导和优化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技术力量、人力资源、资金力量以及信誉口碑等都是

周晓瑾[6](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指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樊露露[7](2018)在《中国传记电影的传主身份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记电影的跨学科性和跨媒介性使它冲破类型电影观念的束缚,具有了开阔的阐释空间。本文主要围绕“传主身份建构”这一核心问题,对“建构什么身份”、“如何建构身份”以及“为何这样建构身份”作出回答,沿着从“故事层”到“叙述层”再到“文化层”的逻辑思路纵深展开,涉及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等多重语境。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借助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及“影视史学”理论,把传记电影视为以影像为媒介、以身体符号为载体建构传主身份的艺术创造活动,辨析传记电影的文学属性,比较传记电影与纪录片的关系,揭示传记电影的类型特征。随后揭示传记电影运作机制的四种分身,即“创作身体”、“本真身体”、“影像身体”和“观影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作为“创作身体”的编导和演员如何采用叙事编码策略、遵循真实契约原则、通过电影化拟像手段对传主的“本真身体”进行形塑和身份建构。第二章以“创作身体”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和所采取的创作思维,即意识形态话语、人文话语和大众消费话语,将中国传记电影相应划分为:主流传记电影、人文类传记电影和娱乐化传记电影三种子类型,旨在探讨传主“影像身体”生成的动态过程,明确传记电影的内在运作机制。第三章探讨建构传主身份的叙事策略。首先从线性时间、流转空间和交互时空三个方面论述传记电影如何采取分段式、回溯性的元叙述手法重构传主的生活时空;其次论述叙述者声音、主题音乐和语言文字对于建构传主身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探讨催生传主身份建构叙事策略的文化机制。首先揭示“记忆化历史书写价值传递”的动态过程,探讨“观影身体”如何通过“影像身体”达成与“创作身体”和“本真身体”的共鸣,实现文化身份的认同,进行叙事价值的传递。接下来探讨民族伦理思想、史学精神、叙事文学传统对中国传记电影的深刻影响,通过中西传记电影的对比发掘各自的民族特性。本文通过探讨中国传记电影传主身份建构的动态过程,揭示了传记电影的内在运作机制,并指出中国传记电影创作上的特点和局限。

罗文伯[8](2017)在《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文中提出从东汉中期(约公元105年)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国的造纸技艺在欧亚大陆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广泛运用,以及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现代造纸,已让手工造纸走下最初的神坛,走入了一个小角落日渐式微。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现状怎样,蕴含哪些文化和精神价值,该怎样适应现代社会等问题成为本研究着力探索的方向。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确定传统手工造纸的发展方向时,需要对现代社会机制内在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予以梳理,以至对从前现代的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文化发展脉络有明晰的把握。进一步的,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中国,如今仍处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如何从纵贯千年的手工造纸中提取出传统文化基因并加以解密和重组,把沉重历史包袱转化成厚重文化底蕴,形成适应未来世界的新思想文化,亦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论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是绪论部分,对研究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2章是对中国手工造纸的总体概述,在这一章里,对中国手工造纸的历史源流、革新发明、传播分布、品类特点都予以了介绍和探讨,重点对手工造纸的发明人之争问题进行了与瓦特的案例对比研究,同时依据长期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资料积累绘制了国内现存手工造纸传承地分布图。第3章是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的解构与要素分析,辨析现代性、后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概念关系,分解论文命题的主客体及环境要素。第4、5、6三章分别选取安徽泾县宣纸、四川夹江竹纸、云南纳西族东巴纸三个有特色的代表性纸种作为案例调查研究,既是对第3章的手工造纸各抽象要素的具象化,又呈现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详细面貌及发展困扰,为下一章的实践对策分析提供素材。第7章在之前六章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关键维度探析,是从产业、制度、精神三个维度对论文所要研究命题的集中作答。第8章总结论文的结论,针对不同人群给出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相应建议,在余论中论述传统的祛魅与超越,并给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文献阅读、调查访谈和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起源及现状造纸技术源自于西汉时的中国,东汉时的蔡伦是该技术的主要革新者和集大成者,参照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可以称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这一结论回应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造纸术发明人的争论。在现状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手工造纸在机制纸和电子媒介的双重冲击下,其影响力虽大不如前,但仍广泛分布在华夏大地上。2、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转型在手工造纸产业层面,应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理性眼光来看待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改良。多渠道发展“体验式”的造纸文化旅游,充分运用手工造纸文化空间。应适应时代变化与媒介技术变革,探索手工纸与数字化出版融合路径。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拓展纸品时尚与艺术新领域。在制度层面,各个手工造纸区域可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型保护”或“被动型保护”的模式。在行业管理制度方面,应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重视创意和研发,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发现青蒿素的案例与手工造纸对比,提出“非遗”科普的概念及其两种模式。在精神层面,造纸者应是具有职业意志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手工造纸从彼时的“前沿科技”位移至此时的“文化遗产”,从科技-文化轴的前端“漂移”至后端,可作为难得的标志物反衬整个民族文化的变迁。此外,体悟手工造纸行业的意境美、心境美和超然美,主张深入发掘提炼其美学价值。3、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文化及哲学意蕴手工造纸的发明和衍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价值理性。论文指出蔡伦造纸有其历史上的偶然性,反映着皇权的统摄力,而这一偶然性在客观上促进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以至与之前的造纸史形成了断裂与不连续性。而反映出现代性的机器化大生产的“机制纸”的出现,则是造纸史的又一次断裂,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话语权。在后现代的消费主义社会,手工造纸更多的意味着后工业化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消费情境。手工造纸技艺反映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道法自然、曲径含蓄、万物合一。拾起以手工造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文化记忆,有助于社会系统与生活世界的重新协调,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余论中结合媒介变迁及人生价值论提出“儒本创开”的文化观点。

王明贵[9](2016)在《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简要回顾中国彝学发展的历史之后,提出了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立场、目标定位与主要任务,明确了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工作。为实现这些目标,文章提出了抓好彝学会机构、平台和制度建设,建立评价、激励、协调、服务机制,大力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彝学不断创新发展。文章还对今后中国彝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这是指导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成果。

周纪恩[10](2010)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表明全面照搬西方经济理论不可行。因此,今后中国要在汲取国外金融稳定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稳定。总之,要从整个金融发展的进程中多角度地理解金融稳定,而不是单纯地用任何单一的方法来研究这一复杂的课题,这才是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本论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利用相关理论和相关模型来探究金融全球化和创新的背景下会发生哪些导致金融危机的金融不稳定因素,这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选择这个题目进行研究,能在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主要研究金融不稳定的生成机制问题,全文结构如下:导言阐述选题意义、结构安排以及新意和不足。第一篇包括第一章,进行相关文献综述。核心部分由三个篇章组成,从效应分析、内生制度安排视角、外生资金冲击视角三个方面对金融不稳定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第二篇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金融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及其效应。第二章提出系统性企业倒闭的根源在于互补性投资经济中的协调失败。在这种环境下,经济主要组成部分很小的不确定性就可以通过其它企业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放大,产生协调失败,具体表现就是系统性破产。模型显示,系统性破产倾向于在经济基本面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的时候发生,因为这个时候企业之间的协调起很大作用。同时企业的高金融杠杆率也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破产后果的严重性。企业和银行的乐观预期会减轻协调失败,但是如果协调失败最终还是难以避免,系统性破产后果的严重性将会大大增加。第三章研究新技术投资中的协调失败如何抑制经济增长。这里用到一个两行业代际模型,资本品由两个不同的技术生产。第一个是传统技术,规模报酬不变。第二个是新技术,规模报酬递增,这是因为新技术有正外部性。但是经济主体对它的回报只有不完全信息。模型显示,新技术投资的协调失败会导致较低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波动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第三篇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从内生制度安排视角分析金融不稳定的生成机制。第四章通过金融中介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现代金融体系的某些关键特征。模型包含了金融限制和或有合约,并且考虑了困难期间甩卖资产的溢出效应。如果信贷扩张期间发生严重冲击,这些溢出效应会引发自促成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模型提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的表面稳定可能使得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较其以往会有所降低,但是一旦发生之后的潜在后果更加严重。不计成本抛售资产的金融机构并不承担自身出售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后果,市场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这个溢出效应会产生系统性的自促成的金融危机。第五章用一个简单模型来阐述证券化如何通过转移风险使其它市场参与者减少单个银行的经济资本要求,但是系统性风险并没有因为证券化而降低,反而会增加,并且从两个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第一,如果风险转移到未被监管的市场参与者的话,在经济中只有较少的资本来覆盖这部分风险;第二,如果风险被转移到其它银行,银行间的风险连接渠道增加,放大了系统性风险。第六章的框架用来分析金融发展因素在小型开放经济中作为金融不稳定根源的角色。基本模型是动态开放经济模型,包含用资本和国家特有要素生产的可交易商品。假定企业面临信贷限制,这个限制在较低金融发展水平下显得更紧。模型的基本推论是,中等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比过高或者过低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体更加不稳定。不仅对于短暂的冲击是这样的,对表现出的周期性来说也是这样的。因此,正在经历金融发展过程的国家可能在短期内变得更加不稳定。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在中等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中会破坏经济的稳定:资本流入的井喷之后就是资本流出,经济崩溃。相比间接投资而言,外国直接投资是稳定的。第四篇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从外生资金冲击视角分析金融不稳定的生成机制。第七章分析全球不平衡的问题。虽然新兴市场对资本流动的担忧在于投机的性质,美国资本流入的担忧恰恰相反:资本流入美国主要是非投机的,寻求安全。结果,美国出售低风险资产给外国人,提高了本国金融机构的实际杠杆。也就是说,随着全球不平衡提高,美国专门持有“有毒垃圾”。第八章研究快速增长的国际储备(尤其是新兴市场)。潜在可以被转换成外汇的国内金融负债的规模、金融开放度、通过债券市场获得外汇的能力和汇率政策都是重要的储备存量的预测指标。国际储备会成为潜在的金融不稳定的因素。第九章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特性、国际投资者行为以及全球化对金融市场的短期和长期效应。本章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显着,在中国通过信贷渠道产生这个影响。第五篇为第十章,总结性地概括有用的结论,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怎样让企业家竭忠尽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让企业家竭忠尽智(论文提纲范文)

(1)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英模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一、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相关概念
        (一)英模精神
        (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
        (三)英模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的功能发挥
    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特点
        (一)时代前沿引领
        (二)主流价值引导
        (三)民族特性体现
        (四)大众认同凝聚
    三、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作用
        (一)个人品格塑造
        (二)家庭家风养成
        (三)社会风气塑造
第二章 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发展现状
    一、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内容构成
        (一)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内容
        (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主要类型
        (三)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构成核心要素
    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传播途径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的传播途径
        (二)现代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的传播途径
    三、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象群体
        (一)家庭群体
        (二)学校群体
第三章 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一、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存在问题
        (一)部分宣传内容同社会现实状况存在差距
        (二)侧重宣传形象同社会多领域发展的不均衡性
    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存在问题成因
        (一)英模形象单一
        (二)英模事迹描述话语体系不完善
        (三)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传播机制不完善
        (四)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反馈有限
第四章 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提升路径
    一、丰富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内容体系
        (一)系统化构建英模精神内容
        (二)完善英模形象的确立原则
        (三)全面选取英模形象
    二、健全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机制
        (一)规范教育主体的引导职责
        (二)扩展多途径宣传
        (三)细分教育受众对象群体
    三、完善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宣传监督反馈机制
        (一)推进社会监督平台建设
        (二)加强反馈环节环节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金龙客车负压救护车 接力传递“爱”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慈善机构助力连接爱的纽带
企业倾力捐献传递战“疫”真情
爱心人士聚善成海

(3)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于个体因素视角的相关研究
        1.2.2 基于机制因素视角的研究
        1.2.3 基于外界刺激视角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基层公务员
        2.1.2 人才流失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契约理论
        2.2.2 权变管理理论
        2.2.3 激励理论
第三章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现状
    3.1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流失的基本情况
    3.2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2.1 问卷调查问题设计及回收情况
        3.2.2 人才流失基本情况分析
        3.2.3 工作满意度、归属感情况分析
        3.2.4 工作评价情况分析
        3.2.5 不满意之处情况分析
        3.2.6 问卷调查总结
    3.3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的特点
        3.3.1 高学历人才流失
        3.3.2 年轻职工特别是新入职职工流失
        3.3.3 非海上专业职工流失
        3.3.4 基层工作氛围导致的隐性流失
        3.3.5 参与借调、交流的基层公务员流失
第4章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4.1 基于无结构访谈的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4.1.1 人才流失无结构访谈
        4.1.2 基于无结构访谈的原因分析
    4.2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的个人原因
        4.2.1 国考应届考生对公务员工作预期过高
        4.2.2 来自家庭、子女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影响
    4.3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的组织原因
        4.3.1 基层公务员工资福利偏低
        4.3.2 考核机制欠科学导致激励作用不明显
        4.3.3 基层公务员融入感、归属感低
        4.3.4 组织晋升空间狭窄
        4.3.5 对离职行为管理松懈
    4.4 A市海事局人才流失原因总结
第5章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
    5.1 科学筛选和招考,分析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5.1.1 完善招考信息,明确组织个人双方责任
        5.1.2 科学筛选招考,排除不稳定因素
        5.1.3 分配岗位考虑个人意愿及特点
    5.2 调整基层公务员的薪资福利待遇结构
        5.2.1 补贴、津贴等应考虑地区差异
        5.2.2 将薪金收入与绩效考核建立联动关系
    5.3 改善单位文化环境
        5.3.1 增强基层公务员融入感和归属感
        5.3.2 丰富创新基层公务员精神激励机制
    5.4 完善基层公务员的组织机制
        5.4.1 确保领导职务的流动性
        5.4.2 严格落实离职条件审核
    5.5 引导基层公务员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5.5.1 辅助基层公务员进行职业规划
        5.5.2 建立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A市海事局流失人才问卷调查
附件2 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
附件3 无结构访谈内容及变量提取

(4)金融环境、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经济后果
    第二节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
    第四节 金融环境调节作用
    第五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金融环境、机构投资者与创新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
        三、金融环境调节作用
第四章 金融环境、机构投资者与创新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四、进一步研究
        五、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程度需要加深
        二、金融环境的发展需要更加均衡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知以藏往: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哲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哲学的定义
二、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哲学
    1. 时间哲学
    2. 系统哲学
    3. 权威哲学
    4. 人性哲学
三、企业哲学关照下的松下思维
    1. 直接思维与间接思维并重
    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用
    3. 共性思维与个性思维并举
    4.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存
四、企业哲学关照下的松下理念
    1. 于家为国
    2. 不欺暗室
    3. 笃志好学
    4. 责无旁贷
    5. 因时制宜
    6. 顾客至上
    7. 谦恭下士

(6)《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中国传记电影的传主身份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影像传记
    第一节 传记电影的相关概念
        一、传记电影与传记文学的关系
        二、传记电影与纪录片的关系
        三、传记电影的类型特征
    第二节 传记电影的创作机制
        一、编导的叙事策略和原则
        二、演员与传主的肖似关系
第二章 多重文化语境下的传主身份建构
    第一节 意识形态话语中的传主身份建构
        一、献礼片与“仪式化身体”
        二、“英雄神话”与身份去魅
        三、身体隐喻与身份建构
    第二节 人文精神烛照下的传主身份建构
        一、文化英雄的影像书写
        二、草根小民的社群认同
        三、女性传主的多维场域
    第三节 大众消费语境下的传主身份建构
        一、帝王后妃与民间想像
        二、功夫英雄与身体寓言
        三、黑帮枭雄与灰色传奇
第三章 建构传主身份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重构传主的生活时空
        一、线性叙述中的时间塑形
        二、空间流转的媒介呈现
        三、交互时空中的主体间性
    第二节 声音和文字的叙事功能
        一、叙述者的声音
        二、主题音乐的论赞功能
        三、语言文字叙事
第四章 催生传主身份建构叙事策略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诉求
        一、记忆化历史书写的价值传递
        二、伦理型文化传统的民族基因
    第二节 中国叙事文学传统的影响
        一、整体性时空观与宏大叙事结构
        二、“类史官”与“说书人”的叙事传统
        三、叙事与抒情的交融
        四、意象叙事的凝聚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中国手工造纸的历史和技艺衍变相关研究
        1.2.2 “非遗”保护的相关研究
        1.2.3 “现代性”与技术哲学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说明、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说明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手工造纸历史及现状综述
    2.1 历史与源流
        2.1.1 纸前材料及要素汇聚
        2.1.2 手工造纸历史的断裂与延展
    2.2 发明与革新
        2.2.1 问题来龙去脉:发明人之争
        2.2.2 技术成果归属:一项对比
    2.3 传播与分布
        2.3.1 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3.2 国内现存手工造纸主要传承地分布
    2.4 品类与特点
        2.4.1 中国手工纸的主要品类
        2.4.2 中国手工纸的主要特点
第3章 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的解构与要素分析
    3.1 内涵解构
        3.1.1 现代性、后现代性及现代化
        3.1.2 现代性机制下的中国手工造纸
        3.1.3 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
    3.2 对象与主体
        3.2.1 技艺传承与变革
        3.2.2 造纸的“人”
        3.2.3 造出的“纸”
    3.3 环境要素
        3.3.1 市场环境:周期与迭代
        3.3.2 政策环境:鼓励与打压
        3.3.3 自然、人文环境:作用与反作用
第4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泾县宣纸
    4.1 “红星”宣纸
        4.1.1 “红星”宣纸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4.1.2 组织架构及代表纸品
        4.1.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4.1.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4.2 双鹿纸厂
        4.2.1 纸厂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4.2.2 负责人及代表纸品
        4.2.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4.2.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4.3 对泾县宣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4.3.1 产业创新与技艺改良
        4.3.2 造纸工匠精神的再造
第5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夹江书画纸
    5.1 “状元”书画纸
        5.1.1 “状元”纸厂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5.1.2 传承人及代表纸品
        5.1.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5.1.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5.2 许家造纸坊
        5.2.1 纸坊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5.2.2 历史传承及代表纸品
        5.2.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5.2.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5.3 对夹江书画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5.3.1 造纸文化空间的再生产
        5.3.2 家庭纸坊的文化传承
第6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云南东巴纸
    6.1 香格里拉东巴纸
        6.1.1 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6.1.2 香格里拉东巴纸的历史与传承
        6.1.3 生产原料、工艺与生产工具
        6.1.4 纸品用途及关联习俗
    6.2 玉龙东巴纸
        6.2.1 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6.2.2 玉龙东巴纸的历史与传承
        6.2.3 生产原料、工艺与生产工具
        6.2.4 纸品用途及关联习俗
    6.3 对云南东巴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6.3.1 保护、发展及多样化
        6.3.2 精神生活的再次唤起
第7章 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关键维度探析
    7.1 维度划分及其由来
        7.1.1 案例归纳分析
        7.1.2 理论视角审视
    7.2 产业维度
        7.2.1 理性看待手工造纸技艺改良
        7.2.2 “体验式”的造纸文化旅游
        7.2.3 探索“纸”“数”融合出版新路径
        7.2.4 拓展纸品时尚与艺术新领域
    7.3 制度维度
        7.3.1 保护的两种模式
        7.3.2 管理的人性化与动态化
        7.3.3 研发制度的原则与设计
        7.3.4 作为“非遗”的科普
    7.4 精神维度
        7.4.1 基于个体自由的职业意志
        7.4.2 文化之根:信仰与理性的张力
        7.4.3 手工造纸美学价值的再挖掘
第8章 结论、余论及不足
    8.1 结论及建议
    8.2 余论:传统的祛魅与超越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手工纸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录音整理示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彝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场
    (一) 指导思想
    (二) 原则立场
三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
    (一) 目标定位
    (二) 主要任务
四未来五年中国彝学发展的重点方向与主要工作
    (一) 彝族历史与民族共识
    (二) 语言文字古籍
    (三) 哲学宗教法律
    (四) 天文历法与年节统一
    (五) 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六) 文学艺术及其传播
    (七) 经济社会
    (八) 学科建设
五抓好学会机构平台制度建设
    (一) 学会建设
    (二) 机构建设
    (三) 平台建设
    (四) 制度建设
六建立评价激励协调服务机制
    (一)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二)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三) 建立权威发布机制
七大力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力量
    (一) 彝学学会与彝学学术研讨会之间的现状
    (二) 彝学会的主要任务
    (三) 借重政府及其部门权能
    (四) 吸引社会与企业家力量
八统一思想推动彝学不断创新发展
    (一) 拓展视野, 提高认识
    (二) 统一思想, 包容发展
    (三) 把握好辩证发展关系
    (四) 增强民族团结创新发展方式

(10)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0.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0.4 本文的新意和不足之处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金融不稳定的相关文献综述
        1.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1.2 金融约束和金融控制理论
        1.3 金融脆弱性理论
        1.4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
        1.5 金融自由化排序理论
第二篇 金融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及其效应分析
    第二章 投资互补环境中的协调失败及系统性破产与金融不稳定
        2.1 投资互补存在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2 协调失败和系统性破产基本模型的建立
        2.3 协调失败和系统性破产基本模型的分析
        2.4 包含银行的扩展模型
        2.5 包含发送私人信号银行的扩展模型
        2.6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环境中的协调失败及经济波动与金融不稳定
        3.1 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条件下讨论协调失败的必要性
        3.2 协调失败与经济波动模型的建立
        3.3 协调失败与经济波动模型的分析性研究
        3.4 协调失败与经济波动模型的数量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篇 基于内生制度安排视角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分析
    第四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不稳定
        4.1 金融创新的背景
        4.2 金融创新对金融不稳定影响模型的建立
        4.3 金融创新对金融不稳定影响模型的均衡分析
        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不稳定影响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不稳定
        5.1 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载体CDO和CDS的发展情况
        5.2 信用风险转移的途径和机制
        5.3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不稳定
        6.1 金融发展水平影响金融不稳定的程度
        6.2 金融发展水平影响金融不稳定的基本模型
        6.3 金融发展水平影响金融不稳定模型的分析
        6.4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不稳定的关系
        6.5 模型的扩展
        6.6 本章小结
        附录
        注释
第四篇 基于外生资金冲击视角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分析
    第七章 全球资金不平衡与金融不稳定
        7.1 外国资本流动和金融脆弱性
        7.2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7.3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八章 不均衡国际储备与金融不稳定
        8.1 近年来国际储备的不均衡增长状况分析
        8.2 国际储备需求分析
        8.3 不均衡国际储备理论模型分析
        8.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双重危机
        8.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不稳定
        9.1 国际资本流动的简要历史
        9.2 互助基金的行为分析
        9.3 银行的行为分析
        9.4 金融全球化对金融体系波动性的影响
        9.5 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做出的反应
        9.6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状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9.7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篇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十章 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10.1 金融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及其效应分析研究结论
        10.2 基于内生制度安排视角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的研究结论
        10.3 基于外生资金冲击视角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的研究结论
        10.4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怎样让企业家竭忠尽智(论文参考文献)

  • [1]英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提升研究[D]. 钟凤.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金龙客车负压救护车 接力传递“爱”的故事[J]. 商车. 商用汽车新闻, 2020(Z3)
  • [3]A市海事局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问题对策研究[D]. 张静.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4]金融环境、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D]. 李家炘.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5]知以藏往: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哲学观[J]. 汪帅东. 企业管理, 2018(04)
  • [6]《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7]中国传记电影的传主身份建构研究[D]. 樊露露. 上海大学, 2018(02)
  • [8]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D]. 罗文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9]中国彝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研究[J]. 王明贵. 红河学院学报, 2016(03)
  • [10]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不稳定因素生成机制研究[D]. 周纪恩. 复旦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如何让企业家忠诚和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