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统筹全局,谋划未来,锐意进取——兼论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

审时度势,统筹全局,谋划未来,锐意进取——兼论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

一、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图谋致远,开拓进取——谈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曹康,章怡[1](2020)在《空间战略规划与中国规划制度——制度变迁与关键节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持续创新特征的空间战略规划自产生以来一直助力中国规划体系的演进。以历史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本文分析了中国规划的制度变迁、关键节点以及空间战略规划在制度变迁中演进的基本逻辑。认为空间战略规划产生后经历了三个变迁时期:前两个时期中空间战略规划助推了规划制度的微调;在第三个时期规划制度出现断裂,空间战略规划也要作出相应的转型发展。

何鹤鸣,张京祥,崔功豪[2](2019)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不变”与“变”——基于杭州战略规划(2001)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近20年来城乡规划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其不仅引领着规划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而且推动了城乡规划体系的改革完善。从不变的本质和变化的内涵两个维度,辩证地阐述了战略规划出现与演进的基本逻辑。战略规划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实施柔性治理的工具,而其具体内涵则随着不同时代对空间认知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杭州战略规划(2001版)的回顾,印证了战略规划在地方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反思了战略规划的局限性。进而提出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新语境中,战略规划需要坚持其服务地方治理、引领城市发展的不变价值;在社会经济系统转型的语境中,战略规划需要确立人本思维、创新思维、多情景思维、政策性思维,不断创新理念与方法。

杨郑鑫,吴昊天,吴婷[3](2017)在《对2049战略规划的思考——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文中提出2049战略规划是城市规划发展特定阶段和城市发展阶段需求下兴起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作为长远战略,2049规划注重分析城市发展的方向、路径、动力和竞争力。2049战略规划应当注意城市发展的时间维度,从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注重城市发展方向的正确和达到成为未来愿景的过程路径。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向区域化、网络化发展,从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发展。在价值取向维度上,2049应当"以人为本",关注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永恒主题。本文以滨海新区为例,通过分析滨海新区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征,针对当前的问题和未来趋势的研判,探讨未来空间发展的应对策略。

董先农[4](2016)在《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适应环境又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新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公平性。然而,景观趋同化是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急需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内文化现象的精髓,是最能体现场所精神的文化形态。将地域文化内容融入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之中,本文以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实践项目为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生态伦理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基础理论,探讨如何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中表现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景观,为在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中传承地域文化探索合理的开发模式,进而为其他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应从深入分析地域文化的自然、人文及社会三个层面属性出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特色,将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突出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才能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展现其魅力和形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对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符合实际且适度超前的概念规划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桑浦山生态旅游区的优良级旅游资源有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有11个。项目地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为桑浦山、北回归线塔、风门古径、青屿遗址、西来寺、伯公陵庙等六个景点。普通级旅游资源为南陇水库、伯公陵水库、莲果寺、中离溪、将军峰、樵东山、塔岗山、石龟峰、先埔山、加州果园、大湖农场等11个景点。项目地缺乏特品级和垄断性旅游资源。因此,项目建设应从优势资源着手,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集聚效应以扩大旅游吸引力。(2)桑浦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定位。根据前期的旅游资源分析、区位交通条件和旅游市场定位等因素综合考虑,该项目开发应以生态保育为基底,潮汕文化为内核,将旅游区的品牌形象定位于“桑浦山——世界潮人向往的精神家园”。(3)桑浦山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游客体验最大化原理,将桑浦山生态旅游区划分三大片区:“风门古径潮汕文化旅游片区”,“桑浦山生态旅游片区”和“塔岗半岛休闲旅游片区”。(4)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路线设计。将该项目旅游产品分为四类:观光旅游类产品、休闲旅游类产品、度假旅游类产品和专项旅游类产品,并进行了具体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设计。

郑德高,孙娟[5](2014)在《基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法则的武汉2049发展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0年城市发展战略兴起以来,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规划方法上基于竞争力的视角突出经济增长和空间外延式拓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发展战略从外向走向内需,从沿海走向内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开始兴起,但技术路线和方法在学界尚未形成共识。现以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为例,总结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技术思路。远景发展战略并非给城市制定一个理想的蓝图,而是用长远的价值观指当下的行动。在总结国内外案例基础上,提出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应基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两条线索。从竞争力角度,应强调从空间拓展型向功能提升型战略转变,深入研究区域网络、价值区段、工业化模式等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强调从经济增长向以关注"人"的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多维目标转型,深入研究个人生活圈、个人工作圈、绿色社区等内容。

王丰龙,陈倩敏,许艳艳,刘云刚[6](2012)在《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回顾近百年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基础上,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经验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四个范式,并着重对目前西方主流的沟通式规划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批判性总结。本文认为,一方面,沟通式规划存在着假设前提的脆弱性、实施过程的矛盾性和实践结果的松散性三大重要缺陷,其自身的这种局限性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沟通式规划理论作为西方规划百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城市规划借鉴的地方。作者即以中国规划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沟通式规划经常被应用的领域)——战略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借鉴西方沟通式规划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

郑文均[7](2012)在《概念性规划在粤北山区小城镇的应用研究 ——以连南县三江镇为例》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已成为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而临近它的粤北山区却被称为“临近金三角的寒极”,急需通过跨越式发展来改变落后的现状。但是,由于粤北山区小城镇特殊的发展条件,更由于传统的法定规划在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审批程序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无法有效解决粤北山区小城镇在跨越式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往往使得小城镇在跨越式发展中面临两个难题:第一,难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具体战略发展定位;第二,难以将战略发展定位切实落实到空间中。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各地城市中广泛推行的概念性规划,不但具有编制审批时效强,内容灵活、综合度高,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粤北山区小城镇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然而,由于粤北山区小城镇的规模、特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于以往编制了概念性规划的大中城市,因此需要对概念性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特别的界定,以适应粤北山区小城镇的特殊需求。为此本文首先研究指出,粤北山区小城镇概念性规划编制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它的编制目的具有两方面的针对性,一是在战略定位方面为当地小城镇提供更加明确、具象的目标,二是在空间规划上结合重点的地块和项目的落实,给予必要的具体设计,并制定整体实施的行动计划。由此体现出小城镇概念性规划鲜明的综合性和可实施性特征。因此,本文以广东省连南县三江镇概念性规划为案例,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第一,通过对当地小城镇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概念性规划在确立战略定位时的方法和原则,并运用差异化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三江镇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筛选出核心优势,进而对三江镇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规模进行判断,最终确立了“东方慢谷”的发展战略定位。第二,确立了当地小城镇将战略定位落实为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原则,然后在对三江镇空间现状特征及总体规划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几种可能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了推演比选,最终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并据此提出了重点项目落地的设想以及行动计划。

陈侃侃[8](2012)在《生态视角下的西南地区中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西南地区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视角为切入点,重点对战略规划中的目标构建、产业转型和空间布局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借鉴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强调战略规划中产业、空间、环境三者的协调,以期实现高生态约束与城市转型背景下的西南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背景与特征进行剖析,发现存在生态脆弱、产业落后、市场化水平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并进一步揭示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西南中小城市战略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高生态约束下的城市转型与突变,是涉及经济产业、城市空间、生态环境、政府管理各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文章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在西南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应以生态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与规模、区域与自身、近期与远期等关系,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视角,并提出了战略规划的目标是提升以生态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在此目标下,战略规划研究中借鉴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分别研究了城市产业战略和空间战略实现生态化的方法与途径。生态导向下的产业战略转型,是基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提出转变粗放式的产业模式,发展集约、清洁的生态模式,并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情景构建方法指导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布局与环境相耦合。生态导向下的空间生态化战略,针对快速扩张的西南中小城市空间特征及脆弱环境,采取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双向推进的方法进行空间生态化研究,借助GIS分析、空间增长边界等手段保障生态底线,并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主动构建中小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实现中小城市空间拓展融合环境、弹性发展。文章最后对战略规划加强政府政策研究、实施保障机制、与法定规划关系等等内容进行了展望。

陈嫦[9](2012)在《基于概念规划的城步县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加灵活的土地利用规划。概念规划的实效性、空间性、宏观性与高度弹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时期对规划的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利用概念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对加强城镇体系的研究及空间战略研究十分必要。结合城镇体系基础理论和概念规划的方法、特点,探讨具有区域战略性和空间指向性的城步县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和总结城步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进行产业分析、区域分析、生态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分析等,确定城步县的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目标与方向,指导土地利用概念分区,增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空间性和战略性,从而促进城步县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运用主要经济联系分析方法,确定城步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指向长沙、桂林,即向东北部和南部发展。分析综合竞争力得到,必须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注重引入科技和人才,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振兴经济。通过产业分析,农业从业人口应尽快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转移,以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通过城镇体系分析,得出城步县城镇体系的发展将进入集聚—扩散阶段。城步县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宜为北进南拓,构建联系紧密、和谐共荣的长轴型体系。即以洞新、靖武高速公路为主轴,县城为最大的增长极,重点培养和建设东北部西岩镇、茅坪镇;西南部地区大力拓展与龙胜、桂林的联系,形成主要联系的新方向。发展主要联系方向上的重点地区,构架新的“点轴”,形成两极与城镇发展的“点轴”紧密共荣的有机整体。城步县土地利用概念分区为:中部综合经济区,东北部经济区,东部重工业经济区,西南部经济区。

吕传廷,吴超,严明昆[10](2010)在《探索以实施为导向、以公共政策为引导手段的战略规划——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比较国内外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后,总结战略规划的主要特点与面临问题,结合广州市2000年以来关于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探索,对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以及战略规划影响下的城乡规划体系展开初步的讨论,指出以实施为导向,以公共政策为引导手段以及构建战略规划支撑下的新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是提高规划实效性和时效性,更好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与建设宏观指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二、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图谋致远,开拓进取——谈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图谋致远,开拓进取——谈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空间战略规划与中国规划制度——制度变迁与关键节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制度主义与制度变迁
2 中国规划制度和发展分期
3 规划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空间战略规划
    3.1 关键节点一:战略规划缘起
    3.2 关键节点二:新版法规出台
    3.3 关键节点三:多规合一实践和国土空间规划出台
        3.3.1 多规合一模式探索
        3.3.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立
4 结论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不变”与“变”——基于杭州战略规划(2001)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战略规划演进的时空观:“不变”与“变”的辩证
    1.1 不变的本质:地方政府柔性治理的工具
        1.1.1 地方政府实施主动治理的政策工具
        1.1.2 对传统规划体系的柔性创新
    1.2 变化的内涵:城市空间认知的时代投影
        1.2.1 空间认知的时代性
        1.2.2 超越局限的确定性
2 2001版杭州战略规划编制的总体背景
    2.1 战略规划编制的基本背景
    2.2 杭州当时面临的关键挑战
        2.2.1 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
        2.2.2 并不充分的工业化道路
        2.2.3 亟待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2.2.4 文化与体制的劣势
3 杭州战略规划的策略应对与认知局限
    3.1 立足空间、超越空间的策略应对
        3.1.1 从规律层面认知未来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3.1.2 建构基于内涵品质的城市发展愿景
        3.1.3 产业路径:系统性的转型升级
        3.1.4 都市空间:突破性的整合重构
        3.1.5 系统优化:可持续的城市经营
    3.2 反思2001版战略规划的认知局限
4 新时代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趋势展望
    4.1 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语境中的“不变”价值
    4.2 社会经济系统转型语境中的“应变”创新
        4.2.1 确立人本思维
        4.2.2 确立创新思维
        4.2.3 确立多情景思维
        4.2.4 确立政策性思维
5 结论

(4)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主要研究概念
        2.1.1 生态旅游
        2.1.2 概念规划
        2.1.3 地域文化
        2.1.4 潮汕文化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2.2.3 研究前沿热点
3 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1 项目地概况
        3.1.1 自然地理
        3.1.2 社会人文
        3.1.3 历史沿革
    3.2 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况
        3.2.1 地理环境
        3.2.2 地域文化
    3.3 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3.4 地域文化资源评价
        3.4.1 资源评价
        3.4.2 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定量评价
        3.4.3 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定性评价
4 桑浦山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4.1 旅游客源市场
        4.1.1 潮汕地区旅游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4.1.2 潮汕地区旅游客源空间分布特征
        4.1.3 潮汕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结论
    4.2 旅游市场定位
        4.2.1 大众市场
        4.2.2 细分市场
        4.2.3 利基市场
    4.3 旅游市场规模
5 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
    5.1 发展战略
    5.2 规划目标
        5.2.1 总体定位
        5.2.2 形象定位
        5.2.3 发展目标
    5.3 空间布局
        5.3.1 布局理念
        5.3.2 生态优先理念
        5.3.3 因地制宜理念
        5.3.4 合理布局理念
    5.4 分区规划
        5.4.1 风门古径潮汕文化旅游片区
        5.4.2 桑浦山生态旅游片区
        5.4.3 塔岗半岛休闲旅游片区
    5.5 旅游产品规划及线路设计
        5.5.1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5.2 旅游商品规划
        5.5.3 旅游线路设计
        5.5.4 节事活动策划
6 结论与展望
    6.1 问题讨论
        6.1.1 生态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度
        6.1.2 地域文化传承如何适应国际旅游市场
    6.2 研究结论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法则的武汉2049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城市战略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1.1 境外城市发展战略回顾:从外延扩张到可持续发展
        1.1.4 2000年后至今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城市发展战略回顾:从外延扩张到兼顾提升
        1.2.1 相对理想的扩张型战略(2000-2005年)
        1.2.2 兼顾多方的提升型战略(2005-2010年)
    1.3 城市2049:一种新类型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③
        1.3.1 国内战略规划的反思
        1.3.2 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兴起
2 区域网络地位的识别:武汉与中三角的发展趋势研究
    2.1 全球化3.0:从全球化到区域化
    2.2 武汉与区域的联系强度
    2.3 中三角发展趋势与“五角形地区”的提出
3 工业化转型:再工业化模式与国家中心城市模式的比较
    3.1 工业化转型
    3.2 模式一:再工业化模式
    3.3 模式二:国家中心城模式
    3.4 武汉工业化模式选择:分阶段选择的国家中心城市模式
4 关注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目标
    4.1 可持续发展的后物质主义城市
    4.2 城市社区:个人生活圈与个人工作圈
5 结语

(6)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背景:近百年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范式演变
    1.1 经验理性范式 (1945年前)
    1.2 工具理性范式 (1945—1960年代)
    1.3 价值理性范式 (1960—1980年代)
    1.4 沟通理性范式 (1990年代至今)
2 沟通式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1 理论起源——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2.2 理论要点
    2.3 初步的实践探索
3 对沟通式规划的批判
    3.1 协商还是对抗——假设前提的脆弱性
        3.1.1 强权的合作意向
        3.1.2 政治性规则的限制
    3.2 民主还是集权——实施过程的矛盾性
        3.2.1 跨越边界的沟通成本
        3.2.2 民主的悖论
    3.3 程序还是实体——规划结果何为?
        3.3.1 规划师的角色
        3.3.2“松散”的规划结果
4 结论与讨论:对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考
    4.1 对中国规划理论发展问题的反思——从“内生—外生”二元分裂到互相融合
    4.2 在中国规划理论建构中对沟通式规划的借鉴——以战略规划为例

(7)概念性规划在粤北山区小城镇的应用研究 ——以连南县三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粤北山区跨越式发展面临困境
        1.1.2 概念性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3.1 概念性规划
        1.3.2 跨越式发展
        1.3.3 粤北山区
        1.3.4 小城镇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粤北山区小城镇特征
        2.1.1 区位特征
        2.1.2 交通特征
        2.1.3 经济特征
        2.1.4 人文特征
        2.1.5 资源特征
    2.2 粤北山区小城镇规划面临的挑战
        2.2.1 发展定位难以抉择
        2.2.2 空间落实手段缺失
    2.3 概念性规划发展状况
        2.3.1 概念性规划发展概况
        2.3.2 概念性规划常见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2.3.3 概念性规划与总体规划的效用比较
        2.3.4 粤北山区小城镇概念性规划的必要性
    2.4 粤北山区小城镇概念性规划编制框架
        2.4.1 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编制模式
        2.4.2 具有特殊内涵的编制内容
        2.4.3 围绕两大核心的内容分类
    2.5 以三江镇为代表案例的意义研究
        2.5.1 基础条件比较
        2.5.2 经济社会比较
        2.5.3 面临挑战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概念性规划方法的小城镇战略定位探索
    3.1 战略定位方法与原则
        3.1.1 战略定位方法与步骤
        3.1.2 战略定位原则
    3.2 战略定位的背景及挑战
        3.2.1 广东省有关政策与市县有关规划
        3.2.2 粤北山区区域竞争激烈
        3.2.3 三江镇迫切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基础条件及发展趋势
        3.3.1 发展条件
        3.3.2 发展趋势
    3.4 三江镇战略定位的确定
        3.4.1 区域差异化发展条件分析
        3.4.2 发展战略的差异化定位
        3.4.3 主要产业的差异化定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概念性规划方法的小城镇空间规划探索
    4.1 空间规划的方法与原则
        4.1.1 空间规划方法与步骤
        4.1.2 空间规划原则
    4.2 三江镇空间现状特征
        4.2.1 地表水系
        4.2.2 限制条件
        4.2.3 建筑高度及质量
        4.2.4 交通及绿地系统
    4.3 空间规划思路与方案抉择
        4.3.1 空间布局多方案推演
        4.3.2 土地利用划定
        4.3.3 “东方慢谷”概念的延伸
        4.3.4 战略定位的空间落实
    4.4 行动计划
        4.4.1 核心项目策划
        4.4.2 实施计划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生态视角下的西南地区中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源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理论研究
        1.3.3 国内规划实践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生态视角
        1.6.2 西南地区
        1.6.3 中小城市
        1.6.4 战略规划
2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特征研究
    2.1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研究的重要性
    2.2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背景
        2.2.1 全球化的影响促西南城市转型
        2.2.2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限定与引导
        2.2.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
        2.2.4 可持续理念的深入
    2.3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特征
        2.3.1 自然演进、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
        2.3.2 产业薄弱、市场化低的经济特征
        2.3.3 生态脆弱、人地紧张的环境特征
        2.3.4 水平偏低、质量不高的城镇化特征
    2.4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误区
        2.4.1 生态建设形式化
        2.4.2 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2.4.3 产业结构升级好高骛远
        2.4.4 盲目追求城镇化率高增长
    2.5 西南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核心问题
        2.5.1 动力机制:“三化”推动城市发展
        2.5.2 核心问题:高生态约束下的城市转型与突变
    2.6 小结
3 生态视角下的西南地区中小城市战略规划及目标构建
    3.1 现行编制方法对西南中小城市的应对性弱
        3.1.1 生态问题研究的薄弱
        3.1.2 区域合作研究的薄弱
        3.1.3 生态与产业研究的孤立
    3.2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战略规划的特征
        3.2.1 理性兼顾理想
        3.2.2 长远但不骛远
        3.2.3 综合但不庞杂
        3.2.4 强化环境研究
    3.3 构建认识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生态视角
        3.3.1 转变唯经济视角,以生态思想为指导
        3.3.2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定位
        3.3.3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规模
        3.3.4 生态视角下的区域与自身关系
        3.3.5 生态视角下的近期与远期关系
    3.4 构建西南中小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升以生态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
        3.4.1 战略目标:提升以生态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
        3.4.2 实施原则: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
        3.4.3 以生态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内涵特征
    3.5 小结
4 生态导向下的西南地区中小城市产业战略转型
    4.1 产业战略转型的思路与方法
    4.2 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4.2.1 相关理论与方法
        4.2.2 指标选取及评价
    4.3 产业模式与产业选择生态化
        4.3.1 产业模式生态化
        4.3.2 产业选择生态化
    4.4 产业空间布局的生态化
        4.4.1 产业的环境需求与环境压力
        4.4.2 战略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
        4.4.3 产业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关系
        4.4.4 产业空间布局的生态引导策略
    4.5 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产业空间布局
        4.5.1 研究思路
        4.5.2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4.5.3 区域生态资源承载力分析
        4.5.4 生态功能区划引导产业空间布局
    4.6 基于生态情景构建的产业空间布局
        4.6.1 研究思路
        4.6.2 情景分析的要素选择
        4.6.3 产业空间布局情景的构建
        4.6.4 过程推演及情景评价
    4.7 小结
5 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空间生态化战略
    5.1 空间生态化战略的目的与思路
        5.1.1 空间生态化的目的
        5.1.2 空间生态化的思路
    5.2 中小城市空间生态化的特征
        5.2.1 融合环境
        5.2.2 紧凑高效
        5.2.3 弹性灵活
        5.2.4 高可达性
    5.3 基于问题导向的布局方法——保护生态底线
        5.3.1 研究思路
        5.3.2 生态敏感性评价
        5.3.3 用地适宜性评价
        5.3.4 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5.3.5 空间布局
    5.4 基于目标导向的布局方法——强化生态结构
        5.4.1 研究思路
        5.4.2 “斑—廊—基”模式
        5.4.3 识别关键的生态地段
        5.4.4 修复与强化生态要素
        5.4.5 生态网络构建与空间布局
    5.5 城市空间布局生态化实例
    5.6 空间生态化战略的实效机制
    5.7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基于概念规划的城步县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国外研究进展
        2.1 城镇体系
        2.2 城镇体系规划
        2.3 发展战略研究
        2.4 概念规划
    3 国内研究进展
        3.1 城镇体系
        3.2 城镇体系规划
        3.3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3.4 概念规划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方法
        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概念规划的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基础研究
    1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理论依据
        1.1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演变理论
        1.2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
        1.3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布局理论
    2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产业格局
        2.2 城镇化战略
        2.3 生态环境
        2.4 基础设施
    3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的实施
        3.1 分区管治与协调含义
        3.2 分区管治与协调的区域划分依据和内容
        3.3 分区管治与协调的准则
    4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体系研究
    5 概念规划的应用
        5.1 概念规划的涵义
        5.2 性质与内容
        5.3 研究方法
        5.4 概念规划的特点
        5.5 概念规划对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
        5.6 概念规划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章 城步县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分析
    1 研究区域概况
    2 城步县发展的SWOT分析
    3 区域分析
        3.1 经济联系分析
        3.2 综合竞争力分析
    4 产业分析
        4.1 产业发展阶段
        4.2 产业结构
        4.3 优势产业分析
    5 城镇体系分析
        5.1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现状
        5.2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阶段
        5.3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5.4 城镇化水平预测
    6 生态环境分析
        6.1 生态环境概况
        6.2 景观生态结构
        6.3 城步县景观生态存在的问题
    7 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
        7.1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概念
        7.2 城镇体系空间发展规模
        7.3 布局
        7.4 土地利用概念分区
    8 实施策略
    9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图谋致远,开拓进取——谈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战略规划与中国规划制度——制度变迁与关键节点[J]. 曹康,章怡.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4)
  •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不变”与“变”——基于杭州战略规划(2001)的回顾与思考[J]. 何鹤鸣,张京祥,崔功豪.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1)
  • [3]对2049战略规划的思考——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A]. 杨郑鑫,吴昊天,吴婷. 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 2017
  • [4]潮汕机场桑浦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研究[D]. 董先农.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5]基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法则的武汉2049发展战略[J]. 郑德高,孙娟.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2)
  • [6]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J]. 王丰龙,陈倩敏,许艳艳,刘云刚.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6)
  • [7]概念性规划在粤北山区小城镇的应用研究 ——以连南县三江镇为例[D]. 郑文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4)
  • [8]生态视角下的西南地区中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 陈侃侃. 重庆大学, 2012(03)
  • [9]基于概念规划的城步县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 陈嫦.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2)
  • [10]探索以实施为导向、以公共政策为引导手段的战略规划——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例[J]. 吕传廷,吴超,严明昆. 城市规划学刊, 2010(04)

标签:;  ;  ;  ;  ;  

审时度势,统筹全局,谋划未来,锐意进取——兼论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