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低能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一、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卓[1](2021)在《壮医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惹努(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

王丹,汪爱华,贾云[2](2019)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膜迷路破裂及病毒感染[1]导致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传导通路上各级神经元,听觉皮层损害,引起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有关[1]。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效果不明显比例也有所增加[1]。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就临床上常用方案进行讨论。

苑文佳[3](2019)在《颈部七线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颈部七线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与起效机理,为耳聋的针灸临床治疗寻找更佳的穴位处方,并为颈部七线法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4月—2019年2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的45例由突发性聋起病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颈部七线法组)25人,对照组(普通针刺组)20人。全部患者均常规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一次0.5mg,一日三次,连续服用6周。观察组(颈部七线法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颈部七线法针刺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于颈部的七条穴线上各取两穴为主穴,具体如下:第一线:督脉(项部后正中线),选取大椎、风府穴;第二、三线:双侧颈夹脊线(项后正中线旁开0.5寸),选取3、4颈夹脊穴;第四、五线: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斜方肌项部隆起处),选取风池与供血穴(风池穴下1.5寸)连线中点水平与斜方肌项部隆起的交点处和其下1.5寸穴;第六、七线:双侧足少阳胆经(风池下行纵线),选取风池、供血穴。局部配合患侧翳风、听宫穴;风邪外犯者加外关、合谷;肝火上炎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丘墟;气滞血瘀者加气海、血海;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气海。所有穴位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参照教材相关内容,主穴选取听宫(患侧)、翳风(患侧)、中渚(双侧)、侠溪(双侧)、行间(双侧)、足窍阴(双侧)穴,辨证配穴及针刺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隔日针刺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两组受试者均在6周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测试进行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与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二者含量的变化,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并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受试者耳伴随症状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差异,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受试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1.颈部七线法可以显着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P<0.05),其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P<0.05),且观察组年龄小于40岁患者治疗后的听力损失程度明显小于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P<0.05),说明在同样的治疗周期内颈部七线法对于听力水平的提高更为显着,尤其对于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疗效更佳;2.颈部七线法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治疗后的ET、NO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尚不能说明颈部七线法治疗由突发性聋起病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以改善内耳供血而起效;3.颈部七线法与普通针刺均可以显着降低耳聋患者对于耳鸣、耳堵塞感的评分(P<0.05),同时可以显着改善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等伴随症状(P<0.05),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颈部七线法与普通针刺均能够明显降低耳聋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P<0.05),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结论颈部七线法能够显着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对年轻患者的疗效更佳,同时可以减轻耳鸣、耳堵塞感,并显着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及焦虑状态,操作简单便捷,具有很强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对于其治疗由突发性聋起病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起效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

冯勇军,王明婧,吴湘明[4](2015)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川芎嗪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比较2组病症消失情况、听力改善情况、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听力均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全血高切、全浆黏度、纤维蛋白原、RBC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显着降低。观察组患者听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耳鸣消失率、眩晕消失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萍萍[5](2012)在《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以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拓展传统针刺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探究特发性突聋的发病和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特发性突聋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项针)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每组各3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8天后,采用纯音电测听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听力分贝值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听力损失分贝值进行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后与治疗前听力损失分贝值进行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听力值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可以提高患者电测听的听力分贝值,改善听力情况,疗效显着;常规针刺组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2.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的疗效,可以明显的提高听力损失的分贝值。

周国赢[6](2012)在《低能量激光照射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验证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并与电针治疗效果相对比。方法:将258例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注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等常规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予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照射穴位为耳门、听宫、听会等,加耳穴贴压肝、肾、内分泌等穴;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取穴与观察1组照射穴位相同,1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疗程后观察1组治愈率为40.7%(35/86),观察2组为38.4%(33/86),均优于对照组的25.6%(22/86)(均P<0.05),且两个观察组2疗程治疗效果均优于1疗程(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个观察组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2疗程疗效均优于1疗程(均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和电针对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具有持久性,随治疗时间的增长疗效逐步累加;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可以代替电针治疗。

冷辉[7](2012)在《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暴聋”范畴,目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祖国医学在长期的耳聋诊治临床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复方制剂具有对耳蜗微循环障碍多靶点调控的作用,情志致病和心理因素已成为耳鸣耳聋的发病中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将祖国医学清肝泻火法与活血化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代表方剂为泻火治聋冲剂,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有很好的疗效。本实验旨在(1)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2)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的影响。(3)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的影响。(4)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Bcl-2mRNA、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来研究根据中医“火”、“瘀”致病理论创立的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耳蜗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调控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动物造模与分组:采用光化学诱导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豚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行气组、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组: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模型组:术后12h,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灌胃,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行气组:术后12h予行气中药4ml/只/天灌胃(含生药1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活血化瘀组:术后12h,予活血化瘀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2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泻火化瘀通窍组:术后12h,予泻火化瘀通窍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4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实验指标:(1)各组豚鼠分别于造模后、用药前及停药后1天检测ABR阈值;(2)利用体式解剖显微镜进行螺旋韧带和耳蜗基底膜铺片,对血管纹和毛细胞进行观察;(3)利用TBA法和可见光法对耳蜗组织MDA及CAT进行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Bcl-2及Bax mRNA表达;(7)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法(LSD)方法,以P﹤0.05,P﹤0.01作为显着性和极显着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泻火化瘀通窍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且活血化瘀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行气组P﹤0.05;各组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正常组螺旋韧带血管纹显示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行气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活血化瘀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微血栓,未见血管明显中断,较泻火化瘀通窍组微血栓多一些;泻火化瘀通窍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少量微血栓,未见血管中断。3、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结构显示:正常组外毛细胞分布呈三排,显示清晰,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无明显缺失;模型组见外毛细胞大部分变形,排列严重紊乱,崩解破坏,大片缺损,细胞连接消失,纤毛倒伏严重;行气组见外毛细胞部分变形,出现较多片状缺损,部分细胞连接消失;活血化瘀组见外毛细胞排列较为整齐,部分变形,部分出现坏死;泻火化瘀通窍组见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散在缺失,个别轮廓不清。模型组及行气组外毛细胞损伤较重,泻火化瘀通窍组及活血化瘀组外毛细胞损伤相对较轻,且活血化瘀组损伤较泻火化瘀通窍组明显。4、泻火化瘀通窍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而CAT含量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5、各治疗组VEGF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VEGF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约是行气组的6.8倍,约是模型组的8.8倍;VEGF蛋白表达为行气组与模型组VEGF/β-actin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活血化瘀组与行气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泻火化瘀组与活血化瘀通窍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bF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bFGF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1.4倍,约是行气组的4.2倍,约是模型组的6.3倍。6、正常组与各治疗组iNOS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iNOSmRNA的表达量与活血化瘀组接近p﹥0.05,模型组iNOSmRNA的表达约是行气组的1.3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7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4.6倍;各治疗组MMP-2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MP-2mRNA的表达是是行气组的1.5倍;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7.3倍。7、各组Bax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低于行气组P﹤0.05。模型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行气组的2.2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4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6.4倍;约是正常组的14.8倍。行气通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3倍。活血化瘀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1.5倍;各治疗组Bcl-2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通窍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Bcl-2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5倍,约是行气通窍组的6倍,约是模型组的17倍。8、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泻火化瘀通窍组﹥活血化瘀组﹥行气组﹥模型组,且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泻火化瘀通窍法具有加强改善微循环及加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泻火化瘀通窍法可有效改善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且优于活血化瘀法3、单纯行气法对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无明显效果。4、泻火化瘀通窍法能够明显提高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优于活血化瘀法和行气法。5、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通过促进VEGF和bFGF的表达,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6、泻火化瘀通窍法与活血化瘀法均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保护耳蜗组织的缺血损伤,明显优于行气法。7、泻火化瘀通窍法、活血化瘀法与行气法均能够抑制MMP-2的表达。8、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均参与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损伤,而且损伤后Bcl-2/Bax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9、泻火化瘀通窍法和活血化瘀法均能通过显着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10、泻火化瘀通窍法抑制细胞凋亡能力高于活血化瘀法。11、 iNOS与Bc1-2的表达关系密切,iNOS的表达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

郭子恒,张旭文,杨睿[8](2012)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价值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76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次/d,10次一个疗程);对照组52例(75耳),采用常规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对耳聋的有效率治疗组为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7%(P<0.05);耳鸣的有效率治疗组为59.2%,高于对照组的35.8%(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EAI明显下降(P<0.05),RDI明显增加(P<0.01)。结论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智柳[9](2011)在《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卫生技术指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仪器设备,内、外科程序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后勤支持系统。卫生技术的发展过程经历发展期、接受期、应用期和淘汰期。卫生技术的管理只有进行卫生技术发展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对人们防治疾病的正向能力,尽可能降低卫生技术的消极影响。随着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上客观上需要有效的技术来应对人群的老龄化、慢性病化的需求,新兴卫生技术层出不穷,其替代原有技术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新技术未获得使用或未广泛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评估,是防范新技术可能产生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而在我们国家系统性地进行新技术评估还处于初期阶段。要及时、系统性地对卫生新技术进行评估的首要步骤就是进行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从而及时了解何种卫生新技术需要进行评估。处于应用期的卫生技术是相对而言应用得最广泛的技术,在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应用期的卫生技术的经济性成为我国建立全民医保背景下很重要的评估内容。在2011年初“药物经济学应用指南”发布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经历了15年的发展后,卫生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基础资料的可得性成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推动力之一。而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同时,不少原有技术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扫描新技术、评估现有技术的同时淘汰安全性、有效性或经济性不佳的卫生技术是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伦理的卫生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对新技术进行积极管理的同时,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合理淘汰相应的卫生技术组成了让病人能使用安全、有效、经济的卫生技术的三个环节。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技术的全程管理即三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一起构筑了卫生技术使用的安全屏障,本研究主要对我国的新技术、应用期和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和管理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的一些关键或空白点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为医疗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以对我国生物的水技术平扫描为案例作为在我国进行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的探索,为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经验;——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研究作为案例探讨通过一些新方法获得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和可行性;——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评价,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提供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框架。研究框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应用期卫生技术经济学评价中基础数据的可得性和淘汰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和方法。(图1)在三个研究部分中,分别采用生物药物的水平扫描、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以及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作为三个实证研究来帮助探索这三个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见各研究部分。第一部分卫生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技术的发展、技术数量的增多以及公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升高,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加速对新兴技术的决策。生物技术、原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被誉为20世纪三大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对未来卫生保健影响较大,同时因为其先进性和伦理性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生物技术领域的水平扫描可以为我国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实证研究的经验。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以生物技术的水平扫描作为实证研究,通过优先关注技术的筛选、优先关注技术的使用和政策环境评价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积累实证研究的经验,从而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的研究路线依据早期探测、产生预测和发展政策三个步骤通过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在生物技术中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就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评价其被接受程度和使用环境,从而为未来技术管理和水平扫描的实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检索和追溯;2).专家咨询:3)药品使用状况分析。水平扫描的结果显示1)文献的追溯、专利和网络的信息都显示疫苗、干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是近几年的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我国科技部的技术预见和火炬计划等显示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生物制药与文献追溯中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方向一致;3)专家认为生物制药比干细胞治疗或组织芯片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4)在生物产业方面的分析显示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进入临床实践的排头兵。因此将生物制药作为需要优先评价的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大致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疫苗、血液制品、核酸类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等八大类。生物技术药物与常规小分子量化学药物相比在物理化学特性、免疫学和毒理学性质、代谢过程、制剂配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近期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重点有五个类型:单克隆抗体、反义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剂、可溶性治疗蛋白药物和疫苗。美国1996年2006年每年FDA批准的生物类新药的批准数较为稳定;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有18种基因工程疫苗和药物批准上市,其中3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包括8种世界上销售前十位的生物技术药物和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通过对某药品使用数据库2004—2007年生物技术药物的销量分析和四种生物制药的深入分析,显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快。生物制药政策环境评价显示政府对生物制药的研究和使用持鼓励态度,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基础,卫生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使用新技术有相当的热情。通过水平扫描、政策环境评价和使用评价为我国生物制药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方向;也评价了国外的新技术水平扫描的方法学在我国使用的可行性。第二部分现有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卫生经济学数据的可得性2011年卫生经济学指南的发布为高质量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了方法学上的方向和指导,在研究设计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所需要数据的可得性就成为卫生经济学评估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部分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研究为例,探讨在中国进行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我国,卒中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死因第一位的疾病。卒中成本的特点之一是成本包括多次急性发作的费用、二次预防费用以及残疾带来的费用,而且后期的费用比较高。本次研究拟通过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收集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探讨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卒中病人的成本数据,测算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考虑采用不同方式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和优劣,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资料的系统性综述、相关数据库挖掘成本信息和与登记研究伴行的前瞻性的成本数据收集。流行病学的系统性综述是比较新和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系统性综述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在43.5/10万~629/10万人年之间;患病率在0.79%~7.73%之间,死亡率在71.56/10万-117.2/10万之间。考虑到我国流行病学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流行病学数据的出入较大,通过系统性综述可以帮助通过统一的标准无偏倚地选取应用同一标准的数据而使流行病学数据的范围相对集中,有利于流行病学数据在卫生经济学中的应用。数据库挖掘的结果显示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电子数据库获得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和明细清单是可行的,而在门诊数据的获得方面因为诊断填写的不规范是数据的可得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完整数据库的有效支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匹配;因为各自信息系统之间的因素设置不同,因此不同医院的信息不能直接叠加,加大了收集数据的难度。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与三级医院的电子信息系统差别较大2)门诊数据因为两家医院在门诊输入系统中没有要求输入诊断而不能收集疾病成本。3)病人可能到不同医院就诊,而在我国类似美国的整体数据库还不可得,影响了通过数据挖掘来进行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伴随成本收集是基于在医院的多中心卒中登记,相比单纯的住院成本收集,具有前瞻性、有随访的全病程成本收集,是一种介于传统的系统病例分析和基于人群的研究之间的临床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的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比较节省成本、效率也比较高,主要是节省了寻找病人的时间。但研究也同时暴露出前瞻性研究随访率较低的问题。第三部分淘汰卫生技术的管理——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为例淘汰卫生技术是指任何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应症的技术其临床效果、安全性或成本效果已经明显被其他替代技术所超越。我国鲜有通过官方渠道淘汰卫生技术的案例,在学术界对于如何确定淘汰卫生技术,如何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海鸥淘汰卫生技术的研究较为缺乏。本部分的研究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LLI)为例,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ILLL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的系统性综述,评价ILLLI的有效性、安全性,并结合此技术的技术管理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理论管理框架。研究方法系统性综述以及专家咨询。系统性综述的结果显示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治疗机制不明确,适应症不确定;虽然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的文献,但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这项技术,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在疗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因为适应症的不确定和技术标准的不确定,因此带来一定程度的临床滥用。基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发现需要淘汰的卫生技术是在通过专家反馈的基础上基于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网络,建立淘汰技术的探测网络;专家和研究组草拟了淘汰卫生技术确定是否优先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9个指标,涉及疾病情况、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部分的内容;通过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综述来评估此卫生技术现有的证据情况,并通过临床专家的经验了解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邹佐强[10](2010)在《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未明,西医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中医则认为突发性耳聋为经络不通所致。目前临床报道中,针灸和激光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上,都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临床上未见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报道。研究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其疗效是否优于单纯针刺,及单纯激光穴位照射,以便在临床上寻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激光组和综合治疗组(针刺激光结合治疗组)。针刺组针刺以耳门(患侧)、听会(患侧)、翳风(患侧)、中渚(双)、侠溪(双)为主;激光组用超激光照射耳门(患侧)、听会(患侧)、翳风(患侧);综合治疗组为针刺组方法加上激光组方法。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治疗两疗程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根据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经过第一疗程治疗:针刺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5.51%;激光组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58.62%;综合组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6.67%;综合治疗组与激光组比较:P<0.0l,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激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两疗程治疗后:针刺组共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6.21%;激光组共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2.76%;综合组共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6.67%;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与激光组比较:P<0.01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与激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纯音听阈测试组内比较:第一疗程后听力与治疗前比较,P<0.01,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第二疗程后听力与第一疗程后听力比较,P<0.01,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纯音听阈测试组间比较:第一疗程结束后,三组听力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第二疗程结束后听力比较,综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与激光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听力改善程度与年龄具有线性相关性。其相关性系数为:r=-0.529(P<0.001).5.听力改善程度与病程具有线性相关性。其相关性系数为:r=-0.454(P<0.001).研究结论1.针刺、激光穴位照射对于治疗突发性耳聋均有效果,且两者在治疗上存在协同作用。其疗程越长协同作用越明显。2.患者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善程度呈负相关性,其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听力越难恢复。

二、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治疗
    1.1 血管扩张剂:
    1.2 糖皮质激素:
    1.3 神经营养剂:
    1.4 药物溶栓:
    1.5 补铁治疗:
    1.6中医药治疗:
2 物理治疗及其他
    2.1 高压氧:
    2.2 穴位电刺激:
    2.3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
    2.4 声频共振:
    2.5 颈神经阻滞治疗:
    2.6 心理治疗:
3 替代治疗
    3.1 助听器:
    3.2 人工耳蜗植入术:
4 前景展望
    4.1 基因治疗:
    4.2 干细胞治疗:
    4.3 神经营养因子:

(3)颈部七线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1 中医对耳聋的认识
        1.1 耳的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耳聋的认识
        2.1 耳部解剖
        2.2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3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听力曲线分型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实验用品及设备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ET、NO含量比较
        3.4 耳部及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3.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颈部七线法的理论依据
        4.2 血ET、NO的来源及相关作用机制
        4.3 颈部七线法对耳部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的疗效
        4.4 颈部七线法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5)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特发性突聋的认识及治疗
        1.1 古代医家对特发性突聋的认识
        1.2 特发性突聋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现代医家对特发性突聋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突聋的认识及治疗
        2.1 病因
        2.2 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耳聋诊断标准
        1.4 耳聋程度分级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3.2 治疗组治疗前后听力损失比较
        3.3 对照组治疗前后听力损失比较
        3.4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力损失比较
讨论
    1 立题意义
    2 腧穴选择依据
    3 电项针治疗作用机理
    4 临床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低能量激光照射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级标准
2 治疗方法
    (1) 常规治疗
    (2) 电针治疗
    (3) 激光照射
    (4) 耳穴贴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3.2 统计学处理
    3.3 治疗结果
        (1) 各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语频听阈比较 (见表3)
4 讨论

(7)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文献综述
实验一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二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VEGF 及 bFGFmRNA 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三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iNOSmRNA 和 MMP-2mRNA 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实验四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Bcl-2mRNA、Bax mRNA 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耳聋的诊断及病例选择
    1.3 治疗方法
    1.4 血液流变学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纯音测听语言频率 (0.5 kHz、1 kHz、2 kHz、4 kHz) 治疗组: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2.3 副作用
3 讨论

(9)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的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卫生技术的水平扫描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结果
        一、卫生领域生物技术及相关的定义
        二、国际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
        三、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四、优先新技术的筛选及其评价
    讨论
第二部分 现有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卫生经济学数据的可得性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结果
        一、文献回顾的结果
        二、数据挖掘的结果
        三、与登记研究相伴的成本收集的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淘汰卫生技术的管理——以低强度激光照射疗法为例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结果
        一、技术介绍
        二、系统性综述结果
        三、专家访谈的结果
        四、淘汰技术的管理的研究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一、小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方面
        1.1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1.3 辩证论治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方面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临床表现
        2.3 西医临床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溯源
    2. 针灸对于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3. 超激光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探讨
    4. 研究结果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壮医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惹努(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 张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J]. 王丹,汪爱华,贾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6)
  • [3]颈部七线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苑文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 冯勇军,王明婧,吴湘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
  • [5]电项针为主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观察[D]. 张萍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低能量激光照射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J]. 周国赢. 中国针灸, 2012(05)
  • [7]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 冷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8]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 郭子恒,张旭文,杨睿. 海南医学, 2012(02)
  • [9]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D]. 唐智柳. 复旦大学, 2011(08)
  • [10]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邹佐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标签:;  ;  ;  ;  

低能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