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临床观察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临床观察与护理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寒冰[1](2021)在《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近2年来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的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总结,同时探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优劣势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治疗及管理方案。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共148例,根据不同留置引流管方式分为三组,其中组1为粗胸管+负压球组(共87例),组2为单根粗胸管组(共39例),组3为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共22例)。将三组患者的术后的出院时间、术后止疼药的使用时间、粗胸管的留置时间、细胸管的留置时间、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来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情况是否具有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疼药使用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均较单根粗胸管组的粗胸管拔除时间短,术后第二、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低(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的术后第二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粗胸管+高负压管组较粗胸管+负压球组的细胸管留置时间更短、术后第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可以尽早拔除粗胸管,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疼痛等负性体验。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符合ERAS快速康复理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熊燕[2](2021)在《护理干预对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负性情绪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7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5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日引流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更可保障其治疗效果。

沈惠兰,龚燕馨,林少琼,杨燕婷,梁银花[3](2020)在《内科胸腔镜并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并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73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内科胸腔镜手术,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胸腔积液患者在内科胸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方面落实规范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徐成利,邓敏,张京敏,谭营,孙宁过[4](2020)在《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疼痛情况、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5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聂泽坤,范媛,高坤,赵英荣[5](2019)在《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气胸是因肺泡过度膨胀至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被切开皮肤和组织的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低于穿刺部位60 cm水封瓶,将胸腔内的气体或脓液排出,使压缩后的肺组织得以放松并恢复其功能。胸腔引流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脓胸等,在新生儿科通常应用于肺组织被压缩30%的患儿,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鲜[6](2019)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肺大泡自发性气胸100例患者为对象,将参与实验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应用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肺部各项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整体的恢复质量方更加理想,其中观察组平均肺复张时间(2.32±1.12)d、平均置管引流时间(5.61±0.22)d、拔管时间(6.14±0.33)d,对照组平均肺复张时间(4.22±1.15)d、平均置管引流时间(6.41±0.57)d、拔管时间(7.67±1.61)d,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效果更加理想,其中观察组第1秒时间肺活量(3 298.31±96.76)mL、通气储量(103.51±8.69)%、住院时间(5.24±1.14)d,对照组第1秒时间肺活量(2 833.52±87.48)mL、通气储量(87.31±6.52)%、住院时间(8.77±1.49)d,对比数据可得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χ2=4.332,P=0.037)。结论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质量方面更加理想,并且尽可能降低对肺部功能的伤害,治疗后整体的并发症率也较低,因此可以在临床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推广。

郭秋鹏[7](2019)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早产儿气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进行对比,探讨两种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该疾病治疗上的优劣。方法:回顾性研究九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早产儿气胸患儿,其中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22例为实验组,进行传统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3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情况。结果:1.在一般资料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实验组2天肺复张率为63.64%、平均拔管时间为5.18±1.74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55±1.18天,对照组2天肺复张率为70.59%、平均拔管时间为5.35±1.81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79±1.41天。两组在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方面,实验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2例,对照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34例;两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30.36%),其中实验组发生5例(22.73%),而对照组发生12例(35.29%)。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8±2.5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6±3.83天。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血气分析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3.82±7.52mmHg和56.18±8.5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09±9.86mmHg和39.9±4.86mmHg。而对照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4.88±8.77mmHg和55.18±9.7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88±8.83mmHg和39.4±4.37mmHg。两组PaO2和PaCO2术前及术后3小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炎性介质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PCT、CRP、IL-6水平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中PCT、CRP、IL-6水平在术后第一天均有一定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二天开始有所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水平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略有降低,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相同,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可以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地解决早产儿气胸的治疗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2.实验组术后炎性反应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机体内环镜的稳定优于对照组,故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有利于患儿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武洋,张雪,刘薇,王珺,李明儒[8](2019)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60例胸科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缝合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缝合固定的基础上,给予外覆盖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固定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换胶布间隔时间、引流管脱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行胸腔引流管固定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显着,能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降低临床非计划拔管率,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璐[9](2018)在《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44例。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指导,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每天引流量、肺活量以及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27%)显着低于常规组8例(18.18%),综合组每天引流量、肺活量以及VAS评分显着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肺活量,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更加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马春英,李可,潘翠[10](2018)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移动装置》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移动装置在临床护理治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固定移动装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瓶倾倒、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移位装置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便于患者的功能锻炼,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疼痛评价标准
        2.1.3 拔管指标
        2.1.4 并发症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资料收集
        2.2.2 分组原则
        2.2.3 材料与引流管留置方式
        2.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2 术后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胸腔镜外科诊疗及胸腔闭式引流历史及进展
    4.2 胸腔积液的吸收机制
    4.3 胸腔闭式引流调节机制及研究进展
    4.4 粗胸管联合细胸管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临床应用效果
    4.5 研究涉及问题
        4.5.1 术后粗胸管及细胸管的留置时间
        4.5.2 术后疼痛情况
        4.5.3 术后并发症及风险因素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综述 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3:实验相关图片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2)护理干预对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日引流量
3 讨论

(4)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5)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气胸的病因
2 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导管的应用
3 引流管置入深度以及置管方法
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4.1 引流效果观察
    4.2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4.3 气道护理管理
5 拔出引流管的指证
6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

(6)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恢复指标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3 讨论

(7)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观察指标
    1.3 手术方法
        1.3.1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1.3.2 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1.3.3 拔管指征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疗效
    2.3 临床效果
    2.4 血气分析
    2.5 炎性介质的变化
    2.6 典型病例
第3章 讨论
    3.1 临床疗效
        3.1.1 两天肺复张率
        3.1.2 拔管时间和呼吸机撤机时间
    3.2 临床效果
        3.2.1 术后并发症
        3.2.2 住院时间
    3.3 血气分析
    3.4 炎性介质
    3.5 中心静脉导管的缺点
第4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8)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更换胶布间隔时间、引流管脱管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9)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每天引流量、肺活量以及VAS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4 小结

(10)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移动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D]. 王寒冰. 青海大学, 2021(01)
  • [2]护理干预对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熊燕. 心理月刊, 2021(07)
  • [3]内科胸腔镜并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围手术期的护理[J]. 沈惠兰,龚燕馨,林少琼,杨燕婷,梁银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09)
  • [4]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徐成利,邓敏,张京敏,谭营,孙宁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5)
  • [5]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聂泽坤,范媛,高坤,赵英荣. 全科护理, 2019(32)
  • [6]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李鲜. 世界复合医学, 2019(09)
  • [7]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D]. 郭秋鹏. 南昌大学, 2019(01)
  • [8]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J]. 武洋,张雪,刘薇,王珺,李明儒. 西部医学, 2019(05)
  • [9]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J]. 刘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08)
  • [10]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移动装置[J]. 马春英,李可,潘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6)

标签:;  ;  ;  ;  ;  

胸腔闭式引流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