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艺术收藏

李可染艺术收藏

一、李可染的艺术及收藏(论文文献综述)

石磊[1](2021)在《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是在民众教育运动中转型或改组生成的综合性地方社会教育机构,1949年以前承担着尚未建立博物馆的省、市、县文物考古、艺术品征集保护、美术展览、研究教育工作。其博物馆美育事业萌芽于社会式美术教育崛起和博物馆兴建的热潮中,在当时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机关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其艺术品展示、收藏、说明以及传授艺术知识提高民众审美觉悟的责任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赋予,服务国民性改造和社会艺术化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在美术史、博物馆的通史或个案研究中,关于民众教育馆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记录较少,且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文章选取1927年—1949年的民众教育馆的实物收藏、展览、讲演、出版、培训等美育举措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实践过程、理念、特点和历史价值。首先,在社会教育和博物馆史的视域中,分析博物馆美育产生的思想根源,梳理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体系形成的社会背景和过程,阐明民众教育馆跻身社会美育领域的必然性。然后,在美术、博物馆领域的交叉带,全面考察非战时状态下江浙、云南、山东等地建制较完善的民众教育馆在行使美术馆应有的社会美育职能时,运用的手段、奉行的原则、施教的内容,把握民众教育馆开展艺术、博物馆类工作实践的落脚点、总体态势和成果业绩。紧接着,解读以往疏于研究的全面抗战时期后方民众教育馆抓住国难当头之际艺术教育与文化保护工作地位提升的机遇,依托教育政策和文化区位条件优势,协助、承办的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公共美术宣教等工作,肯定其在统一艺术家思想、加快美术大众化进程、平衡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分配、扞卫及重塑国家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馆普遍规律与民众教育馆的文化个性、民众教育馆通用规程与各馆艺术教育实际情况两对矛盾,归纳出本质相似的民众教育馆和专业美术馆在公共美术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剖析民众教育馆相比专业美术馆更突出的平民性、实利性、多元性、指导性特点及其成因,发掘出民众教育馆地域特色鲜明、协同性强、全民覆盖率高等优势。最后,总结民众教育馆在社会动荡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对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现代转型以及对博物馆本体发展所起的作用,辩证看待民众教育馆在艺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本土化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希望通过整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史料、案例,客观揭示民众教育馆对中国近现代博物馆美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明晰其在博物馆史与美术史中的独特地位,更完整地呈现早期博物馆美育发展的全貌,并弥补社会美术教育历史版图的缺失。

姜宝昌[2](2021)在《吴一峰纪游式写生山水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吴一峰是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一位因纪游式写生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他兼备中国传统教育和现代西学教育,诗书画印皆精,是一位“通才”型艺术家。而且全程经历了20世纪中国画改良运动的思潮,开拓性的提出了以古法写实的艺术理念,并以四十余年的写生壮举,完成了对西南山水在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上的探索,他注重对传统山水笔墨的表现和审美理念的传达,并因此形成了以古法写实理念写实景的山水画表现形式,同时也赋予了这种山水画表现理念和表现形式以特殊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本文以时代背景下吴一峰探索其写生山水画的得失为视角,研究了吴一峰在纪游式写生山水画语言体系构建上的探索成就,探讨了吴一峰与陆俨少、李可染、陶冷月等同时代师友之间,在写生方法、理法、创作、意境塑造等方面的异同,论证了“以传统笔墨,写天地间实景”艺术理念的开拓价值和意义。考辩了吴一峰与黄宾虹之间的私淑式关系,以及写生理念与胡佩衡之间的独立关系,明晰了吴一峰以古法进行纪游式写生探索是自发的、自觉的一种开拓性行为。明确了吴一峰山水画中因具有地理风俗的资料性、诗书画印的综合性、内容题材的现实性,才使其作品没有因为过于强调写实景和写实性,而削弱主观写意性表达,反而显示出强劲“生命力”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探索中视觉形式上的局限性。从吴一峰个案研究来说,本文是首次把吴一峰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为重新认识吴一峰提供了理论支持,拓宽了吴一峰研究资料的丰富性,也为研究20世纪山水画发展现象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典型案例。本文将在吴一峰为什么在20世纪前半页取得成功并获得广泛赞誉,而后期却被历史遮蔽少有人知,这个问题背景下展开论述,以此理清吴一峰写生山水画同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真实还原吴一峰写生山水画的探索价值。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该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研究重点和创新点,以及目前该项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吴一峰作为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的典型个案研究的总况。第二章是吴一峰“以传统笔墨,写天地间实景”理念的形成,通过对提出的背景、理念的成因、具体表现的阐述,以及与胡佩衡“古法写生”之间的考辩,明确了吴一峰的理念是自发、自觉的一种探索行为,是对传统重新挖掘、审视、重组,发掘了旧传统在新时期发展中的新价值,是有建设性和开拓性的。第三章是纪游式写生山水画语言体系的构建,本章共有四节,第一节分别分析了纪游式写生概念的形成以及与“卧游”理念的关系,第二节从体悟自然、观照现实、革新传统三个阶段分析了吴一峰一生的写生历程和艺事活动,第三节分析了吴一峰山水画创作的语言特点与审美表现,最后提炼出纪游式写生山水画在图真和写实层面的意义。第四章是与同时代师友写生比较,本章通过对黄宾虹、陆俨少、陶冷月、李可染、赵望云、关山月、黎雄才7位同时代画家,在写生理法与章法、纪游写生与写生创作、墨法突破与笔法融合、意境塑造与现实再现、科学写实与古法写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性论述,通过对比,明晰了吴一峰鲜明的风格特点,以及在中国画转型时期的探索意义。第五章是纪游写生山水画的生命力及局限性,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节,提出了地理风俗的资料性、诗书画印的综合性、内容题材的现实性三方面独特的艺术“生命力”,第二部分从图式观念和笔墨探索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局限性。结论:通过以上五章的客观、系统的论述,得出了吴一峰写生山水画在20世纪美术史上的探索价值,以及在科学写生与现代观察方式的建立、现场写生与时空观念转换两个方面的思考。

覃鲜花[3](2020)在《覃绍殷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文中指出覃绍殷的山水画艺术在广西美术界影响较广,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曾被授予“民族杰出美术家”等荣誉称号。自六十年代初以漓江山水作为主要创作对象,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创作思想集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个人强烈的民族情怀、乡土意识,使得他的画作显示出浑厚雄壮的独特个性魅力。在覃绍殷的山水画中,表达着对大自然深切的爱,他以无功利的艺术眼光体察大自然,以充满诗意的画面表现自然山川的一草一木,表现漓江之畔的点点滴滴。覃绍殷的山水画创作不仅对中国现代山水画产生了影响,同时对广西现代美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自1979年始,他频繁接触刘海粟、李可染、钱松碞、朱屺瞻、陆俨少、黎雄才、宋文治等大家,受教于他们的笔墨才情,经过他自身长期摸索研究,纯粹地去体悟山水,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山水画作品,从这些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对艺术、对美学、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追求。作为广西漓江山水画艺术的践行者和先行者,覃绍殷对于山水画创作的实践与理论阐释,在广西区域美术发展历程中同样提供了独特的理论研究价值。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深入地域美术的个案课题鲜有少见。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的局限,也有当下的原因,因而也成为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时代背景。对于覃绍殷的绘画创作经验、美学理论的研究存在更多的缺憾,鉴于覃绍殷的艺术成就,有必要对他进行严谨而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覃绍殷山水画的个案研究,侧重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叙述,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途径,进行相对清晰的轮廓勾勒,阐释其艺术表现的特征,从而解析其创作理念以及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将其在广西美术史、乃至整个20世纪广西美术史中明确他的学术地位,成为广西美术史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存在。

曾儒[4](2020)在《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李自健、谢子龙艺术馆为例》文中认为博物馆进入“免费时代”以来,参馆人数不断增加,名人艺术馆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一种,展现独特人文文化,广受市民喜爱。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与名人艺术馆紧密关联,也是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研究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以名人文化指导城市公共景观设计,对弘扬名人文化、地域文化,开拓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新思路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调查研究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及其设计原则与方法、应用策略、应用实践等展开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3个国内案例和2个国外案例。从周边环境、空间布局、景观元素的表达、名人文化的表现对优秀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可借鉴点:一是借鉴北京韩美林艺术馆中对原有公园风格的遵循以及艺术家个人作品在外环境中的运用,从而将其运用到李自健、谢子龙艺术馆周边环境,引导游客进入艺术馆。二是受到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对关中文化的运用的启示,在对本案例场地构思时提取两位艺术家家乡中湖湘文化的元素。三是通过李可染艺术馆中对李可染国画大师艺术符号的提取,将国画大师山水画作品的形式再现于整个场景中的启示,提取本案例两位名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元素,将其运用于景观元素的表达中。四是受到保罗克利美术馆中自然生长的建筑的启示,在对本案例景观布局中,顺应自然环境,遵循场地原有肌理,达到与自然相互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五是参考广重美术馆对场地周边材质元素的提取,使整个场景更加契合自然环境。(2)运用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对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占总目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立馆对象、创作主体、城市环境、地理区位、服务群体、经济基础、使用价值、政治基础、气候条件,占总目标权重分别为:0.2704、0.1978、0.1774、0.1016、0.0972、0.0500、0.0453、0.0310、0.0293,取大于5%的影响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小于5%的因素为非主要影响因素,这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立馆对象、创作主体、城市环境、地理区位、服务群体、经济基础。(3)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概括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为以人为本原则、生态环保原则、文化主导原则、整体融合原则;依据景观设计原则,概括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方法为立馆对象指导景观设计理念、文化特色指导景观要素布置、区块特点烘托景观空间设计;概括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应用策略为:遵循名人艺术馆对外环境景观的内在需求;传承名人精神,实现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打造优秀人文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通过全文的分析研究,本文以长沙市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摄影馆外环境景观设计为应用实践,将前文研究总结出的设计方法应用于李自健、谢子龙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中。通过调查分析,依据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场地构思以遵循两位艺术家的乡土文化及原有地形肌理,得出“引湘江之水,聚洋湖之美,赏大师之风采”的设计主题,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教育科研于一体城市文化客厅。总体规划中布局形式为一环、一轴、三区、多点的形式,增强每个景观空间的主题联系性,细部景观设计表达两位艺术家的个人特征,以及通过景观元素融入艺术文化特色,营造出符合当代名人艺术馆的文化氛围。研究结果既是对前期理论研究进行充分的阐释和证明,亦可为类似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

裴铉珠[5](2020)在《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中国艺术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艺术品开始被视为一种传统性投资商品的替代品或分散商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热烈的欢迎。在艺术品市场持续保持增长的大环境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飞跃性变化,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足以令世界瞩目。其中的核心原因是该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人民迸发出的对文化艺术的热情和兴趣,对艺术品术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蓝筹股艺术家的不断增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性拓展、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大力兴建、艺术博览会和双年展的荣景等艺术产业的扩张现象越来越多,艺术品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据艺术品信息公司Art-Price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仅占全球艺术品成交额的约7.2%,而进入2010年的成交额则超越美国约30%(未包括画廊成交数据),跃居世界第一。以此为契机,中国市场开始居于领先位置,成为了艺术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大师在国际拍卖艺术市场明显崭露头角,高价艺术品成交件数逐年提升,发展势头日益良好。中国艺术产业的活跃和艺术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已成为学者的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品投资者认为艺术品不但发挥着产生审美效用的消费作用,还是具有一定的收益率的投资工具,因此,针对该领域不仅仅是探讨本质的艺术价值,根据时代发展潮流,还要同时考虑艺术品的经济价值。鉴于此,本文作者从外国学者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艺术品定价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法,对现有文献中未追踪的领域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针对单件艺术品或个别艺术家,而是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中国的整个艺术品市场。本文以2015年至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以在国际拍卖市场脱颖而出、闻名遐迩的7位中国艺术家,即崔如琢、李可染、张大千、赵无极、傅抱石、潘天寿、齐白石作为研究对象,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符合条件的拍卖数据中随机抽取了共计5,149组样本数据。同时,为了弥补尚未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作者在现有艺术品定价研究的基础上,还考量了当前中国独有的特殊因素,对影响艺术品定价因素的艺术品的本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剖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将艺术品特征属性设定为自变量,将实际交易价格设定为因变量,在现有的对艺术品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前人研究中广泛应用的Hedonic价格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各个价格变量对中国艺术品的影响程度。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不同函数形式的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通过对比发现,Hedonic的双对数价格模型拟合结果优于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和Box-Cox变换模型;(2)艺术品尺寸对价格发挥着显着的作用,价格随艺术品尺寸增加而增加;(3)不同的艺术家名气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各不相同;(4)不同艺术品材料对价格发挥着显着的作用,画布溢价最高,镜框次之。而立轴、石版具有非常显着的折价;(5)top 6优秀拍卖公司对价格有显着影响;(6)不同拍卖地域对价格发挥着显着的作用;(7)不同拍卖年度对价格的影响各不同;(8)为了更全面地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使用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构建不同时期的艺术品价格指数,测算其相应的艺术品收益率,观察期内的收益率并不理想;(9)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日渐浓厚,中国艺术品的投资持续增加。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作者最后建议:今后不仅是中国收藏者,还有海外新艺术消费投资者都需要对中国艺术品定价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需要建立在科学和客观分析数据的合理标准基础上,而不是茫然地以个人的主观感觉或仅凭表象就做出购买决策。因而本研究将有助于向艺术品参与者提供更合理的判断指标。

王曼利[6](2019)在《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安画派萌发至今已约一甲子,但关于画派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既少且浅,艺术价值研究又多忽略艺术界的建构作用。我们以画派基本问题为研究起点,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指导,在画派艺术品价格的考察中分析它与艺术价值的关系,从艺术社会学视角探究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途径与方式,挖掘出画派多元的艺术价值。论文具体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回顾国内外艺术市场的历史与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梳理和分析了长安画派艺术品价格和艺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可借鉴的理论资源,指出:在经济繁荣的今天,艺术经济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观照是该画派研究的应有之义。第二章:长安画派:概念、构成和风格。我们从艺术地理学视角对画派名称进行解读,认为此名与长安地理及文化所积淀成的心理原型有关。我们从广义和狭义上对画派构成进行概括,以1961年参加“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的6人作为文本的研究对象,因篇幅所限,重点放在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和方济众4人上。画派艺术思想深受延安文艺理论影响,作品多表现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地域艺术风格。第三章: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文献与画廊。我们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补充了画派从萌芽期到2000年的作品价格,通过市场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了画廊价格。长安画派作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价格受宏观经济和居民购买力影响直接,作品的艺术水准、传播和营销得力与否同样影响画派价格。陕西地区画廊中画派作品数量少、价格低,艺术家市场地位不同,作品价格已产生分层。第四章: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拍卖机构数据。通过对雅昌艺术网中长安画派作品拍卖价格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我们对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和方济众个人国画作品拍卖价格指数和画派整体拍卖价格态势及其中的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探究。画派艺术品拍卖成交数量少、成交额和均价普遍较低,市场有一定认可度,但与着名画派和画家相比作品价格不高,价值与价格发生了较大偏离。第五章:艺术生产: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本章借鉴丹托和迪基的“艺术界”和“艺术体制”、贝克尔的“艺术界”和布尔迪厄的“资本”、“场”等概念,糅合惯常的艺术界概念,将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置于艺术体制网络中,从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与定位)、艺术展览(展示与传播)、艺术批评(评论与阐释)和艺术营销中介(宣传与销售)等方面分析画派艺术价值建构的途径与方式。作品离开画家之手后其艺术价值由艺术界共同赋予,艺术价值的认定、传播与阐释有益于艺术品价格的提高。第六章:多元复合: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研究。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出发点和依据,从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启示价值三方面研究了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画派创作表现了“人”的母题和大地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艺术家对文艺思想时代最强音的积极响应、既破又立的艺术超越精神,以及艺术家巨大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长安画派值得被传播的价值,也是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强大内驱力。结论:在长安画派的不同阶段,其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呈现出时而吻合时而背离的复杂关系,这是正常的,但背离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加大对画派学术价值的深度研究和科学传播,辅以时间条件,画派艺术品价格仍首先取决于其艺术价值。这也符合马克思对价值与价格关系的科学总结。

阮富春[7](2019)在《红色山水画的市场地位》文中提出2011年11月17日,北京翰海拍卖傅抱石1964-1965年山水画《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创造画家作品的最高价并保持至今。次年6月3日,李可染1964年的山水画《万山红遍》,在北京保利创下了2.93亿元的高价。李可染的这幅《万山红遍》尺寸不大,仅为131×84厘米,且非孤品,资料显示李可染至少创作了6幅

孙健[8](2019)在《烟云变灭墨戏中 ——存世米家山水画作的重鉴与传承关系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初创的风格独特的米家山水自诞生起便备受瞩目,也是书画鉴藏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米家山水存世作品的真伪辨识及其在美术史地位的重新认识等重要问题,本研究意图通过全面评估全世界公共机构中收藏的全部米家父子名下作品,从一个全新视角来对米家山水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贡献给出更完整的解读。本文首先对全世界范围内公共机构收藏的二米名下作品展开全面的检视。文中涉及的米芾名下作品总共28幅/卷,占已知总数29幅/卷的97%;涉及米友仁名下作品总共15幅/卷,占已知总数18幅/卷的83%。文章结合笔者在研究期间完成的对其中大部分原作的直接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信息,并利用公共机构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的检索,对上述分别收藏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和日本的总共43幅作品提出了初步的鉴定意见,并将其中总共8幅历来有争议或最有可能反映米家山水历史面貌的作品挑选出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文章接着通过历史文献归纳和传世真迹分析的方式来总结了米芾米友仁各自画作的鉴定要素。针对通过汇考筛选出的8件作品,文章接着又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作者独立研究的初步结论,包括多幅原先未见着录或没有结论作品的断代意见,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是以新的证据来证明美国佛利尔所藏的《云起楼图》是最接近米芾原作的宋代画作。文章接着介绍了米家山水在历朝历代的传承和影响,以期对米家山水的发展沿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文章尔后从绘画审美理论、水墨技法创新和历史影响力三个方面重新评价了米家山水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问题,并明确地指出米家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其影响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本文最后以笔者首创的二维画品断代矩阵图归纳总结了所有二米名下存世作品的评估结果,直观显示各画品间的联系和相对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笔者认为米芾毫无疑问是米家山水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其开创的米家山水除了公认的绘画思想创新之外,在技法上的创新也同样重要,但却往往因为其画迹难辨而被忽视;米友仁在其父开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米家山水的技法,但其基本特征是与米芾有差别的。虽然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但是本文提供的新证据和新研究必将对未来米家山水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陈隆[9](2018)在《审视2017年秋拍》文中研究表明《玉堂春暖》春未暖秋拍过后风更寒在2017年春拍的寒意中,人们期盼秋拍的收获。结果如同预料的一样,形势大好。中国嘉德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夜场拍卖,从12月18日17时持续至19日凌晨1时30分,8个多小时的"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三个专场实现16.03亿元的成交额,亿元拍品4件,千万元拍品29件。陈逸飞《玉堂春暖》以1.495亿元打破了写实油画作品拍卖纪录,据

刘双舟[10](2018)在《艺术家遗产继承纠纷典型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案1:许德麟(之一)许德麟(别名许麟庐)生前为着名的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收藏了大量名人字画,其中以齐白石的画作居多。许德麟1936年与王某结婚。婚后共生育四子四女,即长子许3、二子许6、三子许1、四子许5、长女许美(先于被继承人去世,有子女三人,即丘3、丘1、丘2)、二女许7、三女许嫦(先于被继承人去世,有子女一人,即许2)、四女许4。许1及其他兄弟姐妹等人与母亲王某于2010年12月30日对许德麟收藏的部分名人字画作品进行了清点确认和登记列册,并签字确认了字画

二、李可染的艺术及收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可染的艺术及收藏(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范围、概念界定
        (一)时空范围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二)1949年后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六、研究价值
第一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确立的背景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思想条件
        一、历史根源:古物遗迹的审美教化功用
        二、外因刺激:西方博物馆审美思想启发
        三、引荐媒介:近代学者的博物馆译介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救亡图存运动决定文化使命
        二、社会教育环境决定功能选择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的确立经过
        一、民众教育运动助推博物馆转型
        二、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正式确立
        三、民众教育馆附属博物馆的涌现
第二章 民众教育馆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发挥美育功能的实体依靠
        一、馆舍建筑的美感化育作用
        二、艺术收藏的物化资源整合
        三、展览陈列的直观启发性能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规范与实施方法
        一、技能教授与精神渗透:公共美术宣教与活动
        二、内质整改与外延交流:艺术团体创立与合作
        三、人才资源与文化担当:人员素质与人事聘用
第三章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方向的扭转
        一、艺术教育工作地位提升
        二、充当特殊艺术抗战力量
    第二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事业进展及成果
        一、持续并恢复展览与宣教
        二、促进大众美术全面推广
        三、转型成为专业艺术机构
        四、协助延续博物馆的工作
    第三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加快美术的大众化步伐
        二、平衡艺术教育资源配置
        三、统一思想淡化门户之见
        四、文化保护提振爱国情绪
        五、充实艺术的社会性内涵
第四章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异同对比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美育工作的共性
        一、功能定位有一致性
        二、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不同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特点
        一、基层性
        二、指导性
        三、实用性
        四、多样性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特点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坚持下层民众为本的教育方向
        二、政府制定规章强化制度管理
        三、定位任务决定艺术事业走向
        四、迥异地域政治文化基础影响
    第四节 民众教育馆相较于专业美术馆的优势所在
        一、突出艺术教育的地域性特色
        二、提高艺术教育全民化覆盖率
        三、强化艺术与其他部门协同性
第五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本土美术教育现代性探索
        一、社会美育向现代化转型
        二、社会美育向正规化迈进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博物馆本体论意义
        一、公共收藏积累与国家文化形象树立
        二、教育功能居首与博物馆美育常态化
        三、敞开平民参与大门让美育走入基层
        四、现代公共文化场馆功能与建制铺垫
第六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事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进步性
        一、构建地方艺术图景推动本土文化进程
        二、认清社会历史责任应对阶段冲突挑战
        三、协同利用内外资源争取最优社教效益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局限性
        一、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问题的表现
        二、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干扰因素
结论
附录 民国时期国内各地方民众教育馆相关艺术活动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吴一峰纪游式写生山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法写生:“以传统笔墨,写天地间实景”理念的形成
    一、理念的提出
    二、理念的成因
        (一)承学经历
        (二)时代思潮
        (三)自觉意识
    三、理念的表现
        (一)临摹入古:进入传统
        (二)对景写生:承变传统
        (三)写物创意:复归传统
    四、理念的开拓性
第三章 图真写实:纪游式写生山水画语言体系的建构
    一、概念形成与理念引入
    二、写生历程与艺事活动
        (一)体悟自然阶段(1928—1948)
        (二)观照现实阶段(1949—1979)
        (三)革新传统阶段(1980—1994)
    三、语言特点与审美表现
        (一)另辟蹊径上溯宋元意境
        (二)新景致营造中的笔墨方式
        (三)程式化到实景化的独特章法
        (四)突出人世气息的新意点景
        (五)重彩结合水墨淡彩的设色
    四、图真意义与写实价值
        (一)探索总结现实自然规律
        (二)发掘表现地域文化内涵
        (三)融通活变主体自觉意识
第四章 存形宣物:与同时代师友的写生风格比较
    一、写生方法的比较
        (一)写生理法与章法结构:与黄宾虹的写生比较
        (二)科学写实与古法写实:与陶冷月的写生比较
    二、笔墨语言的比较
        (一)墨法突破与笔法融合:与李可染的写生比较
        (二)纪游写生与创作语言:与陆俨少的写生比较
    三、写生再现的比较
        (一)纪游写生与农村写生:与赵望云的写生比较
        (二)博采中西与现实再现:与关山月、黎雄才的比较
第五章 法自我立:纪游写生山水画的生命力及局限性
    一、地理风俗的资料性
        (一)步行海宁观潮记与浙西之游
        (二)入蜀纪游与川北之游
        (三)岷江、青衣江、柳江概况
    二、诗书画印的综合性
        (一)以诗文纪游以山水存形
        (二)以书法作画以画作书法
        (三)以金石铸筋骨以刀笔立线
    三、内容题材的现实性
        (一)自然山水与风俗题材
        (二)新中国建设题材
    四、视觉形式的局限性
        (一)笔墨个性的局限
        (二)图式个性的局限
结论
    一、纪游式写生与传统笔墨的结合拓展
    二、写生与现代观察方式的建立
    三、现场写生与时空观念的转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吴一峰绘画作品选录
附录二:吴一峰写生稿选录
附录三:吴一峰艺术活动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覃绍殷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覃绍殷生平及历史背景
    (一)生平简介
    (二)时代背景
    (三)地理人文
    (四)工作经历
二、山水画艺术创作演变历程
    (一)艺术创作理念
        1.追本溯源
        2.扎根本土,深入生活
        3.变法创新
    (二)艺术创作分期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
        2.改革开放至今
三、山水画作品分析
    (一)构图特征
        1.取舍有度,精于剪裁
        2.疏散幽远,虚实相生
    (二)笔墨特征
        1.以书入画,骨法用笔
        2.粗犷厚拙的线条质感
        3.墨与色的和谐统一
    (三)审美特征
        1.桂林山水的地域写照
        2.苍润浑厚的气韵表现
        3.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
        4.诗情画意的哲学品格
四、山水画艺术成果和影响
    (一)主要艺术成果
    (二)对地方美术教育的实践作用
    (三)推动桂林山水文化的发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李自健、谢子龙艺术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由来与研究问题
    1.2 相关理论概述及研究文献综述
        1.2.1 相关理论概述
        1.2.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2.1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2.1.1 案例概况
        2.1.2 设计思路
        2.1.3 景观分析
        2.1.4 名人文化的体现
        2.1.5 总结与借鉴
    2.2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2.2.1 案例概况
        2.2.2 设计思路
        2.2.3 景观分析
        2.2.4 名人文化的体现
        2.2.5 总结与借鉴
    2.3 李可染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2.3.1 案例概况
        2.3.2 设计思路
        2.3.3 景观分析
        2.3.4 名人文化的体现
        2.3.5 总结与借鉴
    2.4 保罗·克利美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2.4.1 案例概况
        2.4.2 设计构思
        2.4.3 景观分析
        2.4.4 名人文化的体现
        2.4.5 总结与借鉴
    2.5 日本广重美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2.5.1 案例概况
        2.5.2 设计构思
        2.5.3 景观分析
        2.5.4 名人文化的体现
        2.5.5 总结与借鉴
    2.6 小结
3 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原则、方法及应用策略
    3.1 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1 研究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2 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3.2.1 以人为本原则
        3.2.2 生态环保原则
        3.2.3 文化主导原则
        3.2.4 整体融合原则
    3.3 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方法
        3.3.1 立馆对象提示景观设计理念
        3.3.2 文化特色指导景观要素布置
        3.3.3 区块特点烘托景观空间设计
    3.4 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应用策略
        3.4.1 遵循名人艺术馆对外环境景观的内在需求
        3.4.2 传承名人精神,实现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
        3.4.3 打造优秀人文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小结
4 案例实践——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摄影馆外环境景观设计
    4.1 基本情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区位分析
        4.1.3 自然条件
        4.1.4 人文条件
        4.1.5 基地概况
        4.1.6 挑战与机遇
    4.2 名人特点与构思
    4.3 总体布局构思
        4.3.1 理论成果指导
        4.3.2 场地构思
        4.3.3 设计主题
        4.3.4 设计定位
        4.3.5 设计原则
        4.3.6 设计依据
    4.4 总体规划
        4.4.1 总体规划布局
        4.4.2 功能分区
        4.4.3 竖向设计
        4.4.4 景观分析
        4.4.5 交通规划
    4.5 景观节点设计
        4.5.1 沉淀——文化展示区
        4.5.2 交融——滨水景观区
        4.5.3 体验——文化互动区
    4.6 结合文化特色的景观要素运用
        4.6.1 植物元素的表达
        4.6.2 人性关怀设计
        4.6.3 绿色生态设计
        4.6.4 驳岸设计
        4.6.5 灯光设计
        4.6.6 艺术小品
        4.6.7 铺装材料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内容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5)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中国艺术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分析框架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学者有关艺术品定价方面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学者文献回顾
        2.1.2 国内学者文献回顾
    2.2 国内外学者有关艺术品市场投资方面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学者文献回顾
        2.2.2 国内学者文献回顾
    2.3 国内学者有关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方面的文献综述
    2.4 国内学者有关中国艺术理论方面的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艺术品市场概述
    3.1 艺术品的界定
    3.2 艺术品市场的界定
        3.2.1 艺术品市场的供应者
        3.2.2 艺术品市场的媒介者
        3.2.3 艺术品市场的需求者
    3.3 艺术品市场价格概述
        3.3.1 画廊艺术品定价过程
        3.3.2 拍卖行艺术品定价过程
    3.4 艺术品定价模型概述
        3.4.1 艺术品定价方法
        3.4.2 Hedonic价格模型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4.1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4.2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领域
    4.3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模与格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edonic价格模型构建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模型分析方法
        5.2.1 Hedonic价格模型的函数形式
        5.2.2 Hedonic价格指数
        5.2.3 Hedonic价格模型的局限性
    5.3 研究变量的选择
        5.3.1 样本艺术品价格数据说明
        5.3.2 样本艺术品数据分类
        5.3.3 样本数据处理
    5.4 研究变量的量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Hedonic价格模型计量分析
    6.1 中国艺术品特征事实的分析
        6.1.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
    6.2 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形式选择
    6.3 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检验
    6.4 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估计
        6.4.1 中国艺术品定价的内部因素
        6.4.2 中国艺术品定价的外部因素
    6.5 中国艺术品Hedonic价格模型的应用
        6.5.1 艺术品价格指数与收益率估计方法
        6.5.2 中国艺术品投资趋势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

(6)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基于艺术与市场结合的客观历史
        1.1.2 基于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1.1.3 基于长安画派绘画价格现状——从赵望云说起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
    1.5 概念界定及数据来源
        1.5.1 本文的“艺术品价格”
        1.5.2 数据来源
第二章 长安画派:概念、构成与风格
    2.1 画派形成条件分析
        2.1.1 经济因素
        2.1.2 政治环境与时代精神
        2.1.3 环境因素
        2.1.4 艺术赞助
        2.1.5 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
    2.2 艺术地理学视域中的“长安画派”
        2.2.1 艺术地理学阐释“长安画派”名称的可能性
        2.2.2 “长安画派”名称的艺术地理学追问
    2.3 长安画派的构成
        2.3.1 长安画派:艺术观念与理想的层次
        2.3.3 长安画派:网络组织凝聚的层次
        2.3.4 本文研究的长安画派
    2.4 长安画派的艺术风格
        2.4.1 赵望云的艺术风格
        2.4.2 石鲁的艺术风格
        2.4.3 何海霞的艺术风格
        2.4.4 方济众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文献与画廊
    3.1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与文献分析
        3.1.1 赵望云绘画价格
        3.1.2 石鲁绘画价格
        3.1.3 何海霞绘画价格
    3.2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画廊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3.2.1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问卷调查
        3.2.2 经营长安画派作品画廊的深度访谈
        3.2.3 经营长安画派画廊的价格地图
第四章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拍卖机构数据
    4.1 赵望云国画价格
    4.2 石鲁国画价格
    4.3 何海霞国画价格
    4.4 方济众国画价格
    4.5 长安画派国画作品价格整体态势
第五章 艺术生产: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
    5.1 艺术界相关理论回溯
    5.2 博物馆和美术馆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3 艺术展览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4 文艺批评者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5 营销中介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第六章 多元复合: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研究
    6.1 求索创新的思想价值
        6.1.1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6.1.2 探索,探索,再三探索
        6.1.3 文艺思想最强音的响应者
        6.1.4 艺术思想的根性意义
    6.2 深厚绵长的审美价值
        6.2.1 “人”的母题与深沉的大地情怀
        6.2.2 艺术创作既破又立的超越精神
        6.2.3 对西北地域美术元素的开拓表现
    6.3 生命深度的启示价值
        6.3.1 为艺的赤子之心
        6.3.2 为人的傲人风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7)红色山水画的市场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山水画的思想改造与写生革新
二红色山水画的亿元纪录
三革命圣地山水画
四毛泽东诗意山水画
五红色山水画是艺市风向标

(8)烟云变灭墨戏中 ——存世米家山水画作的重鉴与传承关系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Ⅰ. 研究现状
    Ⅱ. 研究思路
    Ⅲ. 米芾父子的家世和生平
第一章 米家山水存世作品的汇考
    1.1 存世米芾名下作品的汇考
        1.1.1 中国大陆入藏的米芾名下作品
        1.1.2 台北故宫馆藏米芾(款)绘画作品
        1.1.3 美国馆藏作品的考证
        1.1.4 日本及其它海外馆藏米芾作品的考证
    1.2 米友仁存世作品的汇考
        1.2.1 中国大陆收藏的米友仁名下作品
        1.2.2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友仁名下作品
        1.2.3 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米友仁名下作品
        1.2.4 日本及其它海外博物馆收藏的米友仁名下作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在文献和图像中提取辨认米家山水原作的特征和要素
    2.1 历代文献中对于米家山水作品的描述
        2.1.1 宋代文献中对米家山水作品的描述
        2.1.2 元代文献中对米家山水作品的描述
        2.1.3 明清文献中对米家山水作品的描述
    2.2 从近现代鉴定专家的叙述中归纳的特征
    2.3 来自公认的原作和传世真迹的证据
    2.4 鉴定标准的归纳和总结
        2.4.1 米芾画作的鉴定要点总结
        2.4.2 米友仁画作的鉴定要点总结
第三章 对部分有争议存世作品的再分析
    3.1 部分米芾名下重要作品的重鉴
        3.1.1 佛利尔美术馆藏《云起楼图》
        3.1.2 台北故宫藏《春山瑞松》和佛利尔藏《山水图》
        3.1.3 佛利尔藏《云山叠翠图》
        3.1.4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岷山图》
    3.2 米友仁名下有争议作品的再分析
        3.2.1 上海博物馆藏《潇湘白云图》
        3.2.2 北京故宫藏《云山墨戏图》
        3.2.3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设色云山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米家山水技法源流和传承关系的再研究
    4.1 朦胧初成-南宋-金时期米家山水传派
    4.2 生枝发叶-元代米家山水传派
    4.3 成就经典-明代米家山水传派
    4.4 传习规范-清代米家山水传派
    4.5 水墨家法-米家山水对近现代画家的影响
第五章 米家山水的美术史地位再认识
    5.1 领先时代的绘画及审美理论
    5.2 独树一帜的水墨技法
    5.3 超越时间和疆界的影响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图像索引
后记

(9)审视2017年秋拍(论文提纲范文)

《玉堂春暖》春未暖秋拍过后风更寒
我家砚边山中树摇落纸上一亿元
堤内损失堤外补调高佣金是殊途
从来没有神皇帝自己才是“救世主”
乱象频出疏与堵市场发展靠政府
数风流人物还看海淘
都夸明清官窑好昨日鸡缸今鱼藻
你付款了吗
昨日“英雄”今何在
风险与希望

(10)艺术家遗产继承纠纷典型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苑5号院原登记在娄师白名下, 建造于1997年。1992年12月, 娄师白以自己的名义向北京市有关领导写信, 表达想要建一所艺术馆把个人积累的作品陈列出来的愿望。1993年, 娄师白向北京市规划部门领导写信, 请求为落实艺术馆规划批示地点。1992年至1993年期间, 娄师白就房屋构造、建设过程等内容亲自书写意见。1997年4月, 北苑宾馆就建设职工宿舍楼开始办理相关手续, 娄师白申请建造的艺术馆被确定在宿舍楼一层部分位置中, 费用拟定由娄述德承担。1 9 9 7 年9月1日, 娄师白与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北苑宾馆签订公证协议书, 协议约定了建房资金负担、艺术馆建筑标准、房屋交付后的相关费用负担等事项, 其中关于出资约定为由娄师白出资支付548260元。1 9 9 7 年9月18日, 汇款人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义付给收款人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北苑会议中心名义522042.62元。诉讼中, 王×提交自己当时的日记、证人史×的证言, 以证明出资来源是娄师白、王×夫妇出售作品筹集。1 9 9 7 年10月27日, 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北苑宾馆向北京市规划局提出书面申请, 称“九七年经贵局批准……给我单位新建宿舍楼共计2445平方米, 原规划宿舍楼一层9—15轴共计264.96平方米, 为画家娄师白先生做艺术展厅, 现已基本完工。为明确今后产权关系, 娄先生多次提出要求予以公证, 但原设计图上未有明确表明。特请规划局在首层平面图上加盖章予以证明, 或在本申请上签署意见和加盖章”。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该申请上书写“情况属实”并加盖规划管理专用章。1 9 99年3月, 北苑5号院房屋的所有权登记在娄师白名下, 房屋内设有客厅、卧室、书房等功能区分空间, 整栋楼为民用住宅产权类别。2011年12月, 北苑5号院房屋所在地区作为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项目用地需要拆迁。2012年1月, 北京城建北苑宾馆有限公司对北苑5号院房屋价值进行了委托评估, 房屋估价结论为7671 923元。2012年7月, 北京城建北苑宾馆有限公司汇入王×的中国建设银行账户内包含房屋评估价在内的所有拆迁补偿款项共8538670.60元。庭审中, 经法院询问, 娄1表示要求继承分割房屋拆迁款, 款项应当首先用来建设师白艺术馆。二、白塔寺30号院房屋原在娄师白名下,
二、白塔寺30号院房屋原在娄师白名下, 到娄1名下。2011年1月31日, 娄1、王×、娄2在北京市精诚公证处办理了公证, 内容是申请继承娄师白的该处房屋, “娄1表示要求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 王×、娄2均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 “因娄师白的父母均先于被继承人娄师白死亡, 妻子王×、儿子娄2均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因此, 兹证明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由其儿子娄1继承”。庭审中, 娄1表示该房屋系娄师白与王×的婚前财产, 王×、娄2对娄1的主张予以反对。三、清友园405号房屋原在娄师白名下, 于2011年3月14日变
三、清友园405号房屋原在娄师白名下, 于2011年3月14日变王×, 房屋建筑面积127.23平方米。2011年1月31日, 娄1、王×、娄2在北京市精诚公证处办理了公证, 内容是就清友园405号房屋“申请办理房产继承公证”, 公证文书记载“娄1表示要求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 王×、娄2均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份额”, “因娄师白的父母均先于被继承人娄师白死亡, 妻子王×、儿子娄2均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因此, 兹证明被继承人娄师白的上述房产由其儿子娄1继承”。庭审中, 娄1主张房屋属王×所有部分以买卖形式进行了转让, 并提供王×曾与其妻的委托公证进行证明。
四、茉藜园404号房屋于2009年11月所有权从娄师白名下转移至娄2名下。
五、佳兴园603号房屋于2009年11月所有权从娄师白名下转移至娄2名下。
六、娄1就其主张丧葬花费提供了票据, 金额为19109.22元。
七、娄1主张在娄师白、王×名下有银行存款, 并申请法院调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情况。经法院调查, 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无王×和娄师白二人的账户;建设银行有王×名下存款账户, 余额为41271.98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娄师白名下存款余额1994.96元;交通银行曾有王×账户, 当前余额为0;中国银行有娄师白名下账户, 当前余额为101.79元;北京银行有娄师白账户, 该账户系工资账户, 当前余额为103.93元;中国工商银行有娄师白的两个账户, 当前全部余额为3238.75元。
八、王×、娄2主张娄1和娄3拿走需要继承分割娄师白本人作品、娄师白收藏的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 王×、娄2为此提交了有关收录娄师白作品的书籍记载、王×的保姆证言、家庭成员见面时谈话录音、收到的个人信件等证据进行证明。娄1和娄3在法庭明确询问下, 表示没有王×、娄2所述行为, 诉讼中娄1提出本人和娄3被指称取画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证人证言和王×、娄2提供证据中的细节冲突等事项, 来证明其并未取走娄师白收藏的作品。法院在审理中无法查知上述物品所在。九、娄1主张娄2存有娄师白的作品, 提供介绍娄师白画作的
九、娄1主张娄2存有娄师白的作品, 提供介绍娄师白画作的进行查证。
十、诉讼中, 娄1认可其持有的娄师白作品有高声远》《秋色》《秋艳》《麦稻丰收》《双鹳》《晨趣》《墨荷》《玫瑰》《葡萄》, 各画作均有题款;娄2认可其持有娄师白作品8幅, 分别是《贝叶草虫》《牡丹》《小鸭》《寿桃》《双鹤》《多寿》《青蛙蝌蚪》《腾飞书法》, 各作品均有题款。娄1持有的娄师白作品中, 有部分画作背面有含赠与意思表示的文字, 娄2对字迹是否娄师白书写提出异议, 认为上述画作不应确认属娄1所有。
    1. 经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查封的由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保管的47项字画及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保管的1幅字画, 其中剔除署名为夏某某的作品及他人赠送给夏某某的作品, 其余均为刘海粟遗产, 要求在本案中分割处理;2.由被告丈夫白某委托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
    2. 由被告丈夫白某委托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刘海粟创作的十幅字画, 其中七幅已拍卖成交, 成交款共计人民币7084000元, 所得拍卖款项作为刘海粟遗产在本案中分割处理, 三幅因流拍已归还给白某的字画也是刘海粟遗产, 要求在本案中分割处理;
    3. 被告已确认目前在刘海粟故居中存有康有为所写的一幅字《存天阁》、刘海粟创作的一幅油画《但丁之舟》, 该两幅作品作为刘海粟遗产在本案中分割处理;
    4. 被告丈夫白某委托或交由他人委托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的27幅字画及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的3幅字画, 其中剔除署名为夏伊乔的作品及他人赠送给夏伊乔的作品, 其余均为刘海粟遗产, 所得拍卖款项作为刘海粟遗产在本案中分割处理;
    5. 在被告处另有42幅字画, 其中有两幅刘海粟的作品 (《修竹图》《牡丹图》) , 要求作为刘海粟遗产在本案中处理, 由被告予以返还;6.在刘海粟故居内存放的未拆封的16个纸箱的
    6. 在刘海粟故居内存放的未拆封的16个纸箱的物品及刘海粟在故居内的其他遗产, 要求在本案中处理。
    7. 原告等主张的第一项标的物中, 刘海粟的《葡忠明的《佛像》, 并不属法院裁定诉讼保全的书画范围, 故法院仅对裁定范围内的可确定的标的物进行处理。

四、李可染的艺术及收藏(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D]. 石磊.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吴一峰纪游式写生山水画研究[D]. 姜宝昌.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覃绍殷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D]. 覃鲜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公共性名人艺术馆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李自健、谢子龙艺术馆为例[D]. 曾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中国艺术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 裴铉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6]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D]. 王曼利. 西北大学, 2019(04)
  • [7]红色山水画的市场地位[J]. 阮富春. 文物天地, 2019(12)
  • [8]烟云变灭墨戏中 ——存世米家山水画作的重鉴与传承关系再研究[D]. 孙健.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9]审视2017年秋拍[J]. 陈隆. 文物天地, 2018(03)
  • [10]艺术家遗产继承纠纷典型案例分析[J]. 刘双舟. 收藏与投资, 2018(Z1)

标签:;  ;  ;  ;  ;  

李可染艺术收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