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在线生物医学工程文献

如何查找在线生物医学工程文献

一、如何查找网上生物医学工程文献(论文文献综述)

吴爽[1](2021)在《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传统的科学运行机制也逐步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科学活动过程出现新变化、科学成果发布呈现新趋势、科学成果传播面临新问题,科学评价机制迎接新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科研主体走向了多元化的线上研究模式。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协同研发的新模式。大小科学的在线重构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广泛的交融,网络所搭建的共建和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大科学项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小科学实验装置和数据也被系统地集成和聚合。此外,专门的数字馆藏还有云存储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新难题,云计算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为大数据的在线并行分析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科研模式的转变促使在线协作成为常态,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新的知识和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从部分走向整体,同时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引领人类科学活动走向即时交流与全面协作的新时代。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式平台将促使科学走向广泛而密集的合作,尤其是在线平台使众多学者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力合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在线科研的众包模式将最大化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总之,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仪器的相互关联使科学活动走向全面开放与合作。在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多样性和发布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推动学术出版走向开放、高质、高效,基于网络本体的成果发布方式将成为未来科学交流的核心。首先,网络预发布平台已在一些学科渐成新规,不仅对论文成果发表的时效性有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纸质预印本的众多技术难题,对传统首发权的确认机制发起了挑战。其次,开放获取期刊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的垄断僵局,将在实践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推动出版体系的变革和重塑。社交网络平台的盛行和盗版网站的搅局更是扰乱了现有发表规则和格局,倒逼出版商积极适应开放获取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促成所有学术成果实现免费开放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突破传统交流体系的障碍。最后,网络技术的提升会促使科学交流体系的各个功能的在线重构,网络本体发布的新模式不仅意味着科研全程的在线呈现,人人皆可随时随地发表,同时,也要时时都能得到评论和反馈,又有精准、迅速的过滤机制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基于网络的发表模式和传播方式仍在摸索当中,但我们已经遇到了开放获取的路径偏差、优先权的判定疑难、评审机制的频频失效等难题。第一,开放获取在实践知识共享的理念过程中更着重于免费阅读文献导致其在制度设计、服务路径和运营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出版体系的各个功能及其价值,包括:权威的筛选机制、持续的认证过程,和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从而在技术变迁中实现这些功能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构筑更加合理、高效、健康的学术出版体系。第二,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第三,科学信息的自由发布和科研的全程在线必然导致现有过滤机制遭受全面危机。一方面,网络同行评审机制依然作为评判在线科研成果价值的主要手段,但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其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科学信息呈现多元化已经超过了传统过滤器的范围。实现信息流聚合和过滤的前提是面向整个科研流程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替代指标体系和定性化评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使得科学信息得到高效地利用。基于传统出版体系所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科学难以实现媒体转换历史惯性的突破。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依然局限在对论文的成果鉴定方面,不仅如此,正以一种扭曲的科研生态价值导向阻碍着科学朝向更开放、更多元的交流文化而发展。所以打造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替代计量学旨在多元科学度量标准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评价对象多元化,可以识别并衡量学术成果的新形式,同时影响力的范围也被拓展了,除了全面衡量学术影响力,还包括科学成果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潜力。不过作为促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发展依然还集中在论文级别的影响力的架构,并未真正开启向开放科学的过渡评价指标的构建,还需要以开放科学愿景和框架进行补充。随着替代指标的开发和成熟,势必就要改变激励结构,纠正失调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地考虑研究人员的产出,我们将走向一个更有用和更灵活的学术交流系统,这也是未来科学活动走向更加开放、进行全程协作的基础。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向瑞[3](2020)在《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催生了有关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小型电商网站,这些网站可交易一些实验用品,但垃圾信息过多,界面过于简单化,不能调优。不能应对多线程与高并发的访问,没有提供搜索引擎或者搜索引擎的准确率过于低下;随着技术发展,基于分布式的网站开发逐渐流行起来,分布式网站开发是分模块,能够整合现有的分散资源,整合Redis做数据缓存,使分布式网站能应对多线程与高并发访问。分布式网站开发能较好优化前端界面、系统I/O、开发代码,提供负载均衡的算法。本文采用基于分布式开发的方式创建一个生物医学服务平台,可实时提供商品信息,能应对高并发和多线程访问,提高了搜索引擎准确率和主题相关率。本文分布式网站开发是分模块来开发,由五个子系统(模块)组成。总的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对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设计,采用分模块开发,五个模块分别是前端展示界面、后台商品管理系统、文件服务器、子系统管理工程、代码工程。这五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了基于分布式开发的生物医学服务平台。对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它整合Redis做数据缓存,使得分布式网站有能力应对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情况。对商城搜索引擎与结果排序算法的改进工作,通用搜索引擎的查找准确率不高、结果相关性有待提高的缺点,本文采用基于Nutch的开源引擎,使用最细的粒度分割算法程序做分词,对Link Rank排序算法做二次改进,改进后的搜索引擎的准确率与主题相关率得到提高。本文结合当下主流开发架构和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解决了非分布式传统网站不能面对高并发访问的问题与提高了搜索引擎准确率和主题相关率。对于系统测试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测试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功能,采用五个子系统串行测试的方法,结果表明五个子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即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能正常运行。第二部分测试此分布式系统的高负载能力,利用Jmeter对此服务平台平台和非分布式传统网站进行多用户高并发访问的测试,测试表明此平台的负载能力明显优于非分布式传统网站。第三部分测试对改进后的搜索引擎,选取五个关键字进行检索,并选取30个结果网页进行分析,得出改进后的结果网页与目标网页之间的主题相关率提高了6%。

孙灵芝[4](2010)在《网络免费生物医学电子图书的现状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图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化内容为流通主体,具有各种显示格式和功能,需借助计算机或专用阅读器等硬件设备提供读者阅读和使用的新型图书。电子图书在传播快捷、形式多样、检索方便、节省存储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大等方面有着传统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电子图书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免费电子图书,它们广泛分散在因特网上,不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其学术价值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概述电子图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通过网络调研对免费电子图书的制作方式与格式、免费方式与免费程度、来源网站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国内外部分国家的医学图书馆利用免费电子图书的情况及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医学图书馆读者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阅读方式与习惯、及其对网上免费生物医学电子图书的了解与评价;最后为医学图书馆利用免费电子图书提出了可参考的建议,并结合实例演示对四种利用方式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探讨。本文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免费电子图书做了初探性的研究,希望能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免费资源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胡德华[5](2009)在《生物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由于传统学术期刊价格猛涨以及图书馆订阅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期刊危机”。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国际出版界,学术界、图书情报界、政府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开放存取”(OA)运动,作为OA出版战略之一的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应运而生。OA期刊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期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得到了传统文摘/索引工具的认可并广泛被文摘/索引工具收录、报道;越来越得到出版商的认同和支持,并积极参与生物医学类OA期刊创办、发行和和推广;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和读者的青睐和认同,在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医学类OA期刊在保持出版快捷和成本低廉的前提下,能否真正履行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并保持编辑的完整性和期刊高质量是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以及广大作者和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学术质量及其评价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目前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较多从引文的角度进行评价研究,较少从网络影响力、学术绩效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研究更少。因此,开展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尤为必要,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研究目的:1.分析生物医学OA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及其学科差异,深入比较生物医学OA期刊与非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优势,探讨免费状态对生物医学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影响。2.探索多种科学、适用、操作性强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计量学指标,筛选出反映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和主要因素;通过区组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索网络计量学指标应用于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适用性。3.分析生物医学类OA期刊h指数分布特点,探索h指数在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深入比较它们在评价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找出h指数的优势与弱势;探索相对h指数、g指数、hc指数在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和适用性;比较WOS与Google Scholar不同统计数据库h指数的一致性和差异性。4.在分析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基础上,从学术质量的内涵出发,提出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指标框架,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确定,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上述建立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掌握目前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动态。2.网上调研法。通过对OA期刊网站,Google Scholar、Alltheweb、AltaVista等搜索引擎,Web of Science、JCR、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数据库,以及PoP软件等收集了400多种生物医学类OA期刊相关信息和评价指标数据。3.问卷调查法。设计两轮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问卷调查表,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筛选综合评价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生物医学类OA期刊与非OA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学术质量优势;通过对生物医学类OA期刊不同排名的比较,探索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科学性和适用性。5.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h指数等理论和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计量学、文献计量学、h指数等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网络影响力和学术绩效。6.统计分析法。通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运用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种综合评价方法,探索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7.数据库技术与方法。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OA期刊基础数据库》,运用SQL查询分析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8.属性数学理论、联系数学理论以及属性测度法,建立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9.实证验证法。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1.采用影响因子(IF)百分位数排序、即年指数(ImInd)百分位数排序、平均IF、平均ImInd、平均载文量、平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对483种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从总体上看,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平均Ⅲ百分位数:61.26,中位数:70.42;平均即年指数百分位数:61.75,中位数:68.47。(2)从OA期刊的平均IF和平均ImInd来看,生物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学科3个学科的平均IF和平均ImInd均显着高于非OA期刊。(3)从各学科环平均百分位数和ImInd平均百分位数来看,生物医学、综合性学科OA期刊的IF平均百分位数和ImInd平均百分位数均在第60位以上。而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食品科学、物理与天文学、数学与统计学5个学科OA期刊的IF平均百分位数和ImInd平均百分位数均排在第50位以下;地球与环境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2个学科OA期刊的IF平均百分位数和ImInd平均百分位数位于第50~60位之间。(4)从生物医学类OA期刊与非OA期刊学术质量的优势比较来看,除了平均被引半衰期外,其他各指标如平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平均IF、平均ImInd、平均载文量,OA期刊均比非OA期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其平均优势系数分别为3.15、0.97、0.77、1.13和1.10。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优势日渐丧失,并且OA期刊与非OA期刊学术影响力优势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差异。(5)从免费状态对生物医学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影响来看,2001-2007年,无论是平均IF还是平均ImInd,非完全免费访问期刊均大于完全免费访问期刊(IF:3.228>1.394;ImInd:0.542>0.292),但是它们的增长趋势却正好相反,完全免费访问期刊的平均IF和平均ImInd的增长速率高于非完全免费访问期刊(IF:0.122>0.028;ImInd:0 03>0 026)。2.采用网络文献量、网页数、站内链接数、Web引文量、网络影响因子、外部网络影响因子、链接数、外部链接数、IP访问量、PV页面浏览量、人均页面浏览量11个指标,对483种生物医学OA期刊网络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网络文献量主要集中在0到1000之间,年均网络文献量只有100篇左右。其中100到1000篇的OA期刊303种,占总数(483种)的62.73%,中位数502。但是WOS收摘量是网络文献量的近2倍,平均每一种期刊的WOS收摘量比网络文献量多出近800篇。而OA期刊网页数的分布呈离散趋势,差异性较大。(2)网络引文量主要集中在100~100000,占93.99%;网络引文量的总和、平均数(分别为6760055、13995.9731)均分别高于WOS引文量的总和、平均数(分别为5897869、12210.9089)。(3)总链接数在0-100区间的期刊数较少,为52种,占10.77%,而外部链接数、站内链接数在这些区间的期刊数较多,分别为176种和131种,占36.44%和27.12%。总链接数大于100的OA期刊有43 1种,占89.23%,而外部链接数大于100的OA期刊只有307种,占63.56%,内部链接数大于100的OA期刊只有352种,占72.88%。(4)OA期刊网站的外部影响因子分布比较集中,平均外部影响因子仅为0.17,并且其标准差较小。总网络影响因子变异比较大,极差为171.69,标准差为12.08。(5)IP访问量、PV浏览量主要集中于10000以下,分别占总期刊数的95.86%、87.37%。IP访问量、PV浏览量在0-100的期刊较多,分别有127种、102种,分别占28.04%和21.12%。人均页面浏览量主要分布在0~3之间,占93.17%,均数为2.042,标准差为0.7602。(6)网络引文量、网络文献量、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站内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IP访问量、PV浏览量9个指标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中等偏弱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0.243、0.243、0.232、0.238、0.230、0.152、0.173、0.128,显着性检验P值均小于0.01(双侧);总网络影响因子(总WIF)、人均页面浏览量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0.039。(7)将10个指标综合成四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大于1,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9.619%。3.采用h指数、类h指数、hGS指数,对483种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学术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h指数频数分布向右倾斜,绝大多数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h指数在5-50之间。h指数大于50的期刊有96种,占19.88%。h指数缺乏唯一性,一个h指数对应一种期刊的只有14种,其他都是一个h指数对应多种期刊,如h指数为5,有10种,h指数为7,有20种,h指数为14,有23种。并且h指数越低,对应的OA期刊越多。(2)生物医学类OA期刊2003-2007各年、总h指数与被引频次呈正相关(P<0.01),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775,0.769,0.750,0.751,0.777,并且均在0.01水平存在显着相关性;与载文量呈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545、0.545、0.537、0.539、0.551;总h指数与平均被引率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0;总h指数和影响因子之间呈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8。(3)采用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聚类的结果主要集中在D等,占93%左右,而其它3等(A、B、C)合计仅占7%。采用h指数聚类的结果较为科学合理,A、B、C、D4等的期刊数分别占0.4%、7.7%、29%、62.9%,其聚类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4)h指数排名与被引频次排名、载文量排名、平均被引率排名、IF排名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764、0.830、0.882;由此可见,h指数与被引频次、IF、平均被引率密切相关。(5)在类h指数中,相对h指数五年总和排名前6位的都是综述性期刊,其次是一些小型优质的非综述性的期刊,特别是近年创办的OA期刊,排名都有显着的上升。大部份期刊的相对h指数随时间后移呈现出递减趋势,少部分期刊的相对h指数呈波动变化较大。g指数都高于h指数,并且g指数和h指数对期刊的排名基本保持一致,并且解决了h指数缺乏区分度和灵敏度的问题。hc指数更能反映期刊的当前影响力和活跃程度。(6)483种生物医学类OA期刊中,有330种hGS指数高于hWOS指数,平均提高了6.58。只有43种OA期刊的h指数不变。110种OA期刊的hGS指数低于hWOS指数,平均下降了6.53。从总体上看,hGS指数高于hWOS指数,平均提高了3.01。hGS与hWOS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67。hGS、hWOS与2007年的期刊影响因子也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0.678,两者相差较小。4.从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两个方面建立了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验证。(1)从学术含量、学术影响力、网站丰余度、网络影响力和学术绩效五个方面筛选出了20个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指标,采用Saaty氏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一套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包括量效指标如发文国家地区广度、权威数据库收摘量、网络文献量、站内链接数、IP访问量等,而且包括质效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被引频次等,还包括量效、质效综合指标如h指数、g指数等。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学术含量、学术影响力、网站丰余度、网络影响力和学术绩效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不仅包括来自于OA期刊本身的指标,如影响因子等,而且包括来自于OA期刊网站的指标,如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等,还包括来自两者综合所表现出来的绩效指标,如h指数等。并且所有指标数据来源广泛且均可量化,标准化。因此,该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2)将属性数学理论和联系数学理论有机结合,提出基于属性数学与联系数学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20个指标的单指标分级标准,构建了100个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阐述了该模型的实现过程,论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3)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随机抽取的10种OA期刊进行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和属性联系数综合评价序位和等级划分,并与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序位结果进行比较。实证表明,与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序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指标IF评价相比,该评价体系能揭示更丰富的系统结构信息,因而该评价结果更客观、科学、全面。研究结论:1.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从整体上看,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仍在不断提高,出现了一些学术影响力较大的OA期刊。(2)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存在学科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生物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学科3个学科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均超过了非OA期刊。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食品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与天文学、数学与统计学6个学科OA期刊与非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别不大。就具体学科而言,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3)生物医学OA期刊较非OA期刊有较强的优势,即OA对期刊学术质量具有正向促动作用,有助于提高OA期刊的质量。但是这种OA优势正在日渐丧失,并且呈现明显的学科差异。(4)完全免费访问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较非完全免费访问期刊低,但是其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增长率却高于非完全免费访问期刊。这表明完全OA出版模式比非完全OA出版模式更能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2.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生物医学类OA期刊文献的网络化程度偏低(主要是非完全OA期刊)或者尚未完全被搜索引擎收录和揭示(完全OA期刊),并且OA期刊网站建设规模参差不齐。(2)生物医学类OA期刊因为具有OA优势,更容易获得大量非ISI收录期刊的引文,所以能获得更多的网络引文。因此,网络引文更适用于OA期刊的网络影响力评价。(3)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站因期刊OA特性而产生较大的网络影响力,获得较多的链接数和较大的网络影响力;但是外部网络影响力和内在结构完备性有待进一步加强。(4)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IP访问量、PV浏览量、人均页面浏览量均偏低。因此,要增加OA期刊的访问量、浏览量和网站粘度,OA期刊应该加强自身学术质量建设、网络建设,同时加强宣传,促使科研人员经常访问和利用这类学术期刊,获取其中信息或在其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5)网络引文量、网络文献量、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站内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IP访问量、PV浏览量9个指标与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中度或低度相关性,可以作为生物医学类OA期刊质量评价指标。而总网络影响因子、人均页面浏览量与期刊的学术质量没有直接的关联。(6)网络引文量、网络文献量、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站内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总网络影响因子、IP访问量、PV浏览量10个网络计量学指标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而人均页面浏览量与其他任一网络计量学指标均不存在相关性,加之它的区分度较小,因此,人均页面浏览量不宜作为OA期刊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指标。(7)从4个方面综合各指标对评价值的影响,第一主成分的决定因素是网页数、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和站内链接数;第二主成分的决定因素是IP访问量和PV浏览量;第三主成分的决定因素是网络引文量和网络文献量;第四主成分的决定因素是外部WIF和总WIF。各主成分是各评价指标的线性组合,根据其贡献率,计算其综合得分,才能对OA期刊网络影响力进行排序和评价。3.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从h指数评价来看,目前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整体学术绩效质量中等偏上。h指数适用于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但区分度和灵敏度不够,利用h指数进行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结果相同时,需要增加其他指标进行区分。(2)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弥补了后者的不足,并且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相结合,优势互补,从不同角度对生物医学类OA期刊的学术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类h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指数的不足,相对h指数提高了对综述性期刊、小型优质期刊和新创刊期刊的评价,揭示了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的稳定性和活跃性,但是不宜作为一项独立的OA期刊评价指标。g指数在评价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方面具有和h指数类似的效力,克服h指数区分度和灵敏度不够等缺点。hc指数比h指数更能反映期刊的当前影响力,可以作为h指数评价的重要补充。(4)hGS指数与hWOS指数存在显着性差异;hGS指数比hWOS指数提供了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可以作为hWOS指数的替代或补充。因此,对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进行h指数评价时,应充分注意统计源数据库所收录范围、文献类型、数量、搜索机制等因素对h指数的影响。4.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一套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客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2)将属性数学理论和联系数学理论应用于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属性数学与联系数学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客观、有效,应用、可行,为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分级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3)利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随机抽取的10种生物医学类OA期刊进行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和属性联系数综合评价序位和等级划分,实证表明,与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序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指标IF评价相比,该评价体系能揭示更丰富的系统结构信息,因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科学、全面。因此,该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万莉莉[6](2007)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献检索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近年来对基于文献相关性判定的智能检索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已经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生物医学工程是二十世纪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该学科的文献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因此,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文献智能检索系统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在已经取得的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将该算法应用于实际的数据库建设中,初步建立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系统建好后,有关专家对系统判定出的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判定的相关文献集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而进一步地验证了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的正确性。另外,本研究还通过分析系统输出的相关文献和相似度结果,确定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的相似度阈值,并探讨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的更新策略。

胡志洁[7](2006)在《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与技巧》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在医学领域的普及和广泛运用,给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推动和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巨大价值也日益体现。了解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和查询方法对医务工作者开阔视野,提高技能,促进我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利用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及查询应注意的技巧。

罗爱静[8](2006)在《中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1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正成为人类所有科学研究活动中最活跃的领域,生物医学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和最关键的学科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通过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运作来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学科的高速发展对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为生物医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信息支持。 本文采用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的研究方法,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在CALIS全国医学文献中心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主要矛盾和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探索了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首先,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并揭示其对于建设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潜在意义。其中,系统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哲学基础。信息公平和信息自由理论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社会学基础。信息资源配置理论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经济学基础。信息政策法规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法理学基础。 用户信息需求是推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建设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导向和依据。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内在机理的揭示,总结了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核心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通过研究我国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发展现状,指出其研究缺陷及其发展对策。 信息资源是建设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论文分析了开展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意义,阐述了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类型,并对传统文献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专业搜索引擎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整理,然后探讨了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

杜娟[9](2006)在《查新报告零相关文献时对网上散在信息利用的探讨》文中认为因特网上的生物医学散在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现提出在数据库等基本查新检索结果为零时如何利用网络散在信息、其他灰色信息、项目相关学科专家咨询信息等,对查新项目新颖性进行再评价,用更多的选择来最大限度地确保查新咨询工作的质量。

贺莲[10](2006)在《网上医学科研学术信息的全面获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网上医学科研学术信息的获取思路和主要途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①对不熟悉医学专业数据资源的用户推荐采用特殊的工具或措施搜索网络上可检索的数据库或隐蔽网;②熟悉医学信息资源的用户,首选医学专业的文摘题录及全文期刊数据库;③查找综合性数据库或跨平台检索系统或虚拟图书馆;④利用生物医学学科信息门户;利用医学专业搜索引擎;⑤多途径获取免费期刊全文;⑥查找学位论文;查找网上的会议资源;⑦利用各种医学协会、学会、政府机构、编辑出版机构或在线电子期刊、医学高校、医院网站获取信息;⑧访问各种基金、科研管理部门的网站;⑨加入专题讨论组。

二、如何查找网上生物医学工程文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查找网上生物医学工程文献(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1.2.1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整体的变革
        1.2.2 网络时代科研模式的变革
        1.2.3 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科研方式的变革
        1.2.4 网络时代出版模式趋势分析
        1.2.5 开放共享背景下科学活动面临系列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从Science 1.0到Science 2.0
    2.1 小科学与大科学
        2.1.1 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2.1.2 科学发展对信息载体需求的变化
    2.2 信息载体变革与Science 2.0的提出
        2.2.1 纸媒到Web 2.0: 载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质变
        2.2.2 载体的质变对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2.2.3 网络逐渐已经成为科学活动的主流载体
    2.3 Science 2.0时代科学活动新特征
        2.3.1 使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
        2.3.2 使成果交流走向全程探索
        2.3.3 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过程的新变化
    3.1 网络时代科研主体的新变化
        3.1.1 独立主体内涵的丰富
        3.1.2 不同主体联系的增强
        3.1.3 协作主体交流的拓展
        3.1.4 创造主体格局的突破
    3.2 网络时代数据处理的新演化
        3.2.1 数据采集走向自动化
        3.2.2 数据存取实现即时化
        3.2.3 数据分析呈现协同化
        3.2.4 数据处理尝试智能化
    3.3 小结
第4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趋向
    4.1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舞台: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4.1.1 纸媒预发表的瓶颈
        4.1.2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以物理学arXiv为例
        4.1.3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推广——以PeerJ Preprints和bioRxiv为例
        4.1.4 网络预发布平台与期刊共存
    4.2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途径: 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
        4.2.1 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打破访问权限
        4.2.2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步履维艰
        4.2.3 开放获取期刊是新希望还是乌托邦?
        4.2.4 开放获取期刊的未来: 资本和价值的共生
    4.3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模式: 基于网络本体成果发布的探索
        4.3.1 去中心化: 人人皆可随时发表
        4.3.2 去期刊化: 随时随地皆可发表
        4.3.3 未来: 一条微博可能就是你的学术成果
        4.3.4 科学评价和认可机制的再造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新问题
    5.1 开放获取的功与过
        5.1.1 需与传统商业期刊出版体系相抗衡
        5.1.2 在与资本不断斡旋中出现偏差
        5.1.3 在对传统功能地解构中不断重构
    5.2 传播方式的“是”与“非”
        5.2.1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论文也算侵权?
        5.2.2 Sci-Hub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5.2.3 出版商的权利比分享研究的利益更重要?
    5.3 谁来确认优先权
        5.3.1 科研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优先权归属难题
        5.3.2 科研过程开放化所造成的优先权判定疑难
        5.3.3 信息载体的升级导致科学创意及成果发布方式的变化
        5.3.4 成果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
    5.4 在线科学信息价值的判定疑难
        5.4.1 传统同行评审机制频繁失效导致判定失真
        5.4.2 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依据出版的评判标准失效
        5.4.3 传播内容多样性亟待建立新的过滤机制
        5.4.4 网络时代的过滤机制由谁重构: 从同行评审走向全面过滤
    5.5 小结
第6章 网络时代科学评价机制的新挑战
    6.1 默顿理想的背离
        6.1.1 “普遍主义”遭破坏
        6.1.2 “公有性”被侵犯
        6.1.3 “无私利性”的缺失
    6.2 科学计量评价的新机遇: 替代计量学
        6.2.1 矫正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
        6.2.2 推动论文评价指标走向“多元即时透明”
        6.2.3 构建面向科研全程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
    6.3 科学奖励机制的新内容: 基于科研产品的全面认定
        6.3.1 从科研成果走向科研产品
        6.3.2 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在科研全程地全面合作
        6.3.3 从个体成果认定到产品认证集成
    6.4 小结
第7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与应对
    7.1 科学活动在线化与科学协作创新的演变
    7.2 成果发布网络化与在线交流系统的构建
    7.3 信息动态交互与优先权和过滤机制的再造
    7.4 评价方式变化与科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7.5 在危机与变革中走向科学活动新常态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分布式网站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1 分布式网站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2 SSM开发框架
        2.2.1 SSM框架各层介绍
        2.2.2 SSM框架原理与工作流程
        2.2.3 Spring框架
        2.2.4 Spring MVC框架
        2.2.5 Mybatis框架
    2.3 Oracle数据库简介
    2.4 分布式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电子商城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3.2 试剂药物商城前台需求分析
        3.2.1 商品类型模块
        3.2.2 商品检索模块
        3.2.3 其他的主要模块功能
    3.3 后台商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3.1 商品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3.2 其他主要模块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商城系统E-R建模
    4.2 数据库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网站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服务平台系统架构说明与开发环境搭建
        5.1.1 maven项目管理说明
        5.1.2 maven和 eclipse的整合
        5.1.3 电子商城maven架构分析
        5.1.4 Tomcat服务器的搭建
        5.1.5 eclipse下的mybatis反向工程配置
        5.1.6 Spring和 eclipse的整合
        5.1.7 Spring和 Junit的整合
        5.1.8 Spring MVC核心配置文件与eclipse的整合
    5.2 商品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5.2.1 商品管理之品牌管理
        5.2.2 商品动态条件组合分页查询逻辑功能实现
        5.2.3 商品添加之四个tab页参数填写功能实现
        5.2.4 商品添加之四个tab页参数接收的实现
        5.2.5 商品添加之商品数据入数据库的实现
        5.2.6 商品管理之商品审核功能的实现
        5.2.7 商品管理之商品上下架功能的实现
    5.3 前端商品服务功能的后端逻辑设计实现
        5.3.1 商品首页筛选功能后端逻辑设计实现
        5.3.2 商品索引设计与Redis数据缓存的实现
    5.4 收货地址与商品详情页、订单、购物车后端逻辑实现
        5.4.1 收货地址查询功能后端逻辑设计与实现
        5.4.2 商品详情页功能后端逻辑设计与实现
        5.4.3 商品详情页静态化架构分析
        5.4.4 商品详情页freemarker模板技术的应用
        5.4.5 商品详情页发布功能后端逻辑实现
        5.4.6 商品Redis实时数据查询功能后端逻辑实现
        5.4.7 商城新增购物车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8 购物车管理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9 订单提交参数接收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10 订单提交后端逻辑实现说明
    5.5 搜索引擎与排序算法实现
        5.5.1 基于正向迭代最细粒度的分割算法实现中文分词
        5.5.2 网页主题相关性判别
        5.5.3 排序算法实现
    5.6 系统测试
        5.6.1 系统功能测试方法说明
        5.6.2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
        5.6.3 系统负载能力测试方法与说明
        5.6.4 系统负载能力测试过程
        5.6.5 搜索引擎算法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网络免费生物医学电子图书的现状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基本概念
        1.1.1 电子图书
        1.1.2 免费电子图书
        1.1.3 电子图书与数字图书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电子图书发展现状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和发展
        2.1.1 国外电子图书的产生和发展
        2.1.2 国内电子图书的产生和发展
        2.1.3 电子图书载体的变化
    2.2 制作方式
    2.3 电子图书格式
        2.3.1 PDF文件格式
        2.3.2 HTML文件格式
        2.3.3 EXE文件格式
        2.3.4 CEB文件格式
        2.3.5 PDG文件格式
        2.3.6 图像格式
    2.4 免费电子图书的现状
        2.4.1 免费电子图书的界定
        2.4.2 免费与开放存取
        2.4.3 免费方式与免费程度
    2.5 免费电子图书网站分析
        2.5.1 非盈利性出版社网站
        2.5.2 国际性机构网站
        2.5.3 研究机构或学协会网站
        2.5.4 图书馆网站
        2.5.5 公益性机构网站
        2.5.6 商业性机构网站
        2.5.7 个人网站
        2.5.8 小结
    2.6 免费电子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格式不统一
        2.6.2 缺乏稳定性
3 国内外医学图书馆利用免费电子图书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3 调查结果
        3.3.1 国内利用现状
        3.3.2 国外利用现状
        3.3.3 国内外利用现状比较
    3.4 主要调查结论
        3.4.1 我国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3.4.2 医学图书馆普遍利用的网站
4 我国医学图书馆读者电子图书使用情况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与方法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问卷设计
        4.2.3 质量控制
        4.2.4 统计学方法
    4.3 调查结果
        4.3.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4.3.2 阅读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4.3.3 阅读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4.3.4 影响电子图书阅读的多因素分析
    4.4 主要调查结论
        4.4.1 读者对电子图书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均较好
        4.4.2 读者对免费电子图书的认可度较好
        4.4.3 读者对图书馆在信息保障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4.4.4 应注重分析不同领域和学历读者的需求
5 医学图书馆利用免费电子图书的建议
    5.1 制定免费电子图书的利用策略
    5.2 确定免费电子图书的选择原则
        5.2.1 与读者的需求相结合
        5.2.2 与馆藏资源形成互补
        5.2.3 选择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资源
    5.3 选择符合实际条件的利用方式
        5.3.1 提供免费电子图书网站链接
        5.3.2 形成免费电子图书学科导航
        5.3.3 与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进行整合
        5.3.4 建立免费电子图书数据库
    5.4 重视读者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
6 小结
    6.1 利用免费电子图书对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6.1.1 扩大服务范围
        6.1.2 完善馆藏资源结构
        6.1.3 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形象
        6.1.4 为社会人人平等获取信息创造条件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的免费电子图书网站
附录二 2009年医学排名前50的中国高等院校
附录三 2009年医学排名前50的美国高等院校
附录四 加拿大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承认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高等院校
附录五 澳大利亚医学委员会认可的高等院校
附录六 英国医学委员会认可的高等院校
附录七 医学图书馆读者电子图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八 电子图书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生物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前言
    第一章 开展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国内外OA期刊学术质量研究述评
        2.1 国外OA期刊学术质量研究述评
        2.2 国内OA期刊学术质量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的意义
    第四章 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章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OA引文优势研究
        1.2.2 OA引文优势的学科差异比较
        1.2.3 OA引文优势的动因探析
        1.2.4 OA引文优势的争议
        1.2.5 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引文评价研究
        1.3 问题的提出与本章研究目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评价指标
        1.4.3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4.4 OA期刊免费状态的收集
        1.5 结果与分析
        1.5.1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总体分析
        1.5.2 生物医学类与其他学科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差异
        1.5.3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优势分析
        1.5.4 免费访问模式对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
        1.6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
        2.2.1 网络引文与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
        2.2.2 网络影响因子及其相关指标与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
        2.2.3 点击量(浏览量)、访问量、下载量与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
        2.3 问题的提出和本章研究目的
        2.4 研究对象和方法
        2.4.1 研究对象
        2.4.2 评价指标
        2.4.3 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计量学指标区组分析
        2.5.2 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3 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主成分分析
        2.6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研究
        3.1 引言
        3.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2.1 国外学术期刊质量h指数评价研究述评
        3.2.2 国内学术期刊质量h指数评价研究述评
        3.2.3 不同统计源对h指数影响的研究述评
        3.3 问题的提出与本章研究目的
        3.4 研究对象和方法
        3.4.1 研究对象
        3.4.2 评价指标
        3.4.3 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
        3.4.4 数据收集时间
        3.5 结果和分析
        3.5.1 生物医学类OA期刊h指数的分布特征
        3.5.2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3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4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聚类分析
        3.5.5 h指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对OA期刊的排名分析
        3.5.6 类h指数对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
        3.5.7 不同统计源的h指数对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的影响
        3.6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述评
        2.1 国外着名检索系统选刊评价体系
        2.2 我国期刊评价现状
        2.3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研究
    第三章 研究的目标
    第四章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OA期刊质量与学术质量
        4.2 OA期刊学术质量的系统分析
        4.3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4.4 评价指标的筛选
        4.5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其分析
        4.6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7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理论基础
        5.2 基于属性数学与联系数学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第六章 实证研究
        6.1 评价对象
        6.2 评价指标体系
        6.3 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6.4 计算二级指标单指标属性测度
        6.5 计算一级指标及总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并表示成五元联系数
        6.6 属性联系数识别分析
    第七章 讨论与分析
        7.1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7.2 基于属性数学与联系数学的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第八章结 论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总结与展望
    第一章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本论文主要结论
        2.1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的主要结论
        2.2 生物医学类OA期刊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的主要结论
        2.3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结论
        2.4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三章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四章 后续研究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3-1 2003-2007历年h指数及总h指数及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数据
    附表3-2 类h指数相关数据及其排名
附录
    附录一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生物医学类OA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与权重确定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三 20个二级指标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相关性数据库研究概述
2 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
    2.1 文本自动分类
        2.1.1 基于词典的分类算法
        2.1.2 支持向量机
        2.1.3 贝叶斯算法
        2.1.4 K-近邻法
        2.1.5 神经网络算法
    2.2 向量空间模型
    2.3 文本自动分词
        2.3.1 机械分词法
        2.3.2 基于规则的分词法
        2.3.3 基于统计的分词法
        2.3.4 人工智能分词法
    2.4 加权算法
        2.4.1 绝对频率加权法
        2.4.2 相对频率加权法
        2.4.3 逆文献频率加权法
    2.5 文献唯一标识符
        2.5.1 期刊及文献标识符
        2.5.2 出版物对象标识符
        2.5.3 数字对象标识符
3 PubMed文献相关性检索系统
    3.1 PubMed概况
    3.2 PubMed主要资源
        3.2.1 MEDLINE
        3.2.2 PreMEDLINE
        3.2.3 出版商提供的题录信息
    3.3 PubMed文献相关性检索功能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文献相关性数据库研究
    4.1 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研究
    4.2 算法运用于实际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建设
    5.1 总体设想
    5.2 试验数据的选取和准备
    5.3 生成唯一标识符
        5.3.1 构建期刊标识段
        5.3.2 构建期刊论文标识段
        5.3.3 构建控制段
    5.4 文献自动分类
        5.4.1 分类词表
        5.4.2 分类方法
    5.5 特征项抽取
        5.5.1 特征项提取字段
        5.5.2 分词词表
        5.5.3 分词方法
    5.6 特征项归并
    5.7 特征项权重计算
        5.7.1 局域权值
        5.7.2 广域权值
    5.8 文献相似度计算
    5.9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检索系统
6 系统结果数据分析
    6.1 相关性判定效率评价
        6.1.1 评价指标
        6.1.2 评价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1.4 结沦
    6.2 相似度阈值分析
    6.3 存在的问题分析
7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数据更新策略探讨
    7.1 数据添加
        7.1.1 数据添加量估算
        7.1.2 新数据去重及题录数据更新
        7.1.3 新数据初步处理
        7.1.4 相关性结果更新
    7.2 数据删除
    7.3 数据修改
8 建议
    8.1 建设《中文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
    8.2 改进《生物医学工程主题词表》和《生物医学工程预定义类表》
    8.3 阈值的进一步研究
    8.4 更新策略的进一步验证
    8.5 改进现有的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
    8.6 探索不需要分词的相关性判定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
    1.1 利用通用搜索引擎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1.1.1 Google (http://www.google.com)
    1.2 利用医学专业搜索引擎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1.2.1 Medical Matrix (http://www.medmatrix.org/index.asp)
        1.2.2 Medscape (http://www.medscape.com)
        1.2.3 AIIGealthNet (http://www.allhealthnet.com)
        1.2.4 MedHunt (http://www.hon.ch/MedHunt/)
        1.2.5 HONselect (http://www.hon.ch/HONselect/)
        1.2.6 MDchoice (http://www.medchoice.com)
        1.2.7 HealthWeb (http://healthweb.org)
        1.2.8 Medical World Search (MWS) (http://www.mwsearch.com)
        1.2.9 HealthAtoZ (http://www.healthatoz.com)
        1.2.10 MedWeb (http://170.140.250.52/MedWeb/)
        1.2.11 Oncolink (http://www.oncolink.com)
    1.3 利用Internet上的相关外文数据库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1.3.1 免费MEDLINE数据库
        1.3.2 PubMe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3.3 EBSCO (http://search.global.epnet.com)
        1.3.4 OVID医学电子全文数据库 (http://gateway.ovid.com/autologin.cgi)
        1.3.5 PreQuest Medical Library (http://60.28.47.131/thn/jiansuo.html)
        1.3.6 High Wire Press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1.3.7 SpringerLink (http://springerlink.com)
        1.3.8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global.umi.com/dissertations/)
        1.3.9 ScienceDirect OnSite (SDO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
        1.3.10 SciFinder
        1.3.11 荷兰生物医学数据库 (http://www.niwi.knaw.nl/cgi-bin/nph-biomed seatch.pl)
        1.3.12 Intemet Public Library (http://www.ipl.org)
        1.3.13 免费美国专利数据库 (http://www.uspto.gov/main/patents.htm)
        1.3.14 免费欧洲专利数据库 (http://ep.espacenet.com/)
        1.2.15 EMBASE (http://www.embase.com)
    1.4 利用Internet上的相关中文数据库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1.4.1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CBMdisc (http://www.library.imicams.ac.cn)
        1.4.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http://www.cnki.net)
        1.4.3 维普 (VIP)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http://www.cqvip.com)
        1.4.4 万方数据资源 (http://www.wanfang.com.cn)
        1.4.5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http://www.sipo.gov.cn)
    1.5 利用网络虚拟环境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1.5.1 虚拟医院
        1.5.2 虚拟医学图书馆 (http://www.vlib.org/Medicine.html)
        1.5.3 医学教育
    1.6 利用医学专业专题讨论组、论坛查询医学信息资源
2 利用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应注意的技巧

(8)中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目前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
        1.1.2 未来生物医学发展需要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强力支撑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特点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哲学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唯物辩证法
        2.1.3 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对于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2.2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社会学基础
        2.2.1 信息自由
        2.2.2 信息公平
        2.2.3 信息自由和信息公平理论对于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2.3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经济学基础
        2.3.1 信息资源配置
        2.3.2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对于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2.4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法理学基础
        2.4.1 信息政策法规
        2.4.2 信息政策法规对于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3.1 用户信息需求理论
        3.1.1 信息用户的概念和类型
        3.1.2 信息需求的概念
        3.1.3 信息需求的层次
        3.1.4 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3.1.5 用户信息需求规律
    3.2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核心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与规律
        3.2.1 临床医务人员
        3.2.2 医学科研人员
        3.2.3 管理决策人员
        3.2.4 医学教学人员
        3.2.5 医学生
        3.2.6 医药企业
    3.3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3.3.1 多样化和多层次性
        3.3.2 实用性和准确性
        3.3.3 新颖性和时效性
        3.3.4 个性化和专指化
        3.3.5 系统性和集成性
    3.4 国内生物医学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3.5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信息用户研究的发展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发展战略
    4.1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意义
    4.2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特点和类型
        4.2.1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特点
        4.2.2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
    4.3 主要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介绍
        4.3.1 传统印刷型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检索工具
        4.3.2 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
        4.3.3 生物医学网络信息资源与搜索引擎
    4.4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
        4.4.1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发展成就
        4.4.2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面临的发展矛盾
    4.5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发展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
    5.1 信息服务理论
        5.1.1 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类型
        5.1.2 信息服务的基本原则
        5.1.3 信息服务模式
        5.1.4 信息服务评价
    5.2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主要特征
        5.2.1 主动性
        5.2.2 多样性
        5.2.3 综合性
        5.2.4 连续性
        5.2.5 广泛性
        5.2.6 增值性
    5.3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与矛盾
        5.3.1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
        5.3.2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主要矛盾
    5.4 网络环境下生物医学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5.4.1 生物医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
        5.4.2 生物医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背景
        5.4.3 生物医学个性化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5.5 生物医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步骤
    5.6 生物医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战略
    6.1 建设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主要障碍
        6.1.1 信息资源相对贫乏,整体保障能力不强
        6.1.2 缺少宏观统筹规划,信息共享进展缓慢
        6.1.3 信息服务质量亟需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6.1.4 信息政策法规尚需完善,知识产权矛盾日益突出
    6.2 国内外典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6.2.1 NLM模式
        6.2.2 OCLC模式
        6.2.3 OhioLTNK模式
        6.2.4 NSTL模式
        6.2.5 CALIS模式
    6.3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6.4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
    6.5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6.5.1 信息环境体系
        6.5.2 管理体系
        6.5.3 信息用户体系
        6.5.4 信息资源体系
        6.5.5 书目信息体系
        6.5.6 信息服务体系
    6.6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
        6.6.1 总体目标
        6.6.2 具体目标
    6.7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主要功能
    6.8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管理体制
    6.9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6.9.1 组织管理机制
        6.9.2 信息共享机制
        6.9.3 评估监测机制
        6.9.4 知识创新机制
        6.9.5 政策法规机制
        6.9.6 发展动力机制
    6.10 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实施步骤
    6.11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观点和创新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学术成果

(10)网上医学科研学术信息的全面获取(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学术信息需求及资源分布特点
2全面搜索网上医学学术信息的策略
3小结

四、如何查找网上生物医学工程文献(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D]. 吴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D]. 向瑞.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8)
  • [4]网络免费生物医学电子图书的现状与利用研究[D]. 孙灵芝.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01)
  • [5]生物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 胡德华. 中南大学, 2009(02)
  • [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建设研究[D]. 万莉莉.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9)
  • [7]Internet查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与技巧[J]. 胡志洁. 医学信息, 2006(11)
  • [8]中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D]. 罗爱静. 中南大学, 2006(01)
  • [9]查新报告零相关文献时对网上散在信息利用的探讨[J]. 杜娟. 医学情报工作, 2006(01)
  • [10]网上医学科研学术信息的全面获取[J]. 贺莲. 医学信息, 2006(01)

标签:;  ;  ;  ;  ;  

如何查找在线生物医学工程文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