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村的战车和五仙庙会

长乐村的战车和五仙庙会

一、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嫣红[1](2019)在《记忆理论视阈下淳溪“三稀奇”民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文中指出南京高淳淳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被当地人民称为“三稀奇”的长乐龙吟车、薛城花台会、长芦杨家抬龙民俗已在此传承了数百年,至今仍保留着在家族共同体内部延续的传统传承方式。“三稀奇”传承状况为当下传统民俗的传承总体上面临传承中断或者衰微的危机的态势提供了参照和借鉴。1980年代末,“三稀奇”民俗的传承在中断了数十年之后重回人们的视野,并于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以语言为媒介的记忆的重构,将存在于少数年迈的经历者记忆之中的潜在的“三稀奇”民俗进行还原,为其在当下的传承提供了可能。被还原的“三稀奇”民俗在淳溪人民代际的“交往记忆”中被活态地传承与不断重构,又在“文化记忆”中通过有组织的节日庆典的形式得以保存、延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淳溪人民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借助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所得的资料对“三稀奇”民俗事象进行细致地摹写,在此基础上运用记忆理论对“三稀奇”民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内涵、其在共同体内部传承的特点、传承的地域社会等等进行论析。“三稀奇”民俗中凝聚着丰富的地域、传统的文化成分,表达了淳溪居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这是其得到淳溪民众认同的文化和心理基础;传承“三稀奇”的地域因为其区位优势,城镇化过程是以整体转型的方式完成的,民俗传承的社会母体没有受到冲击,这是“三稀奇”延续着家族共同体内部传承形式的社会基础。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交代本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综述,指明本文尝试运用记忆理论研究“三稀奇”民俗。第一章是对“三稀奇”民俗所处的淳溪地域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解析,并对“三稀奇”民俗传承的基本情况做简要介绍。第二章从记忆理论视阈观照“三稀奇”民俗,运用笔者访谈记录,辅以已有文献达成“三稀奇”民俗叙事,进而对“三稀奇”民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内涵进行阐发;第三章论述“三稀奇”在文化记忆的共同体内部传承的特点,以及传承“三稀奇”民俗的淳溪地域社会图景,揭示“三稀奇”为什么延续着在产生和享用这一民俗的文化共同体内部传承的传统传承方式的原因;第四章探讨当下淳溪民俗的保护路径。

付春晓[2](2017)在《苏南庙会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庙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远古时期至今,经过历代的发展,兼收并蓄,独具特色。庙会文化从最初核心的信仰文化,随商品经济发展有了贸易功能、娱乐功能等,越来越世俗化,成就了今天的庙会文化。庙会文化本身具有悠久历史,且包含许多宝贵民间文化形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庙会文化如何与旅游结合,使其宝贵资源充分利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苏南地区(苏、锡、常)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富庶的经济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重鬼神、尚巫觋的民间传统,使得苏南地区庙会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搭台,且越来越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今天,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庙会文化的现实价值。苏南地区通过庙会文化的开发利用,促进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但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为苏南庙会文化发展及其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阐述了庙会文化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研究苏南庙会文化的发展历程,将苏南庙会文化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苏南庙会文化的兴起、发展、繁荣、衰落与转型。主要对苏南庙会文化发展整体的把握,有全局性认知。对苏南庙会文化表现具体分析,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对苏南庙会文化中信仰系统总结分析;对于苏南地区庙会文化的民间文艺进行研究,具体就庙会上的舞蹈、手工艺品等分别探讨;针对传统庙会闲暇活动研究,苏南庙会相关的传统闲暇娱乐项目和苏南庙会文化相关的独特美食。并以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开发为例,分析其旅游价值,据当前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对策,以对苏南传统庙会文化旅游开发以启示。通过苏南庙会文化的研究,梳理苏南庙会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且具体分析了苏南传统庙会文化的表现。重点分析了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苏南庙会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孙发成[3](2016)在《《苏南傩面具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数十年的傩文化研究中,主要成果皆以贵州、江西、湖南等地为中心展开。苏南地区的南京高淳、常州溧阳等地的傩文化富有特色,却在学术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陶思炎教授的《苏南傩面具研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学界对苏南傩文化研究的缺憾。该书立足民俗学、艺术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既重视对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又突出理论纵深,重视傩文化相关规律的总结,从而立体地呈现出苏南傩文化的图景。该书的出版对于当前学术界的傩文化研究和江苏省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陶思炎[4](2015)在《苏南的傩祭神会》文中研究指明傩祭神会因面具、魁头的使用而特色鲜明,苏南及南京地区是其重要的传承地,花台会、辚辚车、东平王会、大王会、祠山会、东岳会等,不一而足。傩祭神会具有文化乡土化、信仰民俗化、手段艺术化、遗产特色化等文化特征。

程万里[5](2014)在《实证的艺术——陶思炎先生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那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它是那个民族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赖以建立、继续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①传统文化在当代既面临着外来西学的巨大冲击,同时也肩负着现代化转型的时代使命。20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涌现了许多精英人物,也造就了整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他们确立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学术领域,在各具特色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世纪,重估

陶思炎[6](2013)在《略论傩及其文化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傩形成于原始农耕阶段,它借助面具、舞蹈等象征符号群建立起与自然世界沟通、改造的想象联系,以获得逐疫禳凶、除旧迎新的心理满足。它以仪式、表演、法物、图像、语言等来面对他界的神秘力量,展现出人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显示出巫风的性质。傩在传承、演进中,交织着巫术宗教、神话传说、民俗生活和艺术创造,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庞杂的文化系统。

陶思炎[7](2007)在《高淳花台会与乡野戏剧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淳人对戏剧情有独钟,演戏、看戏、说戏已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风俗传统。在高淳,戏楼、花台、草台遍及乡野,与社祭相关的“花台会”往往集民俗、艺术、宗教、商卖为一体,成为乡民自发接受戏剧教育的露天课堂。高淳的乡野戏剧教育除了花台、戏楼等空间,还以砖雕、石雕、木雕等有形的艺术造物,歌谣、俗谚、村规等无形的风俗传统和庙会、傩舞等民间宗教活动而展开。高淳乡野戏剧以乐神娱人为主旨,以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为追求,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文化。

陶思炎[8](2000)在《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文中研究指明

二、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论文提纲范文)

(1)记忆理论视阈下淳溪“三稀奇”民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 记忆理论国内外研究概述
        (二) 记忆理论与民俗学
        (三) 民俗的传承研究现状
        (四) 淳溪镇民俗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
        (二) 田野调查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淳溪“三稀奇”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地域环境
    第二节 文化环境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资源
    第三节 淳溪“三稀奇”传承概况
第二章 “三稀奇”民俗事象及其文化记忆内涵
    第一节 “三稀奇”的民俗叙事
        一、长乐龙吟车
        二、薛城花台会
        三、长芦杨家抬龙
    第二节 “三稀奇”民俗的文化记忆内涵解读
        一、“三稀奇”民俗所植根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三稀奇”文化记忆内涵
第三章 记忆理论视阈下“三稀奇”民俗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三稀奇”的传承形式及其民俗功能的转变
        一、共同体内部传承
        二、内部传承的文化记忆与交流功能
    第二节 传承“三稀奇”的场域
        一、传承“三稀奇”的地域社会共同体特征
        二、“三稀奇”展演期间淳溪地域社会权力结构的重构
    第三节 “三稀奇”延续传统传承方式的原因
        一、淳溪区位优势对“三稀奇”传承的积极影响
        二、宗族组织的积极作为
第四章 当下对淳溪民俗的保护
    第一节 淳溪民俗的保护路径
        一、依靠政府力量
        二、依靠学校教育
        三、依靠市场和旅游
    第二节 保护“三稀奇”民俗的可行性对策
        一、强化民俗内容创新
        二、适当调整民俗活动的时间
        三、重构民俗活动的“核心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苏南庙会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之处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苏南庙会文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庙会文化概述
        一、庙会文化的含义
        二、庙会文化的特点
        三、庙会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苏南庙会文化的发展变迁
        一、魏晋至唐:苏南庙会文化的兴起
        二、宋代:苏南庙会文化的发展
        三、明清至民国初年:苏南庙会文化的繁荣
        四、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苏南庙会文化的衰落
        五、20世纪80年代至今:苏南庙会文化的转型
第二章 苏南庙会文化的表现
    第一节 苏南庙会文化的信仰
        一、苏南庙会上崇奉神的类别
        二、苏南庙会上所供奉神的特点
    第二节 民间文艺
        一、苏南庙会上的舞蹈
        二、苏南庙会上的工艺品
    第三节 闲暇活动
        一、赏灯
        二、放风筝
        三、欣赏戏曲
        四、观看民俗巡演
    第四节 特色美食
第三章 苏南庙会文化旅游开发——以无锡泰伯庙会为例
    第一节 无锡泰伯庙会文化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无锡泰伯庙会文化发展现状
        二、无锡泰伯庙会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泰伯庙会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观赏价值
        二、娱乐休闲价值
        三、经济价值
    第三节 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二、无锡泰伯庙会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苏南傩面具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弥补当前学术界对苏南傩文化研究的缺憾
2. 以傩面具为中介串联起苏南傩文化的丰富内涵
3. 重视典型案例的应用和艺术文化规律的总结
4. 突显出傩文化研究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苏南的傩祭神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庙会与傩祭神会
二、苏南傩祭神会例说
    1.花台会与辚辚车
    2.东平王庙会
    3.大王会
三、傩祭神会的文化特征
    1.文化乡土化
    2.信仰民俗化
    3.手段艺术化
    4.遗产特色化

(5)实证的艺术——陶思炎先生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神话学视角
    2.民俗学视角
    3.民俗艺术学方向
    1.文献检索与文本细读的方法
    2.田野作业研究方法
    3.图像学研究方法
    4.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方法

四、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记忆理论视阈下淳溪“三稀奇”民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 李嫣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苏南庙会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 付春晓.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苏南傩面具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J]. 孙发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6(00)
  • [4]苏南的傩祭神会[J]. 陶思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5]实证的艺术——陶思炎先生学术思想研究[J]. 程万里. 民族艺术, 2014(03)
  • [6]略论傩及其文化系统[J]. 陶思炎. 民俗研究, 2013(06)
  • [7]高淳花台会与乡野戏剧教育[J]. 陶思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 [8]长乐村的辚辚车和五显庙会[J]. 陶思炎. 民俗研究, 2000(04)

标签:;  ;  ;  ;  ;  

长乐村的战车和五仙庙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