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癫痫1例

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癫痫1例

一、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富丽[1](2020)在《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是发作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误诊率极高。尽管国内外均有文献描述了如何将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相互鉴别,但仍有部分非癫痫性发作患者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明确诊断,有些甚至被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并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长程视频脑电图是诊断非癫痫性发作的金标准,其判断方法主要以排除癫痫发作为主,尚缺少系统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更缺少关于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征,并对其病因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综合门诊的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史、体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合影像学、心电图、心理测试、常规及特殊血化验等结果,由2名神经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完善病因学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视频脑电图的背景活动、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最终对其进行病因的归纳总结。结果:1.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行VEEG监测的患者644例,其中癫痫345例(53.57%),NES 233例(36.18%),痫性发作40例(6.21%),癫痫共患NES 26例(4.04%)。2.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NES患者男女比例为0.78:1,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0-12岁儿童为30例(12.88%),13-17岁青少年为23例(9.87%),18-40岁青年为59例(25.32%),41-60岁中年为87例(37.34%)所占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年为34例(14.59%)。平均病程5年,1年以下为60例(25.75%),1-5年为100例(42.92%)所占比例最高,6-10年为39例(16.74%),10年以上为34例(14.59%)。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135例(57.94%),其中P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73例(31.33%),生理性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62例(26.61%),具体表现为头部后仰或转头、双上肢抖动、双侧肢体抖动、肚皮抖动、单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睡眠中惊跳、不自主运动、肢体无力及猝倒、发声,其中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为最常见的发作形式;非运动性发作98例(42.06%),其中P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10例(4.29%),生理性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88例(37.77%),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腹胀、幻觉、惊恐、记忆丧失、意识丧失、肢体麻木,其中意识丧失最为常见。3.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提示正常节律脑电图为NES患者主要的脑电活动特征;18例(7.73%)出现非特异性快波(β);20例(8.58%)出现非特异性慢波(θ);监测到临床发作的57例患者发作同期脑电图均为干扰波,未见痫样放电。4.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门诊中,生理性因素引起的NES最为常见,共150例(64.50%),其中晕厥54例(23.22%)为最常见的病因,晕厥类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次为常见的病因为非痫性惊厥,共29例(12.47%),引起非痫性惊厥的病因:低血糖、胰岛细胞瘤、离子紊乱、高热惊厥、酒精戒断综合征、阿-斯综合征,NES的其它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9例(8.17%)、偏头痛17例(7.31%)、抽动症14例(6.02%)、睡眠障碍7例(3.01%)、短暂性全面遗忘(TGA)3例(1.29%)、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PKD)4例(1.72%)、颈椎病2例(0.86%)、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43%);由精神心理疾病引起的PNES共83例(35.50%),其中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病因,共47例(20.10%),其它为焦虑状态28例(11.98%)、抑郁状态6例(2.56%)、躁狂2例(0.86%)。5.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本研究中癫痫共患NES 26例,临床表现均可见2种或以上发作症状,除刻板的癫痫发作症状之外,惊恐发作和幻觉最常见均为8例(30.77%),且多伴有焦虑,此外,伴发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更易误诊为癫痫发作,如低血糖、睡眠障碍,其它临床症状包括: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4例(15.38%),猝倒1例(3.85%),发声3例(11.54%),头痛2例(7.69%)。26例癫痫共患NES患者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精神心理疾病,共16例(61.54%),包括躯体或精神创伤10例,焦虑状态5例,抑郁状态1例;生理性因素10例(38.48%),包括离子紊乱5例,胰岛细胞瘤1例,肝癌并发低血糖1例,偏头痛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1.VEEG是诊断NES的重要依据,NES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2.NES临床特征及病因复杂多样,生理性NES以非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晕厥为最常见病因。PNES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的病因。NES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病因筛查及治疗是NES良好预后的保障。

陈茗洲[2](2020)在《中医药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理法方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整理古今医家对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认识,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总结导师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证治分类、遣方用药及诊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祖国医学对异常发声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发声性抽动症的研究;2.通过临床病例研究,观察导师运用常用方药治疗发声性抽动为主的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3.通过归纳整理导师治疗小儿抽动症(发声性为主)的病例,总结导师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证治分类、遣方用药及诊病经验。结果:导师将小儿发声性抽动症分为外风引动、风痰证、脾虚痰聚、肝肾阴虚4个证型,其中早期发病以外风引动为主,病程迁延多表现为肝肾阴虚,风痰证及脾虚痰聚可见于病程中某一阶段。本研究共收集123例抽动症(发声性为主)的患儿,其中男孩104例,女孩19例,男女比为5.47:1,男性明显发病率高。本课题发现,发声性抽动症以7~12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67.5%),其次为4~6岁(23.6%),13~18岁(8.9%)最低。收集病例中轻度患儿51例(41.5%),中度70例(56.9%),重度2例(1.6%),发病以轻中度为主。在证型分布方面,风痰证52例(42.3%),脾虚痰聚25例(20.3%),外风引动24例(19.5%),肝肾阴虚22例(17.9%)。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0例,显效7例,进步64例,无效52例,显效率5.69%,有效率57.72%。治疗4周后:临床控制0例,显效16例,进步69例,无效38例,显效率13.01%,有效率69.11%.治疗8周后:临床控制14例,显效32例,进步53例,无效24例,显效率37.40%,有效率80.49%。治疗12周后:临床控制28例,显效63例,进步29例,无效3例,显效率73.98%,有效率97.56%;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在12周观察周期结束时,外风引动证显效率58.33%、有效率95.83%,风痰证显效率30.77%、有效率92.31%,脾虚痰聚证显效率40.00%、有效率100.0%,肝肾阴虚证显效率45.45%、有效率90.91%。观察周期内及结束后3月、半年随访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病例收集,观察了导师运用常用方药治疗发声性抽动为主的小儿抽动症123例,初步验证了临床有效性;探讨总结了导师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辨证论治经验,丰富了该病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

鲁晶晶[3](2019)在《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近几年来,神经病学领域产生了很多研究热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病例也在不断增多,对其开展研究的条件也就越来越好了。目前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较多的是个案报道和小样本分析,而前瞻性研究和大样本研究尚不多。结合国内外文献,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了脑脊液、影像学特征、临床症候以及流行病学,包括患者的诊疗预后等,探索该病患病规律,给临床诊断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资料与方法本课题是回顾性研究。随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科和小儿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07例。其中有74例患者最后被确诊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23例患者被拟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6例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患者,4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脑炎病人。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脑电图、血清学化验数据、一般状况以及临床症候、诊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收集分析。所得资料经由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输入和计算,并使用均数±标准差(± s)描述连续型变量;采用百分数、中位数统计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结果,采用图片形式描述特征性结果,例如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等。结果1.在检出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6位,38位女性患者;其中,有8位患者发生“中枢性低通气”;视物不清的患者有6位。2.在本研究所收集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检出有甲状腺功能以及抗体异常的患者有21例,检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患者3例,其中合并抗-titin阳性、合并有抗GAD65阳性和合并抗PNMA2弱阳性的患者各1例。3.在本研究所确诊的抗NMDA受体抗体患者中,检出有合并肿瘤的患者2例,均为畸胎瘤,女性,25岁;在本研究所有拟诊患者和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中,检出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例;在本研究所有LGI1抗体阳性患者中,没有发现患者有合并肿瘤的情况。4.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有52例为头磁共振结果异常,其中14例为单发性病灶,38例为多发性病灶,22例患者为对称性病灶;有23例为颞叶受累,21例为额叶受累,16例为丘脑受累,1例为小脑受累。5.在所有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的是糖皮质激素+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一线治疗药物及方案,仅有3例联合进行的是手术治疗,3例患者采用的是血浆置换,1例患者采用的是利托昔单抗类药物,1例患者行脑活检。通过一二线药物多疗程应用治疗,大部分患者得到了较好的预后,少数患者也有认知功能下降等神经系统受损后遗症。结论1.本课题显示在男性群体中,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多于女性,提示男性在该病的发生率上高于女性,与以往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纳入研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枢性低通气发生率为7.5%,相比与以往文献报道较低。且其中发生视神经损害的均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2.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合并肿瘤的概率,大约为6.54%;其中,抗NMDAR抗体患者中,患有肿瘤(畸胎瘤)均为育龄妇女;抗GABAb受体脑炎的患者中合并小细胞肺癌肿瘤的有4例,比例较高。3.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例如甲状腺抗体等;4.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该病病灶可多发,可单发,并且可以对称性发病,颞叶受累和额叶受累最为多见。5.一二线药物多疗程应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大部分可以获得较好预后。

温俊伟[4](2019)在《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文中提出目的: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不常见但良性的自限性疾病,但大量的纵隔气体聚集纵隔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张力性纵隔气肿,可引起心脏或大血管受压,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可能危及生命。了解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为准确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注意鉴别纵隔肺气肿是否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防止漏诊、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减少医疗隐患发生。本文旨在总结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害、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19岁女性患者由乳房性交引起纵隔气肿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通过CTA确诊为纵隔气肿,给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和控制疼痛等保守治疗后,纵隔气体完全吸收,出院后复查无明显不适。结论:对于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明确病因,考虑胸痛病因时不能遗漏纵隔气肿可能,尤其是年轻的胸痛患者。虽然纵隔气肿大多数属于自限性疾病且大多数患者有非典型症状,但逐渐增加的气体积聚和张力纵隔肺气肿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我们报告一个不寻常的病因引起的纵膈气肿病例。这个病例是第一次报告由性行为引起的纵隔气肿。本例提示青年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确定纵隔气肿的病因,并充分评估、预判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李丹[5](2015)在《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60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所有目标患者中:(1)男性101例,女性59例,男:女﹦1.7:1,发病年龄60~92岁,平均(70.11±7.56)岁,年龄<70岁占50.6%,病程0~17年,平均(2.88±2.75)年。(2)共患病:135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平均合并疾病(2.06±1.09)个,其中合并高血压病84例(52.5%),心脏病56例(35.0%),糖尿病33例(20.6%),高血脂23例(14.4%),其他比较常见的合并症为肿瘤、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脏疾病等。(3)影像学表现:13例门诊患者就诊时未携带影像学资料,所有住院患者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行头颅MRI检查92例,异常88例,单发或多发腔隙性脑梗死49例、脑软化灶33例、脑萎缩38例、颅内缺血灶29例、脑白质疏松27例、急性脑梗死22例,其余为颅内占位、炎症等。余55例行头颅CT检查,结果均异常,主要表现脑梗死、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白质疏松、脑出血等;(4)脑电图:所有患者中行脑电检查119例,异常103例,背景和节律异常32例(26.9%),发作间期检测到散在或阵发性尖波、棘波、尖慢、棘慢综合波68例(57.1%),检测到临床/脑电发作23例(19.3%),持续状态7例(5.9%),弥漫或局限性θ/δ波活动43例(36.1%)。(5)血药浓度及其他辅助检查:29例行单种或多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检测,应用小剂量者22例,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8例,应用正常剂量12例,达到有效血药浓度8例。113例住院患者均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离子及心电检查,其中肝功异常43例,肾功异常15例,血常规异常55例,离子异常36例,心电异常35例。(6)病因:139例有明确病因,脑血管病77例,颅内感染13例,颅内肿瘤13例,脑外伤11例,其余主要为脑萎缩、脑变性病、非酮症性糖尿病、缺氧性脑病等。病因不明确的21例患者中有10例仅影像学显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无相应的症状与体征。(7)发作类型:所有患者中部分性发作95例,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2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1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38例;全面性发作45例,癫痫持续状态20例(惊厥持续状态17例,非惊厥持续状态3例)。(8)治疗:就诊或住院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38例,其中单药112例,主要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拉莫三嗪等,联合用药26例。(9)预后:所有患者中接受随访者138例,失访20例。经随访误诊2例,1例为癔症,1例为心源性晕厥。规律应用抗癫痫药101例,长期单药治疗的77例患者中,应用小剂量64例(83.12%),有效60例(93.75%),应用正常剂量13例(16.88%),有效10例(76.92%),单药治疗总有效70例(90.91%);联合药物治疗24例,有效18例。结论:老年人癫痫以男性多见,大多为症状性癫痫,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病因,部分性发作为其主要发作类型,老年人癫痫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药物治疗效果好,以单药小剂量治疗为主。

李珉景(LEE MIN KYOUNG)[6](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统计分析904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中医证型,并探索证候学规律,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要素。2.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合并共患症(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遗尿症)的发病情况,并探索其中医证候规律。3.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的微量元素分布、免疫球蛋白、血沉、ASO指标,探索TS患儿微量元素、免疫学指标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等方法,确定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对临证医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挖掘。与导师深度访谈,人机结合,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本病的规律及疗效,并分析TS共患病的分布规律。结果:1多发性抽动症的一般情况分析1.1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遗传性纳入病例共904例,其中男700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3.43:1,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8.93±0.29岁,3-5 岁 1 13 例(12.50%),6-8 岁 267 例(29.54%),9-11 岁 308 例(34.07%),12-14 岁165例(18.25%),15-18岁51例(5.64%),其中以9-11岁发病率最高。对患儿家族史的调查发现,有家族史的患儿141例(15.60%),说明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各TS共患病分布纳入TS共患病病例共111例,其中共患ADHD患儿91例(81.98%),共患遗尿患儿12例(10.81%),共患强迫症患儿5例(4.50%),共患抑郁症患儿2例(1.80%),共患孤独症患儿1例(0.90%)。1.3发病诱因有105例(11.6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2例(11.28%)玩游戏机或迷恋于电脑中的游戏软件,102例(11.28%)长时间看电视,93例(10.29%)教育方式不当,63例(6.97%)学习负担过重,41例(4.54%)经常喝碳酸饮料等。1.4抽动严重程度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价标准,治疗前严重抽动症15例(1.66%),明显抽动症96例(10.62%),中度抽动症272例(30.08%),轻度抽动症312例(34.51%),轻微抽动症209例(23.12%)。治疗后严重抽动症0例(0.00%),明显抽动症1例(0.11%),中度抽动症1 0例(1.11%),轻度抽动症103例(11.39%),轻微抽动症413例(45.69%),无抽动症377例(41.70%)。1.5疾病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7例(0.77%),显效1例(0.11%),有效59例(6.53%),无效837 例(92.59%)。第二诊次临床控制57例(6.30%),显效31例(3.43%),有效207例(22.90%),无效 609 例(67.37%)。1.6中医证候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844例(93.36%),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60例(6.64%)例。第二诊次临床控制827例(91.48%),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77例(8.52%)。1.7共患病疗效经治疗后TS共患ADHD的临床控制1例(1.1%),显效5例(5.5%),有效79例(86.8%),无效6例(6.6%)。经治疗后TS共患OCD的临床控制0例,显效0例,有效5例(100%),无效0例。经治疗后TS共患抑郁症2例皆为临床控制(100%)。经治疗后TS共患孤独症1例为临床控制(100%)。1.8症状分布频率在2712次诊次中,症状分布按其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眨眼567次(10.23%),急躁 540 次(9.74%),吭吭 453 次(8.17%),注意力不集中 422 次(7.61%),吸鼻 372 次(6.70%),胆怯 371 次(6.70%),扭颈 321 次(5.79%),耸肩 318 次(5.73%),皱眉 269 次(4.85%),甩头 245 次(4.42%),翻眼 214 次(3.86%),咧嘴 183 次(3.30%),甩手174次(3.14%)等。2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2.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虚肝亢证型共1423例次,占52.43%,脾虚痰聚证型721例次,占26.59%,阴虚动风证型240例次,占8.85%,气郁化火证型213例次,占7.85%,肝亢风动证型81例次,占2.99%,痰火扰神证型36例次,占1.32%。2.2治法分析初诊病例904中常见的治法依次为:健脾714次,占78.98%;平肝501次,占55.42%;化痰252次,占27.88%;熄风107次,11.84%;滋阴80次,占8.85%;泻火71次,占7.85%等。2.3用药规律共涉及215味中药,其中防风使用1926次,占5.49%;木瓜1504次,占4.29%;谷精草1487次,占4.24%;伸筋草1434次,占4.09%;陈皮1392次,占3.97%;法半夏1388次,占3.96%;白芍1303次,占3.71%;葛根1240次,占3.54%;钩藤1166次,占3.33%;茯苓1127次,占3.21%;川芎1105次,占3.15%;荆芥1101次,占3.14%;地龙1094次,占3.12%;山药1064次,占3.03%;石菖蒲936次,占2.67次;柴胡850次,占2.42%;胆南星782次,占2.23%;菊花782次,占2.23%;郁金683次,占1.95%;太子参641次,占1.83%;夏枯草571次,占1.63%等。2.4药物类别解表药6754次,补虚药5173次,化痰药3674次,平肝熄风药3618次,祛风湿药3548次,活血化瘀药2197次,理气药2118次,利水渗湿药1197次,开窍药936次,安神药541次,化湿药201次,收涩药97次等。2.5药物归经肝经20980次,脾经18079次,肺经16839次,胃经8368次,肾经6070次,膀胱经3647次,胆经3418次,心包经2289次,大肠经1145次等。2.6药物功效祛风药7810次,清热药6515次,止痛药6454次,平肝药5280次,健脾药4675次,化痰药4604次,燥湿药4500次,解表药4182次,活络药4035次,明目药3639次,生津药3551次,散结药3430次,熄风药3266次等。2.7药物性味辛味药 17908 次(32.02%),甘味药 14488 次(25.90%),苦味药 12812 次(22.91%),酸味药3385次(6.05%),咸味药2485次(4.44%),微苦药2407次(4.30%),淡味药1168 次(2.09%)等。温性药 1 1253 次(32.69%),平性药 7289 次(21.18%),寒性药 4888 次(14.20%),微寒性药4439次(12.90%),微温性药3293次(9.57%),凉性药3235次(9.40%)等。结论:1多发性抽动症于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高;发病年龄多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平均病程2年以上;TS患儿中频率最多的症状为运动性抽动的眨眼,其次是发声性抽动的吭吭声。其次为吸鼻、扭颈、耸肩、皱眉、甩头、翻眼等。头面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多,而甩手、跺脚、鼓肚等四肢及腹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少。2疾病疗效评分表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的结果差异较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趋于临床控制,由于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较高,因此疾病疗效评分结果较难达到临床控制。考虑中医评分表的评定标准不甚客观,故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改进。3 TS患儿的常见共患病中ADHD占大多数,其后依次为遗尿、OCD、抑郁症、孤独症。4总结出导师对TS及其共患病多从“风、痰”立论,病在肝脾的临证思路,从常用治法及常用药物用药规律上体现了导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

黄高贵,刘燕[7](2002)在《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文中研究说明

陈永康[8](2018)在《2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结合并通过对比国内及国外最新发表的文献资料,综合并深入全面分析本文搜集的2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I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影像学资料、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表现、治疗方式以及疗效,总结各种类型的AIE的流行病学数据、具体发病机制、典型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辅助检查、最终诊断、详细的治疗及不同的预后,为临床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与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共治疗了最后确诊为AIE的患者20例,本文罗列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情况、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EEG、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血清学检验、治疗方式以及疗效。依据回顾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对20位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因为每位患者检测出的脑脊液及血清抗体种类不尽相同,所以将患者分为若干种AIE,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资料频数及百分数的不同,探讨各个种类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规律。研究结果:在20位住院病人的脑脊液中,均可以发现神经细胞表面抗体(Neuronal surface antibodies,NSAbs),其中抗N一甲基一D一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12例、抗γ-氨基丁酸B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GABABR)脑炎4例、抗ɑ-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AMPAR)脑炎2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1,LGl1)脑炎2例。病人有16个,包括2位病人存在钠和氯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肿瘤方面,有8位患者的血液指标高于正常值,表明病人体内可能存在未发现的肿瘤细胞。白细胞在脑脊液中可多可少,少的病人可正常,多的病人可有280×106/L,蛋白分布同白细胞类似,相差也非常大,甚至可出现2485mg/L。头部磁共振检查男性病人:女性病人为9:11,年纪最小的为16周岁,最大的为66周岁。病人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障碍,痫性发作,认知程度下降,暴躁或神志不清。6个病人头部结果有改变,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为3个,剩下病人的头部结果是:两侧额顶叶、扣带回中的一部分脑回、两侧颞叶内侧面、双侧基底节区、颞叶、左侧尾状核头部、双侧颞叶底面及岛叶的信号异常影。对患者进行胸腹部影像学检查发现,3位病人均发现偏向良性的肿瘤。患者异常脑电图的分布为痫样放电、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中-重度异常及界限性脑电图。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后病情较住院前有改善,出院时有些患者仍有症状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包括执行力差、认知力下降及精神恍惚等。研究结论:精神障碍、痫性发作、认知程度下降、暴躁或神志不清是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主要临床发作形式。对患者进行血液的化验及肿瘤的筛选,是为了更好的排外性诊断,是对其他类似疾病进行更好的鉴别诊断。在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异常。正常头部磁共振结果可出现在该检查中,边缘叶性脑炎的磁共振表现也可出现在该检查中。病人脑电图结果与正常人表现不同。在诊断上,各国均结合本国的临床病例资料,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确诊最终靠病史、体征及发现脑脊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是主要的。如有肿瘤,则肿瘤也应被处理。

王秀萍,白雪,王栋梅,赵新[9](2011)在《儿童假性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通过临床和Video-EEG监测确诊假性癫痫发作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儿全部经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2],同时行暗示诱发试验及Video-EEG监测到至少临床发作1次。其中男11例,女15例,

曾向东[10](2011)在《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37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7例疑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基本类型,从而为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为拓展临床诊断思路提供依据和相关信息。方法:选取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7例患儿(均经科内组织讨论确定为疑难病例),全面查阅和记录患儿的临床病史资料,对于当时未确诊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获取最终诊断结果。根据疾病种类分组,分析疑难病例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误诊原因、诊断困难原因,同时了解各种重要的辅助检查对疑难病例诊断的影响情况,即:支持诊断(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吻合即支持诊断)、导致误诊(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悖)及对诊断无帮助。结果:37例疑难病例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 13±6.02岁,平均住院时间14.6±2.65天。主要疾病按病因分为感染类疾病、脱髓鞘疾病及癫痫。疑难病例提出讨论的原因是:(1)诊断不明确或有困难,占44%;(2)治疗效果欠佳及需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占26.5%;(3)还有病情演变,需讨论后确立新诊断,占20.6%;(4)临床表现与重要辅助检查不符,占8.8%。误诊原因:(1)疾病尚在早期,典型症状未充分显露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占31.6%。(2)过度依赖辅助检查,而忽视与之不符的临床表现,占21.1%; (3)病史资料搜集不全或采集信息有偏差,占21.1%; (4)未全面系统分析患儿病史资料,占21.1%;(5)体格检查不深入、不全面,过分专注于专科查体,而忽略其他系统阳性体征,占5.3%。疑难病例诊断困难的原因是:(1)患方不愿配合完善相关检查,占45.5 %;(2)医院医疗设备检查条件不足,不能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占36.4%;(3)患方依从性差,未遵医嘱出院后门诊长期随访,占9.1%;(4)疾病表现不典型,且经验不足,缺乏认识,占9.1%。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电生理检查(主要是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影像学检查(主要是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使用率分别为78.3%、95.7%及87.0%;其对诊断的支持率分别为50.0%、68.2%及55%;其导致错误诊断率分别为5.6%、9.1%及5.0%。结论: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大部分一时确诊具有一定困难,疑难病例讨论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其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及发作性疾病-癫痫。在疑难病例的诊疗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准确的采集病史,系统全面的分析病史,全面深入的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重要体征仔细分析评价辅助检查的结果,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与患方积极的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患方配合;增强对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在神经系统表现的认识,并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通过疑难病例讨论,有利于及时解决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交替性偏瘫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组2例患儿均未找到明确病因, 2例患者起病年龄均小于l8个月,以反复发作的1侧或2侧偏瘫为特征,均伴有肌张力不全表现。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均无特异性表现。应用氟桂利嗪治疗后, 2例患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本病病因不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罕见病,典型病程分三期(I--III),临床特点为l8月内起病的反复发作性1侧或2侧偏瘫,偏瘫发作时或发作间期常伴有其他发作性症状,可伴有智力障碍。目前常用检查无特征性改变。氟桂利嗪治疗多数有效。

二、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临床资料
        3.2.2 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3.2.3 视频脑电图监测
        3.2.4 多导睡眠监测
        3.2.5 神经心理测试
    3.3 研究内容
        3.3.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3.3.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3.3.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3.3.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3.3.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4.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4.2.1 发病年龄与性别
        4.2.2 病程
        4.2.3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分析
    4.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4.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4.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学分析
        4.5.1 临床特征分析
        4.5.2 病因学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NES、癫痫共患NES典型病例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医药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理法方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发声性抽动症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现状
    2 现代医学对发声性抽动的研究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2.3 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与处理
        2.5 剔除标准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
        3.2 诊断指标
        3.3 疗效指标
    4 观察方法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疾病疗效评定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6 安全性评价
    7 统计方法
    8 结果
        8.1 纳入数量
        8.2 发病年龄组分析
        8.3 病情严重程度定性分析
        8.4 中医证型分析
        8.5 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分析
        8.6 中医证型与病程长短分析
        8.7 中医证型与西医诊断分类分析
        8.8 疗效指标观察
    9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9.1 一般情况分析
        9.2 证型分类结果分析
        9.3 中医证型与病程时间关系分析
        9.4 中医证型与西医诊断关系分析
        9.5 安全性评估
        9.6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经验
        1.1 病因病机阐述
        1.2 辨证用药总结
        1.3 临床诊病经验
        1.4 典型医案
    2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病例资料
    2.1 病例
第三章 讨论
    3.1 纵隔的解剖学基础
    3.2 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3.3 纵隔气肿的危害
    3.4 纵隔气肿的病因诱因
        3.4.1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3.4.2 继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3.5 纵隔气肿的临床表现
    3.6 急性高危胸痛的鉴别诊断
    3.7 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
    3.8 纵隔气肿的治疗
    3.9 纵隔气肿的预后及随访
第四章 结论
纵隔气肿及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

(5)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2.2 老年癫痫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2.3 老年癫痫的病因
    2.4 老年癫痫的临床表现
    2.5 老年癫痫的辅助检查
        2.5.1 脑电图
        2.5.2 影像学
        2.5.3 其他
    2.6 老年癫痫的鉴别诊断
    2.7 老年癫痫的治疗
        2.7.1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2.7.2 老年人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2.7.3 老年人抗癫痫药物剂量
        2.7.4 老年癫痫患者常见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2.7.5 抗癫痫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7.6 外科治疗
    2.8 老年癫痫的预后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共患病
    4.3 发病原因
    4.4 发作类型
    4.5 辅助检查
        4.5.1 脑电图检查
        4.5.2 影像学检查
        4.5.3 血药浓度检查
        4.5.4 其他辅助检查
    4.6 诊断
    4.7 治疗
    4.8 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老年癫痫的临床特征
        5.1.1 性别
        5.1.2 病因
        5.1.3 发作类型
        5.1.4 辅助检查
    5.2 老年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3 老年癫痫的治疗
        5.3.1 病因治疗
        5.3.2 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
        5.3.3 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
    5.4 老年癫痫的预后
        5.4.1 抗癫痫药物剂量及预后
        5.4.2 急性症状性发作的预后及转归
        5.4.3 老年癫痫患者死亡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概述
        1 中医学对TS的认识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3 中医治疗
        4 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及中医复杂关系分析系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现状概述
        1 现代医学对TS的认识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5 TS与儿童智商
        6 TS与感统失调的关系
        7 TS与脑电图的关系
        8 TS的治疗
        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结果
    1 TS患儿研究结果
        1.1 资料情况
        1.2 实验室检查分析
        1.3 临床特征分析
        1.4 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1.5 治法
        1.6 用药规律
        1.7 利用复杂网络法进行核心药物分法
    2 TS共患病患儿研究结果
        2.1 TS共患病人口学分析
        2.2 实验室检查分析
        2.3 临床特征分析
        2.4 TS共患病分布及中医证型特点
        2.5 各共患病的用药分析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导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其共患病的经验总结
        2.1 导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总体认识
        2.2 导师对TS共患病的认识
    3 用药规律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

(8)2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12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资料
        3.1.1 一般信息
        3.1.2 临床表现
        3.1.3 既往史
        3.1.4 实验室检验
        3.1.5 影像学与脑电图检查
        3.1.6 肿瘤筛查
        3.1.7 治疗
    3.2 4例抗GABAB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3.2.1 —般信息
        3.2.2 临床表现
        3.2.3 既往史
        3.2.4 实验室检验
        3.2.5 影像学与脑电图检查
        3.2.6 肿瘤筛查
        3.2.7 治疗
    3.3 2例抗AMP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3.3.1 —般信息
        3.3.2 临床表现
        3.3.3 既往史
        3.3.4 实验室检验
        3.3.5 影像学与脑电图检查
        3.3.6 肿瘤筛查
        3.3.7 治疗
    3.4 2例抗LGl1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3.4.1 —般信息
        3.4.2 临床表现
        3.4.3 既往史
        3.4.4 实验室检验
        3.4.5 影像学与脑电图检查
        3.4.6 肿瘤筛查
        3.4.7 治疗
第4章 讨论
    4.1 AIE患者的性别与年龄
    4.2 AIE患者的临床表现
    4.3 AIE患者的辅助检查
    4.4 AIE的诊断
    4.5 AIE患者的治疗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及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9)儿童假性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临床表现
        2.1 发作诱因:
        2.2 发作情况:
        2.3 Video-EEG监测:
        2.4 暗示诱发试验:
    3 误诊情况
讨 论

(10)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37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37 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交替性偏瘫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附2 例病历资料分析)
    前言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D]. 王富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2]中医药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症的理法方药探讨[D]. 陈茗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河南地区107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研究[D]. 鲁晶晶. 郑州大学, 2019(02)
  • [4]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D]. 温俊伟. 厦门大学, 2019(01)
  • [5]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李丹. 吉林大学, 2015(08)
  • [6]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D]. 李珉景(LEE MIN KYOUNG).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7]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型癫痫1例[J]. 黄高贵,刘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06)
  • [8]2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陈永康. 南昌大学, 2018(09)
  • [9]儿童假性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J]. 王秀萍,白雪,王栋梅,赵新. 陕西医学杂志, 2011(09)
  • [10]小儿神经系统疑难病例37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D]. 曾向东.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儿童行为问题误诊为喊叫癫痫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