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

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

一、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图,董伟进,陈南,徐乾达,高浩祥,何强,曾维才[1](2022)在《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理》文中提出探究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特性并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采用抑制动力学的方法评价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荧光色谱法及圆二色谱法观察茶多酚对α-淀粉酶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茶多酚与α-淀粉酶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于α-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竞争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半抑制浓度为1.35 mg/mL;茶多酚对α-淀粉酶具有荧光猝灭效应,其最大发射波长(λmax)出现红移,α-淀粉酶的二级结构由层状结构向螺旋结构转变,其稳定性显着降低;茶多酚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与α-淀粉酶形成稳定复合物,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具有作为α-淀粉酶抑制剂的潜在价值。

徐乾达,周志强,何强,孙群,曾维才[2](2020)在《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研究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通过体外化学分析法,测定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与核磁共振(NMR)技术,鉴定其主要成分,并对其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实验体系中的ABTS(EC50:0.48±0.01 mg/mL)和DPPH(EC50:32.40±0.76μg/mL)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能够高效地清除羟自由基(EC50:1.73±0.01 mg/mL)和过氧化氢(EC50:89.48±0.54μg/mL)中的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EC50:9.85±0.14 mg/mL)并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展现出显着的抗氧化活性;提取物拥有较高的总酚(40.30±2.13 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和总黄酮(56.62±1.53 mg芦丁当量/g提取物)含量;甲基松柏苷、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荛花酚、断氧化马钱苷、(E)-1-O-对香豆酰-α-D-吡喃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是松针乙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结构中大量存在的具有氢原子转移或单电子转移能力的酚羟基、甲氧基、苄基等基团,是其展现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高浩祥,陈南,徐乾达,何强,曾维才[3](2020)在《茶多酚在油炸过程中对马铃薯片品质及其贮藏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风味特性以及丙烯酰胺含量为指标,研究茶多酚在连续油炸过程中对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茶多酚对马铃薯片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连续油炸过程中马铃薯片感官品质及硬度值的下降具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对连续油炸过程中马铃薯片水分含量和含油率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降低了薯片的含油率,茶多酚组T24批次的马铃薯片含油率为41.96%±2.00%,显着低于空白组的46.29%±1.06%(P<0.05)。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抑制了马铃薯片劣变风味的产生,明显抑制了马铃薯片中有害物丙烯酰胺的生成。此外,茶多酚能够增加油炸马铃薯片的贮藏稳定性,平均货架期能够延长8 d。初步分析,茶多酚在油炸过程中对油脂品质的保护作用是其能够提高马铃薯片品质的重要原因。

陈琳[4](2019)在《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研究者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实践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组织变迁理论、场域理论等理论基础,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进行文献梳理、政策解读与访谈调研,选取一所行业型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入梳理与分析该大学食品学科一百多年来历史演进的过程,总结其学科建设的成败得失,揭示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挖掘其中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析出特色学科发展的固有的内在逻辑,为行业型大学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提供参考。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什么?有什么独特的演进路径和规律?(2)大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阶段时期,具体是如何作用的?(3)大学学科发展是自然生长的过程还是由于外在力量规划设计的主要作用?研究发现,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过程,在其演进历程中,政府、市场、知识、组织文化等不同因素起到了相互交织且差异化的影响。政府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不同阶段,政府发挥作用的程度和方式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后,探索高等教育正规化的新模式成为“政府逻辑”。改革开放后,在坚持内涵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政府逻辑从“政治绩效”更多转向了“学术绩效”的治理导向。市场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学生就业形势趋好、科研经费增多等也是基于改革开放带来了行业的大发展。知识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J大学的食品学科,从最初的发酵、食品工程、粮油加工等研究,逐渐衍生出食品大分子功能性与结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发酵与基因代谢、功能食品开发等学科领域,显示出食品学科自身依据知识生产的分工而形成诸多的研究领域。组织文化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J大学食品学科凝练出的精神传统,推行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绩效考核制,营造起能上能下的氛围,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提升了食品学科整体水平与竞争力。在对J大学食品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行业型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反思,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建设理念不够完善、学科与行业从融合走向疏离、学科联动发展不力、跨学科发展存在障碍等。从历史经验出发,对于行业型大学学科的今后发展来说,应当注意这样几点:抓住政策机遇空间,加强特色学科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学科基础理论;关注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推进协同创新,全面释放学科功能;优化学科组织文化,激发学科发展自主性。本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剖析了中国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独特历史脉络。J大学食品学科从农学起步,逐步经历学科意识产生、学科确立、学科形态独立等过程,最终通过行业型高校的建立,形成了J大学食品学科的独特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如何选取某个或某几个学科作为突破口,更好的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考验着大学决策者的智慧和水平。第二,构建了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解释模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知识逻辑、组织文化逻辑等四重制度逻辑形塑了学科发展。研究发现,在中国语境下,大学学科发展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自然生长出来”,还是充满着“抢抓机遇、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等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采用了“档案+口述历史”的综合研究方法。使得历史资料之间相互印证,弥补不足缺失,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与解释力。

王泽奇,李静,胡廷,杨双盼,冉旭[5](2019)在《微波辅助制备鸡蛋壳膜多肽螯合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鸡蛋壳和鸡蛋壳膜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的方法制备多肽螯合钙,并考察了多肽质量浓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使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螯合条件加以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的方法对多肽螯合钙的肠道吸收性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微波可以显着增加螯合率,经过优化后的钙螯合率可达88.1%。体外模拟实验显示,相比市售补钙制剂,产物具有更高的肠道吸收效果。

何贵萍,贾利蓉,吕远平,何强,曾维才[6](2019)在《跨学科—多元化课程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对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课程体系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优势、特点、实施途径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跨学科-多元化课程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徐延,蒋英丽,程伟,李维捷,孟资宽,高鸿,罗爱民[7](2016)在《正交法优化酱香型大曲类黑素提取工艺》文中指出为了优化提取酱香型大曲类黑素的工艺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酱香型大曲为提取原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以类黑素浓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提取浓度、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浓度、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类黑素终浓度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其影响程度为液固比>提取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确定酱香型大曲类黑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浓度40%,提取时间3 h,液固比17.5∶1。可作为深入研究酱香型大曲的基础。

聂慧芳,蒋英丽,沈毅,陈剑,徐延,高鸿,罗爱民[8](2015)在《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鉴定》文中认为白酒中许多香味物质来源于蛋白质,在白酒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及其酶的作用对白酒风味影响至关重要。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酱香型大曲成品曲中筛选得到35株细菌,经过蛋白酶水解圈法初筛和测定麸曲蛋白酶活力法复筛,最终获得2株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DQ-34和ZP-2,中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5022.57 U/g和4359.25 U/g,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51.03 U/g和189.52 U/g。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2株高产蛋白酶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董义,沈才洪,曾里,黄张君,刘晓碧,刘文虎,何强,曾凡骏[9](2015)在《酶解辅助提取山药多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辅助提取山药多糖,通过试验优化酶解辅助提取工艺,并从产物得率、纯度两方面将该工艺与温水浸提工艺进行对比.试验中分别对α-淀粉酶、糖化酶各自的添加量和酶解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优化,根据粗多糖含量、粗多糖纯度以及淀粉的定性检测结果,判断得出各单因素的最优条件,并对比温水浸提工艺.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酶解辅助提取工艺,山药多糖的得率为温水浸提的3.5倍左右,纯度比温水浸提的提高1倍左右,既避免了大量淀粉混入所引起的多糖值虚高,又破除了淀粉颗粒对多糖的包裹阻碍,使山药多糖得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郭庆贺,何晨,姚思敏蔷,李焰芳,吕远平[10](2014)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文中认为以石榴皮为研究对象,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30、螯合剂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可达28.03%。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为石榴皮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论文提纲范文)

(2)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1.2.2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1.2.3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1.2.4 羟自由基清除实验
        1.2.5 过氧化氢清除实验
        1.2.6 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测定
        1.2.7 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1.2.8 总酚含量的测定
        1.2.9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2.10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1.2.11 核磁共振分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2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3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4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
    2.5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
    2.6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
    2.7 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
    2.8 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主要成分的鉴定及构效关系分析
3 结论

(3)茶多酚在油炸过程中对马铃薯片品质及其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油炸马铃薯片样品的制备
        1.2.2 感官评价
        1.2.3 马铃薯片的质构测定
        1.2.4 马铃薯片水分含量的测定
        1.2.5 马铃薯片含油率的测定
        1.2.6 马铃薯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1.2.7 马铃薯片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1.2.8 马铃薯片贮藏稳定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质构特性的影响
    2.3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水分含量的影响
    2.4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含油率的影响
    2.5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风味成分的影响
    2.6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2.8 茶多酚对马铃薯片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3 结论

(4)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与对象
        三、主要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行业型大学
        二、大学学科
        三、特色学科
        四、食品学科
    第四节 相关文献述评
        一、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组织变迁相关研究
        二、学科发展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三、学科发展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四、学科发展与知识演进关系的研究
        五、学科发展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六、行业型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
        七、食品学科发展研究述评
        八、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环境及其成长轨迹
    第一节 国内外食品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食品学科的发展概况
        二、国际食品学科的发展概况
        三、国内与国际食品学科比较
    第二节 J大学食品学科的成长轨迹
        一、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端
        二、J大学食品学科的沿革与研究分期
第三章 政府逻辑主导下的食品学科(1958-1978)
    第一节 “有计划”的食品学科
        一、院系调整中的食品学科
        二、食品行业特色高校的建立
    第二节 食品学科的设置与发展
        一、系科的设置与专业建设
        二、国家建设需求下的教学与科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协同驱动的食品学科(1978-2001)
    第一节 “大食品”与新兴应用学科
        一、“大食品”学科理念的形成
        二、“大食品”学科建设
        三、教学与科研
    第二节 “211工程”建设中的食品学科
        一、大学更名的影响
        二、“211工程”建设与实施
    第三节 食品学科组织的分化
        一、“食品”的积淀
        二、“发酵”的新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重制度逻辑博弈下的食品学科(2001-2018)
    第一节 政府与行业逻辑的变革
        一、综合性大学的初步建立
        二、产学研融合的尝试
    第二节 知识逻辑的更新
        一、新型知识生产模式的“学科群”的出现
        二、基于国内外学科评估自省性发展
        三、食品学科知识生产的交叉与分化
    第三节 组织文化逻辑的凸显
        一、任期目标责任制
        二、食品学科文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的演进逻辑与理论探讨
    第一节 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的演进逻辑
        一、作为学科内生动力的知识逻辑
        二、主导学科建设模式的政府逻辑
        三、扩大学科现实功用的市场逻辑
        四、彰显学科组织特性的组织文化逻辑
    第二节 学科视角下行业型大学发展的历程反思
        一、学科建设理念不够完善
        二、学科与行业从融合走向疏离
        三、学科联动发展不力
        四、跨学科发展存在障碍
    第三节 行业型大学学科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一、抓住政策机遇空间,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学科基础理论
        三、关注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四、深化推进协同创新,全面释放学科功能
        五、优化学科组织文化,激发学科发展自主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关于学科专业建设部分重要法规政策(1949-2018)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J 大学食品学科发展大事年表(1958-2018)1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微波辅助制备鸡蛋壳膜多肽螯合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鸡蛋壳和鸡蛋膜的分离
        1.3.2 螯合反应
        1.3.3 螯合率测定方法
        1.3.4 单因素实验
        1.3.5 微波辅助反应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1.3.6 多肽螯合钙体外模拟消化吸收
        1.3.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肽质量浓度对螯合率的影响
    2.2 微波功率对螯合率的影响
    2.3 微波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
    2.4 响应面实验结果
    2.5 多肽螯合钙体外模拟吸收结果
3 结论

(6)跨学科—多元化课程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跨学科—多元化课程的优势[5]
2 跨学科-多元化课程的特点[6]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2.2 强调课程的准备与制作
    2.3 强调任课教师的交流协作与思维碰撞
    2.4 重视授课方式的多元化与创新性
3 跨学科-多元化课程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途径[7-8]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3.2 建设课程群
    3.3 打破学科壁垒, 延展课程资源
    3.4 推行探究-研讨式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3.5 建立多元化的全过程评价体系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 跨学科-多元化课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9-10]
    4.1 推进通识教育课程
    4.2 探索开办交叉学科的新工科专业
    4.3 创新教学教法
5 结语

(7)正交法优化酱香型大曲类黑素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提取工艺流程
        1.3.2 类黑素含量测定
    1.4 单因素实验
    1.5 正交实验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温度对类黑素浓度的影响
    2.2 乙醇浓度对类黑素终浓度的影响
    2.3 提取时间对类黑素浓度的影响
    2.4 液固比对类黑素浓度的影响
    2.5 正交实验设计与优化
3 结论

(8)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1.2 培养基
    1.3 实验方法
        1.3.1 高产蛋白酶细菌的筛选
        1.3.2 产蛋白酶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1.3.3 菌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产蛋白酶细菌初筛得到的菌株
    2.2 高产蛋白酶细菌复筛得到的菌株
    2.3 高产蛋白酶细菌形态观察
    2.4 高产蛋白酶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3 结论

(9)酶解辅助提取山药多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试剂准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3.1.1 粗多糖检测标准曲线的绘制
        1.3.1.2 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1.3.1.3 粗多糖纯度的测定
        1.3.1.4 溶解淀粉的定性判断
        1.3.2 酶解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1.3.3 酶解辅助提取多糖工艺与温水浸提工艺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粗多糖检测方法
    2.2 淀粉的定性判断
    2.3 α-淀粉酶添加量对山药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2.4 糖化酶添加量对山药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2.5 α-淀粉酶酶解时间对山药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2.6 糖化酶酶解时间对山药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2.7 酶解辅助提取多糖工艺与温水浸提工艺对比
3 结论

(10)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1.2.1 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流程
        1.2.2 试验方法
        1.2.2. 1 单因素试验
        1.2.2. 2 响应面优化试验
        1.2.3 分析方法
        1.2.3.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2.3. 2 石榴皮提取物中多酚提取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乙醇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2.2 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2.3 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2.4 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2.5 螯合剂添加量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
    2.6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7 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与普通热回流提取方法间的比较
3 结论

四、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茶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理[J]. 张宏图,董伟进,陈南,徐乾达,高浩祥,何强,曾维才.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 [2]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J]. 徐乾达,周志强,何强,孙群,曾维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20)
  • [3]茶多酚在油炸过程中对马铃薯片品质及其贮藏稳定性的影响[J]. 高浩祥,陈南,徐乾达,何强,曾维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9)
  • [4]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D]. 陈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 [5]微波辅助制备鸡蛋壳膜多肽螯合钙的研究[J]. 王泽奇,李静,胡廷,杨双盼,冉旭. 食品科技, 2019(04)
  • [6]跨学科—多元化课程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探讨[J]. 何贵萍,贾利蓉,吕远平,何强,曾维才. 广东化工, 2019(03)
  • [7]正交法优化酱香型大曲类黑素提取工艺[J]. 徐延,蒋英丽,程伟,李维捷,孟资宽,高鸿,罗爱民. 酿酒科技, 2016(07)
  • [8]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鉴定[J]. 聂慧芳,蒋英丽,沈毅,陈剑,徐延,高鸿,罗爱民. 酿酒科技, 2015(12)
  • [9]酶解辅助提取山药多糖的研究[J]. 董义,沈才洪,曾里,黄张君,刘晓碧,刘文虎,何强,曾凡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J]. 郭庆贺,何晨,姚思敏蔷,李焰芳,吕远平. 食品科技, 2014(11)

标签:;  ;  

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