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一、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1)在《江苏省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估》文中指出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奶牛乳房炎包括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即隐性乳房炎)。乳中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用来评价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较好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大于50万个/mL时患隐性乳房炎。由于SCC呈偏态分布,一般将其转化为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进行分析。奶牛体细胞评分通过计算公式SCS=log2(SCC/100 000)+3获得。影响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因素很多,包括牛场管理、胎次、泌乳阶段、测定季节、产犊季节等。本研究首先对江苏省12个奶牛场可能涉及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收集牛场2010年以来101万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数据,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牧场规模、饲养方式、牛床垫料、挤奶机类型、胎次、场龄、测定季节、产犊季节等18个因素对乳中SCC和SCS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奶牛隐性乳房炎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新的DHI数据进行验证,以期为降低江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主要结果如下:结果1:不同牧场规模、饲养方式、牛床垫料、挤奶机类型、胎次、场龄、测定季节、产犊季节等18个因素对乳中SCC和SCS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其中,规模在5001-10000头、散栏饲养、发酵牛粪、场龄和挤奶机使用年龄为3-4年、采用进口转盘式挤奶机、采用毛巾擦拭乳房、配备化验室、每月进行2次隐性乳房炎检测、做临床乳房炎药敏实验、使用铲车、1胎、秋冬产犊、前次SCS为0较低,则乳中SCC和SCS相对较小;规模在1001-2000头、栓系饲养、锯末垫料、管道式挤奶机、国产挤奶机、挤奶机使用年龄为1-2年、擦拭材料为一次性纸巾、更换奶衬和原厂一致、牛场无化验室、隐性乳房炎检测次数为每月1次、不做临床乳房炎药敏实验、人工自动吸粪车、场龄大于10年、5胎及以上、秋季测定、春季产犊、泌乳末期、前体细胞分为9分,乳中SCC和SCS相对较大。结果2:牧场规模、饲养方式、牛床垫料、挤奶机类型、胎次、场龄、测定季节、产犊季节等18个因素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其中,规模1001-2000头、栓系饲养、牛床垫料为锯末、国产挤奶机、管道式挤奶机、挤奶机使用年龄1-2年、牛场无化验室、擦拭材料为一次性纸巾、隐性乳房炎检测1次/月、奶衬更换与原厂一致、不做临床乳房炎药敏实验、使用人工自动吸粪车、5胎及以上、场龄10年以上、秋季测定、泌乳末期、春季产犊、前体细胞分为9的奶牛发病率高于其它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OR值与隐性乳房炎实际患病率基本一致;基于18个影响因素,构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Logistic模型为:Logit(P)=-6.848-0.201 ×X1+0.411 × X2-0.016 × X3-0.032 × X4+1.042 ×5-0.125 ×6-0.269 ×X7-0.277 ×X8+1.265 × X9+0.55 × X10+0.211 ×X11+0.369 × X12+0.293 ×X13+0.047×X14+0.03 ×X15-0.045 × X16+0.101 × X17+0.451×X18。用该模型对新的DHI数据进行验证,结果预测准确率达到87.51%。结论:不同牧场、规模、饲养方式等18个因素均对SCC和SCS和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均有极显着影响;基于18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江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7.51%,可应用于实际荷斯坦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发病风险预测。

佘剑雄[2](2021)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临床分布情况、耐药特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差异、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为院感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各科室中的重症监护病房的104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其中明确诊断为CRAB感染患者78例,碳青霉烯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SAB)感染患者2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细菌耐药情况、体温是否大于38.5℃,多部位感染(同时感染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CRAB感染前使用抗生素情况,抗感染时长、是否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气管插管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留置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白细胞计数>10*109/l,白蛋白水平,激素使用情况,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等指标。2.分别将药敏结果中对耐碳氢酶烯类耐药AB和非耐碳氢酶烯类耐药AB分别纳入CRAB组和CSAB组;在研究药物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中:按出院时治疗结果分为无效组、有效组、显效组和痊愈组。3.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感染治疗好转情况及好转程度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被分离的总共10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CRAB检出例数为78例(占总例数的75.0%),其中送检标本中痰液65例(83.33%)、血液标本6例(7.69%)、尿液标本1例(1.28)、胸腹水标本2例(2.56%)、脓肿破溃分泌物标本3例(3.84%)、其他类型的标本1例(1.28%)。2.78例CRAB菌株药敏结果表明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对其他几种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3.临床资料中两组在CRAB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住院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住院时间长短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确诊CRAB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住院期间进行过气管插管治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延长抗感染治疗时间、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减少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经验性用药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患者高龄及存在慢性肺部基础疾病时会影响CRAB抗感染治疗的预后。6.对影响好转程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血清浓度是影响治疗好转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患者治疗好转程度影响愈大。结论:1.在CRAB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及气管插管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经验性用药、减少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有利于降低CRAB感染风险。2.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以及多粘菌素在CRAB治疗中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根据个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多种药物联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较早的根据药敏选用针对致病菌的抗生素、适当的延长用药时间、减少导尿、减少留置血流导管等破坏生物屏障的操作、及时的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等有助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熊雷[3](2021)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于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PCNL)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SPSS 21.0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找出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前尿培养、血肌酐值、肾积水、结石直径、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SIR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并统计相关资料,并按照SIR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IRS组及非SIRS组,选择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前尿培养、血肌酐值、肾积水、结石直径、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等因素为变量进行分析,找出经皮肾镜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选择年龄、性别、是否患糖尿病、术前肾功能(Cr)、结石大小、术前是否伴肾积水、手术时间、术前尿培养结果、鹿角形结石等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对P<0.05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CNL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男144例,女81例,平均年龄54.9(23-84岁);鹿角形结石占24%(54/225);术前尿培养阳性率40.9%(93/225);血肌酐水平88.3umol/L(44-593umol/L),结石直径2.33cm(1.0-6.0cm),平均手术时间71.7min(20-150min)。所有手术均未出现肠道、肝脾等邻近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共有26例患者(11.6%)术后出现SIRS,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9岁(28-77)岁;鹿角形结石阳性率42.3%(11/26);术前尿培养阳性率57.7%(15/26),血肌酐水平103.3ummol/L(54-593 ummol/L),结石直径3.08cm(1.0-6.0cm),手术时间87.9min(30-120min)。其中3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经过积极抗感染及及时液体复苏等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尿培养(P=0.023)、结石直径(P=0.003)、鹿角形结石(P=0.02)、手术时间(P<0.01)等因素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具有一定相关性;对P<0.05的四个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尿培养阳性(OR=0.338,95%CI=0.139~0.823,P=0.017),手术时间≥90min(OR=0.154,95%CI=0.063~0.372,P<0.01)。即术前尿培养阳性和手术时间超过90min为PCNL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SIRS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方法简单明确,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预防感染进一步加重,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充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提前预防,及早治疗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结果得出,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过长(≥90min)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具有一定关系。因此,对于术前发现了相关因素的患者,需时刻保持警觉,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一经发现及早治疗,预防进一步发展。

封辰叶[4](2021)在《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对入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通过血清学、荧光定量PCR及尿抗原等多种检测方法,获取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数据,并同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掌握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提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经验型判断指标。研究方法:在我国8个城市10家医疗机构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的时间内收集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例的标本(血清、尿、痰)及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的标本统一运输至本中心,进行集中检测。其中肺炎支原体测定采用血清学方法(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测定采用血清学(微量免疫荧光法)以及核酸检测方法;嗜肺军团菌测定采用血清学(间接免疫荧光法)、尿抗原以及核酸检测等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上述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及检测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到有显着差异的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其是否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肺炎支原体检测方面,共检测了10个中心的39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标本。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三种检测方法中,被动凝集法阳性率较高,为17.17%(68/396,阳性数/总数);Ig M抗体(ELISA法)阳性率仅为3.28%(13/396),显着低于被动凝集法(P=0.000);PCR测定阳性率也较低,仅为1.87%(4/214),显着低于被动凝集法(P=0.000)。三种方法综合起来,检出阳性率总体上为18.18%(72/396);其中北医三院及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均为34%(17/50),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08),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2%(1/50),明显低于总体阳性率(P=0.00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获得双份血清患者的样本,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27.44%,明显高于总体的阳性率(P=0.014),这一数据可能更好的阐述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支原体检出率情况。另外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及各个地区的月份及季节分布的分析,东北地区的11月份(41.18%)、华北地区的12月份(66.67%)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18,P=0.031)。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月份阳性率的改变率,结果提示东北地区的11月份和7月份,华北地区的12月份和5月份,均出现了阳性率骤增的情况。肺炎衣原体在6个中心的145例患者中,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及荧光定量PCR方法两种方法检测。其中PCR方法未测到肺炎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总体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29.66%(43/145)。北医三院阳性率最高为52.00%(13/25),与总体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28);中国医大一院及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4%(1/25),与总体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19)。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是华北地区52.00%(13/25),最低为西南地区为5%(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月份分布上,华北地区,3月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06)。进一步分析阳性率的改变率,提示东北地区的11月份、华北地区的3月份阳性率骤增。嗜肺军团菌检测方面,共分析了6个中心的145例AECOPD患者,采用了三种方法,其中PCR及尿抗原均未检测到军团菌,血清学方法中,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10.34%(15/145)。本研究中测定了嗜肺军团菌1-14型,6型嗜肺军团菌最多60.00%(9/15),1型血清型为20.00%(3/15),40%(6/15)的阳性患者中检测到3种及以上血清型。嗜肺军团菌阳性患者中,53.33%(8例)的患者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6个中心中,北医三院阳性率最高为16%(4/25),中国医大一院及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4%(1/25);四个地区中,华北地区阳性率最高为16%(4/25),未见到统计学差异存在。月份及季节分布中,嗜肺军团菌的阳性率自3月份开始出现骤增,4月份、5月份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然后到6月份出现骤降。提示上述时间入院的AECOPD患者,警惕嗜肺军团菌的感染。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在临床特点分析方面,共分析了55项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的患者,Pa CO2为47.46±12.76 mm Hg,显着低于阴性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的患者BUN为6.12±2.24 mmol/L,低于阴性组患者的8.21±10.16mmol/L(P=0.003)。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和无创通气)的比率为14.71%,显着低于阴性患者27.62%(P=0.027)。其他指标未见到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对差异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 CO2OR值为0.963,95%CI为0.934-0.993,P=0.0017。肺炎衣原体中共分析了14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55项临床资料,其中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患者为43例(29.6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史中,阳性患者在是否吸烟上,与阴性组患者未见到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吸烟的患者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的吸烟量为62.33±40.11包年,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44.10±25.60包年(P=0.036)。另外,阳性组患者的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比率为80.95%,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57.43%(P=0.007)。在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比例中,阳性组患者的比例为34.21%,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55.91%(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OR值为0.266,95%CI为0.082-0.862,P=0.027;吸烟量OR值为1.021,95%CI为1.005-1.036,P=0.009.嗜肺军团菌方面共分析了14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55项临床资料,其中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患者为15例(10.34%)。统计分析仅看到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肺功能检查中,军团菌检测阳性患者的FEV1/FVC为62.95±3.30%,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50.80±14.54%(P=0.000)。在血气分析中,我们看到阳性组的HCO3-为26.33±5.63mmol/L,明显低于30.47±6.82mmol/L(P=0.044)。其他对比的临床资料未见到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到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总体检测阳性率为18.18%,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率为29.66%,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率为10.34%(最常见的血清型为6型)。嗜肺军团菌阳性患者中,53.33%(8例)的患者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与总阳性率比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嗜肺军团菌并无明显差异存在。时间分布上,肺炎支原体在较为寒冷的月份(东北11月份、华北12月份)和较为炎热的月份(东北7月份、华北5月份)表现出阳性率骤增;肺炎衣原体在东北地区的11月份和9月份、华北地区的3月份和6月份出现了阳性率的骤增;嗜肺军团菌的阳性率自3月份开始出现骤增,4月份、5月份持续增加,6月份出现骤降。提示我们,上述地区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在上述时间入院时,警惕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的血清学方法优于PCR法和尿抗原法。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组,Pa CO2较低,BUN较低,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和无创通气)的比例更低;并且,Pa CO2的增加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组,吸烟患者的吸烟量更高;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比例更高;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比例更低;并且吸烟量的增加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保护因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的,FEV1/FVC值更高,气流受限程度更轻;HCO3-更低。上述因素与嗜肺军团菌感染风险无关。

杨媛洁,郭莹,陈相宏,乔莉娜[5](2020)在《我国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的日渐突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多重耐药菌感染现已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对儿童威胁尤大。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呈动态变化,且儿童细菌感染患者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特点较成人有所不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与成人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了解我国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延缓儿童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南玲,刘丁[6](2020)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2月1525例脊柱外科手术I类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采用列联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2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6例(3.6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长、风险分级、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材料置入、全身麻醉与脊柱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4.119,95%CI:1.275~11.125)、手术时间(OR=4.906,95%CI:1.826~22.775)、术中失血量(OR=2.158,95%CI:1.567~7.552)及有植入物(OR=7.519,95%CI:4.714~32.202)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0株(68.97%),革兰阳性球菌18株(31.03%);医院感染致病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4株(24.14%)、鲍曼不动杆菌11株(18.9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5.52%)。结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

杨琰茗[7](2020)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评估 ——以云南省某公立医院为例》文中认为[目 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超广谱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以及病原菌不确定的重症感染,是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耐药菌的防治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18年9月我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国卫办医函发[2018]822号),强调了各医疗卫生系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研究旨在建立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MUE研究方案,综合评价该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管理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理论,不断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 法]以云南省某省级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设计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MUE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查阅临床病历、结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PK/PD特性参数,完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估、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建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表》,包括用药指征(适应症、禁忌症)、用药过程(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查)、用药结果(疗效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指标(处方权与会诊)4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抽取2018-2019年共400例患者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明确临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经济学评估:筛选纳入2018-2019年临床使用评价合理的成人病例312例,其中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方案4种:500mg Q12h、500mg Q8h、500mg Q6h、1000mg Q12h;美罗培南治疗方案共 5 种:500mg Q12h、500mg Q8h、1000mg Q12h、1000mg Q8h、2000mg Q8h。评价不同给药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计算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的CEA法进行分析。3.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筛选2018-2019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中细菌检出阳性的病例179例,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组(n=146),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组(n=33)。赋值编录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碳青霉烯暴露天数、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慢性疾病、手术、入住ICU、机械通气、留置导管等11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8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49例(98.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49例(99.3%)符合要求;“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例(46.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97例(64.7%)符合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0%)符合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019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44例(96.0%)符合标准;“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30例(6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09例(72.7%)符合评价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符合评价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 Q12h和美罗培南500mg Q12h的C/E值最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000mg Q8h和美罗培南1000mg Q8h的△C/△E最小。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住 ICU(OR=3.526,95%CI:1.525~8.157)、碳青霉烯暴露>7d(OR=4.597,95%CI:1.5630~12.959)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比2018年,2019年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合理性提高,但以下问题还需加强管理:①严控用药指征,科学慎重地选择重症感染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②治疗前进行微生物送检;③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给药剂量和频次;④与丙戊酸钠等特殊药物联合使用患者建议开展血药浓度监测;⑤落实强化专档管理。药物使用管理合理性评价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应纳入临床药学工作的日常程序和管理中。2.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选择上,应参考药物经济学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给药方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C/E值最小的给药方案不意味最优,在考虑患者依从性和护士工作量的实际情况下,应每日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3.流行病学预测实现了对早期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入住ICU、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7d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减少耐药菌的生成,遏制耐药菌蔓延,深入全面地实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张胜男[8](2020)在《广安门医院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易患因素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归纳广安门医院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的中医易患因素及发生感染前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改变,探究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时的中医病理变化,寻求病因病机,为中医药干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提供切入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从广安门医院ICU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分为院感组和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的一般情况、中医辨证信息、西医相关资料等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基本情况: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安门医院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每年平均感染率为14.1%,院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营养代谢状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基础疾病方面:两组患者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院感组中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心力衰竭、手术的分布比例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长方面:院感组平均住院时间是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的2倍,住院10天左右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在预后方面:院感组死亡率是62.3%,好转率是30%,对照组死亡率是36%,好转率是48%,经卡方检验后,P<0.001,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比未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率更高。2.西医易感因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肠道置管、脑血管病是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取出置入的气管内导管、鼻胃管/空肠管、早期进行呼吸机脱机训练,有望能减少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3.中医易患因素: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证属虚实夹杂,证素分析最终得出阳虚、湿证、实热、肾是中医相关危险因素,以阳虚的危险程度最大。其中病性证素为阳虚、湿、热,病位证素为肾。当肾阳虚的患者出现湿、热的病理变化时,要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前中医证候要素以湿、热、痰为主,实证要素分布频率是虚证类要素的2.2倍;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后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阴虚、热为主,虚证类要素比例迅速上升,分布频率与实证类要素几乎相同。说明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后,患者气阴耗损更加明显。注意气阴防护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患者的预后。5.病原菌:检测出病原菌共76株,标本来源于痰74例,来源于胸腔积液2例,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问题形势严峻。结论:1.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预后不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肠道置管、脑血管病是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西医危险因素。2.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易患因素显示,病性证素为阳虚、湿、热,以阳虚最为突出,病位证素为肾。当肾阳虚的患者出现湿、热的病理变化时,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3.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后,患者气阴耗损更加明显。重视细菌的耐药毒性,清热透散,扶正固本,可能是中医防治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切入点。

安硕[9](2020)在《脑出血相关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早期预测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肺感染/肺炎系自发性脑出血(sICH)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对其发病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尚少。因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假设脑出血相关肺炎(sICHAP)与患者早期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相关。并推测淋巴细胞减少,可导致气道内菌群结构改变,促进肺感染的发生。方法:1、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sICH患者。将患者是否发生肺感染分为肺感染组(PG)和非肺感染组(NPG)。比较两组发病第1天(D1L)及第4天(D4L)的淋巴细胞绝对值,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sICHAP的因素。通过ROC曲线计算出D4L预测肺感染的临界值,并进一步分为淋巴细胞低组及高组,分析D4L高低与住院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关系。2、筛选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标准的sICH患者。取外周血检测发病第4天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情况。在首次诊断sICHAP时,纳入肺感染组(LSPG),治疗周期内无肺感染发生,则纳入非肺感染组(LSNPG)。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与sICHAP的关系。3、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sICH患者进行筛查,纳入符合标准的sICH患者,留取患者入院48小时内的下呼吸道痰液送检,且该痰液细菌培养未发现有效病原菌感染,作为感染前组(PreG)的样本库;当考虑患者存在sICHAP时,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分成两份,一份送检痰培养,作为痰培养组(CulG)样本库;另一份存入-80℃冰箱,作为测序组(GenG)样本库。待CulG结果回报阳性且D4L<1000×106/L时纳入GenG样本,挑选出GenG质量最高的相应PreG样本,采用单盲法一并送检基因公司进行 16Sr RNA基因检测,分析sICHAP前后气道内的微生态变化,评估与CulG样本的一致性,并通过对比PreG及相应GenG样本,分析伴有D4L减少并明确诊断的脑出血后肺感染患者气道内微生态的变化。结果:1、本部分共纳入178例病例(PG 134,NPG 44)。sICHAP时间为2.5(2,4)天。两组D4L L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PG组D4L显着降低,中位数仅为0.84×109/L。D4L是sICHAP的保护性因素(P<0.05),OR值为 0.412(95%CI 为 0.192-0.885)。患者 D4L 预测患者无 sICHAP 的 AUC 为0.75(95%CI 为 0.669-0.824),最佳界值为 0.805×109/L,敏感度为 90.9%,特异度为49.3%。以D4L是否大于0.8×109/L为界分为高组(D4L>0.8×109/L,n=111)及低组(D4L<0.8×109/L,n=67)。两组相比,D4L 高组 GOS 较高,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01)。2、本部分纳入30例病例(LSPG20,LSNPG 10)。sICHAP时间为2(2,3)天。两组D4L L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PG细胞毒性T细胞(CD8+T细胞,Ts)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T细胞(CD4+T细胞,Th)与细胞毒性T细胞比值(Th/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Ts、BL、NK及Treg绝对值在LSPG组均有显着的下降,两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IL-6及IL-10在LSPG里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部分入组12例,男9女3,鲍曼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白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杆菌5例。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的5例的PreG样本。所有GenG样本在门纲目科属水平均可检测到与CulG样本痰培养结果一致的物种。PreG及GenG样本的序列质量、OTU数量及物种数量在门纲目科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的Alpha多样性分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纲目科属水平铜绿假单胞菌所在物种γ-变形杆菌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中所占的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目-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及巴斯德氏菌目-巴斯德氏菌科-嗜血杆菌属及未分类杆菌属所占的百分比在GenG样本中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奈瑟菌目-奈瑟菌科-奈瑟氏菌属所占的百分比在GenG样本中则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4L是sICHAP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素。当D4L低于0.8×109/L时,患者短期预后更差。sICHAP患者第4天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普遍下降,尤以细胞毒性T细胞为着,提示sICHAP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有关。D4L减少可以作为sICHAP高危预测指标。16S rRNA能够准确的反应sICHAP患者气道内的群落结构。伴有D4L减少的sICH患者在48小时内,即可能有sICHAP的发生。

陈彦伊[10](2020)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学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寻本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药敏、转归,探究病原菌谱变化,病原菌耐药情况,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PDRP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70例次,分析其病史及临床资料、腹膜炎病原菌构成、菌谱变迁、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转归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危险因素,并按以下分组进行亚组分析:(1)按入院时间前后分组(2)按患者原发病分组(3)按培养结果菌种不同分组。结果:(1)本PD中心PDRP发病率从2010年的0.19次/(患者*年)下降至2019年的0.11次/(患者*年)。腹透液培养阳性率65.30%(111例次),其中G+菌占57.66%(64例次)、G-菌占32.43%(36例次)、真菌占9.91%(11例次)。G+菌中最多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总G+菌株的39.06%。G-菌中最多的为大肠杆菌(7.2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41%)。(2)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菌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低的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替考拉宁、头孢噻肟(0%);G-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帕尼培南、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0%)。(3)菌谱变迁提示G+菌感染和G-菌感染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真菌感染比例最低。(4)按时间分组:近5年的G+菌感染构成比较前5年的增加,P<0.05,其余菌株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近5年的患者年龄和透析龄均较前5年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与CRP水平具有组间差异(P<0.05),其余临床指标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转血透率、死亡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5)按原发病分组:慢性肾小球肾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菌株比例最高。糖尿病肾病组G-菌感染比例较其他组高,高血压肾病组G-菌感染较其他组偏低,但各组间并无明显差异(χ2=8.154,P=0.519,P>0.05)。PDRP患者年龄依次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其他继发性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病组(P=0.000,P<0.05),发病时透析龄依次为其他继发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P=0.02,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其他各组高(P=0.002,P=0.001,P<0.05);糖尿病肾病组降钙素原(PCT)水平较其他组增高(P=0.026,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患者预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7.344,P=0.435,P>0.05),其中治愈率最低的为糖尿病肾病组(75.9%),最高的为其他继发性肾病组(94.1%)。转血透率最高的也为糖尿病肾病组,达20.7%。死亡率最高的为高血压肾病组(11.1%)。(6)按培养结果分组:真菌组病人感染至入院时间较其余三组延长(P=0.045,P<0.05)。腹透液白细胞在各组中依次为G-菌组>真菌组>G+菌组>培养阴性组;G-菌组降钙素原(PCT)较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明显增高(P=0.000,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在G-菌组和真菌组较G+菌组和培养阴性组降低(P=0.002,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G-菌组及真菌组;真菌组的转血透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0,P<0.05)。(7)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将PDRP患者的各个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龄、血白细胞中性比、血清白蛋白水平、高降钙素原水平、低Kt/V、感染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G-菌感染、真菌感染是PDRP患者改血透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龄长、低蛋白血症、高降钙素原水平、真菌感染是PDRP患者改血透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PD中心PDRP患者腹透液培养阳性率65.3%,10年来病原菌谱未见明显变迁,仍然以G+菌为主,其次为G-菌,真菌比例最低,其中CNS是主要的G+菌,MRCNS较常见,需加强对患者无菌概念宣教。(2)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本中心使用的腹腔给药抗生素方案(万古霉素+三代头孢/阿米卡星)仍然可行。(3)糖尿病患者PDRP的G-菌比例高,治愈率较其他原发病患者低。(4)透析龄、血中性粒细胞比例、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降钙素原水平、低Kt/V、腹膜高转运状态、感染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G-菌感染、真菌感染是PDR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中透析龄长、低蛋白血症、高降钙素原、真菌感染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二、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乳房炎的概念
    1.2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特征及危害
    1.3 隐性乳房炎的概念与判断标准
        1.3.1 隐性乳房炎的概念
        1.3.2 隐性乳房炎的判断标准
    1.4 其他类型乳房炎的概念
        1.4.1 传染性乳房炎
        1.4.2 环境性乳房炎
    1.5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
        1.5.1 接触病原微生物感染
        1.5.1.1 无乳链球菌
        1.5.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2 环境性病原菌
        1.5.2.1 肠杆菌
        1.5.2.2 沙雷氏菌
        1.5.3 其他因素
    1.6 二元LOGISTIC回归概念
        1.6.1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概念及特征
        1.6.2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参数估计
    1.7 ROC曲线的概念
        1.7.1 ROC曲线的概念及绘制
        1.7.2 ROC曲线的主要作用
        1.7.3 ROC曲线分析的主要步骤
        1.7.4 ROC曲线的优点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江苏省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数据整理
    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牛场规模对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2 饲养方式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3 牛床垫料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4 挤奶机类型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5 挤奶机国产或进口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6 挤奶机使用年龄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7 擦拭材料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8 更换奶衬是否和原厂一致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9 牛场是否有化验室对奶牛SCC和SCS的影响
        2.3.10 每月隐性乳房炎检测次数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1 乳房炎药敏实验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2 清粪工艺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3 胎次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4 场龄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5 采样月份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6 产犊季节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7 泌乳阶段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3.18 前体细胞评分对奶牛乳中SCC和SCS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验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数据整理
        3.2.2 奶牛隐性乳房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3.2.3 奶牛隐性乳房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验证
    3.3 结果
        3.3.1 不同牛场规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tic分析
        3.3.2 不同饲养方式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3 不同牛床垫料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4 不同挤奶机类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5 挤奶机国产或进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6 挤奶机使用年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7 擦拭材料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8 更换奶衬是否和原厂一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9 牛场是否有化验室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0 隐形乳房炎检测次数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1 乳房炎药敏实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2 不同清粪工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3 不同场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4 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5 不同采样月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6 不同产犊季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7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8 不同前体细胞评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及Logisitc分析
        3.3.19 奶牛隐性乳房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3.3.20 ROC曲线的绘制
        3.3.21 奶牛隐性乳房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验证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江苏省奶牛场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调研表
攻读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主要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实验研究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SIRS诊断标准
        1.3 采集指标
        1.4 危险因素赋值
        1.5 分组
        1.6 设备与器械列表
        1.7 手术方法
        1.8 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3.1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2 抗生素的应用
        3.3 降钙素原(PCT)的应用
        3.4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2.2 研究对象
        2.3 收集与运输标本
        2.4 病原学检测方法
        2.4.1 血清学检测方法
        2.4.2 核酸测定
        2.4.3 嗜肺军团菌尿抗原测定
        2.4.4 根据文献及指南推荐,病原体检测阳性判定方法如下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
        3.1.1 肺炎支原体检测总体情况
        3.1.2 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月份及季节分布情况
        3.1.3 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地区分布情况
        3.2 肺炎衣原体
        3.2.1 肺炎衣原体检测总体情况
        3.2.2 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时间及季节分布情况
        3.2.3 肺炎衣原体检测地区分布情况
        3.3 嗜肺军团菌
        3.3.1 嗜肺军团菌检测总体情况
        3.3.2 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时间及季节分布情况
        3.3.3 嗜肺军团菌检测地区分布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6 前言
    7 研究对象与方法
        7.1 研究对象
        7.2 临床数据收集情况
        7.3 统计学分析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AECOPD患者一般情况
        8.1.1 肺炎支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
        8.1.2 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
        8.2 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1 肺炎支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2 肺炎衣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3 嗜肺军团菌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9 讨论
    10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监测方法
    四、诊断标准
    五、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六、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
    二、不同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发生率
    三、脊柱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四、多因素分析
    五、病原菌分布
    六、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讨 论

(7)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评估 ——以云南省某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经济学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广安门医院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易患因素分析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2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3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
        4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传变规律
        3. 证型归纳
        4 治法方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内容与方法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3.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
        4.2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
        4.3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证候要素的变化
        4.4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情况
        5 讨论
        5.1 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分析
        5.2 依托证素探讨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中医易患因素
        5.3 依托证素探讨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后的中医病理变化
        5.4 重视病原菌的耐药毒性
        5.5 发挥中医药优势,降低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脑出血相关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早期预测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淋巴细胞减少是自发性脑出血相关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样本采集
        1.1.2 分组定义
        1.1.3 入组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统计
    1.2 结果
        1.2.1 临床特征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因素分析
        1.2.4 评估预后
    1.3 讨论
        1.3.1 D4L是自发性脑出血相关肺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1.3.2 脑出血患者第四天淋巴细胞下降可能与神经损伤后淋巴细胞再分布或者免疫抑制有关
        1.3.3 局限性分析
    1.4 小结
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肺感染关系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分组定义
        2.1.3 入组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6 实验过程
        2.1.7 统计
    2.2 结果
        2.2.1 临床特征
        2.2.2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
        2.2.3 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析
    2.3 讨论
        2.3.1 sICHAP/SAP不等同于HAP,sICHAP发生早,使sICH患者早期即存在“营养危机”
        2.3.2 发生sICHAP的患者D4L减少,可能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老话题
        2.3.3 脑出血后肺感染组IL-6、IL-10升高
    2.4 小结
三、脑出血早期淋巴细胞减少后气道微生态变化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组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本研究痰液标本要求
        3.1.5 样本采集
        3.1.6 传统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诊断技术
        3.1.7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3.1.8 OTU聚类
        3.1.9 物种多样性分析
        3.1.10 群落结构分析
        3.1.11 群落功能基因预测
        3.1.12 统计
    3.2 结果
        3.2.1 临床基本信息
        3.2.2 样本质量
        3.2.3 物种多样性分析
        3.2.4 群落结构分析
        3.2.5 群落功能基因预测
    3.3 讨论
        3.3.1 16S rRNA基因测序可检测到常规痰培养得到的“致病菌”,sICH早期即可能存在sICHAP
        3.3.2 痰培养得到的“致病菌”可能不是真正的病原体
        3.3.3 sICHAP多发生在sICH的早期,D4L减少可能为致病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后颅内外炎症反应及对脑出血相关肺炎的影响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学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采集内容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采集内容
    1.2 相关定义
        1.2.1 腹膜炎诊断标准及治疗
        1.2.2 转归
    1.3 分组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2.2 腹腔感染病原菌菌谱变迁
        2.2.1 腹透液培养病原菌菌种构成比
        2.2.2 病原菌菌谱变迁情况
    2.3 药敏试验结果
    2.4 PDRP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的相关比较
    2.5 PDRP患者按原发病分组的相关比较
    2.6 PDRP患者按培养结果分组的相关比较
    2.7 影响PDR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估[D]. 张强. 扬州大学, 2021
  • [2]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佘剑雄.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分析[D]. 熊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D]. 封辰叶.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5]我国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分析[J]. 杨媛洁,郭莹,陈相宏,乔莉娜.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07)
  • [6]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南玲,刘丁.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07)
  • [7]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评估 ——以云南省某公立医院为例[D]. 杨琰茗.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广安门医院ICU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中医易患因素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 张胜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脑出血相关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早期预测意义[D]. 安硕.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学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D]. 陈彦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