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的起源、意义与教育理念

程序教学的起源、意义与教育理念

一、方案教学的由来、涵义及其教育信念(论文文献综述)

孙泽文[1](2021)在《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是五大领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比以往以科学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以探究为手段的科学教育活动,《指南》中对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则赋予了“探究”更全面的意义,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运用适宜的教育形式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是必然要求。本研究缘起于四方面: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其次,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第三,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建构;最后是研究者个人的旨趣。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从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以及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所需支持四方面展开,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二是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未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三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第二部分研究准备。主要包括行动研究的准备以及行动研究设计。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与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初步确立了行动方案。第三部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与分析。主要包括了行动研究的概述以及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历程。在每一轮活动实施过程中,分别包含活动设计依据、行动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总结与反思五部分。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基于整个行动实施过程,研究者得出五点研究结论: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基于整个行动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吴雨姗[2](2021)在《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国家政策的导向、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律动、歌唱、器乐等学习中蕴含了众多社会学习的契机,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融合了其他领域的经验,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具有整合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在于探讨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教师在主题背景下开展音乐活动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相关策略。因此,笔者在上海市H幼儿园中,选取了两个中班共64名幼儿,对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有以音乐为教育手段开展的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访谈法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选取了四个主题设计与实施了音乐活动。再采用《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对实验组幼儿与对照组幼儿的社会性进行前测,之后对实验组幼儿实施促进社会性发展的整合音乐活动课例,且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完善活动课例,与此同时,对照组幼儿则进行常规的音乐活动。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再次进行社会性能力的测量,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进而验证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开展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从音乐活动中素材的选取与设计、教学的实施与扩展和教师的育人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建议。

代佳奥[3](2021)在《幼儿教师开展项目活动的现状调查》文中指出

宋青梅[4](2021)在《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K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生活的动态表象,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岁月的洗礼中,形成了极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传统民族象征。传统节日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立德树人理念。传统节日与增强民族意识、增进社会关系和畅想美好末来有着密切联系。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实施传统节日教育的最佳路径,幼儿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一文化宝藏,运用主题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将二者结合既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幼儿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落实幼儿园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研究以传统节日为视角,深入探寻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独特教育优势。选取K市6所一级示范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实践探寻。通过对K市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教育现状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具体阐述了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设计,在搜集学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己有研究进行内涵与价值等方面的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对传统节日与主题活动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分别从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幼儿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完善幼儿园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独特教育价值。第三部分:分析了K市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现状。从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概况以及资源的准备、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情况、评价反思情况和家园合作方面分析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教育的开展现状。第四部分:揭示了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存在的现实教育困境。主要探寻了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在目标、内容和评价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提升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改善策略。主要包括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完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内容和提高家长教育的参与度。

唐婷婷[5](2021)在《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念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教师评价标准,强调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教育信念是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念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影响教育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学生信念、教学信念和教师角色信念。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研究能丰富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信念的相关理论,为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生态文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发展提出教育建议。本研究在5个城市,7所培智学校中选取190名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5名教师为访谈对象,2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应用自编《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访谈提纲》《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个案分析表》为研究工具,对培智学校教师学生信念、教师角色信念、教学信念进行研究,对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整体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探讨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关系、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是生态环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具有个人特点等相关问题。本研究得出结论: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总体表现良好,教学信念表现最好,教师角色信念和学生信念次之;培智学校中年教师教学信念水平最高,随着特教教龄的增长,教师教学信念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教育信念水平高;教师职业素质、教育经历是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教育建议:创造有利于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社会支持条件;构建积极向上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校园环境;重视教育经历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建构与培养;注重自我发展对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优化与重构。

张彤彤[6](2021)在《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M幼儿园某中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陈蓉蓉[7](2020)在《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分析 ——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知识转型之中:一方面,传统占垄断地位的大学封闭式知识生产发生根本动摇,认知语境中的知识生产向应用情境中的知识生产转化,高等教育市场化、知识生产的方式倒逼着大学改革;另一方面,作为承担大众化任务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却面临“同质化”发展难题,毕业生结构性失业、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明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提出将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一场转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实际上,政府主导的这场改革在应用型高校场域中成效甚微,这其中有些是组织层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教师层面的缘故。深化应用型大学的理解和信念是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过滤器”,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影响整个制度转型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化应用型大学改革的痛点和重点所在。因此,关注一线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相应的教师行为,是当下研究应用型大学转型问题的关键课题。本研究尝试对A市某两所应用型大学共14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用分析工具Nvivo软件对收集到的近8.5万字语料库进行解构,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的三级编码方式,按照“产生因素——教育信念——约束因素——行动策略——结果”为逻辑思路,构建出“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实践”的生成路径和现实图景的扎根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1.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产生的因素主要由工作经历、留学与培训、身边教师的影响、内省反思及宗教信仰构成;2.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系统有三大维度,其中学术职业信念占据核心地位,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师生信念被相对削弱;3.牵制教育信念,影响策略形成的约束性因素有制度环境和个人情境。其中制度环境包括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制度;个人情境有同侪压力、家庭因素和职业瓶颈;4.在约束因素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张力中,教师通常采取妥协、求和、坚守的行动策略以缓解二者矛盾;5.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成与践行最终产生不同水平的信念认同和职业认同的结果。本研究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借鉴教育信念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信念的形成与实践的视角探讨教师的教育信念。研究认为,教育信念是在环境互动中不断建构和确认的,因此对教育信念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现状分析,对教师信念的动态发展和践行具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动态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展研究的范围。另外,本研究发现以学术职业信念为核心的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在实践中,常受到制度环境和个人情境的牵扯,使之无法与行动策略保持一致,出现了教育信念与行动策略相互缠绕的复杂变式。但正是由于教师教育信念在实践中不断被质疑、确认,最终推动了教师的信念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多样化形态。

倪印堂[8](2020)在《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关于师生角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管理、教育评价、学生学习等相关教育因素中,且内隐于教师意识中的本人坚信不疑的观点,其范围涉及到教师的教育实践经历及生活经验,并且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对教师的实践行为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影响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教育信念作为教师专业化的组成要素,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相关。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有助于教师反省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而带来教学实践的改进。乡村小学教师是我国乡村教育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为此,本研究抽取了漳州市二十所乡村小学,并对其中350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抽取其中10位教师进行访谈,调研了漳州市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通过对回收问卷信息的数据化分析,探究了影响教师教育信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根据教师教育信念问卷中教师教育信念得分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与教师教育信念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的情况,结合访谈调查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漳州市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念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在教育信念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师范专业、高学历背景的教师教育信念更加坚定;(3)任教前10年内是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关键期;(4)性别、婚姻状态、工资待遇在小学教师教育信念上不存在显着影响;(5)声望与期待、学校环境、家人支持等外在因素与教师教育信念具有显着差异的关系,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外在助力,坚定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根据数据的分析,结合访谈成果,提出以下坚定教师教育信念的策略:(1)在职前教师培养阶段,高校师范院校应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发展;(2)教师工作后,教师所处乡村学校要抓住教育信念发展关键期,帮助教师调整教育信念;(3)乡村学校要利用多种方式,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同时经常开展教职工家属联谊活动,为教师赢得来自学生家长、自身家人的外界支持,同时,乡村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4)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坚定自身教育信念。

岳立慧[9](2020)在《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 ——以临沂市L幼儿园小班海洋动物主题为例》文中指出主题性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园中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主题性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积极主动的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线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如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选取适宜的主题活动,并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融合?为探究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L幼儿园某小班为研究对象,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研究。选取海洋动物主题性区域活动,通过对L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问题诊断,设计活动方案、实施行动、反思与调整,以探讨主题性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式。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的绪论,主要分析了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及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L幼儿园的成就、合作者的教学履历及本次研究班级幼儿的年龄和性别;介绍了如何具体进行行动研究。第三部分为研究的准备,主要查找和分析了L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确定研究主题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总目标、确定活动开展的环节。第四部分为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依据海洋动物的选取,主要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依据幼儿兴趣,单个认识海洋动物;第二轮加强家园合作,满足幼儿对活动拓展的需要;第三轮主要是幼儿主动获取和表达海洋动物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经验。第五部分为研究的讨论与反思,包括研究成效、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成效:一是幼儿获得主题经验的积累,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形成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获得了整体性的发展。二是教师认识到本研究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获取了行动研究的经验,提升了专业素养。三是班级工作方面,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增强了家园合作。四是研究者积累了实践经验,加深了对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理解。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形式是区域与主题的紧密结合,主要的结合方式有:区域探索、集体认知、集体区域活动、自由区域活动、分享交流区域活动;二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需制定科学适宜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的选取依据幼儿的活动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具体活动设计中,目标设计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及活动目标。环节的设计将区域与主题紧密结合;活动的反思依据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调整措施;三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质是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让幼儿在整合性的主题情境中,通过区域活动,获得多方面的整体性发展。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较多地关注海洋动物主题性区域活动,对其余内容的区域活动有所忽视;因研究对象为小班幼儿,活动前期对幼儿的放手程度不够。

曹倩[10](2020)在《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面临不断增多的校园欺凌、恶意攀比、破坏社会秩序等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我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加强学生品格教育的迫切性日益提升。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品格教育的最佳阵地。然而,当前品格教育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介绍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缺乏开展本土的品格课程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尝试通过个案研究探寻小学阶段品格课程研制的一般模式和策略,以此发挥品格课程的最大育人价值。围绕“如何进行品格课程研制”这一研究问题,研究将品格课程研制过程划分为制定课程目标、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制定实施路径和设计课程评价这四个阶段,以F小学为工具性个案,主要采用访谈法、实物收集法,共收集51份相关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与类属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索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现实样态即目标维度、内容、实施路径、评价机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来小学品格课程研制提供方向。研究发现,F小学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品格课程研制模式,具体包括:从基本内容、特征、作用、地位五个维度来理解品格教育理念;从“面向自我、面向面向他人、社会”三个层面观照品格课程目标;以“构建专业化课程、创设学校文化、打造家校合作平台”作为主要实施路径,其中课程的整合与活动化建设是突出亮点;以评价表为载体,评价的主体和形式多元化。而在品格课程研制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参与者三个方面。品格课程的研制需要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合力,在整个课程研制过程中,学校文化起到统领作用。因此,我们为做好小学品格课程研制工作提出几点启示与建议:一是“塑魂”,凝聚学校文化,立足核心育人理念,研制有“灵魂”的品格课程体系;二是“反省”,梳理学生经验,在课程实施中动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确保品格课程研制的连续性。

二、方案教学的由来、涵义及其教育信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方案教学的由来、涵义及其教育信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
        2.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
        3.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积极建构
        4.研究者个人的旨趣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及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四)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杜威、克伯屈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1.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
        2.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
        3.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
        4.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及所需支持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
        2.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
        3.教师科学专业知识的缺乏
三、行动研究的准备与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
        1.研究园所的选择
        2.研究对象的确定
        3.参与研究的合作教师
        4.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行动研究的设计
        1.行动方案的初步确立
        2.行动研究的过程
四、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分析
    (一)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概述
    (二)第一次行动实施——《秋之月》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一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三)第二次行动实施——《神奇的雨水》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二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四)第三次行动实施——《蚂蚁》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三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五)行动实施结果的讨论
        1.活动主题的选择由“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与教师共同决定”
        2.活动的实施过程从“幼儿跟随教师”走向“教师辅助幼儿”
        3.活动内容从“专一”到“整合”
        4.活动评价的形式趋向多元化
五、研究的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1.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
        2.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3.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4.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5.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教育建议
        1.读懂幼儿的探究需要和探索意愿,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
        2.发挥环境作为“第三教师”的积极作用,促使幼儿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
        3.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4.教师应努力提升其科学素养,为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音乐活动的适宜性
        (三)主题背景下课程综合育人的优势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主题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
        (三)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园主题背景教育活动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四、总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一)音乐社会学
        (二)音乐教育学
    二、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性
        (一)音乐活动中体现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幼儿关爱家人情感的培养
        (二)音乐活动中丰富的感官性感受与表现有利于幼儿发展自我概念
        (三)音乐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社会性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同伴交往
        (四)音乐活动中携带的秩序感有助于养成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四章 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二、活动实施
        (一)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关爱家人——主题背景《我爱我家》
        (二)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我概念——主题背景《身体的秘密》
        (三)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主题背景《在秋天里》
        (四)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主题背景《我在马路边》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前测结果分析
    二、实验组幼儿社会性发展前测、后测结果分析
    三、对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前测、后测结果分析
    四、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后测结果分析
第六章 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一、素材的选取和设计
        (一)着眼于音乐活动的特点,选取活动素材
        (二)结合主题背景,活动设计应关注社会性发展目标
        (三)从日常出发,注重一日生活的渗透作用
    二、教学的实施与扩展
        (一)灵活变化教学方式,多角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建立活动常规,促使活动有序进行
        (三)完善课程评价,及时改进调整课程
        (四)家园沟通密切,共同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三、加强教师音乐育人的意识
        (一)转变观念,关注音乐活动的价值
        (二)保持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3-6 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4)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K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传统节日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节日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形式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
        1.关于传统节日内涵的研究
        2.关于传统节日价值的研究
        3.关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
        1.关于主题活动内涵的研究
        2.关于主题活动特点的研究
        3.关于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三)关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问卷法
第一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教育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传统节日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
    二、理论基础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二)维果斯基的学习建构理论
        (三)斯普朗格的文化教育学理论
    三、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一)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二)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三)丰富和完善幼儿园教学资源
第二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认识与态度
        (一)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认识
        (二)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态度
    二、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现状
        (一)主题活动资源准备现状
        (二)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现状
        (三)主题活动内容选择现状
        (四)主题活动组织实施现状
        (五)主题活动评价反思现状
    三、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家园合作现状
第三章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开展活动意识不强烈
    二、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效果不佳
        (一)活动资源的准备不充分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不明确
        (三)主题活动的内容不全面
        (四)主题活动的实施不系统
        (五)主题活动的评价单一化
    三、家长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到位
第四章 提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开展专业培训,完善培训机制
        (二)阅读相关文献,丰富教育素材
    二、丰富幼儿节日体验,完善主题活动内容
        (一)遵循传统节日价值指向,确定教学目标
        (二)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设计教学内容
        (三)依据传统节日多元特点,完善教学过程
        (四)采取灵活性评价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三、强化家园合作关系,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一)幼儿教师主动沟通,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二)园方增设合作渠道,强化家园关系
        (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生态文化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四)概念界定
        1.培智学校
        2.培智学校教师
        3.信念
        4.教育信念
    (五)以往研究
        1.教师教育信念理论研究
        2.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研究
        3.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调查对象
        2.访谈对象
        3.个案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访谈法
        3.个案研究法
    (三)研究工具
        1.《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访谈提纲》
        3.《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个案分析表》
    (四)研究过程
        1.收集材料
        2.编制工具
        3.实施研究
        4.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1.《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信度分析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效度分析
    (二)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现状分析
        1.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整体现状分析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各维度状况分析
    (三)不同群体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差异分析
        1.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年龄差异分析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学历差异分析
        3.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专业背景差异分析
        4.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特教教龄差异分析
        5.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职称差异分析
    (四)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与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关系分析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五)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个案分析
        1.个案的基本情况
        2.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个案分析
四、讨论
    (一)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关系
    (二)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是生态环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具有个人特点
五、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教育建议
        1.创造有利于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社会支持条件
        2.构建积极向上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校园环境
        3.重视教育经历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建构与培养
        4.注重自我发展对教师教育信念的优化与重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调查表
附录二 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教育信念个案分析提纲
致谢

(7)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分析 ——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大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教师成为问题关键
        3.教育信念是影响教师行为与大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教育信念的相关研究
        2.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的相关研究
        3.已有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
        1.应用型大学教师
        2.教育信念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1.扎根理论
        2.访谈法
    (四)调查对象
    (五)研究伦理
        1.知情同意书
        2.保密原则
        3.互惠原则
    (六)研究信效度
二、编码分析
    (一)开放编码
    (二)主轴编码
    (三)选择编码
    (四)编码图示
    (五)理论模型
三、应用型大学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实践
    (一)教师教育信念的来源
        1.身边教师影响
        2.留学与培训
        3.工作经历
        4.内省反思
        5.宗教信仰
    (二)教育信念的内容与结构
        1.游离的学术职业信念:徘徊于“应用型”—“研究型”之间
        2.处于纠结中的教学信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争锋
        3.被弱化的师生观:“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还是互为主体?
    (三)践行教育信念的约束因素
        1.制度环境
        2.个人情境
    (四)行动策略:内与外的角力
        1.内:教育信念的影响
        2.外:约束因素的牵制
        3.行动策略
    (五)发展结果:产生认同
        1.信念认同
        2.职业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应用型大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理论依据:基于教师个体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
        (二)政策依据: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需要
        (三)现实依据: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小学教师
        (二)信念和教育信念
        (三)教师专业素质
    四、文献综述
        (一)理论领域内的教育信念研究
        (二)实践领域内的教育信念研究
        (三)现有研究不足与新展望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问卷对象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抽取
    二、问卷编制与数据处理
        (一)教育信念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二)教育信念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三)数据处理
    三、访谈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编制访谈提纲
        (二)访谈实施过程
        (三)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分析
第三章 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总体状况
    二、不同变量对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
        (一)性别
        (二)年龄
        (三)学历
        (四)从教时间
        (五)婚姻状况
        (六)专业类型
        (七)工资收入
    三、影响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因素
        (一)职业声望期待对教育信念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对教育信念的影响
        (三)家人支持与教育信念之间的关系
        (四)个人受教经历与教育信念的关系
        (五)教师教学经历与教育信念的关系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一)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
        (二)专业和高学历背景的教师教育信念更加坚定
        (三)任教10年之内是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关键期
        (四)性别、婚姻状态、工资等对教育信念影响不显着
        (五)坚定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需要外在助力
    二、研究启示
        (一)师范教育期间必须强化教师专业的教育信念培养
        (二)乡村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教育信念的发展
        (三)教师自身要善于反思实践坚定自身教育信念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学术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四、外文文献类
附录1 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调查问卷
附录2 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3 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 ——以临沂市L幼儿园小班海洋动物主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1.1.2 主题性区域活动在实施中存在问题
        1.1.3 改进研究者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主题活动
        1.3.2 区域活动
        1.3.3 主题性区域活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4.3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现场
        2.1.1 研究场所
        2.1.2 研究对象
        2.1.3 合作者
        2.1.4 研究者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2.2.3 研究方法与资料整理
        2.2.4 研究流程
第三章 研究准备
    3.1 现状诊断
        3.1.1 L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状况
        3.1.2 L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状况
        3.1.3 L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状况
        3.1.4 问题分析
    3.2 制定行动方案
        3.2.1 确定海洋动物主题
        3.2.2 确定主题性区域活动总目标
        3.2.3 确定活动的开展环节
第四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4.1 第一轮“单个认识海洋动物”
        4.1.1 制定行动计划
        4.1.2 第一次行动实施
        4.1.3 第一次行动成效与问题
        4.1.4 第二次行动实施
        4.1.5 第一轮行动阶段成效与反思
    4.2 第二轮“家园共育,深入探索”
        4.2.1 制定行动计划
        4.2.2 实施行动
        4.2.3 第二轮行动成效与反思
    4.3 第三轮“自主获取与表达”
        4.3.1 制定计划
        4.3.2 第一次活动实施
        4.3.3 第一次实施反思与调整
        4.3.4 第二次活动实施
        4.3.5 第三轮行动阶段成效和反思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反思
    5.1 研究成效
        5.1.1 幼儿的变化
        5.1.2 合作者的变化
        5.1.3 班级工作的变化
        5.1.4 研究者的变化
    5.2 研究结论
        5.2.1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形式是区域与主题的紧密结合
        5.2.2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需制定科学适宜的活动方案
        5.2.3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质是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5.3 研究反思
        5.3.1 研究内容的反思
        5.3.2 研究形式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观察记录表
    附录二:教学研讨记录表
    附录三:访谈记录
    附录四:反思日志
    附录五:单个海洋动物主题性区域活动方案设计
致谢

(10)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追溯:理解品格教育
        1.1.2 政策引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1.1.3 社会呼吁:品格教育联盟的“成都经验”
        1.1.4 现实之忧: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的攀升
    1.2 研究目的
    1.3 关键概念
        1.3.1 品格
        1.3.2 品格教育
        1.3.3 品格课程
        1.3.4 课程研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品格课程目的的研究
    2.2 关于品格课程内容的研究
    2.3 关于品格课程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的研究
        2.3.1 品格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2.3.2 品格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3.3 品格课程实施方法研究
    2.4 关于品格课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2.4.1 评价原则和依据研究
        2.4.2 评价策略与方式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3.2 研究取向与研究策略的选择
    3.3 研究方法的选择
        3.3.1 个案的描述与选取
        3.3.2 资料收集的方法与过程
        3.3.3 资料的整理与编码
    3.4 研究的质量评价
    3.5 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4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现实样态
    4.1 F小学品格课程理念框架的构建
        4.1.1 F小学品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4.1.2 F小学品格教育的主要特征
        4.1.3 F小学品格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4.1.4 F小学品格教育的定位
    4.2 F小学品格课程目标的确定
        4.2.1 .品格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4.2.2 品格课程目标的观照维度
    4.3 F小学品格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3.1 品格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4.3.2 品格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排列
    4.4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路径与策略的决策
        4.4.1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路径的决策
        4.4.2 F小学品格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
        4.4.3 品格课程实施方法的选择
    4.5 F小学品格课程评价的制定
        4.5.1 品格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4.5.2 品格课程评价的主要载体:评价表
        4.5.3 品格课程评价的具体方式
5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品格课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5.1.1 课程文本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2 课程实施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3 课程研制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
    5.2 品格课程研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课程文本的参照与选择:品格课程研制的基础
        5.2.2 社会文化:品格课程研制的风向标
        5.2.3 家庭教育:品格课程研制的助推器
        5.2.4 学校文化:品格课程研制的营养液
        5.2.5 教师课程能力:品格课程研制的舵手
        5.2.6 学生成长:品格课程研制的旨归
6 结论与启示
    6.1 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基本样式
    6.2 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启示与建议
        6.2.1 启示:塑魂——基于核心理念规划品格课程
        6.2.2 建议:反省——梳理学生经验,把握课程连续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请函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记录(节选)
    附录4 调研日记(节选)
    附录5 课程文本资料(节选)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方案教学的由来、涵义及其教育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D]. 孙泽文. 大理大学, 2021(08)
  • [2]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 吴雨姗.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幼儿教师开展项目活动的现状调查[D]. 代佳奥.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以K市为例[D]. 宋青梅. 喀什大学, 2021(07)
  • [5]培智学校教师教育信念与影响因素研究[D]. 唐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M幼儿园某中班为例[D]. 张彤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分析 ——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 陈蓉蓉.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8]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倪印堂.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 ——以临沂市L幼儿园小班海洋动物主题为例[D]. 岳立慧. 河北大学, 2020(08)
  • [10]F小学品格课程研制的个案研究[D]. 曹倩.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程序教学的起源、意义与教育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