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重力仪研究最新进展

绝对重力仪研究最新进展

一、绝对重力仪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1)在《重力测量的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高精度绝对测量,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监测等相关地球物理科学问题,也可以用来获悉地球矿产资源分布和对飞行器进行导航与制导等。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绝对重力测量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着最终的测量结果,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固体潮汐、海洋潮汐、大气、水文、电磁场、温度等。为了保证绝对重力测量的精度,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背景环境的影响,并对背景环境进行科学分析。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潮汐、大气、水文、地球自转、电磁场、温度、重力垂直梯度等环境因素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机理,采用理论模型、数字仿真和实际测量检验等方法对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化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采用格林函数法计算大气对重力测量的影响。计算了大气重力格林函数,分析了不同温度模型、地面温度、干湿度、台站高程、周边地形对重力的影响,并首次讨论了台站湿度对比气体常数取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湿度条件(40%-80%)造成的重力变化约0.1μGal左右,认为比气体常数的取值对结果没有影响。本文构建基于台站实际的格林函数求解式,通过格林函数法计算台站0.5°范围内大气变化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在10μGal以内。气压变化与大气对重力的影响呈负相关,由大气和大气重力影响经线性回归计算出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为-0.3826μGal/h Pa,与采用时间域、频率域导纳值方法得出的导纳值均值-0.3μGal/h Pa相差0.08μGal/h Pa,台站气压变化不超过10 h Pa时,由此造成的大气影响误差在1μGal以内,基本满足绝对重力测量精度需求。整个水文系统包含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前人只对地下水或土壤等单个水文因素对重力测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首次就整个水文系统对重力测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利用武汉地区超导重力仪2013年至2015年重力残差数据检验模拟计算结果。模拟计算整个水文系统的影响与实测重力残差长期变化存在1μGal的差别,证明了模拟计算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重力测量影响较大的潜水和土壤水,在利用各期绝对重力测量值进行地球动力学等研究时需要扣除它们的影响。地球自转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包含极移、日长变化和科里奥利力。关于它们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根据相应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极移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需要考虑,日长变化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误差传递的角度考虑了极移改正公式中潮汐因子、台站经纬度、地球半径、自转速率的参数取值误差对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潮汐因子取1.16或1.18时重力影响存在0.1μGal的误差,台站经纬度1°的误差时重力影响存在0.01μGal的误差,地球半径存在8 km的误差时重力影响存在0.01μGal的误差,自转速率存在10-8rad/s的误差时重力影响存在0.1μGal误差,存在上述参数取值误差时极移改正也基本满足绝对重力测量精度需求。讨论了变化磁场和静电场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给出了变化磁场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机理和影响量级,磁场变化时会对重力测量产生影响,而静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讨论了实际环境中(高压输电线路下)存在变化磁场时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对我国220-1000 k V超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区域磁场变化数据进行统计,输电线路下的磁场梯度最大约0.5μT/m,变电站磁场梯度若为5 0μT/m,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不超过0.2μGal。考虑了温度变化对重力测量的影响,给出了温度变化对激光波长、温度变化对真空度,进而对重力测量的影响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在北京白家疃实验室进行了温度变化对激光波长、温度变化对真空度的实验,得到了以下新的认识:温度从20℃升至30℃时,因激光波长变化使重力观测值增加6.2μGal,比理论计算结果(2.8μGal)偏大,温度变化与重力变化呈线性趋势;温度从25升至35℃即增高10℃时,因真空度变化使重力值减小10μGal;比理论计算10℃的温度变化产生3μGal重力变化偏大,且重力变化与温度变化基本呈线性变化。针对利用重力垂直梯度值进行不同类型绝对重力仪高度改正的精度问题,本文开展了不同点位、不同高度实际测量重力梯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利用实际重力垂直梯度值进行高度改正。除此之外,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高度梯度结果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50 cm高差的归算差值最大约2.5μGal,影响绝对重力高度改正精度,在重力观测中需要测量不同高度处的重力垂直梯度值进行高度归算。通过对白家疃实验室不同点位垂直梯度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还需要考虑重力水平梯度的影响。

粟多武,吴书清,李春剑,吉望西,徐进义,王启宇,冯金扬,胡若,牟丽爽[2](2021)在《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的初步建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力加速度的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计量科学和防震减灾等基础研究领域,还体现在压力、测力、衡器和大地测量等专业的实际应用领域。2016—202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实施了"重力计量专题服务"项目,项目组远赴西藏、新疆和香港等地区,顺利完成了50余个站点重力加速度的量值传递,初步建立了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以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

孙和平,孙文科,申文斌,申重阳,祝意青,付广裕,吴书清,崔小明,陈晓东[3](2021)在《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研究进展——2020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基础测绘、灾害监测、资源勘探、地表圈层耦合作用和航空航天等方面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重力场观测技术的不断革新,重力测量以及相应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重力场专题报告(包括42个口头报告和10个张贴报告)就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展示。基于年会重力场专题报告内容,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马险[4](2021)在《三峡库区高精度库水模型构建及其重力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30 m的蓄水波动改变了区域水质量平衡,并影响了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循环与地表负荷条件。针对三峡库区不同尺度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模拟与观测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区域陆地水时空演化规律,为识别与区分陆地水分量与水文要素信息提供重要的校正资料。本文以三峡库区蓄水过程的水文与地球物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利用高精度实时蓄水模型,并基于复杂形体正演方法以及负荷弹性理论对地表动力学响应进行精细模拟,并将其作为模型预测数据与地表时变重力数据进行对比与综合分析,为研究地下水渗透分布特征与诱发断层、滑坡体活动及地震等环境效应的关系提供资料和参考。水文模型是估算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方法,构建高精度动态蓄水模型是精细刻画巨大水体运移的时空特征,以及模拟由此激发区域重力场、形变场及应力场变化的必要基础资料。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可以记录详细的动态水体信息。本文联合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数字高程以及坝前实时水位等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与最优阈值分割的方法,准确提取得到了三峡库首区最低与最高蓄水期间的边界分布信息。根据不同尺度的研究目标,构建不同的陆地水模型,可以从不同层面上监测三峡库区的水储量变化。针对库区大尺度陆地水变化,本文基于SRTM-DEM数据构建了不同蓄水水位下的水负荷模型,模型反映了库区库水的总水量变化。针对库首区(宜昌秭归县-恩施巴东县)小尺度研究区,基于GF-1卫星影像构建了高精度动态蓄水模型(淹没面积动态变化),准确模拟了库区高低水位试验性蓄水期间库水的动态变化。然后,根据复杂形体的高精度正演模拟方法,计算了库区不同蓄水阶段所引起的引力效应理论值。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多层平板蓄水模型,该方法在大区域计算动态蓄水模型的高分辨率重力与负荷效应时,能够很好的体现计算效率与模拟精度。三峡库区开展的流动绝对重力观测和台站连续重力观测是研究库水与库区地壳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围绕三峡库区蓄水过程中的水位变化,本文通过A10绝对重力仪与g Phone连续重力仪在三峡库区历年的重力监测数据,处理得到了反映区域重力场变化的重力残差,并结合地表水文、气象台站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分析了三峡库区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主要是周期性蓄水影响)。结果表明,水体质量变化主要影响库岸1 km范围的重力场,最大幅值可达几百微伽(1μGal=10-8 m/s2),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显示出高度一致性。校正后的A10绝对重力剩余残差与g Phone剩余重力残差,主要是由区域蒸散水体质量变化导致。本文构建的不同尺度蓄水模型以及负荷响应模拟结果,能够有效区分三峡工程驱动下的库区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布以及由此激发的地表负荷响应,对全面跟踪局部及区域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粟多武,吉望西,胡刚,塔依尔·斯拉甫力,潘英,黄云鹏,蔡勤,徐进义,李春剑[5](202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部门的重力计量》文中提出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和我院援疆工作的具体安排和部署,由"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共享平台项目"支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合作实施了"重力计量专题服务"项目。项目组在2019年6月26日至2019年7月12日期间,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NIM3A绝对重力仪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计量机构准确传递了重力加速度量值,确保了新疆这四个计量机构所在地区力值和压力量值的准确可靠。

章欢开,颜树华,朱凌晓,张旭,李期学[6](2020)在《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精密测量与系统误差》文中指出高精度重力加速度测量在地质勘探、惯性导航、地球物理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冷原子干涉重力仪是近二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量子测量仪器,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而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步从实验室研究向实用化仪器发展。目前,实验室内的高精度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测量精度已达10-12 g量级,性能媲美经典绝对重力仪的商用产品也已出现。介绍了基于原子干涉技术的绝对重力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综述国内外各研究组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限制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测量精度的几种主要系统误差,以及对这些系统误差的抑制和评估方法。

谢宏泰[7](2020)在《可移动原子重力仪的研制和系统误差处理》文中研究说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是随着位置和时间变化的,其高精度的实时实地测量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上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在重力传感器上,原子干涉型绝对重力仪有着高灵敏度和稳定度,以及可以长时间高频率地连续测量的优点,是集标定绝对重力值和监测相对重力变化功能于一身重力仪,有着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趋势。但同时也需要对原子重力仪小型化、集成化和可移动化,并且做好系统误差的评估工作以及与其他绝对重力仪比对以提高和验证原子重力仪测量g值的精度,这也是本论文的工作重点。本文首先综述了精密测量重力的意义和国内外的各类重力仪特别是可移动原子重力仪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原子重力仪所涉及的激光冷却原子、拉曼受激跃迁和实现原子干涉的理论基础,以及提取g值和评估噪声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的两代可移动原子重力仪USTC-AG01(02)和USTC-AG11(12)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在真空系统上,采用了内嵌焊接光学窗口的设计,探测区中心点光源的荧光收集效率可达39%。直角反射的结构使得探头光路系统更为紧凑,其中探测系统采用了菲涅尔透镜,在结构简单小巧的前提下,单个原子态的原子荧光收集效率达到了 12.8%。拉曼干涉的偏置磁场的不均匀度也做到了 0.3%以下。除去减震系统,AG11(12)探头的外尺寸仅为0.3×0.3×0.65 m3,基本达到了小型化的要求。2019年1月,AG02和AG12两台原子重力仪经过1300 km的运输,抵达中国计量院昌平院区。在当地快速恢复工作状态后,测量g值的灵敏度分别为35.5 μGal/(?)和42.5 μGal/(?),积分时间2000 s后的稳定度分别达到了0.8 μGal和1.3 μGal,而各项噪声的贡献也分别被计算出来。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们的原子重力仪的可移动性和鲁棒性。为提高和验证以上两台原子重力仪的精度,在中国计量院进行g值测量时,拉曼扫频速率正负交替以实时消除波矢无关项,并作了分析。配合自制的拉曼光倾角调节装置,使用多轮迭代的调节方法消除了入射和反射光倾角交叉项使得拉曼光与重力的方向重合,并对倾角漂移作出g值补偿。在多个拉比频率下测量g值并作出线性拟合,评估了两台重力仪的双光子系统误差。探头在对立的摆向下测g,差分消除了科里奥里力带来的系统误差。利用有限元分析和路径积分精确计算了自吸引效应对测量g值的影响。同样通过路径积分,精确计算了g值测量的有效高度,并与采用近似公式计算有效高度进行比较,显着减小了其误差。AG02和AG12的g值测量结果在减去各自的总的系统误差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偏置后,与型号为NIM-3A的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所测量的参考值进行比对,相差分别为3.7(15.2)μGal和-12.5(15.4)μGal,均达到了等效一致的结果。

邹嘉盛[8](2020)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力辅助惯性导航技术利用海洋重力场空间分布特性,对以惯性导航为主体的水下导航进行修正,实现高精度导航,拥有高自主性、高隐蔽性、无源性、抗干扰性等特点。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系统分为三部分,即惯性导航系统的位置、航距、航向信息的输出子系统;海洋重力场异常图及航行过程中重力数据的实时采集子系统;重力异常图与惯性数据的融合匹配子系统。其中,匹配算法是一项关键技术亟需重点研究。目前匹配算法的实际应用仍以基于相关分析的相关极值算法、迭代最近等值线算法,桑迪亚算法为主,这些算法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具备了匹配的高精度性和时效性,但是重力异常背景场的适应性存在不足,对背景场的特征性具有较高要求,无法实现大范围的重力匹配惯性导航。本文结合目前已有传统算法,分析其算法原理,优缺点,对不同算法在多种海洋重力场背景中的适应性进行对比,提出了新的结合两种特征算法相互补的方法,提高TERCOM算法精度,研究了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在实现重力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的误匹配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借助惯导短期内高精度特点,增加约束条件,实现对概率神经网络算法提升的可行性。本文引入由鸟群捕食行为演变而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潜艇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新算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了TERCOM与ICCP融合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分析两种算法对惯导数据和重力数据的适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两者相结合的匹配导航算法,该算法在已有改进算法的基础上,对惯性导航提供的采样间隔航距以及ICCP匹配航距和改进TERCOM匹配航距进行联合对比分析,设置限差,搜索出TERCOM匹配误差较大点,并用ICCP对应匹配点进行替换,反复搜索替换,最终生成由两者算法结合的新匹配轨迹。2.分析概率神经网络算法特点,通过计算待匹配轨迹与实测重力轨迹之间的相似概率,选取最大同类概率进行重力匹配导航。在此基础上,利用惯性轨迹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高精度航向以及航距的特点,对概率神经网络的待匹配轨迹进行约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关约束条件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该算法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惯导系统提供的轨迹方位与航距信息,有效排除大量待匹配干扰轨迹,提高匹配效率,并提高了匹配精度。3.鉴于目前重力匹配惯性导航存在匹配定位精度高的需求,本文引入由鸟群捕食行为演变而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潜艇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新算法。研究改进了粒子群优化算法,使之适用于重力匹配导航,进行了算法实现和仿真分析,有效提高了重力匹配导航精度,并分析了该算法受匹配重力场背景图的分辨率影响程度较小,受背景场重力值精度以及观测重力仪的影响程度较大。4.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的实现,对算法和匹配环境均提出较高要求。如何有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匹配导航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TERCOM均方差算法,概率神经网络算法以及ICCP最近等值线迭代法,在不同重力背景场环境下进行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通过在重力场轨迹移动局部窗口计算方法,分析多种重力场特征评判公式,选择局部重力场标准差和经纬度方向相关系数作为匹配区域评判数量指标,对三种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匹配能力进行仿真对比研究。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9](2019)在《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胡若,吴书清,冯金扬,王启宇,李春剑[10](2019)在《海洋重力计量体系及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重力加速度精确测量在国防军事、地质研究、资源勘探、地球物理、地震预报及计量科学等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重力加速度测量和量值传递均需以绝对重力仪为载体进行,而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通过量值溯源来保证。目前,我国在海洋绝对重力计量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而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海洋重力计量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为背景,基于当前已有的重力量值溯源及传递体系,结合我国当前海洋重力计量的需求,就海洋重力体系的建设及规划给出了若干设想和展望。

二、绝对重力仪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对重力仪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重力测量的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重力测量环境影响研究发展动态
    2.1 潮汐影响
    2.2 气压影响
    2.3 水文影响
    2.4 地球自转影响
    2.5 电磁场影响
    2.6 温度影响
    2.7 重力垂直梯度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压影响
    3.1 大气对重力影响计算方法
        3.1.1 大气负荷弹性项格林函数的计算
        3.1.2 大气直接吸引项格林函数的计算
        3.1.3 大气对重力影响计算模型
    3.2 大气对重力的影响因素
        3.2.1 不同温度垂直分布模型的影响
        3.2.2 不同地面温度的影响
        3.2.3 湿度的影响
        3.2.4 台站高程的影响
        3.2.5 台站周围地形高的影响
    3.3 大气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实际计算
        3.3.1 积分区间的选择
        3.3.2 离散化网格取值
        3.3.3 气象资料的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文影响
    4.1 台站数据介绍
        4.1.1 研究区域仪器介绍
        4.1.2 超导重力仪数据
        4.1.3 绝对重力观测结果
    4.2 地壳垂直形变与重力变化的关系
    4.3 水文对重力测量影响模拟计算
        4.3.1 地表水影响
        4.3.2 不饱和含水层水(土壤水)影响
        4.3.3 饱和含水层水影响
        4.3.4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重力残差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球自转影响
    5.1 极移影响
    5.2 日长变化影响
    5.3 科里奥利力影响
    5.4 参数取值误差的影响
        5.4.1 潮汐因子误差的影响
        5.4.2 台站经纬度误差的影响
        5.4.3 地球半径误差的影响
        5.4.4 自转速率误差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磁场影响
    6.1 变化磁场影响
        6.1.1 定量计算模型
        6.1.2 实验验证
        6.1.3 实际环境中的验证
    6.2 静电场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温度影响
    7.1 温度影响机理分析
    7.2 定量计算
        7.2.1 温度变化对激光波长的影响定量计算
        7.2.2 温度变化对真空度的影响定量计算
    7.3 温度变化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实验
        7.3.1 温度变化对激光波长的影响实验
        7.3.2 温度变化对真空度的影响实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重力垂直梯度影响
    8.1 重力垂直梯度理论计算
    8.2 重力垂直梯度实际测量结果
    8.3 水平梯度影响分析
        8.3.1 测量方案
        8.3.2 测量结果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9.1 研究成果总结
    9.2 工作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2)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的初步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重力计量参考网的初步建立
    2.1 绝对重力值的确定
    2.2 重力计量参考网的溯源
    2.3 代表性区域绝对重力测量校准
    2.4 代表性区域重力垂直梯度测量
3 结语及展望

(3)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研究进展——2020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重力理论研究
3 重力仪器研制
4 重力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5 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6 卫星重力研究与应用
7 其他重力相关研究
8 结语

(4)三峡库区高精度库水模型构建及其重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陆域水体建模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地表台站水文重力效应模拟研究现状
        1.2.3 三峡库区陆地水及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现状
        1.2.4 卫星及地面重力测量在三峡库区的应用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主要成果与创新之处
        1.3.3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水体边界提取
    2.1 水体边界提取基本原理
        2.1.1 归一化水体指数法
        2.1.2 Otsu最优阈值分割与影像二值化
    2.2 卫星影像数据处理
        2.2.1 GF-1 影像数据简介
        2.2.2 影像预处理校正
        2.2.3 影像融合
    2.3 三峡库首区水体边界提取
        2.3.1 影像的选取
        2.3.2 边界提取流程
        2.3.3 水体边界的校正与拼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峡库首区库水模型构建
    3.1 基于GF-1 影像的三峡库首区高精度蓄水模型
        3.1.1 模型构成
        3.1.2 中间水位线的插值
        3.1.3 模型划分
    3.2 基于SRTM-DEM的库水模型
        3.2.1 模型构建
        3.2.2 精度分析
    3.3 不同模型之间的对比分析
        3.3.1 模型的区别
        3.3.2 库容量、淹没面积的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库水模型重力与负荷效应数值模拟与实测资料对比
    4.1 复杂形体高精度引力效应正演
        4.1.1 理论方法
        4.1.2 模型实验
        4.1.3 库首区蓄水引力效应模拟结果
        4.1.4 精度分析
    4.2 A10 绝对重力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4.2.1 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4.2.2 计量参数校准与一致性比对
        4.2.3 测量稳定性与不确定度
        4.2.4 采集参数影响
        4.2.5 A10 历年观测数据对比
    4.3 gPhone相对重力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数据校正
        4.3.3 gPhone连续重力数据对比
    4.4 库区蓄水负荷效应
        4.4.1 直接引力与负荷弹性响应
        4.4.2 负荷形变效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峡库区局部与区域性水文重力效应
    5.1 基于A10 绝对重力残差的水文重力效应
        5.1.1 单点剩余绝对重力残差
        5.1.2 区域性绝对重力变化
    5.2 基于gPhone连续重力残差的水文重力效应
        5.2.1 gPhone长周期连续重力残差
        5.2.2 重力测量揭示大坝拦截洪水期间的重力扰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部门的重力计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重力计量任务
2 g值的确定
3 重力计量实施
    3.1 绝对重力值实时测量校准
    3.2 重力垂直梯度测量
4 结论

(6)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精密测量与系统误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冷原子干涉重力仪
    1.1 工作原理
    1.2 工作流程
    1.3 冷原子干涉过程中系统误差的引入
2 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发展现状
3 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系统误差评估
    3.1 与拉曼光波矢无关的系统误差
        1)二阶塞曼效应
        2)二阶斯塔克效应
    3.2 与拉曼光波矢相关的系统误差
        1)拉曼光倾斜
        2)科里奥利力
        3)拉曼光波前畸变
4 结 论

(7)可移动原子重力仪的研制和系统误差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精度重力测量的应用
        1.1.1 千克的新定义
        1.1.2 重力辅助无源自主导航
        1.1.3 其他
    1.2 高精度重力仪
        1.2.1 相对重力仪
        1.2.2 绝对重力仪
        1.2.3 重力梯度仪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冷原子重力测量理论基础
    2.1 原子冷却囚禁
    2.2 受激拉曼跃迁
    2.3 原子干涉和重力测量基础
    2.4 噪声传递机制与评估方法
第3章 可移动原子重力仪设计和制作
    3.1 真空腔
    3.2 探头光学系统
        3.2.1 扩束系统
        3.2.2 探测系统
    3.3 磁屏蔽筒
        3.3.1 AG01(02)磁屏蔽筒
        3.3.2 AG11(12)磁屏蔽筒
    3.4 磁场系统
    3.5 三维主动减震系统
    3.6 控制机柜
        3.6.1 激光系统
        3.6.2 电子学系统
第4章 重力测量与噪声
    4.1 重力测量
        4.1.1 干涉条纹拟合
        4.1.2 确定测量动态范围
        4.1.3 连续测量
    4.2 探测噪声
        4.2.1 探测噪声总和
        4.2.2 量子投影噪声
    4.3 拉曼光相位噪声
    4.4 振动噪声
    4.5 磁场噪声
    4.6 噪声表格
第5章 系统误差评估与绝对重力仪比对
    5.1 仪器相关
        5.1.1 波矢无关项
        5.1.2 倾角
        5.1.3 双光子频移
        5.1.4 科里奥里力
        5.1.5 自吸引效应
        5.1.6 重力梯度
        5.1.7 激光频率
        5.1.8 波前畸变
        5.1.9 时间参考
    5.2 环境相关
        5.2.1 潮汐
        5.2.2 气压
        5.2.3 极地运动
        5.2.4 其他
    5.3 系统误差和环境效应总和
    5.4 绝对重力测量结果的比对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nsys中计算引力加速度的宏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8)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技术现状
        1.2.2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2.1 惯性导航系统
        2.1.1 惯性导航系统常用坐标系
        2.1.2 指北方位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
        2.1.3 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模型
    2.2 海洋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2.2.1 基于重力数据的重力匹配惯导
        2.2.2 基于重力梯度数据的重力辅助惯导
    2.3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算法
        2.3.1 经典匹配方法
        2.3.2 新算法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力场特性及适配区分析
    3.1 重力场特征参数
    3.2 重力匹配区域选择方法
    3.3 不同算法对重力场特征适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典匹配算法优化改进
    4.1 利用TERCOM与 ICCP进行联合重力匹配导航
        4.1.1 算法原理与流程
        4.1.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2 基于相关约束条件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
        4.2.1 设定搜索区域
        4.2.2 寻找等值点
        4.2.3 设定约束条件
        4.2.4 仿真实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粒子群优化算法迁移于匹配导航
    5.1 粒子群算法模型
    5.2 基于PSO的重力匹配惯导算法
    5.3 仿真与结果分析
    5.4 重力背景图影响分析
        5.4.1 不同分辨率背景图对于导航精度影响
        5.4.2 不同精度背景场对于导航精度影响
    5.5 观测误差对于导航精度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金属矿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1.1 重、磁勘探技术
    1.2 电法及电磁勘探技术
    1.3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1.4 井中物探及测井技术
    1.5 硬岩深井岩心钻探技术
2 金属矿勘探技术新进展
    2.1 重磁探测技术
        2.1.1 进展概述
        2.1.2 代表性成果
    2.2 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
        2.2.1 进展概述
        2.2.2 代表性成果
    2.3 金属矿地震探测技术
        2.3.1 进展概述
        2.3.2 代表性成果
    2.4 钻探及井中物探与测井技术
        2.4.1 进展概述
        2.4.2 代表性成果
3 挑战及下一步研发方向
4 结论

(10)海洋重力计量体系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重力计量溯源与传递
    1.1 简介
    1.2 国家重力基准概述
    1.3 重力量值的溯源传递方法
2 海洋重力计量体系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2.1 海洋重力计量体系的现状
    2.2 海洋重力计量体系构建的建议
    2.3 未来应用
3 结论

四、绝对重力仪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力测量的环境影响研究[D]. 张敏.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1(02)
  • [2]国家重力计量参考网的初步建立研究[J]. 粟多武,吴书清,李春剑,吉望西,徐进义,王启宇,冯金扬,胡若,牟丽爽. 地球科学进展, 2021(05)
  • [3]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研究进展——2020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综述[J]. 孙和平,孙文科,申文斌,申重阳,祝意青,付广裕,吴书清,崔小明,陈晓东. 地球科学进展, 2021(05)
  • [4]三峡库区高精度库水模型构建及其重力效应研究[D]. 马险.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部门的重力计量[J]. 粟多武,吉望西,胡刚,塔依尔·斯拉甫力,潘英,黄云鹏,蔡勤,徐进义,李春剑.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0(09)
  • [6]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精密测量与系统误差[J]. 章欢开,颜树华,朱凌晓,张旭,李期学. 仪器仪表学报, 2020(08)
  • [7]可移动原子重力仪的研制和系统误差处理[D]. 谢宏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D]. 邹嘉盛. 长安大学, 2020(06)
  • [9]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J].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0)
  • [10]海洋重力计量体系及方法[J]. 胡若,吴书清,冯金扬,王启宇,李春剑. 导航与控制, 2019(03)

标签:;  ;  ;  ;  

绝对重力仪研究最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