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宇文钱雯[1](2021)在《弯道路段“白改黑”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蓝心[2](2021)在《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早期修建的大量水泥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公路建设发展重心逐渐由新建公路转向修复改造原有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国内外改造旧水泥路面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极易出现反射裂缝导致加铺层路面在短期内破坏。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公认的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设计体系,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仅对加铺沥青层防治反射裂缝措施作了经验性的指导,并定义沥青层底部疲劳开裂作为沥青路面产生破坏的标准,未给出布设相关防反措施的详细建议,且未考虑裂缝在沥青层中的扩展过程。鉴于此,本文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不同结构参数的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三维模型,分别分析计算加铺层结构在单独车辆荷载作用及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起裂寿命、裂缝扩展寿命及总寿命,给出不同工况下加铺层结构防治反射裂缝的结构参数建议,并分别建立基于反射裂缝的相关寿命预估模型。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单独车辆荷载作用下,设传力杆对直接加铺结构形式的加铺层底部力学响应改善效果最佳,约为14.06%;对于不设传力杆的各种加铺层结构,增加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及应力吸收层厚度可以减小荷载应力;轴载增加导致加铺层底力学响应几乎呈线性增长;传力杆的布设对不同加铺层结构的起裂寿命、裂缝扩展寿命及总寿命影响不同,其中对含级配碎石层的加铺结构影响最小;(2)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设置级配碎石层消散耦合应力中最大主应力的效果最好。增加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及模量可以减小加铺层底最大拉应变,从而影响加铺层起裂寿命,而土工合成材料模量变化的影响最小;降温幅度增大导致加铺层底力学响应几乎呈线性增长。(3)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直接加铺层结构中起裂寿命占据总寿命更大比例,而另外三种形式的加铺层结构中裂缝扩展寿命更为显着;(4)在荷载作用、耦合作用下具有最佳防反效果的参数取值建议: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10~12.5cm,1000MPa;级配碎石层厚度10cm,模量400MPa;应力吸收层厚度2.5cm,动态模量≤4000MPa;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模量≥1000MPa;小温差地区建议采用应力吸收层,其寿命比直接加铺沥青层提高1.5倍。较大温差地区可以采用应力吸收层或级配碎石层,其寿命比直接加铺沥青层分别提高3.4、3.1倍.(5)分别建立了荷载作用下有、无传力杆的不同加铺层结构及耦合作用下无传力杆的不同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模型,根据代入相应参数数值可以快速预估沥青加铺层寿命,为加铺层设计及养护提供相应参考。最后基于实际工程对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

杨士真[3](2020)在《寒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与寿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长大公路隧道建设需求与日俱增,而隧道复合式路面的设计方法研究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之处。隧道路面由于在公路建设中体量小,比重低,一直未有专门的规范出台。而隧道复合式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结构组合、荷载形式、路基模量、服役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故对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基于东天山隧道埋设温度传感器获取的监测数据,对隧道复合式路面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归纳总结隧道复合式路面温度场特征。利用PYTHON协助建模,通过数值模拟和回归分析得到了适用于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轴载响应公式,并进行轴载谱换算与典型结构疲劳轴次计算分析。基于基层减薄的典型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进行考虑脱空和横向接缝传荷的数值模拟分析,探究其特殊情况下的结构耐久性。首先,在东天山隧道埋设温度传感器,监测并分析东天山隧道内气温变化。根据典型隧道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有限元模型结构;分析隧道特殊环境,确定相关边界条件。基于ABAQUS平台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疲劳损伤分析中累积损伤法和水泥混凝土板温度应力计算在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适用性。其次,编写PYTHON脚本,建立动力响应有限元模型。设计正交实验建立多工况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SPSS分别对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沥青层最大剪应力、水泥混凝土板板底最大拉应力进行回归公式拟合。提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轴载谱换算公式,并进行疲劳轴次分析计算。考虑经济性,在典型结构基础上探究各结构层厚度变化及不同模量沥青层选用对路面结构寿命的影响。最后,确定脱空、横向接缝的有限元模型及参数,针对典型结构分别考虑板角、板边脱空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探究最不利荷位条件下结构响应随脱空尺寸、位置的变化规律,计算疲劳寿命。考虑横向接缝传荷的条件下,探究钢筋的直径、间距参数变化对两种脱空情况的影响。对典型结构在脱空条件下的疲劳寿命状况作出评价,并得出两种脱空工况下的横向接缝传力杆设置适用性。本文成果丰富了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轴载谱换算、疲劳计算分析、脱空模拟等领域的研究,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葛思彤[4](2020)在《基于板底脱空的机场道面动力损伤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航空业务量的迅速增长,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脱空分布十分广泛,且很多机场的道面脱空率已比较高,板底脱空会严重影响道面使用寿命,所以实际中部分道面的使用寿命会远低于设计寿命。航空器在通过不平整的道面时会产生动荷载,而我国道面设计规范一般将航空器荷载设置为静载,没有考虑动荷载对道面的影响,这与道面实际受力情况不相符,这也是道面的使用寿命低于设计寿命的原因之一。为加强机场脱空道面的养护与修复,本文主要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层面,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脱空损伤机理进行研究。在细观层次上,本文以脱空的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基层体作为研究对象,以三相体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为基础,对其细观结构的力学性能,以及其细观损伤演化机理两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道面板基层细观模型,模拟出道面基层在拉伸作用下从开始产生裂纹直到失稳破坏的全过程,从而揭示出水泥混凝土道面细观损伤与宏观破坏上的联系。在宏观层次上,先对航空器产生的动载系数进行求解,再运用ABAQUS软件建模分析了在航空器动荷载作用下的道面力学性能,并用运用重型弯沉锤测试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模型计算得出脱空道面的力学性能在不同脱空尺寸、不同道面参数以及不同航空器荷载参数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最后,本文提出一种针对脱空道面板剩余寿命的预估方法,以解决实际使用中脱空道面使用寿命与设计寿命不符的问题,并举具体实例进行该机场的脱空道面板剩余寿命计算,对影响脱空板剩余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

刘煜[5](2020)在《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较为单一,重基层轻面层的设计理念一直根深蒂固,正是由于“强基薄面”的路面现状,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使用不到设计寿命的三分之一便出现整体结构性的破坏,沥青面层坑槽、车辙、裂缝等病害更是屡见不鲜。从国外引进的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原有的水泥刚性路面改造为一种半刚性半柔性基层的加铺沥青结构路面,丰富了我国路面结构体系,共振碎石化路面不失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本文从长寿命路面理念出发,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可以发现共振碎石化路面是一种绿色、环保且使用耐久性较好的路面结构形式,对几种典型路面与共振碎石化路面在移动荷载下结构的受力响应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该结构形式在受车辆荷载作用下展现出自身的结构优势,通过对碎石层弹塑特性分析,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计算后得出粒料与碎块作为基层有效的将集中的应力应变扩展至碎石结构层中,减轻了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的负荷,因此从结构受力特性分析和材料力学模型建立可以得出,共振碎石化路面作为对旧水泥路面升级改造是可取的。本文借用断裂力学原理,计算出共振碎石化沥青层层底和水泥直接加铺沥青层层底反射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并分析模量、厚度、轴载大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根据Paris公式得出贯穿面层的横向反射裂缝的疲劳寿命值,研究发现,共振碎石化路面的剩余疲劳寿命要远大于水泥直接加铺沥青层路面。对于车辙问题的分析,利用粘弹性理论,将试验数据转化到ABABQUS的prony级数,从而由粘弹性参数计算在一定累积作用时间下面层车辙的变化规律,经计算得,沥青混合料面层在刚性基层上和在共振结构基层上其车辙变化相差不大,反映出共振结构层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王振权[6](2020)在《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细观疲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换板维修工程采用早强和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时,由于修补材料混凝土早期强度高、流动性大导致后期强度增长较慢及收缩增大,进而引起疲劳性能降低。因此本文从配合比设计、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细微观结构以及仿真模拟方面研究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等指标,确定了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32、硅灰掺量0.05(5%),砂率0.38;在养护龄期为12h、3d、7d、28d轴心抗压强度实测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分别是 0.72、0.77、0.77、0.76。其次,通过测试不同环境条件下(标准养护、冻融循环、温度交替、干湿作用)养护的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作用下混凝土所受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建立了失效概率为0.05、0.1、0.2、0.3、0.4、0.5的不同环境作用下双对数疲劳方程,获得了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在不同环境及不同应力水平的疲劳寿命衰减规律。然后,采用电子显微镜(SEM)及工业CT测试了四种不同双场耦合作用后的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孔隙及裂纹演变,可得混凝土疲劳损伤程度为: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耦合作用>温度交替与疲劳荷载作用>干湿作用与疲劳荷载耦合作用>标准养护与疲劳荷载耦合作用,初步获得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与微观结构关系规律。最后,为了深入研究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采用颗粒流(Partical Flow Code)软件模仿真模拟疲劳试验全过程,疲劳裂缝主要在小梁模型下部两辊轴处及跨中部位的加载线区域,裂缝沿模型中集料和砂浆的接触界面区域由底部向上部扩展,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对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与修正。

张认[7](2020)在《复合纤维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重要的路面结构形式之一,复合纤维水泥混凝土的研究中,纤维按模量可分为高弹性模量纤维和低弹性模量纤维。低模量的化学纤维之间复合、高弹性模量的金属纤维与化学纤维的复合目前研究成果较多,但是高弹性模量的金属纤维与纤维素这种天然植物纤维的复合效应却鲜有研究。本文在C50混凝土的基础上,对钢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复掺制备的复合纤维水泥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对复合纤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SEM电镜扫描进行微观分析,对抗压/抗弯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等力学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进行抗渗性、耐磨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试验以及疲劳性能试验,并得到以下结果:1)SEM电镜扫描发现,纤维素纤维与钢纤维分布在混凝土中,能够很好地与基体结合,不同的纤维根据其不同的性能,从不同的层次提升水泥混凝土的性能。2)在基本力学性能:纤维的掺入使得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抗压强度提升不是很明显。复合纤维的复合效应在力学试验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对于力学强度各指标的提升优于单掺纤维,其中S-UF3复合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越。另外,UF纤维(纤维素纤维)可以促进水泥混凝土的后期继续水化,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作用大于SF纤维(钢纤维)。3)耐久性方面,S-UF复合纤维混凝土的平均渗水高度比单纤维混凝土的要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纤维的复合效应下得到了提升。分散在混凝土表面层的UF纤维改善耐磨性能的效果比SF纤维要好,S-UF4的耐磨性能最好。在100次冻融循环后,S-UF3复合纤维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下降幅度最低,复合纤维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4)疲劳寿命方面,在0.6的应力比下,S-UF3和SF2两者都达到了 200万次的疲劳寿命。但在0.7、0.8的应力比的情况下,S-UF3比SF2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 12.59%和14.45%,可见复合纤维的存在对混凝土的疲劳强度提升作用更佳。

王志杰[8](2019)在《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路用性能及疲劳损伤研究》文中提出西部盐湖地区的盐渍土分布广泛,硫酸盐等侵蚀性盐类会渗透至路面结构内部,对路面材料造成严重的损伤破坏。现阶段对于沥青混合料硫酸盐侵蚀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沥青混凝土(AC)等沥青面层材料,对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ATB)等柔性基层材料的研究缺乏。为此,本文针对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疲劳损伤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西部盐湖地区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梁弯曲试验研究了硫酸盐浓度(环境因素)和空隙率(混合料自身因素)对混合料力学损伤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侵蚀损伤系数EDC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干湿循环18次后,当溶液浓度由5%提高至10%时,混合料力学损伤速率增大了 4.9%;当空隙率由3.0%增大至7.4%时,混合料力学损伤速率增大了 37.3%,可见硫酸盐对混合料的侵蚀劣化速率受空隙率影响更为显着。根据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并基于GM(1,1)模型,建立了不同溶液浓度和空隙率影响作用下的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力学性能预测方程。采用单轴贯入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对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侵蚀作用下的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受溶液浓度影响较为显着,受空隙率影响十分显着,增大溶液浓度和空隙率可显着加速硫酸盐侵蚀混合料路用性能;硫酸盐侵蚀作用对沥青与集料间粘附性影响极其显着,将干湿循环18次后试件置于60℃水中浸泡30min后发现,试件变得异常松散,强度几乎丧失,散落的集料表面沥青严重剥落。采用化学滴定法对各侵蚀龄期下混合料内部不同深度处硫酸根离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料内部硫酸根离子含量在5mm深度处骤降,而侵蚀深度达到20mm后的离子含量接近于0。引入了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房室模型,分别建立了不同溶液浓度和空隙率影响作用下的混合料内部硫酸根离子迁移模型。结合混合料力学性能损伤方程、离子迁移模型及硫酸盐结晶压计算公式,得出考虑溶液浓度和空隙率两个因素影响的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疲劳寿命预测方程。

国洋[9](2019)在《机场刚性道面板底脱空定量分析和寿命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底脱空是机场刚性道面常见病害。现有研究多围绕板底脱空的判别方法,鲜有针对脱空板块进行结构剩余寿命预估展开研究,而脱空位置正是机场道面易先发生结构性破坏的部位。因此,通过现有检测手段定量分析脱空,并针对脱空位置进行结构剩余寿命评价是机场养护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A机场道面结构、材料和测试数据为依托,刚性道面板底脱空为研究对象进行脱空定量分析和脱空位置的结构剩余寿命预估。设计正交试验和控制变量试验分析弯沉和荷载应力随各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建立HWD测试弯沉、脱空尺寸、结构荷载应力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现有规范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方法,提出一种混合交通量下针对脱空板块的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1.采用ABAQUS平台,通过弹簧单元刚度的变化表示不同的接缝传荷能力,选取合适的脱空形状和接触模型,建立考虑接缝传荷的机场刚性道面板底脱空有限元模型。2.建立HWD加载模型,设计正交试验和控制变量实验分析弯沉随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弯沉与面层弹性模量相关性不大,与路基顶面反应模量和弹簧刚度呈对数关系,与面板厚度呈指数关系,与脱空尺寸呈二次函数关系;建立弯沉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给出相关参数计算方法,从而通过HWD测试弯沉得到脱空尺寸。3.打破常规飞机加载模型,通过同一机型轮印尺寸的变化模拟不同机型;分析荷载应力随脱空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板边中部脱空时具有两个临界尺寸,板角脱空时有一个;分情形建立应力随脱空尺寸变化的回归方程。4.改进现有道面整体性评价结构剩余寿命方法,提出一种混合交通量下针对脱空板块的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用轮迹正态分布代替均匀分布,充分考虑不同机型对道面产生损伤并不相同的事实,避免不同设计机型带来不同计算结果的问题,针对性研究更容易发生结构性破坏的脱空板块,结合弯沉、脱空尺寸和应力之间的关系,从原理和流程上进行优化。5.结合A机场设计资料和现场测试,定量分析板底脱空并用GPR验证结果准确性;计算脱空位置产生的荷载应力并计算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为养护维修部门提供参考。

黄方[10](2019)在《浙江高速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依然没有专门的规范或指南来指导人们进行隧道路面的设计,只能套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人们对一般路基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较多,但对隧道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较少。对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路面半刚性基层在无横向裂缝和有横向贯通裂缝下以及路面结构在对称荷载和偏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应用ABAQUS软件建立基层有横向贯通裂缝的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偏荷载条件下,分析了仅垂直荷载作用下及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比隧道内与一般路基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提出了隧道内半刚性基层(预设横向贯通裂缝)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沥青层最大拉应变为疲劳破坏控制指标,其力学响应为沿行车方向拉应变;保持规范建议的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指标,其力学响应为竖向压应力;提出沥青层最大剪应力为剪切破坏控制指标,其力学响应为剪应力;基层层底拉应力非控制性指标。(2)沿行车方向拉应变的最不利横向位置应取轮胎正下方(A点),在竖向位置上不应取沥青层底,而应根据具体结构组合进行具体确定。沿行车方向拉应变最大值及其出现深度位置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沥青层厚度>沥青层模量>基层模量≈基层厚度。(3)仅垂直荷载作用下,剪应力(S12及S23)最大值的竖向位置位于面层内而非层底,横向位置位于轮胎边缘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剪应力(S23)最大值位于面层顶部,剪应力(S12)最大值位于面层内,其值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沥青层厚度>基层模量≈沥青层模量>基层厚度。(4)仅垂直荷载作用下各结构的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KⅡ)均大于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KⅠ);而在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各结构的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KⅠ)均大于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KⅡ)。(5)由于沥青层内最大拉应变显着大于沥青层底拉应变,从而导致沥青层内的疲劳寿命远小于沥青层底的疲劳寿命。沥青层疲劳开裂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层模量>面层模量≈面层厚度>基层厚度。基层模量越大、基层厚度越厚、沥青面层模量越小对沥青面层疲劳开裂寿命越有利。(6)应用MATLAB软件基于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控制指标与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的关系模型。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加铺层防裂措施研究概况
        1.2.2 沥青加铺层路面力学分析概况
        1.2.3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寿命预估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反射裂缝的不同寿命预估模型对比分析
    2.1 反射裂缝的产生疲劳扩展机理
        2.1.1 温度型反射裂缝
        2.1.2 荷载型反射裂缝
    2.2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的疲劳寿命预估模型
        2.2.1 基于应力应变评价指标的疲劳开裂寿命预估模型
        2.2.2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疲劳开裂寿命预估模型
    2.3 沥青加铺层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分析
        2.3.1 疲劳预估模型建立的原则
        2.3.2 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对比分析
    2.4 开裂寿命预估模型现场验证
        2.4.1 Myre模型验证
        2.4.2 哈尔滨工业大学模型验证
        2.4.3 华南理工大学模型验证
        2.4.4 沥青路面规范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验证
        3.1.1 力学响应的可靠性验证
        3.1.2 应力强度因子可靠性验证
    3.2 基本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设
        3.2.2 路面结构模型参数
    3.3 加铺层荷载应力分析
        3.3.1 直接加铺沥青层
        3.3.2 设置级配碎石层作为中间层
        3.3.3 设置应力吸收层作为中间层
        3.3.4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薄层作为中间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分析
    4.1 加铺层起裂寿命计算
    4.2 加铺层结构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4.2.1 反射裂缝的有限元模型
        4.2.2 裂缝尖端II型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4.2.3 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4.3 基于反射裂缝的沥青加铺层全寿命分析
        4.3.1 直接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2 设级配碎石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3 设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4 设土工合成材料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5.1 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场
    5.2 耦合场理论
        5.2.1 耦合场分析类型
        5.2.2 耦合场分析方法选择
    5.3 基本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5.3.1 基本假设
        5.3.2 路面结构模型参数
        5.3.3 耦合场计算参数
    5.4 加铺层耦合应力分析
        5.4.1 直接加铺沥青层
        5.4.2 设置级配碎石层作为中间层
        5.4.3 设置应力吸收层作为中间层
        5.4.4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薄层作为中间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分析
    6.1 加铺层起裂寿命计算
    6.2 加铺层结构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6.2.1 反射裂缝的有限元模型
        6.2.2 裂缝尖端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6.2.3 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6.3 基于反射裂缝的沥青加铺层全寿命分析
        6.3.1 直接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2 设级配碎石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3 设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4 设土工合成材料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4 荷载作用与耦合作用寿命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1 荷载作用下的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1.1 无传力杆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
        7.1.2 设传力杆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
    7.2 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3 寿命预估模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寒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与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
    2.1 路面温度场热传导基本理论
    2.2 东天山隧道东天山隧道温度监测及数据分析
    2.3 隧道复合式路面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疲劳计算
    3.1 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模型建立
    3.2 隧道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分析数值模拟
    3.3 隧道复合式路面典型结构组合疲劳损伤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脱空的典型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响应、寿命分析
    4.1 考虑脱空与横向接缝传荷的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与建立
    4.2 考虑脱空的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响应及寿命分析
    4.3 考虑脱空及横缝传荷的结构响应分析及寿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附录 弹簧批量添加脚本AUTO_SPRING.py

(4)基于板底脱空的机场道面动力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细观力学在水泥混凝土道面中的研究现状
        1.2.2 脱空道面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细观层次上机场脱空道面板损伤机理研究
    2.1 脱空道面基层的细观结构
        2.1.1 基于细观力学的常用水泥混凝土模型
        2.1.2 机场脱空道面基层细观结构
    2.2 脱空道面板下基层受力分析
    2.3 道面板下基层体的有效应力计算
    2.4 细观层次上脱空道面损伤演化机理
        2.4.1 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初始损伤
        2.4.2 脱空道面的疲劳损伤
    2.5 建立道面基层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
        2.5.1 ABAQUS软件简介
        2.5.2 力学参数的选取
        2.5.3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2.5.4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荷载作用下机场脱空道面模型建立
    3.1 航空器动荷载研究
        3.1.1 动荷载产生的原因
        3.1.2 机场道面动荷载系数求解
        3.1.3 影响动载系数的因素分析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机场道面结构模型建立
        3.2.2 航空器荷载模型建立
    3.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第四章 动荷载作用下机场脱空道面的力学分析
    4.1 道面结构参数对道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脱空尺寸的影响
        4.1.2 道面板厚度的影响
        4.1.3 道面平整度的影响
        4.1.4 脱空程度的影响
        4.1.5 道面板接缝刚度的影响
    4.2 航空器荷载参数对道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机型的影响
        4.2.2 滑行速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场脱空道面板剩余寿命预估
    5.1 常用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评估方法
        5.1.1 基于民航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逆过程法
        5.1.2 基于累计损伤原理的道面剩余寿命评价方法
    5.2 脱空道面板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
        5.2.1 脱空道面板的剩余寿命预估流程
        5.2.2 交通量计算
        5.2.3 混合交通作用下脱空道面板结构剩余寿命模型
    5.3 脱空道面板剩余寿命评估实例
        5.3.1 确定各计算参数
        5.3.2 脱空板荷载应力计算
        5.3.3 脱空道面板剩余寿命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路面结构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形式
        1.3.1 工程实例
        1.3.2 共振碎石层级配曲线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共振碎石化路面
    2.1 共振碎石化工作原理
    2.2 共振碎石化技术特点
    2.3 共振碎石化结构层次分析
    2.4 共振碎石粒径尺寸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路面结构受力分析
    3.1 共振结构层弹塑性模型
        3.1.1 弹塑性理论模型
        3.1.2 弹塑性参数分析
    3.2 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受力分析
        3.2.1 几种典型路面结构形式
        3.2.2 路面结构形式三维有限元模型
        3.2.3 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受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共振碎石化路面的疲劳寿命预估
    4.1 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
        4.1.1 断裂模式
        4.1.2 裂缝尖端应力场、位移场及应力强度因子
        4.1.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4.2 疲劳荷载下面层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4.2.1 基本假设
        4.2.2 路面基本结构
        4.2.3 荷载作用形式
        4.2.4 有限元模型
        4.2.5 两种结构形式下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
        4.2.6 共振碎石化路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因素分析
    4.3 沥青面层反射裂缝扩展的疲劳寿命预估
        4.3.1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4.3.2 疲劳断裂关键材料参数的取值问题
        4.3.3 沥青面层裂纹扩展疲劳寿命预估
    4.4 共振碎石化路面裂纹扩展疲劳寿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粘弹性理论路面结构车辙分析
    5.1 粘弹性本构关系
    5.2 粘弹性模型
        5.2.1 基本元件
        5.2.2 两个基本模型
        5.2.3 组合模型
        5.2.4 一般性粘弹本构方程
    5.3 三维粘弹本构关系prony级数转化
        5.3.1 burgers模型prony级数转化
        5.3.2 修正burgers模型prony级数转化
    5.4 有限元车辙模型
        5.4.1 路面结构
        5.4.2 有限元模型尺寸
        5.4.3 材料参数
        5.4.4 荷载形式
        5.4.5 计算结果
    5.5 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分析
        5.5.1 水平力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5.5.2 行车速度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5.5.3 胎压对车辙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细观疲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2.2 离散单元法研究混凝土现状
    1.3 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分析
    2.2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
    2.3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研究
    2.5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研究
    2.6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3.1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分析
        3.1.1 试验参数分析
        3.1.2 环境因素设定
    3.2 标准养护下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3.3 冻融作用下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3.4 温度交替下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3.5 干湿循环下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3.6 不同环境因素对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3.7 不同失效概率下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的疲劳寿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细微观结构研究
    4.1 试样的制备
    4.2 混凝土细微观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4.2.1 混凝土细微观疲劳破坏特性
        4.2.2 混凝土细微观疲劳破坏机理分析
    4.3 双场耦合作用状态下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4.4 不同应力水平疲劳荷载与标准养护下混凝土微结构分析
    4.5 混凝土细观结构二维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疲劳仿真模拟
    5.1 离散元PFC计算理论
        5.1.1 颗粒流法的基本理论
        5.1.2 混凝土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的关系
        5.1.3 颗粒流法的计算方程
    5.2 颗粒流法接触本构模型
    5.3 混凝土细观参数选取
    5.4 疲劳虚拟试件的建立
        5.4.1 颗粒生成
        5.4.2 墙体
        5.4.3 模型伺服加载
    5.5 虚拟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5.6 虚拟疲劳试验结果验证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复合纤维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纤维水泥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复合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2.1.1 粗集料性能检验
        2.1.2 细集料性能检验
        2.1.3 水泥性能检验
        2.1.4 外加剂性能检验
        2.1.5 拌合用水
        2.1.6 纤维材料性能检验
    2.2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1 基准配合比计算
        2.2.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2.2.3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2.2.4 试件成型与养护
    2.3 SEM微观试验
        2.3.1 微观试验方案
        2.3.2 微观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3.1 抗压/抗弯拉强度试验研究
        3.1.1 抗压/抗弯拉试验概况
        3.1.2 抗压/抗弯拉试验结果分析
        3.1.3 抗压/抗弯拉试验破坏形态分析
        3.1.4 压折比分析研究
    3.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3.2.1 劈裂抗拉试验概况
        3.2.2 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分析
        3.2.3 劈裂抗拉试验破坏形态分析
        3.2.4 拉压比分析研究
    3.3 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3.3.1 抗压弹性模量试验概况
        3.3.2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3.3.3 轴心抗压试验破坏形态分析
        3.3.4 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及性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4.1 抗渗性试验研究
        4.1.1 抗渗性试验概况
        4.1.2 抗渗性试验结果分析
        4.1.3 复合纤维增强抗渗性分析
    4.2 耐磨性试验研究
        4.2.1 耐磨性试验分析
        4.2.2 复合纤维增强耐磨性分析
    4.3 抗冻性试验研究
        4.3.1 抗冻性试验分析
        4.3.3 复合纤维增强抗冻性分析
    4.4 复合纤维混凝土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4.4.1 力学性能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4.2 力学指标与耐久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纤维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5.1 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5.1.1 疲劳性能试验概况
        5.1.2 疲劳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5.2 疲劳方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路用性能及疲劳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面材料盐侵蚀试验方法研究综述
        1.2.2 路面材料内部盐离子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1.2.3 盐侵蚀路面材料疲劳寿命预估模型研究综述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硫酸盐侵蚀对ATB力学性能的影响
    2.1 试验用原材料及矿料级配
        2.1.1 原材料
        2.1.2 矿料级配
    2.2 硫酸盐侵蚀ATB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1 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案的确定
        2.2.2 试验参数的选取
    2.3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力学性能劣化规律
        2.3.1 溶液浓度的影响
        2.3.2 空隙率的影响
    2.4 混合料在硫酸盐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2.4.1 GM(1,1)模型
        2.4.2 不同溶液溶度和空隙率条件下的混合料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2.4.3 模型汇总及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硫酸盐侵蚀对ATB路用性能的影响
    3.1 硫酸盐侵蚀ATB路用性能试验方案的确定
    3.2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高温性能变化规律
        3.2.1 高温性能评价方法
        3.2.2 溶液浓度的影响
        3.2.3 空隙率的影响
    3.3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低温性能变化规律
        3.3.1 低温性能评价方法
        3.3.2 溶液浓度的影响
        3.3.3 空隙率的影响
    3.4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水稳定性变化规律
        3.4.1 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3.4.2 溶液浓度的影响
        3.4.3 空隙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内部硫酸根离子迁移规律
    4.1 混合料内部硫酸根离子含量检测
        4.1.1 试验方法
        4.1.2 混合料内部硫酸根离子含量检测结果
    4.2 基于房室模型的混合料内部离子迁移模型建立
        4.2.1 模型基本原理
        4.2.2 房室划分
        4.2.3 模型的建立
    4.3 二室模型的求解
    4.4 二室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疲劳寿命预估
    5.1 硫酸盐侵蚀机理
    5.2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内部膨胀内应力
    5.3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5.3.1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疲劳损伤判定
        5.3.2 混合料侵蚀疲劳寿命方程的建立与验证
        5.3.3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料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9)机场刚性道面板底脱空定量分析和寿命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板底脱空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2 板底脱空力学计算研究现状
        1.2.3 机场刚性道面剩余寿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考虑接缝传荷的机场刚性道面板底脱空模型
    2.1 道面材料和结构参数
    2.2 接缝模型
        2.2.1 接缝传荷作用的模拟方法
        2.2.2 接缝刚度计算
        2.2.3 接缝传荷刚度分配
    2.3 板底脱空模型
    2.4 接触模拟
    2.5 考虑接缝传荷与脱空的有限元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WD测试的道面板底脱空范围定量分析
    3.1 HWD加载模型
        3.1.1 工作原理
        3.1.2 基于FWD的脱空评价方法
        3.1.3 HWD有限元加载模型
    3.2 弯沉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3.2.1 正交试验
        3.2.2 直观分析
        3.2.3 方差分析
    3.3 各因素对HWD测试弯沉影响程度分析
        3.3.1 路基顶面反应模量对弯沉的影响
        3.3.2 面板厚度对弯沉的影响
        3.3.3 脱空尺寸对弯沉的影响
        3.3.4 接缝传荷刚度对弯沉的影响
    3.4 接缝刚度与接缝传荷能力相关性分析
    3.5 脱空范围定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脱空尺寸的机场刚性道面荷载应力分析
    4.1 飞机加载模拟
        4.1.1 飞机加载参数
        4.1.2 力学响应指标和临界荷位
        4.1.3 模型验证
    4.2 飞机荷载作用下荷载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4.2.1 荷载应力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4.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 各因素对荷载应力影响程度分析
        4.3.1 飞机重量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4.3.2 路基顶面反应模量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4.3.3 面板厚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4.3.4 脱空尺寸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4.3.5 接缝刚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4.4 脱空尺寸与应力相关性分析
        4.4.1 应力与脱空尺寸的相关关系
        4.4.2 不同机型应力修正
        4.4.3 应力分析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交通量下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
    5.1 逆设计的机场刚性道面结构剩余寿命预估
        5.1.1 逆设计道面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流程
        5.1.2 弯拉疲劳强度计算
        5.1.3 交通量计算
        5.1.4 结构剩余寿命预估
    5.2 混合交通作用下脱空板块的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
        5.2.1 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流程
        5.2.2 混合交通量计算
        5.2.3 混合交通作用下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模型
    5.3 两种结构剩余寿命预估模型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
    6.1 工程概况
    6.2 脱空尺寸定量分析
        6.2.1 HWD测试确定脱空尺寸
        6.2.2 GPR测试验证脱空尺寸
    6.3 脱空板块荷载应力计算
    6.4 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预估
        6.4.1 弯拉疲劳强度
        6.4.2 混合交通量计算
        6.4.3 脱空板块结构剩余寿命预估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浙江高速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路面结构型式发展
        1.2.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与力学响应模拟研究
        1.2.3 隧道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1.2.4 沥青路面疲劳特性研究
    1.3 浙江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浙江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特征分析
    2.1 调研概况
    2.2 温度环境特征
    2.3 湿度环境特征
    2.4 路面破坏特征
    2.5 交通量特征及轴载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计算模型及控制指标选取
    3.1 基本理论
        3.1.1 线弹性断裂力学
        3.1.2 疲劳裂纹扩展理论
        3.1.3 有限单元法
    3.2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模拟工况
        3.2.2 几何参数
        3.2.3 计算点位的选取
        3.2.4 基本假设
    3.3 模型有效性验证
        3.3.1 路面模型验证
        3.3.2 路面有裂缝和无裂缝有限元模型对比
        3.3.3 对称荷载和偏载对比
    3.4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指标选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4.1 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分析
    4.2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沿行车方向应变响应
        4.2.1 垂直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应变响应
        4.2.2 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层应变响应
        4.2.3 沥青层应变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4.3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沿行车方向应力响应
    4.4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竖向压应力响应
    4.5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剪应力响应
        4.5.1 垂直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剪应力响应
        4.5.2 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层剪应力响应
        4.5.3 沥青层剪应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4.6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4.6.1 应力强度因子算例分析
        4.6.2 垂直荷载作用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4.6.3 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4.6.4 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因素分析
    4.7 一般路基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
    4.8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指标确定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面疲劳特性分析与控制指标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1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疲劳开裂影响因素分析
    5.2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5.3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疲劳扩展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5.4 控制指标BP神经网络模型
        5.4.1 BP神经网络概念
        5.4.2 控制指标BP神经网络模型
        5.4.3 控制指标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目录
附录B 表目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弯道路段“白改黑”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研究[D]. 宇文钱雯.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D]. 胡蓝心.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寒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与寿命分析[D]. 杨士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板底脱空的机场道面动力损伤机理研究[D]. 葛思彤.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应用研究[D]. 刘煜. 新疆大学, 2020(07)
  • [6]超早强超塑性混凝土细观疲劳机制研究[D]. 王振权.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复合纤维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 张认.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8]硫酸盐侵蚀作用下ATB路用性能及疲劳损伤研究[D]. 王志杰.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9]机场刚性道面板底脱空定量分析和寿命预估[D]. 国洋. 长安大学, 2019(01)
  • [10]浙江高速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研究[D]. 黄方.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