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管道更换阀门问题探讨

大口径管道更换阀门问题探讨

一、在大口径管道上更换阀门问题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孔祥波[1](2021)在《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熔盐回路系统是实现熔盐堆堆芯核热传输和转移的关键设施,主要由循环泵、熔盐换热器和管路等设备组成。系统运行时,需保证熔盐泵在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为此,回路系统阻力与泵扬程的额定值应尽可能一致。由于常规管路和设备阻力计算公式和泵水力性能曲线都是在水介质下测试给出,其在高温熔盐状态下的适用性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通过FLiNaK熔盐高温回路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对设备和管道阻力计算公式在熔盐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研制了一套熔盐调节阀并通过高温熔盐测试台架进行测试,最终给出了阀门在不同开度下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同时验证了调节阀和泵在水介质下的测量结果应用于熔盐工况时的误差范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FLiNaK熔盐高温试验回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对系统阻力重新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熔盐泵变频操作,对回路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系统阻力进行实验研究。在流量为19.3-24.3m3/h的实验范围内,电加热器压损和加热器出口至泵进口管段的压损计算值与压力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不超过±5%,证明了计算管壳式换热器壳层压损的埃索法以及计算管道压损的沿程阻力公式和弯管局部阻力公式在熔盐介质下的适用性。受实验条件限制,泵在FLiNaK回路中的扬程值无法直接测量。采用泵在水介质下的流量-扬程曲线与回路压损对比分析。根据相似性定理可获得在回路实验流量和频率下的熔盐泵扬程拟合值。回路压损与泵扬程拟合值之间的偏差在±28%以内。其次,设计并加工了一台角式柱塞型熔盐调节阀。采用CFD方法对阀门在20%、40%、60%、80%和100%相对开度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与相对开度的关系曲线。其中阀门全开时流量系数约为444m3/h。通过调节阀流动特性水测试台架,测量得到调节阀在水介质下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与相对开度的关系曲线,在阀门全开时流量系数可达485m3/h。流量系数与流阻系数随开度的变化趋势两者高度一致。在相对开度≥20%时,流量系数测试结果大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14%。与之相反,流阻系数测试结果小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24%。最后,通过熔盐测试台架对调节阀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和泵频率改变系统阻力特性和流量,得到了调节阀和泵在熔盐介质下的水力特性曲线。调节阀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动性能曲线与仿真分析结果符合性良好,再次验证了CFD方法的准确性。在相对开度为20%-80%范围内,流量系数测量结果大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6%。与之相反,流阻系数测量结果小于仿真结果,两者之间的偏差最大约11%。另一方面,实验证实了水介质下的泵流量-扬程曲线仍适用于高温熔盐工况,但会变得更为平坦。在25-50Hz频率区间内,两者之间的误差范围为±17%。其中,流量相对较小时表现为负偏差,相对较大时表现为正偏差。

孙志勇[2](2021)在《娘子关供水泵站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阳泉市娘子关供水工程修建在太行山中段。东起娘子关发电厂的取水口西至阳泉市区的猫山,终点是阳泉水厂的配水池,总长度一共大约有30km。建设了一、二、三级加压泵站以及扬水管道,主水泵12台,总装机容量12770k W,总地形扬程419.396m。娘子关泵站水泵从投入运行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三年,水泵进口与口环结合处的泵壳、过水流道内及水泵一级叶轮入口边叶片在相同部位产生局部汽蚀,密封环圆弧处及泵壳上盖等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汽蚀,严重影响到水泵机组的经济及安全运行;供水压力管道上多处空气阀出现漏水跑水问题。因此本论文对娘子关供水泵站运行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水泵汽蚀问题研究1)通过水泵安装高程计算模型,计算得出娘子关泵站水泵不发生汽蚀的最大安装高程为386.234m,而实际安装高程超过了允许安装高程,这是娘子关泵站水泵发生汽蚀的原因之一。2)针对娘子关泵站的水泵出现汽蚀损坏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对汽蚀部位进行补焊修复的经济方案。(2)空气阀跑水漏水问题研究1)提出娘子关供水工程中空气阀跑水漏水的原因是在实际的工程运行中,往往由于水流过大,在空气阀内部急速流动,包含微量气体的水在浮球上方迅速集结容易形成小的旋涡,导致浮球上方压力过大,从而不能正常上浮,无法堵住排气孔,会使水流发生外泄,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甚至危及供水系统的安全。2)对娘子关泵站供水管路上安装的DN100的空气阀漏水跑水问题,利用Solid Works建模软件对空气阀进行几何建模,以有限体积法为基础,设置动网格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得出空气阀内部浮球上浮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并在400ms的时刻趋于稳定的模拟结果,通过生成的压力和速度云图可以发现,最大压力位置处于浮筒底部以及浮球正下方位置和外流体域两侧狭窄通道处,最大速度的位置处于浮筒底部小的入口处。探究最大速度与最大压力的位置,为空气阀的技术改造奠定技术基础。3)通过控制不同的入口流速,通过Fluent对其进行动网格求解,得出空气阀内部压力场以及浮球上下的压力值,分析不同入口流速下的空气阀内部最终时刻压力情况,找出浮球能正常上浮的流速范围是35m/s以下以及50m/s以上,当入口流速在35m/s-50m/s之间的时候,浮球会因上方压力过大而无法上浮,导致DN100型号防水锤空气阀出现跑水漏水现象,无法起到保护管路的作用。探究空气阀浮球能正常上浮的流速范围,为娘子关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奠定技术基础。(3)通过对娘子关供水泵站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目标为娘子关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王永磊,孙文韬,宋武昌,孙韶华,贾瑞宝[3](2021)在《城镇供水中蝶阀设备选型及存在问题分析》文中指出蝶阀在国民经济中被应用于各领域,其与城镇供水行业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蝶阀生产企业的现状,通过分析蝶阀构造比较了蝶阀选型中蝶阀材质、连接方式、密封形式、安装方式的适用条件要求,同时对城镇供水中阀门现存的密封、腐蚀、开关、施工及运行管理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措施。

蒋羽[4](2019)在《《蝶阀使用说明书》俄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中俄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汉俄科技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汉俄科技翻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蝶阀广泛运用于工业各个领域,近年来蝶阀在对俄贸易中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蝶阀使用说明书的优质翻译不仅适合对外开放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中国蝶阀更好地走向俄罗斯市场,获得俄罗斯消费者地青睐,提升中国蝶阀的知名度。本报告以《蝶阀使用说明书》俄译项目为例,简要说明源语文本来源和翻译背景,阐述译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对翻译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此次翻译工作所使用的一些翻译技巧,对翻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对相关类型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少荣[5](2019)在《高压CO2管道泄漏风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道输运因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是CO2捕集封存和利用的重要中间环节。由于多种复杂原因,CO2管道存在泄漏和断裂的风险。现有研究对泄漏过程中的管内流动特性、热流体力学特性、近场浓度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管道泄漏引起的低温、强噪、远场高浓度等灾害风险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少工业规模装置获得的研究成果。且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地上管道,对于埋地管道的风险研究更少。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工业规模高压CO2管道地上水平泄漏和埋地泄漏实验,系统研究了泄漏过程中的低温、噪声和远场浓度灾害以及埋地区的土壤形貌和干冰堆积规律。主要内容及方法如下:(1)完善了工业规模高压CO2管道水平泄漏实验装置,实现了泄漏区域温度、近远场噪声和浓度的测量。选择15 mm、50 mm、100mm和233 mm四种泄漏口径,系统开展了气相、密相和超临界相CO2的水平泄漏实验;设计搭建了高压CO2埋地管道泄漏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泄漏口径和泄漏方位下的实验。(2)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发生泄漏时,低温影响严重程度依次是密相、超临界和气相。基于标准《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以10℃作为冻伤界线,气相、超临界和密相CO2在全口径下的轴向危险距离分别为7 m、12 m和25 m。(3)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噪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噪声大小只与距离有关,与所在的方位无关。超临界由于射流速度大,危险程度要高于密相。通过线性外推的形式得到超临界CO2在50 mm、100 mm和233 mm泄漏口径下的危险距离为100 m、140 m和150 m,密相CO2在50 mm和100 mm泄漏口径下的危险距离为80 m和120 m。(4)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膨胀和介质扩散导致泄漏区CO2浓度升高,泄漏口径、与泄漏口距离和相态是影响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全口径泄漏下,气相泄漏时轴向危险距离分别为45 m,超临界相为140 m,密相则为160 m。(5)测量及分析了埋地管道在不同泄漏口径下的泄漏风险规律。结果表明,在泄漏过程中,土壤内有“椭球形”的冻土球生成,发现冻土球由冻土层、干冰层和空腔层等三部分组成。管道外壁达到的最低温度为-78℃。干冰堆积发生在管道周围,在泄漏方向堆积量最大,干冰堆积距离与泄漏时间呈现对数函数关系。且泄漏口径越大,土壤中生成的干冰层的堆积速度更快,成形体积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对于采用分布式感温光纤检测技术,建议在实际铺设光纤的过程中,可铺设两根光纤,并且光纤的轴向夹角为180°,可以考虑铺设在距管顶或管底平行的300-500 mm位置。

姜涛[6](2019)在《基于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管道健康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道是石油以及天然气的主要输送途径,但是由于管道通常埋于地下并且需要穿越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管道事故常有发生,而油气管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营状况,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警,对于确保管道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如何对管道进行健康监测,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管道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发生的管道事故总结了影响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腐蚀、泄漏以及较大变形。阐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管道安全检测和监测方法,总结了现有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于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安全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基于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管道健康监测的方法。第二章提出通过管道环向应变场测量管道内腐蚀的方法。利用弹性力学原理推导了管道环向应变与壁厚的关系,并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管道发生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情况下管道的环向应变场分布特性。基于腐蚀后的环向应变场分布特性以及光频域反射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监测管道内部腐蚀的应变场传感网,利用应变场传感网获得的应变分布重构应变场,通过重构的应变场可以对腐蚀进行精确、直观的定位,同时结合管道安全性评价准则,提出了利用应变场进行管道安全性评价的方法。第三章对本文提出的管道腐蚀监测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利用管道内部不同缺陷角度以及缺陷深度模拟不同类型的管道腐蚀,通过光频域反射技术测量管道截面上的环向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光频域反射技术能够有效测量单个管道截面上的内腐蚀信息。为了验证应变场传感网能否有效地监测一定范围内的管道腐蚀过程,开展了管道腐蚀过程监测试验,试验证明通过应变场传感网能够有效地定位和评估管道局部腐蚀。第四章对管道泄漏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管道泄漏定位方法以及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线性拟合法计算负压波拐点发生时间。基于环向应变与管道内压的关系,提出通过环向应变监测管道的泄漏。结合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优点,提出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管道泄漏定位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已知负压波波速就能进行泄漏定位。为了计算负压波拐点的发生时间,通过试验研究了负压波导致的环向应变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线性拟合法。为了验证本文的方法是否有效,进行了真实管道泄漏试验,试验证明基于阈值检测的线性拟合法可以准确地计算负压波拐点发生时间,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泄漏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管道泄漏进行监测和定位。第五章研究了寒冷地区的管道变形监测方法。针对多年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管道会产生较大变形从而影响管道安全的问题,本章提出应用光频域反射技术测量冻土中的管道轴向应变,应用连续的轴向应变计算管道的连续曲率,基于切角递推算法实现管道变形的重构。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极寒天气下的管道变形监测,本文开展了模拟试验,试验中利用饱和粉质砂土产生的冻胀力使管道产生一定的变形,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测量管道轴向的应变分布,利用应变分布重构管道的形状,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测量管道的应变分布,通过应变分布可以获得管道的应力状态并重构管道的形状,可以对冻土地区的管道变形进行有效监测。第六章为本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龚岳兵[7](2019)在《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供销差问题是城市天然气公司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分析的方法,运用过程管理理论,以宁波兴光公司的管理模式为研究目标,从天然气在公司管理中的流经过程,分成三个过程,即门站进气过程(上游)、内部运行管理过程(中游)和用户售气过程(下游)。从上游的气质、表具,中游的生产作业、维护管理及下游营业收费、违规用气、计量工作等过程中供销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上游、中游、下游各个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上游进气过程管理中强调气量比对和提高计量精度;在中游内部运行管理过程中加强场站管理,通过技改、内部管理降低排放量和泄漏量,并首次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对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下游用户售气管理过程中创新营业收费抄表和考核管理,通过灵活的抄表模式,增大无线远传表和户外表的投入,推广微信抄表方式,从而提高了抄表率,同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将用户气费支付的及时性纳入征信系统,并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提高收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视燃气流量计的选择,创新地利用计量表具的在线监测系统和人工比对相结的方法,提高了故障表的发现率并及时修复,从而降低了供销差。

樊磊[8](2018)在《电预热技术在直埋供热管道上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电预热技术在直埋供热管道上应用的各种补偿器和预热补偿的优劣,重点阐述了电预热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等方式对电预热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得到了管道预热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管道伸长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电预热设备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管道长度与管道伸长量的关系。对直埋供热管道在工作时受到的一次应力、二次应力进行了验算,对峰值应力提出了提高补偿量的方法。还对直埋供热管道在电预热时产生的轴向推力与土壤的静摩擦力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两者受力平衡的状态。通过对电预热技术在呼和浩特市地区集中供热工程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管道预加热后降温再升温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管道预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管道伸长量与时间的关系、电热设备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知提前进行电预热减小了管道的伸长量,使安装更加方便。(2)当室外温度为10度时,预热到65度,然后放置到需要安装位置填土,管道回缩量为伸长量的10%-15%。管道上覆周围土体压力对管道降温回缩产生限制作用,当上部覆土在管道顶部500mm以上时,可有效限制管道回缩。(3)室外温度变化对管道回缩量有一定的影响,室外温度越低,管道回缩量越大;管道回缩完成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温度慢慢升高过程中,逐渐伸长,在升温到预热时近似伸长到原来预热结束后的伸长量,继续升温过程中,伸长率逐渐变大,管道与土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最终伸长量为总长的0.025%左右,符合规范要求。

陈洁[9](2018)在《供水管网系统中表观漏损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据IWA统计,全球每年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超过320亿m3,其中表观漏损约为160亿m3,每年产生的经济损失约为140亿美元。我国多数供水企业的产销差超过30%,管网漏损同样不容乐观。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管网漏损控制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它涉及供水企业从水厂到用户管理的诸多方面,是供水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对于管网漏损组分中的真实漏损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策略,而表观漏损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供水企业的实际情况。表观漏损的特殊性质,使得其比真实漏损更有助于提升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表观漏损的组分,包括非法用水量、数据处理误差水量、用户水表误差水量。现如今,我国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以上三种原因造成的自来水输送给用户而未产生收益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表观漏损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水量平衡表的组分分析法,适用于独立计量分区(DMA)的估计法和最小夜间流量解析法。由于表观漏损降低的成效直接跟水价挂钩,所以有效减少表观漏损将会大大提高供水企业的供水效益。所以急需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表观漏损控制策略。本文根据表观漏损的详细组分,推荐了一系列控制表观漏损的措施。本文还阐述了表观漏损的评价指标,表观漏损指数(ALI),即用参考基数(售水量的5%)来衡量。根据评价指标可以制定表观漏损的控制目标和核算达到目标时供水企业的增收效益。本文主要针对表观漏损的各个组分对其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尤其是水表计量误差及控制措施。并结合广西GG市详细案例,展示表观漏损的控制效果。经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GG市因水表计量精度提高而增收水量一年共计43.2278万m3,为供水企业增加收益85.5910万元;查处的非法用水增收水量一年共计21.9933万m3,为供水企业增加收益43.5467万元。作为发展中国家管网表观漏损的通病,我国的表观漏损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严重,所以应最先对表观漏损进行控制。从表观漏损组分分析入手,抓住主要矛盾,根据当地的资金情况,选择控制关键点,如果以控制表观漏损水量为主,应以提高水表计量精度为工作重点;如果以节省投资为主,则以打击非法用水、降低数据处理误差为主要工作。引入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采用分区计量管理模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大锅饭,实现按劳分配,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结合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制定表观漏损控制行动计划,使供水企业的投资计划长期持续有效推进,最终实现表观漏损控制的良性循环。

郭晓璐[10](2017)在《CO2管道泄漏中介质压力响应、相态变化和扩散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CO2捕集和封存技术的重要环节,管道输运是大规模和长距离运输CO2的重要方式。由于各种复杂因素,CO2长输管道存在泄漏和断裂风险。然而,现有研究还无法理解高压CO2管道泄漏时介质的压力响应、相态变化和扩散特性。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工业规模CO2管道水平、向上泄放以及竖直放空实验,研究了 CO2管道泄放和放空过程中管道内压力、温度、相态和减压波速度变化规律,以及扩散区域内温度、CO2浓度和可见云形态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工业规模CO2管道(长258 m、DN250)泄放实验装置,实现不同初始相态(气相、密相和超临界)、不同泄放口径(0~233 mm)、不同泄放方向(水平和垂直)条件下管道内压力和温度、管壁温度,以及泄放区域温度、C02浓度和可见云形态的同步测量。双膜爆破装置和混凝土加固装置的设计保证了高压和全口径泄放的安全可控。(2)实验研究了不同口径和初始相态CO2管道水平泄放中管内压力响应特性。结果发现:初始相态为气相时,伴随液滴生成和气化,减压波抵达时压力线性突降并反弹至准静态压力;初始相态为密相时,伴随气泡成核,压力突降和反弹之间明显存在一个减慢过程;初始相态为超临界时,压力突降-反弹过程发生在临界区域附近,且压力穿过临界压力时,压变速率停滞或减慢。对于相同初始相态,小口径较大口径泄放中压力突降和反弹次数更多,形成的准静态压力更高;全口径泄放中压力突降后会减慢但无反弹。(3)基于实验测量的压力、温度数据,研究了不同口径和初始相态CO2管道水平泄放中管内C02相变规律。结果发现:初始相态为气相时,泄放端附近CO2始终为气态;口径增大时,管道末端附近会出现气液两相(或气固液三相)。初始相态为密相时,C02先后经历密相、气液两相、气固两相(或气固液三相)、气相。初始相态为超临界相时,CO2先后经历超临界相、气液两相、气相;当口径变大时,超临界CO2首先转变为过热气相,而后转变为气液两相;当温度低于三相点时,将有固相CO2生成。(4)实验研究了不同口径和初始相态CO2管道水平泄放中欠膨胀射流和扩散规律。结果发现:在泄漏口附近形成的欠膨胀射流结构中,由于焦耳-汤姆逊效应造成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大量干冰颗粒;干冰颗粒被气流带入远场中,与凝结水雾混合进而形成可见云。干冰降至地面前升华或分散落于地面,故未出现干冰堆。在一定条件下,随着CO2充装量或泄放口径增大,扩散区域内的温降幅度、C02扩散范围及安全距离都会变大。环境因素对扩散区域内的温度和CO2浓度分布影响很大。(5)实验研究了小口径下不同初始相态CO2管道向上泄放中压力响应、相态变化和扩散规律。结果发现:与水平泄放不同,初始相态为密相和超临界时,当压力降至三相点时,由于管道底部产生的干冰颗粒在泄漏口附近积聚,造成靠近泄漏口管道部分的温降幅度更大,使整个管道产生“两头冷,中间热”现象。相对于其它相态,在密相CO2向上泄放中,地面易于形成较高浓度CO2区域,可观察到明显可见云沉降过程。(6)实验研究了超临界CO2管道竖直放空中压力响应过程、相态变化以及扩散规律。结果发现:在竖直放空过程中,主管道内没有出现压力突降和反弹过程;放空管内压力在阀门开启后快速上升,上升幅度随着与放空口距离变小而降低。在放空过程中,主管道内超临界CO2先后转变为气液两相和气相;放空管内CO2先后经历气相、液相、气液两相、气相。放空管长度只改变了排空高度,对可见云形态本身影响不大。

二、在大口径管道上更换阀门问题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大口径管道上更换阀门问题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研究进展
    1.3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研究进展
        1.3.1 流动阻力特性分析理论基础
        1.3.2 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2章 FLiNaK熔盐试验回路升级改造
    2.1 回路系统介绍
        2.1.1 系统组成及设计参数
        2.1.2 系统结构
    2.2 系统升级改造
        2.2.1 熔盐储罐更换
        2.2.2 电加热器更换
    2.3 系统阻力特性分析
        2.3.1 熔盐物性
        2.3.2 系统阻力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FLiNaK熔盐试验回路阻力实验研究
    3.1 实验流程
    3.2 回路系统调试及实验研究
        3.2.1 系统调试
        3.2.2 熔盐装载
        3.2.3 系统流量调节实验
        3.2.4 系统停机等操作
    3.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3.4 系统阻力实验结果分析
        3.4.1 回路系统阻力分析
        3.4.2 熔盐工况下泵水力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熔盐调节阀研制
    4.1 调节阀结构设计
        4.1.1 总体参数及结构选型
        4.1.2 流量特性及评价指标
        4.1.3 柱塞型调节阀结构设计
        4.1.4 套筒型调节阀结构设计
    4.2 熔盐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2.1 物理模型
        4.2.2 控制方程
        4.2.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4.2.5 压力云图
        4.2.6 速度及流线云图
        4.2.7 柱塞型调节阀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仿真计算结果
        4.2.8 套筒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3 水介质下的调节阀流动特性研究
        4.3.1 水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3.2 水介质下调节阀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4.3.3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熔盐测试台架及实验研究
    5.1 熔盐测试台架介绍
        5.1.1 熔盐测试台架的系统组成
        5.1.2 熔盐测试台架阻力特性分析
    5.2 熔盐泵水力性能实验研究
    5.3 高温熔盐调节阀实验研究
        5.3.1 2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2 4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3 6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4 80%相对开度下流动特性分析
        5.3.5 调节阀流动特性实验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柱塞型调节阀阀杆强度校核明细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娘子关供水泵站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心泵水泵研究的相关背景与理论
        1.1.1 离心泵汽蚀现象研究背景
        1.1.2 离心泵汽蚀的主要原因分析
        1.1.3 离心泵汽蚀相关理论及方法
    1.2 水锤防护相关背景与理论
        1.2.1 空气阀防护水锤研究背景
        1.2.2 空气阀相关理论及方法
    1.3 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供水工程运行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1.3.1 水泵汽蚀问题
        1.3.2 空气阀跑水漏水问题
        1.3.3 水资源调度问题
        1.3.4 信息化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水泵汽蚀的基本理论
    2.1 汽蚀余量(NPSH)数值计算模型
        2.1.1 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2.1.2 汽蚀原理
    2.2 有效汽蚀余量(NPSH)a数值计算模型
        2.2.1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2.2.2 泵站进、出水管路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2.3 必须汽蚀余量(NPSH)r数值计算模型
        2.3.1 必须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2.4 允许汽蚀余量(NPSH)sr数值计算模型
        2.4.1 允许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2.5 水泵安装高程计算模型
        2.5.1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2.5.2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娘子关供水工程泵站水泵汽蚀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供水工程简介
        3.1.2 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供水工程泵站设计资料
    3.2 娘子关一级泵站水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
        3.2.1 一级站水头损失计算
        3.2.2 一级站水泵有效汽蚀余量计算
    3.3 娘子关一级站水泵允许汽蚀余量
        3.3.1 娘子关一级站水泵必须汽蚀余量
        3.3.2 娘子关泵站水泵允许汽蚀余量计算
    3.4 娘子关一级站水泵发生汽蚀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娘子关泵站水泵汽蚀调研与解决方案
    4.1 娘子关泵站水泵汽蚀其他原因分析
    4.2 娘子关泵站水泵汽蚀解决措施及方案
        4.2.1 采用金属涂覆及修补
        4.2.2 进行整体更换ZG230-450 泵座和泵壳
        4.2.3 对泵座及泵壳进行修补
        4.2.4 将水泵材质更换为铸钢
    4.3 结论
第5章 空气阀内部浮球运动仿真模拟
    5.1 空气阀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1 建立几何模型
        5.1.2 抽取流体域
        5.1.3 part、body命名
    5.2 划分网格
        5.2.1 动网格方案
        5.2.2 边界条件命名
        5.2.3 进行网格设置
        5.2.4 总体网格控制
        5.2.5 局部网格控制
        5.2.6 网格质量评估
    5.3 导入Fluent进行前处理设置
        5.3.1 设置日志文件
        5.3.2 设置单位,添加重力。
        5.3.3 转换多面体网格
        5.3.4 设置材料(materials)
        5.3.5 设置模型(models)
        5.3.6 设置overset(重叠网格)
        5.3.7 设置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
        5.3.8 设置动网格-six dof-one dof tran-constrained
        5.3.9 初始化
        5.3.10 设置步长,开始计算
    5.4 Fluent后处理求解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气阀内部流场模拟以及浮球受力分析
    6.1 不同入口流速模拟结果
        6.1.1 入口速度为5m/s
        6.1.2 入口速度为10m/s
        6.1.3 入口速度为15m/s
        6.1.4 入口速度为20m/s
        6.1.5 入口速度为25m/s
        6.1.6 入口速度为30m/s
        6.1.7 入口速度为35m/s
        6.1.8 入口速度为40m/s
        6.1.9 入口速度为45m/s
        6.1.10 入口速度为50m/s
    6.2 模拟结果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水泵汽蚀问题的结论
        7.1.2 空气阀漏水跑水问题的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城镇供水中蝶阀设备选型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蝶阀行业生产现状
2. 蝶阀构造及选型要求
    2.1 蝶阀材质
    2.2 连接方式
    2.3 密封形式
    2.4 安装方式
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密封问题
    3.2 腐蚀问题
    3.3 开关过快问题
    3.4 施工管理问题
    3.5 运行管理问题
4. 发展展望

(4)《蝶阀使用说明书》俄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蝶阀使用说明书》翻译项目简介
    1.1 源语文本来源
    1.2 翻译背景和意义
第2章 《蝶阀使用说明书》译前准备和分析
    2.1 译前准备
    2.2 译前分析
        2.2.1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
        2.2.2 译前翻译理论分析
第3章 《蝶阀使用说明书》俄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的翻译技巧
        3.1.1 词类转换
        3.1.2 词语增减
    3.2 句子的翻译技巧
        3.2.1 语序的调整
        3.2.2 句型的转换
        3.2.3 句子的分合
第4章 《蝶阀使用说明书》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2 针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附录3 原文首译许可
附录4 译文质量认可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出版的论文、译文、译着
致谢

(5)高压CO2管道泄漏风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CO_2输运方式
    1.3 CO_2管道泄漏风险
        1.3.1 Joule-Thomson效应
        1.3.2 射流扩散
        1.3.3 泄漏危害
    1.4 研究现状进展及分析
        1.4.1 CO_2管道安全相关标准
        1.4.2 地上管道泄漏研究
        1.4.3 埋地管道泄漏研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前人研究不足
        1.5.2 本文研究内容
2 工业规模CO_2管道泄漏实验装置
    2.1 实验方案设计
        2.1.1 实验装置的选择
        2.1.2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2.2 地上管道水平泄漏实验装置
        2.2.1 实验装置
        2.2.2 CO_2注入系统
        2.2.3 相态控制系统
        2.2.4 泄漏控制系统
        2.2.5 数据采集系统
        2.2.6 实验步骤
    2.3 埋地管道泄漏实验装置
        2.3.1 实验装置
        2.3.2 泄漏控制系统
        2.3.3 埋地系统
        2.3.4 数据采集系统
        2.3.5 实验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CO_2地上管道水平泄漏低温噪声风险分析
    3.1 泄漏区低温风险分析
        3.1.1 气相实验
        3.1.2 超临界实验
        3.1.3 密相实验
        3.1.4 低温危险距离
    3.2 泄漏区噪声风险分析
        3.2.1 噪声灾害评价标准
        3.2.2 超临界实验
        3.2.3 密相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CO_2管道泄漏扩散浓度风险分析
    4.1 轴向方向浓度分布
        4.1.1 气相实验
        4.1.2 超临界实验
        4.1.3 密相实验
    4.2 侧向方向浓度分布
    4.3 浓度风险分析
        4.3.1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4.3.2 危险距离
    4.4 本章小结
5 埋地CO_2管道泄漏扩散风险分析
    5.1 初始条件设置
    5.2 埋地管道CO_2泄漏形貌
    5.3 泄漏口附近管壁温度分布
    5.4 泄漏口周围土壤区温度变化
        5.4.1 侧面泄漏射流方向区温度分布
        5.4.2 侧面泄漏射流背向温度分布
        5.4.3 侧面泄漏管道顶部温度分布
    5.5 基于侧向泄漏口温度云图的干冰堆积速度预测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管道健康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1.1.2 管道运输存在问题
        1.1.3 小结
    1.2 国内外管道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管道腐蚀检测技术
        1.2.2 管道泄漏检测技术
        1.2.3 管道变形检测技术
        1.2.4 小结
    1.3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健康监测方法
        1.3.1 光纤传感
        1.3.2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腐蚀监测方法
        1.3.3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泄漏监测方法
        1.3.4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变形监测方法
        1.3.5 小结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管道内腐蚀监测方法研究
    2.1 管道内腐蚀作用下的环向应变场分布特征
        2.1.1 环向应变测量理论
        2.1.2 均匀腐蚀情况下环向应变场分布特征
        2.1.3 局部腐蚀情况下环向应变场分布特征
        2.1.4 小结
    2.2 基于应变场传感网的管道内腐蚀监测方法
        2.2.1 光频域反射技术
        2.2.2 光纤传感器的应变测量试验以及安装方法研究
        2.2.3 应变场传感网结构设计以及间距设置研究
        2.2.4 基于应变场传感网的应变场重构算法
        2.2.5 腐蚀后管道适用性评价
        2.2.6 小结
    2.3 本章小结
3 管道内腐蚀监测试验
    3.1 既有腐蚀管道监测试验
        3.1.1 管道腐蚀模型介绍
        3.1.2 试验系统介绍
        3.1.3 均匀腐蚀试验结果
        3.1.4 局部腐蚀试验结果
        3.1.5 小结
    3.2 基于应变场传感网的管道腐蚀过程监测试验
        3.2.1 试验设计
        3.2.2 结果分析
        3.2.3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
        3.2.4 小结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管道泄漏监测
    4.1 管道泄漏监测和定位原理
        4.1.1 基于环向应变的泄漏监测原理
        4.1.2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的泄漏定位方法
        4.1.3 小结
    4.2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环向应变信号处理
        4.2.1 Kalman滤波器
        4.2.2 标量Kalman滤波算法
    4.3 负压波拐点定位方法
        4.3.1 负压波测量试验
        4.3.2 负压波拐点定位方法
        4.3.3 小结
    4.4 应用光纤光栅应变箍传感器阵列的管道泄漏试验
        4.4.1 试验设计
        4.4.2 试验工况介绍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4.4 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冻土中管道变形监测
    5.1 基于分布式应变的管道形状还原算法
        5.1.1 基于应变的平面曲线重构算法
        5.1.2 管道结构的平面形状重构试验
        5.1.3 小结
    5.2 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冻土中管道变形监测试验
        5.2.1 试验介绍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2.3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天然气供销差管理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天然气供销差的概念
    2.2 天然气供销差的内涵
    2.3 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2.4 过程管理理论
3 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宁波兴光公司管理现状
        3.1.1 企业管理概况
        3.1.2 天然气系统压力级制
        3.1.3 市场发展现状
        3.1.4 天然气供销差现状
    3.2 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原因分析
        3.2.1 上游供销差原因分析
        3.2.2 中游供销差原因分析
        3.2.3 下游供销差原因分析
4 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管理
    4.1 上游供销差管理
        4.1.1 气质影响管理
        4.1.2 超声波减小现场因素影响的管理
    4.2 中游供销差管理
        4.2.1 优化场站管理
        4.2.2 加强管道泄漏管理
    4.3 下游供销差管理
        4.3.1 营业收费管理
        4.3.2 计量管理
        4.3.3 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用户气量数据管理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建、工业用户通气设备情况确认表
附录B 公建、工业用户在线仪表日常巡检表
致谢

(8)电预热技术在直埋供热管道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国外集中供热研究现状
        1.2.2 国内集中供热研究现状
    1.3 无补偿与有补偿安装对比
        1.3.1 有补偿安装
        1.3.2 无补偿安装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预热安装技术概述
    2.1 电预热的应用领域
    2.2 电预热的工作原理
    2.3 管道电预热安装与其它预热安装方式的比较
        2.3.1 施工条件要求
        2.3.2 热量消耗
        2.3.3 预热时间的比较
        2.3.4 电预热的其他优势
    2.4 电预热设备的特点
    2.5 电预热段之间的连接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预热技术在呼和浩特集中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3.2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2.1 施工前准备
        3.2.2 挖土工程
        3.2.3 预热段划分方案
        3.2.4 泡沫垫的设置
    3.3 电预热技术应用
        3.3.1 设计预热温度的确定
        3.3.2 预热段的划分
        3.3.3 管道预热设计伸长量的确定
        3.3.4 管道预热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3.3.5 电预热设备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3.3.6 管道伸长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3.3.7 管道供水伸长量与回水伸长量的比较
        3.3.8 管道长度与管道伸长量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埋热力管道无补偿敷设应力分析
    4.1 直埋无补偿技术理论简介
    4.2 直埋无补偿技术的应用概况
    4.3 管道应力的计算
        4.3.1 管道壁厚的确定
        4.3.2 管道的应力计算
        4.3.3 管道摩擦力的计算
    4.4 管道的热膨胀及热应力计算
        4.4.1 管道的热膨胀计算
        4.4.2 管道的热应力计算
        4.4.3 管道的推力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直埋热力管道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法介绍
    5.2 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5.2.1 ANSYS结构分析功能
        5.2.2 有限元建模方法
        5.2.3 有限元单元类型
        5.2.4 有限元网格划分
        5.2.5 建立实体模型
    5.3 管道的有限元分析
        5.3.1 有限元验证
        5.3.2 管道伸长量变化
        5.3.3 管道应力变化
        5.3.4 运行时管道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供水管网系统中表观漏损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2 基于水量平衡表的管网漏损组分分析
    2.1 水量平衡表
        2.1.1 水量平衡表介绍
        2.1.2 水量平衡表制定流程
        2.1.3 水量平衡表制定与评估工具
        2.1.4 管网漏损组分
    2.2 真实漏损
        2.2.1 真实漏损介绍
        2.2.2 真实漏损控制策略
        2.2.3 真实漏损评价指标
    2.3 表观漏损
        2.3.1 表观漏损构成要素
        2.3.2 表观漏损的评价指标
        2.3.3 表观漏损绩效考核指标
    2.4 管网漏失各组分计算方法
        2.4.1 组分分析法
        2.4.2 评估法
        2.4.3 最小夜间流量解析法
    2.5 减少管网漏损产生的效益
    2.6 水量平衡表结果及评估案例展示
    2.7 小结
3 计量误差控制措施
    3.1 水表常见种类
    3.2 水表特性曲线分析
    3.3 计量误差产生的表观漏损
        3.3.1 水表检定
        3.3.2 单块水表的表观漏损案例
        3.3.3 多块水表性能评估案例
    3.4 选择合适的水表
        3.4.1 水表精度等级
        3.4.2 水表流量匹配
        3.4.3 水表规格型号选择
    3.5 正确安装水表
    3.6 水表维护和更换
        3.6.1 水表定期维护
        3.6.2 水表的更换
    3.7 水表在线监测管理
    3.8 计量误差案例分析
        3.8.1 GG市计量情况现状
        3.8.2 GG市水表更换效果分析
    3.9 小结
4 非法用水控制措施
    4.1 减少非法连接
        4.1.1 非法连接分析
        4.1.2 减少非法连接
    4.2 减少加设旁通管现象
        4.2.1 加设旁通管情况分析
        4.2.2 解决加设旁通管问题
    4.3 打击偷盗水
        4.3.1 打击消防栓偷盗水
        4.3.2 查处水表偷盗水
    4.4 杜绝抄表行贿事件
    4.5 非法用水打击案例
    4.6 小结
5 数据处理误差控制措施
    5.1 抄表错误分析
    5.2 收费错误分析
    5.3 数据处理误差控制措施
    5.4 消除未注册水表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CO2管道泄漏中介质压力响应、相态变化和扩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CCS技术应用背景
        1.1.2 CO_2管道安全问题的提出
    1.2 CO_2管道泄漏扩散特性和断裂扩展研究进展
        1.2.1 CO_2管道内泄漏特性研究
        1.2.2 CO_2管道泄漏口流场结构研究
        1.2.3 CO_2管道泄漏扩散规律研究
        1.2.4 CO_2管道断裂扩展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CO_2管道泄放实验装置的建立
    2.1 工业规模CO_2管道泄放装置
        2.1.1 实验装置概况
        2.1.2 双膜爆破装置
        2.1.3 管道加热系统
        2.1.4 混凝土加固装置
        2.1.5 向上泄放及竖直放空管路
    2.2 数据采集系统
        2.2.1 管道压力和温度采集系统
        2.2.2 管道压力高速采集系统
        2.2.3 泄放区域数据采集系统
        2.2.4 气象数据采集参数
        2.2.5 测量元件校准和误差
    2.3 实验流程安排
        2.3.1 初始相态选择
        2.3.2 实验开展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条件CO_2管道水平泄放中压力响应和相态变化
    3.1 压力响应过程
        3.1.1 气相实验
        3.1.2 密相实验
        3.1.3 超临界实验
    3.2 温度变化规律
        3.2.1 气相实验
        3.2.2 密相实验
        3.2.3 超临界实验
    3.3 相态变化规律
        3.3.1 气相实验
        3.3.2 密相实验
        3.3.3 超临界实验
    3.4 密度变化规律
        3.4.1 气相实验
        3.4.2 密相实验
        3.4.3 超临界实验
    3.5 减压波速度变化规律
    3.6 压力响应及相态变化机理分析
        3.6.1 压力响应机理
        3.6.2 相态变化过程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条件CO_2管道水平泄放中扩散规律研究
    4.1 近场射流流场结构研究
        4.1.1 泄漏口处温度变化
        4.1.2 泄漏口处动压变化
        4.1.3 泄漏口处泄漏率变化
    4.2 可见云形态变化规律
        4.2.1 气相实验
        4.2.2 密相实验
        4.2.3 超临界实验
    4.3 扩散区域内温度变化规律
        4.3.1 气相实验
        4.3.2 密相实验
        4.3.3 超临界实验
    4.4 扩散区域内浓度变化规律
        4.4.1 气相实验
        4.4.2 密相实验
        4.4.3 超临界实验
    4.5 欠膨胀射流和远场扩散过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不同相态CO_2管道向上泄放特性及扩散规律研究
    5.1 管道内压力变化规律
        5.1.1 气相实验
        5.1.2 密相实验
        5.1.3 超临界实验
    5.2 管道内温度变化规律
        5.2.1 气相实验
        5.2.2 密相实验
        5.2.3 超临界实验
    5.3 管道内相态变化规律
        5.3.1 气相实验
        5.3.2 密相实验
        5.3.3 超临界实验
    5.4 泄放区域内温度和浓度变化
    5.5 向上泄漏中可见云形态变化
    5.6 小孔泄漏中的泄漏特性和扩散过程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超临界CO_2管道竖直放空特性及扩散规律研究
    6.1 主管道及放空管道内压力、温度和相态变化规律
        6.1.1 压力变化
        6.1.2 温度变化
        6.1.3 相态变化
    6.2 放空区域内温度及可见云形态变化规律
        6.2.1 温度变化
        6.2.2 可见云形态变化
    6.3 CO_2管道泄压方案及安全放空措施
        6.3.1 泄压方案
        6.3.2 安全放空措施
        6.3.3 放空管材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在大口径管道上更换阀门问题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熔盐回路系统阻力特性实验研究[D]. 孔祥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娘子关供水泵站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孙志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城镇供水中蝶阀设备选型及存在问题分析[J]. 王永磊,孙文韬,宋武昌,孙韶华,贾瑞宝. 城镇供水, 2021(01)
  • [4]《蝶阀使用说明书》俄译实践报告[D]. 蒋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高压CO2管道泄漏风险实验研究[D]. 刘少荣.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基于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管道健康监测[D]. 姜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7]宁波兴光公司天然气供销差管理研究[D]. 龚岳兵. 宁波大学, 2019(06)
  • [8]电预热技术在直埋供热管道上的应用[D]. 樊磊.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供水管网系统中表观漏损的控制策略研究[D]. 陈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12)
  • [10]CO2管道泄漏中介质压力响应、相态变化和扩散特性研究[D]. 郭晓璐.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大口径管道更换阀门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